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二议论文 范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1
人生屈指可数不过就是几十年,而这几十年不过也就是短短的一口气,时间不是瓷器,摔碎了有碎片可见,虽然是破损的,但也仍然美丽,即使不美丽,也仍有回忆,那只是流水,过去了,便什么都消逝了。
在记忆中曾经有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也曾经有过“执 手相 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分别之苦。
但也许,这都不算什么了。所有的记忆都随着流水。一起远去,到无知的天际,守候着灿烂的星空,他看得见你你却看不见他,永远相伴的却又形同陌路。
人生的第一阶段是十五年,这是快乐而又传奇的十五年。你傻傻的一笑,有人说你天真,有人说你可爱。在这无比幼稚而有好奇的十五年,你也许雄心勃勃,带着一些理想甚至是可以说是幻想,缥缈于窄窄的小路间,在家里有关心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和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呵护你的哥哥姐姐,还有可爱而更加幼稚的弟弟妹妹,在家庭的圆盘中你终始是中心,黄金的十五年。
人生的第二阶段是十五年,这是辛苦而又脆弱的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你奔向的是而立之年,青春的梦想,夹杂的是挫折,而这一段路又是狭长的,悬崖就在脚下,落下去容易爬上来难,能走过这独木桥,十六岁的时候遇到的是中考,在这小小的关口上,在很多人眼里是喜马拉雅山,而能不能翻越,珠穆朗玛峰,还是在十九岁,然后你才意识到,我已经是成年人了,向着大学的门奔波,撞在门槛上,就是点背,出来了,也就解放了,然而等待你的是遥遥无期的事业路,带着青春期脆弱心里的你,在 职场 的大海中翻滚,到了三十岁,能事业初露锋芒的已是幸运,还没来得及高兴,才发现自己已是而立志之年,成家立业,既是父母所愿,又是人论所趋。
人生的第三阶段是十五年,初恋酸奶般的,热恋红酒般的,,可惜会醉,而失恋也是不可避免的,然后是婚姻,这直接决定着你下半生的命运,吵架拌嘴是不可避免的,甜甜密密又是人所追求的,随着一声天籁般的啼哭,你就是为人父母了,为子女操心自然是理所应当,看着他一天天的茁壮成长,你会欣慰得笑,她给你闯祸时,你会生气,她让你伤心时,你又会感到无可奈何,在事业上,你可能是步步高升,也可能是碌碌无功,但只要不是频繁的失业,也是幸运地。
人生的第四阶段是十五年,这十五年,你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或者早已在上个阶段你的双亲离你而去,梦中还味醒时,是孩子外出求学,让你感到异常的孤单,哪怕是在职场上笑看风云的你,也难免有孑然一身的感觉,再加上身体的日渐衰弱,事业的日见走低,朋友的离去。
幸运的你还可能有的五个阶段,古稀之年,若儿女事业有成,你尽可以抱着孙子坐在柳树下的摇椅上,回味人生走过的路,否则,暮年还要为儿女操劳。
但懂得热爱生活的人,你的生活不会用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来形容,那是一勺老汤,味味悠长。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2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心被海伦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并深受震撼!
这个 故事 主要讲:海伦?凯勒,在出生后19个月的时候,由于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失去了宝贵的听觉和视觉,但她的发声器官没有受损,就是因为接受不到学习和模仿的刺激,所以不会说话,变成了一个五官三残的重度残疾儿。面对这样的不幸,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命,命不好又能怪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绝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生命困境时,往往会失去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只是不愿意地接受这一切。而海伦?凯勒呢?她一开始,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
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是什么给了她力量,答案是知识。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假如我只有三天的光明,我将如何使用我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我的眼前升起,我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我又会让我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 文章 给我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这本书后,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我们是独生子女,从小,爸爸妈妈就把我们看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皇帝”。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准备放弃。而海伦?凯勒所承受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明白,不要老是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应该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感悟中去,而并非是一往的抱怨。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3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 方法 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双羸,不错的字眼;双羸,不错的想法;双羸,不错的结果。
双羸,从字面上看就很让人动心嘛。让两个竞争对手甚至敌对的双方都能接受,都觉得自已已经得利了,难道不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吗?难道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吗?!
是的,“双羸”绝对是最理想的结果,“双羸”绝对是“敌”、“我”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双羸”绝对是对“敌”、“我”双方的争斗没有产生一个失败者的理想结果!
这么好的“双羸”;这么伟大的“双羸”;这么理想的“双羸”。那我们大家为什么还不跳起来,赶快欢迎“双羸”?去促成“双羸”?去实现“双羸”?
慢着,别太激动了。“双羸”?早着呢!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多少“双羸”?难道不是吗?!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双羸”的好事因为双方的斤斤计较,就为了自已的一点点蝇头小利而让“双羸”的好事胎死腹中;多么让人遗憾!多么让人可惜!多么让人扼腕长叹啊!难道不是吗?“双羸”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梦啊!难道不是吗?“双赢”不过是一个过于“理想化”了的美好愿望而已吗!
所以,要实现“双羸”的美好愿望;让世界、让人类不要有恶意的争斗,少一些纷扰,多一点善意;就需要我们当事双方拿出诚意来,拿出我们的智慧来;所谓“有钱大家赚,有利大伙分”。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那么,有些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解决办法是那么地简单。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我认为“双羸”,要实现“双羸”是对双方诚意、对双方处理问题的智慧的极大考验。我个人认为,“双羸”的智慧也就是两个字“忍让”。
忍让, 说说 容易,做做难啊。你看,现实中有多少人为了一小块地基,甚至是一片瓦,一块瓦争得头破血流,打得死去活来;又有多少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朋友变怨家,兄弟变路人了吗。个人的小社会是这样,国与国,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今天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的关系能不能走上“双羸”;能不能从对抗走向对话,创造两岸人民和平美好的未来;真是对海峡两岸政治领袖人物“智慧”的一场大考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在这次欢迎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大陆行的行动中已表现出来了,现在就是看台湾领导人有没有让海峡两岸走向“双羸”的诚意了。
所谓的“去中国化”,台湾的“本土化”,“制宪”,“立国”;我看决不是台湾领导人为台湾人民谋什么“福址”。而是台湾领导人为了自已的一已私利,自已的所谓的国家领导人的地位,而不顾二千多万台湾人民前途的大赌博。为什么台湾领导人就不能多想想、多听听台湾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已的思考置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想一想问题,为什么总是要往“-”的死路上奔呢?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创造海峡两岸“双羸”的好事呢?究竟是自已没有创造“双羸”的智慧呢?还是没有让海峡两岸人民实现“双羸”的诚意呀?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4
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瞬间。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然而,时间是宝贵的。虽然它限制了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它。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我觉的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成功的人,珍惜每分每秒,成就辉煌,而失败的人正因为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 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的确,时间的流速真另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树枯了,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结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时间,就再也没有复活,挽救的机会了。正如“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这又正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犹如朱自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得时间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摭挽时,它又从摭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新来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这句话写出了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逝去的瞬间。
“未来”“现在”“过去”是时间的步伐:“未来”,犹豫地接近;“现在”,快如飞箭地消失;“过去”,永远地停止。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仅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长河里,人生仅仅是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吧,它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5
好花盛开,就该近前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生尘埃。——莎士比亚
我崇拜刘翔,看他在跑道上奋勇向前,大汗淋漓的向终点冲去。他在追逐,追逐中国人多年的梦想,然而他——实现了。
看,那南归的鸟儿在追逐秋天远去的脚步,它们要在冬天来临之前赶到南方。
看,那含苞待放的花儿在追逐春雨来临的脚步,它们要鼓足劲头在春雨来临是,绽放出生命中最耀眼的光彩。
看,那教室中的学生,他们在追逐时间的脚步,他们在抓紧时间的尾巴,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学习,去完成自己的梦。
追逐,是一种幸福,或许会大汗淋漓,也或许回牺牲所有。但,追逐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无怨无悔。“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追逐,让我们坚毅的迈开大步向前走。不,是跑,只有跑才能更快的去追逐。虽然中间会遇到刊刻,会遇到艰辛,但只要有勇气,有信心,鼓足自己的劲,就一定能追到。
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追逐,它们的脚步都在加速,而我们,如果在不奋起直追,就不会赶上它们的脚步。
那么,幸福是什么?有人会说:互相关爱是一种幸福;能够生活在美满的家庭中是一种幸福。那么我说:“追逐也是一种幸福。”一种精神上的幸福,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
有人会问:“那追逐的结果会是什么?”
