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著作权人可以一次性获得价值3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60元人民币现金稿酬。被知网检索收录对于期刊和作者来说都是有益处的。知网是顶级权威的学术收录机构,收录无疑会增加自己文章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其次部分单位的职称认定等其他用途,必须下载知网收录页面并打印,才算有效。
知网的下载量增加,人们可以查阅到更多的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下降了50%,博士学位论文下降了62%。因为受到之前的事件影响,所以才下降了论文下载价格,让更多的的学子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下载论文。
如果直接说就是下载价格低一些,你就可以花同样的银子多下载几篇了嘛
“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新春伊始,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其意义重大。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的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新世纪5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今年一号文件“二十八条”的发布折射出最高决策层重视农业、体恤农民、改善农村生活、缓解三农危机的执政理念,为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2004年6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定美国棉花补贴违反了WTO规则.起诉方巴西对美国棉花补贴违背WTO规则的大部分主张被判成立.目前,美国已经上诉,上诉的结果将在3个月之内揭晓.无论结果如何,这在WTO历史上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大宗农产品的补贴进入并通过了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从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案看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问题 Form: 论文之家 作者:李鹊 Publish: 2007-8-7 Hits:1936 【中文题名】 从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案看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问题 【英文题名】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under WTO Indicated in the Case of Brazil V.US Cotton Subsidies 【学科专业】 国际法学 【论文级别】 硕士论文 【投稿时间】 2007-8-7 【中关键词】 WTO,农业补贴,棉花补贴,,, 【英关键词】 【分类导航】 政治、法律>法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 【论文摘要】 农业补贴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从政府预算内给农业生产者补贴,以实现农业部门的收入目标,弥补自由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WTO的《农业协定》允许对大宗农产品实施补贴,但这种补贴是有限度的,WTO也为此规定了明确的纪律。如果成员违反这些纪律,那么就要受到相应的约束,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案就是美国无视这些纪律的后果。棉花在美国农业中属于王者,它也是美国补贴最多的农产品之一,对其的补贴计划众多,包括直接补贴,出口信贷担保等。而这其中大部分都违背了WTO规则,也是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案中涉案的补贴,该案巴西最终胜诉。作为WTO(包括关贸总协定)历史上第一次对国内农业补贴的起诉,其意义深远。给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注入了新的元素。 【论文题纲】 内容提要 4-7 引言 7-9 第一部分 WTO 框架下农业补贴概述 9-18 一、WTO 框架下农业补贴规则的产生和发展 9-12 二、WTO 农业补贴的内容 12-16 三、农业补贴对世界的影响 16-18 第二部分 美国棉花补贴措施 18-26 一、美国农业补贴的历史 18-19 二、美国棉花补贴 19-26 第三部分 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案 26-43 一、案件背景 26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 26-29 三、专家组报告 29-40 四、上诉机构报告 40-41 五、棉花案给予我们的启示 41-43 结论 43-44 注释 44-48 参考文献 48-51 论文摘要 51-54 ABSTRACT 54-59 后记 59-60 导师及作者简介 60 【DOI】 LunWen.ID:2.2008.269200
