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新唐书的论文目的

发布时间:

研究新唐书的论文目的

《新唐书》与《旧唐书》都包括在“二十四史”中,按理说,唐书有一本就够了,为何还有新旧之分呢?这还要追溯回宋朝。在宋朝,《旧唐书》已经存在,但是宋朝文人对《旧唐书》不太满意,于是在宋仁宗的命令下开始了《新唐书》的编撰,如此才有了两部唐书。那么,这两部新旧唐书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新唐书》与《旧唐书》有以下区别:一是编撰完两本书的时间不同,二是两书的内容有所差异。

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标榜本朝是在唐朝以后的正统继承,便不愿承认后晋文人编撰的《旧唐书》,再加上宋朝文人对《旧唐书》不满意,宋仁宗便在宋朝繁荣时期下令重修唐书,也就是《新唐书》,以此达到维护正统的目的。

而《新唐书》与《旧唐书》最明显的区别便是两本书的完成时间不同。《新唐书》在宋朝时期由欧阳修等文人编撰,经过了17年才正式完成,而《旧唐书》是由后晋的文人完成,并且只用了4年就完成了,相比较《新唐书》历时十几年才完成,《旧唐书》就显得很仓促了,这也造成了两书的差别之大。

《旧唐书》由后晋文人所撰,其内容多为抄录《唐实录》,并且唐朝后期的历史因为战乱没有完好保存,后晋文人便参考其它史书完成《旧唐书》,所以《旧唐书》就存在描写、用词不当的缺点,这也是宋朝文人嫌弃《旧唐书》的原因之一。《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内容存在差异,毕竟两书的编撰时间和文人都不同。但是《新唐书》因为编撰时间离唐朝过远,不如《旧唐书》记录准确,并且还因为当时宋朝文人书写方式使得他人读《新唐书》时并不是能很好地读懂。总而言之,两本唐书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不足。

新唐书和旧唐书其实都是增加了作者自己的一种理解所写成的一部书,可以说和旧的唐书已经拖去了很多的理解能力,所以成了两本书。

目的:1、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2、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3、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研究新唐书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不知你要写哪个阶段的,哪儿内容的?你得具体的啊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研究新唐书的论文

给你点资料,自己看着删减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至中亚的里海与咸海;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东起库页岛,朝鲜半岛;南到越南。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历史: 李渊开国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丽失败,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由于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自动退位,让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 贞观开元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 唐太宗死后,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于白江口大败日本水师援军。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谥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后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面积84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 首都 长安为首都,洛阳为东都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20位 李渊 李祝 成立 (隋末农民战争) (618年) 灭亡 (白马驿之祸)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唐朝 中外交往在大秦景教与匈奴通婚

1、《〈旧唐书〉本纪干支纪日考校》(上)2、《〈旧唐书〉本纪干支纪日考校》(下)3、《〈大唐新语〉佚文考》4、《刘向<韩非子书录>辨伪》5、《<旧唐书>误校例析》6、《<旧唐书·经籍志>考校举隅》7、《〈汉书·儒林传〉梁丘易传承祛疑》8、《<旧唐书>至乐楼抄本与叶石君校本考略》9、《<旧唐书>点校本承袭殿本臆改例说》10、《两〈唐书〉宦官传校误及其启示》11、《〈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探源》1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义例新探》13、《〈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14、《<直斋书录解题>佚文辨正》15、《<汉书·百官公卿表>史例发覆及史文订误》16、《关于校勘改字原则及细则的讨论》武秀成教授在《光明日报》、《文献》、《文史》、《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典文献研究》等学术刊物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

