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in Flag 中文译名“旗帜飘扬”。2010南非世界杯主题曲 Wavin Flag歌词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 flag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g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hhho ahhho ahhhoborn to a thronestronger than romebut violent pronepoor people zonebut its my homeall i have knownwhere i got grownstreets we would roamout of the darknessi came the farthestamong the hardest survivelearn form these streetsit can be bleakaccept no defeetsurrender retreat(so we struggling)fighting to eat(and we wondering)when we will be freeso we patiently waitfor that faithful dayits not far awaybut for now we say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g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hhho ahhho ahhhoso many warssettling scoresbring us promisesleaving us poori heard them saylove is the waylove is the answerthats what they saybut look how they treat usmake us believerswe fight there battlesthen they deceive ustry to control usthey couldn't hold uscause we just move forwardlike buffalo soldiers(but we strugglin)fighting to eat(and we wondering)when we will be freeso we patiently waitfor that faithfully dayits not far awaybut for now we say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g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nd then it goes 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hhhooo ahhhoooo ahhhoooand everybody will be singing itand you and i will be singing itand we all will be singing itwo wah wo ah wo ah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nd then it goes 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stronger 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like a wavin flagand then it goes back (3x)a oh a oh a ohwhen i get olderwhen i get olderi will be strongerjust like a wavin flag (3x)flag flagjust like a wavin flag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题曲 Wavin’Flag(《飘扬的旗帜》) 演唱者:克南(K'naan 《飘扬的旗帜》表达了对这片充满战火 、贫穷和落后的土地不离不弃的热爱。歌词中英文对照:Give me freedom, give me fire, give me reason, take me higher给我自由,给我激情,给我个理由,让我飞得更高See the champions, take the field now, you define us, make us feel proud向着冠军,现在就上场吧,你让我明确,让我们自豪In the streets are, exaliftin , as we lose our inhibition,在街道上,exaliftin,当我们失去了束缚Celebration its around us, every nations, all around us在我们身边庆祝吧,每个国家,在我们身边Singin forever young, singin songs underneath that sun歌唱永远的年轻,在太阳下歌唱Lets rejoice in the beautiful game.让我们在这美丽的运动中欢庆吧And together at the end of the day.相聚在这天的到结束WE ALL SAY我们一起说When I get older I will be stronger当我长大,我会变得更强They'll call me freedom Just like a wavin' flag他们让我们自由,就像那旗帜飘扬And then it goes back一切都回归And then it goes back一切都回归And then it goes back一切都回归
首歌的MV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地区的声音。充分的体现出了足球和音乐能够将全世界的力量全部团结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以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来演绎这首歌曲,迎接这场世界级别的足球盛宴。 《Hayya Hayya (Better Together)》这首歌中融合了很多不同地区的音乐元素,比如非洲地区的音乐、美洲地区的音乐和中东地区的音乐。
曲名取自卡塔尔母语,发音简洁响亮且重复两遍,在内容上,强烈的节奏增加了运动感,热情和快乐呼之欲出;这次的主题曲创作是收集了多个不同地区的声音,表达出因为足球大家而连接一起,体现了世界杯足球的团结力量,并且主题曲包含了非常多的音乐流派,也象征着因为足球而汇集成的文化包容性,让大家共同迎接卡塔尔世界杯的到来。这首歌融合了中东、非洲、美洲很多音乐元素,体现了音乐以及足球团结世界的力量。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叮零零”下课了,同学们迅速整理书包,脚下像踩着风,一个劲儿的飞出教室,去一块空旷的绿地上去踢球。
大家不用打招呼,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块他们玩耍的地方。不一会儿,这块不起眼的空地,变得人山人海,到处一片沸腾。
他们开始踢球了,瞧他们把自己的书包放成两堆,中间当做球门。可多有想象力啊!一个留平头的小男孩当守门员,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把对方的球盯得死死的,他严正以待,时刻做好防护工作。
“嗖”的一声,一个球犹如炮弹似的,飞了过来,小男孩“呀”的一声,扑了过去,把球给牢牢的按压在地上,观众们一声喝彩:“好!好球!” 瞧,小男孩把膝盖磕破了,也没在意,他多么认真呀,什么事对于小男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的心里只有足球。 一个前锋,踢起了足球,他把球踢得老高,用膝盖做了一个花样,用头一顶,嘿!进了!全场接二连三的发出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精彩啊! 一位大叔看到了这个场景,看他们踢足球那快乐,兴奋,失落并存的那种感觉,无意识的勾起了他童年的无限记忆和无限的乐趣。
6月,备受瞩目的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我从附近的积水探低浮出水面证明在世界杯期间,还记载的话,广袤无垠的大陆,南非,叙述小范文网网络那的普遍橄榄球世界杯。
冬季世界杯,世界杯在南半球。黑非洲的皮肤。这是一个历史机遇的机会,它可以被写入,作为颠覆,传说或书面失望。
但是,不管如何在世界杯来了。
需要在球场上的智慧,力量和技巧的比赛游戏。这是一个美妙和精湛的技艺。
所有悬而未决的开始之前,我只能穿窗口后面,在伪球迷看的那丝等待我顿时吃了一惊眼睛。
令人惊叹的小罗自2002年以来,8年上演了梦幻般的世界杯。
八年里,我最喜欢的小罗经历了波在技术和狭窄的邓加在世界杯前看到小罗的愿望,越来越多的话,小范文网网络越苗条,苗条留下绝望的。
对谁在本赛季的发挥,竟然在世界杯上发挥,以任何理由不同的意见,但到底是知道的。
贝克汉姆,商业化的著名球员,我有无数的排斥。在他的职业生涯的黄昏,我突然很感动,他的亲般的精神,他的足球在所有的模型,并搬回三狮军团战斗。天堂同样无情的铁腕治军的卡佩罗给他保留一个席位,但他的左脚跟腱断裂与切沃的比赛中打破了他的世界杯梦想。在世界杯上,98年黯然红牌罚下,他离开了传说中的贝氏弧。
6月,备受瞩目的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我从附近的积水探低浮出水面证明在世界杯期间,还记载的话,广袤无垠的大陆,南非,叙述小范文网网络那的普遍橄榄球世界杯。
冬季世界杯,世界杯在南半球。黑非洲的皮肤。这是一个历史机遇的机会,它可以被写入,作为颠覆,传说或书面失望。
但是,不管如何在世界杯来了。
需要在球场上的智慧,力量和技巧的比赛游戏。这是一个美妙和精湛的技艺。
所有悬而未决的开始之前,我只能穿窗口后面,在伪球迷看的那丝等待我顿时吃了一惊眼睛。
令人惊叹的小罗自2002年以来,8年上演了梦幻般的世界杯。
八年里,我最喜欢的小罗经历了波在技术和狭窄的邓加在世界杯前看到小罗的愿望,越来越多的话,小范文网网络越苗条,苗条留下绝望的。
对谁在本赛季的发挥,竟然在世界杯上发挥,以任何理由不同的意见,但到底是知道的。
贝克汉姆,商业化的著名球员,我有无数的排斥。在他的职业生涯的黄昏,我突然很感动,他的亲般的精神,他的足球在所有的模型,并搬回三狮军团战斗。天堂同样无情的铁腕治军的卡佩罗给他保留一个席位,但他的左脚跟腱断裂与切沃的比赛中打破了他的世界杯梦想。在世界杯上,98年黯然红牌罚下,他离开了传说中的贝氏弧。
我们告别了2006年的得过世界杯、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接着我们又迎来了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
有史以来,夺冠最多的是巴西。而现在巴西举办世界杯他们这次会不会夺冠呢?这是我们心中的疑问。
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巴西世界杯揭开战幕的这一天。
巴西世界杯可以让我们这些小球迷大饱眼福。“我爱世界杯”这个口号更是说到我心坎上去了。
世界杯,那是球迷们的节日,世界杯的赛场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可以去现场的球迷,但我在家里看世界杯也不逊色与他们。唯一的不足就是要熬夜。可电视里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评论让我瞬间将睡意抛到九霄云外。看着球员忘我的奔跑、漂亮的过人、精准的传球,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流畅、那么潇洒、那么赏心悦目。进球后,他们狂奔着,欢笑着,拥抱着庆祝。而支持他们的球迷更疯狂:他们的呐喊声惊天动地,各式各样的国旗、彩带挥舞着。有的甚至是上窜下跳,高兴的快要飞上天了。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在淘汰赛中,当主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噪音时:胜利那方的所有人都冲进内场庆祝胜利,欢呼雀跃,一脸的阳光灿烂。反之,失败的一方:球员摊在草地上,仰望着天,黯然泪下。最后缓缓的走出赛场。虽然失败那方的球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望与悲伤,但是他们仍以热烈的掌声送走英雄一样的球队离开世界杯的赛场,一切都那么残酷。但这就是足球、就是世界杯的魅力。球员离场后,双方球迷非常友好,一起享受世界杯带来的快乐。这又是世界杯的另一个魅力。除此之外,世界杯还有一个魅力,就是比赛没有结束前,谁也想不到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也许,弱队出乎意料的战胜了强队,爆出了大冷门。没错,世界杯就是这样充满了奇迹和悬疑。总而言之,世界杯的魅力我一言难尽。
