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跳频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跳频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工具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指出了仿真建模 中要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同时,利 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 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扩频通信, 信噪比, 误码率, 扩频增益 中图分类号:TN914.42 文献标识码:A Simula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ATLAB FAN Wei, ZHAI Chuan-run, ZHAN Xing-qu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 Abstract: The theory base and realizing method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built by using SIMULINK, which is provided by MATLAB. In addition, each modul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that must b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ystem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ed 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run and the anticipant results were gained.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and the fan-out error rate was also studied by us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error rate, if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was enlarged,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system fan-out w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uld also be enhanced. 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ignal-to-Noise, error rate, spread spectrum gain 1 引言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 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 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 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 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扩频通信的特性和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 比的关系,目的是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 2.1 理论基础 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即 log (1 / ) 2 C = B + S N (1) 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B为系统信道带宽(Hz);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 声功率。 Shannon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地传输信息的能力跟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 (S/N)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B)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最重要的概 念:一个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信道带宽的办法达 到提高信道容量的要求;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办法来达到。 扩频增益是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它反应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其定义为 接收机相关器输出信噪比和接收机相关器输入信噪比之比,即 d s d s i i B B R R S N S N G = = = / / 0 0 (2) 式中,Si和S0分别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入、输出端信号功率;Ni和N0分别为相关器的输入、输出 端干扰功率;Rs为伪随机码的信息速率,Rd为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Bs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 宽,Bd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 2.2 实现方法 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 扩频解调的过程,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 跳时扩频系统、线性调频系统和混合调频系统。现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为例说明扩频通信的 实现方法。图1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 由直扩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在发射端,信源输出的信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 生的伪随机码进行模2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扩频序列 去调制载波,这样得到已扩频调制的射频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 后,用与发射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 序列的频带,然后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 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Simulik 简介 MATLAB 最初是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学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了包括 通信系统在内的多个工具箱,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最流行的软件包之一。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 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它包 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 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 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 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 3.2 模型建立及主要模块设计 基于MATLAB /Simulink 所建立的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扩频通信系统的 动态工作过程,可进行波形观察、频谱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同时能根据研究和设计的需要扩 展仿真模型,实现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模拟仿真,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强有 力的平台。图2 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图2 系统仿真模型 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仿真系统的信源,随机整数发 生器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采样时间、初始状态可自由设置,从而满足扩频通信系统所需信 接 收 高放混频解扩 解调 本振PN 码 同步 信 源 扩频调制 PN 码 振荡器 发 射 源的要求。 扩频与解扩:PN 序列生成器模块(PN Sequence Generator)作为伪随机码产生器,扩 频过程通过信息码与PN 码进行双极性变换后相乘加以实现。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相同,即 将接收的信号用PN 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 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 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调制由正弦载波与双极性扩 频码直接相乘实现,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 信道:传输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中,可进行信号功 率和信噪比的设置。 误码计算:误码计算由误码仪实现,误码仪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传输系统的 误码率,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口:第一个端口(Tx)接收发送方的输入信号,第二个端口(Rx) 接收接收方的输入信号。 3.3 几点说明 在Simulink中,没有单独实现统计的计数器模块,需要自行创建,计数模型的设计如图 3。在计数模型中,用与信源和伪随机码同频的脉冲模块分别实现码元同步和切普同步,利 用加法器的累加功能,实现每个码元的相关峰值统计。 图3 计数模型实现框图 在扩频通信建模中,扩频与解扩使用的PN 码以及调制和解调所使用的载波必须保持同 步,因此要注意伪随机码模块和载波模块的参数设置。 在误码率计算中,接收到的信号,由于经过扩频解扩、调制解调、相关统计等处理,会 存在一个延迟,在误码仪模块的对话框中要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 4 仿真结果分析 4.1 仿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在给出下列仿真的条件下,观察仿真运行情况。