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理论观察是核心期刊吗

发布时间:

理论观察是核心期刊吗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特别垃圾,论文质量特别差都要,要特别贵,最恶心的是服务态度特别差,对你爱理不理,收了钱更不理你,说好的出刊日期,他们会给你改了还不通知你,打电话过去还一点歉意没有。编辑主任一个男的,态度和接电话的两个人一个差,恶心,千万别投

在知网可查,也可以在期刊之家查找。建议跟编辑沟通之后,介绍适合期刊或者是投到期刊。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记者观察是核心期刊吗

是中文核心期刊没错,是哪一类得看您单位怎么定义了。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哪些职称评定认可的新闻类期刊投稿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哪些职称评定认可的新闻类期刊投稿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 1.《记者摇篮》: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刊登新闻与传指类专业论文的学术月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辽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双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新传播类专业院校师生及新闻理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的高质量平台,更为专业职称晋级评定发表论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记者观察》:本刊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新闻观察杂志,创刊于1991年1月。创刊近20年来,以敏锐和深刻的观察,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以朴实真挚的人文情怀,深切关注社会民生和普通百姓。 3.《传媒论坛》:本刊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新闻传媒类学术刊物,刊物以刊载从事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广播及电视事业、网络传播、图书及出版事业、群众文化事业的工作者,传媒事业的管理者、研究人员和相关大中专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传媒类稿件为主,为全国新闻传媒从业人员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学术交流新平台。 4.《环球首映》:杂志是影视传媒类专业期刊,担负着影视界从业人员、影视理论及广大影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影视新理念,记录影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环球首映》义不容辞的责任。 5.《科技传播》​:本刊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的科技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方向的文章。 …… 还有更多的新闻传媒类​期刊,可咨询征诚期刊,主要负责全国各类学术期刊杂志宣传,征稿,论文发表,各类图书专著署名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的办理等业务的办理。 以上杂志均为出版署备案的正规杂志,双刊号,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来稿要求: 1:符合论文的一般要求 2:借鉴率不超过30% 3:需要备注作者姓名,单位,邮编等信息 4:来稿请注明XX杂志投稿   ​ 期刊作者署名的要求 :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 ​我们的优势: 1、刊物正规化:所有刊物均为学术期刊具有CN、ISSN刊号,经过严格审查后才能建立合作关系。 2、收费合理化:所有普刊收费均低于杂志社公开报价,核心期刊在同行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审核通过核实后付款。 3、流程规范化:所有文章免费送审,修改,高通过率。通过审核后安排正规途径查询稿件录用情况。 4、服务专业化:依托多年经验,根据文章类型和时间要求,推荐合适刊物。 5、跟进全程化:从文章送审到收到样刊,全程跟踪式服务,为客户负责到底。 ​​​​

一类核心 也就是A或B 类。 这个杂志很不错。刊名: 新闻记者 Journalism Review主办: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3277CN: 31-1171邮发代号: 4-37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闻记者创刊时间:198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经济观察是核心期刊吗

《财经》,《中国经济时报》 《华尔街日报》《21世纪经济报》【补充】:《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 1998 年 4 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在2008年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财经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影响力,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中国经济时报》(China Economic Times)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其办报方针为“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日读者近百万人次,年读者人次逾2000万,读者对象为国际国内政务和商务人士,有较强的消费影响力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创刊于1889年,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这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着重在财经新闻的报道,其内容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经济活动。《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主要为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金融大亨和经营管理人员以及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其中包括20万名的董事长、总经理。美国500家最大企业的经理人员绝大部分订阅此报。2007年6月,华尔街日报被新闻集团收购。《21世纪经济报》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南方系新闻媒体之一。

《当代经济》杂志社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经济核心期刊,是中国产品质量调查宣传行指定期刊,由中宣部副部长题写刊名,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聘请吴敬琏等数十名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部要员担任顾问或特约编委。杂志社宗旨:研讨市场经济走势,探索改革开放方略,服务企业全面建设,参谋经济管理。规格:月刊,大16开本,64页。每本定价5.5元,全年66元。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8-188,也可直接汇款本刊订阅。

经济日报 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 国家级别的刊物。

你好!我个人比较推荐《21世纪经济报》和杂志类《南风窗》,《财智》也不错!