本届世界杯已经接近尾声,我曾埋怨过国际足联,为什么四年才一次。或许这就是世界杯吧,难道不是吗?看世界杯最怕的就是想到了开头,却想不到结尾,哪怕遗憾伤感。最希望的就是整场比赛酣畅淋漓又充满悬恋,调动银屏前的 *** 。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人们无穷的期待与盼望、正因为这样,世界杯才精彩、正因为这样,世界杯才能成为世界上重大的体育赛事。
今天晚上,世界杯足球赛是德国和阿根廷对弈。
这两只球队是劲敌,十六年前在意大利世界杯时,他们曾经交过手。德国和阿根廷的实力简直是不相上下,最后还是以点球大战分胜负。
观众席上的球迷们都欢呼雀跃,喊着自己的口号,为自己的球队加油。看来这会是一场精彩的比赛。
德国以东道主的姿态出现,到底能赢阿根廷吗?上半场,两队都没能找到射门的机会,以林零林零握手言和。
休息十五分钟之后,紧接着又进行下半场比赛。下半场阿根廷以体力充沛为优势先打破僵局,他们以一比零领先。
顿时球场上沸腾了起来,阿根廷的球迷都跳了起来,欢呼声连成一片。这次进球为报意大利世界杯的一箭之仇而欢欣鼓舞。
德国队虽然稍有劣势但队员保持心态,把比分扳平教练看到此情景,高兴极了。最后还是以点球大战告终。
由于阿根廷的队员发球失误,德国队以五比三胜出。看了比赛,我心里还是此起彼伏。
想想还真让人心有余悸。我要学习德国队那种不气馁的精神。
如果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再脸上。德国队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精神是那样的英勇和无谓。
世界杯足球赛当今晨的意大利人以2:0击败东道主时,那让人难以琢磨、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世界杯足球赛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赛事.当你见到塞黑队的大门被阿根廷队接连洞穿六球时,相信你的心目中已有了本届世界杯大力神杯得主的最佳的人选.可在八进四的残酷的淘汰赛前,在更为折磨人的心智的点球决胜面前,心神不定的阿根廷人败在了东道主—意志力让人颇觉可怕的德国人的脚下.当五星巴西被媒体和球迷前呼后拥、光彩眩目的来到德意志时,天才的云集让人看到了超酷的桑巴舞的梦幻脚步,相信它能一直舞到大力神杯.还有那被国人看好的英军、天时地利人和的德军------.相信在7月1日之前,没人会正确的预测到今夏的世界杯四强的席位的归属,更别说那世人皆知的大嘴乌鸦—贝利了.但现在的一切全部改变了世界的属于世界杯的格局.阿根廷队是以她华丽的脚法和在进攻中真正称得上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配合轻松地击败了在欧洲以稳健防守著称的塞黑队,这是阿根廷的长处.可在德国人面前,他们忘却了自己的长处,变得保守,不思进取、不思配合,企图靠个人的脚法去冲击德国人的防线.领先时,又连出昏诏换下进攻灵魂而只想守着眼前的果实.而在点球大战中,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终落败也就成了必然.为求保险,往往也会舍弃自己的长处,追求四平八稳的进球,这样的心理就会出现丢了西瓜也捡不到芝麻的恶果.如同阿根廷队一样.同样,五星巴西的出局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只知 *** 演绎个人的盘带功夫,只知向世人展示他们的足球天赋,却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不知个人的才华离不开高水平的团队的道理.而今晨德国落败于意大利,则又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足球需要 *** ,更需要冒险.德意志的严谨束缚了他们 *** 的勃发;而蓝色军团骨子里的浪漫让他们敢于冒险,在最后一刻在场上出现了四个前锋,是他们的浪漫与冒险战胜了刻板的德国军团.相信,意大利的获胜会给明晨3点的半决赛及后面决赛的军团以启迪.相信,聪明的你,也能从本文中懂得的一些诀窍。
世界杯足球赛
当今晨的意大利人以2:0击败东道主时,
那让人难以琢磨、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世界杯足球赛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赛事.
当你见到塞黑队的大门被阿根廷队接连洞穿六球时,相信你的心目中已有了本届世界杯大力神杯得主的最佳的人选.可在八进四的残酷的淘汰赛前,在更为折磨人的心智的点球决胜面前,心神不定的阿根廷人败在了东道主—意志力让人颇觉可怕的德国人的脚下.当五星巴西被媒体和球迷前呼后拥、光彩眩目的来到德意志时,天才的云集让人看到了超酷的桑巴舞的梦幻脚步,相信它能一直舞到大力神杯.还有那被国人看好的英军、天时地利人和的德军------.相信在7月1日之前,没人会正确的预测到今夏的世界杯四强的席位的归属,更别说那世人皆知的大嘴乌鸦—贝利了.但现在的一切全部改变了世界的属于世界杯的格局.
阿根廷队是以她华丽的脚法和在进攻中真正称得上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配合轻松地击败了在欧洲以稳健防守著称的塞黑队,这是阿根廷的长处.可在德国人面前,他们忘却了自己的长处,变得保守,不思进取、不思配合,企图靠个人的脚法去冲击德国人的防线.领先时,又连出昏诏换下进攻灵魂而只想守着眼前的果实.而在点球大战中,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终落败也就成了必然.为求保险,往往也会舍弃自己的长处,追求四平八稳的进球,这样的心理就会出现丢了西瓜也捡不到芝麻的恶果.如同阿根廷队一样.
同样,五星巴西的出局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只知 *** 演绎个人的盘带功夫,只知向世人展示他们的足球天赋,却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不知个人的才华离不开高水平的团队的道理.
而今晨德国落败于意大利,则又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足球需要 *** ,更需要冒险.德意志的严谨束缚了他们 *** 的勃发;而蓝色军团骨子里的浪漫让他们敢于冒险,在最后一刻在场上出现了四个前锋,是他们的浪漫与冒险战胜了刻板的德国军团.
相信,意大利的获胜会给明晨3点的半决赛及后面决赛的军团以启迪.相信,聪明的你,也能从本文中懂得的一些诀窍.
六月,翘首以盼的2010南非世界杯来了,而我要从近乎于死水的潭底浮出了,以证明在世界杯期间我是的,是还可记叙言小范文网网那个广袤无垠的南非大陆,记叙那个全民橄榄球的足球世界杯。
这是冬季的世界杯,是南半球的世界杯。但黝黑的非洲皮肤来说。这是契机,是历史的契机,它可以写成颠覆、写成传奇,或者写成失望。
但不管如何,世界杯来了。
所需要是绿茵场上智慧的博弈,是力量和技巧的角逐。是精彩和精湛的技艺。
在一切未开始之前,我只能在破旧的窗子后面,在伪球迷的审视中,去等待那丝让我陡然惊起的目光。
自2002年在惊艳的罗纳尔迪尼奥之后,世界杯整整八年上演的精彩绝伦了。
而这八年里,我所喜爱的小罗,却经历了波澜的,在功力和狭隘的邓加面前,在世界杯上让见到小罗的愿望越来言小范文网网越渺茫,渺茫的只剩下绝望了。
在赛季里打出两双的人,竟然无缘世界杯,是何种原因众说纷纭,却终是知晓。
贝克汉姆,以商业化著称的球员,我曾经无数次的排斥。在职业生涯的暮年,我却突然被他感动,被他职业球员楷模般的精神,被他为足球而不惜一切,回到三狮军团的拼搏而感动。苍天同样的无情,铁腕治军的卡佩罗给他预留了一席,但他在与切沃比赛中左脚跟腱断裂,彻底击碎了他的世界杯之梦。在世界杯上他留给的98年黯然神伤的红牌罚下和传奇般的贝氏弧线。
暑期作文——我爱足球以前看足球.我只知道球场上,一群人在疯狂地追一个皮球,追到后再把它射向一个大网里.球如果进了,就得分,相反就要扣分.我觉得他们真傻,为什么去追一个皮球?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妈妈告诉我:“因为他们如果赢了,他们会迎来荣誉.”我小声嘀咕道:“谁稀罕誉荣?它能换吃的我才稀罕.”妈妈还是听见了说:“你看,每场比赛中,他们要在球场上飞奔90分种,真累呀!不信你去试一试!行不?” “当然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一早.我雄心勃勃地准备出去跑90分钟,结果不到20分钟我便气喘吁吁了.从那天起,我认识到足球运动员这个职业很艰苦,同时也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足球场上那激烈地对决、飞速地奔跑在我眼里构成一副协同作战最美的图画.渐渐地,我开始迷恋上足球.如饥似渴地了解关于足球的一切:规则、技巧、球星、赛事、趣闻…… 不知不觉中,我俨然成了一个小球迷.为了看今年的世界杯,我让妈妈准时叫我起来,把自己的眼睛硬是弄成了一对“熊猫眼”.在这四年一次的盛事里,我见到了最喜欢的球星——齐达内.他是法国球队的队长,也是名球坛老将.今年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他不负众望,带领法国队杀入决赛.从他的身上我看见了不屈不挠的斗志,看到了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气质.每当有一个精彩的进球,都会使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又喊又叫.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有所失误,我又情不自禁地哀声叹气.整个比赛期间,我晚上看足球,白天一见人就聊足球,梦里还踢足球……足球,已经令我如痴如醉.足球,我最喜爱的运动.我长大以后也要当足球运动员,为国争光。
又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是四年一度的不眠之夜,又是一场足球的盛宴。足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何全世界为之转动,全世界都挡不住的它的诱惑。其实,足球是一种文化,世界杯是一个文化的盛宴。足球文化是一种简单文化,简单文化是一种时尚的文化。足球的简单文化就是规则至上,实力较量,结果说话,享受快乐的文化!简单文化就是无需背负沉重的关系包袱,人情包袱。足球规则的核心是公平公正、保护运动员、促进技术战术的发展。公平公正的对等原则是指规则对比赛双方一致的原则,要求竞赛双方都要遵守执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规则下,无论是欧洲人、亚洲人或是非洲人,都可以在绿茵场上竞技,无需太多撮合。让我们在简单中享受足球简单文化的乐趣和简单的艺术!足球文化一种智慧文化,智慧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俄国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足球场是智者的较量。足球场上对垒双方人数相等,在同样大小的场地里,凭着智慧运用“二过一”“三过二”“边路进攻”“快速反击”“定位球战术”等技战术创造空档,创造射门得分的机会。我们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享受智慧的较量。足球文化是一种勇士文化。绿茵场上两军对垒勇者胜,面对强大对手的堵击、围抢,敢单刀直入,面对高大的后卫,敢于跃身争顶,危急关头,敢于飞身铲断,这就是足球的勇气。足球的勇士文化就是面对面,硬碰硬,短兵相接。足球文化是一种快乐文化。足球场地视野开阔,驰聘自如,舒展大方,足球场地可使人们充分享受运动负荷的刺激与锻炼;足球战术攻防有节,穿插配合,个人突破,充分体现一种团队精神,足球技术复杂多样,强行突破,运球假动作突破,快速拉、扣、拨球突破,穿裆突破和人球分路突破等等五花八门,让人快乐无比。在巨大的足球场可以与千万球迷一起欢呼呐喊,一起跳跃舞动,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文化。
不知道楼主的专业是什么呢?其实商业角度是非常好写的。商业运作等等。服装啦,N多。从文化角度来看的话,可以从文化意义来写。好大的题目。