信息速率20b/s,幅度为1;伪随机序 列采用10 级,传输速率为200b/s 的m 序列;载波频率10KHz;信号功率为1W,信噪比30dB; 仿真时间设为2s。在这样的仿真条件下,理论上可获得10 倍的扩频增益。图4 是系统扩频 解扩的仿真结果。上图为信源,中图为扩频码,下图为信宿。从图4 可见,信源和信宿相同, 误码率为0,基于MATLAB/Simulink 所设计的仿真系统满足扩频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要求。 图4 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 4.2 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 设置信息速率和伪随机序列传输速率,在扩频增益10 和50 的情况下,不断改变信噪比 的大小,从而得到扩频增益、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如图5。从图5 可以看到,在相同误码 率下,扩频增益越大,输出端信噪比越大,并且随着系统要求的提高,增大扩频增益,输出 端信噪比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图5 不同扩频增益下误码率仿真曲线 5 结论 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 阐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 建立了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建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 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扩频增 益和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 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创新点: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的 仿真平台,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误码率、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卫星信号 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4。 2 徐明远,邵玉斌。MATLAB 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5。 3 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ALAB 通信工具箱〔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 徐明伟,李茜,汤伟。基于MATLAB 串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 2005,21(8-1),89-90。 5 郭海燕,毕红军。MATLAB 在伪随机码的生成及仿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1(3),2004.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45115031。 作者简介:范伟(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CDMA 扩频 通信。 E-mail: 通信地址及邮编: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20 弄18 号402 室,200051。 翟传润(1972-),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测控技术。 战兴群(1970-),男,汉族,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新型控制理论与应用。 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s: Fai Wei, was born in 1973,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master student.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Zhai Chuan-run, was born in 1972,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test control technique. Zhan Xing-qun, was born in 1970,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new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参考资料: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例文: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例文2: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关键词:信息网络战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0.1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0.3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1.5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12.5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3.8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4.25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俄]B.A.利西奇金 JI.A.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范伟 翟传润 战兴群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30,上海) 摘要 本文阐述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 工具Simulink 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指出了仿真建模 中要注意的问题。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同时,利 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 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扩频通信, 信噪比, 误码率, 扩频增益 中图分类号:TN914.42 文献标识码:A Simula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ATLAB FAN Wei, ZHAI Chuan-run, ZHAN Xing-qu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 Abstract: The theory base and realizing method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built by using SIMULINK, which is provided by MATLAB. In addition, each module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that must b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ystem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ed 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run and the anticipant results were gained.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and the fan-out error rate was also studied by us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e of the same error rate, if the spread spectrum gain was enlarged,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system fan-out w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uld also be enhanced. 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ignal-to-Noise, error rate, spread spectrum gain 1 引言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 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 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 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有很大改善,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 具Simulink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扩频通信的特性和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 比的关系,目的是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 2.1 理论基础 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即 log (1 / ) 2 C = B + S N (1) 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B为系统信道带宽(Hz);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 声功率。 Shannon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地传输信息的能力跟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 (S/N)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B)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最重要的概 念:一个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信道带宽的办法达 到提高信道容量的要求;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办法来达到。 