我国的现代文学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现代性,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又难以正确处理其落后性,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也就有必要理清我国现代文学利弊共存的局面,使其不会将审美观念总结为“怨恨”。然而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现代性却和这种怨恨相互关联。 学年论文选题(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为了防止5000字的学年论文流于空洞,一般要求大家选择现当代文学中的某一个具体作品(体裁不限),在对其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评析,并具备一定的理论色彩。因此这里所提供的,仅仅是作为参考,以求在启发大家的思路上略有助益。 《狂人日记》新论 《阿Q正传》新论 《伤逝》新论 论《呐喊》的艺术特色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故事新编》 论《野草》 论《朝花夕拾》 鲁迅杂文艺术论 《女神》艺术新论 论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论屈原形象塑造 论抗战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的主题特点 吴荪甫新论 论《子夜》的结构艺术 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虹》和《腐蚀》心理描写比较 论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高觉新 论《激流三部曲》中妇女的悲剧命运 论《家》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论祥子的悲剧性格 论虎妞 论《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论《四世同堂》 论老舍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 论《月牙儿》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论老舍作品的民俗色彩 高觉新、祈瑞宣、蒋蔚祖形象比较分析 重评老舍的科幻小说《猫城记》 论《雷雨》 论《日出》 论《原野》 论《北京人》的喜剧性 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论 “雷雨性格”和“原野精神” 论曹禺剧作中的小人物 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边城》主题之我见 论翠翠的形象塑造 论《边城》的艺术特色 论沈从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沈从文小说的诗体特征。 论艾青诗歌中的意象 论艾青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论丁玲短篇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论莎菲 论丁玲的作品及其女性意识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心理描写 《尝试集》新论 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叶绍钧短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论叶绍钧的教育小说 论《倪焕之》 论冰心的“问题小说” 论《寄小读者》 冰心散文艺术谈 评冰心爱的哲学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郁达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郁达夫小说的叙述模式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人”形象与俄国小说中“多余人”形象比较 论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乡土派小说 论田汉话剧的艺术成就 从洪深的《赵阎王》看奥尼尔的影响 论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论王统照前期小说创作 论许地山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论废名的小说 论庐隐的短篇小说 论冯沅君的短篇小说集《卷葹》 论凌叔华的短篇小说 论林徽因的诗歌 李金发诗歌漫议 论田汉早期剧作的思想倾向 论丁西林的世态喜剧 论蒋光慈的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论柔石的《二月》 论殷夫的诗歌 论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蒲风的诗 论萧军《八月的乡村》 论萧红《生死场》 论东北作家群的短篇小说 论李劼人的历史小说 论《死水微澜》中罗歪嘴形象的塑造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穆时英小说的思想与艺术 论臧克家的《烙印》 论臧克家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艾芜的《南行记》 论艾芜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野猫子的形象塑造 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淘金记》的思想与艺术 论沙汀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 方鸿渐形象的文化学阐释 论方鸿渐形象的塑造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对民族劣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论田间的街头诗 论七月派诗歌 论七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论中国新诗派 郑敏和陈敬容诗歌比较分析 论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 从《呼兰河传》的妇女形象看萧红的反封建思想 论《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 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从心理分析方法看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论张爱玲对中外小说的借鉴与创新 论路翎的《财主底女儿们》 论黄谷柳的《虾球传》 论师陀的《果园城记》 论师陀的长篇小说《马兰》 论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论苏青《结婚十年》 论徐訏的《鬼恋》 论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 《赛金花》新论 论夏衍的话剧创作 论夏衍戏剧的抒情特色 话剧《法西斯细菌》主题之我见 论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 论赵树理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论赵树理小说的讽刺特色 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对古典小说的借鉴和创新 重评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论孙犁小说妇女形象的塑造 论孙犁小说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论孙犁小说人物的灵魂美和人情美 论陆地现代时期小说的民族审美特征 试从文化学角度阐释华山报告文学的民族风格 论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论闻捷诗歌与新疆民歌的关系; 论郭小川诗歌中的哲学意识; 论冰心散文中的“爱的哲学”; 论吴伯箫忆旧散文的情感品质; 论散文三大家的时代精神与历史意识; 论《茶馆》的悲剧性; 赵树理小说与鲁迅小说比较; 孙犁小说与沈从文小说比较; 论十七年小说的战争观; 