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应用语言学研究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应用语言学研究趋势论文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语言表达具有修饰作用,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解读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以分析模式特点的方式,对隐喻有深层次的认知,并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确运用隐喻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

隐喻,语言现象;应用语言学:

引言:

隐喻又称简喻,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通常用于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从而将抽象的事物更加直观地进行表现,因此,合理应用隐喻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事物,促进人的认知。这也使得隐喻在语言学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伴随着后者理论体系不断成熟,隐喻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在心理学、语言学或者社会学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表现出较高的价值,这就引发有关隐喻特征,以及模式特点的思考,用于更加深刻的认知隐喻的作用,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升华价值,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隐喻简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学者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可以被替换的概念,同时支持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获得新的知识。亚里士多德通过多种方法针对隐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特定环境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分析,从而认知隐喻在社会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促进隐喻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结合。这为早期研究隐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后人的研究通常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多重单一角度衡量隐喻在应用语言领域的具体作用,或从语言学,或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单一逻辑思维下隐喻的作用,这也使得隐喻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地位[1]。受语言学理论不断成熟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从认知和语言两个角度针对隐喻展开相关研究,对基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隐喻研究,更加追求实际,会设置具体的语言框架,针对句法词语,交际目的,以及历史等因素进行衡量,从而实现对隐喻的正确认知,区别于以往有关隐喻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隐喻在实践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研究侧重点方面,主要以语言形式为主,而非原结构。着名语言学家卡梅伦提出,围绕隐喻的研究应借助多方位研究体系进行,其在相关研究中通过三个角度围绕隐喻进行研究[2]。第一个角度是从理论层次分析隐喻的理论体系。第二个角度是基于处理层次,主要分析隐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处理状态。第三个角度则是从神经学层次分析隐喻在该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隐喻的模式特点

1.阶段模式

作为隐喻的主要表现模式之一,阶段模式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特征,主要是通过间接隐喻的形式实现对语言的表现。具体包括对文字认知和理解的阶段,以及深刻了解文字内在含义阶段。前者的表现基础是环境,要求针对表面意思进行准确了解,才能进行后续的深刻隐喻剖析。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对于表达意思的挖掘。部分情况下,两个阶段的耗时相同,也就是通过理解表面意思就能挖掘内在含义,而只有较为晦涩的隐喻才会在第二阶段耗费大量时间。

2.本体和喻体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呈现隐喻所表达含义的直接形式。本体是需要进行表现的事物,而喻体则是针对本体进行表现的事物,隐喻的主要作用就是借助喻体对本体进行表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体和喻体的形态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3.平行分布式处理信息

心理学领域主要基于信息处理模式,针对隐喻进行相关研究,涉及隐喻的应用,将计算机比作人脑,通过拆解分离隐喻的方式,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隐喻的认知。部分情况下还会通过平行分布方式展开隐喻研究,在本质上与信息处理模式相同,同样将人脑视作计算机,通过数据推理计算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具体分析。

三、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开展隐喻本质以及相关特点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作用,以及呈现出的本质。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之前,必须充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实现对隐喻特征以及应用性的探索。在所组建的体系中,应强调对于语法、词性、词义的关注,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亲疏关系、交流环境、语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最后针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3]。国内学者在开展隐喻相关研究时,也充分认识到认知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探索形式不断挖掘隐喻的本质及特点,为应用语言学领域有关隐喻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许多学者在针对隐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都会关注到其在语言领域的运用效果,这恰好符合应用语言学研究以实际运用为侧重点的特征,即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最终形成对隐喻的定论。从现阶段有关隐喻的研究理论成果而言,许多学者都在认知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有所转变,不再只注重理论研究,转而更加关注隐喻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需要进行层次划分,在研究表层含义的同时,朝深层次研究深入,进而对隐喻的特征予以全面揭示。其次是确保对每一个层次都能进行全面分析。再次是针对不同类型隐喻框架进行有效甄别。最后是保证分析的全方位性,能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隐喻进行解释。通常读者在接触隐喻领域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喻体部分,随后针对喻体的含义进行思考。当大脑中存在这一过程时,才能实现对预期所蕴含意思的理解。具体而言,本体和喻体属于人脑内部存储的认知模式,可能是因感官或者是思考而引发的,这些都是人类识别隐喻的重要部分[4]。当遇到隐喻时,基础信息就会出现,此时大脑进行筛选及判断,从而获取隐喻的具体含义。整个过程表现出动态化特征,尤其是当个体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水平不断增长会引发这一过程的变化,此为隐喻的框架体系。

在充分分析隐喻的框架体系之后,围绕隐喻展开研究,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必须确保有关隐喻的研究建立在充实理论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关注同步进行的其他层次的处理情况。其次,需要强调关于隐喻层次的研究应当基于框架最低和最高基础性要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次,需要合理选择隐喻的理论框架,选择标准主要为隐喻的类型。最好是保证分析框架性,能够实现多层面解释隐喻。

