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三年级100字

发布时间: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三年级100字

不是冰激凌,是冰淇淋。

尼玛自己不写叫我们写啊

”“你平时就是粗心,就是说买5个就能得到1个赠送的,不就要1×6=6(元)钱吗,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批评道:“奶油蛋糕,别生气嘛,能帮妈妈去买6个蛋糕吗,拿着找回的5元钱。妈妈叫我们买6个:2元一盒(买10送1)……青蛙大婶开的超市正在举行“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你老毛病又犯了,我们老师还经常让我们在生活中用数学呢,快看,找找看,说。”姐弟两人到超市里买回了6块奶油蛋糕,还找回5元:“姐姐,今天?”姐弟俩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你看看?”花花蛇和小青蛇姐弟两人一声说道。小青蛇正想往里钻?”花花蛇赶紧掉转头。(买5送一)光明牛奶:“这回聪明了,你们都这么大了:这天,只见店门口招揽顾客的牌子上写着,这里有广告牌呢?这样青蛙大婶要找我们10-6=4(元)钱?”花花蛇点了点头说,对两个孩子说,1元一个,我知道了‘买5送1’的意思。对吗,题目看了一半就开始列式,那妈妈叫我们买6个的话,和弟弟仔细阅读起门前的广告,即1×5=5(元),那我们只需付5个的价钱:“孩子,这下面的括号里写的是什么”花花蛇拎了拎小青蛇的耳朵,撒娇的缠绕到姐姐的身上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奶油蛋糕:“小青。小青蛇快嘴说道,我们要买的东西优惠不优惠,花花蛇说。两人很快就到了超市门口:1元一个,甩了甩尾巴。小青蛇摸摸头:“行啊,蛇妈妈给了花花蛇和小青蛇姐弟共10元钱

生活中的数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商品促销的实例分析,得出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生活;促销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年级数学简单小论文100字

我学习数学已经有六年多了,这条学习的道路是坎坷的,是困难重重的。     记得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不证明好,总是在八十多分上下浮动,或许是因为我心里比较害怕数学对这一学科有抵触情绪。到了六年级时面对着严峻的毕业考试,我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认真学习数学。直到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数学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也才发现,数学其实是所有科目中最有趣的一科。进入中学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神奇。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在小学的数学基础又弄懂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代数式、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由于自己的一点儿不慎而造成的遗憾,更是数不胜数。那些调皮的小精灵们利用你的一点儿弱点或缺陷,让你一败涂地。     在数学上,我最大的缺点是粗心。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多次单元测试的成绩不尽人意;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在期中考试中与年段第一名失之交臂,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在各科的竞赛中成绩不佳……或许还有许多许多由粗心造成的遗憾,已消失在我的脑海中了。令我最苦恼的,也正是无法彻底地改掉粗心这个缺点。在这次数学期末考试中,我又重犯了粗心的毛病,马马虎虎,致使我的数学成绩比年段最好成绩低了6分之多。虽然,我知道只有改掉这个缺点,我的数学成绩才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至今我还无法彻底改掉这个缺点。     我相信,以我真正的实力,学好数学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课内学习数学、做作业,我还能对付。可我一拿起课外的数学书,总觉挺难的,看不懂,尤其是几何图形方面,难以弄明。

世界无法解释的七大奇异景象 1.晚上2点32分点蜡烛的人会看到18世纪巫婆的惨死。 2。指甲涂一层黑,一层白,一层红还完好无损,就会有人向你表白。 3.夜里4点38分削苹果,如果苹果皮断了,96小时莫名其妙死亡。 4.0点照镜子,会照到自己的前世和你怎么死的。 5.夜里穿黑衣不梳头发的女孩没影子 6.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贴坛,就不会被魔鬼缠身,且实现一个愿望。 7.不回帖会遭英国魔鬼.. ..

将一个数学的问题添加上生活的细节,具体细节地描述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黑体部分107字。

1、你就写个去菜市场(或者超市)买东西,找了多少用了多少。因为我小学就是这么写的。。。2、好学生作品【我小学同桌的。。】由钟写到圆【角度,指针、分针重合··】,时间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00字

五年级第二学期以来,我们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分数乘法的等。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单元里,有许多典型的题目,而这些题目通常会导致我们思维混乱从而做错。下面,我就来分析一道多次出错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6米、宽2米、深1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我是这样做的: (6×2+2×1+6×1)×2-6×2 分析我的做法: 我先算出整个鱼缸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的那个面(上面)的面积。因为鱼缸要养鱼,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往往都是上面作为缸口,所以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方法多种多样,做这一道题还有另一种方法: (2×1+6×1)×2+6×2 分析这样的做法: 已知鱼缸共有5个面,其中前面、后面是一组,左面、右面是一组,可以先算出前、后、左、4个面的总面积,再加上下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鱼缸5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鱼缸的表面积。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往往容易出错的有2点。一是不联合实际想,把鱼缸的表面积当做6个面来计算;二是虽然知道鱼缸只有5个面,但却不知道少的面面积应当怎么算。 我的建议: 当你做到这种题目时,应该画一画图来帮助你,并在图形上标明长、宽、高对应的数目,这样题目就一目了然,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另外,还要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鱼缸问题”的分析与见解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