论《青春之歌》的生命观; 《洼地上的“战役”》里的心理分析; 论归来诗人创作的生命意识; 论朦胧诗的个性意识;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歌观念; 论《随想录》中巴金的精神世界; 论杨绛散文的文品与人品关系; 余秋雨散文辨; 论《唐山大地震》对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意义; 论探索剧的得失; 论伤痕小说的文学价值; 论高晓声对鲁迅、赵树理传统的继承; 论蒋子龙小说对改革精神的探掘; 论《人生》里的人生启示; 论《棋王》里的“道禅一致”; 论新写实小说对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革新; 论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 《红粉》与《小巷深处》的比较 余华小说论 试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描写 分析余华小说的“冷漠叙述” 试析余华小说中的戏仿与反讽策略 试析余华小说的人物符号化趋向 试析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略谈孙甘露小说的语言游戏化倾向 试论马原“叙述圈套”的意义 试论马原小说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试论洪峰小说的叙述策略 试析格非小说的“叙述空缺” 试论格非对小说形式技巧的探索 试论莫言《红高粱》的审美追求 试论韩少功小说的寻根意识 试论张承志小说的诗化倾向 分析苏童小说的历史意识 分析陆文夫小说的文化意蕴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靠自己找,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家,最好找那种作品少一点的,不然你全部看下来要看累死了,尽管你可以选择只写他的一部作品,但是里面肯定是有对照研究的,你就不得不去把他的东西都看完……累死……还是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吧,不过你最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好给你建议。 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 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 《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 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 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 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研究 十七年小说的叙事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关《围城》的研究 有关白先勇的研究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 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小波小说,杂文研究
是 追问: 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题目才好啊,帮忙哦,拜托了
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重点是结论、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以供读者检索。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另起一行,可以引用。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完整,要求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推广。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字数少可几十字,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精。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排在“提要”的左下方,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十月》、《人民文学》、《星火·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文史精华》、《青年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
论《家》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论《家》中的妇女形象 觉新论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老舍的幽默与“黑色幽默” 老舍作品与京者文化
没有花个几千块没人帮你写的,晚上有专门收费帮人写论文的,找找!写好一篇论文不容易的
1、可以报考教育类的学科教学(语文)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都是培养师资,学科教学是专硕,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硕。 2、一般都是师范大学招生,建议先选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当然报考文学类的专业也一样可以做高中语文老师。
题目:《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世界 ------以许钦文、沈从文、赵树理为中心》 提纲:一、乡土民间:审视现代小说的新视角 1、概念阐述 2、乡土民间的特征 3、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因素 二、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表现形态 这部分拟从许、沈、赵小说中表现出的乡土民间的共性与个性来阐述。 1、同质(民风民俗、乡土语言、原始生存欲等,还需进一步扩展) 2、异质 a.以许钦文为例—批判的对象、启蒙的对象 b.以赵树理为例—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表现民间,主流意识形态忽视了民间自身的审美价值,一味以行政命令干扰作家 的创作,后导致作家创作的萎缩。 c.以沈从文为例—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虽然是记忆中的、浪漫的乡土民间,有着作家个人浓郁的情感想象的因素,与现实的自在民间文化空间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透露着民间文化形态的某种情韵。) 三、知识分子介入乡土民间的方式(或者改为作家的写作姿态)这部分主要承接第2章回答了为什么乡土民间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态不一样) 1、民间叙述(主要是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自发的去表现民间世界的审美意识)如沈从文、赵树理 2、知识分子叙述(知识分子叙事,往往是以居高临下的启蒙姿态或外在“民间”的立场去审视民间,对民间的批判或者歌颂都与知识分子已有的一种意识形态观念密切相关。)如许钦文 四、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价值
文学类的学得不好就可有可无,所以你在学校最重要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至于那所学校好,当然的越有名的越好,就这社会现实。