四、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

作为语言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隐喻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语言形式的影响。但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多数人不会关注语言形式的存在,这也使得有关隐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缺少语言和隐喻之间关系的认知,这就强调有关隐喻的研究应关注语言在不同层面所发挥的实质作用的重要意义。例如,从词、语句等多个层面展开有关隐喻的理解和运用研究。具体而言,在语言研究领域,关注重点在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语言的表层,很少会探究语言生存概念。大量语言学家在针对隐喻概念进行区分时,都会基于原因和概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关于隐喻运用方式的正确理解。但考虑在完整的语篇中必须包含修辞、对比、暗示等部分。比如,将语言隐喻“Our Friendship is Based on the Mutual Trust”可以简单地解释概括成 B is C 的基本形式“Love is a Journey”,显然,这种条件的设定会阻碍研究的进展,具体表现为模糊了隐喻的运用准则。

因此,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展开隐喻的相关研究,除了关注语言形式之外,还会关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变量因素。而在展开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关注原型是能够直观了解喻体的本质,包括其所具有的表层语言形式,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层次理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学者莱可夫与约翰的相关理论,喻体来源于隐喻,其所反映的是概念系统和本体领域之间的映射,就等同于喻体特征反映的是本体的特征。大量语言研究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母语方面,从而探寻常规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进而得出隐喻在运用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原构建、激发和限制等[5]。同时还指出在具体语境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领域结合对于人体的大脑思维具有激活作用,并且会呈现出具体的概念,能够与感官记忆融合,实现对嗅觉和听觉联想的激发。

无论是隐喻本体或者是喻体在表现形式上都十分丰富,并不会局限于特定的名词或动词形式,可以呈现出词句篇等多种丰富形式。一些特殊句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本体和喻体,此时需要读者分析,凭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的语感理解句子中的喻体。由此可见,应用隐喻具有一定的目的。因此,在处理领域信息的过程中,应从实际语境出发。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在语言应用领域十分常见,除了表现出具体的应用价值之外,更关乎人类语言的发展进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形象的一种模式,属于社会发展衍生文化形态表现形式,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信息相关。

五、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

1.隐喻具有抽象性

在应用语言领域,对于隐喻的使用表现出抽象性特征,具体而言,是将一种非具象的喻体针对比较抽象的文体进行展现,而在复杂环境下,无论是本体,还是喻体都具有抽象性。

2.隐喻具有一致性

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才能构成隐喻情况,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存在逻辑性的联系,这也使得隐喻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六、隐喻对教学的启示

在现代语言领域使用隐喻进行修辞十分常见,因此,研究隐喻的使用方法,以及价值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些较为难以呈现的问题进行转换,放置于中文语言环境中,或者是构建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说,在语言领域,隐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通常隐喻中所包含的本体和喻体存在明显差异,而通过隐喻又可以将二者进行联系,这就体现出隐喻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价值,能够促使读者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能够规避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方法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此时可以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辅助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语言教学课堂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形成有关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点,以及本质的初步认知,并认为隐喻可以作为文化理论,以及知识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借助研究隐喻实现复杂文化现象的科学化转变,对于文化或民族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类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基于隐喻的研究成果能够支撑系统化学习过程,实现对于语言学框架体系的拓展,从而获得更多应用语言学的知识范围,借助隐喻对语言现象进行有组织的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针对零散的语言现象进行科学组织,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记忆,以及科学应用。

七、结语

通过对隐喻构成要素的研究,可以明确运用隐喻的目的,了解隐喻中本体、喻体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同时还深入探究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征以及本质,认识到隐喻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之一,并且具有抽象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们应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为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相信今后随着隐喻理论知识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关于其在实际运用中价值的思考,隐喻在语言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对于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应用领域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

参考文献

[1]于彦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王劫.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

[3]梁婧玉,汪少华美国两党医保国情咨文(1946--2015)架构隐喻的历时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8(1).

[4]胡春雨,徐玉婷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7(5).

[5]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17(5).