答:“是你心中的向往。”
嘿,快看——
那南归的鸟儿,终于追上秋天远去的脚步,在寒冷到来之前到达了南方。
那含苞待放的花儿,终于追上了春雨来临的脚步,当春雨降临时,绽放出了漂亮的花朵。
而我,坐在教室里,却仍在追逐,追逐那匆匆的时间,心中的那个美丽的彼岸愈追愈近,终有一天会到达那理想的彼岸,那就是追逐的幸福。
迈开大步去追逐,追逐那西下的落日,去追逐那近在眼前的幸福。
高二议论文范文800字5篇相关文章:
★ 议论文范文800字
★ 高中议论文800字
★ 高二学生青春无悔的议论文800字5篇精选
★ 高二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中议论文800字
★ 高二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二作文范文五篇
★ 高中作文范文精选800字五篇
★ 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中优秀作文800字五篇
关于多角度看问题古代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的是盲人摸到象的不同部位,就以为整个象就是他摸的那个样子。这种例子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经常发生。关于岩石的成因,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大学派,一派是火成说,他们抓住岩浆岩有气孔,呈流动状态的性质,认为岩石来自地球内部,是火山喷发造成的;一派是水成说,他们看到沙岩、石灰岩的层理就认为岩石都来自水的沉积作用。两派地质学家不仅在会上争吵,甚至动手打了起来。在电的发明史上,伽伐尼把青蛙腿挂在铜钩子上,再用一根铁丝接触蛙腿,发现了蛙腿的抖动,于是伽伐尼宣告他发现了生物电,得到科学界的一片喝彩。但几年之后,伏打指出蛙腿抖动的真正原因是伽伐尼的铁丝同时接触了铜钩子,是两种金属相接触产生的接触电,并由此发明了伏打电池。火成说和水成说,生物电和接触电,还有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生物中的进化论和突变论在一定上程度都和盲人摸象有些相似,都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 历史上是如此,现实也是这样。每个人所观察、感觉的对象都是真实的,每个人对自己实验所得的局部结论也正确,但是上面的例子除伏打外,其他人在把自己从某一角度观察实验所得的结论进行推理时都比较片面。这就告诉我们,只从一个角度去认识是不行的,事物越复杂,越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对于一个三条棱不相等的长方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人们选用了沿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来观察,用这三个方向上的投影来描述长方体的通用照系。参照系是我们研究一个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立足点不同,看到事物的性质就会不一样。用通俗的话来讲,参照系就是研究角度。我们在物理课中学习过运动和参照系的关系。汽车上的一个人手持一个重物,当他松开手,重物下落时,汽车上的人和道路旁边静止的人观察重物运动,由于参照系不同,会得到不同结论。在化学学科发展的初期,人们曾对金属在燃烧后重量增加的现象进行研究。那时氧气还没有被发现,波义尔(曾经发现气体所受压强与体积规律的科学家)认为火也是一种元素,叫着“燃素”具有重量,燃烧过程是燃素和金属的结合过程,因此金属燃烧后重量增加,而俄国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则指出波义尔的实验做错了。他重新做波义尔的实验,在瓶里装上金属加热。不同的是波义尔是打开瓶口,用火焰加热然后称重的;而罗蒙诺索夫是封闭瓶口,用火焰加热的,燃烧后称量时也不打开瓶子,两个人瓶子里的金属虽然都变成了渣滓,但两个人的结论却完全不相同,波义尔提出了错误的燃素学说,而罗蒙诺索夫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罗蒙诺索夫的成功在于他选择了对外界空气封闭的体系研究燃烧。波义尔的失败在于它选择了开放的体系,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干扰。对于社会问题,人们的立场不同,看问题产生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的看法是对立的;在企业里,管理者和职工也经常发生矛盾;在生产能力被限定的情况下,数量增加与质量降低,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是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矛盾,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有矛盾,往往都是由于立场不同,各自站在矛盾的一个方面。对于自然科学的某个问题,人们一般选择规定的一个或几个最适宜的参照系。只有参照系一致了,对问题的研究才可能一致。对待社会问题,立场不可能统一,一般用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也可能通过暴力、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无论如何,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先选好自己的立足点十分重要。不同的人对一个问题看法不同,也应当先检查各自的立足点的否相同。
第一阶段:遭遇“错误”, 我倍加珍惜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
毕业论文是否好写,题目很重要。你们老师有没有给定题目,还是让自己定?如果论文有困难,可以联系诚信义论文服务网 仔细咨询一下
物业档案管理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业管理企业复杂的经济服务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档案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物业档案管理研究”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与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隅集团”)的合作项目。以规范物业档案管理为重点,通过对金隅集团等企业物业档案管理状况的深入调查,掌握目前物业档案管理现状、 经验 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物业档案管理 方法 ,系统地阐述加强物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与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 物业档案 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物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物业档案是物业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时形成的对国家、社会、业主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物业档案管理是在物业管理过程中适时地做好物业文件与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提供利用工作,促进物业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
物业档案管理是物业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物业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对物业档案管理有制约性,而规范物业档案管理对提高物业管理整体水平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二、物业档案的构成
物业档案的基本构成如下:
1.物业清册:反映所有物业单元、公用区域状况及权属状况。包括房屋数量、户数、面积、结构、完好情况、产权归属、使用性质等;
2.物业租售档案:包括租售合同、物业权属证明、房屋安全鉴定材料、同意出(转)租文件、公证书等。
3.业主及住户档案:反映各单元业主及住户的情况。包括户主类型、姓名、年龄、职业、家庭人口数量及结构、联系电话、入住通知。
4.物业保养维修档案:包括保养计划、维修审批表、修缮图纸、验收合格证明、修缮工程许可证、工程预结算表、材料单。
5.物业服务档案:物业部门在开展公共服务和专门服务中形成的档案。包括:绿化、环卫、保安、车辆管理、代理出租等产生的档案。
6.物业收费台帐(册):是物业中各单元业主及住户缴费情况一览档案。
7.物业经营档案:物业企业在开展经营和物业延伸服务时形成的档案。
在上述档案中,物业专门档案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是物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攻方向,可以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必须尤其重视。
三、物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
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物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缺少统一管理制度和标准,基础工作不规范(分类不统一,案卷形态不统一,保管期限不明确),操作上随意性较强。即便同一物业集团内部的各下属公司也如是。
其次,多数物业企业的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而是按内部机构的划分将档案分开存放,使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比如:有的物业公司将售房档案放在上级公司,基建档案和行政档案放在本公司办公室,业主档案和维修档案放在房管部,财务档案则由财务部单独管理。
第三,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信息不对称,缺少档案信息公示,是造成管理者与业主(客户)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对兼职档案管理员缺少档案专业培训,没有掌握档案管理基本技能,影响物业档案管理水平。
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依据档案管理理论与操作规范,结合物业管理特点,金隅集团制订了《物业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其主要思路和实施控制要点如下:
1.要规范物业档案管理,首先要建立物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并明确物业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制定一套规范,明确一个管理责任者”,并且做到制度配套,操作性强,责任者明确,这是物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第一要点。
档案管理制度是物业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物业档案管理制度,首先是为了完善物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发挥物业档案对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为了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物业档案管理责任,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行为,提高物业档案管理水平。
物业档案制度和规范建设包括:物业档案管理的业务范围、物业档案分类标准、物业档案归档制度、物业档案整理方法、物业档案保管制度、物业档案开放利用制度、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等。
在金隅集团下属物业企业中,100%都有物业档案管理制度,并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通过专门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规范档案工作,从而促进物业档案管理工作。
2.做好物业文件的形成和归档,既是物业档案管理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物业基础工作。
物业档案的规范化要从基础工作抓起:按规范形成物业文件、物业文件的归档、物业文件的整理与保管、物业档案的开放与提供利用、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等。考虑到当前物业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我们特别强调物业文件的形成与归档两个环节。
①让每一个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有意识地、按规范形成文件,并注意积累
要提高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就要求每个业务人员在从事各项工作时,必须遵循业务流程,有意识、规范地形成文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和绩效凭证。
对“文件形成”的控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物业管理制度中,明确每个物业管理环节形成的文件;二是明确每份物业文件的内容和质量(文件上要填写哪些内容,怎样填写)。只有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称之为规范的物业文件。
②严格执行文件归档制度
要将文件归档作为业务流程的重要一环,要求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自觉执行,将归档作为每项物业管理与服务业务的收尾。要真正落实这一思路,需要物业制度中有配套的规范,包括每一项服务工作完成后要逐项或定期的验收、检查、绩效评估,同时也检查应该形成的文件质量。
3.突出行业特点,将管理重心放在物业管理专门档案上;完善一户一档的管理形态。
物业企业的档案中往往行政档案、基建档案等管理的比较好,但物业专门档案大多比较松散,随意性强,案卷形态多种多样。
物业专门档案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的,实际上,在物业投入使用后,这类档案的重要性将远远超过其他档案,其数量也会逐年增加,理所当然应该作为管理重点。
“一户一档”的管理形态,主要针对物业专门档案中的以户为对象的部分。虽然90%企业有了一户一档的管理,但不同的企业在一户一档的管理中采用的方式并不一样。有的是把每一户的业主档案作为一卷,有的是把整个一栋楼所有的业主档案作为一卷,再将每一户的业主档案作为子卷。
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不仅便于对“户”的针对性管理,而且还有利于为业主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物业公司的管理质量与服务品位提升,是体现物业行业特色、保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合法权益的好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应尽量丰富一户一档的内容,包括收集业主、住户的 爱好 、习惯、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资料。
4.以物业管理前期介入为契机,打好物业档案基础,将动态管理落到实处。
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正式委托管理之前,物业公司是由发展商临时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 委托合同 ,履行该物业的管理职责。这种委托通常是在物业正式投入使用前,这就是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它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业设计和施工环节,加强对物业的全面了解,方便日后的物业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在物业前期介入的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基建审批与验收档案、竣工档案的质量监督和收集。各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时协调,提高档案人员的参与度,切实负起检查、监督和指导的责任。
在物业企业接手物业后,档案工作的另一个要点是做好动态管理。因为物业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所以物业档案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业主可能因物业的买卖、交换、继承而变更,且物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进行保养、维修,这都要求相应的物业档案及时随之改变,保持与实际相符。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定期检查、日常维护、跟踪项目等方式来保证动态信息填补及时、无遗漏,保持档案的现实有效性。档案人员及时收集变更的物业文件。
此外,物业企业还通过宣传物业档案对业主的开放性,方便业主对档案的利用,主动公示重要的公共性档案信息;充分利用物业档案信息,迎合住户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物业延伸服务。
总之,物业档案管理贯穿在物业管理的全过程中,提高物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是为了促进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物业企业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为物业档案工作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对物业管理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将大有裨益。
摘要: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物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 文章 从物业档案管理的特点,现状及提升建议三个方面阐述加强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物业档案管理物业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63-02
物业档案是随着物业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物业管理自产生至今只有百余年,我国引进这一模式仅仅20多年。在这短的时间里,尽管档案管理不是物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然而其重要地位却不容忽视。物业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后,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档案,无论是维修、养护物业设施,还是了解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情况,又或是收取管理费用、开发经营活动等,都要用到物业档案。如,某住户在收楼后准备先装修房屋,然后才居住。由于装修方案包括改动原房屋的间隔,所以必须先了解原房屋哪些墙是承重墙,哪些是隔断墙壁;装修方案还包括改动原来的电线布置,所以还要了解原房屋的电路布线位置。这些需要了解的信息都记载在房屋的各种图纸中,属于物业档案的一部分。如果物业档案管理得不好。甚至没有整理,那么要了解必要的信息就需要到其他有可能保存这些资料的地方去找,甚至会需要重新测量,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由此可见,物业管理工作要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加强物业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一、物业档案管理的特点
