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的结晶,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 教育 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 学书法 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一:《中小学书法教育探微》 摘要: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汉字书写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书法教育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书法;探微;意义;兴趣;技能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即使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汉字书写仍然是现代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去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由此可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今,不少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书写极不规范,卷面极不整洁:有的缭潦草草,如画桃符;有的歪歪扭扭,如蚯蚓滚沙;有的花里胡哨,其状惨不忍睹;有的笔画凌乱,结构松散――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形同考古。好在从2012年秋季起,很多学校开始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设书法课,如何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而又漂亮的汉字?这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 经验 ,谈如下一些粗浅认识,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勉。 1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 “字如其人”,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时代精神,是一条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是留住历史记忆的载体。规范的书法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 想象力 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借书法教育的东风大力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决不能因为师资、场地、时间或其他原因让书法教育流于形式。 2创造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汉字是全球文字中,最具美感、最富审美内涵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高深艺术,它以独特的笔墨线条,展示着宇宙自然的神韵,折射出书家的心灵世界,充分显示中国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人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校或班级应采取多种 渠道 和办法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为达到这种效果,不妨采取这样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如: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名家的名帖,让学生感受美;邀请书法名人到学校作演讲或现场书写名联、警句,让学生欣赏美;校园里的文化墙、走廊上、宣传栏内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享受美。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书写的兴趣。 3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让学生写好字,那就得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执笔姿势。用硬笔书写的执笔姿势应做到:写字时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低于拇指,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手指尖(食指)距笔尖约3厘米;中指的第一关节从后面抵住笔杆,笔杆斜靠在虎口处;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依次靠在中指的后面,指关节略弯曲。毛笔书写时,执笔姿势要做到: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也要用第一指节;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毛笔书写的执笔要领:笔杆必须正直不歪斜;做到“指实掌虚”;竖掌、平腕。其次,还要给学生传授写字时的正确坐势,写字时的坐势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应该稍微向前俯视;身正,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抵住桌沿,以免妨碍呼吸;臂开,就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之势,笔距前胸一尺左右;足安,就是两脚自然放平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等。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必要时还需手把手传授技巧。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督促和提醒学生,并反复强调书写时的执笔姿势和坐势,帮助学生形成定势,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字如其人”、“写字如做人”,在书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规范的写好基本笔画,注意运笔、收笔,力争一笔一划都准确到位。在书法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一笔一画在田字格中的准确位置,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动笔之前要让学生观察范例字的结构特点,注意高低错落、宽窄变化、避让穿插,只有观察仔细了,写出来的字才规范、漂亮。在具体的写字过程中特别要训练学生摆好关键笔画的位置,用心临摹,让学生逐步做到观察细致,书写准确,字字笔画舒放,结构匀称,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应做到字正形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不认为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觉得是在进行一项创作,书写结束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写字是精细活儿,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切忌浮躁。书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有时可说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繁琐的活动。怎样才能将这种枯燥、机械的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我们不妨采用学生评价(生评)、教师评价(师评)、学校评价(展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即通过自我欣赏、小组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评价,即教师在批阅学生作品时,可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划上红线,写上鼓励性批语,把优秀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写好字的学生靠拢;学校评价,就是在校园里用展板展出学生的书法作品,奖励书写优秀的学生,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可向县、市举行的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览推荐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写好汉字的强烈愿望。 总之,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同仁具有高度的热情,并付出巨大的精力,优化每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方能让每个学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正是有了它才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永续传承发展,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提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反思 在现今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品格 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古人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人品的修养,认为“书如其人”,要想教学生写好字,必先教其会做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北宋著名的画家黄庭坚的这句话正揭示了书法艺术“心正则笔正”的内涵。