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商务英语语篇,衔接,连贯discourse,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语篇(text/discourse)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有不同的含义,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篇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头语言。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篇(text)只指书面语,而用“话语”(discourse)指口语。有些语言学家用“话语”指书面语和口语。威多森用“话语”指书面语。所以,很多人在讲到书面语时用text这一术语,在谈到口语时则用discourse。斯塔布斯认为,话语常常有“口头交流(interactive)”的含义,而语篇则有“非口头交流的独白(noninteractivemonologue)”含义。斯塔布斯还认为,话语有一定的长度,而语篇则可以很短。所以,像Exit(山口处),No smoking!(禁止吸烟)这样的语言单位是语篇,而不是话语。埃德门德森认为,语篇指不出现在使用场合的语言,而话语则指出现在使用场合的语言。本文采用韩礼德,夸克等人的观点,用discourse/text这一术语既指口语又指书面语。实际上,discourse和text只具有地域色彩差别。美国学者喜欢用discourse,与之相对应的是discourses analysis:欧洲学者喜欢用text这个词与之相对应的是text linguistics,它们指同一内容。 众所周知,语篇(discourse)是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研究对象。语篇分析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如句群、段落等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coherent discourse)。研究语言结构的理论一般分为两大类:语法和语篇分析。前者通常研究单个的、孤立的句子;而后者则研究用于交际(communication)的语篇。语法学研究词的形式、用法和句子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安排的规律:在语法研究中,句子是最高一层的结构。语篇分析研究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研究语篇中句子的排列、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一种超句法分析。 历史悠久的传统语法,本世纪风靡一时的结构语法和近三十年来在语言学理论领域中最引入注目的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的研究都只局限于句子本身及其组成部分,这些学派很少研究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也极少讨论句子在比其更人的语言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正如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句法功能一样,一个句子、句群和段落在不同的语篇和语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表意作用和交际功能。如果不把句子、句群或段落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那就无法确定其真正的意义。离开了语言的使用场合、离开了 特定的语言环境,那就很难确定语言单位的交际功能,治言单位也无法充分起到交际的作川。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语言研究不应局限于句子平面,不应只研究句子结构,而应超 越句子的范围,研究句子、句群和段落在语篇中的作用,研究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语篇分折(discourse analysis)中的两个重要术语。由 于语言学家们研究语篇的角度不同,他们对这一术语的定义也就不一样。对于衔接与连贯的 关系,目前人们既有一致的看法,也有许多分歧。如何把握衔接与连贯的实质以及二者之间 的关系是语篇分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以连贯为例,克瑞斯多尔从语篇本身的特征 出发,把连贯定义为一段话语“潜在的功能性联系”(he undetlying functional COnnectedness.)。 而彼多非在对语篇进行形式分析时认为,语篇连贯是语言外的联体在头脑中的映像,如果读 者能够重新构造山一个联系着的、完整的世界映像,那么这段话对读者来说,就是连贯的。 国内的学者一股认为,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是形式的;连贯是用这些手段得到的 效果。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方面,语言学家们的看法也不一致。例如,韩礼德和哈桑认为, 衔按是创造语篇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威多森则认为,衔接既不是连贯的必要条件,也 不是充分条件。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以会话分拆理论和衔接连贯理论为基础,在对其分析的前 提下,探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并以此推动语篇分析的研究发展。In different scholars" works, text/discourse has different meanings. Some linguists believe that it refers to both spoken language and written language. Some linguists take text as the written form of language but discourse as the spoken form of it. Other linguists regard discourse as both the spoken and the written forms of language and H. Widdowson takes discourse as written language. So many people want to use text to refer to written language and discourse to spoken language. In 1983, Stubbs thought that discourse always has an oral interactive sense, while text often has non-interactive monologue meaning; discourse has a kind of length while text might be very short.W. Edmondson regards text as a kind of language unit which did not appear on a use occasion, however, discourse as a kind of language unit appearing on a use occasion. In this paper, discourse is to be used to refer to both the spoken and the written forms of English. In fa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ourse and text are territorial. They are the same in essence. American linguists prefer to use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analysis while European linguists use text and text linguistics.It is well known that discourse is the object of study of discourse analysis. Since 1 950s of the 20th century,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come one of independent subjects. It means analyzing a kind of language unit that is much bigger than a sentence, e.g. sentence groups, paragraphs, etc. It aims at helping people to make up and understand all kinds of coherent discourses.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ories that dwell upon language structure. One is grammar, the other discourse analysis. The former always deals with single, isolated sentences, while the latter studies discourse in communications. In grammar, a sentence is the largest unit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while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super-sentential analysis. It studies sentences" arrangement, cohesion and coherence.What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the structural grammar together with the transfe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study is limited to the level of sentence and its components. Those grammarians do not adequately tak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and their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in a larger language unit into consideration. However, like individual English words possessing different meanings and functions in different sentences: sentences sentence groups and paragraphs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in different linguistic contexts. If sentences and sentence groups or paragraphs were not placed in a certain context, then there is no way to identify their real sense.