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 教育 ,良好的教育既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素质又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教育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那么关于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硕士论文题目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3、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4、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5、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6、 家庭教育 问题
7、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8、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9、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0、论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11、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2、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3、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5、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6、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7、学业不良 儿童 行为的归固分析
18、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9、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0、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21、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22、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3、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24、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25、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6、校本管理研究
27、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8、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30、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31、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32、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33、教育质量新视野
34、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35、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37、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38、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39、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40、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41、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42、教学的生活性
43、教学的发展性
44、教学的生命性
45、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6、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47、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48、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49、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50、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5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52、论教育市场化
53、论教育产业化
54、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55、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56、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57、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58、WTO与教育改革
59、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60、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优秀教育类论文题目参考
1、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一)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 经验 --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 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
1、对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的 反思 与重构
2、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比较研究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 文化 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 留学 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19、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原理论文题目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的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教育学专业相关本科论文5000字(2)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师德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2、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思考3、浅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策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5、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6、师德:教育者自主性的标尺一一谈中小学教师师德成长的路径7、以德育引领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8、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紧迫性及其对策的研究9、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10、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学校因素及建议11、基于职业幸福感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反思12、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1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4、试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15、铜仁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德树行风 用爱暖校园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回答如下:
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7、今夜没有暴风雨
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1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1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1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13、 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4、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提纲
1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1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17、让阅读课“写”起来 18、“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
19、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20、爱的吐蕊
21、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22、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23、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回答如下:
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7、今夜没有暴风雨
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1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1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1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13、 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4、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提纲
1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1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17、让阅读课“写”起来 18、“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
19、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20、爱的吐蕊
21、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22、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23、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师德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2、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思考3、浅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策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5、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6、师德:教育者自主性的标尺一一谈中小学教师师德成长的路径7、以德育引领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8、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紧迫性及其对策的研究9、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10、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学校因素及建议11、基于职业幸福感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反思12、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1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4、试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15、铜仁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可以写"无德无以为师"、“润得桃李春满园”、“德树行风”等等。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阐述清楚,比如老师是学生的成长路上的源泉,是每一个学生的榜样,榜样若是歪了,那么学生怎么能直立。下面以"无德无以为师"为例。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班主任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顾一下她对我们深深地爱!
李老师和蔼可亲,对我们每个同学都非常关心,是我们班同学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李老师工作非常负责,而且经常以身作则。记得前年运动会前,李老师怀孕快生宝宝了,挺着一个大肚子,依然坚持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课间带着我们踏步训练。
炎炎烈日下,我们都累得没有精神,想偷偷懒,但是只要回头看一眼李老师,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惭愧——李老师挺着个“大西瓜”,腰间系着扩音器,浑身大汗淋漓,嗓子都有点哑了,但是她依然神气十足地坚持着。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决定一定要拿出百倍的精神来回报她。
终于等到运动会开幕式了,李老师的肚子已经很大很大,大得就像一只大气球快要胀破似的。但是她仍然坚持带队,带领着我们全班同学,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走完整个入场式。那时的李老师就像一只神气的唐老鸭,而我们就像一群可爱听话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率领下,昂首阔步地走进运动场,迎来了全校师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以德服人的好老师,她那坚强的性格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腊月的梅花,在寒风凛冽中傲然怒放。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敬佩她,她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精选7篇)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体育教学作为目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强化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学应用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用途,在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强身健体。同时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及进行体育技巧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其体育学科的素养。对动作要领的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不能够仅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应用,提前进行课件的准备,从而更为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了减少教师单调的讲述,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相关内容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显示节拍,方便学生的学习,也能寓教于乐,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学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1、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教育
5、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调查及解决方案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和措施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当前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