1.动态性。物业管理工作,它涉及的方面很具体: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是物业的业主或住用人。相关对象的情况通常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物业可能需要进行维修、养护;业主可能因物业的买卖、交换等权属变更而变更;住用人更有可能因租赁关系的改变而频繁变动,因此,相对应的物业、业主及住用人的文件材料也要不断地添加变动。这就决定了物业档案管理必须及时准确,动态性较强。
2.完整性。物业档案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物业公司日常运作形成的普通档案,包括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人员档案、荣誉档案等;另一部分是基层物业管理处日常运作形成的物业管理专门档案,包括物业日常巡检册、物业维修档案、物业租赁档案、业主及住户档案、物业服务档案等。物业档案是以―个物业单位为对象组成案卷的,该物业不管发生何种变化,所产生的文件材料都须添加进去,因此,每一份档案案卷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反映了一个物业单位的变迁过程,从而需要物业档案管理完整规范。
3.相关性。物业管理活动是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开展的,没有哪一种档案会像物业档案这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许多档案如机关文书档案、诉讼档案等在归档以后通常就较少被利用,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会涉及到这些档案,而物业档案则会随着物业的装修、租赁、再装修、再租赁等活动的需要而不断地被调阅。这就充分体现出物业档案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4.灵活性。物业档案和某些档案如产权档案、人事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因为物业档案记录着有关物业及对物业进行管理的情况,这部分档案内容对与本物业有关的所有人员来说都是公开的,像物业的维修档案,有关绿化、环卫、保安的档案等。但物业档案又具有一定的隐密性,因为它也包含着大量的隐私内容和一定的公司机密。这部分档案内容是不便于公开的,如住户的个人资料、物业中各个单元的产权资料、公司的重大决策等。这就要求物业档案管理必须灵活多变,既不能只存不用,也不能无限公开。
二、物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物业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很多物业企业领导认为物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安置型”工作。由于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物业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长期以来造成了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员工档案意识不强。物业档案利用率低。重“藏”轻“用”。
2.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物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由前台接待或客服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加上自身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不够重视,很多工作人员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工作不安心,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物业档案管理人员平时缺乏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缺少创新和活力,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3.物业档案收集资料欠齐全。物业档案是通过接收、征集等手段逐步积累起来,物业档案由物业管理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归档转化而来的。物业管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直接影响到物业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可以说没有收集工作,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档案。目前很多物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办理物业档案的过程中往往会收集不齐,一方面工作人员对物业档案收集流程不熟,会忘记一些重要的步骤,如该签字盖章的没有签字盖章等;另一方面对物业档案应收集的文件材料要求不清,如装修申请表中的装修内容填写不完整等。有时业主不交资料,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及时催缴,时间的延误就会造成失档的现象,从而会导致收集资料不齐。
4.物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物业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一是档案整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既不符合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二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有的虽然制定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在工作中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三、提升物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1.领导重视,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1)领导要重视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物业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切实做到把物业档案工作作为物业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2)组织全员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加强档案管理、保护档案资料的宣传工作,并不断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3)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
2.全面提高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物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要提升物业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基础。(1)档案管理人员要自觉树立 爱岗敬业 精神,认真遵守“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优质服务”的档案职业道德规范,以勤为本。无私奉献,不断培养实干精神和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要明确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任务,既做好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又要不断强化依法治
档意识。(2)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的分类、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借阅、销毁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注意多接受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的指导;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与其他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3.收齐资料,做好整理。(1)要做到档案资料逻辑上的辩学性。档案收集工作做得好与坏,各部门移交的文件齐全与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的内容来自各个方面,在形式上也不尽一致,因此,收集、立卷、归档、整理、著录时一定要遵循规范。做到科学、简洁,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2)要做到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档案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绝对原始性指的是档案只能是原件原稿,相对原始性指的是除原件原稿是档案外,有些档案复制件、图书及资料也是档案。这些原始资料对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各以查考性”和物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起着关键性作用。(3)要做到档案资料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有用的信息。收集到的物业档案信息资料,统一交给档案员集中整理,在整理过程中重点是要根据内容、来源进行分类,做到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将档案制成标准化的图、档、卡、册、表。
4.完善 规章制度 ,依法管档。(1)物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物业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物业企业档案的归档制度、利用制度、保密制度、保管制度、档案人员岗位制度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更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规范档案管理。一是对档案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借阅时必须登记后才能借出,归还时须本人来归还签字,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检查,如有破损,立即修复,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对档案的存放要做好防火、防潮、防蛀等工作。使用电子文件存档时要注意留有备份,以免电脑病毒侵入后中毒,什么档案都没有了,平刚要做一系列的防范工作。
5.大力提高物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当前,不少物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已实施“无纸化办公”模式,即通过系统软件开展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在物业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汇集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等各个环节与办公有机地衔接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档案,既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中的影响,又可以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倒立俗称“拿大顶”,汉代称“倒植”,东晋称“逆行”,唐代称“掷倒”,明代称“竖蜻蜓”,等等,它也是目前西方瑜伽术的一个最终姿势。倒立健身早已在世界上和历史上被体育界、武术界、医学界所实践和证明。目前在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德国等都非常流行。直立姿势虽然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人类直立以后,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造成了三个弊病:一是血液的循环由横向变成竖向,这就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和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行。轻者产生了秃顶、眼花、白发、精神不振、易疲劳、未老先衰;重者脑疾病和心脏病缠身。二是心脏和肠胃在地心引力下下移。造成许多肠胃和心脏器官下垂病,使腹部和大腿部脂肪淤积,产生腰围线和大腹肥胖。三是在引力作用下,致使颈部、肩背部及腰部等部位的肌肉承受更多的负荷,造成过度紧张,产生肌肉劳损、颈椎、腰椎、肩周炎等疾病的加重。要克服人类进化中的美中不足,光靠药物是不行的,只能靠体育锻炼,而最佳的锻炼方法就是人体倒立。倒立治痔疮是第一次听说吧,其实倒立有着很多重要的作用。北京丰益肛肠专家告诉您每天有意识地做短时间的倒立,会快速有效地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持大脑血管、神经和脑细胞的充分营养,增加脑血管的抗压性和柔韧性,从而使身体疲劳得以延缓和消除。除了脑部症状外,长时间站立也会给人体的其他脏器带来不良的影响。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痔疮、血压升高以及四肢乏力等。当人体倒立时,由于相反的重力作用会使体内脏器反向移垂,这对预防和纠正内脏下垂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北京丰益肛肠专家介绍,倒立在预防脱发、减少面部皱纹、缓解腰部酸痛以及减肥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长期坚持有规律的头足倒立,能给人体带来三大益处:一是提高智力和反应能力;二是延缓衰老,增神提志;三是预防和治疗各种长期直立和劳累带来的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 倒立是很多男青年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年轻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就曾用此法治病健身,并取得了神奇效果。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其中猴戏,就将倒立动作列于其中。 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和娱乐中,几乎都是直立着身体进行的。人的骨骼、内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下坠的负重作用,易导致胃下垂、心血管和骨关节病变等疾病的产生。而人体倒立时,地球引力不变,但人体各关节、各器官所承受的压力发生了改变,肌肉的紧张度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关节间压力的消除和减弱,以及某些部位肌肉的松弛,对于防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倒立对于减去某些部位--比如腰腹部的赘肉也有很好的效果,是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 倒立不但能够使人的体形更加健美,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倒立更有助于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人的智力高低和反应能力的快慢,是由大脑来决定支配的,而倒立能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和各种条件下的支配传感能力。 据报道,日本的某些小学为提高学生的智力,每天让学生保持五分钟的持续倒立,倒立后学生们普遍感觉眼明、心爽、脑清。正因为如此,医学家高度评价倒立运动:倒立五分钟,相当于睡眠两个小时。其他国家如印度、瑞典、美国也积极倡导人们每天进行倒立运动。. 倒立健身法在国外十分流行,这种方法对以下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晚上不能熟睡,记忆力减退,头发稀少,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抑郁,腰痛,肩膀酸硬,视力减退,精力衰退,全身乏力,便秘,头痛等。 、下面这五种人不太适合练习手倒立,请对号入座,如果不适合,就不要浪费时间,天下好的健身方法多了去了,何必硬要倒立呢?1、身材太高的人。如果你身高1米9或者更高,可以去打篮球、打排球,但练手倒立可能会比那些你看不上眼的矮个子痛苦得多,因为你倒过来以后,重心还是比人家高很多,对于平衡技巧很强的手倒立来讲,你的难度太大了。2、身材太胖的人。如果你身材太胖,在手倒立时,你必须举起自己的体重,这样你要举起的重量会比那些瘦子重得多,如果你力量非常大,可以考虑练习倒立,如果力量不够,就不要练习了。先尝试其它的健身方法把体重减下来。3、太注重外在美的人,特别是女性。手倒立会让你的手指变粗、上臂变大(肱三头肌)、肩变宽、斜方肌隆起,这样穿衣服就不好看了,对女性来讲,穿衣服不好看实在是大大的失败,不如不练。如果实在想练倒立,练练肩倒立、头倒立就可以了,不要再往上升段。4、太瘦弱的人。如果相对你的同龄、同身高体重的人而言,你的力量很小,或者说你太瘦弱,先不要练习手倒立,因为手倒立的危险性较高,你的力量支撑不住的时候,就有可能受伤了。可以从俯卧撑开始训练,等力量增长了再考虑练习手倒立。仅仅是俯卧撑就有非常多的花样,足够你玩的了。参见《俯卧撑大全》5、幻想一夜之间练成手倒立的人。这个不想多说了,手倒立是对自己长期、痛苦的挑战,幻想无用,实修第一。最基本的倒立健身做法: 1.身体直立,左脚向前迈出约60厘米,膝盖自然弯曲。双手着地,右脚跟腱要充分伸展; 2.头顶着地,左腿向后伸直使两腿并拢; ⒊用脚尖慢慢地移动,先向左侧移动90度,到达定位时,腰部要向同方向提高再放下; 4.然后再往右移动90度,到达定位后重复前一动作,这套动作要缓慢地做3次; 注意事项: (1)第一次做的时候头会发痛,最好在毯子或柔软的布垫上做; (2)精神要集中,全部意识要集中在头顶正中“百会”穴; (3)头和手要始终固定在同一位置上; (4)转动身体时要收下颌,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5)饭后2小时内或喝水过多时不宜做; (6)每天做一套完整动作; (7)做完动作后不要马上休息,最好稍事活动后再休息。 