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language un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if there were no concrete contexts and occasions.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ivlanguage study should not be confined at the sentence level. It must go beyond the sentence bounds and study the functions of sentence groups and paragraphs in discourse as well as the vividness of language in real life.Cohesion and coherence are two important terms in discourse analysis. Linguists study discours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ccordingly they define these two terms in different ways. When speak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linguists hold identical and divergent views on them. How to understand the crux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we cannot evade. By using coherence as an example, Crystal defines it as a piece of discourse with the underlying functional connectedness on the basis of discourse features; Petofi regards it as an image of relatuni in human brains, If readers can match a discourse with a sense so that they can rebuild a connected, completed image, then it is a coherent discourse to them. Scholars in China always take cohesion a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devices a matter of form. Coherence is an effect of a discourse consisting of these cohesive devices. As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point【目录】: Acknowledgements3-4 Abstract in Chinese4-6 Abstract in English6-8 PartⅠ Introduction8-11 1.1 Historical Backgrounds8-9 1.2 The Main Contents of Discourse Analysis9-11 Part Ⅱ Discourse and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11-26 2.1 Discourse and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11-13 2.2 Macrostructure of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13-15 2.3 Microstructure of Spoken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15-19 2.4 Micro-structure of Written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19-26 Part Ⅲ Cohesion and Coherence26-38 3.1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26 3.2 Definition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26-28 3.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hesion and Coherence28-34 3.4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Discourses34-38 Part Ⅳ Conclusion38-39 Bibliography39-40
毕业论文答辩提纲范文模板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答辩提纲
一、写作该题目的意义;
二、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研究现状;
三、你搜集资料的范围;
四、该论题的难点;
五、你的创新之处,或独到见解;
六、对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关系要十分明确;
七、该论文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 2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界定
2.1.2 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原则
2.2 低碳经济理论
2.2.1 低碳经济的界定
2.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3 环境会计理论
2.3.1 环境会计的概念
2.3.2 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2.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4.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定
2.4.2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2.5 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关系
第 3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框架体系
3.1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确认
3.1.1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3.1.2 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
3.1.3 环境会计确认的条件
3.2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计量
3.2.1 环境会计计量的模式
3.2.2 环境会计计量的方法
3.3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记录
3.3.1 环境会计要素
3.3.2 环境会计核算的账户设置
3.4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报告
3.4.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3.4.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第 4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4.1 企业缺乏环境会计理念
4.2 尚未出台环境会计法规准则体系
4.3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4.4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弊端
4.5 环境会计人才缺失
第 5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保障环境会计的对策
5.1 增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理论指导与环保意识
5.2 尽快出台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5.3 借鉴成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5.4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
5.5 积极培养高素质环境会计人员
第 6 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本文结论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快研究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研究观点也不统一,阻碍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观、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等理念的提出,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越发迫切2017会计毕业论文提纲2017会计毕业论文提纲。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应该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循环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科学严密的环境会计体系,解决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问题。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化统一环境会计要素观点,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环境会计账户,记录环境会计活动,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当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尚不完善,研究不够深入,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研究仍停留于基本理论层面,实际操作性不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逐步探索普遍适用的环境会计体系2017会计毕业论文提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报告”向“改良的环境会计报告”过渡,最后向“独立的环境信息报告”发展。