一、补收刊期是一种并不正常的行为。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国内期刊还是国外期刊,正常情况下都不应存在补收刊期这回事。任何刊物无论是新创还是改版,只要是开始收稿,都应从他所在的那一年的1月开始,甚至是从具体恢复的时间开始收稿。或者,你可以收的慢,比如大半年你才收了不到一半的刊期,导致刊期整体落后,比如《现代营销》本来是当月刊期当月或次月出刊的,结果由于吉林疫情,导致刊物刊期变成了两个多月后出刊,8月刊期要到10月才能出刊。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只是说在发表的时候应该注意确保刊期在符合要求的时间点内,因为学校或单位在认定论文发表时间是看刊期而不是看具体的出刊时间的。就拿我们刚才举例的《现代营销》来说,他8月虽然是10月出刊的,但单位或学校一般会认定其是8月出版的。这些刊期落后于实际时间的,一般对作者影响较小,也不会给外人造成太大的误会。而且这些刊期落后的情况通常只会出现在普刊期刊上,因而影响更小。但是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种情况,而是期刊补收刊期的情况。比如说有人在宣传《x学》《世x之星》在补收20年的刊期,这种就完全不可能是刊期收太慢了,而是这些刊物的运营方故意这么收的,即便这些刊期会因为明白人不愿发而卖不出高价,而之所以会有补收刊期这件事,我来给大家揭露下原因和真相。主要原因:低价搭售承包。明确给大家说,基本上会补收这种20年刊期的,一般都不是杂志社官方自己的行为。那这是怎么来的呢?之前大家在写真地理那件事背后可以了解到,国内有一些刊物是有专门的运营公司的,这些运营公司会从主办单位拿到刊物和版面,并按年上交管理费,然后期刊的终审权还在社里。这时就会有个情况,比如一个刊物他之前一直处于停刊状态,比如2020年就没有收稿,那么运营公司在承包22年刊期的时候,运营公司可能会低价把20-21年的刊期也拿下来,而且费用会比正常刊期低许多倍,因为杂志社知道过往刊期是不值钱的。因而才会有这种补收刊期的情况出现。次要原因:逃避新闻期刊主管部门监管。众所周知,中宣部在2021年10月对全国的学术期刊进行了大整顿,整顿建议期刊的每期每篇刊发字数要在5000字以上,起发版面要在3版以上,每年刊发文章数量也应该在要求内。这虽不是强制命令,但落实到地方新闻出版部门和知网万方维普三大官方数据库,就是要求期刊必须达到一定的指标。你或许可以不用每篇文章必须5000字,但你不能差太离谱,至少4000字吧。或许可以不用3版甚至更多版面起发,但至少2版吧,而且那些2版起发的,只能缓一时,迟早要被整改。篇数的道理也相同。因而,在这条规定下,所有刊物在21年10月出版的刊期,都必须要严格符合这些规定,否则不仅数据库不让上传,而且也可能没法通过当地新闻出版部门的年检。那一家承包了期刊版面的公司如果想靠低价刊期来挣钱该咋办?造一台时光机呗!你没有听错,就是造一台时光机,往数据库里面上传21年前的刊期,同时年检的时候说把20年刊期拿去年检,当然数据库或当地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猫腻,但一般都会允许,你们懂的,有政策就有对策。二、不建议你发补收刊期不建议你发补收的刊期,不管你是因为字数原因,还是时间因素,甚至是因为价格因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建议。原因有两大点。1.论文发表时间=刊期对应时间。如果你在2022年发了一本2020年的刊期,无论你拿到手是什么时候,哪怕是2024年,你所发表的文章都会被视为是在2020年发表的。换言之,论文发表时间=刊期对应时间,其和出刊和上网时间都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在这件事上,你是百口莫辩的,不会有人听你解释的,你也不可能和每个看到你这篇文章的人解释。最关键的是,你这篇文章可能没法使用。特别是对研究生来说,你22年发表论文,那你20年时候可能还没读研,或是你要评奖学金,20年明显不属于前一年的科研成果。而对评职称老师来说,20年可能你还没入职或是还没达到评职要求。因而这是没法使用的。2.这本身就可能涉嫌造假。倘若你真的发的是补发刊期,那就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文章的所有的内容和使用的文献必须要在对应刊期之前,否则就会很奇怪。比如有人会觉得你竟然引用的是两三年后所刊发的文献,或是认为你真的有时光机。这也是为什么《电脑校园》这本刊物在把其收的万方应用版的文章上传到2019年刊期的时候,会把所有文章里面的年份都擅自改成2019年之前的原因。所以如果你要补发这类刊期,他们一般会要求你改论文里面的时间~说白了,如果补发20年的刊期,那你就要把你22年的科研成果改为20年的科研成果,这很多时候就会涉及到造假,而且有些文章是没法去改的,比如涉疫的文章。3.这类补发的刊期有些上网是可能会有问题的。目前虽然知网万方维普开放了2019-2020的补发刊期的上传渠道,但这并不一定都能成功,特别是有些刊物他2020年刊期是早就上传好的,总不能把那些文章下撤然后上传吧?或是给你上传到知网会议、万方应用、维普仓储上去?不好意思,如果这样,那你发表的论文会被认定在增刊上发表,而增刊的认可程度,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综上三点原因,实在不建议大家把文章发表在补发的刊期上,除非你要用这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三、用补发刊期来掩盖谎言。刚才我们反复提过,这种补发的刊期肯定会被认定为是当年发表的,那么这类刊物的确对有一类人有用。那就是被要求必须要在当年发表论文的作者。比如有些单位他每年都有发表的指标,有些作者可能当年不知道,或忘了发表,那么确实不得不选择这种补发的刊期。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些作者当年用录用通知欺单位,说自己成功发表了,但两年后单位要求他补齐发表的刊物。那这种也只有找这种补发的刊期。虽然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欺行为,但前者我是能体谅的,后者……算是亡羊补牢?
