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科技论文题目是

发布时间:

科技论文题目是

下面我整理了比较难的科技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⒈家庭节能调查报告

⒉大蒜也能……(治病等)

⒊神奇的……(节能灯等)

⒋……的奥秘

⒌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无车日对环保及节能的影响调查) ⒍本班同学挑食情况调查

⒎伙伴肥胖情况调查及处理意见

⒏关于社区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⒐小学生零食安全问题调查

⒑蚂蚁的力气有多大

⒒学生早餐问题调查报告

⒓小学生近视率高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近视眼带上眼镜看得清事物?

⒔家长(爷爷、爸爸等)节能、环保意识调查(对小学生的影响)

⒕家养宠物与环境保护(伤害事故等)

⒖什邡是名符其实的矿泉水之乡?

16. 我教鹦鹉学说话

17.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18.科技小论文——兰花枯萎之后

19.我的神舟八号

20.科技小论文——柔软的汽车玻璃

21.篮球充气的孔为什么不会漏气

22.科学小论文-猫为什么吃老鼠

23.科技小论文范文—《制造影子》

24.科学小论文——看电视为什么不能太近? 25.废旧电池危害大

25.树皮上的死亡信号

26.会跳的暖瓶塞

27.角落里的生物生长现象观察

28.mp3可能毁掉一代人的听力

29.节水在行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比较难的科技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x0d\x0a\x0d\x0a人工改变天气 \x0d\x0a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x0d\x0a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x0d\x0a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x0d\x0a电磁跑道 \x0d\x0a彩色投影小磁针 \x0d\x0a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x0d\x0a做勇于创新的人 \x0d\x0a别把垃圾浪费掉 \x0d\x0a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x0d\x0a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x0d\x0a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x0d\x0a冰棍为什么冒“汽”? \x0d\x0a暗物质的新理论 \x0d\x0a怎样写科学论文? \x0d\x0a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x0d\x0a科技俱乐部与我 \x0d\x0a人类可以飞了 \x0d\x0a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x0d\x0a清洁雨伞 \x0d\x0a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x0d\x0a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x0d\x0a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x0d\x0a烟灰的妙用 \x0d\x0a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x0d\x0a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x0d\x0a螳螂的生命力 \x0d\x0a植物也会睡觉 \x0d\x0a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x0d\x0a鸭神奇的口水 \x0d\x0a关于墨水的实验 \x0d\x0a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吸盘式壁挂熏香炉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磁铁放在录音机旁为什么会有杂音 ?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七彩霓虹灯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树叶为什么会“变脸”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乖乖的小草”——植物有趣的向阳性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人类的“跟班”——影子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会旋转的牛奶盒 2009-10-18 ·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藏在高速公路上护栏里的小秘密 2009-10-18 ·科技小论文:漂浮的针 2009-6-3 ·为什么可乐会腐蚀牙齿 2009-6-3 ·车胎内气体少了为什么使用起来费力 2009-6-2 ·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篮球充气的孔为什么不会漏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火苗为什么往上窜 2009-2-26 ·科技小论文-----狗的弱点 2009-2-26 ·科技小论文--昙花一现 2009-2-14 ·科技小论文———之节能减排篇 2009-2-14 ·21世纪乘坐超音速客机 2009-2-14 ·光纤通信 2009-2-14 ·寻找物种减少的原因 2009-2-14 ·月亮正远离地球 2009-2-14 ·有趣的共振现象 2009-2-14 ·观察蚂蚁,我发现…… 2009-2-14 ·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2009-2-14 ·制作无线话筒(科技小论文) 2009-2-14 ·(科技小论文)漂浮的水滴 2009-1-31 ·吸管“宝剑”的原理——科技小论文 2009-1-27 ·神奇的洗衣粉

科技是把双刃剑议论文题目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也在大步前进。汽车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宇航员成功飞上太空……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科学发展弊大于利:科技的发展的确给社会带来了进步,带来了方便,但,汽车的陡增,造成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最头疼的问题;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已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又让多少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以上是我给你的参考,你可以结合着来写。如果还要更详细的请追问!加油!↖(^ω^)↗

-

科学的发展已造成许多让人始料不及的事实,核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人们享用着核电站源源不断的电流时,头顶上却笼罩着一层核战阴云。“记忆移 植”也是同样可怕的一柄双刃剑。只要想想这种前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兴奋发疯,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成为大思想家、大艺术家、大作家、大科学家……科学将获得 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一日千里!这一切都是因为“记忆移植”技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为自己移植入各类社会精英的记忆,使自己 成为精英中的精英!而且,由于省下了学习的中间环节,可以节省多少社会资源!无论对于个人抑或社会,都有莫大的好处。当然那些初级、中级的考试也可以免了——想想看,让一个拥有爱因斯坦记忆的人去考中学物理?荒唐透顶!