越来越多的学者正显示有兴趣在通过语言的方法翻译研究。与1949年和1989年,一个不完整的调查,作者发现,有大约只有30教科书通道的讨论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和翻译,包括方面的普通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篇章语言学,修辞学和机器翻译。从1990年至1994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增加了通道,看翻译,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几乎160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些五年关心的翻译和普通语言学,文体学,比较语言学,语义,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字语言学,修辞学等新的条款,如话语分析,诠释学,动态等值,深部结构和表面结构,背景,主题和述位,合作的原则,更遑论只是一个数,出现在翻译领域的研究。我们一定可以找出一个趋势,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研究在这些年。 今天,我们在点质疑语言学是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翻译。近年来,一些学者,谁是在赞成的免费翻译,曾多次提出这个问题向公众,并呼吁结束了语言的方法翻译。一些坚信,翻译是一种艺术和语言学,因此,既不是有用的,亦无帮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看看翻译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科学的翻译那里的意思是僵化和限制,自由度是有限的。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既不需要也不赞赏。 但是,即使是在文学翻译,语言学,是难以负担。王宗炎指出, «如果一看到语言学作为一个机构的规则,规范的语言,翻译,最可能会哈欠与无聊。如果它标志使用的字和locutions以适合的场合,是没有任何停止译员从概括性的语言学» (王1991年: 38 ) 。争议«字面»银两«免费»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有说服力的支持者,一边一国。举例来说,古代西方学者一样,伊拉斯谟,奥古斯丁,和其他人赞成,直译。其中中国早期翻译,鸠摩罗什是被视为免费的学校,而轩zuang似乎字面和灵活性。在当代中国,严复主张诠释学的翻译,而鲁迅的首选一拙劣的版本,一个是免费的,但不精确。有没有错,在上述任何立场。当这些译员强调,免费翻译,他们从不否认的可能性直译,反之亦然。问题只出现时,讨论,轮流相当于翻译。 问题的等价性已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有可能是一个等价语文元素,独立设置他们在其中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假设,一些«字面»翻译试图分解一个文本到单一元素,希望找到等值在目标语言。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jakobson ( 1971年: 262 )指出, «等价在不同的是枢机主教的问题,语言和关键的关注语言学。 » ,他并不是指«等价» ,但«在等价的不同之处»为枢机主教的问题。奈达也误解了很多,他的概念«等价, »他走上表示«翻译组成,在复制,在受体的语言最接近自然相当于源语言讯息,首先是在条款的含义和在第二条款作风» ( 1969年: 12 ) 。他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 «绝对的等值翻译是绝不可能» ( 1984年: 14 ) 。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认为,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免费或直译的方法是不确定的:一不适当«字面»翻译可能会尴尬,甚至费解的,而过分«免费»之一,可能会使原来的文本,分化和完全消失。对他们来说,等价之间的翻译和原创,只能在实现的经验,与会者(参见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1981 : 216-217 ) 。卡特福德( 1965年: 27 )表达了同样的关注,相等于翻译只是«实证的现象,通过比较发现, SL和铊的案文。 »在列举上述例子,我有绝对无意坚持对不可译。我的意思是,一个翻译者应该把他或她自己的经验和加工活动,到文本:解决问题,减少polyvalence解释,远离任何不一致或不连续性。语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对待不同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始终与意识,有没有确切的等价但只有逼近。因此,功放和简化成为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们同意的文本可以翻译,那么,以何种方式是否语言学的贡献翻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看在接受西方语言学在中国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中文应运而生年底才在上个世纪,当马建忠出版了一本书的语法马氏文通«马氏文通»于1898年,这是首次在中国了语法印支欧洲语言作为其模型。研究语言,反过来又影响,翻译研究在中国。在麻石wenton ,主要的重点是使用形态,这占用了6 - sevenths的这本书。影响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形态学研究,总之,被视为最低有意义的单位,和刑期,因此,合乎逻辑的组合的话,各种具体的类型。翻译,然后,主要是基于该单位的Word 。在西方,圣经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如翻译佛经并在中国。 直到十九世纪末做了一些语言学家来认识到判刑,不只是总结了测序,换句话说,他们所载的。布拉格学派,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相当大的贡献的研究语法。根据该分析方法的功能的角度来看,布拉格学派,一个句子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主题和述位。主题是反对述位在类似方式之间的区别的话题和评论,并定义为一个组成部分,句,至少这有助于推进的过程中的沟通。述位,另一方面,是一个组成部分,一句是增加最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的沟通和具有最高程度的交际动力。这两个名词,帮助启发的过程中中文翻译成英文。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究语法达到高峰,与乔姆斯基的建立转换-生成语法。这一理论的深部结构和表面结构的语言翻译的影响极大。奈达依赖于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他«分析- transfering -重建»模式的翻译。一些中国语言学家,在此期间,试图以提高语文研究,以更高的飞机。李进喜( 1982年)扩大的作用句研究在他的书中一个新的汉语语法,其中三分之二是专门讨论句子的形成或语法。他写道, «没有的话,可以发现除语境中的一个句子。 »研究当时的改善,其他grammarians ,包括吕叔湘,王力。 与发展的语言学研究,翻译的基础上,单位的一句是所提出的一些学者。这是林语堂谁首先运用理论对翻译在他的文章«对翻译的。 »他声称«翻译应该做的事的基础上一句[...]什么翻译应忠实,是不是个别的话,但意思转达他们» (林1984年为: r 3 ) 。的重要性的背景下,在理解句子,因此强调。超yuanren ,一个中国学者和哈佛大学教授,学者的批评和笔译谁往往忘记这一点,并采取语言为一些独立和自给自足。事实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翻译句子,我们取决于它的背景;当我们解释1话语,我们依赖的背景下的讲话(参见超1967 ) 。当一个句子,是从文字,它通常变得含糊不清,由于缺乏背景。因此,翻译成为困难。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基础上的刑罚甚至没有足够的。一个完整的研究应该作出的全文。一个简单的句子一样, «乔治通过»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不同背景下。如果背景是一个考试,这意味着没有乔治,以及对测试;在一个卡片游戏,它会表明,乔治拒绝他的机会,出价;在体育这将意味着球达成的另一个球员。没有一个背景下,我们怎么能决定一个翻译?语言学家,因此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研究文本和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自那时起。范dijk是一个先驱在这一领域,和他的4卷版的手册,话语分析是具有极大的价值。