(4)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存在很多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环境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制度;企业需要坚持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理论的指导,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培养高素养环境会计人员,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四、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麽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
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1、引言
引言是进入正文的一个不用手段,是进入答辩高潮环节的有益铺垫,所以书写引言时要投入一定精力,使引言能够引起答辩教师的注意,创造轻松的答辩氛围。
引言要做到引人入胜,如果能够采取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可谓事半功倍、一举多得。其一,可以让答辩教师将精力集中在你的论文之上;其二,可以缓解紧张而又严肃的气氛;其三,就是答辩教师听过很多学生的答辩之后已经十分疲倦,用这种轻松的手法开场,听众的精神状态也会自然的恢复;其四,这还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方法,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要注意这种方式要适度,话题的范围要严格围绕论文的内容展开,切不可偏离中心,离题万里。时间的长短也要注意,它的作用仅是引入正题,一般控制在1~2分钟以内,然后迅速展开论文核心内容。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都要涉及哪些内容呢?首先是礼貌的自我介绍,这是个人素养的基本体现,印象分很重要;其次是紧扣论文的趣味性材料;最后指明毕业设计课题及自述论文的安排和步骤。
2、正文
正文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据论文的主要内容编写,另一部分是专为答辩而准备的某些资料。下面详细介绍这两部分内容:
首先整理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下列论文内容浓缩,提取关键信息。
(1)标题、摘要、关键词
这三个部分在论文中已经十分精炼,特别是摘要字数虽然少,但是能够说明论文的核心内容。
(2)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目录处处体现着论文的层次和结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抓住论文的梗概,便于查找。目录各层次的标题之间也暗示了其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3)前言
论文的前言一般包括写作此论文的目的和主要原因、本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课题的有关背景和发展历史、研究范围和工作方法、理论原理、预期结果、工作计划。
(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部分,但是它篇幅最长,不适合在答辩提纲中使用。可以摘录正文中的重要观点和内容列入答辩提纲,帮助学生在答辩时对选题进行重点讲解。
(5)结尾
首先,结论。通过科学的理论推导和分析,反复的实验论证,实验数据的总结、概括、归纳,得出最终结论。结论应该完整准确、简明扼要、不偏激、不片面。
3、致谢
在毕业设计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必定有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论文的最后都会对帮助自己的师长、工作伙伴以及协作单位致谢。
4、答辩材料收集
要准备专门为答辩而收集的资料,也要将核心内容和索引写在提纲中,其他具体资料可以在答辩中携带。主要包括与该课题联系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适当扩大到本领域范围之内;该课题的现有研究程度、发展方向、发展前景的有关资料。
谈谈毕业论文答辩稿的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毕业论文答辩稿格式要求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论文答辩栏目。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格式要求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知识拓展:
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叫xx,来自xx班,学号xx,我论文的题目是《纪念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本篇论文是在欧阳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欧阳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不胜感激。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一、研究背景。
纪念空间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它具有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随意翻开一部城市的建设史,纪念空间都占据着非常大的篇幅。从当代纪念空间的建设情况来看,世界各地对于纪念空间的营造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民族精神的优秀纪念性场所。
一方面,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人们出于缅怀或者庆祝而建造纪念性构筑物以示纪念。如在二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涉及世界的和平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较高的关注度;三峡大坝的顺利截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也掀起了纪念空间的建设热潮,如云南宁洱县 6。4 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园、汶川地震纪念园、北川县城地震纪念旅游区、北川抗震纪念园。2013 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后不久,便兴建了雅安 420 大地震纪念馆,由此可见人们对纪念空间建设的重视,并期望这些纪念空间能对后人起到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而出台了许多推动纪念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措施,比如 2009 年,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出台的《南京宣言》中,就提出将各地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建筑统一打包,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集体记忆也随之丧失和消逝。导演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感动观众;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来陈述史实。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纪念空间的建设,再现历史片段和记忆影像,为人们创造感受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场地。早期的纪念形式较少,主要是陵墓、纪念碑和记功柱等,其中植物的应用也一般以点缀为主,作用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空间的形式逐步增多,植物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当代的许多纪念空间中,如纪念公园、烈士陵园等,植物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纪念环境的重要构景元素。因为植物本身线条柔和,且与环境的协调性好,应用灵活性强,其自身不但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共筑空间,在对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上有巨大作用。纪念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纪念性构筑物、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环境小品等,由于植物具有最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使其成为纪念空间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
在纪念空间中,适宜的植物类型和植物配置方式,能充分地衬托出纪念主旨和场地精神。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整个碑墙被置于开阔的草坪中,纪念墙前为一片槭树林,中间夹杂着红枫、白桦和其他低矮小乔木,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充分衬托出了纪念墙的主体性。植物景观因其自身属性及蕴含的象征性,在营造纪念氛围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纪念空间植物景观配置的效果对纪念性情感的传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今纪念空间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植物景观在纪念空间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在供人们缅怀纪念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活动场所的职责。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
三、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分析与回顾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概述,对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植物在纪念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分析。
