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碱性用土壤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论文吗,应该是分析土壤酸碱性产生原因吧
土壤化学性质之一。指土壤中细颗粒(主要是胶体颗粒)表现出的带电行为。土壤胶体表现出的电泳现象,即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个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是土壤带有电荷的直接证明。 土壤吸附是土壤中固、液相界面上离子(或分子)的浓度高于该离子(或分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时出现的界面化学行为。根据产生这种行为的机理,土壤吸附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物理性吸附 又称分子吸附或非极性吸附,指土壤颗粒表面对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子的吸附,由土壤胶体系统力求降低其表面能所致。因此在土壤-溶液体系中,凡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就被土壤吸附;而凡能增加表面张力的物质则为负吸附。 指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主要由离子在土壤中的水合氧化物型表面上形成配位键合所致。土壤胶体表面不论带正电荷、负电荷或不带电荷,均可发生这类吸附。被专性吸附的重金属离子,不能被钠、钾、铵等离子,有时也不能被钙和镁离子所置换,但可在pH1~2的溶液中解吸,或被亲和力更大的金属离子所置换。土壤粘粒中的矿物组成、离子本性和土壤体系的pH都会影响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对多价含氧酸根和氟离子的专性吸附,实质是这些离子作为配位体与水合氧化物型表面的配位羟基或配位水合基的交换过程。凡被专性吸附的阴离子不能与氯离子或硝酸离子交换,但可部分地被氟离子或OH-离子或其他多价含氧酸根所置换,而凡能进一步增加表面负电荷的阴离子都有较强的置换能力。阴离子的专性吸附与交换性吸附(非专性吸附)的区别如表4所示。注:ZPC即电荷零点,指表面净电荷为零时体系的pH,当体系的pHZPC时带负电荷。 描述土壤吸附离子过程及其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式,因依据和经验的不同而有多种。其中较广泛应用的是以气体吸附理论或经验为依据的等温吸附方程式,常用的有⑴⑵两式: ⑴⑵式中y为固相对某离子的吸附量(以每百克试样的毫克数表示);c为离子交换反应平衡时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每升摩尔数或毫克数);Μ为最大吸附量。式⑴中k和n为常数,式⑵中的k为与结合能有关的常数。上述方程式均可描述等温吸附特征,而其dy/dc成为微分也可表示离子的平衡浓度达某一给定值时土壤对该离子的缓冲容量。式⑵还可用以计算最大吸附量。 土壤吸附性能决定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组成,也受土壤的pH和离子本性的制约。组成分的变化既影响吸附量,也影响土壤对离子的选择性。如腐殖质对钙离子有强烈的选择性,而水合氧化物则对两价重金属离子偏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土壤的CEC,降低对磷酸的固定,而有机质对钙离子的偏好则为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提供可能。改变土壤的pH可改变土壤中可变电荷的数量或符号,并影响专性吸附量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在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状况的联合作用下,水合氧化物可增加活化或老化的程度,从而影响土壤的吸附性。因此,合理的轮作和耕作,包括增施有机肥料以及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吸附性所包含的许多过程的变化,从而改善土壤化学环境。 土壤酸度反映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土壤胶体上交换性氢、铝离子数量状况的一种化学性质。又称土壤酸碱度或酸碱性。土壤酸度包括强度和数量两个方面。 鉴于pH的概念是建立在水的离子积的基础之上的,因而KH2O=[H+][OH-]=10-14。若[H+]=[OH-]=10-7,则pH=7,此时的溶液称中性溶液;若[H+]>[OH-],则pH<7,此时的溶液称酸性溶液;若[H+]<[OH-],则pH>7,此时的溶液称碱性溶液。溶液的pH值愈小,则其氢离子浓度愈大,酸性愈强。因为pH每相差一个单位时,氢离子浓度就相差10倍。如一个pH为6.0的溶液每升含10-6克离子氢,即为百万分之一克离子氢;而一个pH为5的溶液每升含10-5克离子氢,即为十万分之一克离子氢。两种溶液的pH值仅相差一个单位,而氢离子浓度则相差10倍。这种由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直接反映的酸度,通常称为土壤活性酸度。土壤pH通常用pH计进行测定,也可用pH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比色测定。根据土壤pH的大小,可将土壤分为5级(表6)。由于成土因素和具体成土过程的不同,土壤pH的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凡发育于高温多雨和森林植被下的土壤,其pH通常较低,呈酸性反应;其他土壤的pH则多较高,呈中性或碱性反应。土壤酸碱性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如中国土壤的pH就有由西北向东南渐次降低的趋势。西北碱土的pH可高达10.5左右;南方的黄壤,pH可低至3.6~3.8之间。 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性有不同的要求(表7)。除少数作物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土壤中生长外,多数作物只能在pH6~7 的土壤正常生长。酸度对土壤中矿质养分的有效性也产生重要影响。在pH为6~7的范围内,多数矿质养分的有效性均较高。在强酸性土壤中,钾、磷、钙、镁、钼的有效性明显增大,但对作物具有毒害的铝离子也同时增多。此外,酸度还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各种微生物对环境pH的要求各异。大多数细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以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为宜,酵母菌和霉菌则喜爱酸性或微酸性环境。因而土壤偏酸或偏碱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中物质转化的进程,降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从而使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矿质养分的供给量减少。为了使强酸性土壤和强碱性土壤改造成为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通常在酸性土壤施加石灰(或石灰石粉)以提高其pH,施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潜在酸度的高低。石膏或硫磺则可降低碱性土壤的pH;废硫酸和绿矾也是改良碱性土壤常用的化学物质。土壤酸碱度检测仪器zdinstrument ZD-05 ZD-06 测量范围3-8phzdinstrument ZD-08 测量范围1-14ph