A组,南非墨西哥乌拉圭法国,预计出线球队:墨西哥南非,法国仅靠着老迈的亨利带着最近状态不错的里贝里和马卢达纳斯里,看起来觉得很有希望晋级,但是观察一下最近很多年,当球王级别的人退役之后,这支球队马上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而作为普拉蒂尼的祖国,这位老谋深算的欧足联主席再也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提供像今年欧冠这样必有一支法国球队进四强的签位了,再加上亨利的手球出线,会让赛场上的第12人纷纷倒戈,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法国出局可能性极大。而墨西哥在世界杯上成绩一向不错,而南非作为东道主也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人和。B组:阿根廷尼日利亚韩国希腊,预计出线球队:尼日利亚阿根廷,作为一支没有主教练的球队,阿根廷的世界杯之旅所有的焦点就剩下两个了,一个是当今足坛最耀眼的明星——梅西,一个是当今足坛唯一一个允许坐在教练席上看球的最大牌的球迷——马拉多纳。其他的东西,人们更多的目光就聚焦在了场外,所以对于这支能1:6负于玻利维亚的球队,出线其实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轻松,而个人对梅西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其球王之路也许不是在这一届世界杯上开始,我猜测的是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上梅西会封神,但是这一届,确实不属于他,你们不是都说梅西像老马吗,老马在82年的恼羞成怒也许在今年也会被乖孩子梅西复制,而那一年阿根廷的命运也许就是今年阿根廷的命运,小组出线不成问题,但是第二轮,很快,他们就会碰到麻烦。至于尼日利亚,不用我多说了,作为非洲老牌强队,没有理由在第一次非洲举行的世界杯上早早出局。C组:英格兰美国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预计出线球队:英格兰美国。不解释D组:德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加纳,预计出线球队:德国澳大利亚,加纳确实是非洲球队,但是面对德国和澳大利亚壮汉们的轰炸,他们能否扛的住确实是个问题,而塞尔维亚,虽然不乏才华横溢的球员,但是这样的球队确实很难让人寄予厚望。E组:荷兰丹麦日本喀麦隆,预计出线球队:荷兰喀麦隆,丹麦实力确实不错,但是强悍的北欧海盗来到非洲大陆,其适应能力确实是个问题,丹麦在欧洲杯赛场成绩向来不错,但是在世界杯上却屡有良好表现,此次来到南半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丹麦确实不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而日本,山寨版的巴西队碰到罗本范佩西斯内德领先的荷兰,还有身体素质远胜于自己的喀麦隆以及北欧海盗,他们就当是来好望角旅游吧。F组:意大利巴拉圭新西兰斯洛伐克,预计出线球队:意大利巴拉圭。这个组同样不解释G组:巴西朝鲜科特迪瓦葡萄牙,这个组哥拒绝进行预测,哪支球队都有出现的可能,最有可能被淘汰的是葡萄牙。H组:西班牙瑞士洪都拉斯智利,预计出线球队:西班牙智利,看好智利的原因是因为疯子贝尔萨,加上智利本身属于南半球,对承办地的适应性要好于其他球队。接下来看八强预测,我举个例子,02年,世界杯第一次来到了亚洲,彼时的比赛可谓冷门迭爆,卫冕冠军耻辱出局,棒子无耻的打进四强,并一路干掉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闯进决赛的是除了少部分巴西人和德国人之外谁也没有想到过的巴西和德国,阿根廷小组出局。再看上一届,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乌克兰竟然进了八强,半决赛干掉的是瑞士,靠着齐达内的后程发力,法国人也经历了最后的狂欢,而电话门之后的意大利竟然捧起了金杯。欧洲球队可谓意气风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02年亚洲球队和南美球队吃饺子了,06年欧洲球队吃饺子了,今年吃饺子的毫无疑问将是非洲球队,但是非洲球队确实不具备捧杯的能力,因此南美欧洲谁捧杯就得看造化了。看看AB组进八强的球队,不出意外将是来自A组的两支球队,墨西哥和南非,这俩组很有可能出现非洲和拉美的内战,南非有主场之利,而且尼日利亚最近这些年的实力确实不如前几届,而墨西哥完全有战胜目前这支阿根廷的实力。CD二组:英格兰德国,也有可能是英格兰美国,因为美国最近这些年的进步实在太明显,看看上一届联合会杯打巴西的决赛就知道了,能将五星巴西打的如此狼狈,实力确实不是盖的,看好英格兰只因一个人:卡佩罗。EF组:喀麦隆巴拉圭,意大利铁定玩完。荷兰如果闯过了这一关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今年的冠军。GH组:最复杂的两组,谁都有出现的可能,但是个人觉得,巴西和西班牙实力确实太强,巴西在邓加的带领下开始玩整体和防守了,西班牙是最大的变数,实力超强,但是这批球员的心理素质和经验还有心态将会对他们的前景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最大的夺冠热门之一,他们即使进的了八强也很难进四强。此外,科特迪瓦绝对不容小视,但是刚刚上阵的SB埃里克松可能会毁掉这支才华横溢的球队。神秘的朝鲜,谁知道他们会打成什么样子,还有正在崛起的智利,也没有人敢小觑。最后来个四强预测:巴西【或阿根廷】、英格兰(或荷兰)、一支非洲球队、一支中北美球队(美国或墨西哥)
A组,南非墨西哥乌拉圭法国,预计出线球队:墨西哥南非,法国仅靠着老迈的亨利带着最近状态不错的里贝里和马卢达纳斯里,看起来觉得很有希望晋级,但是观察一下最近很多年,当球王级别的人退役之后,这支球队马上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而作为普拉蒂尼的祖国,这位老谋深算的欧足联主席再也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提供像今年欧冠这样必有一支法国球队进四强的签位了,再加上亨利的手球出线,会让赛场上的第12人纷纷倒戈,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法国出局可能性极大。而墨西哥在世界杯上成绩一向不错,而南非作为东道主也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人和。B组:阿根廷尼日利亚韩国希腊,预计出线球队:尼日利亚阿根廷,作为一支没有主教练的球队,阿根廷的世界杯之旅所有的焦点就剩下两个了,一个是当今足坛最耀眼的明星——梅西,一个是当今足坛唯一一个允许坐在教练席上看球的最大牌的球迷——马拉多纳。其他的东西,人们更多的目光就聚焦在了场外,所以对于这支能1:6负于玻利维亚的球队,出线其实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轻松,而个人对梅西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其球王之路也许不是在这一届世界杯上开始,我猜测的是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上梅西会封神,但是这一届,确实不属于他,你们不是都说梅西像老马吗,老马在82年的恼羞成怒也许在今年也会被乖孩子梅西复制,而那一年阿根廷的命运也许就是今年阿根廷的命运,小组出线不成问题,但是第二轮,很快,他们就会碰到麻烦。至于尼日利亚,不用我多说了,作为非洲老牌强队,没有理由在第一次非洲举行的世界杯上早早出局。C组:英格兰美国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预计出线球队:英格兰美国。不解释D组:德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加纳,预计出线球队:德国澳大利亚,加纳确实是非洲球队,但是面对德国和澳大利亚壮汉们的轰炸,他们能否扛的住确实是个问题,而塞尔维亚,虽然不乏才华横溢的球员,但是这样的球队确实很难让人寄予厚望。E组:荷兰丹麦日本喀麦隆,预计出线球队:荷兰喀麦隆,丹麦实力确实不错,但是强悍的北欧海盗来到非洲大陆,其适应能力确实是个问题,丹麦在欧洲杯赛场成绩向来不错,但是在世界杯上却屡有良好表现,此次来到南半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丹麦确实不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而日本,山寨版的巴西队碰到罗本范佩西斯内德领先的荷兰,还有身体素质远胜于自己的喀麦隆以及北欧海盗,他们就当是来好望角旅游吧。F组:意大利巴拉圭新西兰斯洛伐克,预计出线球队:意大利巴拉圭。这个组同样不解释G组:巴西朝鲜科特迪瓦葡萄牙,这个组哥拒绝进行预测,哪支球队都有出现的可能,最有可能被淘汰的是葡萄牙。H组:西班牙瑞士洪都拉斯智利,预计出线球队:西班牙智利,看好智利的原因是因为疯子贝尔萨,加上智利本身属于南半球,对承办地的适应性要好于其他球队。接下来看八强预测,我举个例子,02年,世界杯第一次来到了亚洲,彼时的比赛可谓冷门迭爆,卫冕冠军耻辱出局,棒子无耻的打进四强,并一路干掉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闯进决赛的是除了少部分巴西人和德国人之外谁也没有想到过的巴西和德国,阿根廷小组出局。再看上一届,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乌克兰竟然进了八强,半决赛干掉的是瑞士,靠着齐达内的后程发力,法国人也经历了最后的狂欢,而电话门之后的意大利竟然捧起了金杯。欧洲球队可谓意气风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02年亚洲球队和南美球队吃饺子了,06年欧洲球队吃饺子了,今年吃饺子的毫无疑问将是非洲球队,但是非洲球队确实不具备捧杯的能力,因此南美欧洲谁捧杯就得看造化了。看看AB组进八强的球队,不出意外将是来自A组的两支球队,墨西哥和南非,这俩组很有可能出现非洲和拉美的内战,南非有主场之利,而且尼日利亚最近这些年的实力确实不如前几届,而墨西哥完全有战胜目前这支阿根廷的实力。CD二组:英格兰德国,也有可能是英格兰美国,因为美国最近这些年的进步实在太明显,看看上一届联合会杯打巴西的决赛就知道了,能将五星巴西打的如此狼狈,实力确实不是盖的,看好英格兰只因一个人:卡佩罗。EF组:喀麦隆巴拉圭,意大利铁定玩完。荷兰如果闯过了这一关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今年的冠军。
A组,南非墨西哥乌拉圭法国,预计出线球队:墨西哥南非,法国仅靠着老迈的亨利带着最近状态不错的里贝里和马卢达纳斯里,看起来觉得很有希望晋级,但是观察一下最近很多年,当球王级别的人退役之后,这支球队马上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而作为普拉蒂尼的祖国,这位老谋深算的欧足联主席再也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提供像今年欧冠这样必有一支法国球队进四强的签位了,再加上亨利的手球出线,会让赛场上的第12人纷纷倒戈,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法国出局可能性极大。而墨西哥在世界杯上成绩一向不错,而南非作为东道主也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人和
中世纪史可写的内容十分之多。既然LZ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我想有以下几个比较好写的内容:第一个是教皇国的兴起,繁荣的顶峰以及逐渐衰落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原因。第二个就是关于英法百年战争史,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一阶段,可以说经典战役杰出,甚至你完全可以就单独写个克雷西战役解析都行。第三个你可以写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光复革命,毕竟好几百年的历史,不乏可写之处。第四个你可以写意大利三剑的兴起。第五,你可以写拜占庭对西方文明的作用。最后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资料,写十字军以及抵抗蒙古入侵也可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墨西哥战争,美国走向帝国美国自从1783年独立战争中获胜以后,便决定要控制整个北美洲。1835年美国煽动墨西哥得克萨斯地区的种植园主叛乱,1845年,美国吞并了得克萨斯,并提出更大的领土要求,不仅要划定得克萨斯与墨西哥的疆界,还要向墨西哥强买加利福尼亚及新墨西哥。于是战争终于不可避免了。1846年,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国第11任总统波尔克(1845年~1849年)派出了一支3500人的正规军,在扎卡里·泰勒(后来成为了第12任总统)的率领下,出击墨西哥北部。波尔克的目标是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力桑那、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和怀俄明。衣衫破烂的美军在得克萨斯,一支大约6万人的志愿军加入了泰勒的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就还没有做好应付残酷战争的准备,制服五花八门,甚至破烂不堪。