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谓很好的体现了书品与人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他的《祭侄文稿》、《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还是《大唐中兴颂》等书法作品都具有一种刚劲不阿、浑厚有力、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颜真卿正气、笃实、不屈服于权贵,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2、提升审美 书法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书法名作及书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直接作用于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正如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所言:“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的到达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有益身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当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譬如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心态浮躁缺乏耐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等等。而书法练习对青少年的个体情绪、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书法教育不仅有益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明确的将书法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基本国策中;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书法育。国家教委虽然早已明确的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同样的对待。但是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制度及 措施 ,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 2、课程设置不健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业绩、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书法课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教师挪用书法课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学生、家长、老师只看重学习结果,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把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中小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并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而把那些与中、高考无关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程挤占得所剩无几或者是直接不开,这种做法使得素质教育几乎成了空话、书法教育几成空白。书法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书法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差,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中小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3、师资力量薄落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如果全国各中、小学都按教育部规定认真执行,普及书法教育的话,所需要的书法教师数量将是非常庞大。而目前我国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专业书法教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益突显。而更糟糕的是在应试教育有大环境下,我国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是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三、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建议 1、落实书法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作为对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办法,如学校是否落实书法教育政策,落实状况如何;各类考试规定错别字的扣分标准;高等院校设置学分,象考普通话合格证一样,不通过者,影响 毕业 。 学校教师汉字书写水平,跟教学质量考核结合等。通过考核,促进人们对自己书写水平的重视,那么书法教育也将会更加容易开展与普及。 2、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书法教育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书法课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书法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历代名帖,名家书法创作,书法家笔会,书法展览,书法讲评,书法论坛,书法家 故事 ,书法家专辑等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书法艺术通过多媒体的平面效果与立体效果提高视觉冲击力,增强书法艺术的趣味性.。如果把书法教学和电教媒体结合起来,一定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国书法形式虽然简单朴素,但它却能表达丰富变化的美。使用书法录像或光碟则会化抽象为具体。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既可欣赏章法构成的整体意境,又可关注单行行气的流畅,还可通过特写体味一个字结构的趣味。使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多媒体不仅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 方法 ,更在于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技术的长处。 3、社团协助、社会一起 各级书法协会、学会、研究会,以级书法教育委员会等是从事组织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交流,书法比赛,书法展览,书法培训,书法编辑出版活动的专业性机构,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书法专业人才,学校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合作,借用他们的书法专业优势,来推进我们学校的书法教学工作。如合作开展书法比赛、书展现场讲评、书法师生讲座、书法家笔会、聘校外书法兼职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广大师生的书法专业知识,推动我们学校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三:《试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汉字是中华五千年 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 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且书法 艺术 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 现代 中国 公民应有的 基本素养 。 【关键词】书法 教育 ;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 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 科学 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 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 规律 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2.书法 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 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在 艺术 门类中,书法最具 中国 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 音乐 的和谐”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从目前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 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法普及书法的教育的气氛。希社会和教育部门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 3.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4. 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6.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 “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书法专业 这个理论的研究方法,帮助,来做的
《论晋唐风格的特点与传承》《楷书的起源与发展》《篆刻与书法的艺术交织》《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好朋友我给你一个希望你采纳!<<书墨翰魂>>