土壤:土壤是远古矿石风化而来,土壤有机质是草木植株落叶及根系腐烂形成。土壤中贮存着多种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有机物、氮磷钾、钙镁硅硫及硼锌锰钼铁钠等微量元素)。土壤有固定植物根系的作用,能为植物提供应养,土壤有机物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使其繁衍生息,土壤微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代谢产物(有机酸、植物生长生长调节剂(赤霉素、吲哚类)等),有机酸可以将土壤中部分不溶于水的矿质元素及金属化合物溶解供植物吸收,可促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等等。土壤有机质的高低代表着土壤肥力的高低。所谓的肥料:指的是人为施入的无机化肥,随着人们追求高产,化学肥料的用量越来越大,不仅使土壤环境恶化质地变劣(肥料淋失造成水污染,土壤有机质逐渐减少而土壤越来越板结)例如:磷酸二铵长期大量使用致使磷酸盐与土壤中钙镁等离子形成不溶化合物致使土壤板结,并造成土壤元素失衡而行成增肥不增产,这就是肥料在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主要因素。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测土配方施肥,杜绝盲目而不合理的施肥,发展生物有机肥料,消除或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及土壤的破坏及污染。从而使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逐渐恢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学习肥料的使用及土壤肥料科学很重要,可指导农民根据土壤理化性状、供肥能力、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肥料数量,根据肥料利用率计算出最经济的化肥施用量,配合有机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并起到改良土壤恢复地力之功效。水平有限!希望能帮到你。
1931年,经虞宏正教授推荐,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该所的土壤研究室和美国专家一起工作。1934年侯光炯任该室副主任,1937年晋升为主任。为了查清我国的土壤资源,他历尽艰辛,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出了《河北省定县土壤调查报告》、《中国北部及西北部之土壤》、《四川重庆区土壤概述》及《甘肃省东南部黄土之分布利用与管理》等论文。大量的实践使他牢固地树立了土壤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信念。1935年,侯光炯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的代表和邓植仪、张乃凤一起代表中国出席了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并宣读论文,首次对水稻土的发生、层次形态划分,特别是水稻土层次形态与生产力的关系,作了科学论述。会上还展出了,各种水稻土标本,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水稻土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重视。会后,侯光炯得到苏、美、德、法、英、意、匈、荷兰、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代表的邀请和中华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去各国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侯光炯带着“中国土壤与欧美土壤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在外国进行了3年考察和研究。在瑞典写出了《土壤胶体两性活动规律》论文,在苏联写了《红壤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论文。抗日战争期间,受研究条件所限,他的一些有关研究农业土壤方法的创建,竟是在家中进行的。女儿帮助采集标本,妻子帮助试验。初试成功的“土壤粘韧性测定法”可以方便地用于测定土壤矿质胶体的性质,从而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重视。1946年,侯光炯转入四川大学任教授,主讲土壤肥料学、土壤化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他教学认真负责,实行启发式教学,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在这期间,与青年教师合作写了《土壤吸附养分状况和土壤粘韧性的关系》、《用粘韧曲线鉴定土壤特性》和《粘韧曲线的测定》3篇论文,刊于第四届国际土壤学大会论文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光炯应邀参加全国首次土壤肥料会议。朱德同志关于“土壤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号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坚定了他对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要走自己的道路的信念。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西南农学院,侯光炯任该院教授。为了使土壤科学紧密为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他承担了云南橡胶宜林地考察;长江上游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的土壤调查,以及后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西南区农业土壤区划等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写出《中国土壤粘韧性研究》,该文曾在匈牙利全国土壤学会上宣读,并译成俄文,转载入前苏联《土壤学》杂志,引起了国外行家们的共鸣;写出了《四川盆地内紫色土的分类与分区》,作为在巴黎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土壤学大会的论文;写出《利用土壤层次评价土壤肥力的研究》论文,并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宣读。侯光炯认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必将带动土壤学科的发展。1956年,侯光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兼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室主任,集中精力研究紫色土,于1960年提出了“农业土壤生理性”的见解。“文化大革命”期间侯光炯虽处困境,长期卧床的妻子又不幸去世,家庭和精神上的遭遇丝毫没有动摇他继续研究农业土壤的决心。