你好,只要和出版社协商好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撤稿的痕迹无法抹除。但是发表权没有了。作品的发表权只能使用一次,发表了之后这种权利就不能再使用了。行使发表权时,作品应当是首次公开。发表权,又称公开发表权,指的是著作权人有权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使之公之于众的权利。行使完毕以后,作品就属于公开状态,自然就没有了发表权了。《著作权法》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上述就是我的回答,望采纳,谢谢!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发展支持力度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我整理了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力度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歙县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日益突出的农业机械安全面临了新的挑战,如农业运输、机械作业、加工及机械用电操作(当前小型机械大都用电力、汽油动力取代了柴油动力)等,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已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目前面临的首要工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在基层从事农机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农机安全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本文通过对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总结出预防农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点措施与建议,旨在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安全生产 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69-02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有着巨大的本质性转变。尤其是在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指引下及黄山市先进型自动化农业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农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正体现出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自动化和示范四大优势。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1.农村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是各类农业机械事故增加的必然因素 80年代以来我国对农村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农民用积累的资本购买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帮助农业运输和生产,享受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少量指标柴油的政策。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6000元的价格购入一辆农用三轮或者四轮拖拉机用耕地、播种、运送农作物、送肥、,卖粮食、赶集、走亲访友在农村十分流行。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底我国小型农用拖拉机的数量达到1650万台;其中不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农用三轮,这些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势必促使农村农业机械事故的激增。 2.农机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 近年来,“村村通”使农村道路得到改善,农用变形车替代了三轮、四轮拖拉机;特别是2008年中央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机数量急骤上升,大量的新型农用机械涌入农村,由于年轻人出门打工的较多,年龄偏大且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落后、驾驶技术不到位、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成为了农机操作队伍的一员,由于缺少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他们的表现令人担忧,他们在工作中违反交通法规,对农村道路安全产生了极大隐患。尤其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相关培训就无证上路行驶、超载超速、农用车载客及酒后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虽然有些人有驾驶执照,但缺乏农机安全的相关意识,没有系统的对农机进行维护和修理,这样对农机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目前,政府对农村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协调性,是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管理范围不确定,缺乏监管协调性。例如对于农用车(拖拉机)的管理,交警部门、交通部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的农机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管理权,可确定农用车的范围一直在修改,管理缺乏协调性,存在一些盲区。 4.农田和道路安全检(审)查力度不够 年度检审率和交强险率不高 农机安全检查是使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前提,年度检审和交强险是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的安全及安全事故处理赔偿的保障。但是,目前的农田与道路安全检(审)查无法满足山村农机使用率低、使用范围小、新旧更新快和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数量等要求。检测用的相关的设备老化落后或严重缺失,向机手收取检测费用无法落实让年检(审)工作陷入被动。许多农机驾驶员对购买农机和办理驾照的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农机年度检审验及交强险的观念不健全。 5.农机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安全宣传和事故应急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机生产因季节性、独立性导致全社会对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和培训重要性认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农机生产范围广,影响小,导致专门的农机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还不健全。 二、预防农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以前,一些相关领导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指导,导致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政府和社会应更多地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关注农机生产安全,充分利用各种舆论资源如电视、农村广播、黑板报、报纸、短信及(农村大队散发宣传单、)举办农机相关知识讲座等,创造一切宣传机会,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宣传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只有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再上一个档次,当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按规章办事,才能实质上减少农村农机事故的发生。 2.组织农机安全检查 加强机手安全学习 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此项措施可以及时补救驾驶员违章操作,可减少和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是农机安全科学管理的诀窍之一。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基层特别是村组农机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田,道路检查的力度。教育机手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警惕,及时改正不当行为。对于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安全操作意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对于没有通过考试或不参加考试的人,都将拿不到驾驶执照,严禁其驾驶和操作农机,这样一来有助于农机手素质的提高。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在春耕、秋收农机作业旺季前夕,采取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周围的操作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楼,成为大家的模范。