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
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
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
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
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
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
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
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
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
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
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
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
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
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
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
1.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2.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49.Solo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 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 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 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 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 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 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 前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3.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 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 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2.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3.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4.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5.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6.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47.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49. 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0.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1.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2.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3.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4.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5.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56.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57.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58.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
59.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0.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3.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4.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5.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66. 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67.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8.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69.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0.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1.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2.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3.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4.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5.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76.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77.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78.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79.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0.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1. 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82.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83.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8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85.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86.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7.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88.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89.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0.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91.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92.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93.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4.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95.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96.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97.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98.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99.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0.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1.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02.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03.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04.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05.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06.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0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08.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09.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0.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完成这场变革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加大。针对部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又可称为“两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二是实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对立了起来,使施教者的活动局限于围绕学生升学,着眼点只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尤其是只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偏离了“两全”宗旨,形成了一种短视的、狭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学发展的育人观念。
其次,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须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现在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条从应试教育的受教育者到应试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从整体上说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窄,实践知识乏,理论与实践不相搭”的状态。
第三,现有教师队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必须洞察学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体的共性和个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队伍中的多数教师,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颠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师对学校教育目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学生的人格、个性、价值及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脱离学生实际,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条,不重实践。显然,这些状态与以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
二、前教师素质进行改革和提高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重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深层智慧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最终达到人类昌明的理想。
(2)教育价值理念:是教育实践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这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要求教师立足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学生主体理念: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教学活动理念: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共享、情感共鸣、心灵融洽,生命与人格共同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5)教师角色理念: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成为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为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生活指导者,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成为情感丰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天使”。教师的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以学习者的姿态进入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更新。
(6)终身学习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性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课程创新理念:教师要通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通过课程的民主性与学生对话协商,相互启发。通过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生探索创新,教学互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因此,教师有责任让课程以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充分领路。
2.重构职业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经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师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特长,发挥优势。
