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大量的阅读储备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眼界与知识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1:《浅谈小学群文阅读》 摘 要:鼓励孩子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能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然而,许多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传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孩子解决书源,指导阅读 方法 ,引导自主选择、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孩子创设好群文阅读的环境,让孩子能自觉的利用节假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书籍保障;方法指导;开展活动;阅读氛围;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就是一节课完成多篇 文章 的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是高效活课堂之一,也是课改内容之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因为阅读挑战的是我们的主动思维和 想象力 ,阅读过程中促进我们去思考和提升。群文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文学让精神成长,让一个人可以因为阅读而有自信,有内涵,有梦想。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组织学生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阅读中进行思考,触碰心灵的火花。然而,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只能放在课外,教师应该尽力为孩子创设群文阅读的环境。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书籍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甚至是其他 渠道 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仅可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加强学校 文化 建设,扎实推进素质 教育 ,还让学生体验到:好书伴我成长!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图书;对于爱看书的学生多多进行表扬,让其起到带动的作用。班级图书角里书不一定要在校内阅读,可以给图书编上号,让学生借回家,为了便于管理,我在班里找一部分学生做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借阅和归还。当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爱护图书。在学校读书,老师可以指导和检查,可是在家里就有一些问题了,而学生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又是最多的,并且在家里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定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还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给家长讲明读书的计划,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也会很好的配合。 二、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将群文阅读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应该彰显阅读的过程,准备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练交流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群文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匆匆读几篇文章,连学生字词读错了,也来不及纠正,还没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下课了,更别说遣词 造句 ,文章的写作方法的对比等。所以,课内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自觉进行群文阅读才是上策。 (一)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方法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会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这充分的说明了教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与学生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课堂上,教师定期给学生提供设计优良的群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结合合作学习,探究而发现群文奥秘,再来进行精彩的展示、交流,在共享中共同建构意义;让学生自主发现群文中的主题。在引导学生从体裁、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深入钻研,善于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读写结合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读、说、思、写结合”的习惯 练自读能力,练信息提取能力,练质疑能力,练探究能力,练思辨能力,练表达能力,练表现能力等是群文阅读的宗旨。教师定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指导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然后,教师将群文提供给学生,放手由学生阅读,并按提示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再精彩地展示和交流,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 鼓励学生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 名人 名言 等摘抄下来背一背,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写一写阅读感受,并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交流对象自由选择,介绍一篇自己最近阅读的(或是自己喜爱的)文章。学生们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乐趣,学生们都满腔热情地投入,课外积极的寻找阅读资料,认真阅读,交流时各抒己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相关文章 在教学时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文章,争取每周用一节课进行学生的群文阅读选文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还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材料。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时,我就选了表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异国朋友的爱”三篇文章进行课内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主选择、明白拓展延伸、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四、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营造群文阅读氛围 孩子们天性贪玩,课外阅读不积极、不主动,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读书交流活动类型有: (1)“书海拾趣”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本周从书本中知道的有趣的 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 (2)“故事讲演”比赛。每两周进行一次。 (3) 手抄报 比赛。每一期手抄确立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内容,由老师、班委、中队委、共同打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分组比赛。 (4)“积累册”展示,“ 读书笔记 ”展示,读书征文等活动。将孩子们的作品摆放在走廊,与孩子们零距离,让孩子们徜徉在其中感受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耳濡目染,读书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一篇篇诱人的题目驱动着学生去读,去看。 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把课本运用于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增强信念、扩大胸襟,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 鸡蛋从外打破仅仅是一盘菜,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孩子生长的环境等特点,为孩子创设阅读的情境,设法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活课堂,跟上课改的步伐。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2:《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 儿童 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 作文 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 文章阅读 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 神话故事 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4、5、6期. [2]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7、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10、11、12期. [4]学苑教育.2013年1、2、3期.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人们的日常阅读活动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数量和速度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意义如下。 (一)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阅读多篇与教学相关联的文章。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来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模式,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宝贵 经验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十分重视。但是,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小学共有 语文教材 12册,大约每册含包30篇课文,以每篇500字来计算,小学语文教材的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用6年阅读这些文字显然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使得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诞生。