还要经常学习农机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找出避免事故的方法,使自己懂技术、懂方法、懂操作。 3.保障农机监理资金 改善监理装备 各级政府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农机管理所需的资金,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力度管理农机管理项目资金,为农机管理部门装备具有针对性为机手服务的设备,使此部门团队化,专业化,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农机安全管理执法条件不断完善,而且在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的同时,要将参与农机管理的工作人员纳人公务员的指导范畴,这样才能确保依法行政,使执法更具有专业性。 4.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测 严格遵守报废规定 首先,农机管理相关部门要对本区域的农业机械进行详细的检查,对那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农业机械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估,评估报告要尽可能详细,凡是符合要求的农业机械应该记录在案,定时定员的进行检查和管理,不容忽视。凡是没有通过检查的机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封存、报废等处理。对进行报废的农机主,农机部门应该予以重视,相关部门应给予补贴。如果发现封存、报废的农业机械参加农业生产,应该通知农机主管部门,对违规操作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农业机械的可靠性相当重要,它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是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真正的重视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我们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杰波,王坤,张春平. 农村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J]. 安徽农机,2005,01:6-8. [2]梁军. 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问题不容忽视[J]. 中国农机监理,2010,05:24-25. [3]李平香. 搞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6:29-31. 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农业机械节油措施 摘要 介绍了购置农业机械应掌握的几个原则,并从农业机械的养护、维护及有利于节油的良好驾驶习惯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机械节油的措施,以期为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更有效地节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节油;原则;养护;维护;驾驶习惯 中图分类号 S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04-01 农业机械节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机手高度关注的问题,牵涉到广大机手的切身利益,节油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通过了解各类农机具的性能特点,掌握其节油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多方面加以应用,才能实现节油节能,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农业机械的购置原则 首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性能稳定、动力强劲、售后服务优质、各类维修配件充足的机型,其次要选择符合国标和行业部门认定的机型,再就是满足当地农业需求,整体性能优异的节能机型。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节能节油的目标。 2 农业机械的养护 日常的保养对于节油来说非常重要,机车在工作时,由于机器的频繁操作、颠簸,一些部件可能会因为松动而发生漏油现象,特别是柴油滤清器、高压油管、油箱开关、油管接头等关键部件。为此,上述部件在机器开动前进行检查非常有必要,不仅是为了行车安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农业机械运行时间的增长,机器的精密零部件磨损从而致使其有效功率减小,如:燃油系统、缸套活塞组件以及配气系统等部件,为达到相同的功率将产生更高的油耗。因此,日常合理的养护可保证农业机械保持在最佳的技术状态,是降低油耗的首要因素。 2.1 磨合期忌超负荷运作 磨合期是新购置的农业机械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广大农机手容易忽视的一个过程,新机入手后,迫不急待地快车、重车上路,对于新机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也不利于新机的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一是要在其额定功率内进行负荷;二是要控制机车的速度,宜匀速行驶,忌急加速、急减速、急刹车等。 2.2 定期保养滤清器 日常做好“三滤”的清洗保养,使“三滤”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柴油机车行驶一定的里程,一般以5 000 km为基数,要适时更换柴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配件。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引起进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机车工作无力,如果空气滤清器的横截面堵塞超过1/3,油耗提高超2%,柴油滤清器的堵塞也会使发动机供油出现异常,导致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2.3 查看轮胎气压 保证轮胎正常气压可以起到有效节油的目的,因为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加剧轮胎的磨损,不仅缩短轮胎的寿命,而且增加油耗,更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行车前,应经常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为确保机具轮胎的气压正常,春、秋两季按其标示的标准气压充气,夏季的气压比标准气压低2%~3%,冬季比标准高2%~3%,即夏季气压取其规定值的下限,冬季取规定值的上限。 2.4 定期更换润滑油 按机车的实际运行情况,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换油不及时会增加零件的磨损,进而加大油耗。提前换油,会造成油料不必要的浪费,形成另外一种油耗。同时,要根据季节和作业环境来调节更换润滑油的频率。 2.5 确保轴承部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轴承部件在机器运转时不能过紧或过松,确保其保持运转自如状态,反之,会导致机器磨损,同时增加油耗。因此,在安装机器时注意检查各连接部位的螺钉松紧程度。 2.6 正确使用柴油 柴油经过48 h的沉淀后更加洁净,能提升发动喷油阀偶件和喷油泵柱塞偶件运行的稳定,可为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提供最佳的供油状态,达到有效节油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发动机的有效使用寿命,为广大农机手节约机器投入的成本。 3 农业机械的维护 3.1 预防燃油渗漏 对发动机应经常性进行目测检查,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测试,并安装油量校正器,一旦发现滴漏现象及时加以处理。燃油渗漏的预防,一方面是从减少油耗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从安全行车的角度出发,燃油渗漏不可轻视。 3.2 调节供油提前角 供油提前角偏小或偏大都会造成柴油燃烧不充分、不完全,导致排气冒烟、工作无力、增加油耗(喷油角度较规定提前3~4°,油耗约增加2%)。为此,广大机手要根据柴油发动机供油提前角的操作规程及时调整供油提前角。 3.3 及时调节喷油压力 对于使用较长时间的喷油嘴,因针阀偶件发生磨损,应适当调低喷油压力,比标准喷油压力低409 kPa左右,这样就可以避免滴油、漏油现象,保证柴油雾化良好,减少油耗。 3.4 调节气门间隙 调节气门间隙的大小可以对发动机的进、排气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对燃油的消耗产生影响。发动机使用时限久了(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204页) 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位角减少,要适当减少气门间隙,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少。如果机器使用年限较长,凸轮轴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否则不仅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5 严禁“病机”作业 柴油机正常情况下的排烟为无色或淡灰色,如果工作中持续出现冒蓝烟、白烟、黑烟,说明其技术状态不正常,带病作业。蓝烟主要是发动机润滑油进入燃烧室导致,此故障常伴有润滑油使用过多;白烟一般是柴油中含水;黑烟主要是因为柴油在缺氧情况下燃烧,大部分是因空气滤清器脏污、堵塞所致。发生上述故障时,应该及时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消除柴油机的带病状态,减少油耗[1-3]。 