1、谈谈你对中国书法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笔墨砚台,书法是纸上兵法。书法是笔下生云浪,书法是毡上跑兵马。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与其他艺术“扯扯拉拉”。岂止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书中还含有许多其他:有音乐的流韵,有舞蹈的挥洒;有文学的根系,有美学的枝桠;有雕刻的暗示,有建筑的启发……书法是哲学,是关于“度”的把握和驭驾。是好看又难认,是简单又复杂。是严谨又恣意,是幽曲又豁达。是凝重又飘逸,是通俗又典雅。是理性又感性,是稚拙又老辣……书法是宗教,书法里含有佛家和道家。佛、道同持一理,静修才能造化;只有虔诚笃信,至境才能到达。书法是十年临帖,苦练冬夏;是手生老茧,汗水滴答;是摸爬滚打,坚忍不拔;是水滴石穿,聚沙成塔。书法是宁静致远,心无旁挂。书法是醒世顿悟,慧根发达。书法能使躁动沉稳,贪欲净化。书法是豆蔻年华,妙龄十八。印章是艳艳红唇,翰墨是浓浓黑发;纤毫扭出“线条之美”,宣纸展开华贵裙纱。书法是知识的佳酿,是情感的奇葩;是结晶的智慧,是横溢的才华;是灵感的闪耀,是激情的迸发。书法是技巧,是章法,更是品格的撑举,精神的支架;书法是功底,是勤奋,更是风骨的雕塑,道德的升华;书法是天赋,是悟性,更是灵魂的勾画,气质的外化。书法是流在纸上的热血,是绽放笔底的心花。书法是中国的符号,书法是华夏的“代码”。书法是龙的传人的脸谱,书法是炎黄子孙的眉发。书法是国粹,书法是精华;书法是源远流长,书法是精深博大。书法有很深很粗的根,书法有又繁又盛的花。书法是古色古香的历史,书法是千年不老的文化。书法是中国的金字招牌,书法是汉字的“快乐老家”。书法是华夏精神的旗帜,书法是民族意识的火把。书法是中国人的骄傲自豪,书法是文化人的意气风发。书法是“放假”,是一杯清茶,是“采菊东篱下”; 书法是享受,是一杯淡酒,是“把酒话桑麻”;书法是坐禅,是青灯古刹,是“菩提本无华”;书法是受苦,是终身攀爬,是“寒山石径斜”。书法是“我”,书法也是“他”,是自我性灵的挥洒,也是寻求知音的对话;书法是个人的造化,又是民众精神的概括。书法是下里巴人,但必须格调高雅;书法是阳春白雪,却不能曲高和寡。什么是书法?见仁见智,各有所答。君不见砚池畔,人多嘴杂,热热闹闹,真真假假,难免有叶公好龙,王婆卖瓜,分明是附庸风雅,自抬身价,到头来,终落得一只“井蛙”,几幅“涂鸦”。君不见大江东去浪淘沙,雄关漫道分高下。盛世出雄才,大漠驰骏马。
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书法教育的摇篮,目前,小学几乎都开设书法课或书法第二课堂进行书法艺术教育。然而,当代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电脑的普及,使书法教学显得更加艰难。在此,我作为小学生的书法启蒙老师,试对自己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的结晶,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 教育 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 学书法 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一:《中小学书法教育探微》 摘要: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汉字书写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书法教育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书法;探微;意义;兴趣;技能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即使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汉字书写仍然是现代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去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由此可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今,不少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书写极不规范,卷面极不整洁:有的缭潦草草,如画桃符;有的歪歪扭扭,如蚯蚓滚沙;有的花里胡哨,其状惨不忍睹;有的笔画凌乱,结构松散――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形同考古。好在从2012年秋季起,很多学校开始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设书法课,如何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而又漂亮的汉字?这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 经验 ,谈如下一些粗浅认识,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勉。 1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 “字如其人”,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时代精神,是一条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是留住历史记忆的载体。规范的书法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 想象力 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借书法教育的东风大力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决不能因为师资、场地、时间或其他原因让书法教育流于形式。 2创造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汉字是全球文字中,最具美感、最富审美内涵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高深艺术,它以独特的笔墨线条,展示着宇宙自然的神韵,折射出书家的心灵世界,充分显示中国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人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校或班级应采取多种 渠道 和办法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为达到这种效果,不妨采取这样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如: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名家的名帖,让学生感受美;邀请书法名人到学校作演讲或现场书写名联、警句,让学生欣赏美;校园里的文化墙、走廊上、宣传栏内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享受美。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书写的兴趣。 3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让学生写好字,那就得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执笔姿势。用硬笔书写的执笔姿势应做到:写字时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低于拇指,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手指尖(食指)距笔尖约3厘米;中指的第一关节从后面抵住笔杆,笔杆斜靠在虎口处;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依次靠在中指的后面,指关节略弯曲。毛笔书写时,执笔姿势要做到: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也要用第一指节;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毛笔书写的执笔要领:笔杆必须正直不歪斜;做到“指实掌虚”;竖掌、平腕。其次,还要给学生传授写字时的正确坐势,写字时的坐势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应该稍微向前俯视;身正,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抵住桌沿,以免妨碍呼吸;臂开,就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之势,笔距前胸一尺左右;足安,就是两脚自然放平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等。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必要时还需手把手传授技巧。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督促和提醒学生,并反复强调书写时的执笔姿势和坐势,帮助学生形成定势,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字如其人”、“写字如做人”,在书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规范的写好基本笔画,注意运笔、收笔,力争一笔一划都准确到位。在书法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一笔一画在田字格中的准确位置,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动笔之前要让学生观察范例字的结构特点,注意高低错落、宽窄变化、避让穿插,只有观察仔细了,写出来的字才规范、漂亮。在具体的写字过程中特别要训练学生摆好关键笔画的位置,用心临摹,让学生逐步做到观察细致,书写准确,字字笔画舒放,结构匀称,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应做到字正形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不认为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觉得是在进行一项创作,书写结束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写字是精细活儿,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切忌浮躁。书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有时可说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繁琐的活动。怎样才能将这种枯燥、机械的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我们不妨采用学生评价(生评)、教师评价(师评)、学校评价(展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即通过自我欣赏、小组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评价,即教师在批阅学生作品时,可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划上红线,写上鼓励性批语,把优秀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写好字的学生靠拢;学校评价,就是在校园里用展板展出学生的书法作品,奖励书写优秀的学生,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可向县、市举行的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览推荐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写好汉字的强烈愿望。 