经济观察报是核心期刊吗

作为一个本科金融系学生,你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感到有愧!你都学这个专业的,你还问一个门外汉的问题,我认为你的大学至少已经失败了一半,但是,幸运的是你还有时间,好好学习吧!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经济日报社实行编委会集体领导负责制,是副部级事业单位。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来着 品优 刊*网*的回答

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嘹望

中国发展观察是核心期刊吗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是中宣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其社长是正厅级级别。

作者:郑琼洁 刘 勇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不断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名片。

与此同时,有三大因素制约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骨干企业创新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也大幅提升,但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近五成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和应用推广难的问题。从江苏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来看,其产业总体规模和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上游骨干企业,尤其缺少“专尖特精”的物联网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传感器环节,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环节,缺乏具有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同时龙头和骨干企业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许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江苏虽然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产能较小、核心技术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感知与智能处理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能实现硬件、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企业,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人机/机器智能交互(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管理等传输技术、基于MEMS 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落后。物联网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不足

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广东(深圳市、广州市)相比,江苏每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对物联网企业研发支撑不足,同时与广东企业(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相比,江苏物联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整体较小。在创新人才支持方面,与广东相比,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引培力度较小,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培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不够落地、对稀缺高端人才的招引和需求量最大的中端人才的引流不足、一流的人才梯队缺失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龙头效应,打造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一流物联网创新企业。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创新,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突出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流创新企业。通过“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完善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研发成果质量、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指标的权重,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提升攻关引领能力。二是建设物联网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物联网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加快建设江苏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三是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带动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民企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强协同、弱耦合的创新生态。根据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鼓励民企牵头申报。同时,通过完善 科技 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 科技 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国家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协同,搭建 科技 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攻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社会 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等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协同实现。一是提升技术体系化能力,实施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在推进物联网技术跨界创新时,应从战略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科技 创新布局,优化 科技 计划,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部署路径规划,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二是提高组织体系化能力,打通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链接。对于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 探索 大纵深、跨学科的研发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包括产业大基金在内的各类创新投资渠道,实现集科学发现、技术跃升和产业化方向于一体的突破,实现知识突破与未来面向商用生态的有效衔接。聚焦全球竞争的源头技术供给,不仅是追逐“国际发表热点”,更需要形成核心技术突破后的持续改良机制,及时跨越技术商用的成熟度阈值。实现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衔接,需要改革当前重大 科技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是鼓励重大攻关计划的创新单元之间的知识共享。鼓励物联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互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借鉴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制定权责分明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类战略 科技 力量形成优势资源平台的吸引力和合作凝聚力,引领对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

(三)加大要素投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 探索 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运用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引导 社会 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信用保险、 科技 保险,研究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的法律地位和可行性。二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技术梯队。鼓励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物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和后备干部。支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 科技 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实训(实习)机构,以及江苏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联合或独立开展江苏物联网集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评估,打造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政策效度。通过举办展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平台落户江苏,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重点项目、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全链扶持和分类施策原则,不断提升新政策的覆盖面、含金量、精准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 社会 科学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