在练习倒立之前,一定要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这里所说的练习,是在没有专业教练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学式练习,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进行倒立训练的初期是有危险的,最有可能的是摔伤、扭伤,伤及的部位可能是脖子、腰、背以及手臂等,所以在练习之初一定要确保“安全第一”,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最好靠着墙练习,这样,因为失去平衡背翻过去而造成的伤害会大大减少。进行“空倒”练习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开阔、平坦、柔软的场所,比如体操馆里的垫子上、草坪上、沙滩上,以减少发生伤害的可能。好了,现在介绍最基本的练习方法。第一步,头手倒立(靠墙)。如果没有好的条件,这个动作可以在床头做。建议是那种两米宽的大床,一米二的单人床在训练的初期存在摔下来的危险。面对墙壁跪坐在床上,以头支地(最好离墙边近些),两手与肩同宽撑在头前,手的宽度与离头的距离以自己感觉舒服、能很好地用力为宜。两脚支地,一脚抬起向空中向后摆,另一脚跟随,两脚靠在墙上呈倒立姿势。保持这个姿势,一开始时间不要太长,然后两脚自然落地,休息一会儿。如果完成这个动作,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入门了。因为有头和两手支撑,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点,这个动作相对比较安全。如果你以前完全没有倒立的经验,建议在你练习时,最好请你的家人、朋友在一旁对你进行帮助,以防止意外的摔伤。由这个动作开始,寻找倒立平衡的感觉,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你就可以进行倒立网介绍的其它动作的训练了。名词解释:墙倒:指两脚或身体的更多部位靠在墙、树等支撑物上进行的倒立练习。空倒:指两脚或身体其它部位没有支撑物的倒立练习。肩肘倒立无论老幼,练肩倒立功益处颇多,效果显著。地心引力无时不在起作用,对人体内各器官及腺体施以重压。这些器官及腺体一旦被倒置,可暂时摆脱地心引力之重压,得以“松弛”。这种倒置对静脉、动脉所起的作用亦是如此。腿部静脉曲张症和动脉硬化症的患者通过练肩倒立功,可使病症得到缓解。此外,心脏必须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招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心脏上方的各个部位。显而易见,肩倒立的体位又大大使利了心脏的血液运送。但这一倒置体位最大的益处还是它对甲状腺体所施加的影响。位于颈部的甲状腺对于调节和控制体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血液刺激甲状腺,并为之输送养份。血液循环不良时,甲状腺便不能正常工作。你将会注意到,肩倒立功的极端姿势使血液畅通无阻地流入颈部,其对甲状腺所产生的作用,在众多练功者身上表现极为显著的便是调节了体重。绝大多数的健身运动都使血液加速循环,常常会因运动量大增而使血液循环速度过快(如柔软体操、快速步行等运动)。而瑜伽功可以不借助任何动作来改善血液循环状况,肩倒立功的完成姿势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肩肘倒立,既可以使小腹收紧又能锻炼腿部肌肉。 仰卧在床上或垫子上,用手掌撑住腰部,腹部收紧并用力,双腿垂直向上抬起,并尽量提高。手肘保持弯曲90度,背部垂直于地面,臀部不要前后摇摆,应与背部保持在一条线上。 当姿势稳定后,做腾空踩脚踏车运动,30次为一组,每次锻炼3组,每组间隔不要超过1分钟。练习肩倒立要有正确的支点,是用肩部的顶峰处来支撑,而不是在颈部。稳定的呼吸可使身体稳定,意念集中呼吸。吸气胸廓打开,由内而外形成强大的上推力。呼气,身体相对放松,产生更多可以调整的空间,在呼吸之间享受体式。 还原过程要逐步缓慢进行,保障血流量和血压变化适度,培养从容平静的心态。有能力的可先头倒立再肩倒立。步骤:1.仰卧,吸气,两手掌贴地,收紧腹肌及大腿肌肉。手掌用力按地,慢慢抬起双腿,膝盖挺直。2.双腿经头部上方向后甩。臀部一离地,即用两手支撑起下背部。小心翼翼地慢慢伸直身体,直至身体接近于垂直。(建议初学者阶段挺直身体的程度以平衡为限度,不必开始就和地面成90度。)3.下巴碰触胸前,两脚大拇指并拢,两腿放松,两眼注视脚尖。(两眼也可以闭上)4.自然呼吸,保持此姿势,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5.缓缓放下身体,两腿慢慢放回地面,全身放松1分钟。6.重复3次。注意:1.此式要特别注意颈部的柔软动作,以免伤到颈部。2.全身重量落于后颈部,其次是两肩上,手肘只是协助支撑而已。3.全身挺直时,注意身体的平衡。4.两脚大拇指并拢,两眼注视脚尖,有导气及增强集中作用。5.初学者做不起来,可能是腰部及背部力量不够或柔软度不够。6.初学者可以靠着墙壁练习。7.练习停留的时间可以由30秒钟起逐渐增至5分钟。8.有高血压、心脏病及60岁以上身体虚弱的人,不宜练习。
1、倒立不但能够使人的体形更加健美,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倒立更有助于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人的智力高低和反应能力的快慢,是由大脑来决定支配的,而倒立能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和各种条件下的支配传感能力。
3、据报道,日本的某些小学为提高学生的智力,每天让学生保持五分钟的持续倒立,倒立后学生们普遍感觉眼明、心爽、脑清。医学家高度评价倒立运动:倒立五分钟,相当于睡眠两个小时。其他国家如印度、瑞典、美国也积极倡导人们每天进行倒立运动。
4、倒立健身法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晚上不能熟睡,记忆力减退,头发稀少,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抑郁,腰痛,肩膀酸硬,视力减退,精力衰退,全身乏力,便秘,头痛等。
纠正方法
1、立不住。纠正方法:原地站立,练习两手插腰的方法,听口令向内夹肘;
或练习屈腿的肩肘倒立,立稳后,再慢慢将腿伸直。
2、立不直。纠正方法:立腰、挺髋、挺腹、伸腿、伸脚尖;二人一组,保护帮助者,两手提练习者踝关节向上,同时一膝抵住腰部;练习者做肩肘倒立时,用脚尖触及上悬的皮筋。
保护帮助
1、保护与帮助方法:保帮者站在练习者的侧面,两手握其小腿踝部向上提拉。如倒立姿势不正确,身体不能充分伸展,可用膝盖顶其背部,使其充分伸直。
2、创伤与安全措施:成肩肘倒立时失控向后翻落或轰笑打闹导致颈部肌肉拉伤,加强保护帮助和思想教育,练习前应多做颈部的专项准备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倒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肩肘倒立
倒立有什么好处?一、促进血液循环~~ 减腿部肥肉,保持好身形~~二、倒立可促使血液回流,特别是女性血液回流入盆腔增加了盆腔供血、给小腹部带来更多的 营养成分,有助于盆腔内器官的新陈代谢,对身体大有好处!三、倒立不但能够使人的体形更加健美,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四、倒立更有助于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人的智力高低和反应能力的快慢,是由大脑来 决定支配的,而倒立能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和各种条件下的支配传感能力。
倒立俗称"拿大顶",汉代称"倒植",东晋称"逆行",唐代称"掷倒",明代称"竖蜻蜓",等等,它也是目前西方瑜伽术的一个最终姿势。倒立健身早已在世界上和历史上被体育界、武术界、医学界所实践和证明。目前在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德国等都非常流行。直立姿势虽然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人类直立以后,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造成了三个弊病:一是血液的循环由横向变成竖向,这就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和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行。轻者产生了秃顶、眼花、白发、精神不振、易疲劳、未老先衰;重者脑疾病和心脏病缠身。二是心脏和肠胃在地心引力下下移。造成许多肠胃和心脏器官下垂病,使腹部和大腿部脂肪淤积,产生腰围线和大腹肥胖。三是在引力作用下,致使颈部、肩背部及腰部等部位的肌肉承受更多的负荷,造成过度紧张,产生肌肉劳损、颈椎、腰椎、肩周炎等疾病的加重。要克服人类进化中的美中不足,光靠药物是不行的,只能靠体育锻炼,而最佳的锻炼方法就是人体倒立。长期坚持有规律的头足倒立,能给人体带来三大益处:一是提高智力和反应能力;二是延缓衰老,增神提志;三是预防和治疗各种长期直立和劳累带来的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倒立是很多男青年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年轻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就曾用此法治病健身,并取得了神奇效果。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其中猴戏,就将倒立动作列于其中。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和娱乐中,几乎都是直立着身体进行的。人的骨骼、内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下坠的负重作用,易导致胃下垂、心血管和骨关节病变等疾病的产生。而人体倒立时,地球引力不变,但人体各关节、各器官所承受的压力发生了改变,肌肉的紧张度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关节间压力的消除和减弱,以及某些部位肌肉的松弛,对于防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倒立对于减去某些部位--比如腰腹部的赘肉也有很好的效果,是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倒立不但能够使人的体形更加健美,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倒立更有助于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人的智力高低和反应能力的快慢,是由大脑来决定支配的,而倒立能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和各种条件下的支配传感能力。据报道,日本的某些小学为提高学生的智力,每天让学生保持五分钟的持续倒立,倒立后学生们普遍感觉眼明、心爽、脑清。正因为如此,医学家高度评价倒立运动:倒立五分钟,相当于睡眠两个小时。其他国家如印度、瑞典、美国也积极倡导人们每天进行倒立运动。.倒立健身法在国外十分流行。这种方法对以下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晚上不能熟睡,记忆力减退,头发稀少,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抑郁,腰痛,肩膀酸硬,视力减退,精力衰退,全身乏力,便秘,头痛等。最基本的倒立健身做法:1.身体直立,左脚向前迈出约60厘米,膝盖自然弯曲。双手着地,右脚跟腱要充分伸展;2.头顶着地,左腿向后伸直使两腿并拢;⒊用脚尖慢慢地移动,先向左侧移动90度,到达定位时,腰部要向同方向提高再放下;4.然后再往右移动90度,到达定位后重复前一动作,这套动作要缓慢地做3次;注意事项:(1)第一次做的时候头会发痛,最好在毯子或柔软的布垫上做;(2)精神要集中,全部意识要集中在头顶正中“百会”穴;(3)头和手要始终固定在同一位置上;(4)转动身体时要收下颌,这样才能保持平衡;(5)饭后2小时内或喝水过多时不宜做;(6)每天做一套完整动作;(7)做完动作后不要马上休息,最好稍事活动后再休息。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是最权威专业的低碳官方第一站。独家拥有483个会员城市市长、100位著名专家、学者等高端资源,独家拥有中、英、日三语频道,资讯及时迅达全球,目前已经成为低碳类网媒搜索引擎收录最多的权威资讯平台。主要致力于为城市市长决策层提供重要信息参考咨询,是各级政府制定低碳发展决策的最佳学术工作助手;同时为关注气候变化、城市低碳发展的中外高端人士、城市研究管理者、城市规划设计者、集团企业总裁等提供翔实专业的低碳参考,更是服务于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发展、城市品牌、城市投资、城市规划等领域机构展示低碳成果的最佳发布平台。 刘国光,1923年11月出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46年西南联大经济系本科毕业,1955年莫斯科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十二届、十三届候补委员,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务委员;兼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委会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学术专长为经济学。1988年波兰科学院推选为外籍院士;2000年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 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张卓元,1933年7月出生,男,汉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共党员。1954 年7月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学术专长为政治经济学、价格学。1990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程津培,男,汉族,1948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灌云。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1989年5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天津市委名誉主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教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等职。潘家华教授现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1993年回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1997/98年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代表处资深项目官员和能源与环境顾问。1998-2001,赴荷兰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技术综合评估报告的协调、组织、写作和统纂工作。2001年10月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2005年10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应聘为浙江省等生态省建设活动顾问。同时担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保护母亲河顾问团成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欧洲气候论坛理事。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全球变化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表学术(会议)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大型国际综合评估报告和论文集3部。分别有一篇论文和一部专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参与撰写的一套丛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郑新立,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范恒山,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分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后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2006年6月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尤其是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写,提出了许多重要政策建议。杨朝飞,男,汉族,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1951年9月出生,河北定州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环境法学会副会长。2010年11月任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陈淮,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现为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出版有《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等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工业化理论与房地产经济研究者。周天勇,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1980年从青海省民和县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1984年毕业留校,1989年考取东北财经大学汪祥春教授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东北财经大学期间,经济理论方面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东欧经济学各流派、西方经济学;并学习了货币银行、财政税收、会计、统计、工业经济等部门经济学。1994年调入中央党校执教和从事研究至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小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咨询专家;浙江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徐嵩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经济学研究工作。2009年5月16日国务院续聘徐嵩龄为国务院参事。刘迎秋,男,北京市人。1950年8月出生河北深泽。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评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朱铁臻,江苏省南京市人(祖籍镇江)。