总之,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同仁具有高度的热情,并付出巨大的精力,优化每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方能让每个学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正是有了它才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永续传承发展,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提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反思 在现今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品格 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古人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人品的修养,认为“书如其人”,要想教学生写好字,必先教其会做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北宋著名的画家黄庭坚的这句话正揭示了书法艺术“心正则笔正”的内涵。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谓很好的体现了书品与人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他的《祭侄文稿》、《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还是《大唐中兴颂》等书法作品都具有一种刚劲不阿、浑厚有力、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颜真卿正气、笃实、不屈服于权贵,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2、提升审美 书法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书法名作及书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直接作用于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正如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所言:“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的到达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有益身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当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譬如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心态浮躁缺乏耐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等等。而书法练习对青少年的个体情绪、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书法教育不仅有益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明确的将书法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基本国策中;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书法育。国家教委虽然早已明确的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同样的对待。但是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制度及 措施 ,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 2、课程设置不健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业绩、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书法课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教师挪用书法课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学生、家长、老师只看重学习结果,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把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中小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并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而把那些与中、高考无关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程挤占得所剩无几或者是直接不开,这种做法使得素质教育几乎成了空话、书法教育几成空白。书法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书法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差,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中小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3、师资力量薄落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如果全国各中、小学都按教育部规定认真执行,普及书法教育的话,所需要的书法教师数量将是非常庞大。而目前我国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专业书法教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益突显。而更糟糕的是在应试教育有大环境下,我国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是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三、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建议 1、落实书法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作为对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办法,如学校是否落实书法教育政策,落实状况如何;各类考试规定错别字的扣分标准;高等院校设置学分,象考普通话合格证一样,不通过者,影响 毕业 。 学校教师汉字书写水平,跟教学质量考核结合等。通过考核,促进人们对自己书写水平的重视,那么书法教育也将会更加容易开展与普及。 2、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书法教育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书法课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书法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历代名帖,名家书法创作,书法家笔会,书法展览,书法讲评,书法论坛,书法家 故事 ,书法家专辑等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书法艺术通过多媒体的平面效果与立体效果提高视觉冲击力,增强书法艺术的趣味性.。如果把书法教学和电教媒体结合起来,一定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国书法形式虽然简单朴素,但它却能表达丰富变化的美。使用书法录像或光碟则会化抽象为具体。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既可欣赏章法构成的整体意境,又可关注单行行气的流畅,还可通过特写体味一个字结构的趣味。使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多媒体不仅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 方法 ,更在于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技术的长处。 3、社团协助、社会一起 各级书法协会、学会、研究会,以级书法教育委员会等是从事组织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交流,书法比赛,书法展览,书法培训,书法编辑出版活动的专业性机构,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书法专业人才,学校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合作,借用他们的书法专业优势,来推进我们学校的书法教学工作。如合作开展书法比赛、书展现场讲评、书法师生讲座、书法家笔会、聘校外书法兼职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广大师生的书法专业知识,推动我们学校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三:《试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汉字是中华五千年 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 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且书法 艺术 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 现代 中国 公民应有的 基本素养 。 【关键词】书法 教育 ;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 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 科学 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 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 规律 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2.