为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养出 快速阅读 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快速阅读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一篇大约500字的精读课文一般需要花费两个课时,即使是略读课文也得需要一个课时,这种缓慢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目前国内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一篇课文要花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读完了,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剩余的时间内只能不断提问、不断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回答、被动听讲,由此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一堂课中可让学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且内容多样,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陈述、多倾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产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视朗读和默读。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集中在某节课上的某篇课文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有感情的朗读,可谓是一种精读与朗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精读的优点很多,但是群文阅读,更容易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让学生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阅读文章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筛选好文章,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而将多篇具有相关内容的文章集聚起来,进而避免了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从中找出阅读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等,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地筛选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阅读材料。 (二)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
辅导孩子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学校现在讲的跟咱以前的完全都不一一样,也不是很懂。我知道一个地方经常会发一些小孩子能学得到听得懂的东西,一个公众号叫听着听着就会了。可以看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同样,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几年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我感触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内只是引导学生,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感兴趣课文的内容读起,读后还要谈谈感受。例如,在教《草原》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读得起劲,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草原美丽的景色,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更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那真是如痴如醉。看得出,这样的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我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而,朗读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赞美,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天底下谁都喜欢表扬。当孩子经过努力,终于把一个长句子读得准确而流畅时,他们多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啊!如果孩子能把课文读正确了,我们可以说“不简单!你能读准这么长的句子。”孩子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学习劲头就更大了。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好了,我们可以说:“读得这么好,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就不信只有××读得好,还有其他小朋友一定读得更好。”如果学生确实无表扬肯定之处,我们也可以把批评“包装”一下,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如果……那就更好了。”或者用幽默的语言让孩子领会。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要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个学生读得很响亮,这当然有违句子的含义。于老师十分幽默地评价说:“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那个同学笑了,同学们都笑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都领会了句子的原意。 评价读不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善于读书,从而读好书,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读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轮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灵性和创造才能,经常地读、大量地读、生动活泼地读,让学生觉得朗读很快乐,学生才会在读中有所发现,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学会思考,在读中学会创造,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另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大量的阅读储备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眼界与知识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1:《浅谈小学群文阅读》 摘 要:鼓励孩子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能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然而,许多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传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孩子解决书源,指导阅读 方法 ,引导自主选择、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孩子创设好群文阅读的环境,让孩子能自觉的利用节假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书籍保障;方法指导;开展活动;阅读氛围;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就是一节课完成多篇 文章 的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是高效活课堂之一,也是课改内容之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因为阅读挑战的是我们的主动思维和 想象力 ,阅读过程中促进我们去思考和提升。群文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文学让精神成长,让一个人可以因为阅读而有自信,有内涵,有梦想。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组织学生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阅读中进行思考,触碰心灵的火花。然而,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只能放在课外,教师应该尽力为孩子创设群文阅读的环境。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书籍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甚至是其他 渠道 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仅可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加强学校 文化 建设,扎实推进素质 教育 ,还让学生体验到:好书伴我成长!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图书;对于爱看书的学生多多进行表扬,让其起到带动的作用。班级图书角里书不一定要在校内阅读,可以给图书编上号,让学生借回家,为了便于管理,我在班里找一部分学生做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借阅和归还。当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爱护图书。在学校读书,老师可以指导和检查,可是在家里就有一些问题了,而学生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又是最多的,并且在家里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定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还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给家长讲明读书的计划,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也会很好的配合。 二、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将群文阅读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应该彰显阅读的过程,准备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练交流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群文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匆匆读几篇文章,连学生字词读错了,也来不及纠正,还没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下课了,更别说遣词 造句 ,文章的写作方法的对比等。所以,课内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自觉进行群文阅读才是上策。 (一)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方法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会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这充分的说明了教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与学生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课堂上,教师定期给学生提供设计优良的群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结合合作学习,探究而发现群文奥秘,再来进行精彩的展示、交流,在共享中共同建构意义;让学生自主发现群文中的主题。在引导学生从体裁、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深入钻研,善于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读写结合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读、说、思、写结合”的习惯 练自读能力,练信息提取能力,练质疑能力,练探究能力,练思辨能力,练表达能力,练表现能力等是群文阅读的宗旨。