1973年以来,他深入广阔农村长达18年之久,在四川简阳镇全区和长宁县相岭区蹲点,进行土壤科学理论应用的研究,提出了旱地的“大窝栽培”和冬水田的“自然免耕”技术,经大面积推广,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农民的欢迎。侯光炯从事农业教育和土壤科学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科学,1955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以表彰他为发展中国土壤科学所作的贡献。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从事土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达60年之久,在土壤肥力和土壤地理研究方面发现“光肥平衡”日周期变化的事实,从而开辟了土壤胶体热力学新领域;1986年通过鉴定的水田自然免耕新技术,到1988年底已在南方13省推广2200多万亩,增产率在15%以上;为适应土壤肥力研究的需要,创建了土壤胶体物理―土壤粘韧率和粘韧曲线,以及土壤胶体热力学+联式pH两种测定方法,并拟定了土壤肥力分类体系,为制定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05年5月7日出生于江苏金山县(今属上海)吕巷镇。1911年至1917年就读于金山县吕巷镇第三小学。1917年秋至1922年秋在江苏南通甲种农校攻读农科。1922年秋至1923年夏毕业留校任棉花实验室技术员。1923年秋至1924年7月免试升入南通大学农科就读。1924年7月至1928年夏转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攻读本科,获农学士学位。1928年秋至1931年3月就职于北平大学农学院。1931年3月至1946年8月到南京,供职于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先后任调查员、室副主任、主任、主任技师。其间:1931年3月至1935年6月从事土壤调查、室内分析化验及水稻土研究。1935年7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出席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35年7月至1937年2月先后到英、荷、德、瑞典、芬、苏、匈、意、美等国考察或短期合作研究。1937年2月至1938年7月回到南京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主持土壤研究室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随迁长沙。先后赴浙东、赣中、湘南进行土壤调查。1938年8月至1940年8月随所迁重庆北碚,继续主持土壤研究室工作。1940年8月至1941年8月借调到江西地质调查所筹建土壤室和红壤改良实验室。1941年8月至1942年初回北碚原单位研究四川土壤。1942年初至1942年冬兼任四川大学和前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土壤学教授。1943年初至1946年8月回土壤研究室工作,并兼重庆大学、川北大学教授。1946年8月至1948年任四川农改所技正,兼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铭贤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前身)教授。1948年起专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1948年至1952年12月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1952年12月至1996年11月逝世前在西南农业大学任教授,博士导师,先后兼任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主任、西南农科所土化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四川土壤研究室主任、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96年任西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其间: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6月赴匈牙利出席第六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64年6月赴罗马利亚出席第八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72年春至1980年春在四川简阳镇农村蹲点从事科研及高产试验、示范、推广。1978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研究室主任。1980年春至1980年秋在宜宾江安县铁清乡蹲点从事科研及高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1980年秋至逝世在宜宾长宁县农村蹲点科研,重点进行自然免耕高产研究、示范和推广。1994年4月赴墨西哥出席第十五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会后顺访美国进行学术交流。1996年11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问题一: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包括哪些? 温度-影响生物因素和水循环 水文(降水,地表径流,冰川,积雪等) 生物因素(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疏松土壤-植物根固土-人类生产活动、耕作等) 光照-太阳辐射影响温度 还有什么人为的,污染程度等等。荒漠化程度。。 还有地形-山地平原黄土高原青藏订原,土壤种类冻土红壤黑土耕作土(肥力) 还有大气运动,风化侵蚀 问题二: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为: 1.降水量;一般说来,降水量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坡度的影响最大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松,越易被侵蚀; 4.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小,反之越大。 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参照土壤侵蚀,基本一样。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问题三: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由水、重力和风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的破坏 和损失。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下,土壤、 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也就是水土流失 中的土体损失。狭义的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层的侵蚀过程。广义的土壤侵蚀,除 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化学侵蚀外,还包括土壤的淋溶、 坍陷等,被侵蚀的对象也不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 水土流失一词在中国早已广泛使用。