但是,假如事情朝着另一面发展,后果就实在太可怕了。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可以拥有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的记忆,这时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拥有你爷爷的记忆,那么你如何与你的父亲、你的姐姐相处?个人的隐私该如何保护?如果拥有一个陌生人的记忆,那么你如何处理和他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他的亲人朋友的关系?

也许,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伦理道德,将于一朝崩溃!

另外一种可怕的后果是:如果这项技术落到了一个狂热的恐怖分子手里,如果这个恐怖分子利用这项技术移植了希特勒、科学家、艺术家、大罪犯等人的记 忆,成为一个超级罪犯。又如果这种超级罪犯有许多个,他们在各类技术中都是佼佼者,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武器,进行最具破坏力的恐怖活动,世界将会变得怎 样?那时,笼罩在人类头上的又会是什么阴云?

相比之下,不劳而获会不会给人带来快乐,这个问题反而变得无足轻重了。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记忆移植技术”也是其中之一。运用得好,会给人类造福;运用不好,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警惕啊,人类!

当然,那些从科学知识转化出来的技术成果中,纯粹只能作恶的太少。

绝大部分既可以为社会造福,也可以危害社会,伤人害命。所以,“双刃剑”才是它们最准确的比喻。

首先,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其次,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第三,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第四,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最后,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现在人们都需要一个速度形社会,而科学的发展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科学的发展让医学更加发达,使许多人脱离病痛;是科学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现在,人们生活变好了。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广泛,我们在海宁发一封信到巴西,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

我们可以在英特网上和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聊天、游戏;可以在网上读新闻、看电影,听音乐;可以听老师上课,查找资料,还可以足不出户购物、医疗、急救……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这是积极的作用,科技提高了,那么国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也会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就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会加强,其他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利益,会采取相应手段如贸易主义、垄断、经济封锁、提高关税等来对抗,所以这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这是消极作用所以说科技是把双刃剑,这时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自主创新,增强创新意识,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原则,利用国际法律法规原则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与国际合作,反抗不正当贸易行为

电脑的问世,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在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现代科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电脑正是这场巨变的“急先锋”。昔日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今日摇身一变为体态轻盈的“少女”;如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只有区区几毫米厚! 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吧:当你启动电脑,信息如繁星般的接踵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打开QQ,亲人、朋友的电子邮件,如漫天飘舞的雪花闪现在你的眼前,品着那些温馨的话语,你的嘴角油然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戴上耳机,放好摄像头,你与亲人聊起了家常。你清晰地看到了远在异地他乡的亲人和蔼、含笑的面庞,听到了他们温柔、真挚的寒暄问候;此刻,通过温馨的电流,你与在电脑另一端的亲人,相视会心地一笑。“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曾经感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如今已成现实。而这美好的一切,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最佳见证。 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一扇神奇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你了解了数万个图书馆也难以包容的海量知识与新闻,这难道不是科学创造的又一个奇迹吗?我们建立博客,与网友一起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奇闻轶事。科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电子平台。最令我们兴奋的莫过于电脑游戏,在游戏中,我们放松了身心,体验到了素昧平生的友谊和温情,了解了不少史实与民俗,这些不正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吗? 我们还在网上购物,炒股,听音乐,看电影……这一切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但是,电脑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带来便捷与欢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些许麻烦甚至伤害。一些居心叵测者,利用网络进行;一些无辜少年,迷失在网络的不良诱惑之中,不能自拔,甚至葬送了韶光前程…… 科学如同一望无际的神秘大海, 我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船。这大海确实神奇浩瀚,令人心驰神往,但其中也暗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夺命漩涡,生命之舟随时可能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甚或被颠覆。但我们不能为此停止对科学的探索,正如同轮船不能因海上有漩涡而停止航行一样。 苍茫的大海之上,我们何去何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的慨叹岂止只是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更是现实中我们成长进步的启明灯。科学可以推动人类不断进步,但它也可以彻底毁灭人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好科学,使科学技术更多造福人类,同时,减少它的负效应对人类的伤害。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再看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乃至第三次工业革命,相信每个大学生都学过这一段历史,也深刻地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华民族经历过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于是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而奋斗的新一代深刻铭记这些耻辱,深信不疑的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诤言。先不说大跃进的蛮目进取,毕竟对于80、90后的我们来说有点遥远,只能通过那些呆板的教科书来蛮目了解,实在表象的不能再表象。就且看看今天我们这个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和谐社会吧!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至少现在这几十年这不能改变,人民生活也跟其他的发达国家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而首要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不仅为了国家强盛,更多地是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而科学技术在这场科技革命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市场具有蛮目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蛮目性。我国的自然资源本身就十分有限,而且环境污染也颇为严重,不用举什么文绉绉的例子,只要到任何一个工业发展红红火火的地方随便走走就可以看见黑黝黝的河水,这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不需要用媒体傻瓜的惊讶的言语来形容这些本身就存在却屡屡被忽略的事实。这些污染不能说不是科学技术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的一个创举,而且还创造了一个令人神魂颠倒的GDP数据,甚至令到不少的官员钱包鼓起来,难怪 *** 官员大吹发展理论,大力推进科学技术非一般兴奋地谋求发展,单单从表面上来看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却恰恰用向自己身体捅一刀。