第三章,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功能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因素、植物的观赏特性因素、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因素和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融合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以重庆为例,选取不同类型的纪念空间进行调研,将上一章总结归纳出的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素应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
第五章,基于案例分析,提出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思考。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范文二:
论文答辩提纲:
一、写作该题目的意义;
二、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研究现状;
三、你搜集资料的范围;
四、该论题的难点;
五、你的创新之处,或独到见解;
六、对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关系要十分明确;
七、该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答辩提纲注意:
不要把原论文简单的压缩,要另外写一个独立的东西,要争取达到脱稿论说,这样效果会好些。
绝对不可以超时,但也不要用时太短,那样对你是损失。
着装要正式,干净、整齐、美观、大方。
论文答辩提纲:
一、写作该题目的'意义。
研究油漆彩画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也就是对古典园林的更深入分析。
该选题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当下,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成为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开放,我们在城市建设及景观艺术方面的国际化程度就愈加明显,不管是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观念与方法,都逐步在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过于盲目的追随国际化浪潮,必然会给我们自己环境艺术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干扰。因此,客观的对待国际化中的种种影响,保持传统建筑与园林文化的本质特色,便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在这里我们所提倡的应该是辩证的继承观,并非是不加选择的在现代景观环境中复制传统园林模式及其园林建筑。因此认真的研究分析传统园林建筑中油漆彩画装饰的设计要素,可以使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其美学与文化实质,并把研究成果推及到现代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中来,以检验该研究的实践意义是否成立。
同时,中国有许多古典园林传世,而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因不像其他古建筑那么引人注目,因此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修缮,如香山静宜园中就有许多破败的园林建筑,这是建筑的毁坏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并且传统装饰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艺术性和某些实用性上是不可替代的。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相关研究唤起人们对具有装饰美的园林建筑重视。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油漆彩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普遍应用,并为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一定借鉴。
二、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园林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且对于园林景观环境,人们的内心始终有着古典化民族化的追求,这也使得有着古典园林元素的景观设计不断涌现,包括古典园林建筑形象的再现与借鉴。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大多具有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表现形式除了建筑本身的造型外多是通过装饰得来,油漆彩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是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最初,为了木构件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以及掩盖木材表面的结疤、色泽不匀等自然缺陷,人们普遍在木材表面涂以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早在尧舜时就有用漆髹涂器物的做法,从战国文献中可发现相关记载: 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流漆墨其上, 输之于官, 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星染其外, 而朱画其内。从考古发掘中, 证明新石器和商周时期已有随葬的漆器实物,应用漆液作为涂饰。商周时已把漆液用作髹饰木做建筑,“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艧”。至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将油漆彩画归纳为油漆作和彩画作,合称油漆彩画。油漆彩画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无论是恢宏气派的北方皇家园林建筑, 还是典雅脱俗的江南园林建筑,彩画都成为其最为重要的装饰手段, 但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而言, 最高的当属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彩画, 其在用色、构图、题材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目前传统漆艺与彩画装饰的研究多集中于室内及器具、宫殿建筑方面,油漆彩画对于古典园林建筑小品的装饰性还是一个空白点。
三、该论题的难点。
在研究油漆彩画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时,不仅要了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需要同时借由对古典园林进行的更深入分析,来分析油漆彩画在古典园林中应用时的深层次内涵,以及油漆彩画与古典园林的相互关系。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或独到见解。
本文由总结园林建筑中油漆彩画装饰历史入手,归纳出油漆彩画装饰的应用特征,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形式内涵,并借由这些分析来推导出油漆彩画装饰的造型特征、设计原则、内在规律及审美内涵,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弘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五、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关系。
园林建筑油漆彩画装饰指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装饰中的油漆彩画装饰部分,包括施于各类型建筑木结构上的油漆与彩画,涉及到两方面的相关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与传统油漆彩画装饰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普遍意义中的建筑装饰风格的引导,因此需要首先对这三个基础概念做一个了解。
六、该论文的研究方法。
分类研究方法:首先要研究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单纯的理论思考并不能使研究课题得到深入,必须加强对学科内相关门类的研究,如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油漆彩画装饰的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等,它们都是作为本研究内容的重要内容。分类研究的角度很多,本文侧重根据若干第一手资料或第二手资料,关注园林建筑中的油漆彩画装饰问题,思考、探讨其设计原则、造型规律以及其它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包括对比和类比两种基本形式,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油漆彩画装饰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存在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在所属者的社会构成、艺术样式及风格上,都存在着可比性,从历史各个阶段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油漆彩画装饰的图案色彩、从属者不同阶层的油漆彩画特征不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寻找对比。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在着眼于装饰中的本质意义上的差异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可以解决单一研究分析难以处理的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全面。
工科毕业论文答辩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叫x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xxx学校任教六年级语文,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xxx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谌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
1、xxx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谌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模板2017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是怎样的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欢迎阅读!