姐我自己的都没写好。。。真不好意思了,,,这个东东还是你自己写比较好啊!毕竟是你毕业不是别人。。。。。。用心写了,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首先,简要谈谈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态度: 在近代中国快速变迁的情境中,传统文化模式不再配合,古老的法则不再适用,鲁迅不得不开始“走异路、逃异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向传统文化模式告别的姿态和宣言。就鲁迅而言,尽管他(包括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总结,如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其中包含着肯定因素,存在着“延续”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在思维方式上,在总的价值体系方面,他对传统持否定性的整体观。其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个整体的现实功能相对于西方社会文化体系而言是否定性的,并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不仅如此,鲁迅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同样也认识到自身的历史性,他在反传统的过程中同时洞察了自身的历史性,即自己是站在传统之中“反传统”,因此,对传统的否定的价值判断导致了对自我的否定性的价值判断,这也是鲁迅反传统的基本前提。 这表明了鲁迅把反传统的社会活动纳入了自身的精神历程,并使之具有了“赎罪”的意义:传统的罪恶也是我的罪恶,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也是对“我”的批判和否定。 鲁迅负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太多的积淀.鲁迅生活在封建文化之中,对封建文化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决定了鲁迅无法摆脱传统的影响,也决定了其一生所批判的目标.同时,对封建文化的亲和力是其痛苦的源泉. 鲁迅的留洋经历助长了其责任意识.生活在中国之时,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态度是"爱也是你 --- 因为你滋养了我,恨也是你 ---- 因为你毁灭了我",此时的鲁迅还局限于"小我".而留洋之后,鲁迅经历了本雅明式的 "震惊":封建文化虽然滋养了我,但害了中国.此时的鲁迅有"小我"走向"大我","责任"意识呈现. 挣扎中的绝望.越是挣扎,就越能看清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而越是看清这种本质,就越是挣扎.如此以来,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精神上的绝望,而这种绝望就是我们所谓的其"批判的深度".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著而又犀利。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的同时,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具体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鲁迅以偏执的发展观孜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病的揭示和批判,“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他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北京通信》)鲁迅的乡土小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孤独者》中亲手选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的魏连殳,《离婚》中慑于七大人威光的爱姑,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卑怯者,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鲁迅极力反对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们能挣脱文化传统的禁锢,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五》) 鲁迅先生对于卑怯者的恃强凌弱更为痛恨,他曾愤愤地指出:“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杂感》)鲁迅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一再针砭揭示卑怯者的凌弱。《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奚落哄笑,《药》中老栓茶馆里茶客们对夏瑜的斥责讥嘲,《明天》中鲁镇上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对单四嫂子的欺凌,《阿Q正传》中遭假洋鬼子棒喝的阿Q对小尼姑的侮辱,《祝福》中鲁镇人对祥林嫂悲剧故事的学舌、对祥林嫂额头伤疤的嘲弄,《孤独者》中寒石山村人们对魏连殳关于其母丧葬仪式的胁迫,都可看出鲁迅对乡村社会中卑怯者的恃强凌弱的深恶痛绝。鲁迅曾愤然地指出:“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对封建节烈观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恶,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将封建节烈观念视作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他说“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鲁迅在其乡土小说中就描述了在封建节烈观念的影响摧残下,“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的乡村社会的人们。《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惟一寄托和希望,宝儿的不幸病逝,使她失落了明天。《祝福》中的祥林嫂守寡后又被婆婆强行嫁到贺家墺,一心守节的祥林嫂全力反抗,竟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被称作善女人的柳妈竟认为当初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并劝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封建的节烈观念成为摧残乡村妇女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因而精神上受尽折磨和摧残的祥林嫂在容不住她的社会里只有走向死路。鲁迅认为应该追悼中国历史上为节烈观念迫害致死的人们,并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鲁迅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与传统概括为吃人的筵宴,这种吃人是建筑在封建的等级制度上的。鲁迅指出:这种吃人的筵宴,“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灯下漫记》)鲁迅对这种封建的等第思想是极为憎恶的。他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论“他妈的!”》)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第严格的礼治秩序成为几千年来规范人们的生活准则和处世方式,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对这种森严的等第思想作了生动的揭示。《孔乙己》中去咸亨酒店喝酒的人们,长衫客和短衣帮泾渭分明,短衣帮们是靠柜外站着喝酒的,而长衫客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喝,而落魄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始终未能跻身于长衫客之列,最终脱下了长衫,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来喝酒。《故乡》中回乡寻觅过去的记忆与情感的主人公“我”,在被岁月和生活压迫得麻木了的闰土一声“老爷”的称呼中,感到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童年时相处得无拘无束的小英雄闰土消失了,只有辛苦麻木得像木偶般的闰土了。