这一刀捅的有力,捅的人民大众都几乎敢怒不敢言,直至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带来的治病方才引起所谓的广泛关注,于是乎环境保护含羞答答地走进大家的视线,但是环境保护还是个新来的豆腐级别的东西,十分脆弱,这条环境保护路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要走。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曾经有人说过这么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或者这句不是什么伟人说出来的名言,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深刻,能意会不可言传。眼前就明明白白地摆着这个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大家都知道环境保护很重要,也清楚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丢,或者在博弈中有意无意地将发展经济作为重头戏,这没有错,正如我们的路线以经济为中心,错在功利主义下环境保护变成了一场小丑戏。

经济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得领航,环境保护也得必要地考虑其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几十年,神州大地创造了一个中国发展的速度,令世界惊叹,却可惜环境保护不够争气。其实没有什么好可惜的,环境保护也可以令到经济发展,只是屡屡被众人所不屑,举一个例子吧:增城三大主题功能区的实施,全市实施公园化战略,因地制宜谋发展,不仅南部经济发展迅猛,而且北部山区也摆脱了贫困,甚至1992年连百强县都进不了,2009年已经排行百强县第九位。中国有个成语:因地制宜,不能够全部都当做工业来发展,错位发展,同时科学技术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不单只要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还得将环境保护以及现有污染的治理纳入研究范围,要从现实生活中实践,千万不能停留在所谓的理论,若是如此那就是浪费国建钱财,辜负人民的期望,争取理论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真真实实的和谐社会。

科学何为科学,就是有一定得道理的东西;技术何为技术,那就是达到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经济发展是无可厚非的,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这才是科学。那么要达到就得要有一定得条件和技术,那么国家的研究机构,各大院校等等就该发挥其科学技术的作为,要不人民养你们干嘛呢?

同时作为一个科学技术研究者得要有道德,毕竟技术这东西不一定科学,要科学就得研究者有一定得道德修养,不然分分钟出现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甚至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这样做跟谋杀百姓有什么大的区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讲是没用的,光做是蛮目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定得宗旨,将理论实践联系在一起,将人民的生活及他们的权益联系在一起,也该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或许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矛盾,就是这么一个矛盾才需要动用科学技术来有效地解决,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向外的一面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用向内的一面警惕自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来就是两兄弟,一个都不能少,请向往未来的我们将他们一并带上吧!

什么是科学?达尔文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的确,人类遵循着这个原则,完成了使人类在理性精神中获得最高成就的一个又一个任务,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使社会一步步迈向繁荣。

但是又有谁敢说:科技对人类,对这个世界只有利,从不存在弊?人们不得不承认一点,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同时也带来的一系列的麻烦。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却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而且近期日本的核泄漏更是使人惶惶不可终日;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虽然使一些曾经无药可医的病症得到“天敌”,却也使某些抵抗力强的病菌变异,且破坏力远远超过以前病菌的破坏力。其实最严重的还是人们常谈起的环境破坏。就拿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的冰箱来说,冰箱里的氟利昂就是地球变暖的元凶,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并且,氟利昂亦是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从而使紫外线增强,危害人类健康。