扩频增益是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它反应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其定义为 接收机相关器输出信噪比和接收机相关器输入信噪比之比,即 d s d s i i B B R R S N S N G = = = / / 0 0 (2) 式中,Si和S0分别为接收机相关器输入、输出端信号功率;Ni和N0分别为相关器的输入、输出 端干扰功率;Rs为伪随机码的信息速率,Rd为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Bs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 宽,Bd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 2.2 实现方法 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 扩频解调的过程,扩频通信按其工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 跳时扩频系统、线性调频系统和混合调频系统。现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为例说明扩频通信的 实现方法。图1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 由直扩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在发射端,信源输出的信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 生的伪随机码进行模2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扩频序列 去调制载波,这样得到已扩频调制的射频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 后,用与发射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 序列的频带,然后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 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Simulik 简介 MATLAB 最初是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学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了包括 通信系统在内的多个工具箱,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最流行的软件包之一。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 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它包 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 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 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 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 3.2 模型建立及主要模块设计 基于MATLAB /Simulink 所建立的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扩频通信系统的 动态工作过程,可进行波形观察、频谱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同时能根据研究和设计的需要扩 展仿真模型,实现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模拟仿真,为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强有 力的平台。图2 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图2 系统仿真模型 信源: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仿真系统的信源,随机整数发 生器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采样时间、初始状态可自由设置,从而满足扩频通信系统所需信 接 收 高放混频解扩 解调 本振PN 码 同步 信 源 扩频调制 PN 码 振荡器 发 射 源的要求。 扩频与解扩:PN 序列生成器模块(PN Sequence Generator)作为伪随机码产生器,扩 频过程通过信息码与PN 码进行双极性变换后相乘加以实现。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相同,即 将接收的信号用PN 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 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 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调制由正弦载波与双极性扩 频码直接相乘实现,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 信道:传输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块中,可进行信号功 率和信噪比的设置。 误码计算:误码计算由误码仪实现,误码仪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传输系统的 误码率,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口:第一个端口(Tx)接收发送方的输入信号,第二个端口(Rx) 接收接收方的输入信号。 3.3 几点说明 在Simulink中,没有单独实现统计的计数器模块,需要自行创建,计数模型的设计如图 3。在计数模型中,用与信源和伪随机码同频的脉冲模块分别实现码元同步和切普同步,利 用加法器的累加功能,实现每个码元的相关峰值统计。 图3 计数模型实现框图 在扩频通信建模中,扩频与解扩使用的PN 码以及调制和解调所使用的载波必须保持同 步,因此要注意伪随机码模块和载波模块的参数设置。 在误码率计算中,接收到的信号,由于经过扩频解扩、调制解调、相关统计等处理,会 存在一个延迟,在误码仪模块的对话框中要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 4 仿真结果分析 4.1 仿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在给出下列仿真的条件下,观察仿真运行情况。信息速率20b/s,幅度为1;伪随机序 列采用10 级,传输速率为200b/s 的m 序列;载波频率10KHz;信号功率为1W,信噪比30dB; 仿真时间设为2s。在这样的仿真条件下,理论上可获得10 倍的扩频增益。图4 是系统扩频 解扩的仿真结果。上图为信源,中图为扩频码,下图为信宿。从图4 可见,信源和信宿相同, 误码率为0,基于MATLAB/Simulink 所设计的仿真系统满足扩频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要求。 图4 系统扩频解扩的仿真结果 4.2 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 设置信息速率和伪随机序列传输速率,在扩频增益10 和50 的情况下,不断改变信噪比 的大小,从而得到扩频增益、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如图5。从图5 可以看到,在相同误码 率下,扩频增益越大,输出端信噪比越大,并且随着系统要求的提高,增大扩频增益,输出 端信噪比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图5 不同扩频增益下误码率仿真曲线 5 结论 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 阐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 建立了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建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 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研究了扩频增 益和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 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创新点: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的 仿真平台,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误码率、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卫星信号 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4。 2 徐明远,邵玉斌。MATLAB 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5。 3 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ALAB 通信工具箱〔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 徐明伟,李茜,汤伟。基于MATLAB 串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 2005,21(8-1),89-90。 5 郭海燕,毕红军。MATLAB 在伪随机码的生成及仿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1(3),2004.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45115031。 作者简介:范伟(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CDMA 扩频 通信。 E-mail: 通信地址及邮编: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20 弄18 号402 室,200051。 翟传润(1972-),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测控技术。 战兴群(1970-),男,汉族,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和新型控制理论与应用。 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s: Fai Wei, was born in 1973,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master student.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Zhai Chuan-run, was born in 1972,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test control technique. Zhan Xing-qun, was born in 1970,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new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怎样写关于美军信息化战争的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跳页