自从土壤侵蚀一词传入中国后,从广义理解常被 用作水土流失的同义语。目前对土壤侵蚀的理解,与水土流失的涵义基本相同,土壤侵蚀 也叫水土流失。但因各地具体条件相差悬殊,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也不尽相同,作为同义语 使用时应注意其异同。 在地质时期自然条件下,陆地表面不断受到的侵蚀过程是在不受人类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的,是地质侵蚀或古代侵蚀,也叫自然侵蚀。它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当时自然因素的变化, 如构造运动、冰川活动、气候变化和重力作用等。古代侵蚀形成现代的基本地形和水路网。 人类出现以后因生产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称为现代侵蚀,它是在古代侵蚀塑造的地形 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常态侵蚀和加速侵蚀。常态侵蚀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不易被人查觉, 常态侵蚀并不破坏土壤,其侵蚀量小于或接近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物质量。表层土壤的侵蚀 与成土作用所形成新的土层之间,存在着暂时的平衡。常态侵蚀一般发生在茂密的林、 草地或有良好保土措施的农地上。加速侵蚀是由于人类滥伐森林、耕垦陡坡、过度放牧、 筑路开矿等引起的,其侵蚀量大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物质量。通常所称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 即指加速侵蚀。当土壤的侵蚀速度不超过其成土速度时,土壤不会发生退化,可以无限期 地利用。据估计,形成25毫米厚的表土层,不扰动条件下需300~1000年,耕作扰动情况 下有的土壤30年即可。 问题四:土壤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有降水等气候、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质条件等。 人为因素主要由植被破坏、坡耕地垦植,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问题五: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侵蚀 (10分)(1)突出特征:降水干湿季明显(季节变化大)。夏半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降水少。(1分)原因:夏半年(11月~次年4月)受赤道低压南移影响,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东南信风控制,受东部高大的巴西高原阻挡,背风地带,降水较少。(2分)(2)自然条件: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遮光条件好。(3分)(3)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1分)社会经济原因:开发时间早;沿海,海运便利;人口集中,经济发达。(3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地处巴西高原,该地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半年(11月~次年4月)受赤道低压南移影响,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所以降水突出特征是降水干湿季明显,季节变化大,夏半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降水少。(2)根据材料中叙述的咖啡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结合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可以得出,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遮光条件好。(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很容易得出巴西城市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分析原因时要注意的是该题只要求分析社会经济原因,自然原因答上也不会得分,如果写错还可能影响得分,答题时一定注意。巴西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因为东南沿海开发时间早,临海,对外联系便利,人口集中,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问题六: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为: 1.降水量;一般说来,降水量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坡度的影响最大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松,越易被侵蚀; 4.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小,反之越大。 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参照土壤侵蚀,基本一样。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问题七:土壤侵蚀会对人类带来什么灾害 土壤侵蚀的危害: 1破坏土地,吞食农田。 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的发展。 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淤塞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壤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合理保护、改良和利用风沙区、山丘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水力侵蚀: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雨滴击溅侵蚀: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土壤结构和土壤颗粒产生位移的现象。 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常称泥石流。 冰川侵蚀有冰川运动队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面蚀: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沟蚀:在面蚀的基础上,尤其细沟状面蚀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地表径流由于地表影响逐渐集中,形成有固定流路的水流称作集中的地表径流或股流,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风沙流:气流及其搬运的固体颗粒的混合流。 荒漠化: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输沙量;气流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或面积所搬运是沙量 沙尘暴: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水力 重力 风力 冻融 冰川 混合 生物 化学。