(3)教育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一是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积极营造合作、平等、真诚、共融的师生关系。三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对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包括对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贯彻的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学言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出发,明确了教师职业道规范内容,从五个方面阐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终身学习 培养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 其它 职业有更强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广泛、更深远。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热爱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关心学生思想进步,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而不厌,努力进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4)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 (一)完善师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不仅是社会 文化 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有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外在文明的 言行举止 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其次要遵守学校的 规章制度 ,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2语言文明。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应善于用语言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必须做到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仪表大方。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高雅洒脱等。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为人师表。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它是一种表率.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应提倡“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由于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 爱好 都不一样。就性格而言,有的刚毅,有的软弱,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内向,有的直爽。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无论对能说会道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无论对天资聪明的还是脑子反应迟钝的都应该给予爱。有些教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对学生态度生硬,简单粗暴,以致采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 方法 极易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后果,使后进生更落后,更无动于衷,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当然,以爱护学生为名,放弃对学生的批评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教师对学生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在此基础上应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方。一要严得合理。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必须是科学的,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讲道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差错要说服,不要压服,要以亲近信任的态度,满腔热情,谆谆教诲,娓娓规劝,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严之有方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交往和生活经历、先天素质、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然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最合适于他们各种特点的教育方法。总之,教师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也非常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否扎实深厚。专业越扎实,教学就越能高屋建瓴、挥洒自如,对学生的身教示范作用就越明显。有的教师技能源于教材、高出教材,不照搬参考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能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课堂语言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批改作业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这无疑都会对学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形成一种自然的身教示范作用。相反,专业知识浅薄、教学技能贫乏的教师,则往往会被学生看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身教作用就荡然无存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无止境应该是教师坚持的思想准则。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支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师生关系,确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点,探索实践创新的 教学方法 ,建立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今天,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落在了教育者身上,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辨析》 摘要:“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之间,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包含着众多的区别。“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需要获得更多教师的重视,并正视“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从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对“教师道德”与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是一个高起点、高素养和高境界的职业。这种现象为教师这个职业增添了更多的光环,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各界和学生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本篇 文章 主要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辨析,希望能够正确理解“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若想深入研究“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清晰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1.1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 中国社会中的“道德”,指的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以及传统思想等,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道德”是衡量人行为价值的标准,对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1]。 1.2“道德”的作用 “道德”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韩愈《原道》中有曰:“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道德是人们十分看重的内容。但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两个方向,其一为注重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注重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二为注重通过道德,来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2]。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与西方社会中,道德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西方社会注重通过道德,规范和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使人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从而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2“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 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以下为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论述。 2.1以“教师道德”为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这一种观点是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混淆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并不等同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包含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对于这一个行业的尊重和努力,是对职业负责、对个人负责和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者之间虽然相同,却不能混为一谈[3]。“教师道德”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但是“教师职业道德”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表明的鲜明的职业特点和道德约束力量。对于当前社会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在明确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和道德本质的基础上,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做出必要的划分。 教师不仅仅是提供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者,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这一点,社会和人们不能仅仅通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而要求教师整个人的各种行为。只有正视这其中的关系,才能使教师专心于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会。 2.3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这一种理解更注重“道德立法”这一观点,观点的重点在于通过道德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教育氛围,从而使教育氛围能够更加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特点[4]。但是这一种观点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因为教学环境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借助外部环境的约束来管理和制约整个教育行为,需要借助外力和内力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注意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忠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模型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04):1-47. [2]王艳.教师道德 反思 ――从教师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角度分析教师德性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8):143-147. [3]朱卫芳.浅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43-146. [4]孙炳海,蔡志良,申继亮.“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体现――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排序分析[J].中国教师,2010,(02):165-167.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三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自古以来,教师的寓意神圣而不可侵犯。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认为对教师最好的概括莫过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想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学生,必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论述。 1.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2.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2.1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建立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关爱呵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拉近距离,彼此产生共鸣,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为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2.2培养教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有人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他们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光和热散尽了,就悄然无声的走了。他们带走的极少极少,留下的却很多很多……自古以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不谈利益得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社会。教师应时刻牢记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心和爱投入教育事业。 2.3培养教师精益求精的精神。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有能力给学生一碗水。”如:护理专业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操作示范,每一个动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稍有差错就会误导学生,在临床上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单靠感情来感化学生还不够,必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同学,使学生心生崇拜,将授业恩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和榜样,以此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其明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大学中,学生处于性格转变、青春发育的末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妥善处理复杂问题和应急问题,甚至有时会盲目的排斥与接受。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的作用,站在一定地高度给学生讲解分析,使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要学会用内心分辨是非对错。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品行与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成长的快慢、素质的高低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映。 3.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不光彩的一面,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虚心改正,才会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看到成功的曙光。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战胜心理这道魔障,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3.3认真做好“三个心”。 3.3.1爱心。爱是一种无言的行动,爱学生是一名高校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身上闪耀着不同的、夺目的光彩。如果没有爱心,甚至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3.3.2耐心。耐心是教师的 基本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如实反映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学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部分学生态度端正,反应较慢。