一、目的和意义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英语语言知识、经贸英语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全面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评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科发展的动态和研究现状,尽可能使其具有发展与创新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基本训练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属于研究性论文,讲求一定的学术性,但其要求与目的有别于刊于学术杂志的学术论文,因而为确保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所要求的工作,选题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选题须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须体现专业训练的基本内容,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衔接。
2、选题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构成和专业兴趣。
3、选题的类型应多种多样,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选题须考虑完成的工作量与所需的时间应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内容既要有探索、钻研的余地,又要考虑完成的可能性。工作量原则上应控制在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范围内,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类型及基本要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依据学术性质和类型不同应符合如下要求:
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类论文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2、文学评论类论文
此类论文应建立在对所评述的对象,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正确理解、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言之成理的结论。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作家论、文学思潮或流派论、断代文学史论、文学批评介绍等。文学评论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社会历史学的、美学与诗学的,也可以是比较的、文化学的方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术思想,要求以中国读者的评论视角与立场,进行具有一定新意的'探讨。
3、翻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的研究,或具体翻译技巧的研究,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由学生对名家名译做对比性研究,另加对作品本身的评述,对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进行阐述。
4、语言教学研究类论文
此类研究属交叉学科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等,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研究(教师语言及学习者语言研究),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外部条件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发研究,教材的分析与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等。此类研究无论从选题,还是方法,或是研究的过程以及结论都应具有应用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5、经贸方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经济、金融、财会、国际贸易、贸易法规、现代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纯理论或实证性研究,可结合所学相关经贸及管理类课程,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作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四、任务及深度要求
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提纲、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其具体要求遵照《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毕业论文实施方法(试行)》相关规定;论文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工作量饱满,满足学生一人一题的要求。论文用英文撰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正文篇幅在5,000词以上,参考文献8篇(种)以上。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见面,并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
五、考核办法
毕业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
1、根据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论文观点的新颖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文论证的逻辑性,英语表达的正确性和地道性,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教师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2、根据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与方案制订的科学性,论文论据的充分性,论文的创见与突破性,论文的结构、文字表达情况,评阅老师给予满分为20分的成绩评定。
3、根据学生本人对论文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英语语音、语调的规范性和流畅性,答辩小组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六、毕业论文时间分配
序号 内 容 时间(周)
1 完成开题报告及相关参考文献的选定工作 4
2 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5
3 完成论文二稿的撰写 2
4 完成论文三稿的撰写并定稿 2
5 毕业论文答辩 1
合 计 14
七、其它说明
外语系毕业论文实行“末位淘汰制”,即综合评定成绩倒数1-3名的学生论文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学生无权获得学士学位。
contents
introduction………………………………………………………………1
1.the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1.1 international………………………………………………………1
1.2 national…………………………………………………………1
2.the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2.1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2.1.1 beats in literature………………………………………………2
2.1.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2.2 ideologies in between……………………………………………4
2.2.1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2.2.2 their same destiny……………………………………………4
2.2.3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2.3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2.3.1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2.3.2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3.their identical lifestyles………………………………………………6
3.1 bohemian…………………………………………………………7
3.1.1 beats…………………………………………………………7
3.1.2 rockers………………………………………………………7
3.2 madness…………………………………………………………8
3.2.1 the beats regarded modern american life as cruel, selfish,
and impersonal that writers and artists were being driven
to madness……………………………………………………8
3.2.2 rockers were mad enough to drive rockniks crazy on
rock circus spot………………………………………………9
3.3 self-indulgent……………………………………………………9
3.3.1 drugs…………………………………………………………9
3.3.2 homosexual…………………………………………………10
4. the same conduct……………………………………………………10
4.1 beats of satan and angles………………………………………10
4.2 rockers' conduct of the two sides………………………………11
conclusion………………………………………………………………13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thesis?
To write a thesis before graduation is a must for every university graduate.
By writing a thesis, we may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some basic method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udent’s study in college.
Whether a student has such an ability to write a thesis or to solve problems in his/her field is one basis for a unit to accept him/her or not.
How long should we prepare for writing a thesis?One year or so
What do we need when we write a thesis?
Firstly, for English major,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English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at based on your language skills, especially writing skill and grammar knowledge.
Secondly, the way of writing is also important.
A good title, some good ideas to support thesis statement, right language and standard format are what we need.
The language style is something that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Wording: we prefer big word to small one;
Sentence: Long sentences are quite expectable.