3.6 确保多缸机整体运行,不让“病缸”拖后腿 根据测试数据显示,四缸机器如果有一缸运行不正常或是无法工作,将大幅增加油耗。一旦发现多缸机有一缸运行不正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加以排除,确保各缸运行稳定,减少油耗。 3.7 使用洁净的柴油 柴油是当前各类农业机械的主要用油。实践证明,使用沉淀和过滤净化后的柴油,能延长发动机中精密偶件的使用寿命。在加油前要清除好油箱周围的杂物,防止在加油过程中灰尘进入油箱。 4 有利于节油的良好驾驶习惯 4.1 适度热车 热车时间过长将增加油耗,建议热车1~3 min,水温达到40 ℃时起步,让机车通过低速行驶一段路来达到热车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油耗。 4.2 尽量匀速行驶 按照机车设计的经济速度行驶,杜绝超速行驶,是节油的一个好途径。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尽可能让发动机转速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保持最佳的降低油耗的指标。 4.3 正确控制档位 在发动机转速处于适宜转速之间时换档,农机手应杜绝高档起步,因为低档高速行驶往往使油耗超过正常值的45%。 4.4 提前谋划机车行进路线 农业机车作业前先安排好合理的行车路线,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行程,既节约时间又减少油耗。行驶过程减少转弯和空行,途中尽量减少停车的次数。 4.5 忌超负荷作业 根据动力铭牌标具的有效功率进行负荷作业,不宜“小马拉大车”,使油耗陡然上升,也不宜“大马拉小车”,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6 选择湿度适宜的土壤作业 各种土壤的湿度不同其阻力也不尽相同,机手在耕作时应该选择相应阻力较小的湿度范围进行作业,这时的平均耗油相对较低。过干或过湿都会增加土壤的工作阻力,从而增加农业机械工作时的耗油量。 4.7 合理正确地运行农业机械 在日常农业耕作中,对将要耕作的地块进行合理规划,杜绝重复耕作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地块的实际情况,翻地犁牵引纵横方向要保持水平,旋耕犁刀的安装方法要正确,耕深要保持一致。遇到耕作的阻力小且机器运行速度不宜过快时,可采用高档小油门操作。发动机水温在85~95 ℃时的热效率最高、耗油最小,广大机手应该熟练地掌握让发动机水温保持在这个范围。并做到起动预温、防止跑偏、停车熄火等,都能起到节油的效果[4-7]。 5 参考文献 [1] 蔡家声,曹国军,张三强,等.农业机械油料性能及使用与净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44-45. [2] 常东平.在用发动机油质量鉴别简易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4):54. [3] 鲁永良,贾元华,王连发.冷却水和机油温度对柴油机小负荷经济性影响[J].农机化研究,2001(4):114-115. [4] 铁金.柴油机用润滑油代号的含义与选择[J].南方农机,2008(4):38-39. [5] 郝荣卫.柴油机油使用六注意[J].河北农机,2005(5):18. [6] 马叶.柴油机油的使用[J].农机安全监理,2002(增刊1):181-182. [7] 董月臣,连丽梅,郭景才.柴油机油和水使用技术要求[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1):20.看了“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农业机械发展论文范文 2. 农业机械技术论文 3. 农业机械方面论文 4.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5. 有关农业机械专业论文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基础 教育 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 经验 ,并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和 文化 背景,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彻的课程改革。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3000字的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
论文题目:试析如何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摘 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国债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重大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关键词:政府 投资 管理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背景
地方政府为加快投资项目建设,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发挥政府投融资主体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现城市基础建设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建立务实高效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投资规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整合、配置和激活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向资产转化,资产向资金转化,突破资金瓶颈,扩大融资能力;将重点项目纳入投融资监管体系,加强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等关键环节的管理,防止政府债务危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由于1994年国家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实行分别征税;建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这样造成中央财力过度集中,地方政府财力相对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家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和贷款,这样就产生了公司制融资平台,通过其向社会融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要。
二、现阶段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成立初期,为发挥其投融资功能,扩大融资规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土地资源等优良资产和未来需要资金推动的投资项目注入投融资平台,使投融资平台具备了一定的资产规模,基本满足初期融资的需求,为政府融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平台通过资产抵押、发行中票、信托计划等方式取得一定的社会资金,暂时满足了建设资金的需要,虽然投融资平台开局良好,但走势不强。因为举债到期是要偿还的,政府投资的项目大部分是公益性项目,盈利水平较低,投资回收期长,未来的现金流不能清偿到期的债务,只能举新还旧,这样制约了投融资平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平台在发展中就出现了严重瓶颈,通过分析产生瓶颈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1、通过投融资平台的建立背景及工作目标来看,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就已经定位,主要是利用资产规模融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考虑如何将社会资金融进来,但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清偿债务问题,缺少长远的投融资规划,缺乏财务战略,因财务战略的缺失造成投融资平台资产结构不合理,盈利模式不科学,完全不适应公司长期融资的需要,导致投融资平台发展后劲不足,甚至丧失可持续经营能力,最后导致平台公司关闭。
2、通过资产构成来看,注入投融资平台优良资产主要是土地,土地只是一种资源,是非再生性资源,只能满足融资条件的暂时需要。土地资源不会产生持续的后期效益,投融资平台初期具有大量优良资产,平台公司利用土地抵押很容易取得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比较容易,但后期平台公司经营资产盈利水平低,平台公司没有良好效益和现金流,信用评级低,融资面临极大困难。
3、通过投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来看,注入投融资平台的企业大多是准公益性企业及传统行业,没有带动发展的先导型企业。注入投融资平台的企业盈利能力低,盈利水平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财务风险巨大。现投融资平台业绩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如果失去政府补贴,注入投融资平台将巨额亏损,未来信用评级下降,后期融资不可能实现。
范文二:
论文题目: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探
摘要: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以实施道德教化作为管理活动的首务,以“修、齐、治、平”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核心理念
关于儒家管理哲学在封建政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自儒家取得独尊之势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不管他们个人有什么偏好,或尊法,或好佛,或崇道,但在治国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的”[1]317;“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上看,还是‘治世’多于‘乱世’,‘稳态'。