哈利迪的凝聚力的中,英文介绍功能语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对文字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德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 1981 )提供了一个整体和系统的研究文本,这是有益的翻译研究。德beaugrande其实写了一本书所谓的因素,在一个理论的诗翻译在1978年。这本书并没有成为很受欢迎,因为它仅限于讨论诗歌的翻译。在同一时间内,书籍,语言学的方法,以翻译介绍到中国,如工程尤金奈达,彼得newmarks , , JC卡特福德,乔治mounin ,和其他人。这些书籍了很大的推动,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研究在中国。 文本或discoursive的方式来研究翻译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篇章语言学。一些研究仍留在句法或语义层面上,虽然甚至有文本装置被聘用。在谈到翻译单位的Word和文字,奈达写道: ...一般人天真地认为,语言是换言之,共同默契的假设,结果翻译涉及更换一个字,语文与一个字,语文乙和更多«认真»这类翻译的是,更为尖锐。在其他换句话说,传统关注的焦点,在翻译上字。人们认识到,这不是一个足够大的单位,因此,重点转移到判刑。不过,专家,翻译和语言学家已能证明个人的句子,在反过来,是不够的。重点应放在该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的话语。 (奈达和tabber 1969 : 152 ) 从这个声明可以看出,奈达的问候话语,作为大于一个段落,作为一篇文章,与一个开始和结束。奈达自己从未申请篇章语言学翻译,可能会有一些混乱,如果我们用他的任期在我们的解释话语,因为话语分析不仅是研究的基础上,较大的语言结构。 一些中国学者没有作出努力申请文本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翻译。王秉勤的文章( 1987年)是第一学术论文这一类的。他说,他的目标是研究和发现规则的内部结构,文字在根据篇章语言学。他分析,许多例子使用的词句分析,但不幸的是,所有的样品,他收集到的描述,风景或报价从书籍的伟大学者-没有对话,没有言外或成事部队在该语言。他未能提供了各种例子。基于这个原因,他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限于修辞文本在中国古代(参见王1981 ;罗1994年) 。 学者一样,他自然适用于pragamatics翻译。他的文章( 1992 )提出了两个新的条款, « pragmalinguistics »和«社会经济语用学» ,在翻译,是指分别以«研究务实的武力或语言使用的观点,语言来源» ,并«务实的研究其中,研究条件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情况。 »他讨论的可能性,运用务实的态度,翻译,以实现一个务实的等效之间的来源和目标文本,即是重现的讯息,进行源语言本身,以及含义进行了由源语言其背景和文化。在这方面的文章,他也试图区分«语用语言学»从«社会经济语用学» ,但最后也承认, «其实,一个清晰的线之间的语用语言学和社会经济语用学有时可能难以得出。 »他仍然坚持认为,应用该务实的态度,翻译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柯莉( 1992 )认为,语义,而在广义相结合的语义和语用学的,应加以研究,以帮助理解,解释和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翻译中。在这篇文章中,他审查了4语义条款-«意义和参考, » « h yponomy, » «变化的意义»和«背景» -让许多例子,i l lusrate的重要性,有一些一般性的知识和语义理解之间的关系和语义的翻译。这篇文章中明确写道,读者可以很容易吸取灵感来自它。 这些语言学的方法,棚灯,对新标准的«信,达,雅»所界定的严复。中国学者开始批评含糊不清,这三个标准和努力给他们具体的意义,通过理论的西方语言学。结果是内容,这三个传统标准已大大丰富了,尤其是影响等值理论,在广义上是指目标语言应相等于源语言从语义,务实和文体点查看。但我们仍无法评价翻译在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因此,中国学者一样,范守,徐shenghuan和万亩鲤鱼走上了定量分析的翻译,用模糊集理论的数学在完成他们的分析。范发表的几篇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他1987年至1990年的文章评价翻译根据的数值数量的忠诚。徐的文章«的数学模型,评价一个翻译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正常的数学模型。他说,是很难产生一个绝对准确的评价翻译与这个模式,因为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人的思考过程。作出这样的分析更准确和客观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单位在翻译是很难啃的骨头。不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在翻译研究将以往任何时候都足够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都集中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奈达认为,股应判刑,并在一定意义上,话语。巴尔胡达罗夫( 1993 : 40 ) ,苏联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建议: 翻译是转变的过程中讲话的产品(或文字)产生的一种语言,成为一个讲话的产品(或文字)在另一种语言。 [ … … ]它如下认为,最重要的任务,译者谁进行的过程中转型,该理论家谁介绍或创建一个模型,这个过程中,是要建立最低限度的翻译单位,因为它是一般所谓,翻译单位,在源文本。 虽然他注意到的重要性,翻译单位在一个文本,并认为这个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任何级别的语言,他没有指出是什么文字,是和它如何可能来衡量翻译。 Halliday的概念,条文可能会显着在这种情况下。他说,一个条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单位。他区别的三项职能的条款:文本,人际和概念。据哈利迪,这些职能是不具备的词或短语。但他是不太成功的在分析之间的关系,第和文本(参见哈利迪1985年) 。在中国,有些人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王春( 1987年: 10 )更多或更少的股份bakhudarov的看法,认为翻译单位不能局限于只为服刑。在某些方面,音素,词,词组,句,段,或什至文本都可以充当一个单位。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找到任何特殊的治疗文本翻译,除了有文本作为最高级别之间的翻译单位。这不是目的,篇章语言学或话语分析。如果我们想申请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翻译,我们会要求考的做法。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该学科的发展,比如: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不符合原则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语言学领域的各学者对术语翻译和使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提升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提出术语翻译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术语翻译;规范化;翻译原则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概念和专业化术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理论基础、相关定义和专业化的术语体现出两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深层关系。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术语表现出两个特性,即:单一性和理论性。也有少部分的学科术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但是现阶段,对该学科相关术语的翻译呈现出极大的问题,例如:术语翻译的不规范,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化术语呈现出多种翻译的方法,而这也导致专业术语的使用非常不标准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够提升该学科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会导致语言学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出现阻碍,而且对该学科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1]。