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城市生态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会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刘树成,1945年10月出生于上海,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196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198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毕业,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经济研究》主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学术专长为宏观经济学。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杨圣明,山东金乡人,1939年7月13日生,从1966年至今的35年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财贸所和研究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财贸经济》杂志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等。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20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栋生,男,1935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咨公司总经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副盟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0余个市(地)政府经济顾问和深圳大学等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特聘专家。云南财贸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第二届(2005)中国发展百人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赵人伟,1933年3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57—1985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赵人伟研究员还曾担任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因为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研究而获得198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因为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而分别获得1986年和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自1995年以来,曾被列入美国的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张平,现任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经济所副所长,江南信托首席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资本理论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高培勇,1959年1月出生,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陈耀,经济学博士,汉族,195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研究员,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专业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产业空间组织和政府政策。研究重点:国家区域政策、区域规划、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开发区定位、资源型城市转型、大都市圈经济、西部开发战略、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县域经济。董志凯,女,1944年生于上海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曾多次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如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常务副主编、国家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第二卷主编等。曹建海,河北省永年县人,1967年12月28日生,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曾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兼任全国十三个省市的经济顾问,十五家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5家学会的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79年起至今,20余年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吕斌,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肖灼基,广东汕头人。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大三时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攻读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诸多奖项。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周一星,教授,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胡兆量,教授,男,1938年出生,浙江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兼任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贡献:完成宁夏南部山区、温州等国土与城市规划工作,获教委和省级一等奖,对地理学基本理论、中国发展规律、北京城市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布局等有系统论著,讲授经济地理学导论和中国经济地理等课程。卫兴华,山西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人。中共党员一级教授。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人学学报》总编辑等职;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何伟,1926年11月12日生,河北赵县人。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国家几个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及企业的顾问和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为进行学术交流曾到日本九州大学讲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私营企业研究会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等职。
近几年来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讨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内涵、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质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计划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李震中等同志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里,产生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有必要也有可能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国民经济计划的程度也就越高。相反,如果公有制遭到损害,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也必然会受到破坏。计划经济也离不开无产阶级专政。计划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前提的、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 第二种意见,计划经济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方法。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同意把计划经济看成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其理由是:社会经济制度较之计划经济所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如果把计划经济说成社会经济制度,那么,“计划经济为主”,是否意味着社会经济制度也有主辅之分? 有人认为,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就有可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类根本性的社会经济制度相混淆。还有人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计划对于管理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基本的方法,而且计划是具有约束力的。计划经济就是通过制订和组织执行统一的经济计划进行管理的国民经济。对资本主义来说,计划不是基本的管理方法,而且计划本身也只是预测性的。 第三种意见,计划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和管理形式。王积业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对计划经济的理解,应该包括三层意思。首先,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其次,计划经济也是一种经济活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整个经济运动过程,都是有计划进行的。再次,计划经济又是一种管理形式。生产和流通的主体,是由国家通过统一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从计划管理的这个特点来看,由国家作计划进行安排的经济活动就是计划经济。 二、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的特征表现为计划的整体性、直接性和目的性三个方面。整体性是说计划经济不是指个别经济单位或个别生产部门的计划性,而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只有个别企业、个别部门的计划性,而没有整个社会生产的计划性,这是市场经济的特征。直接性,是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通过社会对自己的劳动时间所进行的直接的自觉的控制实现的,也就是社会的用统一的经济计划来调节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比例,求得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达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目的性,是说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另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的特征表现为“自觉”、“事先”、“稳妥”三个方面。“自觉”,是指计划的科学性,就是计划一定要在已经被认识了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按照它的要求妥善地制定出来。计划的内容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事先”,是指计划的时间性,就是计划一定要在行动之前下达,否则,对行动将不能起指导作用,不能称其为计划。计划的制定和下达要及时、准确。“稳妥”,是指计划的应变性,就是计划的制定和贯彻既要有一定的可靠性,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因种种原因发生的变化对计划进行修订,计划的实现要确有保证。以上三点,是计划经济的三根支撑点,缺一不可。 再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微观上表现为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的生产单位,服从国家的计划调节、指导与管理;在宏观上表现为整个国民经济按照体现社会意志与全社会利益的统一计划,持续地长期地保持平衡地发展。因此,经济发展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按比例性和无危机性,乃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鲜明特征。 三、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体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是,实行指令性计划制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体现。李震中等同志认为,计划经济要求通过经济计划去调节社会再生产的比例,而国民经济计划是调动千军万马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行动纲领。如果没有指令性指标,那还叫什么计划经济? 吕律平、郑新立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是关系到坚持计划经济的原则问题。坚持指令性计划,才能划清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的界限。 另一种看法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体现。刘宗时认为,计划经济就是计划调节的经济。计划经济指的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计划调节指的是社会生产的调节形式,同时也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称为计划经济的依据。所以,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的范围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计划调节的范围不能只是某个局部,而必须是它的全局。 再一种看法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计划控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体现。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同意上述两种意见。蒋一苇认为,所谓计划管理,包含两个职能,一是计划,二是控制。宏观控制不等于计划调节,更不等于指令性计划。控制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控制的方法包括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或者两者结合,并非单靠一纸计划所能解决。 赵人伟、荣敬本也认为,需要澄清没有指令就等于没有计划的观念。宏观对微观如何进行控制的问题,是计划采用什么方式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计划的问题。既然我们承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不同的模式,那么也就应该承认下达指令仅仅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种(或几种)模式的特征,而不是全部模式的特征。 四、关于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讨论中一般都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而且在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计划经济已经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同时,不少人又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经济,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相比,还有很大差别。至于如何认识这些差别,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王积业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经济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有三个主要区别。第一,实行计划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我国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都低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我们只能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要产品的生产和需要以及集体所有制的某些产品实行计划安排。第二,实行计划经济的形式不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由于还存在着商品和货币,因而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就不仅适用于个人消费品的生产和分配,同样也适用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分配,而且又是采取货币(价值)形态实现的。第三,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力量不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人口又多,国家难以拥有充裕的物质储备。 阎革认为,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必须同市场机制相结合。社会主义计划调节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是同公有制相联系、受有计划发展规律支配的市场,是受国家计划的控制和调节的市场,因而是有计划的市场。这种有计划的市场,正是社会主义计划调节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 张路雄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经济是由商品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时期的不完全的计划经济。