教师定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指导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然后,教师将群文提供给学生,放手由学生阅读,并按提示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再精彩地展示和交流,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 鼓励学生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 名人 名言 等摘抄下来背一背,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写一写阅读感受,并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交流对象自由选择,介绍一篇自己最近阅读的(或是自己喜爱的)文章。学生们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乐趣,学生们都满腔热情地投入,课外积极的寻找阅读资料,认真阅读,交流时各抒己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相关文章 在教学时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文章,争取每周用一节课进行学生的群文阅读选文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还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材料。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时,我就选了表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异国朋友的爱”三篇文章进行课内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主选择、明白拓展延伸、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四、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营造群文阅读氛围 孩子们天性贪玩,课外阅读不积极、不主动,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读书交流活动类型有: (1)“书海拾趣”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本周从书本中知道的有趣的 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 (2)“故事讲演”比赛。每两周进行一次。 (3) 手抄报 比赛。每一期手抄确立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内容,由老师、班委、中队委、共同打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分组比赛。 (4)“积累册”展示,“ 读书笔记 ”展示,读书征文等活动。将孩子们的作品摆放在走廊,与孩子们零距离,让孩子们徜徉在其中感受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耳濡目染,读书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一篇篇诱人的题目驱动着学生去读,去看。 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把课本运用于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增强信念、扩大胸襟,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 鸡蛋从外打破仅仅是一盘菜,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孩子生长的环境等特点,为孩子创设阅读的情境,设法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活课堂,跟上课改的步伐。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2:《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 儿童 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 作文 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 文章阅读 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 神话故事 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4、5、6期. [2]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7、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10、11、12期. [4]学苑教育.2013年1、2、3期.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人们的日常阅读活动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数量和速度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意义如下。 (一)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阅读多篇与教学相关联的文章。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来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模式,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宝贵 经验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十分重视。但是,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小学共有 语文教材 12册,大约每册含包30篇课文,以每篇500字来计算,小学语文教材的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用6年阅读这些文字显然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使得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诞生。为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养出 快速阅读 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快速阅读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一篇大约500字的精读课文一般需要花费两个课时,即使是略读课文也得需要一个课时,这种缓慢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目前国内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一篇课文要花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读完了,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剩余的时间内只能不断提问、不断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回答、被动听讲,由此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一堂课中可让学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且内容多样,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陈述、多倾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产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视朗读和默读。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集中在某节课上的某篇课文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有感情的朗读,可谓是一种精读与朗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精读的优点很多,但是群文阅读,更容易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让学生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阅读文章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筛选好文章,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而将多篇具有相关内容的文章集聚起来,进而避免了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从中找出阅读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等,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地筛选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阅读材料。 (二)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少年文艺》、《少年儿童故事报》、《小牛顿》、《中国少年》以及《我们爱科学》等。
现在的杂志五花八门,要选择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读物,我觉得<少年文艺>很不错,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受益匪浅.
有《儿童文学》、《快乐作文》、《学语文之友》、《少年时代》、《十万个为什么》、《好故事大全集》、《疯狂英语》、《小学科技》。
五六年级就看《读者》《青年文摘》一些散文类,还有应看一些名著,这对上了初中有帮助。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我心有体会,现在看多点名著,初中就不会这么吃亏.
数独、视觉大发现、再见,马虎和拖拉跟孩子说,你要集中注意力,他其实不太听得进去。后来就选了一些有意思的书,带点游戏性质,跟他一起玩,一起看,现在专注力感觉还是有进步。1.数独。这个不一定买书,也可以在网上找找,画到纸上。脑子里东想西想,还是挺难做出来的。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有输有嬴。为了嬴,他在做的时候非常认真,不会像写作业的时候,动不动玩橡皮,玩笔。2.送他一本有趣又贴近孩子生活的文学书。比如这本《马虎和拖拉》。选他是因为比较有趣,校园小说的形式讲好习惯培养,很多人都推荐过,感觉还不错的。讲几个又马虎又拖拉的小朋友,怎样改正自己坏习惯的故事,里面有一些给孩子的建议,还是挺有效的。以上的方法都是用了有效。但是感觉有的孩子精力是有限的,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像我家孩子,原来干什么都飘,看着人就不知道在想什么。现在算是进步了很多,干正事的话,比如练琴、写作业这种,专注半小时没问题,但时间长了,还是会情绪不稳,表现得有点烦躁。那种几个小时都特别专注的,都是别人家孩子,只能告诉自己平常心。
1、《小橘灯》
《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与“我”攀谈、做小橘灯送“我”这几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叙事之后所写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深化了主题,揭示了小橘灯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蕴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象征着光明。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3、《我的老师》
节选自《魏巍散文集》,作者在原文中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儿时在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深切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突出蔡老师纯洁、美好的心灵。
4、《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5、《背影》
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童年>>,四大名著......之类的书目.买小学生必读书目
提高阅读水平的书:《朱自清散文选》《冰心散文选》《巴金散文选》 《老舍散文选》《冰心散文选》《郭沫若诗选》《泰戈尔诗选》教育意义较好的书:《爱的教育》《续爱的教育》《鲁宾逊飘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