书法 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 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在 艺术 门类中,书法最具 中国 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 音乐 的和谐”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从目前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 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法普及书法的教育的气氛。希社会和教育部门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 3.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4. 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6.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提供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一,我们的工作。1.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各校研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转变乐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如我们先后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案例和分析》,《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等理论,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根据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必须有作为动因的问题,用来说明问题的素材,对问题和素材进行判断和运用的观念。这里的问题、素材和观念构成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把提了这三个前提,再加上实验和思考,也就把握了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何把握这三个前提?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1 观念:在数学教育发展轨迹的探寻中形成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主题。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每一主题都是对前一时期教育弊端的批判和扬弃。“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不得不“回到基础”。但“回到基础”的实践并每能得到真正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目标,经历了这样曲折得发展之后,“问题解决”才确立了它的中心地位。同样,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 历史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以教学目的为例,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它所遵循的轨迹是:由单一性到双重性到多样性,以全面性为极限。在多样性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我们认识水平限定下的所谓全面性的情况下,教学目的还会怎样发展呢?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可能重新排序,确定重点。比如我们已经认识到,不是知识——能力——情感,而是情感——能力——知识,情感在人的发中是最重要的。另一条途径是,丰富各要素的内涵,比如知识不仅包括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包括数学活动的经验。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特别是情感,由服务于认识性目标转到有其独立意义,由侧重于兴趣与动机深入到人格的完善,这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再来追寻一下近30年数学教学方法的进化史:精讲多练——双边活动——强调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建构。这又是一条线索,不断强化学生作用的线索。它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思考方法。 因此,我们说,研究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数学教学研究至少有两大意义: (1)它以自身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方法。对干一个主题,历史在怎样变化,而面对一个课题,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 (2)它以自身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它可以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 教学研究要从历史中获取智慧。 2 问题:由传统经验的反思中产生 中央教科所章熊先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传统经验作为基础,就没有生命;传统经验如果得不到教学的分析,就不能得到发展。”对数学教学,我们也可以如是说。这里我们把传统经验比作教学及研究的生命,足见其重要。 对数学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1)正确对待。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界一直把“讲授法”作为批判的对象。一方面,在教研活动的公众场合,讲授法总是蒙受非难;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又表现出无穷的生命力。理论上的否定和实践上的肯定交织在一起。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直到第二次国际教学教育成就评价的结果公诸于世后,我们才对讲授法有了一个客观的态度,才敢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讲课和学生做练习仍然是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讲授中坚持启发式原则,通过讲授来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讲授法”的命运告诉我们:对传统经验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数学教学研究中常常会出现某种观点,在某一背景下,形成某种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接近真理,也可能背离真理。因此我们对教学研究需要独立思考,需要鉴别力和勇气。 (2)弄清弊端。这也是我们从事教学研究的理由。正因为传坑教学经验中有问题,有弊端,才有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必要。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主要有:(1)在教学目标上,重认知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2)在教学要求上,人为制造难度,用数学家的思维准则要求学生;(3)在教学沟通上,教师处于“垄断”地位,学生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内回应;(4)在教学方法上、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脱离。认清弊端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更新观念,用现代教学理念分折各种教学现象;二是实事求是,正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3)科学分析。这实际上是上述(1)、(2)两点的综合,也即对同一现象和行为,既要认识到它的合理性,也要认识到它的不足。我们来对传统行为进行考量。备课:其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两项任务,当然是必须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比如对学生的研究,传统备课中尽管也有这样的做法,但只把学生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的群体来认识,其着眼点在于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不是以人为本。再看上课,从传统的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执行教案。如果在45分钟内没有实现教案所规定的程序,被视为没有完成任务;如果在45分钟内做得比教案规定的要多,则被认为是:教学的随意性。执行教案,当然有它的含理性,因为上课必须作好教学设计,对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师生活动的方式进行全面策划。但一旦走得太远,就会暴露其不足、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其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由此可知强调教学设计是合理的。但忽视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忽视面临具体情境师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忽视各种要素对教学情节所产生的多祥性,则是不足的,有必要对执行教案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原来被誉为教学艺术的东酉,现在可能遭遇否定。比如,原来上公开课,往往追求这样的效果:在下课钟响的同时,教师也在画最后一个句号。现在,我们再也不会要求这种形式的巧含,相反,应要求教学的真实,开放的自由。承认每一次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原来的“神来之笔”实则是刨创造性活动的障碍。 研究传统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创新,“青蒲经验”就是如此。顾冷元教改小组以“十年生聚”的决心,经过“三年调查,一年筛选,三年实验验证,四年推广”的艰苦经历,将生动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原理,创造出极有生命力的“青蒲经验”。