完全的计划经济是实行直接调节,它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而不完全的计划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就不应是指令性计划,而应是指导性计划。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行完全计划经济的条件。一方面,由于还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不可能在全社会实行单一的计划调节,另一方面,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水平还只能汇集和处理部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实行不完全的计划经济,如果完全靠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来直接指挥生产,必然有许多内容是脱离实际的。 五、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经济规律纪维国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学界就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近几年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1.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是客观经济规律。何伟认为,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概念本身就不确切,按比例是客观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有计划是人为的主观因素,不是客观经济规律。 刘克鉴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绝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而是人们利用经济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它只是表明由于公有制的建立,给人们提供了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通过国民经济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加上人们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样一个条件。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遵循在社会主义阶段起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综合性的成果,而决不是只遵循一两个经济规律的结果。因此,决不能把所谓“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作为我们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依据。 卓炯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现在既然产品经济不能成立,大家都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那么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应该由价值规律来承担,作为反映产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规律就不能成立。 第二种意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但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而是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规律。廖季立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高度生产社会化的规律。现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懂得运用这个规律,而且运用起来效果也比较显著,不过受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仍然摆脱不了市场的影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自觉地运用有计划按比例规律,来指导经济的发展。所以,有计划按比例并非社会主义经济特有的规律。 第三种意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胡乃武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赖以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有两个:一是生产的社会化,二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社会化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则能够实现这一要求。所以,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也有人认为,“有计划”不是指人们主观制定的计划,而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一定要由社会计划来调节这样一种客观必然性。在任何社会化大生产中,客观上都要求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生产部门去。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经常是在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中通过经济动荡和经济危机才得到强制纠正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统一的计划来组织和管理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正是由于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阶段才第一次具有客观可能性和客观必然性,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认为,有计划发展规律是指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有计划发展,而不是指个别企业、个别部门的经济计划。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计划,但不能做到整个社会的有计划发展。 在讨论中,许多人对斯大林提出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表述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薛暮桥认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了人们用计划来调节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这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社会不能自发地产生一个计划,也不能自发地来执行一个计划。因此,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应表述为社会主义存在着通过国民经济计划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于光远认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都发生作用的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特有的规律,而整个国民经济要有计划发展,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才发生作用的政治经济学的规律。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在“有计划”,而不在“按比例”,因为“有计划”本身就包含了要“按比例”的意思。所以,“按比例”这几个字在这里是不必要的,应该把这个规律表述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 周永刚认为,有计划发展规律和按比例规律是两个规律,不是一个规律,不能把两个规律作为一个规律来表述。有计划发展规律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人们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客观依据。按比例规律则是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它和反映它的要求的综合平衡活动只是计划工作的依据之一,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有计划发展规律是比按比例规律程度更高的经济规律。这两个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所起的作用不同,作用的程度、范围也不同。因此,这两个规律是不能等同的。 黄振奇认为,斯大林把有计划发展规律和按比例规律作为一个规律来表述,称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这与他不承认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有关。现在我们既然发现了调节社会主义生产比例的,除了有计划发展规律外,还有价值规律,我们在理论上就应当把按比例规律与有计划规律分开来表述。如果仍把这两个规律作为一个规律来说明,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似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实现,只是有计划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无关。 2.怎样认识各种经济规律在计划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计划管理必须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发展规律、价值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但对各种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计划经济中的作用,却有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多种经济规律的“合力论”。项启源、孙大德等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多种经济规律。我们要充分考虑多种经济规律同时存在、同时发挥作用的客观实际;把整个经济规律体系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各个经济规律看作它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发挥各个经济规律的综合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对于能否真正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带有关键性。 刘方棫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体系中,各个经济规律都以各自特定的方式和过程运动着,形成有各种不同机制和不同作用的“力”的运动。同时,各个经济规律又彼此联系着、补充着、制约着,每一种力又最终形成为统一的“合力”的有机部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对经济规律作逐个的考察,而对他们的“合力”缺少研究,势必影响我们对经济规律的整体的认识,就不可能对整个经济规律体系的质态和运动特点有入骨的了解,从而我们在对规律的认识与运用问题上也难于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另一种观点,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主导论”。李震中等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有许多规律发生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国民经济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各个时期的基本任务,也决定着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变动方向。 有人还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这里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同时起制约作用。方恭温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与价值规律一起起作用的,它们在许多方面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没有主次之分。社会需要的目标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规定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出的目标,规定各部门、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则是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分配社会劳动。而且,社会总劳动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既是价值规律调节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社会在安排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比例时,必须同时遵循这两个规律的要求。 李震中等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制约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这两个规律又共同对价值规律起制约作用。 薛暮桥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同价值规律共同起作用的。不同的是,在这种场合,前一个规律起主导作用,后一个规律起辅助作用。在另一个场合,情况与此相反。总的来说,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起主导作用,价值规律是起辅助作用。 再一种看法是价值规律的“首位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各企业的分配起着决定的和支配的作用。 孙冶方认为,价值规律就是时间节约规律,即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的规律。它是最基本的规律,是程度极高的规律。对整个社会主义生产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毕竟是“时间节约”意义上的价值规律。 卓炯认为,价值规律就是价值决定的规律,是按比例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人们把发展生产、满足需要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实,价值规律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满足社会需要,并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分配适当比例的劳动量。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也是立足于价值规律之上的,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一个派生的规律
你的问题我之前也遇到过,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在这个会议上,最核心的议题是制定“十四五规划”。这里的“十四五”是指2021-2025年。