一、专业术语翻译所遵循的基础原则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专业术语的翻译保持高度重视,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所有翻译工作的入手点和落脚点都是专业术语的翻译。如果一篇英语文章或者是英语著作中的专业术语翻译中出现错误,那么对整部翻译作品的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纵观我国近年来英语翻译工作和翻译学的发展历程,有关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还存在极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译者对术语翻译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还包括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中的专业术语所属的学科门类较为广泛,所以难以明确专业术语翻译的统一标准与规范。第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同时也包括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引进将会逐步增强,所以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将会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翻译领域来讲,我国对专业术语翻译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能够提升对术语翻译的认知,从而加快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翻译学领域的学者在著作中提到,术语翻译对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够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逐步使我们的本族语言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阻碍我们本族语言的发展,由于术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术语翻译没有统一化的标准,所以语言翻译领域内的学术风气被破坏。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专业化而且极其重要的词汇,往往会由于翻译不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从而对我国的专业学术用语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我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准确性和规范性,就必须制定统一化的原则和标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翻译学者对术语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总结非常多样化,但是大致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即:准确性、透明性以及简洁性。

(一)术语翻译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专业化的术语,往往包含着一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定义,其自身往往就只有一个解释,而且对该名词的定义非常的准确。所以准确性原则是术语翻译中所需要遵循的最基础原则。为了保证翻译的精确性,要求译者首先能够深入了解专业术语在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本意,切记将专业术语的日常解释用于译著中,将该术语在其他学科的解释用于该学科也是不正确的做法[2]。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统一术语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所以就有学者将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译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学科类,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并不会对原意造成较大的改变,但是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语境。

(二)术语翻译必须遵循透明性原则

透明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就是读者能够根据译著,最大程度的还原作品。而且在该原则下,翻译出来的著作具有极其强烈的原文色彩,所以很多读者难以接受这种译著。比如:专业的英语名词“non-interface position”往往被翻译成无接口观点,在这个专业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就遵循该原则。但是读者在理解该术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该英语词汇所传达的词义是外显知识与潜在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且不能够以直接的途径进行转变,也可以被说为两者之间缺少连接点。但是术语翻译所遵循的透明性原则具有极强的相对性,也就是在实际的术语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保证翻译的透明性,从而忽视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准确性原则,避免出现术语翻译的错误或者是翻译之后的词义与原意偏离。比如,应用语言学科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研,其英语表示为“field work”,也就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各种调查方法,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而如果不考虑准确性原则,那么该词汇将会被翻译为野外工作,这显然与原句中的含义不符。

(三)术语翻译必须遵循简洁性原则

术语翻译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当一种语言被转变为的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持原有的词义,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多余的词汇,所以需要尽可能的精简所翻译的著作,但是需要保证译著的精炼和准确,而且简洁必须有度[3]。

二、结束语

基于应用语言学,探究术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们对术语翻译的原则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但是语言特有的性质也会使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变得极其复杂,而这是由于人们的接受水平存在差异,而且术语翻译往往会出现多种译著,这是难以长时间共存的。

参考文献

[1]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35(04):16-20.

[2]陈智淦,王育烽.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文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缺失[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59-67.

[3]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05):102-105.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文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用语言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EQS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软件之一,它能同时分析多变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非正态分布和缺失值,具有多重拟合指标。近年来,EQS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应用较少。文章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应用语言学中运用EQS的情况,并介绍了EQS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建模步骤,此外,运用EQS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相关性这一实例进行了建模研究,以期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EQS;应用语言学;学习策略

引言

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综合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路径分析(PathAnalysis)来探索研究变数和因子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模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来同时分析多种变量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即利用各潜在的观测因子来探讨因果关系的隐含结构,而传统的线性回归分析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以及回避了因共线性而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最初起源于心理学,后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例如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分析、应用语言学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M软件有AMOS、LISREL、EzPATH、EQS等。

一、EQS综述

EQ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是1986年由Peter M。Bentler开发的一种统计软件。其基本思路为:基于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一个关于一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假设理论模型。自变量数值通过测量所得,并形成一个自变量协方差矩阵,即样本矩阵。EQS对样本矩阵与假设理论矩阵进行拟合度的检测,若能较好地满足拟合度标准,则说明此假设模型成立;否则,就需要对该假设理论模型反复调整修正以提高拟合度,直至获得较理想的模型为止;若拟合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则该否定此假设理论模型。

国外将EQS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以及语言测试研究等,前者如Sasaki和Noels分别探讨了二语水平、外语学能及智力间的关系和学习者目标与教师交际能力问的相关性:后者主要有Purpura测试了西班牙语测试因素结构,Stevens探寻了认知及元认知策略与二语测试的关系。此外,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Lee研究了英语写作的有利及不利因素;Gorsuch还将EQS应用在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中。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侧重于语言测试。刘宝权、郭晓群较为系统地介绍了EQS在语言评估中的应用。邹申、孙海洋等利用EQS分别对TEM8人文知识部分和职前中学英语教师口语考试进行构念效度验证。彭康洲、李清华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借助EQS分析2007年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侯艳萍借助EQS探讨了可能对TEM4阅读理解任务难度产生影响的阅读任务特征变量,其中包括变量的种类、数量、它们的内部因子构念和测量属性以及各个因子贡献率大小。