How do we write a thesis? 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follow?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e follow 10 steps:
1. Choose a subject: that is, what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major, we may apply:
2. Choose a title/Title a paper;
3. Collect materials for reference in writing;
4. Analyze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5. Sort out the data and arguments;
6. List references;
7. Make up an outline;
8. 1—3 drafts;
9. Proofread;
10. The last version.
What subjects may we choose to writ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Phonetics
English Lexicology
English Rhetoric
Language and Culture
ELT Methodology
Teach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Survey
The History of… (All mentioned above)
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I. Introduction
Ⅱ. Euphemism
2.1 The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2.2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II.,Pragmatic Failures in English Euphemism
3.1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3.2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IV.,The Reason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Euphemism
4.1 The Reasons of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4.1.1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xt
4.1.2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Patterns
4.2 The reasons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4.2.1 The Difference of Customs
4.2.2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Values
V. The Reflec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Euphemism
VI.Conclusion
Chapter 1 Gatsby's American Dream and Its Distortion
1.1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1.2 Gatsby's American Dream in Different Phases
Chapter 2 Disillusionment of Gatsby's Distorted Dream
2.1 Gatsby's Efforts in Achieving His American Dream
2.2 Gatsby's Disillusionment
Chapter 3 New Interpretat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3.1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1.1 The Hierarchy System
3.1.2 The Jazz Age
3.2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3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4 Some Hypotheses
3.5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resent Age
Conclusion
This conclusion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is a novel that deals with American dreamto a great extent. In a relatively short novel of nine chapters, Fitzgerald tells the tragicstory of Jay Gatsby's quest for the rich and shallow Daisy. Through the first-personnarrator, Nick Carraway, the emptiness of the materialistic American dream isrevealed and the novel ultimately manifests the failure of this American dream.
The American dream concerns politics as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military affairs as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America in the World War Ⅰ, economy asabout the matter of material success, moral conventions as about spiritual goodnessand religious freedom, literature as reflected in novels, sports as in the principle“competing fairly, openly and aboveboard”, aesthetics a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beauty of happiness, and many other fields. It comes from the old colonist's time,through the Westward Expansion, the Independence War, the Civil War, two worldwars, to the present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and goes on for ever. It is a method ofcommunication in the way that success is used to show off and that the invisibleuntouchable inner virtues and abilities are to be proved to the society in the form ofvisible success. It is a history of struggle in the sense that people take efforts to makewhat is said and what is done meet. It is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ofindividuals as well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the nation.
The Great Gatsby not only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disillusioned materialisticAmerican dream, it also constantly urged the society to seek a new cultural insightoutlet---the spiritual American dream, which undoubtedly provides a patch to mendthe already distorted and imperfect American dream culture. So the point is to find abalance between the spiritual and the material. We have experienced and willexperience a lot of adventures or frustrations in our life, we constantly face differenttemptations and moral shortcuts, sometimes we may even vacillate, but what makesus persist and keep striving is the right values and solid faiths, thus bringing us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inner freedom to live a happy life. That is the power of dream.
The roaring twen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ideal setting for Gatsby's story,but it is only the setting. The story itself is as great as ever. To some degree, theAmerican dream in this story is sublimed to a universal sense which breaks the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So any research on the novel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of the American dream will never be outdated.
1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on monolingual mental lexicon
2.1.1 Definition of mental lexicon
2.1.2 Models of mental lexicon: a developing one
2.2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2.2.1 Word association paradigm
2.2.2 Word translation task
2.2.3 Cross-language priming paradigm
2.3 Theories on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2.3.1 Weinreich’s three hypotheses: the ancestor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models
2.3.2 Paivio’s bilingual dual-coding theory
2.3.3 Kroll & Stewart’s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2.3.4 De Groot’s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3 Extended Bilingual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3.1 Setting and characteristic of L2 word acquisition
3.2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L2 word acquisition
3.2.1 Coactivation pattern: L2 word representation manner
3.2.2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semantic memory and episodic memory
3.3 Semantic restructuring in L2 vocabulary development
4 Implications for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4.1 Unbalanced performance 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4.1.1 Receptive vs. productive vocabulary: imbalance on
acquisition difficulty
4.1.2 Posi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4.2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4.2.1 Episodic memory: the primary cause of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4.2.2 Nega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4.3 Episodic memory and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4.3.1 Applying episodic memory: when and how
4.3.2 Strengthening semantic memory: why and how
5 Conclusion
contents
introduction………………………………………………………………1
1.the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1.1 international………………………………………………………1
1.2 national…………………………………………………………1
2.the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2.1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2.1.1 beats in literature………………………………………………2
2.1.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2.2 ideologies in between……………………………………………4
2.2.1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2.2.2 their same destiny……………………………………………4
2.2.3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2.3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2.3.1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2.3.2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3.their identical lifestyles………………………………………………6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模板2017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是怎样的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欢迎阅读!