鲁迅十分深刻地将人之间的这种隔膜归为封建等第的缘由。他说:“……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鲁迅针砭了中庸思想和瞒行径。被称为儒家最高美德的中庸思想倡导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中和主义,这成为人们道德修养和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和方法。鲁迅将中庸视作国民性卑怯的根由和阻碍中国人进行改革前行的巨大阻力。鲁迅指出:“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无声的中国》)在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就抨击了聪明人的中庸思想、推崇傻子的改革精神和批判了奴才的奴性性格。在散文《立论》中针砭了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鲁迅在乡土小说创作中,也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明天》中的王九妈,面对单四嫂子询问宝儿的病情,她只是“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这种不置可否不负责任的回答,与《立论》中既不谎人也不遭打的回答如出一辙,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鄙弃的。《祝福》中回归鲁镇的游子,在祥林嫂关于灵魂地狱有无的叩问中,只能以“也许有”,“也未必”和“说不清”搪塞,这种中庸之道的处世态度,鲁迅在小说中阐释道:“‘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针砭的调和折衷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摆脱责任和道义的中和主义。《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在社会和环境的压迫下,从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敢作敢为的青年,变为一个教教“子曰诗云”敷衍模糊无聊随便的弱者,他以中庸之道调和规范自我的人生。这显然也是为鲁迅所不满的。 鲁迅憎恶中国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恶他们以瞒和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鲁迅憎恶他们能以瞒和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鲁迅的《阿Q正传》立意写出国人的魂灵,阿Q是以瞒和造出奇妙的逃路来的典型人物,不管处于何等不利和不愉快的境地,阿Q都能从中摆脱出来,处于精神上胜利的不败之地。《故乡》中麻木辛苦生活着的闰土,在香炉和烛台里寻觅人生的希望,寻求精神的寄托和慰藉。《祝福》中受尽折磨的祥林嫂,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门槛赎罪,求得精神的平衡与解脱。《孤独者》中作茧自缚的魏连殳,躬行其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其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在失败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胜利。鲁迅深深地憎恶国民的奴性性格,真诚地期盼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真正争取到做人的资格和权益。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1.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2.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4.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5.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6.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7.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9.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0. 、莎菲女士之我见
11.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2.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3.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4. 、论莫言的小说
15.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6.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7. 论《凯旋在子夜》
18. 论琼瑶的小说
19.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0. 论《鸡洼窝人家》
21. 论《棋王》
22. 论老舍的戏剧观
23. 论张贤亮的小说
24.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25.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26. 舒婷的诗歌创作
27.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28. 谈莎红的抒情诗
29. 秦似的杂文创作
30.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1.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2. 李准的小说创作
33. 秦牧的散文特色
34.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35. 论《钟鼓楼》
36. 论《北方的河》
37. 论王安忆的小说
38.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39. 论新诗潮
40. 论北岛的诗
41.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42. 论王蒙的小说
43. 港台文学研究
44.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45.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46. 论柯岩的创作
47.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48.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49. 论刘绍棠的小说
50. 论刘索拉的小说
51.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52. 周梅森小说论
53. 方方小说论
54. 余华小说论,
55. 苏童小说论
56. 格非小说论
57. 新生代诗歌研究
58. 金庸小说论
59. 席慕蓉现象研究
60. 论谌容的小说
61. 广西三剑客
62. 东西小说研究
63. 凡一平小说研究
64. 鬼子小说研究
65. 新生代小说研究
66. 新生代诗歌研究
67. 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68. 余秋雨的散文
69. 毕飞宇小说研究
70. 池莉小说研究
71. 张抗抗小说研究
72. 迟子建小说研究
73. 王安忆小说研究
74. 铁凝小说研究
75. 残雪小说研究、
76. 贾平凹小说研究
77.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78. 论样板戏
79. 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0.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1. 老舍的戏剧
82. 新时期戏剧
83. 通俗小说论
84. 台湾现代派诗歌
85. 白先勇的小说