《新唐书》是专记有唐一代事迹的一部史书,内有大量材料集中、系统地论述了唐文,从另外一个时代对唐文进行了全景式的认识和总结。更为特别的是它以史家的眼光来品评唐文,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观察文学史,清楚地透视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映照出北宋的文学创作风气和批评标准的历史变迁,这对研究唐宋两代文学之间的沿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新唐书》论唐文“三变”强调和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历来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新唐书》的编纂者在汲取前人对唐文评论的基础上,在《文艺传序》中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唐文三变论”。《新唐书》“三变论”的提出,自有其理论渊源:(一)南宋沈约的“文体三变说”南朝沈约的“文体三变说”确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完全意义上的文学史论述模式。其《宋书•谢灵运传论》云:“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沈约所说的“文体”,指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貌风格,在这三变当中,他最为推崇的是建安诗人曹植和王粲情感表现鲜明有力而又比较质朴本色的动人风格。(二)唐梁肃的“唐文三变论”唐代宗大历末年,梁肃在沈约“文体三变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了著名的“唐文三变论。 其《补阙李君前集序》云:“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次则燕国张公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已还,则李员外、萧功曹、贾常侍、独孤常州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炽。若乃其气全,其辞辩,驰骛古今之际,高步天地之间,则有左补阙李君。”【1】梁肃对初中唐将近二百年的唐文演变进行宏观鸟瞰,他从贯穿、体现儒“道”的历程来观察,提出“唐文三变”。被一些学者视为对唐文演变史进行总结性评论的先行者。但由于韩愈、柳宗元等中唐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尚未在文坛暂露头角,所以,韩愈等旗帜性人物未被提及。可以说,梁肃的论断只能说是“唐文三变论”的雏形。(三)北宋姚铉的“唐文三变论”北宋初年,姚铉亦提出“唐文三变论”。姚铉的“三变论”直接脱胎于梁肃,他对唐文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和文学创作风貌也以陈子昂、张说、萧颖士等为代表人物,而韩愈、柳宗元等则是唐文改革的集大成者。姚铉对唐文历史演变的总结,着眼于由初唐骈体向中唐古文转变的大致轨迹,标志着“唐文三变论”的基本成型。(四)《新唐书》的“唐文三变论”《新唐书•文艺传序》开篇提出“唐文三变论”:“唐有

旧唐书的研究论文

给你点资料,自己看着删减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至中亚的里海与咸海;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东起库页岛,朝鲜半岛;南到越南。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历史: 李渊开国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丽失败,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由于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自动退位,让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 贞观开元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 唐太宗死后,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于白江口大败日本水师援军。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谥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后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面积84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 首都 长安为首都,洛阳为东都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20位 李渊 李祝 成立 (隋末农民战争) (618年) 灭亡 (白马驿之祸)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唐朝 中外交往在大秦景教与匈奴通婚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为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贞观之治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1、《〈旧唐书〉本纪干支纪日考校》(上)2、《〈旧唐书〉本纪干支纪日考校》(下)3、《〈大唐新语〉佚文考》4、《刘向<韩非子书录>辨伪》5、《<旧唐书>误校例析》6、《<旧唐书·经籍志>考校举隅》7、《〈汉书·儒林传〉梁丘易传承祛疑》8、《<旧唐书>至乐楼抄本与叶石君校本考略》9、《<旧唐书>点校本承袭殿本臆改例说》10、《两〈唐书〉宦官传校误及其启示》11、《〈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探源》1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义例新探》13、《〈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14、《<直斋书录解题>佚文辨正》15、《<汉书·百官公卿表>史例发覆及史文订误》16、《关于校勘改字原则及细则的讨论》武秀成教授在《光明日报》、《文献》、《文史》、《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典文献研究》等学术刊物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

唐代书法的研究内容论文

这个我觉得有点难,还是自己写的比较好,而且这个上面也没有人会帮你写的。自己写,百度一下,参照下,也很容易的

论文名称: 唐代书法艺术的主旋律:阳刚之美 英语题名: The Virility of the Tang's Handwritings 关键字: 阳刚;骨;势;法; 作者: 胡源 白羽 Hu Yuan Bai Y 摘要: 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初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及盛唐气象下的高度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唐人具有一种阳刚的气质,洋溢着一种热情、一种盛世豪情、一种自信、一种甜美的幻想、崇高理想所激起来的傲岸气度和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从唐代书法的"法"来观照唐代书法艺术,其主旋律为阳刚之美. 论文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 =>论文阅读工具下载<= 如遇网络繁忙,请过段时间多试几次(或者联系我们) 相关资源: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 唐代书法风格论述要 唐代书画润笔小议 下载说明: * 如果您发现该资源不能下载,请通知管理员,谢谢! 阅读工具: PDF阅读工具下载 版权所有: 万方数据