一、目的和意义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英语语言知识、经贸英语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全面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评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科发展的动态和研究现状,尽可能使其具有发展与创新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基本训练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属于研究性论文,讲求一定的学术性,但其要求与目的有别于刊于学术杂志的学术论文,因而为确保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所要求的工作,选题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选题须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须体现专业训练的基本内容,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衔接。
2、选题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构成和专业兴趣。
3、选题的类型应多种多样,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选题须考虑完成的工作量与所需的时间应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内容既要有探索、钻研的余地,又要考虑完成的可能性。工作量原则上应控制在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范围内,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类型及基本要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依据学术性质和类型不同应符合如下要求:
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类论文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2、文学评论类论文
此类论文应建立在对所评述的对象,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正确理解、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言之成理的结论。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作家论、文学思潮或流派论、断代文学史论、文学批评介绍等。文学评论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社会历史学的、美学与诗学的,也可以是比较的、文化学的方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术思想,要求以中国读者的评论视角与立场,进行具有一定新意的'探讨。
3、翻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的研究,或具体翻译技巧的研究,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由学生对名家名译做对比性研究,另加对作品本身的评述,对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进行阐述。
4、语言教学研究类论文
此类研究属交叉学科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等,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研究(教师语言及学习者语言研究),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外部条件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发研究,教材的分析与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等。此类研究无论从选题,还是方法,或是研究的过程以及结论都应具有应用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5、经贸方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经济、金融、财会、国际贸易、贸易法规、现代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纯理论或实证性研究,可结合所学相关经贸及管理类课程,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作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四、任务及深度要求
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提纲、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其具体要求遵照《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毕业论文实施方法(试行)》相关规定;论文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工作量饱满,满足学生一人一题的要求。论文用英文撰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正文篇幅在5,000词以上,参考文献8篇(种)以上。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见面,并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
五、考核办法
毕业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
1、根据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论文观点的新颖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文论证的逻辑性,英语表达的正确性和地道性,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教师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2、根据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与方案制订的科学性,论文论据的充分性,论文的创见与突破性,论文的结构、文字表达情况,评阅老师给予满分为20分的成绩评定。
3、根据学生本人对论文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英语语音、语调的规范性和流畅性,答辩小组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六、毕业论文时间分配
序号 内 容 时间(周)
1 完成开题报告及相关参考文献的选定工作 4
2 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5
3 完成论文二稿的撰写 2
4 完成论文三稿的撰写并定稿 2
5 毕业论文答辩 1
合 计 14
七、其它说明
外语系毕业论文实行“末位淘汰制”,即综合评定成绩倒数1-3名的学生论文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学生无权获得学士学位。
contents
introduction………………………………………………………………1
1.the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1.1 international………………………………………………………1
1.2 national…………………………………………………………1
2.the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2.1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2.1.1 beats in literature………………………………………………2
2.1.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2.2 ideologies in between……………………………………………4
2.2.1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2.2.2 their same destiny……………………………………………4
2.2.3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2.3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2.3.1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2.3.2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3.their identical lifestyles………………………………………………6
3.1 bohemian…………………………………………………………7
3.1.1 beats…………………………………………………………7
3.1.2 rockers………………………………………………………7
3.2 madness…………………………………………………………8
3.2.1 the beats regarded modern american life as cruel, selfish,
and impersonal that writers and artists were being driven
to madness……………………………………………………8
3.2.2 rockers were mad enough to drive rockniks crazy on
rock circus spot………………………………………………9
3.3 self-indulgent……………………………………………………9
3.3.1 drugs…………………………………………………………9
3.3.2 homosexual…………………………………………………10
4. the same conduct……………………………………………………10
4.1 beats of satan and angles………………………………………10
4.2 rockers' conduct of the two sides………………………………11
conclusion………………………………………………………………13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thesis?
To write a thesis before graduation is a must for every university graduate.
By writing a thesis, we may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some basic method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udent’s study in college.
Whether a student has such an ability to write a thesis or to solve problems in his/her field is one basis for a unit to accept him/her or not.
How long should we prepare for writing a thesis?One year or so
What do we need when we write a thesis?
Firstly, for English major,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English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at based on your language skills, especially writing skill and grammar knowledge.
Secondly, the way of writing is also important.
A good title, some good ideas to support thesis statement, right language and standard format are what we need.
The language style is something that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Wording: we prefer big word to small one;
Sentence: Long sentences are quite expectable.