科技这把双刃剑带来的问题就像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样循环着。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汽车已经遍布世界,石油也就无 *** 的被开采使用,从而导致了石油危机的问题,让每个人脑海里都存在着忧患意识。而且,由于某些国家的石油储量不多,便弥漫了为保卫石油而战的硝烟。既然是战争,就必然会有伤亡,必然有胜负,而现在社会胜利的曙光往往会倾向于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的一方。所以,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展开。正如爱伊斯坦所说的:“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科技,残忍的将安琪儿的双翅剪断,让她不再眷顾人类:科技,将大自然的面纱一层层揭开,然后又在她精致的面庞上划上一刀刀疤痕,让她对此展开报复。因为科技,世间也许不再有秘密,科技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可是若是人类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它的优势,那它终有一天会毁了它所创造的一切……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也在大步前进。

汽车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宇航员成功飞上太空……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 科学发展弊大于利:科技的发展的确给社会带来了进步,带来了方便,但,汽车的陡增,造成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最头疼的问题;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已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又让多少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以上是我给你的参考,你可以结合着来写。

如果还要更详细的请追问! 加油!↖(^ω^)↗。

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 ,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

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这是一把这样的剑,它是双刃的,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如果用它来做好事的话,那么,它就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如果用它来做坏事的话,它就可以产生坏的结果。这就是说,同样的一把剑,使用之后所造成的后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目的。

它本身是双刃的,有它的两面性,一面可以用来做好事,另外一面可以用来做坏事,或一面可以带来正面作用,另外一面可以带来负面作用。科学既可以用它来维护正义,除暴安良,也可以用它来伤害百姓。

这并非只是无奈,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减少、降低。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当然,是曲折的甚或扭曲的反映),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质呢?这颇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我倾向于是。

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或缺陷、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或对后果的控制不力而造成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

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我们要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长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

人类历史是如何由慢到快逐步前进的?是什么在推动着它?众所周知,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于生产力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科技因素,或者说: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革命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初步改变了世界: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

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

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

6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面貌。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但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无产阶级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2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3机器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科技的推动力量越大,则危害也越大。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

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身安全无保障、人类身体素质下降、新型病菌不断出现…… 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如何正确利用科技,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全人类应呼吁和平,把科技发展应用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在其中,大国作用举足轻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造福子孙后代;全人类都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问题一:科技是把双刃剑为话题的作文 现代的科技不断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从远古的茹毛饮血跨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与之息息相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全靠科技来给予,就因为人类与科技不可分离,所以科技这把双刃剑才慢慢露出锋芒。平时,我们生中常用到一次性的塑料袋,尤其是在菜市场附近,塑料袋随处可见,虽然方便,但积少成多,也会带来不必要的灾害。这种塑料袋之所以称为“白色污染”,就在于它的破坏性。烧毁会造成大量有毒物质,而掩埋则会使大面积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科技固然有害,但科技使中华人民几千年的飞天梦圆了,正是那团火红的火焰,与科技的璀璨光辉,才使中国几亿华人在同一时间见证中国一瞬间的飞跃。如今,电脑、手机、飞机、汽车,“GPS”等科技的结晶,不正将人类推向一个归为光明的时代吗?科技的力量有利也不免有其副作用的弊,但只要人类不把这各威力无穷的双刃剑随意挥舞,科技将可以只给人类带来方便,带来快捷,带来光明。所以,只有正确使用科技,不使用科技造成损害,我们才能真正过上安宁、幸福大的美好生活!名师点评:诚如作者所言,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了许多副面影响。这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提出了要正确使用科技的倡议。文章用词妥帖,理顺意明。如果能在分别举例论证科技的利弊的时候,多增加点事例,那文章就更有说服力了! 问题二: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议论文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也在大步前进。汽车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宇航员成功飞上太空……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 科学发展弊大于利:科技的发展的确给社会带来了进步,带来了方便,但,汽车的陡增,造成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最头疼的问题;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已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又让多少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以上是我给你的参考,你可以结合着来写。如果还要更详细的请追问! 加油!I(^ω^)J 问题三:高中作文,“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 5分 什么是科学?达尔文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的确,人类遵循着这个原则,完成了使人类在理性精神中获得最高成就的一个又一个任务,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使社会一步步迈向繁荣。 但是又有谁敢说:科技对人类,对这个世界只有利,从不存在弊?人们不得不承认一点,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同时也带来的一系列的麻烦。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却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而且近期日本的核泄漏更是使人惶惶不可终日;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虽然使一些曾经无药可医的病症得到“天敌”,却也使某些抵抗力强的病菌变异,且破坏力远远超过以前病菌的破坏力。其实最严重的还是人们常谈起的环境破坏。就拿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的冰箱来说,冰箱里的氟利昂就是地球变暖的元凶,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并且,氟利昂亦是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从而使紫外线增强,危害人类健康。 科技这把双刃剑带来的问题就像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样循环着。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汽车已经遍布世界,石油也就无 *** 的被开采使用,从而导致了石油危机的问题,让每个人脑海里都存在着忧患意识。而且,由于某些国家的石油储量不多,便弥漫了为保卫石油而战的硝烟。既然是战争,就必然会有伤亡,必然有胜负,而现在社会胜利的曙光往往会倾向于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的一方。所以,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展开。正如爱伊斯坦所说的:“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科技,残忍的将安琪儿的双翅剪断,让她不再眷顾人类:科技,将大自然的面纱一层层揭开,然后又在她精致的面庞上划上一刀刀疤痕,让她对此展开报复。因为科技,世间也许不再有秘密,科技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可是若是人类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它的优势,那它终有一天会毁了它所创造的一切…… 问题四:科技是把双刃剑议论文50字 (1)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3)选题要新意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选题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3]