86. 陈映真的小说
87. 李昂的小说
88. 台湾乡愁诗
89. 台湾乡土小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1.浅析洋务运动 2.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3.浅析辛亥革命 4.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_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去当地邮政局订阅
“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系列访谈之五 赶马到巴黎:合作执导纪录片海外版的投石问路──云南电视台导演周卫平专访 ;郭镇之 【期刊】南方电视学刊2010-07-18网络舆论与中国形象——对《纽约时报》一篇新闻分析及其网上评论的个案研究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0-01-15方言电视的本土追求——基于对昆明地区电视方言节目的调查解析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12-15在新加坡感受媒体文化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2009-10-15中国的人民广播和世界的公共广播——数字时代中国公共频道的展望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9-06-15试论改进中国电视的国际形象 ;郭镇之; 张梓轩 【期刊】新闻爱好者 2009-03-20“人肉搜索”与法律监管 ;郭镇之; 吕露英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9-03-05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下) ;郭镇之; 吴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10-15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8-09-15全球化与中国寻求文化身份: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 ;吴玫; 郭镇之 【期刊】新闻大学2008-09-15电视的未来,任重道远 ;郭镇之 【期刊】传媒 2008-08-15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上) ;郭镇之; 吴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8-15关键是公开地讨论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8-05-15记者被打,谁的暴力? ;赵金; 杜鹃; 陈楠; 郭镇之; 朱至刚 【期刊】青年记者 2008-04-10勇于维权,改进技巧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 2008-02-15让低俗无处容身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7-12-15假暗访引出的真教训——简析“纸馅包子”案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2007-10-10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 郭镇之; 邓理峰 【期刊】新闻大学2007-09-15林白水命运的历史审视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7-02-23舆论监督与暗访偷拍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6-10-15公共广播电视:变与不变之间 ;郭镇之 【期刊】新闻大学2006-09-30新闻传播与隐私权——以英国新的节目准则为例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9-20从全球到本土:评电影《无极》与博客搞笑剧《馒头》 ;郭镇之 【期刊】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30乔治·格伯纳及其“电视教养”理论和“文化指标”研究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6-01-23继往开来——纪念人民广播事业65周年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12-25揭密新闻客观性的制度神话——解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2005-10-15隐性采访辨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5-06-10德国的电视市场和节目流通 ;郭镇之; 斯特凡·奥立格 【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5-05-15德国报刊业的现状及趋势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2005-01-10德国的新闻与传媒发展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4-12-20广播电视与法制管理——兼论建立中国广播电视的内容标准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4-10-15关于建立省际卫星传播公司的建议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4-02-20改进新闻报道三题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3-05-25电视研究的几个问题 ;郭镇之; 赵丽芳 【期刊】电视研究 2003-04-25韩国大众传媒近三年来的变革 ;郭镇之; 林洲英 【期刊】新闻战线 2003-04-10全球化、电视市场与文化引进——兼析CCTV引进节目的栏目设置及文化定位 ;郭镇之 【期刊】中国电视2002-10-15对引进节目的思考——从《国际影院》谈引进节目为我所用 ;郭镇之 【期刊】中国电视2002-09-15“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2-06-20“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2002-06-15韩国的卫星与放送事业 ;康贤斗; 郭镇之; 文春英 【期刊】现代传播 2002-04-15席勒——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领袖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2-02-20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2002-02-15韩国新闻事业历史述评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2-01-15广播电视教育与研究──韩国传播学者朴明珍访谈录 ;郭镇之; 朴明珍 【期刊】现代传播 2001-10-15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新闻事业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2001-10-10韩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叙述与分析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1-08-25“生活的世界”与“传播的世界”──韩国传播学者朴承宽访谈录 ;郭镇之; 朴承宽; 柴葆青 【期刊】现代传播 2001-08-15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1-05-25耐得寂寞做学问──方汉奇教授访谈录 ;郭镇之 【期刊】新闻界 2001-04-28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新战略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08-25关于与论监督的访谈 ;陈力丹;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08-15英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 ;郭镇之 【期刊】中国记者 2000-07-15采访、暗访与偷拍──北美国家关于新闻采访中涉及隐私权的若干法律规定 ;郭镇之 【期刊】电视研究 2000-06-25美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扫描——也谈制播分离 ;郭镇之 【期刊】中国记者 2000-06-15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 ;郭镇之 【期刊】电视研究 2000-03-25关于舆论监督与新闻法制问题的访谈 ;魏永征; 郭镇之 【期刊】新闻记者 2000-02-05新世纪电视媒介的全球竞争 ;郭镇之 【期刊】电视研究 2000-01-25对新时期受众研究工作的意见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01-25新闻记者的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北美国家关于新闻采访中涉及隐私权的若干法律规定 ;郭镇之 【期刊】中国记者 2000-01-15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新闻世界”频道 ;郭镇之 【期刊】电视研究 1999-12-15加拿大传播学者系列访谈之三媒介技术与传播政策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12-15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9-10-20加拿大传播学者系列访谈之二新媒介与政治经济学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10-15关于麦克卢汉的思想──与埃里克麦克卢汉博士的一次访谈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08-15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续) M·麦考姆斯; T·贝尔; 郭镇之 【期刊】新闻大学1999-08-15加拿大新闻学者的社会责任——关于“消失的新闻”研究与介绍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06-30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下) ;赵玉明;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9-06-15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 M·麦考姆斯; T·贝尔; 郭镇之 【期刊】新闻大学1999-05-15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上) ;赵玉明;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9-04-15“客观新闻学”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8-12-30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遗产及当代解释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8-12-20校园新闻之路——CBS为新闻院校开办的新节目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8-02-20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起源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7-12-30全球电视传播环境对中国与加拿大的影响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7-10-20世界公共服务广播的形势: 俯瞰与分析 ;马克·莱伯伊;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7-06-30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7-06-20对“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7-02-20加拿大广播政策史评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6-12-15商营政策比较:CBC与CCTV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6-09-30蒙特利尔的广播电视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6-03-25在加拿大看电视 ;郭镇之 【期刊】电视研究 1996-02-15《身价百万的婴儿们》和媒介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6-02-15加拿大的广播电视节目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95-12-20加拿大学术界1995年年会介绍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5-06-30评奖归来话广播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4-12-15市场经济中的广播电视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4-09-30加拿大广播制度纵览 ;郭镇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4-06-30传播学受众研究接受分析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4-06-15对电视纪录片的几点思考──从《最后的山神》说开去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4-02-15研究方法及理论评价片论——从陈尔泰的理论观点谈起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3-03-02从对峙到交流——海峡两岸新闻界交往回顾 ;陈力丹; 闵大洪; 郭镇之 【期刊】新闻记者 1992-12-26历史与情感 历史与经验——广播电视史研究札记两题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2-12-26媒介崇拜与经验认同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2-12-26纪录文化断想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2-04-30受众权益论纲 ;宋小卫;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1-08-29第二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综述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91-05-01视听传播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宋小卫; 郭镇之 【期刊】中国记者 1991-01-31对《午间半小时》的思考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0-10-28社会讲坛——试析《午间半小时》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90-08-15新时期中国电视的10年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90-05-01评北京电视台的十年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89-10-28美国电视演变史(续完)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89-06-30美国电视演变史(四)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89-05-01中国电视史略(1958——1978)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9-05-01中国电视大事记(1955—1978)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89-05-01抓住实质,观照实际 ;郭镇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88-10-27美国电视演变史(续二)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88-08-28中国电视新闻的历史进程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88-08-28电视深度节目探析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1988-07-29美国电视演变史(续)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88-06-29中国电视剧三十年 ;郭镇之 【期刊】当代电视 1988-05-30试论《九州方圆》的改革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8-04-30电视深度节目探析 ;郭镇之 【期刊】新闻战线 1988-04-15美国电视演变史(一) ;郭镇之 【期刊】国际新闻界 1988-03-01三省一市电视情况调查报告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7-08-29闲话电视节目 ;郭镇之 【期刊】当代电视 1987-04-01上海民营广播大事年表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86-05-01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始末记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86-03-02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考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6-03-02延安(陕北)台的《对国民党军广播》 ;郭镇之 【期刊】新闻研究资料 1983-10-28民营广播电台的商业性质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2-08-29评“阶级斗争工具”说—兼论报纸的根本属性 ;郭镇之 【期刊】现代传播 1981-06-30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 ;郭镇之 【会议】中国传播论坛(2001)——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 2001-09-22关于建立省际卫星传播公司的建议 ;郭镇之 【会议】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3-12-01
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彭吉象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彭吉象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11-01-12浅谈张艺谋电影之色彩与构图艺术 何茂艳; 罗建国; 彭吉象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30国产电视剧需引入“作者电影论”观念 彭吉象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5-25独特的视角 艺术的表现——评电视剧《北平战与和》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视 2009-10-01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评奖有感 彭吉象 【期刊】中国电视 2009-09-15创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培养有文化修养的艺术人才 彭吉象 【期刊】艺术百家 2009-07-15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 彭吉象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6-15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上) 彭吉象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4-15小菲的命运感 彭吉象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3-31舞蹈美学漫谈 彭吉象; 吕艺生; 平心 【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9-03-15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 彭吉象 【会议】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 2008-11-07关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 彭吉象 【期刊】艺术评论 2008-06-15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祝贺《杂技概论》出版 彭吉象 【期刊】杂技与魔术 2008-04-18电视连续剧呼唤校园题材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视 2008-04-01类型电影: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兼论电影理论应承担的责任 彭吉象 【期刊】艺术评论 2007-08-15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彭吉象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7-20电影文学:当前国产大片的致命弱点——兼论电影理论应承担的责任之二 彭吉象 【期刊】艺术评论 2007-05-15中国电影美学大厦的奠基者 彭吉象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舞蹈学科建设对话录 吕艺生; 彭吉象 【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02-15中国大片向何处去?——兼论电影理论应承担的责任之一 彭吉象 【期刊】艺术评论 2006-11-30回顾和展望新的百年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百年中国电影期盼第四个辉煌时期 彭吉象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9-05反映民族生活 展现民族风采——第十届骏马奖电视剧述评 彭吉象 【期刊】中国电视 2005-02-1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彭吉象 【会议】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会论文或提要集 2004-08-23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彭吉象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7-20电视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彭吉象 【期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12-31电视散文的价值与品味 彭吉象 【期刊】中国电视 2002-09-15国产电视剧发展新趋势 彭吉象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9-15中华民族影视艺术与WTO 彭吉象 【期刊】电影创作 2001-05-10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彭吉象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1-04-15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与融合──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 