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12345678912345678900

数学小论文100字五年级

12345678912345678900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五年级第二学期以来,我们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分数乘法的等。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单元里,有许多典型的题目,而这些题目通常会导致我们思维混乱从而做错。下面,我就来分析一道多次出错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6米、宽2米、深1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我是这样做的: (6×2+2×1+6×1)×2-6×2 分析我的做法: 我先算出整个鱼缸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的那个面(上面)的面积。因为鱼缸要养鱼,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往往都是上面作为缸口,所以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方法多种多样,做这一道题还有另一种方法: (2×1+6×1)×2+6×2 分析这样的做法: 已知鱼缸共有5个面,其中前面、后面是一组,左面、右面是一组,可以先算出前、后、左、4个面的总面积,再加上下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鱼缸5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鱼缸的表面积。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往往容易出错的有2点。一是不联合实际想,把鱼缸的表面积当做6个面来计算;二是虽然知道鱼缸只有5个面,但却不知道少的面面积应当怎么算。 我的建议: 当你做到这种题目时,应该画一画图来帮助你,并在图形上标明长、宽、高对应的数目,这样题目就一目了然,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另外,还要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鱼缸问题”的分析与见解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小论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天,全家人在一起讨论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的事。谈着谈着,我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疑问:这里离老家有多远呢?”我问妈妈,妈妈笑了,说:你说呢?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一定会有办法知道的,对吧?”

我想了想,灵光一闪,对了,可以用我们最近学的比例尺的知识来算。我立即拿来地图,找到了泰州市,却怎么也找不到老家所在地顾高镇。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先找到离老家顾高镇最近的乡镇黄桥镇,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再减去一些,就是地图上泰州到老家的大约的距离了!说干就干,我立即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它是0。6cm。因为老家比黄桥离泰州更近些,我便把0.6cm减去了0.1cm,变成了0.5cm。因为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我便用0。5×6000000=3000000cm,3000000cm=30km。

我立即向妈妈报出了我的答案:大约30千米,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可谁知妈妈却疑惑地说:好像没这么近吧?”听了妈妈的话,我也疑惑不解:怎么会这样?”我又来到地图前,重新量起来。量着量着,我突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量的是地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而实际的道路不是直线的,是绕来绕去的,所以实际路程一定比依据地图计算出来的远。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恍然大悟:对!就是这样!你真聪明!”

在学校里,学了如何算体积的,急忙想算一下周围用品的体积。突然,我的目光集中在我的未开封清风面巾纸上,有了,就只算单张面巾纸的体积。

既然算单张的,就要先算整包的。我拿出尺子,分别量出了长,宽,高。

长:7。4厘米 体积为:7·4×5。6×2。5=103。6立方厘米

宽:5,6厘米 但是,我突然想到,面巾纸是可以压的扁一点的,这不

高:2。5厘米 就减少了体积吗?我思考了几分钟,想到既然是测量未开封的的,就应该是未压扁的。想到这,我又看到了我的数据。可能是量的是压得。最后仔仔细细量重新变动数据。

长:7。5厘米 体积为:7·5×5。5×2。5=立方厘米

宽:5,5厘米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我猛地发现,包装塑料纸也是有体

高:2。5厘米 积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思考许久,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很原始的办法。我抽出里面的面巾纸,把塑料包装纸对折4着,这成了一个小正方体。

长:2。1厘米 体积为:2。1×1。8×0。3=1。134立方厘米

宽:1,8厘米 虽然可能有误,但是我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高:0。3厘米

最后算式:(103,125—1。134)÷10(一包面巾纸里有10张)=10。1991立方厘米

经过这次,我终于享受到写数学小论文的快乐。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西瓜是夏天中最爱欢迎的水果。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于是,我们准备吃西瓜了!

小妹妹问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问。”1/2是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说。”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吃这个西瓜剩下的1/2。“妈妈插话道。小妹妹问:”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没得吃了?“”哈哈!“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不是这样的。“妈妈笑着说。我接话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这样啊!那我还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调皮地说:”以后我要先吃1/2,这样我的1/2比你的多,这次不划算!“”你的,我哪吃得了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都笑了!

你现在认识分数了吗?分数还有很多哦!等着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的旅程吧!