科技技术类论文题目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1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2.2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2.3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2.4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3.1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3.2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3.3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3.4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选题: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民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3、应用技术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刍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

4、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7、试论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

8、浅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探讨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1、民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2、高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14、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层次化关节点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研究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浅析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9、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长春建筑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如何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效率

12、中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

14、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1、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浅析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相关问题探讨

9、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3、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

14、高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科技的论文题目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1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2.2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2.3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2.4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3.1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3.2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3.3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3.4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和中国有关的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选择:1、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2、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5、谈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6、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7、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10、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

例如[科学小论文]电扇能吹出冷风吗[科学小论文]为什么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科学小论文]苍蝇会不会生病[科学小论文]银器真的能验毒吗[科学小论文]壁虎爬墙的奥秘[科学小论文]神秘纵火案[科学小论文]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方法[科学小论文]怎样写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蝉逃跑时撒尿的秘密[科学小论文]喝牛奶的学问[科学小论文]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调查[科学小论文]走进神奇的芦荟世界[科学小论文]金陵明珠 绿色长廊——玄武湖环湖路景观带考察报告[科学小论文]南师大冬季鸟类的观察报告[科学小论文]落叶的呼唤——城市落叶处理方法的探究[科学小论文]关于雪松“吊水”的科学小调查[科学小论文]关于SARS病毒的科学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铁路技师科技论文题目