彭吉象 【期刊】电影艺术 2001-01-25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 彭吉象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7-20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 彭吉象 【期刊】文艺研究 2000-07-20走向跨文化综合研究的比较艺术学 彭吉象 【期刊】文艺研究 1998-03-20电影审美心理的奥秘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影 1989-08-29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评电视剧《汉家女》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视 1989-04-01惊险片应当有自己的美学追求——《最后的疯狂》观后杂感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影 1988-06-29试论现代电影的情节性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影 1986-10-28关于几部影片美学特色的思考 彭吉象 【期刊】电影艺术 1985-07-30深度和运动 闵特斯堡·雨果; 彭吉象 【期刊】当代电影 1984-06-29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体会 彭吉象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3-02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看移情作用——兼与马采同志商榷 彭吉象 【期刊】学术月刊 1983-01-31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彭吉象 【会议】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1-01-01目前国产电视剧新走势 彭吉象 【报纸】北京日报 2001-06-24精品意识与精品战略 彭吉象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7-05-12《热带风暴》:一次心灵的风暴 彭吉象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6-03-17以注重特色而追求创新 彭吉象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2-09既要忠实原著 又要超越原著 彭吉象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7-11-23“艺术”应尽早升格为学科门类 彭吉象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04-22创建学科体系 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彭吉象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8-10-24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时代发展 有这么一个祖孙三代人,爷爷、父亲以及儿子,爷爷年轻时是个木匠,他很喜欢读书,所以他用自己的手艺做了一个书柜,一个挡住一面墙的巨大的书柜,可是当时太穷了,家里只能摆上薄薄的一层书,他视之如珍宝,天天为它们去灰。父亲到二十岁了,爷爷搬了出去,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很喜欢读书,他还留这爷爷的柜子,他把书柜摆的满满的,他视之如珍宝,天天查看。儿子长大了,父亲搬了出去,儿子是个大学生,他很喜欢读,他搬去了爷爷留下的柜子,换上了电脑,他视之如珍宝,但是他不是常常看。 这社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东西终究会被新的物品取代,和新的比他们显出了太多的不足与落后,没有人会阻挡时代前进的脚步,虽然它们过去可能很重要,可现在它们只能是纪念的作用了。 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电脑,一个二十年前没有谁知道的名词,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过去的书呀,文章呀,都是能模到,而现在人门只用点一下鼠标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看自己喜爱的文章了,快捷,安全,经济这些可能就是所有现代产品与旧产品的成功之处吧,人们往往会抱怨一本好书太贵了,而更多的人会说没时间看书,工作时的闲工夫就这样被荒废了。读书是好的,他可以让我们见多识广,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从而在社会上有立足的资本,而现在的好些个文章啊,图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而且数量大大多于在课本上的,因为网络是庞大的,他连着亿万人互相了解的心,他必将取代书本,象那些新思想取代旧思想一样,那一天必将来带,我们拭目以待! 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有意思,新产物越来越多,他们中有很多是融入了新思想,新手段,经过多方努力才做出的,它们到底是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呢?我们要好好查查看,是在书上查,还是在网上,我想,你会想到的!
[论文题目]竹材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谈北欧家具设计理念与道家美学的契合 [论文题目]谈北欧室内与家具设计理念同儒家思想的契合 [论文题目]从家具市场窥中国家具设计文化定位 [论文题目]现代家具的装配与拆卸设计 通过对工业产品装配阶段和拆卸及回收利用阶段进行的简要分析,说明了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采取装配设计和拆卸设计对于简化生产工艺、节约产品成本以及对产品维修和回收再利用的重要生态意义。同时简单介绍了拆装家具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家具拆卸性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人们对拆装家具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并提出了通过拆装设计提高现代家具生态水平的,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介个,,,论文选题还真是帮不了你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条家具方面的论文供大家进行参考:1、亲子互动家具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2、工艺性动画微电影制作设计--以新疆地区出土唐代家具为例3、亲子互动家具设计原则与要素的研究4、探究明式圈椅对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影响5、浅析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运用6、儿童家具的安全性设计探讨7、古典家具多曲面逆向设计方法研究8、家具设计与微建筑设计的探析9、“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批评研究10、榫卯结构家具设计分析与研究11、浅谈家具设计的创新和发展12、老年人家具人性化设计研究13、集体记忆重构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家具设计14、明式家具设计中的造物思想研究15、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家具设计策略
建议:1、论简单装修与人性化设计;2、论室内环艺的突破;3、论室内DIY装修的发展;4、论设计向施工的延伸。以上都是我个人认为比较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