这类学生不是因为不想学,而是由于接受能力较差,才导致成绩不佳。对这类学生辅导功课时,教师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没有嫌弃他们,而且在不厌其烦的细心教导,使学生放松精神压力,树立起自信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责任心。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工作需在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中完成,教师责任心的强弱也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琐碎中体现的。教师的工作态度,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着自己的工作成效。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4努力培养“四个习惯”。 3.4.1热情主动。它是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主动走近它、克服它,而并非等它自我消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能动性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 3.4.2端庄大方。它是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和谦逊的态度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很大,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4.3面带微笑。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最好的工具。教师主动地、真诚地微笑,表达着乐观与自信,代表着热情与友好,传递着信任与希望,它能激励学生同教师一起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 3.4.4宽容公正。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应一视同仁。不管相处对象是学生还是同事,都应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允许别人犯错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理解和原谅。宽容不是无尺度的放纵,而是巧妙的运用策略,改善不良局面,这恰恰是提高了教师在自身修养建设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总之,一位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学生会在教师的影响中潜移默化。作为高校教师,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应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打造优秀的教师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 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优秀范文 3.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4.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5.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应必备的素质论文
素质,就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通过实践内化为人的一种稳定性的品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应必备的素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作为教师,其一般素质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类。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其它类别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又有所不同,既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又要必须具备“职业能力”素质,即“双师型”。
关键字: 教师素质 职业能力 双师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性越来越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给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职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就表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更要具备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
一、 一般素质
素质,就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通过实践内化为人的一种稳定性的品格。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应包括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智慧素质(文化、技能和能力)、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六个子系统。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体,教师素质是知识素质能力素与质的统一,其内涵是:自然素质(即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即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文化素质(即政治的、道德的、科学的、审美的、劳动的素质)、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健康素质。其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类。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作为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本专业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核心知识, 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前沿,具有解决转业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在这里即指教学的'专业能力。它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个人创造的方法、程序、规范、技巧的集合。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 双师素质
教高[2008]5号[1]文件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明确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双师素质”是指教师是需具备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综合能力。“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要热爱职教事业;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专业的动态前沿;要具有良好的教学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既要具有健康的身体,更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等[2]。另外,“双师型”教师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从定义中可见,“双师型”不仅仅只是双证书,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在时代的发展中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技能。能够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三、高职教师素质现状
1.教师基本素质一般
近十年,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这蓬蓬勃勃发展的背后,教师的素质的发展滞后于学校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学历低,专业知识差,教学意识上不去。例如,计算机专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是飞速的,说句夸张的话,昨天还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天下,明天就是win7了。从面相过程编写程序,到面相对象编程;从单机编程到网络编程;从计算机到手机;无时不刻在变化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专业知识领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2.教师的职业能力一般
到目前为止,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教师局限在学校的小天地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有之,实践不足。 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实习; 不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不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的能力;不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能很好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外界环境变化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很难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3.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由于时间,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学校对教师终生学习欠缺科学的培养体系,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高职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1. 加强师德建设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师德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到学校能否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其形成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师德的形成需要内部动力同时也需要外部道德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支持与推动。
2.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针对校内的在职教师,要确定培养方案,促进其终生学习。尤其是对专业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行业技术。这样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有计划的培养教师,设定培养方案,增加财政*出,加大培训力度。
3.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针对高职院校师资需求,拓展进人渠道,合理的引进人才;改变单一依靠普通高校毕业生补充师资的方式,要通过正式编制引进招聘、相对稳定的课程聘用制、临时聘用制等多种形式,多渠道从企业及生产一线引入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扩充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实现师资队伍数量
4.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就是师资建设,可以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来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由于行业的第一线的人员,熟知行业技术、行业规范,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新技术、新技艺、新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流的设备,二流的工人,生产出三流的产品”。教师的素质一定要提高,这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8]5号文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2] 陈年友,柴福洪.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价值中国,2007
[3] 贺应根,夏金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8)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迈进,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为师的艰难与神圣,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读书是学习,向同行、专家咨询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做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常小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我校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这些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3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走过多的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要提出一些让教师“解渴”、“解难”的工作方法,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教研科研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的参与到研究中来。也可由学校树立起教师学习的榜样,以身边名师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也可请专业研究人员就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法为学校教师作专题指导,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实践能力。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问题即课题。 以往学校研究的课题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及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教师自身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人需求的渗透。只有将课题研究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需,解决教师自身困惑的问题才4会使教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内驱力。 我认为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给老师们创设成功的机遇,满足其求成心理需求,进而激起其更强的科研热情。课题的确立最后要着手于教学服务,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的能力,要加强个案分析研究,使科研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对某一教育教学活动从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进行分类,把成功的经验反馈给老师们。 教育科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学校要为教师科研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教师有选择发展和创造的自由度。 1、自由选择课题。 每一项课题都应经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个别学生实验→可能性论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的结果。 2、独立开展科研。 提倡科研工作多样化,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独立探索5精神,力求表现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来。 3、允许失败。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和教师个人的诸多因素影响,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但要给教师留有空间允许失败,在工作中不断激励教师面对挫折,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三、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在课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 6“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实践的质量。