当时的陆军中尉拿破仑·达纳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作了如下描述:“我们这里的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有的着五颜六色的衬衣,有的却偏好夹克;戴草帽的有之,戴宽边帽的也不少,甚至有些人还穿着棉裤,看看,这就是我们当时打仗的样子……我戴着一顶旧草帽,穿着宝贝亲自织的蓝色格子裤,可惜的是两个裤腿都磨破了,眼对眼洞对洞。你还记得我的那个外套吗?现在它已经洗白了。这样也好,敌人的子弹就认不出我是个当官的了。”尽管美军已经逼近了边境,但墨西哥人仍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从人数上看,墨西哥军超过美军3倍,甚至外界也纷纷看好墨西哥。伦敦的《泰晤士报》就明确说墨西哥军队“强于美国军队”。历史学家罗·菲尔德并没有把分析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双方的制服上,他勾画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图画:“形势明显对墨西哥不利。墨西哥的人口是725万,只及美国的一半;而且墨西哥正处于一个统治不稳定的政府领导下……军队不可避免地卷入国家权力争夺的内讧中,这样对士气和军纪都是一个相当大的影响;直到1847年墨西哥军队还要求士兵在长官面前必须致敬或者脱帽行礼。”尽管在战场上,墨西哥军队拥有一批新式骑兵,如枪骑兵、轻骑兵、重装骑兵,但美军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指挥系统。泰勒和斯科特以及其他的一些高级指挥官都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们有着一批大约200人的、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各级指挥官加以支持。这其中就包括罗伯特·李和尤里西斯·格兰特,也即是这批下级军官在以后的南北战争里却各持一方,互相厮杀。民主党政府派出了军队,但他们从没有真心希望自己的子弟兵顺利凯旋,相反,波尔克总统倒是希望斯科特在通往墨西哥的路上犯足够多的错误。北部战场的胜利使得波尔克冷落了泰勒在最初的几次交锋中,美国在墨西哥以北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取得了先机。然而他们的成功很快就被可怕的流行病大打折扣,霍乱、麻疹和黄热病开始爆发,1846年夏天至少有1500名士兵倒毙。9月份,泰勒进抵蒙特里(现为加州西部一城市)。得克萨斯的骑兵队与美国的正规军一起占领了环城高地上的炮兵阵地,然后他们调转炮口猛轰蒙特里。这次行动造成了120名美军死亡,368人受伤,而墨西哥的死伤人数就更多。攻占蒙特里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大家额手称庆。如此一来,泰勒就成了反对派总统候选人的最佳人选,波尔克本来想就此收手停止战争,但遭到了舆论的强大批评,反对派说总统对墨西哥人太仁慈。波尔克骑虎难下,他只好命令泰勒驻守在蒙特里,他的大部分军队则加入斯科特的队伍,准备直捣墨西哥心脏。从两栖登陆到决战为了彻底打败墨西哥,美国总统波尔克命令美军向墨西哥首都挺进。由于从陆路攻占墨西哥城需要走800公里乡村道路,波尔克决定利用美国的制海权运送一支9000人的军队通过墨西哥湾直抵韦拉克鲁斯(墨西哥东部海港),这支军队由斯科特率领。韦拉克鲁斯是墨西哥东海岸的最大港口,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斯科特集中军队1.3万人,配备50门大炮,在海军墨西哥湾分舰队的支援下,进攻该港。海港有4000墨军防守,工事坚固。为完成两栖攻击,斯科特专门订购了特制的登陆艇,并对部队进行了强化训练,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工作。3月9日开始,美军在韦拉克鲁斯东南5000米处的海滩开始登陆。因墨军未抵抗,美军8000人无一伤亡,顺利登陆。接着,美军开始围攻韦拉克鲁斯,美72艘军舰和陆军的大炮对维拉克鲁斯进行了连续几天的野蛮炮击。在美军猛烈的炮火下,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占领了韦拉克鲁斯后,美军直扑墨西哥首都,9月份,美军兵临墨西哥城。墨西哥总统圣塔安把大部队放在了墨西哥城内,同时在两翼布置了数量可观的军队:一个是马力莫附近的磨坊和另一个是能够俯瞰城内的查培尔佩戈要塞。9月8日,美军乘着夜色偷袭了马力莫,这次冒险非常成功,墨西哥军队被迫撤离了磨坊,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磨坊并不是生产枪炮的地方,而是一个储放粮草的仓库。5天后,对查培尔佩戈的进攻开始了,斯科特调来炮兵对着要塞猛轰了一整天,9月13日早上,500名志愿兵拿着云梯开始强攻。这是一次残酷作战。冲在最前面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这次行动还写进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之歌》),而突击行动总指挥特威格斯少校拿着心爱的双筒猎枪身先士卒,结果阵亡于此。由于海军陆战队如此英勇,23名军官里有13名在战后立即得到晋升。墨军也毫不含糊,军校里的学生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还击,美军死伤遍地。墨军子弹打光后,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最后,有6名少年学员战斗到最后一人,光荣牺牲,被誉为“少年英雄”。9月13日晚上,圣塔安见大势已去,率领军队就从城里撤退了,他释放了监狱里的全部犯人,为的是给进城的美军添加麻烦。墨西哥城市长向斯科特求情,要求他的军队尊重他的人民的权利。第二天拂晓,美军大批进城。“在入城的时候,美军处处遭到了偷袭,”格兰特在《自传》里写道,“街道上渺无人烟,几乎成了一个死城,除了时不时从隐蔽的地方传来偷袭的枪声外。”一个奇怪的特使还在战争尚未结束的1847年4月,美国总统波尔克派遣国务院秘书尼古拉斯·特里斯特随部队前往墨西哥,他的使命就是要和平地让墨西哥放弃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但到1847年10月,随着战争顺利进行,总统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认为特里斯特有辱使命,要将其召回。但特里斯特拒绝回国。1848年2月2日,特里斯特以最初的指示为基础,谈判并签署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将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并赔偿因本国公民对墨西哥作战造成的损失费325万美元。作为交换,墨西哥让出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毫无疑问,波尔克总统对这家伙的自行其是感到不可思议,而国内的扩张主义者也认为美国得的领土太少,但3月10日,参议院居然批准了这个条约,那位无视总统命令的特里斯特先生,一点事都没有。1849年,一直病痛缠身的波尔克拒绝参加总统连任的竞选,回到了田纳西州的家中几个月后就病故了。由于他为美国开拓了大片新边疆并且和平解决了与加拿大的边界问题,被历史学家评为“接近伟大”的总统。美墨战争是美军第一次在异国作战,战争中第一次使用蒸汽战舰。这次战争也是美国第一次由职业军队单独进行的战争。征服的胜利是“伟大的”,但代价并不低廉:至少100万美元的军费以及1.3万名士兵的性命为此作了注脚。而且正如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所说,边疆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蓄奴州的扩大,并最终使得美国走向了南北战争。美国史论文《美国的西进运动》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打乱了我们的正常学习,不过这也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在何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人民出版社《美国通史》中的《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与《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这两本书,对美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感叹于美国由一个地处一隅的小邦在几百年时间内奇迹般地变成一个泱泱大国的同时,我也被美国人民对此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顽强的创业精神所折服。由于我是从甘肃考到北大的,现在西部大开发又进行的如火如荼,所以我对书中的“大陆扩张 西进运动”这一章特别感兴趣,因此就以此来作为我的读书报告。19世纪发生的西进运动是美国人民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大开发和领土扩张的过程,它是美国经济飞跃的重要因素。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大约经历了100年左右的时间,使美国版图由独立战争时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至19世纪末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域,它是美国历史上一次跨越时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社会迁移运动,被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称之为体现“美国精神”的伟大运动。千百万的美国人民胼手胝足、艰苦奋斗,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跃,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783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按照《巴黎和约》的规定,美国领土从独立前13州90多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多万平方公里,它南至佛罗里达,北接加拿大与大湖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然而这一点领土并不足以满足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美国开始向密西西比河以西扩张,用购买和战争手段兼并了法国、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国土。1803年,美国乘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称为路易斯安那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83万平方英里)。1810年和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1846年,又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排挤走了这个地区的英国人。1846年和1853年,美国与墨西哥发动战争,胜利后购买了墨西哥的大片国土,总计约95万平方英里。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领土面积达777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7倍多。在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天定命运”的理论也随之诞生。1845年7月,美籍爱尔兰人民党纽约刊物《美国杂志和民主评论》主编约翰•奥沙利文宣称,外国政府企图阻止得克萨斯合并,这样限制了上帝把天定命运扩展到北美大陆的意志,从而首次提出了“天定命运”的口号,接着众议员罗伯特•温思罗普1846年1月3日在国会中提出:“我们天定命运的权利是扩展到整个大陆。”奥沙利文又积极鼓吹他的理论,1845年12月27日在《纽约晨报》上再次大肆渲染:“上帝赋于我们在整个大陆发展的权利是天定命运。”其基本含义有三点,其一为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必然性;其二为美国领土扩张的合法性;其三为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由于1837年至1845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涌现,以及人口迅速增加的巨大压力,“天定命运”说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盛极一时,被统治阶级视为恢复经济的一剂良方,也成为美国扩张主义者的有力工具,在当时被广泛地用来论证美国吞并俄勒冈、兼并得克萨斯、侵略墨西哥的合理性。