青蒲的作法,也就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 3 素材: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举例来说: (1)对于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这里的解法,特别是那种超越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 (2)对一节课,经过我们的精心构思,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方案。其中的方案,方案形成的思路,实施方案的情境,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3)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一教学环节并不是我们事先设计的,但由于特定场合、偶然事件、心灵碰撞、思维交锋等因素的作用,动人心魄的效果出现了。你可以说这是潜能的极致,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感,它是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的生命活力,更是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4)教研组活动时,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某一内容的教法,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论,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也就是需要研究的地方。(5)在批改作业时,会发现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往往带有普遍性。学生表现出的失误,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 (6)在翻读某书札时,看到了某篇文章,我们可能赞同其主要观点,想作进一步研究;或者,不同意其中的观点,想到来一番商榷。我们有表达某种想法的愿望,而且有话可说。殊不知,这正是教学研究的愿望,而愿望是需要珍视的。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实例,其中许多教学现象,情节的出现,灵感的产生往往稍纵即逝,当你与学生谈话,与同行交流,听专家报告,听家长意见时,都会有很多想法不期而至。关键时要善于捕捉,不放过任何机会,这和其他研究一样,需要理性,即科学方法,也需要情感即研究的冲动。许多美好东西的产生可能先从感性开始,然后是两种结果:升华或消失。这就需要一种习惯:注意随时收集教研信息。当i,j,k出现在哈密尔顿思绪中的一瞬间,它随即就记下了这一想法,从而才有了数学中的四元素。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教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比如,我们可以写教学**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记,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志,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年轻的教师不妨作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一个记录本,记下所有这一切。一至两年后,再打开来看,你知道会有什么感觉吗?你会惊叹自己的成就。这是最基本的积累。通过基本的积累,有了想法,或者说有了问题,就可进行研究性积累。研究性积累包括查阅文献,调查取证,整理加工等。 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其中抓住问题,素材,观念是最基本的。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相比,面临的学习环境、各方面压力都完全不一样,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大班条件下的移动平台在学生差异性学习的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发相关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内容。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建设起适合大班条件的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班级文化,构建起移动学习的新学习模式。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高效果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互动教学、问卷调查,资料及课堂实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建设数字移动平台提供实际参考建议。 下面,就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一对一数字教学的几点初浅思考。 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尝试带给了作者、学生以及课题实验团队不少的惊喜、思考和希望。作者认为一对一数字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一、首次试水,在体验中认识价值。 第一次的教学前,和其他团队成员一样,虽经过了几次培训,但教师对于数字移动教学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基于数字移动平台的教学设计的诸多方面了解得还不太深入,大家都抱着边尝试边摸索,边反思边提炼的心态。因此,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较为仓促,教材理解得也不深,有非常明显的为用上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而设计教学的痕迹。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不满意,但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却是显而易见,许多作业值得肯定,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别是课末问卷星的使用带给了师生共同的惊喜。因此,可以确定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对本课美术教学内容确有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随后,在课题组第一阶段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学生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对作者的这第一次“试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这些给予了作者信心与动力。深思熟虑后,作者对原教案作了很大的改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再次斟酌,对原先设计运用的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再三审视,并紧扣教学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等进行再设计。 二、再次尝试,在探索中分享精彩。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选择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平台,重点通过一对一环境实现学生作品的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差异教学、网上评选及学习反馈。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一对一学习技能,学习兴趣深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作业建议都呈现出了较高的作品质量。同时,课末通过问卷星软件软件师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的情况,使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课的学习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拓展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是同一课教材,但教师的教学还是吸引住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多方面优势,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教师通过分层示范、分层练习的设计,环环紧扣,在有效的示范与演示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启发。另外,课题的缤纷亮相、分层作业的巧妙展示、手工学习领域的精彩拓展都在凸显美术课艺术特色的同时,牵牵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课教学师生在融洽的探究、交流、共享中高效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学习质量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三、课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对此方面的高度关注,使我对课题实施的前景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但本课仅是课题研究初期所作的探索,其模式上还有待完善,功能上还有等挖掘,有许多思考在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后,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 1.一对一数字环境比较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环境对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用性可能更为广阔些。因此,许多老师在第一阶段实验课中都选择了这类型的教学内容。实践后,作者认为,一对一环境下,信息检索、资料共享、学生多媒体报告制作、学生评价、日记记录、小组合作和交流等操作都很容易实现,的确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或必用,不能一味滥用,为用而用,教师还应该本着应需而用的原则,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功用。