按发生的时间划分为古代侵蚀 现代侵蚀 按发生的速度划分为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 泥石流的分类:按固体物质组成分泥石质 水石流 泥流。按泥石流性质分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 按主导因素分冰川型 降雨型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1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措施、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4以自然界限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问题八:土壤侵蚀如何划分级别?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叮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 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 200 北方土石山区 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 500 西南土石山区 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 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 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 年风蚀厚度 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 >70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 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
地理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博的,但我们在学习和 高三 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土壤侵蚀的人为因素 若说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那么人为因素则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人类出现以后,其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程度不断扩大加剧。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发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毁林开荒、过渡放牧是间接的加速了土壤侵蚀,而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侵蚀,不仅导致了侵蚀量增多、地区生态景观的改变,而且危及江、河、湖泊的常态运行。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破坏,农田被吞食,坡耕地表层土壤侵蚀后,使土地日益瘠薄;而被水带走的土壤沉积在下游河道,削弱了河床泄洪能力,会加剧洪水的危害,淤积在水库中导致水库、山塘、湖泊面积减小;洪水、泥石流等土壤侵蚀发展的极端事件,还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10年2月3日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碳农业大会上,与会科学家警告称:全球肥沃土壤正以比自然补充更快的速度消失,最后导致表层土壤变得贫瘠。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的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人类因此将面临新的粮食危机。其中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高17倍,美国高10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而人类的管理不当和过度耕作导致的侵蚀、气候改变以及日益增加的人口,是全球肥沃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 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1、地形:折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坡地土壤最容易被水力侵蚀盯上,并且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坡度,因为坡地上暴露的土壤容易在水流的冲刷下被带走,坡越陡,往往水流冲刷能带走的土壤越多。 2、气候:气候变化是土壤侵蚀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时狂暴,比如最主要而又最直接的降水,尤其是暴雨,直接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是导致丘陵和山区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重要推手;有时又很轻柔,比如喀斯特地区浸入地下的地表径流,聚集、汇流,在土层和岩基内部进行着缓慢侵蚀和溶蚀,经过成百上千年,最终形成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有时又是悄无声息的,比如土壤冻融侵蚀,就是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变化,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 3、土壤:土壤作为侵蚀作用的对象,其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当然对侵蚀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土壤的透水性与质地、结构、孔隙有关,一般地,质地沙、结构疏松的土壤易产生侵蚀。土壤抗蚀性主要是指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力,土壤结构体相互不易分散,那么土壤抗蚀性就比较强。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对抗流水、风等外力破坏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土壤有根系缠绕,将使土壤颗粒间更团结,可增强土壤抗冲性。 4、植被:植被是土壤的天然保护屏障,其冠层可以减轻暴雨对土壤表面的直接冲刷力度,避免表层土壤松动而被雨水冲走;其根系可以使土壤团结,增加土壤的储水性能,防止土壤被水直接冲走或者被风刮跑。 上述内容就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及完善,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
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水量的大小,土地结构
你的把信箱给我,我给你发几个文献吧.用Adobe reader看你的课题是什么呀?