在大陆扩张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向西部广大地区的移民和拓殖过程,即西进运动。美国的西部是指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这一广大地区,但又以密西西比河西岸为界将西部一分为二:密西西比河以东为旧西部,以西为新西部。习惯上人们又把新西部一分为二,其分界线是落基山,落基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称远西部,以东至堪萨斯城南北一线为大草原。在西进运动中,首先是对旧西部的开发。联邦国会分别于1784年、1785年和1787年连续颁布了有关开发旧西部的3个土地法令和土地条例;不久又颁布了在旧西部建立领地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遂于同年(1787年)建立了“西北领地”,1790年建立了“西南领地”。旧西部的开发正式开始了,并出现了南北两大开发区:西北开发区(西北领地)、西南开发区(西南领地)。所谓“领地制”就是在开发的地区由联邦国会任命的总督、书记官和3名法官来治理,一旦该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建立州政府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而成为一个州。在这些优惠政策鼓舞下,那些来自东部沿大西洋各州的拓荒者以及海外的投资者首先涌入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并于1787年~1788年在西北领地建立了第一个移民点;部分移民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在今辛辛那提亦建立了移民点。1803年,西北领地的俄亥俄地区符合建立州的条件,便建立了自西进运动以来的第一个州,即俄亥俄州。西北领地的不断开发与移民的大批涌来,相继又建立了一些领地,如印第安纳领地(1800年)、密执安领地(1805年)、伊利诺斯领地(1809年)。到1802年,印第安纳领地已有人口2.5万人,伊利诺斯领地有人口1.3万人。到1814年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交汇处以北至五大湖地区被开发出来,形成美国最大的粮仓,即有名的大湖平原。大湖平原的被开发是美国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一大胜利,为美国建立了一个大农业基地。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开发西部,又分别于1800年、1804年和1820年颁布了更优惠的土地法令。如1800年的土地法令规定:每英亩(等于6.072市亩)土地以两美元价格出售,一次可购买320英亩,在20天内付清地价的1/4,4年内付清其余地价,其土地便成为购者的地产。1804年的土地法令规定:地价降为1.64美元一英亩,一次可购买160英亩。1820年土地法令再次降低地价和缩减购买土地的数量,每英亩地价下调到1.25美元,每次可购买80英亩。这样一再下调地价和缩小购买地皮数量的政策,目的是鼓励中小农牧场主到西部来,也是为防止大地产的产生和土地投机的猖獗。到1830年,拓荒者和移民便涌入肯塔基、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威斯康星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领地。自1831年起,来自东部和欧洲的移民继续向西北领地涌来,从而又建立了衣阿华和明尼苏打两个领地。到1858年,上述所有领地都相继符合建州条件,建州后都加入了联邦。旧西部的西北领地就这样开发出来了。在开发西北领地的同时,西南领地亦逐步被开发出来。西南领地为旧西部的第二大开发区,来自美国东部诸州以及国外的移民亦如潮水般地汹涌而来,6年后便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州,取名田纳西州。到1800年在西南领地定居开发的人口已达30万人之多,主要从事种植玉米和烟草。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这一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各类移民向墨西哥湾以北的大平原涌入。到1819年仅在海湾平原定居的人口达20万人,向他们出售的土地达228万英亩(1384.4万市亩),他们在1817年和1819年分别建立了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并成为合众国的成员州。拓荒者们在这里大规模地种植棉花,所产的棉花占全国棉花的1/2,被称为“棉花王国”。棉花种植园主们和其他拓荒者越过密西西比河向阿肯色扩张。1819年阿肯色获得领地地位,到1835年该地人口已达7万人。南北战争前夕,旧西部形成了南北两大平原开发区:大湖平原和海湾平原,前者在北,以生产玉米和小麦为主,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海湾平原在南,以生产棉花和烟草为主,利用奴隶进行生产。这样就造成了美国那时的“一国两制”的局面,而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劳动制度。随着南北两大平原的开发,表明整个旧西部已基本上被开发出来了。随着旧西部的开发,新西部的拓殖也逐渐展开来。1804年,杰斐逊总统为了开发新西部派遣了两个考察团,一个考察团从圣路易斯城出发,沿密苏里河与哥伦比亚河前进,在新西部的北方地区考察,向西一直抵达太平洋沿岸;另一个考察团在新西部的中南地区考察,向西直达红河。这两个考察团的活动拉开了开发新西部的帷幕。在开发新西部的进程中,首先开发的是远西部,它的开发是和4件大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一,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从邻国墨西哥手中夺得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亚利桑那等地,并开始向这些地区大规模地移民,进行开发,到19世纪末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为合众国的州成员。第二,大规模地建筑交通设施。拓荒者们最先在这无路可走的荒原开辟了由旧西部西行,越过大草原,翻过落基山通往太平洋的数条通道,其中最有名的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小道”。这些通道的开辟在铁路和公路未建造前起了莫大的作用,成千上万的拓荒者和各种类型的移民就是通过它们到达远西部开发的。1862年,联邦国会决定成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并确定由这两个铁路公司建造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与此同时还建造了从堪萨斯城向西横穿大草原到丹佛的铁路,并且在夏延与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1864年联邦中央政府批准建筑北太平洋铁路。1879年建成托皮卡至圣菲的铁路。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掀起了建造铁路的热潮,到1893年在旧西部和新西部建成以四大干线为核心的铁路网:联合太平洋铁路(1881年)、北太平洋铁路(1882年)、大北方铁路(1893年)和芝加哥—圣保罗铁路。美国仅在1862~1893年在其西部建造的铁路就高达22.53万公里,比目前我国全国铁路至少多两倍。此外还开辟了许多内河航线,开凿了多条运河,修筑了数万公里的公路。大规模地建造近现代化的全国交通运输网是美国开发新西部和旧西部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开发西部的主要内容。第三,19世纪50年代在远西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淘金热”,从而拉动了远西部的大开发。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发现了金矿。淘金者从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蜂拥般的向远西部奔来,因而远西部人口大增,也因此使这里的开发进入了高潮。“淘金热”一方面吸引来大批的移民,另一方面也给美国的西部开发,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带来巨额资金。到19世纪60年代“淘金热”过去之后,大批淘金者转入工业、商业、农业及其他行业,远西部亦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第四,南北战争(1861~1865年)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消除了阻碍国家发展的分裂局面,可以集中国家的主要力量来进行西部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对大草原的开发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开始的。过去拓荒者们在旧西部开发出来后没有在大草原停留下来便直奔远西部去了,这是因为大草原降水量很少,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1厘米,是干旱荒无人烟之地,移民们无法在这里定居开发,只好越过它。但是南北战争后出现了促使其得以开发的许多重要因素。首先是农业技术的新发明,如旱地农业耕作法和适用于开发大草原的农具;其次是大规模建造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再次是1889年3月经总统批准的《宅地法》亦适用于大草原,根据这一土地法令,任何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证件费就可以得到160英亩(971.5市亩)土地,在该土地上耕种5年便可获得绝对产权;第四,工商业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且在旧西部甚至在远西部亦发展起来,因而对原料产地、工业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形成了推动开发大草原的强大动力,进而推动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到19世纪90年代,北起美国加拿大边境,南至墨西哥湾,东起堪萨斯城南北一线,西至落基山这样一片广大的草原终于开发出来了,形成了美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和农业的又一个大基地。189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向世人宣布:“现在未开发的土地大多已被各个独自为政的定居者所占领。”美国史学家特纳就此发表评论说:“这一简略的官方说明表示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运动已告结束。”特纳所说的“伟大的运动”显然是指美国的西进运动。西部大开发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的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使美国的劳动力布局有所改变:促进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东西部互补性贸易迅速发展;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飞速发展……美国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扩大了美国领土,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权。此外,在西部新开辟的土地上,是按北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经营还是按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经营,成为引发南北战争的原因之一,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使资本主义统治进一步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持久而艰巨的西部开发,磨练了美国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了美国人的民主意识,培养造就了美国人那种自力更生、不畏艰险、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同时形成的独特的西部文化,影响也十分深远,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之一。