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大班情况下,尽管有些教师已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开展一些分层学习,但要完全实现师生间的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这一问题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中却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既可以统一学习,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单独学习,丰富了师生间的一对一学习交流互动,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对于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类软件,从中发现更多数字教学的优势。 “I词霸”、“问卷星”等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实验团队的教师们看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大家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以后,它明显强于传统常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使大家更多地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因此,更多地发现,挖掘这类软件,并简化技能培训与使用程序,将会展现数字教学更为广泛的优势与魅力。 4.增加实验班级,以便科学地进行对比与观察。 对比与观察是任何一项实验进行的常用手段,而仅有一个实验班,已在实践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利之处。比如,上数字课题公开课的教师无法试教、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数字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等。因此,欣闻学校有增设实验班的打算,作为团队成员也是倍感兴奋与欣喜。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培训与交流,提高实验团队的实践能力。 毕竟国内,特别是省内还缺少丰富的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因此从实践来看,通过培训、观摩、实验课、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交流团队成员各自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6.扩大学习领域,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的优势,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拓宽孩子的学习领域。如建立班级博客,撰写电子日记等等,丰富班级文化,开展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拓展课外学习时间活动,让孩子们能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
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第三,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这也是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被小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一、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
好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当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也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更为全面与客观的判定。教师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技能目标上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会列为的评价标准的首选。然而,评价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个因素,教师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学生在作品完成时的情感投入,大家是否用心来完成一幅作品,对于这一点的考察也很重要。此外,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这一点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更多收获的决定所在。
例如,在教学《近大远小》这一节内容时,在评价学生的作画时我会综合制定评价标准,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中“基本要求”是基本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即对于“近大远小”是否理解和掌握。物件是画一幅自选的风景,只要学生作业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达标,应当给予合格。“具体化”是区分合格以上作业的优劣等级的依据。这两项强调了这一课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制约性、规定性,可以采用相对定量的评价。“可选部分”是审美情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是情感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的体现,可区分作业的生动性、表现力,允许学生个性发挥。这种逐层深入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评价标准很好的实现了多元化,这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衡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能够透过评价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这才是高效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方式,在这样的评价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教学评价不应当是单向的,仅仅局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将会很有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观点与视角来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的完成情况,并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进而积极做出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首先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可以发挥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班上有一个男生开始总不交作业,再三催促还是不肯交。经和学生的耐心交谈后我意识到,他认为自己的画画的太差了,实在不好意思交上来。我便和他一起打开了自己的图画本子,耐心引导他在每一幅作业中找出自己认为画得不错的地方,及时肯定了他的自我评价,并把他的自我评语写在了作业本上,等我写完所有的评语,小男生笑了。这个学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获得老师的肯定而自信起来了,在今后的课堂上他交作业也更按时了。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可以发挥的教学优势,这也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三、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非常渴望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教师的肯定将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激励,会让学生极大的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美术课程的教学本来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对于作品的好坏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观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要将这些内容得以凸显,培养学生内心的自信心。这才是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侧重点。
在《罐和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自己进行创作。我会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每个班进行评奖,按一等奖五分之一,二等奖三分之一,三等奖三分之一,余下的为四等奖,先给学生十分钟作业整理的时间二次作业,然后各人根据作业的实际水平,对照教师提出的相关等级标准,进行个人获奖等级申报和作品展示,全班学生根据个人的审美判断举手表决。按得票多寡评奖。随后我会将各班获一等奖的作业影印编号,展览于学校橱窗。在这个评价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奖,无论得到哪个奖项,对于学生而言都会是一种鼓励,这才是激励评价法的体现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选择。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综合衡量学生的作品。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也是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方式。此外,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这将会让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