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去做一些合成剂,化妆品类的技术,也可以去制药厂外企从事生产研发的技术工作;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很多行业对于这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毕业以后可以在新能源或者是互联网专业进行工作,一般会从事一些工业生产,或者是工艺设计类的工作。
一般都是去当一个工程师,程序员或者是去当维修工人,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因为特别的累,很多学生都是不会去学习的。
一、轻化工程专业介绍 1、轻化工程专业简介 轻化工程是一个高校专业名称,涉及制浆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染整、皮革等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领域。轻化工产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化工程所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轻化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工原理、生物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工艺实验、分析与检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3、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在染整工程、皮革工程、制浆造纸等轻纺化工领域从事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多种天然资源及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纺织品、皮革、纸张和卷烟等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获得实验操作技能、工艺设计、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生产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基本训练。 4、轻化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轻化工程毕业出来找工作很容易的,就业面很广。毕业生可以做合成催化剂、洗涤产品和化妆品类的技术员,也可以在制药厂、外资企业从事生产、研发的技术。 二、轻化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1. 华南理工大学 A++ 2. 四川大学 A++ 3. 天津科技大学 A+ 4. 江南大学 A+ 5. 陕西科技大学 A+ 6. 华东理工大学 A+ 7. 南京林业大学 A+ 8. 山东轻工业学院 A+ 9. 南京工业大学 A+ 10. 大连工业大学 A 11. 青岛科技大学 A 12. 浙江理工大学 A 13. 南通大学 A 14. 福建农林大学 A
可以选择去工程公司成为设计师,产品开发工作,纺织厂,环保部门,也可以去铁轨局工作,就业前景主要体现在工资一般月薪几万,容易升职。
轻化工程便是关键学习培训皮革制品,造纸工业,造纸,服饰,纺织品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塑造纺织面料的生产制造,服饰,家居家纺,制革厂工艺设计,科研,技术水平的管理和新产品研发,设计方案的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轻化工程专业的本专科生往年需求量很高,大学生就业范围广,供不应求。该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有关专业的大专学校,科研单位,设计方案企业,大中小型公司,外资企业及其有关的报检,出口外贸。
中国海关,情报信息等新技术与监管机构或从业企业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建筑工程设计,科研开发,技术水平的管理,运营管理,商业贸易,质量检测等工作中。化工专业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趋势依然不断(未变动技术专业名字)维持而且归类愈来愈优化,足够表明该技术专业&领域的必要性。从此外一个方面而言,现阶段化工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迅速,各种化工厂愈来愈高度重视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
诊疗实验试剂,制药业等领域全是现阶段&将来生物化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发力点。培养计划:本技术专业以能源供应高效率运用、药物及改性剂化工品为特点方位。本专业的塑造具有有机化学、化工厂、轻工业、生物化学、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把握能源供应的物理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及机械加工制造工程项目的基础理论、技术性、加工工艺,并获得严谨的实际和工程项目练习的应用性复合型优秀人才。关键课程内容:有机化学、生物技术、由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机械制图、轻化机械设备与机器设备、
化工原理、轻化工程总论、轻化机械设备、轻化分离出来工程项目、轻工业品剖析、轻化设计方案;本科教育、见习、毕业设计论文。学科包含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轻化工程、应用化工、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项目、食品类质量与安全、产品质量检测岗位方位一食品类等冶金行业中的专业技术相匹配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轻化工程、应用化工、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项目、食品类质量与安全、产品质量检测
没问题的什么具体要求呢.
一般都是去当一个工程师,程序员或者是去当维修工人,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因为特别的累,很多学生都是不会去学习的。
七千字左右。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可了解到毕业论文的自述要求是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是在5000字左右。四川轻化工大学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21计划,数据中国。中国百校工程。
毕业论文的一般格式
导语: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毕业论文的一般格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一)封面。
(二)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三)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字以内。力求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简要说明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四)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标题用三号黑体,其余部分用四号宋体)。
(五)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另起一页,分为三至四级标题:一级标题用“一、二”表示;二级标题用“(一)、(二)”表示;三级标题用“1、2”表示;四级标题用“(1)、(2)”表示。
(六)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文献来自网络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频道、网址、年月日。
(七)封底。
二、论文的打印和装订要求?