加个逗号,比如说文章是100-105然后跳到了120上,参考文献的页码格式应该是100—105,120

参考文献的要求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一、正确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参考文献类: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1.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和报告的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C、D或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2、期刊文章的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3、报纸文章的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2、电子文献及其载体类: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2.1、电子文献的格式(需要将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注在一起:[文献类型/载体类型])具体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例如CP/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引用的参考文献页数不连贯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参考的文献页数并不连贯,例如某篇文章我们需要引用10-12页的内容,但第12页中提及20页有扩展内容,我们为了保证参考文献的完整,也需要引用第20页,这就导致了参考文献的页码不连续。以专著为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起止页码后可以标注10-12,20。有跳页的情况,以逗号进行分隔就行。

信息通信的论文参考文献

通信业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一些高校也设立了专门的通信专业。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通信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_通信方向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 方法 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

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

17、 无线网络 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

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

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

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

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

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

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

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

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

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

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

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

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

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

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

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

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

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

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

40、通信电源 系统安全 可靠性分析

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

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

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

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

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

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 措施

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

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

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

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

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

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

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

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

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

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

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

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

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

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

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

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

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

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

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

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

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

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

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

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

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

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

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

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

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

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

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

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

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45、职业技能 教育 的研究与实践

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

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

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

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

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

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

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

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 配对 模块的研发

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

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

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

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

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

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

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

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

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

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

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

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

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

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范例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范例(2)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作为既新鲜又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严格的信息传输特性,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通信领域和官方机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量子,对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对量子信息进行研究是将量子力学作为研究基础,根据量子并行、纠缠以及不可克隆特性,探索量子编码、计算、传输的可能性,以新途径、思路、概念打破原有的芯片极限。从本质来说:量子信息是在量子物理观念上引发的效应。它的优势完全来源于量子并行,量子纠缠中的相干叠加为量子通讯提供了依据,量子密码更多的取决于波包塌缩。理论上,量子通信能够实现通信过程,最初是通过光纤实现的,由于光纤会受到自身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所以不利于全球化。到1993年,隐形传输方式被提出,通过创建脱离实物的量子通信,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输,这就是原则上不能破译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环境噪声影响,量子纠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拉长效果变差。 一、量子通信技术 (一)量子通信定义 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依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物力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物力权限下,通过量子效应进行性能较高的通信;从信息学来看,量子通信是在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隐形传输中的特有属性,或者利用量子测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从量子基本理论来看,量子态是质子、中子、原子等粒子的具体状态,可以代表粒子旋转、能量、磁场和物理特性,它包含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点。量子纠缠是来源一致的一对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系,同时这也是通过量子进行密码传递的基础。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作为力学基本原理,是同一时刻用相同精度对量子动量以及位置的测量,但是只能精确测定其中的一样结果。 (二)量子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素来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征,它的过程就是量子力学原理的展现。从最典型的通信系统来说具体包含:量子态、量子测量容器与通道,拥有量子效应的有:原子、电子、光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信号。在这过程中,由于光信号拥有一定的传输性,所以常说的量子通信都是量子光通信。分发单光子作为实施量子通信空间的依据,利用空间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量子的全球化通信,并且克服空间链路造成的距离局限。 利用纠缠量子中的隐形量子传输技术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由两个光子构成纠缠光子,不管它们在宇宙中距离多远,都不能分割状态。如果只是单独测量一个光子情况,可能会得到完全随机的测量结果;如果利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进行测量,只要测量一个光子状态,纵使它已经发生变化,另一个光子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也就是塌缩。根据这一研究成果,Alice利用随机比特,随机转换已有的量子传输状态,在多次传输中,接受者利用量子信道接收;在对每个光子进行测量时,同时也随机改变了自己的基,一旦两人的基一样,一对互补随机数也就产生。如果此时窃听者窃听,就会破坏纠缠光子对,Alice与Bob也就发觉,所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安全的。 (三)量子密码技术 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窃听不可能得到有效信息,与此同时,窃听量子信号也将会留下痕迹,让通信方察觉。密码技术通过这一原理判别是否存在有人窃取密码信息,保障密码安全。而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则来源于偏振,在任意时刻,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拥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需要在纠缠光子间分设偏振片。如果光子偏振片与偏振方向夹角较小时,通过滤光器偏振的几率很大,反之偏小。尤其是夹角为90度时,概率为0;夹角为45度时,概率是0.5,夹角是0度时,概率就是1;然后利用公开渠道告诉对方旋转方式,将检测到的光子标记为1,没有检测到的填写0,而双方都能记录的二进制数列就是密码。对于半路监听的情况,在设置偏振片的同时,偏振方向的改变,这样就会让接受者与发送者数列出现差距。 (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从典型的数字通信来说:对信息逐比特,并且完全加密保护,这才是实质上的安全通信。但是它不能完全保障信息安全,在长度有限的密文理论中,经不住穷举法影响。同时,伪随机码的周期性,在重复使用密钥时,理论上能够被解码,只是周期越长,解码破译难度就会越大。如果将长度有限的随机码视为密钥,长期使用虽然也会具有周期特征,但是不能确保安全性。 从传统的通信保密系统来看,使用的是线路加密与终端加密整合的方式对其保护。电话保密网,是在话音终端上利用信息通信进行加密保护,而工作密钥则是伪随机码。 二、量子通信应用与发展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不需要传统信道,量子密码安全性很高,一般不能被破译,线路时延接近0,所以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目前,量子通信已经引起很多军方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因为它能建立起无法破译的系统,所以一直是日本、欧盟、美国科研机构发展与研究的内容。 在城域通信分发与生成系统中,通过互联量子路由器,不仅能为任意量子密码机构成量子密码,还能为成对通信保密机利用,它既能用于逐比特加密,也能非实时应用。在严格的专网安全通信中,通过以量子分发系统和密钥为支撑,在城域范畴,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实现逐比特密钥量子加密通信,最后形成安全性有保障的通信系统。在广域高的通信网络中,受传输信道中的长度限制,它不可能直接创建出广域的通信网络。如果分段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实时加密,就能形成安全级别较高的广域通信。它的缺点是,不能全程端与端的加密,加密节点信息需要落地,所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随着空间光信道量子通信的成熟,在天基平台建立好后,就能实施范围覆盖,从而拓展量子信道传输。在这过程中,一旦量子中继与存储取得突破,就能进一步拉长量子信道的输送距离,并且运用到更宽的领域。例如:在�潜安全系统中,深海潜艇与岸基指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只有运用甚长波进行系统通信,才能实现几百米水下通信,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很难保障安全性,而利用量子隐形和存储将成为开辟潜通的新途径。 三、结束语 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进步标志之一,它对人类发展以及科学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整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从各方面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启建,金鑫,徐晓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5):491-497. [2]徐兵杰,刘文林,毛钧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14(5):463-468. [3]刘阳,缪蔚,殷浩等.通信保密技术的革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7(5):459-465. 看了“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5.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电台交通频道论文参考文献