美国干涉墨西哥1910—1917年革命探析在墨西哥1910-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美国政府曾两次出兵对其进行干涉。与美国历史上其它无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相比,这两次侵略行为尽管微不足道,但与同一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频频发动、成果颇丰的军事行动相比,这两次军事干涉行为又具有“规模最大和军事成果不明显”的特点。由于这两次军事行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美国参加欧洲战争之前,这一特殊的历史大背景对于促使美国参加欧战、进行军事改革、增强军事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探讨这两次军事行动,也可以折射出同一时期美国出兵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性质和某些特点。 对于这两次军事行动,许多论著和材料只是作了粗略的概述,或仅就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证,没有作详尽的全貌记载和深入细致的论述。笔者对两次军事行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两次军事行动前美国国内迅猛发展的经济力量、日渐涌动的扩张思潮和在世界各地频频发动的军事行动,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对于19101917年革命前墨西哥的国内状况和1910-1917年革命的经过,也作了简单介绍。文章进而从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分析了美国进行武力干涉的原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两次军事行动的导火索、战争目的、计划和进程。文章最后从性质、美国失败的原因、历史影响和特点等几方面对两次军事行动进行了述评。同时,也驳斥了某些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说法和观点。从性质上看,美国的两次军事行动无疑是典型的侵略之举;战争的性质、墨西哥各阶层的反抗、拉丁美洲等国际进步力量的有力支持和美国日益卷入欧战的危机形势等因素让美国的干涉行动遭到了失败。同时,两次武装干涉行动对美墨两国的历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军事层面讲,两次军事行动无异于美国军队的一次大演习和大练兵,为即将参加的欧战树立起了一种战争精神,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国军事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使美国政府和军方得以及时改正;两次军事行动也加速了美国《1916年国防法》等军事法律的产生,加速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脚步。对于墨西哥而言,美国的干涉行动阻碍了其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强化了墨西哥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维护国家资源的意识。两次军事行动有以下特点: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美国的两次出兵,规模大、时间长、耗资多,但军事成果微乎其微;两次军事行动也显示了现代战争的雏形或某些特点;“潘兴远征”具备了美国当代“低强度战争”的许多特点;在两次干涉墨西哥革命中,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上演,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两次军事行动中发生了的激烈的碰撞、冲突和矛盾,理想主义最终遭到破产。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封建制度与神权政治的来源PASSANT520 罗马帝国衰微之际,基督教会的势力却正在增长。教会大体按照罗马的行政区划,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逐级管理制度,如大主教管区、主教管区、教区等。西罗马的统治机构随着帝国的灭亡而失去作用,但教会的组织并未破坏,圣职人员也都保留下来。当社会上新旧交替、兵荒马乱之际,世俗政权瘫痪,教会趁机扩大影响,出面维持局面,承担社会事务,一时之内,俨然成为西欧唯一的一支自居体系的势力。克洛维接受基督教,开始了日耳曼王权与教会的结合。查理大帝的基督教作为推行其统治的工具,对于教会更是护持备至。许多教会人士受到法兰克诸王的重用,甚至充当使节,参与政事。越来越多的教会领地享有“特恩权”,即教会在基中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收税之权,形同独立王国。在君主的卵翼下,教会的政治地位与日俱增。 PASSANT520 经济上,罗马帝国时期教会已经富裕起来。罗马法律规定,教会可以接受赐赠。法兰克许多国王更是向教会大量施赠。克洛维的孙子希尔佩里克因此慨叹教堂把财富都汲干了,王权也转到主教们的手里去了。查理大帝严格要求居民向教会交纳什一税,向教堂捐献土地、房屋、钱财,乃至奴仆。他本人在遗嘱中将金银、珠宝、御用衣物、金属器皿、日常用品等动产的2/3以上转给境内的21个大主教管区。另外,贫苦农民的“献地”。虔诚信徒的捐赠,教会的巧夺豪夺,大修道院得自经营土地的厚利,都使教会的产业猛增。到7世纪末,基督教会在高卢已占有1/3左右的土地。教会产业与世俗封建主产业不同的是,世俗封建主死后,其遗产由诸子分享。法兰克国家的土地曾几次在诸子之间剖分。君主有时还向臣下分封土地。因此,世俗封建主个人的地产有分散或缩减的趋势,这是后来王权衰落的原因之一,而教会没有这种情况。教会反对分散财产,力求土地保持完整。教会各级教区的主管人去职,教区产业由其后任接管。因此教会财产不断增殖。经济实力雄厚。这也是教会权势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PASSANT520 文化教育上,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教会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长期动乱,造成西欧文化低落,学术衰微。查理大帝和阿尔弗雷德尽管本人求知似渴,提倡教育,但从整个社会而言,成效有限,而且这种教育以服务于宗教为宗旨,谈不上真正的研究探讨,与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的钻研学问之风相比,西欧黯然失色。当时教士成为西欧唯一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阶层。那时流传下来的几部重要历史著作,如《法兰克人史》、《英吉利教会史》、《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查理大帝传》、《伦巴德人史》等,都出自教会人士之手。教会人士凭借文化上的优势,得到国家重用,并利用对教育的垄断和群众的宗教信仰,宣扬神学,推行愚民政策,以维护本身的权威地位和封建制度。 PASSANT520 总之,从组织上和政治来看,教会处于有利地位,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教会更具优势,因此教会势力不断膨胀起来,以至不仅可以与王权分庭抗礼,而且还企图凌驾于王权之上。11世纪格雷戈里七世任教皇时,公然发布敕令,宣布教皇高于君主,教皇有权废黜君主,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一度甘拜下风。其后,教皇莫诺森三世又提出王权得自教皇,犹如月光得自日光的理论。在王权和教皇权力之间长时间的争执中,国王有时处于劣势。这种情况直到以后王权加强,才有所改变。PASSANT520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 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 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很明显,这是与神权,中央集权相矛盾的,因此,王权与神权的斗争,王权与地方势力的斗争,长久不曾停止。PASSANT5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复兴,地方势力逐渐加强,王权也一定提高,神权则日趋衰弱,知道文艺复兴与新教诞生,神权政治的时代成为过去PASSANT520 1215大宪章的签订。则是地方势力与中央势力斗争的典型势力,为以后的互相融合,互相尊重的内阁制度和宪政打下基础。 大概这样,LZ最好润色一下语言,字数1000不够的。
教权、君权的的斗争,你网上自己看看圣神罗马帝国的亨利四世和教宗格列高利七世教皇的斗争好了。太多了,1000字不够
在西欧的中世纪,天主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是,当我们对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历史主义的全方位考察时,便会发现,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来说,天主教神学是西欧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表,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一旦把视觉转移到政治领域,尤其是用来考察教权与君权的关系时,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果仍然用天主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命题,来套用整个西欧中世纪教权与君权的关系,无疑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从时间上考察,在长达12个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权与君权孰强孰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斗争中呈现出互有消长的马鞍型;从空间上考察,教权与君权的关系在西欧各国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情况各异,甚至截然不同。时间是非常公正的历史老人,它会把一切如实地披露出来。西欧中世纪教权与君权的关系,在长达12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在斗争中互有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这一过程还以马鞍型展现出来。最初是教权从属于王权,继之是教权驾于王权之上,随后是教权走向衰落和专制王权崛起。当日耳曼各族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系列蛮族王国时,西欧社会的历史便掀开了新的一页,由古代进入了中世纪,从而也就开始了长达12个世纪的教权与君权在合作与争斗中互有消长的欢喜冤家的一段历史。在蛮族入主之初,罗马派(即后来的罗马正教,亦称天主教)基督教是被征服者,许多蛮族王国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或者他们祖先的原始多神教,他们把罗马基督教视为与罗马帝国统治者一样的仇敌,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剥夺了它们的广大地产。克洛维在没有皈依罗马教之前,尽管没有接受阿里乌斯派的信仰,但法兰克人对高卢罗马教会的劫掠并不比其他蛮族逊色,著名的苏瓦松瓶子就是从教堂抢来的。《法兰克人史》的作者都尔主教格雷哥里在书中明确记载,克洛维率三千亲兵受洗,皈依罗马教之后,多神教信仰依然强大,高卢罗马教会的势力仍处于从属地位。不仅如此,克洛维建立墨洛温王朝之后,使开始组建由他管辖的加力克(法兰西教会的古代名称)教会。511年,他下令召开奥尔良宗教会议,会议制定的宗教法规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这固然反映了封建神权统治的开始形成,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基督教已转变成为封建主服务的天主教,但更说明了君权对教会的干预和控制是何等的厉害。