(一)毕业论文要用A4纸打印。封面统一用我校印制的“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的封面。封面上各栏目必须认真、正确填写。
(二)论文要求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
(三)页码:全文要求统一编页,页码从正文页开始采用页脚形式按阿拉伯数字(1,2,3……)居中编排。
(四)正文打印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五)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需打印8—10本。
1 、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
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
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抄则要求书写工整。
③修改要求。论文初稿写好后,全文阅读,前后对照,检查论点论据论证和词句运用,修改好了之后,搁置几天或者一两周,再来挑毛病,经过多次修改、加工、润色,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定稿。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介绍(2010-04-14 11:27:07)转载标签: 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基础医学教育 分类: 医学教育 A、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家医学栋梁型和领导型人才素质及成长潜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合格的毕业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掌握广博宽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中文、英文沟通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团队精神,能够适应医学科学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B、培养要求 本专业实行"八年一贯制和部分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能够积极地认识医师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并为维护病人、专业和社会的利益做出积极努力; 2. 掌握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4.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表达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能够批判地接受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基本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7. 熟练掌握英语,能运用专业词汇听、说、写,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鼓励选修一门第二外语并达到一定水平; 8. 具有信息管理和运用的基本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能够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活动。 C、主干课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D、基本学制 8年 E、总学分 修订中 F、授予学位 医学博士 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修订中
北京服装学院不是211大学。目前211大学已经不再评选,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985是在1998年5月建设的39所大学,是我国为了建设一些世界一流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工程,而211大学是为了面向21世纪这个人才的世纪,重点建设的115所高等学府,最终目的是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北京211大学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虽然211大学和985大学已经统筹为新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但是211大学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毕竟能够入选211工程的大学,说明其办学实力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认可,也算是比较好的大学了。
北京服装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是中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98年由纺织工业部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892人,专任教师645人。高级职称323人,其中正高职称96人,占教师总数的14.9%,副高职称227人,占教师总数的35.2%。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91人,占教师总数的91.6%,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占教师总数的28.7%。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2020年10月24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创新教学团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2个教学部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31个本科专业,辅修学位(双学位)3个,第二学士学位2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9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5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有17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轻化工程专业通过英国纺织化学家协会(SDC)国际认证,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认证。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轻化工程、表演等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艺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绘画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材料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设计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教育部研发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北京技术转移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首都科技条件平台1个,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残联、北京冬奥组委会等指导下建设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研发实验室等机构,设立服饰文化研究院、时尚研究院、生活方式研究院等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其中,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含艺术作品)。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80.32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8.03册;拥有电子期刊8.43万册,学位论文813.09万册,音视频140486.28小时,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樱花园校区馆舍设有艺术书刊阅览室、外版艺术图书阅览室、时装信息中心/北京服装学院FDC面料图书馆、敦煌文库、古籍史料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文库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以及中外文书库等7个书库,FDC面料图书馆拥有面料样片100万片,是集书刊、面料、电子资源为一体的一站式纺织服装学科服务中心。北校区分馆馆舍有开放式书库、借阅检索室、阅览室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近6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连续获批国家留基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际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参与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和国际艺术、设计和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等平台活动,承办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年会,发起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主办高规格国际赛事、展览及论坛活动,获批“一带一路国家服饰文化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所部属高校合作开展双培计划,进行“3+1”模式中长期访学,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继续开展“1+2+1”模式、“2+1+1”模式的北京市级外培计划项目,与西班牙、瑞士开展暑期工作营形式的校级外培计划项目,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
南京林业大学代码是1029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751.15亩,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0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2240余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2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96人。学校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2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6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3个。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开办本科专业78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木结构建筑与材料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
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轻化工程主要研究各类轻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轻化工程涉及制浆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染整、皮革工程等多个领域,通过化学、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加工纺织品、皮革、纸张等。例如:布料染色,皮革设计与加工,纸张制造与漂白,香烟的生产等。
就业方向纺织、皮革、造纸类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性能测试、质量管理、产品经营; 化工类企业:化学分析、化学合成、化学检验、化工工程; 快消类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技术。
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
《纸厂质量管理》、《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制浆漂白新技术》、《轻化工程环境保护》、《造纸原理与工程》、《植物纤维化学》、《二次纤维回用技术》、《加工纸与特种纸》、《轻化工程》、《轻化工工厂设计》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革制品设计、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轻化工程专业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如下:
一、具备下列条件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按照学校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完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
(四)相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理工类≥2.00、其它学科类≥2.30,平均学分绩点计算不四舍五入。
(五)综合应用素质能力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外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外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80%;职教类和艺体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要求另行划定;
2、获得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各类荣誉称号者;
3、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创新创业活动等省级项目参与者或校级(含市厅级)项目获奖者;
4、取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者;
5、申请并受理国家发明专利或授权新型实用专利1项以上者;
6、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论文1篇以上者(单位署名为四川理工学院)。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处分无突出表现者。