拌和已发酵的农肥或腐殖土在土壤中施用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生石膏都可以改善碱性土壤。1.水利方法。增加排灌设施。大水漫灌后再排出去。2.种植耐碱性植物。*(比较慢)3.施酸性肥料,或农家肥
你好,一般搞种植的朋友都会通过用土壤调酸剂、生石灰、草木灰、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硝酸铵以及微生物菌剂等来调理土壤。
我国的土壤类型很多,但是也有强碱性土壤和强酸性土壤,非常不适宜很多农作物的生长,想办法调节好土壤酸碱度,就可以种植大部分农作物,并取得高产。在进行改良以前,要注意先测试土壤酸碱度,酸碱度大于7.5和小于6.5的土壤都需要调节酸碱度。
一、大量施入腐熟农家肥、泥炭土、腐叶土和绿肥等,可以中和酸碱度,改变土壤板结和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有助于根系发育,从而提高抗逆性以及提高产量。
二、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选择里贝里宴沃菌剂具有显著的“保水、增肥、透气”能力,可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达到改良土壤,保水抗旱,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
三、酸性土壤可以施入生石灰,中和酸性物质。在播种或者栽植农作物以前的一至三个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的用量不可以过大,否则会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最好是间隔两年左右用一次,不能连续使用,否则会引起作物生长不良。
四、碱性土壤可以施入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铝或者腐殖酸肥料等,可以增加土壤酸性,改善黏土的理化性状。
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 2006-8-10 8:25 摘要:我国有5.2亿亩盐碱地,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0多个城市。北方多数是微碱性土壤。盐碱土园林技术的研究在现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盐碱土绿化开发协作组组织德州市园林处、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德州农校、中国农科院德州实验站、北京林大、德州市科协开发中心、大庆采油五厂、德州市科协、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等九个单位在全国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陆、滨海、苏打盐碱土三种基本类型,包括德州、天津、东营、大庆、银川进行盐碱土园林十项课题试验,一项获国家奖;三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十大课题"成果系列绿化技术及产品开发,先后完成德州中心广场绿化等多项绿化工程。 关键词:盐碱土 园林 耐盐花木 耐盐草坪"十大课题"是中国园林领域有独特风格的课题,现将全部研究成果要点整理如下。 一、微区改土绿化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中度盐碱土上利用人工生态条件,运用隔离层、筛孔隔盐膜、防碱栽植袋等措施在树穴、树池、花坛、绿地微区改土,形成淡化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重盐碱地埋设淋水管或罗纹塑料暗管排水洗盐);能有效地提高树木花卉成活率。作隔盐层的材料可以用炉灰、锯末、麦糠、麦秸、稻草等有机物料。据德洲市财政局审定仅1989~1991年德州市区利用该技术仅节省苗木费一项就创造间接经济效益156万元,该项目在第二届国际发明及专利技术展览会(广州)获铜奖,其论文《盐碱地微区改土植树的盐分变化》在国际盐渍土学术讨论会(南京)上宣读。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德州市园林绿地绿化设计模式 德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盐碱区,探索一条适合德州土壤环境的园林设计模式势在必行。该课题根据德州市的土壤、环境条件,实施筛选出了居民区花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分车绿地、庭院绿化几个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最佳模式,突出植物造景,筛选出德州市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的植物品种。建设生态园林。从而使土壤改良、栽培技术、植物选择和植物造景因地制宜模式化。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耐盐花木与地被植物的筛选 在德州市中度盐碱地带设立筛选圃。选择与引进相结合从全国各地共搜集106种园林植物栽植于筛选圃内,进行观察测试,同时,结合进行盆栽耐盐试验。经过三年的观察、对比、评选,筛选出国槐、白腊、垂柳、法桐、臭椿、火炬树、刺槐、毛白杨、加杨、苦楝、侧柏、桧柏、龙柏、枣树、杏树、桑树、梨树、石榴、丰花月季、月季、木槿、荷兰菊、地被菊、秋葵、马蔺、多年生黑麦草、本特、紫羊茅、瓦巴斯、中华结缕草、天堂草419等37种耐盐花木及地被植物。