How do we write a thesis? 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follow?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e follow 10 steps:
1. Choose a subject: that is, what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major, we may apply:
2. Choose a title/Title a paper;
3. Collect materials for reference in writing;
4. Analyze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5. Sort out the data and arguments;
6. List references;
7. Make up an outline;
8. 1—3 drafts;
9. Proofread;
10. The last version.
What subjects may we choose to writ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Phonetics
English Lexicology
English Rhetoric
Language and Culture
ELT Methodology
Teach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Survey
The History of… (All mentioned above)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 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 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虽然这两块各有不同,但我们在写提纲的时候也得根据自己所学的东西来定义。
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I. Introduction
Ⅱ. Euphemism
2.1 The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2.2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II.,Pragmatic Failures in English Euphemism
3.1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3.2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IV.,The Reason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Euphemism
4.1 The Reasons of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4.1.1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xt
4.1.2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Patterns
4.2 The reasons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4.2.1 The Difference of Customs
4.2.2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Values
V. The Reflec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Euphemism
VI.Conclusion
Chapter 1 Gatsby's American Dream and Its Distortion
1.1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1.2 Gatsby's American Dream in Different Phases
Chapter 2 Disillusionment of Gatsby's Distorted Dream
2.1 Gatsby's Efforts in Achieving His American Dream
2.2 Gatsby's Disillusionment
Chapter 3 New Interpretat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3.1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1.1 The Hierarchy System
3.1.2 The Jazz Age
3.2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3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Disillusionment
3.4 Some Hypotheses
3.5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resent Age
Conclusion
This conclusion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is a novel that deals with American dreamto a great extent. In a relatively short novel of nine chapters, Fitzgerald tells the tragicstory of Jay Gatsby's quest for the rich and shallow Daisy. Through the first-personnarrator, Nick Carraway, the emptiness of the materialistic American dream isrevealed and the novel ultimately manifests the failure of this American dream.
The American dream concerns politics as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military affairs as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America in the World War Ⅰ, economy asabout the matter of material success, moral conventions as about spiritual goodnessand religious freedom, literature as reflected in novels, sports as in the principle“competing fairly, openly and aboveboard”, aesthetics a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beauty of happiness, and many other fields. It comes from the old colonist's time,through the Westward Expansion, the Independence War, the Civil War, two worldwars, to the present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and goes on for ever. It is a method ofcommunication in the way that success is used to show off and that the invisibleuntouchable inner virtues and abilities are to be proved to the society in the form ofvisible success. It is a history of struggle in the sense that people take efforts to makewhat is said and what is done meet. It is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ofindividuals as well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the nation.
The Great Gatsby not only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disillusioned materialisticAmerican dream, it also constantly urged the society to seek a new cultural insightoutlet---the spiritual American dream, which undoubtedly provides a patch to mendthe already distorted and imperfect American dream culture. So the point is to find abalance between the spiritual and the material. We have experienced and willexperience a lot of adventures or frustrations in our life, we constantly face differenttemptations and moral shortcuts, sometimes we may even vacillate, but what makesus persist and keep striving is the right values and solid faiths, thus bringing us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inner freedom to live a happy life. That is the power of dream.
The roaring twen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ideal setting for Gatsby's story,but it is only the setting. The story itself is as great as ever. To some degree, theAmerican dream in this story is sublimed to a universal sense which breaks the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So any research on the novel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of the American dream will never be outdated.
1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on monolingual mental lexicon
2.1.1 Definition of mental lexicon
2.1.2 Models of mental lexicon: a developing one
2.2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2.2.1 Word association paradigm
2.2.2 Word translation task
2.2.3 Cross-language priming paradigm
2.3 Theories on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2.3.1 Weinreich’s three hypotheses: the ancestor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models
2.3.2 Paivio’s bilingual dual-coding theory
2.3.3 Kroll & Stewart’s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2.3.4 De Groot’s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3 Extended Bilingual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3.1 Setting and characteristic of L2 word acquisition
3.2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L2 word acquisition
3.2.1 Coactivation pattern: L2 word representation manner
3.2.2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semantic memory and episodic memory
3.3 Semantic restructuring in L2 vocabulary development
4 Implications for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4.1 Unbalanced performance 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4.1.1 Receptive vs. productive vocabulary: imbalance on
acquisition difficulty
4.1.2 Posi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4.2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4.2.1 Episodic memory: the primary cause of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4.2.2 Nega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4.3 Episodic memory and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4.3.1 Applying episodic memory: when and how
4.3.2 Strengthening semantic memory: why and how
5 Conclusion
contents
introduction………………………………………………………………1
1.the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1.1 international………………………………………………………1
1.2 national…………………………………………………………1
2.the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2.1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2.1.1 beats in literature………………………………………………2
2.1.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2.2 ideologies in between……………………………………………4
2.2.1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2.2.2 their same destiny……………………………………………4
2.2.3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2.3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2.3.1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2.3.2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3.their identical lifestyle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