法兰克王国的教会、修道院全由国王管辖[1],克洛维虽然未曾直接任命主教,但始终在幕后操纵,其继承者则从幕后走到前台,对主教选举进行赤裸裸的干涉。8世纪中叶,矮子丕平为了篡位,用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温王朝,需要罗马教会给以政治上的支持,为其篡位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与矮子丕平为代表的大封建阶级有着类似经济基础和相同政治利益的罗马教会,要摆脱长期以来所受的拜占廷皇帝的控制,消除伦巴德人入侵的威胁,需要寻求新的世俗君主给予军事上的帮助。各自的需要建立起了西欧政权与教权的最初联盟。借助于这个联盟,天主教势力逐渐抬头,并靠“丕平献土”建立起了教皇国。教皇由单纯的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兼任世俗君主,并消除了伦巴德人的威胁,摆脱了拜占廷皇帝的控制,压制了罗马贵族的叛乱。矮子丕平及其继承人也依靠这个联盟不仅当上了法兰克国王,而且将势力扩展到意大利,做了罗马人皇帝,成了西罗马帝国传统的合法继承者,可与拜占廷皇帝平起平坐。但是,不能不看到,这个联盟虽然使双方受益,但是联盟的主导者仍然是君权而非教权。加洛林王朝形成的惯例是,没有国王的首肯,任何人不得被选为主教。到查理大帝统治时期,主教和修道院长的任命完全由他一人决定。查理曼之后,主教的任命已成为国王独有的特权,教民要推选主教,必须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奖。推选教皇的权利原操在罗马城教士和教友之手,但在查理曼统治时已为世俗政权所控制,其继承者虽然控制力有所减弱,但从未放弃控制罗马教皇的政策。824年意大利国王罗退尔颁布的“罗退尔宪章”的誓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誓文说:“除保留对教皇的忠贞外,对吾主皇帝路易与罗退尔,将终生效忠,竭尽智力,避免虚伪,避免非法选举教宗,凡本人所同意之人当选,不得接受祝圣,除非在皇帝代表与人民面前宣誓对皇帝效忠[2]。如前所述,新的封建统治者对天主教会所以大加干预和控制,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天主教会及其教士在实现封建化,完善封建制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加洛林王朝实行的是伯爵辖区制的行政制度,而代表王权的地方行政长官伯爵则多是当地大封建主,他们桀傲不羁,有很强的自主性。为了严密控制他们,查理曼就借助于教会力量,在实行伯爵辖区制的同时设立主教区,给予主教在辖区范围内的司法权,以限制和削弱伯爵的权限。不仅如此,他还派遣宫廷教士和官员担任“巡阅使”,全权代表王权监督和阻止地方官员对土地的贪婪,多伯特在他的《巡阅使》中说:只有巡阅使才能对这种趋势进行斗争[3]。教会和教士在封建化过程中被赋予的这种重要的职能,使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国王的大量赠予及权益。779年,查理把人们向教会缴纳的什一税列入国家的税法中,扩大了教会的税源。在此之前,什一税是教徒自愿赠予的。查理把主教和修道院长看作是自己的附庸,给予他们的赠与如同世俗分封。正如查理曼所说:“凭那份进款和那份地产,凭那所修道院和那所教堂,我就可以使得某个臣属效忠。”[4]而这些主教和修道院长同样要为国王提供兵役、徭役和宫廷所需物品。世俗大地主阶级和教会是法兰克国家的两支柱。这种统治格局对西欧封建统治权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会的国家机构职能,必然强化王权对教会的控制。首先,查理曼以王权对教会圣职的任免取代宗教法规规定的教会选举权,随时罢免他认为不称职、不符合王权利益的主教。其次,王权还控制着教会对内外的立法。查理曼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16次宗教会议,并规定会议的内容,以国王敕令的形式颁布宗教会议的决议。教会的信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再次,为防止主教因地产和权势的增长而危害王权,查理以教会法规来束缚教士的生活。在802年关于巡阅使的敕令中,颁布了限制教会权力和修道院生活的法令。并通过建立教会学校加紧培养教士的宗教意识。查理的宫廷教士阿尔古因在办教会学校时很明确地表达了查理的这个意图。“我积极致力于许多工作,以便培养很多人为教会神圣的上帝服务,并装饰你的帝国政权”[5]。很显然,法兰克的君主把罗马天主教看成是可以强化君权、维护君权统治的一种力量。尽管800年圣诞节查理以不以为然的态度接受了利奥三世为他戴上的皇冠,甚至最初不喜欢罗马人皇帝这个称号,但是很快就看到皇帝称号为其统治带来的各种好处。首先,皇帝的称号提高了查理在西欧的统治地位,与东邻的拜占廷帝国皇帝相埒,其威望超过了法兰克国界。802年,查理在亚琛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命令全体人民,不论是教士还是世俗人都要向他进行新的宣誓效忠。813年,查理亲自为自己的独生子路易举行皇帝加冕礼,以表明皇帝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克吕尼运动为代表的教会改革运动到11世纪下半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在主教职权的斗争中,教权从君权手中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拥有圣职任命的发言权,从而使神职人员(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长)与世俗贵族相分离,杜绝了圣职买卖的弊端,通过斗争的胜利,教权愈益强化,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教权至上说由神学理论变成了社会的政治实践,教皇成了居于西欧诸王之上的主宰教权与君权的强势人物,西欧各国一切重大事务都必须得到教皇的同意。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欧洲各国教会法学家帮助确立“教权至上的地位”。他说:“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还说:王公选举皇帝的权力是教皇赋予的。教皇有权决定皇帝的人选,使教皇的权力成为强制性的。为此,他不愿做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认为这个说法贬抑了教皇的尊严,因为彼得虽然伟大,但毕竟是人。他公然宣称:“罗马教皇实际上不是普通人的代理人,而是真正的上帝的代理人,……是耶sū@①基督本人的代理人。”[9]因此,一切权利都属于教皇,是“万王之王”。英诺森三世对教权的踌躇满志溢于言表。他策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侵,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组织了镇压法国南部阿尔比派的十字军。在教会内部,他大权独揽,实行专制统治,主教选举发生争议,教皇有权决定,主要调换教区,惟有教皇才有权批准。在处理与西欧各国君主的关系问题上,他傲慢无礼,权倾一时。他运用政治手腕,利用德国混乱的政局,左右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在法国,他发布褫夺教权的命令,迫使势力强大的法王腓力二世就范,被迫同废后英格堡复婚。阿拉贡的彼德、莱昂的阿方索九世,葡萄牙国王桑乔,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都被迫匍伏于他的脚下。他还利用各种矛盾,迫使英王约翰服从其权威,承认自己是教皇的附庸,英国为教皇的属国,并每年向教皇交付1000马克的贡金。教权此时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盛极一时。物极必反,这是辩证法的铁律。英诺森三世以后的50年间,虽然教皇们继续努力捍卫教权,但由于时事的变易和教皇们才有未逮,教权在与君权的较量中无可奈何地滑向低谷。野心勃勃的卜尼法斯八世虽然力图步英诺森三世的后尘,重建逐渐丧失的教皇最高统治权。但是由于中央民族国家的形成,在前人成功的地位,他却失败了。其间最具代表性和戏剧性的事件就是卜尼法斯八世与法王腓力四世的斗争。腓力四世为应付英法战争的巨大开支,下令向教会领地征税,这无疑损害了罗马教廷的利益,引起了与教皇的冲突。卜尼法斯八世为了捍卫传统的权力,遂于1296年以开除教籍相威胁,禁止皇帝、国王和任何一级贵族在任何名义下向教会征收捐税和贡物。腓力四世则针锋相对,下令禁止金钱出口,断绝了教皇从法国应得的财政收入。腓力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在1302年召开的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上,出席会议的神职界、贵族和平民的代表均支持国王。教会代表所以支持国王和反对教皇,是因为主教们要维护高卢教会的独立性,和不使自己对教皇的依赖大于对法王的依赖,因此支持腓力四世。教皇则以发布《一圣通谕》予以反击,并以革除腓力四世的教籍相威胁。法王则诉诸武力,监禁教皇代表,并联合不满教皇统治的罗马贵族,寻机推翻卜尼法斯八世。还派人潜入教皇驻节地阿南尼城堡逮捕教皇,对教皇进行暴力威胁和人身侮辱,迫其退位。卜尼法斯八世气怒交加,很快死去。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教权,而对正在崛起的君权则十分有利。卜尼法斯八世死后不久,法王便选拔法国主教为教皇,并将教皇驻节地迁到靠近法国的意大利边境城市阿维农。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农之囚开始,教权更是一蹶不振,直到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把罗马天主教对西欧统治的一统天下彻底打破。以上表明,中世纪西欧教权与君权的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永恒现象,客观实际是教权与君权两者在相互联合和斗争中因世事的变易而彼此消长。开始是君权制服教权,继而是教权驾于君权之上,最后乃是教权受制于王权,即使是纯天主教国家的西班牙也不例外。中世纪的西欧,教权与君权的关系,不仅从时间上考察彼此在斗争中互相消长,而且从空间上考察这种消长在各国各地区也不是铁板一块、完全一致的。在刚刚步入封建社会之时,新建的诸日耳曼王国中,除了西罗马帝国的原居民罗马高卢人信奉罗马基督教外,新入主的日耳曼各族均信奉原始多神教或阿里乌斯派基督教,罗马派基督教不仅对这些蛮族新王国无法施加影响,反而被新的主人视为罗马帝国的同路人而屡遭打击。面对这一新的情况,虽然以格利哥里一世为代表的一批执着于罗马基督教事业的教会人士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手段来强化和扩大教会的势力,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终使整个西欧天主教化,但是,这一过程不仅充满了艰辛和反复,而且在各地发展也极不平衡。496年,当克洛维为了自己的政治图谋率三千新兵受洗,皈依天主教之时或之前,征服西欧的其他日耳曼各族,大都接受了被视为异端的基督教阿里乌斯派。哥特人早在民族大迁徙运动之前的四世纪中叶,就在克里米亚成为了阿里乌斯派的信徙,东西哥特人在他们叱咤风云,攻掠意大利、高卢和西班牙的两个世纪中,始终是阿里乌斯派的信徒。其他的日耳曼各族,如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伦巴德人,或者一开始就属于阿里乌斯派,或者后来改宗阿里乌斯派[10]。就连侵入大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五六世纪也曾压制属于罗马基督教系统的英国本土的基督教。虽然随着封建化的演进,蛮族王国的国王和贵族成为大地主后,其利益与残留的罗马大土地领主以及天主教会渐趋一致,需要取得天主教会对其利益的维护和统治的支持,但是,由于接受天主教不仅要“反对民族的传统”,还要放弃对祖先的崇敬,心理的文化积淀和传统的习惯势力无疑给天主教的传教工作带来了许多阻力和困难,使其传教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例如,英格兰接受天主教就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随着国王的更替几经反复后才终成正果。在诺森伯里亚国王埃德温皈依天主教之前,英格兰就曾接受过天主教,但只是昙花一现。当633年异教国王默西亚的彭达战胜和杀死埃德温后,诺森伯里亚又恢复了异教信仰,其后又几经周折,直到641年,诺森伯里亚的新国王奥斯维确立在英格兰的霸主地位后,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才牢固地确立起来。英格兰到718年才承认罗马的权威,威尔士则迟至12世纪才确立起天主教的统治地位。西北欧的乌特勒支、弗里西亚到8世纪才逐渐天主教化,至于萨克森人,他们反对法兰克人的征服,因此也敌视他们的宗教。