纵观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研究者多使用LISREL和AMOS,EQS还未全面吸引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的视线。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前两种传统软件而言,EQS灵活性更高,允许自变量有测量误差,变量间可存在协方差;对原始数据可进行直接加工;此外还可分析非多元正态分布,它能更准确地处理更大容量模型,这将为研究者带来更大的便捷。

二、EQS基本概念

EQS6.1包含有两类变量,两种模型和两种路径。两类变量指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和观测变量(Observed Variable)前者为不可直接测量的非观测变量(Unobserved Variable),又称因子,它通常通过多个外显或可观测指标间接推算;后者是通过测量、观测可直接获得的原始数据,又称指标。在EQS路径图中圆形表示潜在变量或因子,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或指标。

两种模型即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指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即指标和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指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不是所有的实际应用中都同时存在两种模型,例如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可能只出现包含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

两种路径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之间的路径,以及因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路径。在EQS描绘的路径图中,单向箭头表示一个变量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如潜在变量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因子负荷,直接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潜在变量的误差;双向弧形箭头表示两个变量可能相关;潜在自变量不应有箭头指向,所有指向潜在因变量的箭头来自潜在自变量或其他潜在因变量。

三、EQS的建模步骤

根据Bollen和Long的研究,结构方程建模具有五个步骤:(1)模型构建(Model Specification)、(2)模型识别(ModelIdentification)、(3)模型估算(Model Estimation)、(4)模型拟合(Testing Model Fit)、(5)模型重构(Model Re-Specification)。

1.模型构建

在该步骤,研究者要在已有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模型,通过EQS模型图和方程来表达该模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变量对模型的路径参数进行模型估算,查看并评估各因子、潜在变量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数据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 2.模型识别

Kunnan认为在模型识别阶段会时会出现三种情况:(1)模型不可识别(Under-identified),即不能从协方差矩阵中估算出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情况;(2)模型正好识别(Just-identified),可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3)模型超识别(Over-identified),可有不止一种方法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因参数估算计值不稳定,模型识别不足的情况不能信赖。只有增加制约参数,才可达到正好识别或超识别这两种可以接受的模型。

3.模型估计

根据自变量的方差协方差模型估算所有参数的估计值,使模型再生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间的差异渐进最吻合状态。目前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法,要求数据等距且多变量正态分布。EQS系统有个强韧选项(Robust Option)生成Satorra-Benfle卡方值,可获得一个比其他统计量更接近的分布。即使分布假设不能满足,出现非多元正态分布,强韧标准误在大样本中也可接受。EQS为所有变量、因子及变量因子间的误差设定了标准,从而固定了参数,获得新的估算值。

4.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检测假设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在多大程度上的拟合,即检测模型的拟合度。因其中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卡方值较敏感,容易受到样本大小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得考虑样本数据大小对模型拟合度所产生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如表1。

5.模型重构

若模型拟合度与各标准量范围差异较大或个别指标不理想,则该模型构建有误,需重构。重构时需检验两组估计值:第一组为具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将没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设为0,但需在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上才可进行。第二组为残余值矩阵,若个别变量残余值较大,如大于或等于2.58,则该变量未设定好;若较多变量残余值都较大,则该模型整体构建有误。在此过程中EQS系统的LM-检验和W-检验功能可对模型重构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信息。但每个参数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任何一处的改动都可能对总体模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每个参数的调整都需重新估算,得出新的模型拟合指数,直至获得最终的理想模型为止。

四、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曾运用EQS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下文将予以展示。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中学109名高二被试者进行测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Oxford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它由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6个要素50个项目组成;第二部分是Horwitz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包含外语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与交际策略、动机观念等5个要素34个项目;第三部分是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和Jerusalem设计的《自我效能量表》,包含1个要素10个项目。

收集了调查数据后,我们运用EQS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打开EQS界面,新建一个原始数据库文件,设定应变量名称及数目,输入原始数据。三个量表所测量的12个要素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学习效能不可直接测量,需通过各量表12个要素间接测量,则为潜在变量。其次,对EQS作包括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误差分析在内的描述性统计,以观察样本整体情况。然后对EQS作验证性统计,即因子模型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构建初始模型如图1。

EQS运行后所得各拟合指数结果见表2。

按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该模型并未达到可接受的理想模型程度。根据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的有关理论和最大标准化残差(Largest Standardized Residuals)所提供的修正指数(参见表3),通过设定自由参数和在模型的多组误差间增添多条双向箭头的路径以建立相应误差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反复修正之后得到较理想的模型(如图2)。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如表4,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接受。

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各自的路径强度却有所区别。相对于自我效能而言,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更大(0.86>0.68)。学习策略、观念及效能的各个因素相互之间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既要在整体上注意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加强对学习观念的引导,注重对自我效能的提高,又要对具体的学习策略如补偿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语言难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EQ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观念及自我效能间相关性的模型构建、拟合、重构、修正等过程,最终创建出满足各项指标的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高度相关,但相关强度有差异。学习者较多使用补偿、认知、记忆策略,较少使用社会策略。观念的学能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较大。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中,EQS更易操作,灵活性更高,能更准确地处理大容量多维度变量模型,尤其在处理非正态分布和有缺失值数据中效果良好,且允许变量测量误差和协方差的存在。EQS评估模型拟合指标的多重性可以为应用语言学中多因素间多维量化提供更准确、科学、直观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