铁路工务技师技术论文篇二 铁路工务施工及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对于铁路工务施工以及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铁路工务施工中存在很多风险,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风险的排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铁路工务施工的安全和效率,本文将就铁路工务施工以及安全管理进行相关探析。 关键词:铁路;运输;工务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0 引言 在铁路运输中,铁道线路是一个基础工程,线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输,铁路工务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和提高线路的质量,铁路线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因此保证铁路工务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才能为铁路运输打好坚实的基础。 1 铁路工务施工的特点 在铁路工务施工作业涉及面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重复性,由于铁路线路是运输的关键因素,所以施工时段、施工时间受到限制,这就对施工组织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施工及施工安全管理就尤其重要,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很大的事故或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铁路工务施工中有几项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其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所谓的安全包括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车运输的安全,施工应尽量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其二,是兼顾对车站各项基本工作做到维持,大致包括车站列车调度、编组以及各专线的使用等;其三,是在施工进度方面要尽量缩短施工期限,减少封锁,避免对行车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四,同一段线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尽量使用并行作业的方式,减少对行车的影响,减少封锁线路的次数;其五,对不影响行车的如新增道岔及股道部分提前铺设到位,不能铺设到位的道岔在合理位置进行预铺。具体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和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制定。 2 铁路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1 预防为主 对于一个施工作业项目来说,安全的保障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预防,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从而保障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在铁路工务施工作业中,安全风险项点很多,这就需要对安全风险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判,真正的看到安全风险项点,从而有效的消除隐患。针对这些风险项点,制定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并且要做好监督实施工作,保证这些安全管理的管控措施都有效的实施到施工过程当中,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2.2 完善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中体制的建立健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体系随着工务施工的不断发展持续进行完善,在工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尤其是一些细节工作,必须制定出详细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按照相关要求逐级负责、逐级监管,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保障。 2.3 增强责任感 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对安全管理工作充分重视,将安全渗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各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时刻保持对安全的警惕性;第二步是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分级落实,做到每一层面施工都有安全管理的负责人,负责人要对自己所辖范围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要责任到人,促进各级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做好各级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应对风险的敏感性,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从而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2.4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根据多次的铁路工务施工现场事故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施工现场的多数工作都与安全管理不可分割,其中现场一线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必要的就是抓好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工作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其一,是做好实际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制定不同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案,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必须重视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二,对各级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制定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安全氛围,从而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把控;其三,在施工人员的招聘筛选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前期的培训,对于一些一线施工作业人员,总体来说专业技术素质较低,这就需要做好培训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本培训工作,从而从人员上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随时检查指导,这样才能从人员这个能动因素上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最后,安全管理不是一个口号,是需要真正去实施的,然而真正的实施就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就需要作为施工单位领导,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避免因其他原因忽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包括对设备的投入和对人员的投入,不断的改善施工人员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最终保障铁路工务施工安全、顺利的实施。 2.5 施工过程中的定期检查和全程监测 在铁路工务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定期检查和全程监测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对于安全保障工作来说尤为关键,第一,是设备上的检查,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在施工现场中设备要及时维修和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第二,要对事故高发阶段或者地段进行监测,例如隧道等地区,合理制定监测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 2.6 采用新型生产技术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施工单位要适当引进新型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从而不断的促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变化,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消除工务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因素,从而从施工技术上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的效率和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在我国的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工务施工也在不断的扩大,安全管理对于铁路工务施工的事故预防就尤显重要,这就需要对铁路工务施工进行分析和研究,完善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障铁路工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文艳,安红建,缑志勇,等.《铁路工务施工作业安全分析预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C].//2008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08:174-178. [2]郭红卫.铁路集中修车务安全管理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8):51-53. [3]马孟达.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6):88-88,89. 看了“铁路工务技师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铁路工程技术论文 2. 有关铁路工程毕业论文 3.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 4. 有关铁路工程测量论文 5. 高速铁路技术论文(2)

国家铁路建设近些年发展的十分迅猛,动车、高铁的快速建设、运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巨大。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_铁道交通的论文如何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题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2、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4、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及拥挤扩散范围估计 方法 研究

5、基于CIC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7、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8、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9、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方法研究

10、基于多维矩阵WB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轨道交通工程绿色施工与清洁生产研究

12、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13、天津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墙耐久性研究

14、国内轨道交通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15、基层质监机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16、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7、珠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线路选线规划设计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19、面向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服务集成与系统设计

20、重庆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

21、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

22、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23、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4、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5、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27、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28、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分析研究

29、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

30、基于GIS的城轨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1、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2、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5、国道G4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优化与仿真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研究

3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38、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39、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其应对策略

40、轨道交通配套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41、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42、轨道交通工程主控模式下变电所综合监控的应用研究

43、甘肃圆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44、城市交通智能感知与传感器 网络技术 研究

45、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文本信息的数据挖掘研究

46、中铁二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7、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49、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50、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关键指标和主要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2、蒙华铁路运输需求及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3、基于AFC和列车时刻表的城轨乘客时空扩展出行路径匹配

4、城轨市郊线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5、工程局铁路运输公司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6、多运营主体共存下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研究

7、城轨实验室沙盘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8、基于节点理论的铁路冷链集散中心运作研究

9、ApacheShiro在铁路Wi-Fi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10、京沪高速铁路GIS平台研究与实现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12、高等职业 教育 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13、地铁停运紧急情况下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研究

1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

1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体系时空效率研究

16、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轨列车车底运用优化研究

17、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18、烟大铁路轮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19、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20、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机理及相关应用问题研究

21、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22、智能铁路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

2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综合交通枢纽价值规划研究

24、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

25、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6、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27、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29、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标准研究

30、基于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建模及其实证研究

31、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

32、铁路运营费用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33、内陆中转型铁路枢纽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组织理论研究

34、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研究

35、集疏运系统背景下运煤铁路基础设施规划与评价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37、交通枢纽城市高铁引线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3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39、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40、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研究

41、日本第三部门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研究

42、湖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43、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底运用优化方法研究

44、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5、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

46、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

47、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48、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

49、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协调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50、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研究

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

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

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

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

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

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

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

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

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

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

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

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

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

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

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

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

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

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

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

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

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

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

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

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

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42、列车定位 系统安全 性研究

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

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

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

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

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论文(2)

★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管理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轨道交通管理论文(2)

★ 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论文(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