1] 王德,耿慧志,胡晓华,林旋. 时距概念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城市规划, 2001,(07) . [2] 朱才斌,林坚. 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00,(04) . [3] 陈雪明.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美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 1996,(02) . [4] 杨丽娟,牛玲. 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J]城市公共交通, 2001,(03) . [5] 黄解军,潘和平,万幼川. 构建智能交通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3) . [6] 潘海啸,张瑛.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4) . [7] 傅国伟,郭京菲.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7,(01) . [8] 杨新苗,王炜,顾维平,周明保. 公交线路客流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4) . [9] 王殿海,吴娟,栗红强. 典型线路公共汽车票价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6) . [10] 潘海啸. 快速交通系统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区的作用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04) . [11] 欧阳安蛟. 容积率影响地价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研究[J]城市规划, 1996,(02) . [12] 张奎福.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位置[J]北京规划建设, 1997,(06) . [13] 胡润洲.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路): 提高大城市公交运输水平的重要途径[J]城市规划, 1997,(03) . [14] 杨晓光,马林. 有关城市公交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先控制管理系统[J]城市规划, 1997,(03) . [15] 陆锡明,陈必壮. 上海实行公交专用路的设想[J]城市规划, 1997,(03) . [16] 何磊. 快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走健康之路[J]城市规划, 2002,(03) . [17] 李秀辉,张世英. 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规划, 2002,(07) . [18] 覃煜,晏克非,赵童.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换乘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02) . [19] 孙明洁.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 2000,(01) . [20] 史春华,杨晓光,曾松.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0,(02) .

自己去网上找下呗,像这类的交通技术吧,好好看下学习下

[1] 赵纪彬佟泽波.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9, (2009-11-17) . [2] 麻城市三河中心学校 徐传光. 对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N]. 黄冈日报, 2009, (2009-02-08) . [3] 记者 刘艳实习生 尤娜. 全方位整治交通安全[N]. 厦门日报, 2009, (2009-04-04) . [4] 记者 金衡. 建立交通安全宣教工作长效机制[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9, (2009-07-10) . [5]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9, (2009-04-21) . [6] 记者 赵素波. 着力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渗透到百姓生活各个层面[N]. 河北经济日报, 2009, (2009-02-19) . [7] 记者 付丹通讯员 毛先锋. 确保我州交通安全与交通事业和谐发展[N]. 团结报, 2009, (2009-05-05) . [8] 本报记者 叶志卫实习生 石华. 多方联手打造学生交通安全线[N]. 深圳特区报, 2009, (2009-07-06) . [9] 本报记者 刘淼. 校车,想说爱你不容易[N]. 青岛日报, 2009, (2009-03-17) . [10] 记者 刘康. 7部门携手抓好交通安全[N]. 法治快报, 2009, (2009-03-19) . 交通论文写作 详情 1-0-9-8-2-7-0-1-6-7[1] 通讯员 石天祥. 孩子的交通安全值得关注的话题[N]. 云南日报, 2005, (2005-06-08) [2] 魏善勇. 蒙阴建起农家“交通安全”书屋[N]. 人民公安报, 2008, (2008-11-04) [3] 赵小兵渠俊刚. 祁县:交通安全宣传赶集[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8, (2008-11-01) [4] 通讯员 杨毅王栋 李钢 记者 张鸣岐. 5措施严查公交交通安全[N]. 天津日报, 2008, (2008-10-21) [5] 胡春雷钟晓东. 牛埠镇强化学生交通安全管理[N]. 巢湖日报, 2008, (2008-10-14) [6] 陈继忠赵卫华. 易县警民共建交通文明县城[N]. 河北日报, 2008, (2008-11-19) [7] 李健闫春生. 义马建起农村交通安全书屋[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8, (2008-11-25) [8] 肖汉丽马和平. 我市命名一批交通安全文明单位[N]. 天水日报, 2008, (2008-11-29) [9] 奥运交通安全“大考” 上交圆满答卷[N]. 恩施日报, 2008, (2008-12-19) [10] 迭部大队“四项措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N]. 甘南日报(汉文版), 2008, (2008-12-11)