一年一度的双11“剁手节”来了。

今天下午,妈妈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天猫里面的商品准备在明天双十一抢购。我一直想买一个做奶茶的工具,妈妈是一个实用主意者,没有用的东西一般都不会买回来。我很担心提出需求后妈妈不给买,又说我乱花钱。忍不住内心的想要还是说了出来。

“妈妈可以给我买个玩具吗”?我轻声细语的问。妈妈说,只要我能回答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买,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搜了做奶茶的工具,出现了许多的旗舰店,其中有两家销量最好的都各有各的优惠。它们一套都是68。5元,但是甲店是买两套送一套,乙店是打七折。我要买三套,妈妈问我哪一家便宜,我说甲店是68。5×2=137元(3套),乙店是68。5×3=205。5元,205。5×0。7=143。85元(3套)。143。85大于137,所以甲店划算。当我准确算出答案时,妈妈很爽快的我买了做奶茶的工具。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要找到数学的乐趣,遨游在数字的海洋里。

关于速度一向学习成绩不好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道题,并且给做出来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在20xx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昔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1。设抢修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吉普车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走相同路程15千米,吉普车比抢修车快15分钟(即0。25小时)得方程15/X-15/1。5X=0。25解得X=20千米/小时,则1。5X=30千米/小时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2。因为走的路程(S=15KM)一样,人用的时间是X。材料用的时间是X+15,即(15÷X)÷(15÷(X+15))=1。5,一元一次方程,得X=30分钟,即0。5小时,那么吉普车的速度就是30KM/H,抢修车20KM/H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3。设吉普车用的时间为x小时。

根据题意得:x+15=1。5x

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简便方法计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简便算法: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算是太长,需要计算器!no,那就错了。只要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1和99可以凑成100,2和98可以凑成100,3和97也可以凑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这样凑成100,结果可以得到能凑成50个100,就是5000,但是还剩下一个50单独一个数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但有人会问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为什么不着要算呢?因为100和1000的进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进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对应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类推,都可以这样算,当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这道题的规律哦!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三级训练上的重点难题: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广场中间留了宽4米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4块,求每块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题目后,有的人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有的人望着天花板干瞪眼;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终于思考出一种方法,于是赶紧举起小手,老师便叫我起来回答,我大声地说:“100-4=96米;96÷2=48米;80-4=76米;76÷2=38米;38×48=1824平方米”。

“你能说说你的思考方法吗?”沈老师问。“先把长减去4,算出两块的长,再除以2就得出一块小广场的长;宽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长和宽相乘便得出一块的面积了。”

沈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夏雨航站起来回答,他连说了好几个算式,可我们却不懂。

老师又让大家想其他方法,大家看起来信心十足,但又害怕不对又都低下了头。

于是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理解了各个算式,这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

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爸爸给我买的一本数学拓展题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这时,我就在数学草稿纸上这样写: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261千米。

但我又看了看,发现有点不对劲。原来,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其中的”离“,这到底是没到中点呢?还是过了中点呢?如果是还没到中点,离中点还差18千米的话,就是我刚刚这么写。但如果是到了中点多了18千米,那就应该这么写: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那到底是怎么写呢?我便向爸爸求助,我跟爸爸讲了这件事后,又给爸爸看了看式子,结果,爸爸却说:”嗯……你写的这两个式子都对。都可以写。“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根据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今天早上一起来,妈妈就宣布:由于家里停水,今天全家到欧尚那边去吃早餐,顺便到超市买东西。

到了那边,我们准备先去吃早餐,先来到了珅府捞面。可是,这里一碗面就要3、40块钱,好贵,而且更加“惊悚”的是,这里的一个鸡爪要5块钱。我们觉得太贵不合算,就来到了“丸来丸趣”,没想到,仅仅一墙之隔,价钱差距就这么大:这里一碗面只要9块钱。吃完早餐,我们就开始逛超市啦!我们先买了一袋我和爸爸最喜欢吃的青桔子,总共数量是11个,价钱是5.2元,差不多一个5毛钱左右。我们又去买了5个鸡爪,一共4.8元。这个鸡爪的价格简直与珅府捞面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一边是不到1元/个,一边是5元/个。来到水果区,我们买了一袋青蛇果,3个共17.7元,这么小的一个青蛇果差不多一个要6元,好贵!接下来,我们又去买了一个哈密瓜,11.3元,没想到,3个小小的青蛇果比一个大大的哈密瓜整整还贵出了6.4元。由于我在邻居桃桃家里尝过黄桃很好吃,我们又去买了3个大大的黄桃,一共9.6元,平均下来每个黄桃是3.2元。我们买完所有需要的东西去结帐,算上这里没有提到的东西,一共是500元。