浅谈颜真卿与楷书的历史发展关键字:楷书、颜真卿、端庄雄伟、多宝塔碑、“颜柳”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风格形成双峰对峙。中唐颜真卿以雄风创新,晚唐柳公权以柳骨相媲美于颜筋,形成唐楷之大貌。楷书的代表大家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俯等。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后加以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他的书法苍劲舒和,神采飞动,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开创书法新风气,使用圆笔书法的颜真卿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等。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颜真卿的楷书,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在笔法上,他把篆、隶的圆笔笔法引入楷书,打破了王羲之使用方笔的戒律,使作品增添了浑厚雍容的风格,被后世使用圆笔的书家奉为开创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审美上,颜真卿一反魏晋禅意式的自然与空灵,用一种看似不加任何雕琢的浑厚与古朴,映照出刚正诚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作风,打破了魏晋以来以优美与空灵为审美标准的传统,创立了一种宏博正大,以实为美的新标准,这正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使中国书法审美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此以后,中国书法基本上都是沿着王羲之、颜真卿这两大派系得以不断发展。苏轼对颜真卿楷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变法而出新意”,“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评韩诗》)朱长文在《续书谱》中赞叹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真卿的书学境界,历经了无数次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首先他经历了长达三四十年时间的一个漫长的艰苦的探索阶段。他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吸取营养,创作了《多宝塔》、《夫子庙堂碑》等大量的传世碑帖,在用笔上,他追求沉着、雄厚,在结体上他追求整密、端庄,他继承了初唐的书风面貌,严谨而规矩,又努力摆脱时风的影响,到知天命之年,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书体面貌,自成一家,但是个人面目还不是特别突出。随着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不断丰富,他的心灵空间不断拓展,他将前期的字体面貌从形态和神态上反复锤炼,不断地探究笔画和结体的精致,努力追求作品的磅礴气势。从《东方朔画赞》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在用笔上,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方法;在结体上,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不简单地以重心欹侧造势,不以左紧右松的结构处理而故作姿态,而是溶入篆隶书法中对称的结体,表现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气度和形象;在篇章布白上,不以疏宕秀逸为取向,而以字形的茂密来丰富、强化作品的气势。总体上,气势更加宏阔,字形架构更加雄壮雍容。特别是在颜真卿晚年,他的楷书艺术更是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如《颜勤礼碑》等作品,境界更加庄严、持重。在对生命和书艺不断否定和肯定的过程中,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将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溶为一炉,在作品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和人格的光辉,将卓越的性灵、坚强的魂魄和丰富的人生铸于一体,表现出厚重雄劲、气势磅礴的独特面貌和瑰丽、雄强、博大的艺术境界,在书法历史上矗立起一座让后世景仰的艺术丰碑.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书家,标志着中国书法发展的里程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唐楷艺术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创造了彪炳书史的“颜体”楷书艺术,以其独特的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书法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矗立起一座艺术的高峰,成为中华文化绚丽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正书艺术的半壁江山,千百年来,颜楷艺术影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唐以后的许多书家,都是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养分,造就了柳公权、蔡襄、董其昌、何绍基、舒同、沙孟海等一代代名垂青史的书家,使中国书法历史群星璀璨。参考文献:1、刘胜角,《古代楷书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2。这是我上《书法鉴赏》课写的论文你可以参考下。。韩老师的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是魏征之甥。从魏处获观所藏虞、禇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其书得于禇者为多。唐人说:“买禇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其真书的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唐代君主大多数能书,特别是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他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李世民(597-649),李渊之次子,对文化很重视,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唐朝叙书录》说:“(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指出了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为韩愈同姓叔父,官至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传世碑刻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心经》等。如果说李邕是唐代行书之冠的话,那么,李阳冰就是唐代篆书之冠,后人将李阳冰与李斯并称“二李”。唐代帝王善书者除唐太宗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工书法。唐玄宗工隶书、行书,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勅》,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勅书》与墨迹《鹡鸰颂》等。 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书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李潮,杜甫的外甥,在唐开元年间以隶书享名。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书法家有初唐的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敬客为高宗时人,河东望族,史迹无考,以《王居士砖塔铭》而称于世。铭是高宗显庆元年,灵芝撰,敬客楷书,明万历年间出土,后石薄而裂为七,藏合阳县官库中。此铭王昶认为是石。当时翻刻很多。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禇意,唐揩之最精者。禇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