(二)按《四川理工学院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离校前仍不符合毕业条件作结业处理者(不论结业后回校换证考核是否合格)。
四、对于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但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且未再受任何处分并解除处分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一)获得各类荣誉称号
获得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之一。
(二)获得各类奖项
1、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学科竞赛(包括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获省级三等及以上奖励;
2、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文体比赛获奖(包括大学生运动会前三名、大学生球类比赛前三名的主力队员、文艺竞赛或文艺汇演一、二等奖的主要演员)。
(三)学习成绩优异
1、取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学金1次或校级一等奖学金1次或校级二等奖学金2次。
(四)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成绩突出
1、获得授权专利(排名在前2名)1项;
2、专业核心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单位署名为四川理工学院)。
(五)见义勇为获市级及以上通报嘉奖。
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程序:符合以上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条件者,由本人提出申请,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核,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达到应到委员的2/3通过,则可恢复授予学士学位资格。
四、授位程序
(一)学生填写《四川理工学院学士学位申请表》交所在二级学院教学办,经审查后报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
(二)各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按本细则第二条、第三条逐项进行审核,审核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各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将审核符合授予条件的学生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三天。
(四)各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将审核结果及《本科毕业生授予学位情况统计表》报教务处复审,教务处复审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五)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名单及授予学士学位的决议,并在网上公示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名单。
五、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予以撤销。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五十余年本科、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历程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和宜宾市,拥有李白河、汇东、宜宾三个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秀,连续两次获得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中国酒业协会授牌与五粮液集团共建的“中国白酒学院”。,历史沿革:学校是一所 “三线建设”西迁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周恩来总理批示,将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四川自贡市,从上海总部抽调精干力量,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借调部分科研人员,组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对外称之为“652”工程。1979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校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经过 56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大学、开放大学、智慧大学、和谐大学”的目标任务,确立了“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发展理念,凝练出了“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基础建设:学校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学生奠基人生梦想、教师实现学术抱负的理想之地。美轮美奂的宜宾校区被誉为 “宜宾旅游打卡圣地”,宏伟现代的自贡李白河校区被称为“别人家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4600余亩,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近百亿元。目前图书纸质文献总量290余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76个,电子资源本地镜像50T,折合电子资源500余万册。,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 2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3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0.2%;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等省部级以上专家80人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学科建设: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 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34个二级学科;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农业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涵盖18个专业学位领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基础宽厚、文理交融、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以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为核心,形成了优势突出的食品与轻工学科群,被业界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白酒高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以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与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支撑化学工业发展的学科群。创新成果“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核心,构建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支撑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的学科群;以艺术学科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方向,引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灯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支撑“自贡彩灯”文化品牌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人才培养:求知在川轻化,成才在川轻化。学校现有 24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4.2万人。,学校现有 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19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学校从严施教,推行本科教学质量 “11258”量化指标考核,整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推进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盐帮美食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类竞赛活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半个世纪来,学校共培养了 20余万毕业生,涌现出如中科院院士颜德岳、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良等一大批在科学界、企业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科学研究:四川轻化工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绩斐然。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1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100项。到位科研经费从2015年的2000万元增长到2018、2019连续两年稳居“亿元俱乐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51项;出版学术著作26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82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8项),发表学术论文930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543篇)。,学校拥有国家级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拥有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 3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川酒发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创新团队5个;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旅游科研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近年来,学校积极建设新型特色研究机构和智库,获批了国家 “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省市厅共建“川南加速器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印巴研究中心”,密切技术、人才、资本的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 “学科支撑产业、专业服务行业”的理念,凝智聚力,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级人民政府,与五粮液、泸州老窖、中昊集团晨光化工研究院、华西能源等1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攻关合作,以建设特色产业学院、研究机构、成立产业联盟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承担横向项目2100余项,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技术难题,如与中昊晨光合作的研究成果“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真空制盐关键设备腐蚀问题的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与自贡长城硬面材料、自贡硬质合金合作的研究成果“面向绿色再制造的钨基表面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科技转移转化成果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合作交流: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世界上 20多个国家50余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60余个国家700余名的各类留学生,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考察或联合培养,每年近百名教师出国(境)学术交流和访学。建有2个汉语言文化中心。获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联合举办“视觉传达与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学校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处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共同参与各类特色产业学院的学习交流与实践,促进了学科和文化的交融,全面提升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半世纪风雨,半世纪砥砺,半世纪辉煌。四川轻化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秉持 “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新征程。
四川轻化工大学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在宜宾市也设有校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酿酒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天府高校外事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2年改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979年改建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