【摘要】1960年开始,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除了涉及语言教学外,还涉及结合语言和心理学、自然和社会等学科。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方式较为生疏,与量化研究相比要落后。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应用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

在应用语言学中,量化与质化问的差别在于它们主、客观的不同,以及文字和数字的不同等。这种差异间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质和本质问理解与信念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占据着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地位。随着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质化研究方式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例如:日记和传记研究、访谈和课堂互动分析等。新世纪的到来使应用语言学研究偏向量与质方式的融合和巩固。

一、应用语言学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19世纪叶末,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后,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并促成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分化。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将语言学的知识在其它学科领域问题解决中得以应用。换句话来说,就是跨学科实现问题的解决。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专门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其应用的知识有:语言理论与描述、相关语言学科,以及相关语言教学学科。主要涉及语言的模式,描绘语音和语法、语义和语用,及词汇等,在语言学边缘的学科,以及一些不是语言学,但与语言学教育学紧密联系的学科。

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必然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有着不断扩大与变换的影响。由于应用语言学具有跨科学性和实验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其一,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使语言学质化研究受到严重的阻碍。例如:很多从事英汉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和教师,常常因为自己对英、汉知识的缺乏,而放弃该领域的发展,因而影响到语言学科的发展。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

其二,应用语言学作为新的学科,它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够完善,使质化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应用语言学是否加大理论范式的建构,任然需要以多学科做后盾的理论研究。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

三、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

1、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

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中,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其中,语篇分析和个种志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

其一,语篇分析。语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口语语篇进行考察的一种研究,始于社会学,例如: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口语测试,及技巧等教学方面研究中都有展现。语篇分析者是种处于兴趣的社交行为,而语言学者是以研究语言本身为重点的行为。语篇分析者认为语言是与语用结合的系统,它将语法和词汇等都作为可操纵的资源。总的来说,其语篇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在交际中有秩序、有组织的交谈,确保社交行为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视为站在交际者的角度,将社交行为进行发现和描述。突出内在机制。一般来说,语篇分析主要是利用语篇样本中的示例,描述和追踪交际的优势、分析和理解,已达成共识。其质化思想:交际中的秩序与以往的主导观点和研究的方向与目的完全相反;交际的过程真实语料誉写和分析不可缺少;分析的方式必须有实证资料的理论。

在以往应用语言质化语篇分析发展的最初阶段,只能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口语语言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语言资料开始有图片和视频,以及非语言式的交际资料。根据语篇分析研究表明,语言学界开始对非语言线索的详细记录产生了争执。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与语篇分析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影响着语篇分析研究。

其二,人种志。人种志主要是对某文化群体的行为和语言,以及互动等进行的深度研究,属于人类学,并与自然学紧密联系,例如:深入发现人们的实际所做与应该做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在研究前详细描绘了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必须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认知距离,为了更准确的获取客观性。同时研究者必须反思自身所存在不同假想,以保持客观研究的态度。在自然背景下对群体的形体和表述进行研究,并深入群体,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的资料进行采集、实验。其研究资料来源于非结构式的访谈。涉及的研究规模较小,数据分析通常涉及研究人员研究对象本身各自的行为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2、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在于对教学方式与教师认知的研究。前者教师对交际教学观念和方法层见叠出,但结果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在听、说、读、写等教学方面研究中质化的应用也很普遍。在写作上,进行访谈和记录、日志和观察等采集的方式。听力上,以听力策略和技巧为主,融合了量与质。例如:Markee通过小组方式巧妙进行了非任务交谈,并且顺利进行任务与非任务交谈之间的变换。后者,由于教师是思考和积极的决策者,教学主要建立在实际导向和背景等不同思想和知识上的研究。

其认知研究内容一般为:教师认知和教育、认知和课堂教学,以及认知和语言学习等。虽然研究方式,出现了问卷为主的量化研究,但是绝大多教师认知都是利用质化研究。在教师认知研究中,量化和质化间主要出现争议的问题,量化研究多依靠问卷的方式来认知,并没通过实际考察因此受到批评。而质化研究利用回忆解说和启发式回顾、书面形式,以及课堂观察和访谈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为抓住到隐形的认知过程,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总而言之,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我国在提倡科学超越经验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证主义存在的缺陷,将质化研究进行规范,避免出现对学术范式的影响。虽然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在我国地位并不牢固,但是,在国外的研究中,已经占有牢固的地位。因此,就针对我国外语的语言质化研究来说,在掌握实践和质化方式的前提下,对混合方式的思考和时间应用,将对我国应用语言质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语言学概论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的是音系学或音位学。研究词的构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追溯词的来源和历史的是词源学;搜集许多词项,把它们分类、比较、注释的是词典学。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该学科的发展,比如: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不符合原则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语言学领域的各学者对术语翻译和使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提升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提出术语翻译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术语翻译;规范化;翻译原则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概念和专业化术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理论基础、相关定义和专业化的术语体现出两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深层关系。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术语表现出两个特性,即:单一性和理论性。也有少部分的学科术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但是现阶段,对该学科相关术语的翻译呈现出极大的问题,例如:术语翻译的不规范,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化术语呈现出多种翻译的方法,而这也导致专业术语的使用非常不标准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够提升该学科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会导致语言学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出现阻碍,而且对该学科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1]。