摘要:大学生活是走进社会的前提基础,在大学里学会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立统一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区别对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使我们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了在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上: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啃得津津有味,而至于马列主义,因为它理论内容乏味而且不实用,因此我们常常对它提不起兴趣来了。但是在校园中惬意、浪漫的我们,几年后终究是要走出象牙塔,踏进这个复杂纷烦、快节奏的社会,每天都要在那个充满了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都说大学是我们走进社会的准备阶段,因此在大学里就很有必要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是在大学里,有时工作、学习、生活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的话,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的希望有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正确认识生活中各种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最需要的那双慧眼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区别与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在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对立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属性和互相分离的趋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学会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有助于我们成功成材。在大学里,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公共课与专业课。现行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习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公共课和各自不同的专业课,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就必须开设不同的专业以培养不同的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同时,不同的人才都需要具备某些公共的素质,如数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修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共性。事物的共性蕴涵在个性之中,是个性得以存在的基础。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一个人就不能成为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忽视了公共课的学习,急于在本专业上有一技之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公共课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长足的发展。二、恋爱与学习。恋爱是大学生公开的秘密,也是大学生活里最敏感最通俗的话题。恋爱与学习既可以看作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也可以看作两个独立的矛盾。对于恋爱中的同学来说,恋爱和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恋爱和学习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二者此消彼长,这是对立性。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对感情的追求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的共同进步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传统观念里,恋爱一定会影响学习,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片面论,只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否认了矛盾的同一面,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恋爱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矛盾,是我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两件大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处理问题办事情时,应当先抓主要矛盾,后抓次要矛盾,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学习是主要矛盾,恋爱是次要矛盾。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牺牲恋爱,集中精力搞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毕业工作之后,恋爱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候把恋爱提上日程,就可以实现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三、工作与考研。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两个选择。从短期来看,这对矛盾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一方克服另一方,要么考研,要么工作。从长远来看,这对矛盾也有统一的一面。考研是暂时的,工作是迟早会面对的。因此,就有了先考研后工作和先工作后考研这两种兼顾二者的选择。先考研后工作,就可以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工作能力势必比刚毕业的本科生强。相反,先工作后考研,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就可以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专业,学习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会像应届生那样,整天不知所措,一脸盲目。很多同学认为哲学没有用,只能耍耍嘴皮子。其实不然,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哲学知识处理问题,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不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它是各个学科的抽象和概括,同时渗透在每一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思想中。如果具体科学是世界本质规律的个性,那么哲学就是它的共性。哲学存在与具体科学当中,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哲学的妙处所在。从这点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哲学博大精深,又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有限,可能对它的了解只触及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努力。
人生百年,若白驹过隙,在时空的经纬所编织的生命中,我们曾循着那密密的针脚,看到过绚烂如朝霞的欢乐彩带,也发现过郁黯如愁云的痛苦症结。但是,朋友啊,无论扯起生命的哪一根经脉,我们都需要无悔地去对待! 每个人对无悔的生命有着各自的诠释。李白的无悔之生是“游千山万水,抒满腔豪情”;岳飞的无悔之生是“精忠报国,收拾山河”;王士祯的无悔之生是“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撒哈拉的漫漫长沙路上,有三毛无悔的足迹,她的生命宛如“怪石嶙峋中流出的一曲清流”;阿里山日月潭的怀抱里,有林清玄无悔的依恋,她的生命恰似“一片飞上蓝天的白云”…… 我们一生的时光,该会有多少故事串织?那些稍纵即逝但却潮湿双眸的份份情怀,那些虽然久远但也难忘的段段往事,将成为我们心中隽永的温馨,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也不会漠视,也将永远珍惜。因为,那份份情怀、段段往事,都向我们展示生命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 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踏遍紫陌红尘,感喟人生沧桑;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携带秦砖汉瓦,领略唐风宋韵;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足生命意识的内在驱动,回应历史号角的召唤,那么,人的生命必将无悔! 我们应像浪花,涨潮时,欢腾起精彩;退潮时,也要留下破碎的美丽。我们不应像候鸟,来的时候,似穿越林梢的响箭,挟一路风霜;去的时候,洒一路凄婉的哀鸣,带一腔苦思…… 生命,可以像号子,无悔地穿越浩渺的涛声;可以如纤绳,无悔地荡起悠长的悲壮。 朋友,把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绪搁浅于鸥鹭惊飞的日暮河滩吧,让我们乘一叶诗的舢板,游经狼烟尽扫的梦里天堂,游经千年风霜凝结的一江清水,越过暗滩礁石,扬起无悔的风帆,让生命起航。
拯救哲学
摘要:哲学原本是指导具体科学的,但因历史发展的原因,使得当今的哲学严重滞后。具体科学在没有哲学的制约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意地发展。它不仅肢解了哲学还抢占了哲学的位置,逼得哲学无路可走,使之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不仅如此,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还造成了地球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人为的争夺战此起彼伏等凶险恶劣局面。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先拯救哲学。只有哲学得到拯救和振兴,具体科学才会规范有序地发展,恶劣的环境才会得到遏制,人类才能持续发展。反之,人类将走向衰败和灭亡。
关键词:哲学 具体科学 环境污染 拯救哲学 哲学创新
现今,很多哲学人士不明白哲学的含义,也不知道哲学应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只能是偏解和糊弄。有的教授说,哲学研究的是超越了我们经验的东西,一些纯粹的东西。比如,研究纯粹的“红”,这就是哲学的工作。这种观点是分解了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概念后产生的。还有教授说,我们只能解读伟人的哲学理论,不能创新。只解读不创新哲学能得到发展吗?更叫人不可理解的是一些教授竟然说,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哲学无法定义。既然不明白哲学的概念,不清楚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如何教授学生哲学?如何研究和创新哲学?这种混乱的局面说明哲学在当今的处境很尴尬,很弱势。为了拯救哲学,就让我们务必弄清楚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作用及其创新和发展。
一 哲学在当代的困境
现今,哲学被人们称为是无用的“糊涂学”。认为它什么都解释不清,什么都做不了,是无用的。因为哲学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能创造任何财富。那些晦涩、抽象难懂的概念只能使人头痛,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帮助和经济利益,所以哲学应该被具体科学替代或淘汰。
具体科学则正好相反,它“如日中天”的发展着。不仅抢占了哲学的位子,还把哲学撕成碎片,溶进每门学科中,使得每门具体科学后面都可以挂上哲学两个字,像物理哲学、化学哲学、数学哲学、生物哲学、分析哲学、系统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语言哲学……这些学科把哲学分吃殆尽后,哲学就只剩下一具空壳。这些现象表面看起来哲学似乎无处不在,任何具体科学中都有哲学的影子,好像是哲学渗透和覆盖了所有的具体科学,在所有具体科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缺的指导作用。实则不然,这种发展情形等于把哲学撕成碎片撒到具体科学中,成为调剂和美化具体科学的调料和脂粉,使哲学成为具体科学的附庸,使哲学彻底失去自我,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无力创新和发展,无法解释清楚很多社会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使之处于现今的“无用”尴尬状态,成为被人冷落的“糊涂学”。
其实,哲学应该研究的是宇宙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要回答的是本原问题。具体科学应该研究的是宇宙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回答的是具体事物生灭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形是,具体科学研究和解释哲学的本原问题(比如大爆炸学说),哲学研究和说明具体科学的特性问题,哲学和具体科学调换了研究对象。在这里,具体科学抢了哲学的道,跑在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支配和左右着哲学的发展。哲学被具体科学压制的无路可走,只能是委屈自己,研究点具体科学的残羹剩饭。
很多哲学研究者在这样的情形下很迷茫,竟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也不明白哲学研究的是什么。要么研究东西方哲学比较,要么研究东西方哲学的融合,要么把中国传统的思想同哲学结合着研究,要么跟着西方的某些思潮混混,要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搞的再丰润一些,然后穿上一件新潮的衣服粉饰一下,要么拼命在具体科学里寻找哲学能够栖身的一席之地,卑微地想着与具体科学合作祈求发展,但这也只是蹭饭吃,遭白眼,找不到真正属于哲学的位置。基于这种状况,一些外国哲学家竟然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不过,在全球哲学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西方的哲学光景也不是太好,他们要么把先哲们的观点翻新一下,要么流行一些哲学思潮,要么也把哲学溶入具体科学中来研究。总之,西方的哲学也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和发展。既然哲学得不到创新,就不能求得发展,不能发展就会被具体科学压制和替代,形成一边倒的弱势状态。哲学的弱势必然造成具体科学的疯狂和强势,具体科学的强势又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哲学的挤兑,这样的情形使得哲学既尴尬又无奈,形同虚设。
哲学滞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控的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把地球环境搞的一塌糊涂。人类面临的是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信仰迷失、人为的争夺战此起彼伏……的凶险恶劣局面。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得不到控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人类整体的衰败和灭亡。这种情形要求,哲学必须要发展,而且要正确揭示宇宙的真实面目,以用来遏制具体科学的疯狂和肆意妄为。只有这样,环境才能得到治理,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 哲学滞后的原因
哲学滞后首先是自身发展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宇宙只有一个,正确的宇宙发展规律也只有一个。但由于人类发展的局限性,使人不能一下就能正确认识宇宙的全貌,只能是“盲人摸象”般的众口不一的认识宇宙。这样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众宇宙观平起共存的混乱繁杂的发展局面。每一种宇宙观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但由于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又都不能全面正确地解释宇宙的真实面目,以彻底否定对方,这就形成了唯物观和唯心观、认识论和本体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宇宙观的对立和抗衡。众宇宙观的这种绝对对立和莫衷一是就造成了哲学无法发展下去的境地。又因为现今具体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具体科学的实用性,更是把哲学逼到了死胡同。具体科学以他强大迅猛的发展态势,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哲学失去了用武之地,致使人们觉得哲学已死,哲学无用,哲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哲学不能创造任何财富……
其次,哲学的滞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哲学所具有的政治属性。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宗教信仰不一样,发展速度不一样,使得哲学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受阻。在中国,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出于对政治的堤防,哲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阻碍。那些发达国家虽然不像中国这样,但他们为了争霸和扩张,都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军事武器,很少把精力用到发展哲学上,这从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哲学的发展。
除去以上原因,哲学自身众多抽象的概念和以往哲学家晦涩难懂的语言,以及哲学高智慧的特性等,也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哲学的发展。如果哲学简单易学一点,如果哲学语言通俗一点,恐怕也会对哲学的发展有益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哲学的普遍性属性和规律给人的混乱感觉。因为哲学是人们对宇宙整体把握和认识的知识,是关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对宇宙万物共性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表面看起来好像哲学无处不在,但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又不能准确把握和界定。这就使一些人认为,哲学无法定义。还因为人们对有限和无限、概念和实物等矛盾的分解,也使很多人无法看清哲学的真实面目。这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哲学的发展,导致了哲学的滞后。
三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定义及关系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概念是什么?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包括罗素和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大家都感到什么是哲学难以回答,难以定义。这真让人不可理解,这真是对哲学家的讽刺!如果说对哲学是什么都搞不明白,弄不清楚,很难想像他们能正确地研究哲学,正确地研究宇宙的规律性,正确地回答宇宙的很多疑难问题。
要想正确地定义哲学,就得明白哲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知道,人类生存在宇宙间,想要看清楚宇宙的真实面目,想要弄明白宇宙是怎么来的,它的边际和中心在哪里,它有没有始终,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人类能否认识宇宙的全貌,宇宙是谁创造的?宇宙之外有没有“上帝”和“神灵”?……人们对宇宙的这么多问题的研究就形成了人类的科学知识。人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哲学是人们对宇宙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是对宇宙万物的共性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研究的是整个宇宙产生——发展——灭亡更替的规律性,想要回答的是宇宙的本原问题。即是说,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不是关于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各门具体科学是人们对宇宙具体事物的把握和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研究的是宇宙具体事物生灭更替的规律性。就是说,具体科学是关于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而不是关于宇宙整体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具体科学无法把握和全面正确地回答宇宙整体的规律性,更是无能为力解释清楚宇宙的本原问题。如果认为只有具体科学才是获得真理的最好方法,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最终解释宇宙的本原,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找到宇宙的开端,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引导人类走向未来……这些都是极其谬误的观点。因为各门具体科学都存在着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不能超出的局限,这些局限性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使得它们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有所创造和发挥作用。这就说明,具体科学无论怎样迅猛火热地发展,无论怎样具有实用性,它也不能替代哲学和包揽哲学,去完成哲学所能完成的任务,去发挥哲学所能发挥的作用。