这次,我从买东西里面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爸爸是一个的十足的数学迷,平时最爱出些数学题来考我了。这不,今天闲来无事又向我出题了,我问道“:爸爸今儿要出啥题?我奉陪到底:”爸爸看我自信满满,满脸笑意说:“输了可别哭鼻子,请听题:有一师徒二人共同加工26个零件,徒弟先到车间,就先拿了一些零件放在自己的机床边。师傅”来了,一看徒弟要拿去加工的零件太多了,他除了拿了留给他的零件外,又从徒弟那里拿了一半零件。徒弟觉得自己应该多干一点,又从师傅那里拿来一半。师傅不肯,徒弟只好再给师傅5个零件,最后还是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请问,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是多少个?“我不禁想:可以先求出徒弟最后加工零件(26÷2)÷2=12个。徒弟没给师傅5个零件时,徒弟有零件12+5=17个,徒弟没从师傅那里拿走一半之前,师傅有9×2=18个,而这时徒弟只有零件26——18=8个,因此师傅没拿走徒弟手中零件的一半之前徒弟有零件8×2=16个。这时,爸爸拍了我的肩,说:”想出来了没。“我这才恍过神来,答道:”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16个。“

爸爸故弄玄虚地问:”你确定吗,还要改吗?“我胸有成竹的摇了摇脑袋,说:”不用改了 。“”恭喜你……答对了!“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数学论文小学五年级100字

五年级第二学期以来,我们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分数乘法的等。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单元里,有许多典型的题目,而这些题目通常会导致我们思维混乱从而做错。下面,我就来分析一道多次出错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6米、宽2米、深1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我是这样做的: (6×2+2×1+6×1)×2-6×2 分析我的做法: 我先算出整个鱼缸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的那个面(上面)的面积。因为鱼缸要养鱼,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往往都是上面作为缸口,所以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方法多种多样,做这一道题还有另一种方法: (2×1+6×1)×2+6×2 分析这样的做法: 已知鱼缸共有5个面,其中前面、后面是一组,左面、右面是一组,可以先算出前、后、左、4个面的总面积,再加上下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鱼缸5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鱼缸的表面积。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往往容易出错的有2点。一是不联合实际想,把鱼缸的表面积当做6个面来计算;二是虽然知道鱼缸只有5个面,但却不知道少的面面积应当怎么算。 我的建议: 当你做到这种题目时,应该画一画图来帮助你,并在图形上标明长、宽、高对应的数目,这样题目就一目了然,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另外,还要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鱼缸问题”的分析与见解

写的不错,是不错,很好 ,可是有的地方写错了 ,我就不说出来了, 希望我进步 。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一】

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定的看法。其中,并非都需要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许多种,我先说出其中的五种。第一种,个位相加等于10,十位数字相同。第二种,十位数相加等于10,个位数字相同。第三种,十位、个位相加既不不等于10既,也不相同,没有任何规律。第四种,个位相加等于10,但是十位数字不相同。第五种,十位相加等于10,但是个位数字不相同。第六种当然,我并非知道所有种类,但是也略知皮毛,至少是可以写出前三中的简便方法来的。

我列几题来看:第一题,8684=多少。86和84个位相加等于10,十位数字相同,是第一种情况。可以这样计算:8+1=9,89=72,末尾46=24,89的结果是积的百位和千位,46的结果是积的十位和个位。这题的积是7224。第二题,3452,属于第三种,可以将它乘法变加法,三步完成,第一步,24=8,个位相乘,积的末尾为8。第二步用45+32=26,交叉相乘加起来,写6进2。第三步,十位相乘35=15,15加进的2,等于17,这题的积是1768。第三题,6848,属于第二种,十位数相加等于10,个位数字相同。用64=24,24+8=32,积的千位和百位是3和2。最后末尾相乘,88=64,十位和个位是6和4,这题的积是3264。

当然还有一种指算法。我就不多说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看了我的方法,你们觉得是我的好,还是数学报上老土的方法好。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二】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三】

生活处处有数学,今天我来到超市,验证了这一真理。通过比较,我还发现有的东西套装卖比单个买更贵一点。

我来到有火腿肠的架子上,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火腿肠,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套装比散装更贵。

我来到饮料货台,一瓶250ml的凉茶1.75元,但是货柜上整箱16瓶装的却标价30.4元,如果按1.75元的单价买16瓶,只需28元,显然单瓶购买比整箱购买少用2.4元。310ml王老吉罐装饮料一瓶3.4元,整箱12瓶装的标价42元,如果以3.4元的单价买12瓶则只需40.8元,比整箱购买便宜了1.2元;而同样的该品种,24瓶装一箱标价90.7元,如按3.4元的零售价买24瓶才81.6元,比整箱购买整整少了9.1元。旁边的啤酒每罐单价2.9元,24瓶应收69.6元,但是超市收款76.8元。整整多出7.2元,都可以多买2罐啤酒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所以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