多于’无序‘,’常态‘多于’变态‘。因而,反映农业社会常态(稳态)运行规律的’治国之道‘———儒家管理哲学,就无可争辩地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思想”[1]321。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在我国的管理史、哲学史、社会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欲富国强兵,实非儒学莫能为。这些对儒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评价,是符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管理实践的基本事实的。的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的管理哲学为主流;历朝历代的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的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释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儒家圣贤所提出的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他学派管理思想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本文试图对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作一探讨,以期对当今的政治管理实践提供思想借鉴。
一、为政在人: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
儒家认为,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本原因在人。正由于人心不古、人心不仁,故乱臣贼子纷起,整个社会陷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混乱之中。既然“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人,那么要使整个社会回复到“天下有道”,同样也离不开人。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人在政治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视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展开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首倡以“仁”为中心观念的管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按《说文》解:“仁,亲也,从人从二。”可见“仁”实际上是“二人”的复合字。这表明孔子将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管理思想的出发点。这里的“人”,既包括管理者即统治者,也包括被管理者。
这种题目起码要50000分才会有人做啊
自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超强的巨集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篇一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支农政策探讨 摘 要:自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超强的巨集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妨碍了民生工程。2009年,我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农村财政政策方面也有许多改变。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近两年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借鉴外国经验,对我国的农村财政提出建议。 关键字:农村财政;农业;积极财政;支农;补贴 一、文献综述 对支农政策的研究很多,其中侧重于效果和不足的研究。蒋和平、辛岭***2009***认为农业补贴是 *** 对农业支援与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温铁军、刘海英***2009***认为“家电下乡”一类的农村补贴由于任何外部主体进入农村都与极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实行效果不佳。 这些研究都确定了我国三农政策的可行性,并承认它们的实际效果,同时也看到了不足,提出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但是关于危机后农业财政政策却没有单独归纳出来。 本文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一些农村农业方面的财政政策及变化,通过分析它们产生的效果来作出评价。 二、我国的支农财政政策发展 ***一***政策总介绍 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的一号档案内容都是“三农”问题,2009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09年底到2010年初,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三农”的政策,如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从2009年开始实施,2009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增补贴资金管理,完善使用机制等。 ***二***取得成效 1.农村低保方面 2009年继续推进农村低保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4700多万,月人均补助达到60元。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2340多万人,月人均补助达到160元。五保供养人数556万,年人均保障水平集中供养为2500多元、分散供养为1800多元。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年救助6500万人次。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救助800多万人次。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物件、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物件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 2.农业补贴方面 我国对农业的补贴绝大部分是“黄箱”补贴,即价格支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以及种子肥料等补贴,这些补贴约占整个农业补贴的70%,从补贴形式来看,暗补是补贴的主要形式,其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而明补只占补贴的25%左右。 在发放程式规范上,在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过程中,先向群众与社会公开补贴政策、标准、数量等,后让农民在“五到户”表册上签名盖章认可,再兑付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执行。从2005年开始,采取在银行建立农民个人账户,以存摺形式直接发放到户的办法,把各种补贴资金直接计入农户或受益者个人账户,有效防止了各项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或抵扣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财政政策在面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但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财政政策制定上,农民处于被动地位 无论是改善农民的福利状况也好,还是加快城镇化程序也好,解决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对农民放权让利,提高他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利与博弈能力。没有权利的提升,农民的福利依然是 *** 财政的“嗟来之食”,没有明晰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流转的自 *** ,农民将无法解决城镇化后的安家住房问题,城镇化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此外,如果农民没有足够的自 *** ,城镇化将缺乏内生的动力,也不可能形成合理的自发市场经济秩序。现在实行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将民主财政的概念贯彻,但有待改进。 ***二***农村低保、补贴的标准评定,甄别程式等存在漏洞 农村低保和补贴是对农民直接相关的两个转移性收入来源。以低保为例,以收入为基础的准入条件,因为资料来源可能不真实,在现在看来不尽合理,另外在基础评定中也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道德风险。现在虽然实行直接发放的政策,但是中间仍会出现 *** 现象,影响农民切实利益。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现在的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病险水库多,灌溉渠道老化的问题,另外我国河流纵横交错,旱涝频发,但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专案实施缓慢。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的投入,突出重点地区和专案,因地制宜,整合支农资金。