以上看出,哲学和具体科学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作用。哲学不能替代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不能替代哲学。哲学具有理论指导性,具体科学具有实用性,两者既有差异又有统一,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两者的统一构成人类整体的科学知识。
通常,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通过一定的哲学观来研究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而哲学也需要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宇宙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以高瞻的姿态来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不能脱离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必须以哲学为指导,两者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但如今,具体科学则处于主导地位,左右着哲学的发展,使哲学处于尴尬淘汰的局面。这种情形非常危险,需要人们高度警惕和反思。
四 哲学的作用和解释宇宙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具体科学可以用具体的公式、定义、公理和算式等来证明、计算、验证和解释宇宙万物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解释宇宙。哲学全是抽象的概念,它无法用某种具体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更无法确切地说明和解释宇宙,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宇宙。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哲学解释宇宙的方法与具体科学解释宇宙的方法不同,哲学需要从所有具体科学中概括总结宇宙的普遍本质和规律,再把这些普遍本质和规律高度概括成一些抽象的概念,然后,再用这些概念说明和解释宇宙存在的始因及生灭的规律,还有万物存在的始因、生灭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抽象的哲学概念很难使人一下明白其中的道理,还由于混乱繁杂的宇宙观所导致的人们的错乱认识,都使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宇宙,也造成一些人的哲学无法证明和解释宇宙,哲学是无用的观点。
其实。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属性,哲学既可以教人们如何认识宇宙,也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比如,哲学如果把宇宙是一个矛盾体,宇宙的始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告诉科学家,科学家在进行具体科学研究时就不会徒劳地寻找宇宙的开端。像物理学家为了证明宇宙起始于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的大爆炸,曾经进行了很多次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些研究和实验既浪费人力也浪费物力,到最后还是无法正确说明宇宙的起始原因。这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哲学理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会走很多弯路。
当然,正确的宇宙观会正确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谬误的宇宙观也会错误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像现在的一元论的宇宙观,这种观点认为,矛盾的一个方面可以独自派生另一个方面,单纯的物质或意识就能独自派生意识、精神或物质。在这样的宇宙观的引导下,一些科学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纯正物质世界,这个正物质世界一定是由它的对立面(反物质)派生出来的,所以,如果找到了反物质也就找到宇宙产生的终极原因了。我国的物理学家就花大力气和高额的科研经费,组织很多人甚至与外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进行多次的科学实验,力求寻找到宇宙中的反物质,使之解答宇宙的生成原因。这其实也是徒劳的,因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宇宙万物的存在原本都有正反的两种统一存在形式,
宇宙根本不是一个纯正物质世界,它是正物质和反物质统一起来的矛盾世界,而不是说单纯的反物质可以独自派生正物质世界,就像单纯的一个男人不能独自派生出一个女人一样。如果科学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徒劳地进行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了。这说明,正确的哲学观点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谬误的宇宙观会错误地引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这种情形要求哲学必须正确地认识宇宙,正确地解释宇宙,正确地创新和发展,然后,正确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
五 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综观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地球自然环境的状况,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急待解决,但具体科学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使它不能一手遮天的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哲学的作用凸显出来。为了充分发挥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就势在必行,是当务之急。
为了拯救哲学使哲学得到创新和发展,更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哲学和具体科学必须各就各位。具体科学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欺辱哲学了,哲学应该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恢复自己应有的指导职责,让自己正确的观点渗透到各门具体科学中,用强有力的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和制约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也要回到它自己的位置上,在哲学的指导下,收敛自己的行为,有计划地科学规范地发展。
那么,怎样拯救哲学呢?要想拯救哲学,必须创新哲学,哲学得到创新才能得到拯救。对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很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创新。有人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结合起来研究就是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这种观点是非常谬误的。因为,哲学和具体科学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哲学的具体科学化,这样的话,哲学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实要发展哲学首先要解决哲学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要明确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很好地发展哲学。当然,要解决哲学自身的问题,还要正确地回答宇宙的本原和终结问题、中心和边际问题等,还要搞清宇宙的属性和发展规律,更要把物质和意识两个绝对对立的概念统一起来,不要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存在主义和思辨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神论和物活论……之间徘徊和纠缠,因为这些对立的观点会混乱人们的思想,误导人们的认识。就是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不是小问题,人们千万不要小视了物质和意识的绝对对立,就是因为两者的长期对立才形成了诸多谬误的不全面的宇宙观,才造成了当今哲学发展的困境,才产生了有限的人类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和抽象的苹果无法食用的困难,以及普遍的哲学概念无法界定的尴尬局面。这说明,物质和意识的确切概念及其正确的关系对哲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原本是一对矛盾,是宇宙的两个基本组成方面,两者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物质是宇宙的组成元素,意识是宇宙的组成规定,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但通常人们总是把人类的思维认为是纯意识,具体的实物认为是纯物质,这就从根本上分解了物质和意识这样一对最基本的概念,也彻底把一个宇宙分成了自然和超自然的两个世界,致使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宇宙。这里看出,要发展哲学,就要正确而全面地揭示宇宙存在的真实面目,正确回答人们无法解答的宇宙“难题”,建立一套科学正确的反映宇宙生灭规律的哲学体系,给人们一个认识宇宙,拯救环境,拯救自我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武器和科学工具。
宇宙原本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体的基本载体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简称物意体,物意体承载了宇宙间所有的矛盾属性,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这个矛盾统一体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作用中,时刻都处在新和旧、始和终、产生和消亡、运动和静止、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更替中,没有哪一瞬间是绝对单纯的新世界运动的开始,也没有哪一瞬间是绝对单纯的旧世界静止的终结,整个宇宙就是在这种矛盾更替中永恒地发展着的。
从整个矛盾着的宇宙来看,物意体是宇宙的基本载体,矛盾性是宇宙的根本属性,辩证法是宇宙的存在法则,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只是因为人类发展的局限性,才分解了它所有的矛盾,致使一个宇宙整体人为的分成了两个(一个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一个主观超自然的意识、精神世界),人们陷在两个世界之间始终无法认识宇宙的真实面目,也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很多无法解答的宇宙“难题”。像宇宙的始终问题,中心和边际问题,物质和意识的统一难问题等等,这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人们真正认识宇宙是个矛盾体这个最简单的事实,这些问题就不解而自答。
为了说明这些“难题”很简单,我解答两个题就能说明问题。1、有限的人为什么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2、具体的人为什么无法吃到抽象的苹果?我们知道,有限和无限是一对矛盾,两者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无数个有限组成了无限,无限是有限的集合体,有限是无限的组成和发展瞬间。没有有限就没有无限,没有无限同样没有有限,两者不能分解开独自存在,也不能分解开独立来看。而宇宙(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的存在就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统一存在形式。如果把有限和无限分解开,宇宙不能存在,人类也不能存在。但通常,人们总是把无限和有限分开来看,把人视为单纯的有限,把宇宙视为单纯的无限,让有限的人去认识无限的宇宙,这就出现了有限的人类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宇宙不是单纯绝对的无限,它是无限和有限相统一的矛盾体,人在其中“花开花落”生灭不止,也不是绝对单纯的有限。所以,只要人们正确认识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性,正确认识宇宙这个矛盾体的矛盾存在规律也就认识了宇宙。之所以会出现有限的人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那是因为人们分解了有限和无限这样一对矛盾。
同样的道理,抽象和具体也是一对矛盾,两者也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两个矛盾方面也是无法分解开独立来看的。就是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体,都包含了实物和概念两方面的东西。当我们在吃实物苹果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吃概念苹果;当我们在乘实物火车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乘概念火车。就是说,事物的规定和组成元素是统一在一起的,概念和实物也是统一在一起的,概念不是脱离实物独立存在的,它是隐藏在具体实物中的。如不然,人就不能用思维把实物中的概念抽出来形成知识而认识事物的规律了。所以,如果把具体的实物组成和抽象的概念规定分解开,形成单纯具体的人和单纯抽象的概念,那我们就吃不到苹果,乘不上火车了。可以这么说,宇宙中所有的矛盾都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且都不能分解开独立看待。如果分解了它们,人们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的真实面目,永远无法找到宇宙的开端和末端,永远不知道人类生存的意义,永远在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之间徘徊,永远无法正确界定哲学的概念……
其次,要发展哲学还要摆脱旧哲学的牵绊和脱离政治的束缚。在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都会产生不同时代的哲学知识。这些哲学知识的存在一方面是新时代哲学知识产生的基础,一方面也是新时代哲学知识发展的绊脚石。就像现时代,哲学的创新总是走不出旧哲学的圈子,总是受着旧哲学极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能摆脱旧哲学的牵绊,哲学的创新肯定是艰难的。另外,哲学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指导性,总是被阶级所占有,被党派所利用,被国家所推崇。当哲学具有了政治色彩,拥有了权威性,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就注定受政治的束缚和左右。如果新哲学的出现与原有哲学相冲突或不一致,那么,就会被认为是反叛的思想而受压制。这说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如果不能脱离政治的束缚,也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除去以上的限制和束缚,哲学的发展还要挣脱社会环境的限制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这种限制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以及该社会发展阶段的现状对哲学的需求度。就是说,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必定产生相对应的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下,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比如,古时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就局限在很浅很简单的层面上,因此,那时候哲学的发展也就只有一些朴素的宇宙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这种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宇宙观,哲学在其中就得到了很大发展。现时代,具体科学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这时候,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哲学的需求度不大,这必然阻碍哲学的发展。但由于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又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时候,社会发展现状对哲学的需求度就非常大。因为人们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环境的污染等等,都需要正确的哲学知识来引导和整治,这就要求哲学一定要发展,要创新,要正确解释宇宙和人类的关系,正确揭示宇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以用来正确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达到治理环境、拯救人类的目的。在这里,创新哲学就是拯救哲学,拯救哲学就是拯救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