韩兆东 “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服务,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施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国有大企业来讲,若想实现提质增效,也必须重视新老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这一不可忽视的一环。 “混改”促进企业发展, 创新凸显变革成效 当前,国企“混改”正在稳步快速推进。2020年,中央企业中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超过70%,引入非公资本达到1万多亿元。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为例,早在2014 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将当时的国药集团列入首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企业。此后,国药集团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聚焦主业,先行先试,以创新思维推进变革,以国有资本带动 社会 资本,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的2013年,国药集团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医药 健康 企业, 排名446位;此后飞速发展,2017年成功冲进200强,排名199位;2019 年排名169位,2020年排名145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8月初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国药集团上升至109位。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投资平台,也是国药集团在中国中药领域推进“混改”的试验田。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药集团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部署,2013年成功收购了原广东盈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将“冯了性”“德众”“同济堂”三个中药老字号收入麾下。2015年继续发力,又成功收购江苏天江药业,成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 历史 性突破。 资本混合只是风帆,企业融合才能致远 接下来无一例外,大力发展“混改”的企业都将面对如何有机融合这一项必须妥善解决的崭新课题。 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开疆拓土带来的促进作用确实是明显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了使新企业能够保持 健康 、可持续发展,改善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分析各个成员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并加以有机融合,最终起到助力发展的正向矢量作用,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央企,当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以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共生多赢的央企运营模式, 并建设适合这种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文化,既是提升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又具有现实的 社会 效益。 为什么如此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追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及其作用就会找到答案。 作为央企的国药集团及其子企业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必须担负起建设促进公司长远战略发展、适合“混改”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体系,凝聚所有新加入或新成立的成员企业,从而保障国药集团这艘医药航母乘风破浪。 分析难点、解决痛点, 奔跑中找到平衡点 从宏观上看,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推进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 是没有先例的大胆 探索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只能在实践前行过程中, 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尝试性地摸索,拓展出一条新路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经验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如何将国有企业固有的文化同新加入民营企业固有的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唯有找到工作切入点,才能尽快推进有效融合。 从微观上分析难点,则更为复杂多样。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快速收购了数家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这其中主要包括前文所提及的广东盈天医药、贵州同济堂制药和江苏天江药业。这三家企业在行业内都是比较优秀的优良资产,都拥有过得硬的拳头产品,都建设有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如盈天医药制定有核心价值观、核心管理观、员工每日行为规范、管理者基本要求、基本喜好线等内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 是新中国中药生产、经营、科研体系的缔造者,长期担负着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蕴积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同时,公司本身也是集团企业,下属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十余家,如何有机融合这些新老企业文化,确实面临严峻的考验。依靠简单说教、凭借行政或强制手段包装粉饰出来的企业文化显然同与时俱进精神背道而驰,且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文化建设的初心也无法合拍。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看上去是治理企业的工作,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是多元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甜,落实起来却很难”,这是在“混改”企业推行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难点和痛点。其次,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混合在一起之后,尽管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发展诉求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将导致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取向和建设方式上产生偏差。再次,混合所有制企业往往规模和体量都比较大,是跨地域、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的企业, 不同的地域文化将可能影响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推进的速度和步骤。搞得不够理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就会受到挑战,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难以支撑新的发展,文化冲突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管理效用、消耗企业资源和损害员工心理 健康 。 当然,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远远不止这些。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涉及面广,新问题伴随老问题层出不穷。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助力“混改”稳步前行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没有以“老大”自居,而是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脉搏, 不回避、不冒进,从理性科学分析“混改”企业发展规律入手,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逐步达成企业理念共识,进而组织交流分享文化建设经验,再通过有效宣讲贯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最终使企业文化各要素产生协同效用,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逐年快速提升。 通过分析发现,顺利而成功推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即混合、整合、联合、融合。