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取消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市县农村公益性建设专案的资金配套要求吗,以达到“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支农政策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法制的实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外统一、公开透明的农业补贴法律体系。强化农业补贴法律法规建设,要以保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为核心。优化“绿箱政策”结构,设定必要的“黄箱政策”条款。是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对农业补贴的投入量,同时规定补贴结构及补贴方式。 ***三***加强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和地方各级 ***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支农专项资金和建设专案的全程跟踪检查与绩效评估,严肃查处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和平,辛岭.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J].农产品加工,2009,***7***. [2]王佳伟.关于农村低保制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09,***12***. [3]温铁军,刘海英.家电下乡与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09,***6***. 篇二 “积极+稳健”,改革是关键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组合”已连续实施5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延续这样的政策“组合”,既体现了巨集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颇有新意和深意 2015年离我们越来越近。辞旧迎新之际,很多人盘点着今年的得与失,也对明年充满更多期待:安居保障房,能不能轮到我家有一套?办企业做生意,贷款能不能更容易些?融资成本能不能再低一点?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明年巨集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定了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积极+稳健”,这一“组合”连续实施进入第五个年头。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延续这样的政策“组合”,充分体现了巨集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在具体操作上又颇有新意和深意,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三期叠加”,下行压力增大。这一压力也明显传导到了市场和企业。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发力,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常态下,新机遇、新利好很多,但困难和挑战也不少。比如,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完全缓解。“积极+稳健”这一政策组合,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稳”,就是保证经济转型平稳进行,既不要过度 *** ,追求快速增长,也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确保经济执行平稳;“进”,就是要唱好改革的“重头戏”,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使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澎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明年的财政赤字将会扩大。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样的“积极”取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适当扩大赤字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把财政资金用在实处、花出效益。财政资金有限,就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分清轻重缓急,优先保障民生,加大社会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应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和公开力度,让公众了解国家的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产生了哪些效果;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完善,进一步公平税负,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让市场活起来。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执行。特别是在当前融资依然“难且贵”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下大力气消除经济执行中的“梗阻”,让“金融血液”源源不断流入实体经济,让广大企业获得更充足的发展动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打破垄断,鼓励民营银行积极发展,创新网际网路金融,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服务,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位举足轻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牵一发动全身。深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是明年“积极+稳健”政策组合实施的应有之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改革措施到位,释放红利充分,经济的基础才会筑得更牢,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将越多。
论文关键词:农民增收;兼业状况;入户调查论文提要:当前,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各种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农村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趋势仍然突出,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为此,我们选取了两个经济百强县为例,对324个农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直都有“无农不稳”之说。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业,10个“一号文件”,使农村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相对缓慢、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趋势仍然突出,农民稳定增收困难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选取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平度、莱西两个县级城市为例,对分布在两个县城不同经济方阵的农户家庭进行了抽样入户调查。一、当前农民收入的表现特征此次调查共涉及八个乡镇的324户家庭,其中,从事纯种植业的农户家庭占7.9%,而65%的农户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或在周边企业干活,半数以上的家庭养有母猪。调查发现,农民收入多寡与其兼业状况密切相关。(一)以种植业为主。从这次调查看,当前农村中仍有一成左右农民以从事种植业为主。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多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外出务工基本无法找到工作,只能从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由于人均耕地不足2亩,种植粮食收入极为有限。除去日常开支以及必要的人情往来,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所剩无几。如遇收成不好或家人生病等天灾人祸,就入不敷出,生活比较窘迫。目前,这类家庭在农村中属于低收入家庭,在农村还占有一定比例。(二)种养结合能增收。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中约有半数的农民家庭以传统的种养结合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家中多为2个子女,且子女多在读书。他们种养相结合,以种地的收入解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卖余粮和禽蛋等解决家庭日常开支,靠养殖和偶尔打短工的收入供子女读书。全家一年的总收入,除去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以外,一年下来,全家还有一小部分的结余,目前这类家庭在农村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三)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先富一族。