该课题还进行了龙柏、石榴、紫薇、秋葵、荷兰菊耐盐力的研究,调查了德州地区10种耐盐野生地被植物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编写了德州市耐盐园林植物名录。 (该课题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上海)。) 四、地被菊的引种 地被菊是北京林大的重大科研成果,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达到"野化育种"的目的,并将菊花从花盆中解放出来,通过大规模的露地栽培,呈现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群体美。可作花坛、块植、带植、切花、盆花等用。它有抗逆性强,抗碱、抗寒、抗旱、花期长、耐粗放管理等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大全国著名的陈俊愉教授亲自来到德州作指导,在德州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带进行栽培试验。历时3年的研究,从15个品种中筛出适合德州地区8个品种,主要有铺地荷花、美矮黄、晚粉、落日红、紫荷等,丰富了德州国庆节应时花卉品种。1995年德州市街头摆花4万余盆,其中80%是地被菊。 . (该课题1993年通过市科委鉴定。) 五、菊花栽培新技术及切花生产技术开发 菊花是德州市市花,在全国性菊展多次获奖,但传统的栽培技术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园林绿化的需要,1992年立题研究,目前已筛选出适于德州菊花栽培专用营养土的最佳配方;同时总结出菊花栽培管理的配套措施,包括菊花叶面肥配方。前期尿素0.2%,中期磷酸二氢钾0.3%,育蕾期硫酸镁0.2%,硼酸0.1%,从而达到菊花棵矮、花大、叶全、杆粗、色艳五大标准。德州名菊主要品种有古都瑞雪、绿浪、凤凰振羽、相国之爱、墨菊等。适应于华北盐碱区的水土栽培。 (1997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苏打盐碱土绿化新技术 试验区设在大庆市采油五厂,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东北苏打盐碱土的园林植物,如旱快柳、糖槭、玫瑰、接骨木、榆叶梅等10种园林树种,在中度苏打盐碱土上应用苏打盐碱土改良肥种植糖槭成活率高达93.4%,而比对照42%提高了51个百分点。苏打盐碱土改良肥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促进土壤脱盐的作用。该课题总结出了一套应用化学改良技术配合树种选择的寒冷地区苏打盐碱土绿化的新经验。 (1994年10月通过大庆市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 七、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研制 该产品为有机——无机型复混特种肥料,配方设计利用"钠离子吸附剂"、"化学改良剂"、"全元改良精"等16种原料配制而成。内含氮磷钾8~10%,pH5.5,利用酸碱中和、离子吸附、转化盐类化学反应原理,降低土壤含盐量、酸碱度,改良各种盐碱土壤,全元营养供肥效果明显,而且防止花木黄化病。适用于含盐量0.4%以下的盐碱土,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盆花及保护地鲜切花栽培等。银川市科协用于新疆苗圃,每亩用量100kg,苗木高生长和地径粗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49cm、0.49cm.用于新疆杨造林,株施改良肥1㎏,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7%,新梢生长量增加3.7cm.用于云杉、侧柏幼林,株施1.5kg,年平均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9cm和4.9cm.以上三处的土壤pH值8.0,施用改良肥四个月以后,测定pH值分别为7.0、6.75、6.25.天津开发区翠亭村小区绿地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种植雪松、月季、草坪等成活率达到95%. (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盐碱地草坪栽培与防碱草坪肥的研究 经两年的试验,筛选出耐盐碱草坪品种8个,研究出高羊茅、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多元混合配比草种(东方明珠、雪碧、克碱),加大了草坪抗逆性适应性。根据草坪需肥规律和盐碱地的特点,配制成既能改碱又能增肥延长草坪绿期的专用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2万m2中度盐渍土上建植马尼拉草坪,按每平方米1.0kg撒施,2个月后成坪率比对照高80%,未发生返盐黄枯现象;绿色期延长16~20天。1996年由天津刘园苗圃建的开发区净水厂绿化工程,土壤含盐量0.4%,土壤pH值8.5,施用"盐碱地草坪专用肥"40吨,按1kg/m2施用,播黑麦草与高羊茅混合草坪4万余m2,一次成坪。在开发区绿化工程评比中获第二名。在开发区同样的立地条件下,对照区的草坪成坪率仅有70%. 