混合阶段,也就是资本混合到了一起,好比两个人相向走到了一起,这个阶段只是初级阶段;整合阶段,可以看成是两个人的手握到了一起,也就是企业开始对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联合阶段,双方的思想逐渐趋同,文化彼此逐渐接受,两个人拥抱在一起,但这还不是“蜜月”阶段;融合阶段,才是合作的最佳阶段,这如两个人心贴心地紧密配合,全情投入、贡献力量,能够到达这一阶段和层次的企业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为理想和成功的典范。发展到第四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毋庸置疑将是更大、更优、更强的企业,员工热爱这样的企业,对为这样的企业工作而感到自豪,股东为投资这样的企业而富有成就感,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获得较高的 社会 美誉度,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党和国家推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融合”“治理融合”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 为有效找到各方都乐于接受的“平衡点”,2013年12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以国药集团企业理念“关爱生命,呵护 健康 ”为基本点和出发点,专门深入新老企业基层,同中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座谈,调研摸底,汲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文化精华,经过提炼后,编制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这其中包括企业愿景(做中药行业的引领者)、企业使命(传承创新,以优质中药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 健康 水平)、核心价值(客户信任、员工自豪、股东满意、 社会 尊敬)、企业精神(诚信、奋进、专业、和谐)以及具体的管理要求等,核心内容趋同,充满正能量, 都是“混改”各方所提倡的。 这些文化理念在公布前已征得各方意见并反复修改,最终得到共识, 之后的工作便是重在贯彻执行。 首先,为宣贯新编的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 增进各成员企业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发展,2014年9 月,公司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经验交流网络视频会,选择原国有企业中药江油、中药华邈和新并入的民营企业盈天医药在会上代表新老企业发言。大家既分享了各自取得的经验,同时又开诚布公地说出了疑虑、担忧,在自由发言阶段, 各家争先恐后发言,会议集思广益,收集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增进了新老企业之间的深入了解。 其次,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2015年7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制定了《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创新性地借鉴了国学《弟子规》《三字经》的形式和韵律,力求简洁新颖。规范共包含3个部分, 3个层次,仅52条156字,同时结合公司实际,着重体现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等精神内容。如在“高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章节中明确要求:格局大、通运筹、谋实事、善用人、人格美、奉公心、严用权、真廉洁。随后,公司利用自办的企业报、宣传板报、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手段,系统宣传公司文化理念,并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VIS方式开展后期宣贯,促进企业发展、 社会 进步和家庭美满“三体”和谐统一。应当说,这是具有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产品”之一。 再次,将企业文化视作“企业产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全力打造企业文化活动品牌。企业间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其中,积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以“多彩中药”统一冠名的企业文化活动, 是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动 探索 建设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 “多彩中药”始于2012年开创的“多彩药材”,是公司前身中国药材公司潜心打造的企业文化品牌。2014年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后,将“多彩药材”更名为“多彩中药”。名称具有多层含义:“多彩”即多姿多彩,企业是由员工建设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另外,中药材也是绚丽多彩的;再者,无论是药材, 还是中药,既是公司名称的关键字眼,又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可以说“多彩中药”是“人与企”的和谐统一,也是具有公司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的方式和途径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即公司开展的活动都以“多彩中药”来冠名。如“多彩中药·博观践行”五四主题活动,“多彩中药·品质健身” 健康 讲座,“多彩中药·立足岗位我最精彩”员工劳动技能大赛,“多彩中药·爱乐之声”爱心汇演等,旨在精心打造企业产品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多彩中药”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无形中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多彩中药”品牌统一冠名活动倡议,很快得到如天江药业、一方制药、众花南药、中药华颐、中药承德等新老企业的响应,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不过,该品牌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过诸如“搞个活动没必要统一冠名”“象征性用一次就算了”“冠名后不知道宣贯有何意义”“怎么冠名不清楚” 等8个痛点问题。贵州同济堂制药将企业原组织的山区扶贫支教队命名为“多彩支教队”,并没有采用规范的统一冠名,同时提出“只用‘多彩’冠名,不嵌入‘中药’可不可以”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有的企业不理解统一冠名、合力建设企业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针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公司在实施不定期随时指导的同时,还利用每年的党建工作交流会、团组织工作会、企业宣传工作会和“多彩中药”各项企业文化活动组织环节中,着重宣讲统一冠名的重要意义,并从细节上指导如何冠名和宣贯。经过耐心专业的系列宣讲,同时随着“混改”的不断深入,新企业不断加入冠名活动建设中,品牌影响力也从公司本部逐步向全国多地辐射。贵州同济堂制药将“多彩支教队”很快更名为“多彩中药支教队”,这一多年坚持的扶贫支教品牌活动在2020年还获得了贵阳市团委颁发的“优秀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倡导开展的“多彩中药”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活动,也得到了国药集团的肯定,并在集团内部交流建设经验。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背景下,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主动 探索 性的一步,新加入企业和原有企业成员积极开动大脑,不断为“多彩中药” 丰富内容,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2012年创立至2020年,“多彩中药”活动项目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已经累计超过600项,起到了凝聚所有成员企业、众志成城营造“多彩中药一家亲”的合力作用, 而这一冠名是企业独有的,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公司同步经营数据显示, 2 0 1 2 年( 混改前一年) 营业收入为13.79亿元,2013年增加到29.00亿元,此后逐年快速增长, 2 0 1 7 年公司实现营收超百亿, 2 0 2 0 年营业收入达到1 5 9 .41亿元,成功挺进中国中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圈。事实证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业绩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实施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战略,可积极稳妥有效地助推“混改”的深入、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药集团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5期《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为国家哲学 社会 科学文献中心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