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反思,使自己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它的内容可能包括:把自己对教学的质疑和探讨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准备接受其他教师来观察她的教学,并就此直接或间接地与她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总而言之,扩展的专业特征就是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或研究别的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当然,让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在开放性氛围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实践还需加强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动,这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师素质重构进行阐述,面向21世纪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全方位构建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教育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以及学校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认识到: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都把振兴教育作为跨世纪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也同样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些新的动向都预示着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各种体育教育思想以及各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出现,都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和冲击,因而我们推断21世纪的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将面临着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重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我市广大体育教师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乐业不倦的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总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长年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 ①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 体育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由于社会的偏见,体育还没有真正被社会所认识,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许多贫困地方的体育教学条件还比较简陋,体育教师付出的较多,而在精神、物资、待遇方面获得较少,极易造成心理不平衡,使得他们变得焦虑不安、烦燥易怒或孤独郁闷,人际关系紧张。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被“钱”所迷,一切向“钱”看,也有人为“权”所惑,千方百计改行,还有的怨天尤人,工作、教学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②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去追求达标率和体育升学成绩,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体育教师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进修、继续教育的意识不足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 ③教学水平停滞、科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从来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去规范教学行为,而是以竞技技术为主去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和培养意识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研,缺乏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停滞。 三、重构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里,强调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指出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要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保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等,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市体育教师必须重构和提高下列各项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全面合格的人才。 ①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都应成为体育教师的座右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品质,严以律已、以身做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作一个象陶行知一样“拿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品质高尚的人。 ②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和观念是人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必将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追求。跨世纪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具体的说就是要从过去为教学服务、为比赛服务转变为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从只有升学才能成才,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转变为发展学生基本素质水平为标准,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 ③应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未来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④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⑤应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日益优化,计算机、电化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将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象幻灯、摄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正在学校体育的领域中悄然兴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慢慢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中去,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⑥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强健的体魄: 未来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中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和失业的问题,他们将进入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去。另一方面,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影响范围广泛,要受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整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跨世纪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败,应变要机智,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强身之道,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肤更健美,身体更强壮,才能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接班人。 ⑦未来体育教师将会是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 未来者预言,在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者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必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则又是学历。高学历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如:日本要求中小学教师都要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水平,美国在《国家为21世纪师资作准备》的教育调研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训练,预计我国在2000年前后,对具有条件的地区也力争使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的地区高中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的都应达到一定比例,这对于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应及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广开渠道,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重构、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各阶段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同时又是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1]。语文学科具有典型的人文性,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有效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坐井观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在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过程,通过组织小学生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或在相应的阅读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语文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规范,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从意识形态上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有效、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内容、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教学方面,缺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2]。其次,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相关要求。传授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仍然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刻板的阅读教学方法下,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甚至还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紧密,但两者的教学独立性较强,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融合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就不理想,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小学生个体更优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3]。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有效的阅读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通过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特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个体能力培养。其次,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注重平等的教学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兴趣爱好、阅读学习状态等相关能力素质,以此为基础制订学生个体阅读教学指导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耐心和宽容,面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讲解、引导,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中国美食》这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美食都有哪些,自己最喜欢妈妈做的哪道菜,简单说一说自己熟悉烹饪的方法是什么。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刚才说过的烹饪方法的视频,然后给出菜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一道菜的烹饪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又感受到了美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与其他同学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作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
(三)通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有限的阅读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素材,如有的学生自信心不强,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增强自信心的书籍。换言之,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相应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小型的“读书交流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学会成长。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深入挖掘教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同时,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8(28):91-92.
[2]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3]刘晓.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70.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思想导向怎样,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提高教师素质,从内容到方法,既有宏观问题,又有微观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地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计划,做到校有计划、分批培训、逐年落实。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