九、盐碱地雪松栽培技术 盐碱地能否栽培雪松是个世界园林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历时十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雪松栽培技术,其要点整理如下: (一)采取工程措施,利用花坛抬高地面栽培,树高与花坛直径比例为2:1~2,树坛高60~l00cm.在坛底铺放隔盐层、砂粒状"纳离子吸附剂".淋水层控制地下返碱及渍水栏根。 (二)雪松专用培养土,配方如下: 园艺盐碱土改良肥2%、蛭石5%、泥炭20%、素土40%、粗砂30%、矿石砂4%. (三)立秋后控制水肥,充实植株组织,初冬浇一次抗旱水是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温下生理干旱现象的发生。 (四)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偏碱性水。 十、德州市中心广场绿化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德州市中心广场面积4.8公顷,地处新湖东畔,60年代是一片盐碱地,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包括利用新型耐盐花木、微区改碱、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及新设计艺术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园林设计思路采用大线条、大手笔、大色块、大效果简洁明快的抽象式设计手笔,突出彩色观叶植物及花卉造景,各种植物5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34.2%.总体植物配置以草坪为基调,点缀少量雪松、棕榈等特色树种,用微起伏地形模拟自然山峦景观。整个广场点缀低矮的20多种花灌木以保持全园开阔的空间视野,形成三季有花、多花并开,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图案突出"红黄绿",新颖别致,注重大块色彩对比,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红色的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女贞,嫩绿的龙柏球、瓜子黄杨,构成"红黄绿"各种图案,形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广场周边花池,用低矮的龙柏球,组成几十组抽象的"浪花"图,意寓德州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突飞猛进,一丛丛曼海姆丰花月季,火红的花朵,浓郁的芳香,令人精神爽悦。 (德州中心广场1998年获省城市设计精品工程金奖。) 结语: 盐碱地绿化要采取综合的改土措施配合科学选择花木、草坪品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轻度盐碱地可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中度盐碱地用微区改土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重度盐碱地设暗管排水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
(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故答案为: (1)取样器取样法 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2)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一、 目的要求 1、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的情况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4、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在这设置具体图表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四个操作环节:准备、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 参考教材 2、取样,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取样后,可采用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观察和分类: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发现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管来采集.然后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用书对应其彩图进行分类 4、统计和分析: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本实验我们应用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最后学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交流,总结出该地生物群落的特征,与动物的丰富程度. 四.课后讨论: 1、讨论记名计算法的方法与应用. 2、如果要调查学校前河流中水生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