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外出务工农民多,特别是长时期农业生产收入低,种植业者所得利润低于社会平均利润,造成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从调查看,农村中有60%以上的家庭中有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以外出务工的收入养家,改善生活条件,发家致富。目前,农村的绝大多数新房是靠外出务工收入建起来的。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家庭,他们一般将子女交给父母照顾。他们一年的总收入很高,如果懂技术、有文凭,收入则会更高。一年下来,除一家人正常的开支和必要的人情往来以外,每年还可以有很多的结余。可以说,农村中先富一族的家庭,多是他们。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对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以规模养殖为新的致富路。调查发现,现在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夫妇家庭,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解放,头脑灵活,敢拼敢闯,他们是现代农民的代表。他们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主要利用生猪、肉食鸡、蛋鸡、奶牛产业链长而完整的优势,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调查发现,这些养殖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他们靠打工或其他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二是他们具有一定的养殖和防疫经验,多是长期从事贩运或养殖的;三是肯学习、接受新的事物快。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前养猪和养鸡、养奶牛户,他们获得的纯利也比较高,规模相对越大,利润率也越高。在与部分养殖大户的调查和座谈中,他们对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按他们的话说,绝对比外出务工强得多。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在当前农村中还有一小部分农户,以经商、办企业或交通运输业等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他们中有许多不再从事农业,主要精力是发展二三产业,同时他们多生活在城镇中,他们也是农村中的先富家庭之一。总之,从调查来看,总体上呈现出农村中靠种植业解决吃饭问题,以务工、养殖和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为致富手段的主体格局。农村中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和养殖业收入,重点是务工收入。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来看,外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7%左右;牧业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23%左右;其他各项收入,仅占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当前农民纯收入中,务工收入所占的比重最高,牧业收入次之,农业收入已经退在第三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也反映出了我们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比较明显。二、农民稳定增收困难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一样:“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共建和谐安定的新农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民增收问题又是核心之核心”。农民增收的持续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呢?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稳定增收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的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二)产业结构调整难现规模效益。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形成了“背篼装不完,汽车装不满”的格局,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往往管种不管销,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最后一无所获。搞养殖业吧,资金缺乏、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调查中,许多养殖户反映目前最缺资金和技术,加之信息不灵,他们不敢大力发展养殖业。结果造成产业结构调整来调整去,“山还是那座山”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农民并没有真正快速富裕起来。(三)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他们背井离乡,忍受着城市对他们的歧视和冷漠,用血和泪甚至是生命在挣钱,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从调查了解看,外出务工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有待解决: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现象虽然得到一定的解决,但农民工讨要工资困难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得到有力的保障。二是自身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工作难找,工资低,得不到和城市工人一样的待遇。当前,绝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缺乏技能,只能从事脏、累、重的体力活,有的甚至长期找不到工作。三是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作环境差。据调查,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一般在10个小时以上。《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补助、节假日补助之类的正当权益农民工几乎一点没有,噪声、粉尘等污染却相当严重,他们的身体长期受到严重危害,但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四)农民增收体制保障不力。目前,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二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门槛”高,对经济条件差,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从调查看,养殖农民多数反映需要资金,但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利息率高,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一般农民不敢奢望。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还不是很快,虽然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家庭还是占很大比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三、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从农业内部挖潜,做好农业外部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的增收。(一)确保农业增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当前,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我们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含量,改变过去的“温饱型”产品为现在的优质“营养型”产品;二是要发展安全绿色食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二)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食品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增收。(三)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目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四)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应该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普遍掌握1~2门的实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五)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要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的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那干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