真到772年至803年查理大帝发动一系列战争,最终迫使萨克森人臣服时,萨克森才皈依了天主教,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以及摩拉维亚、波希米亚于10至11世纪才缓慢地天主教化。很显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天主教化的路程尚未走完时,教权是无法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相反,教会权威的确立完全仰仗于君权的支撑。并且,还由于天主教化进程的不一,天主教会的权威在同一时期内在不同地区理所当然的也有强弱之别。如果说当初教会获得独立的权力只是为了自我保持的话,那么后来当教会的权力发展到足以与世俗王权相抗衡的时候,控制和支配整个国家的欲望则成为教会权力的目的。到11世纪中期,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强化和教会权力向世俗国家的渗透,并已成为国家的支配势力的时候,教皇与世俗皇帝的对抗达到顶峰。一方面,教皇认为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另一方面,国王认为他才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西欧中世纪,在教会权与王权争夺最高领导权和充当世界霸主的斗争中。教会权摆脱其不利的地位是从11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发生这一改变的深层次原因当然是天主教会在王权的阴影下不断扩大统治范围,使西欧天主教化,并逐步获取天主教世界管理权的结果;其直接原因则是教会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克吕尼运动始于10世纪的克吕尼修道院,到11世纪下半叶逐成燎原之势,其核心人物格里高利七世、利奥九世等人。利奥九世上台后,他要依靠教皇的权势,在罗马教廷巩固自己尚不稳固的地位,就先要把国家教会制带进罗马教廷。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在王权的集权统治下,诸侯与王权的矛盾已不断的激化,逐渐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反对王权的地方势力,1056年,亨利三世卒然去世,其子亨利四世年仅6岁,皇后阿戈尼斯摄政,软弱无力。各大公爵瓜分了皇室的领地,满载亨利三世的支持下,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教会改革,国家教会制得到充分发展,培植了教会封建主阶层,教俗封建主对德意志皇室领地和政治权利的瓜分,大大削弱了皇权的集权统治。格里高利七世扩大教皇的权威和亨利四世重建德皇的集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国家教会制是德意志皇权进行统治的一个支柱,也正是国家教会制培植了一批具有丰厚经济实力的教会贵族,他们瓜分了皇室的权力,动摇了皇权集中的基础。格里高利七世扩大教皇的权威和亨利四世重建德皇的集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政教之间以争夺主教授职权为主要内容的公开的斗争中,德意志的教俗贵族因自身利益而支持罗马教皇。德意志皇帝被教皇所废黜,德皇的被迫忏悔,在理论上削弱了王权的权威性。 以克吕尼运动为代表的教会改革运动到11世纪下半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在主教职权的斗争中,教会权从王权手中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拥有圣职任命的发言权,从而使神职人员(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长)与世俗贵族相分离,杜绝了圣职买卖的弊端,通过斗争的胜利,教会权愈益强化,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教会权至上说由神学理论变成了社会的政治实践,教皇成了居于西欧诸王之上的主宰教会权与王权的强势人物,西欧各国一切重大事务都必须得到教皇的同意。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欧洲各国教会法学家帮助确立“教权至上的地位”。 他策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侵,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组织了镇压法国南部阿尔比派的十字军。在教会内部,他实行专制统治。他运用政治手腕,利用德国混乱的政局,左右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在法国,他迫使势力强大的法王腓力二世就范,被迫同废后英格堡复婚。阿拉贡的彼德、莱昂的阿方索九世,葡萄牙国王桑乔,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都被迫匍伏于他的脚下。教权此时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但英诺森三世以后的50年间,虽然教皇们继续努力捍卫教权,但由于时事的变易,教会权在与王权的较量中无可奈何地滑向低谷。卜尼法斯八世虽然力图步英诺森三世的后尘,重建逐渐丧失的教皇最高统治权。但在与法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死去,严重削弱了教会权,而对正在崛起的王权则十分有利。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农之囚开始,教会权更是一蹶不振,直到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把罗马天主教对西欧统治的一统天下彻底打破。 以上表明,中世纪西欧教会权与王权的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教会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永恒现象,客观实际是教会权与王权两者在相互联合和斗争中因世事的变易而彼此消长。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权与王权的关系,不仅从时间上考察彼此在斗争中互相消长,而且从空间上考察这种消长在各国各地区也不是铁板一块、完全一致的。在刚刚步入封建社会之时,新建的诸日耳曼王国中,只有西罗马帝国的原居民罗马高卢人信奉罗马基督教,新入主的日耳曼各族均信奉原始多神教或阿里乌斯派基督教,罗马派基督教不仅对这些蛮族新王国无法施加影响,反而被新的主人视为罗马帝国的同路人而屡遭打击。面对这一新的情况,虽然以格利哥里一世为代表的一批执着于罗马基督教事业的教会人士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手段来强化和扩大教会的势力,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终使整个西欧天主教化,但是,这一过程不仅充满了艰辛和反复,而且在各地发展也极不平衡。 英格兰接受天主教就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随着国王的更替几经反复后才终成正果。西北欧的乌特勒支、弗里西亚到8世纪才逐渐天主教化,至于萨克森人,他们反对法兰克人的征服,因此也敌视他们的宗教。真到772年至803年查理大帝发动一系列战争,最终迫使萨克森人臣服时,萨克森才皈依了天主教,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以及摩拉维亚、波希米亚于10至11世纪才缓慢地天主教化。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天主教化的路程尚未走完时,教会权是无法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相反,教会权威的确立完全仰仗于王权的支撑。并且,还由于天主教化进程的不一,天主教会的权威在同一时期内在不同地区理所当然的也有强弱之别。 教会权与王权关系的错综复杂,不仅在时间上出现了彼此的消长和位置的互换,在空间上也如上所述极不均衡,在西欧各地各国也因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多有差别。因此,必须全面的、辨证的分析西欧中世纪的教会权与王权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好像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象发疯似地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哥伦布就说过:“黄金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然而,欧洲产金不多,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西欧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1275年夏,威尼斯人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年),随父亲、叔父来到我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欢迎。他在中国居住和为官17年,1295年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行记》(又名《东方见闻录》,由马可·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谦整理成书)。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多无数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这本书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本来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廷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之手于14世纪传入欧洲,已被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圆说,日益被人们接受。1477年,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1379—1482年)绘制世界地图,把中国和日本画在欧洲的西方,坚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人的航海成就,有助于欧洲人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1405—1433年间,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亚、非30余国和地区,最远抵达今东非肯尼亚的马林迪,并有完整的航海图,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印度和阿拉伯的航海家早就航行在印度洋上,他们还沿非洲东岸向南航行,最远到达今莫桑比克。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就是利用上述航海成就,开辟了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达印度的新航路。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完成领土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两国的专制君主以及贵族、商人,为掠夺黄金、白银,扩张势力,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统一又是在“收复失地”、即反对伊斯兰教徒的胜利斗争中实现的,于是15世纪末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一股空前的宗教狂热,希望与信仰基督教的东方君主联合起来,共同夹击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①上述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终于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探索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掠夺的总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