通信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英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投稿前,如果就能根据期刊要求格式化文稿中的参考文献,不仅能给编辑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为自己将来修改文章省去很多麻烦,那么英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怎么样处理?

Journal (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

提醒: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 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 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个人通讯(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形式一般如图所示。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Thesis)

在参考文献中,也会出现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引用,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

英文学术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

会议(Proceedings)

一个学术会议也可以被引用。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英文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Journal(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提醒: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2、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3、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4、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5、个人通讯(Personal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

6、论文(Thesis)

在参考文献中,也会出现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引用,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

7、会议(Proceedings)

一个学术会议也可以被引用。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一般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姚芝凤. 磁悬浮机床主轴控制方法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程晓菊. SAE J1939网络管理协议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3] 陈振东. 载重轮胎动平衡实验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4] 关静. MicroCANopen协议栈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5] 宋爱玲. 一种基于PEGASIS的无线传感网链式分层路由协议[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宋俊毅. 轻量级IPSec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王会利. 载重轮胎动平衡机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8] 陈溪. 未来网络组件行为的动态感知与组件聚类机制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 刘兴贵. 容迟与容断网络中信任协作机制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钱雅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Sybil攻击防御与检测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窦轶.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数据查询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汪凯. 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安全通信协议的实现与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4] 宋柳柳. 基于动态层的簇间路由协议DLCR的.研究与仿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5] 孙皓. 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 白莉娟. 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 徐发荣,张涛,高建卫. 一种基于W91284PIC的外设端双向并口设计[J].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1(05)

[3] 邹志成. 应急响应联动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典型工具的建立[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4] 李兴锋. 基于S-57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与导航系统[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5] 孙小平. 嵌入式IPv6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6] 黄晓曦. 基于SOPC的1553B总线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 福州大学 2010

[7] 林嘉洪. 基于ARM和FPGA的数控系统人机接口设计[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8] 刘勇杰. 面向手机应用的TFT-LCD驱动芯片版图设计[D]. 天津大学 2013

[9] 罗波. 基于XDSP64的多接口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马俊. 数字视频接口(DVI)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1] 陈锦葵. 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2]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 袁小勇. 电子海图无缝拼接显示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4] 何继成,王厚生,陈长敏. 打印机IEEE1284并行接口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 1998(12)

[15] 侯伯亨,李伯成编着.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

[1] 安笑蕊.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与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2] 黄鑫,王永福,张道农,李芹,卞宝银. 智能变电站IEC61588时间同步系统与安全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

[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唐敏. 基于OMNeT++的INET框架消息传递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1(01)

[6] 李永亮,李刚. IEC61850第2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 电网技术. 2010(04)

[7] 王洋. 电信网中基于IEEE 1588标准的时钟同步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8] 叶卫东,张润东.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2.0版本浅析[J]. 测控技术. 2010(02)

[9] 余贻鑫,栾文鹏. 智能电网述评[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4)

[10] 熊瑞辉. 多传感器系统在智能轮胎中的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11] 刘建才. 基于PVDF多传感器的轮胎防抱死仿真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2] 庾智兰,李智. 精确时钟同步协议最佳主时钟算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1)

[13] 李振杰,袁越. 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17)

[14] 胡巨,高新华. SNTP对时方式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03)

[15] Song Ye. Beidou Time Synchronization Receiver for Smart Grid[J]. Energy Procedia . 2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