一、专业术语翻译所遵循的基础原则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专业术语的翻译保持高度重视,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所有翻译工作的入手点和落脚点都是专业术语的翻译。如果一篇英语文章或者是英语著作中的专业术语翻译中出现错误,那么对整部翻译作品的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纵观我国近年来英语翻译工作和翻译学的发展历程,有关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还存在极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译者对术语翻译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还包括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中的专业术语所属的学科门类较为广泛,所以难以明确专业术语翻译的统一标准与规范。第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同时也包括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引进将会逐步增强,所以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将会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翻译领域来讲,我国对专业术语翻译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能够提升对术语翻译的认知,从而加快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翻译学领域的学者在著作中提到,术语翻译对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够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逐步使我们的本族语言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阻碍我们本族语言的发展,由于术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术语翻译没有统一化的标准,所以语言翻译领域内的学术风气被破坏。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专业化而且极其重要的词汇,往往会由于翻译不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从而对我国的专业学术用语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我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准确性和规范性,就必须制定统一化的原则和标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翻译学者对术语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总结非常多样化,但是大致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即:准确性、透明性以及简洁性。

(一)术语翻译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专业化的术语,往往包含着一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定义,其自身往往就只有一个解释,而且对该名词的定义非常的准确。所以准确性原则是术语翻译中所需要遵循的最基础原则。为了保证翻译的精确性,要求译者首先能够深入了解专业术语在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本意,切记将专业术语的日常解释用于译著中,将该术语在其他学科的解释用于该学科也是不正确的做法[2]。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统一术语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所以就有学者将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译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学科类,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并不会对原意造成较大的改变,但是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语境。

(二)术语翻译必须遵循透明性原则

透明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就是读者能够根据译著,最大程度的还原作品。而且在该原则下,翻译出来的著作具有极其强烈的原文色彩,所以很多读者难以接受这种译著。比如:专业的英语名词“non-interface position”往往被翻译成无接口观点,在这个专业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就遵循该原则。但是读者在理解该术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该英语词汇所传达的词义是外显知识与潜在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且不能够以直接的途径进行转变,也可以被说为两者之间缺少连接点。但是术语翻译所遵循的透明性原则具有极强的相对性,也就是在实际的术语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保证翻译的透明性,从而忽视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准确性原则,避免出现术语翻译的错误或者是翻译之后的词义与原意偏离。比如,应用语言学科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研,其英语表示为“field work”,也就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各种调查方法,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而如果不考虑准确性原则,那么该词汇将会被翻译为野外工作,这显然与原句中的含义不符。

(三)术语翻译必须遵循简洁性原则

术语翻译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当一种语言被转变为的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持原有的词义,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多余的词汇,所以需要尽可能的精简所翻译的著作,但是需要保证译著的精炼和准确,而且简洁必须有度[3]。

二、结束语

基于应用语言学,探究术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们对术语翻译的原则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但是语言特有的性质也会使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变得极其复杂,而这是由于人们的接受水平存在差异,而且术语翻译往往会出现多种译著,这是难以长时间共存的。

参考文献

[1]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35(04):16-20.

[2]陈智淦,王育烽.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文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缺失[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59-67.

[3]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05):102-105.

语言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科技英语应用措施探究论文

翻译是指把源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本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源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及功能作用的过程,其关键是在来源语和目标语之间保持一种对等关系。科技英语翻译的目标通常为科技文献,其最大特点是精确性,因此对这些文献的翻译同样要求准确性和逻辑性。科技英语翻译最为显著的是其客观性、规范性、文体形式、句法规范性和现实主义态度。其中客观性是指译者不能在翻译过程中改变原有思想、遗漏信息或加入评论,而是必须准确地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规范性是指译者通常应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和比较正式的语言;现实主义态度是指科技英语翻译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要积累科技英语中不断新产生的术语。关于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两条原则得到广泛接受,即忠实度或准确性和通顺。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技英语知识和相关科技背景知识,并使用规范、专业和逻辑性强的目标语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笔者针对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提出一系列原则性应用策略。

基于词汇特征的应用策略

掌握英语词汇学构词法的有关知识、熟悉相关专业背景并注意加强阅读理解或翻译等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学习与应用科技英语。但是,一个纯粹的英语专业从业人员对科技英语应用所能作的贡献具有很大局限性;只有当专业人士具备其本专业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并结合其专业知识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科技英语的作用。总的来说,科技英语词汇翻译有两种方法即直译和异译。直译包含移植法、音译法和形译法等,其中移植法即找出一个单词的词素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音译法即根据单词的英文发音进行翻译;形译法即根据英语单词所表明的意思来描述物体。而异译包含推演法、引申法和阐释法等,其中推演法即根据语境意义和词典注释来判定单词的意思,引申法和阐释法即按单词的延伸含义来进行翻译。研究现代英语词汇学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将其汉化方面。将科技英语词汇翻译成汉语一般既要符合专业化术语的表达习惯,又要能够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因此,翻译表述时必须根据语境正确地理解并简洁地表达语义,尽可能尊重既定的通用表达方式。以常见的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汉化为例:a)异译,如Explorer本意是“探险家、探测器”,而我们实际上称之“浏览器”;Click本意是“(发出)滴答声”,而习惯将其译为“点击”;b)直译,如Main-board(主板)、FloppyDisk(软盘);c)音译,如Hacker()、Clone(克隆);d)音译与意译兼顾,如Internet(因特网);e)不译,如CD(CompactDisk)译作”光盘”或不译,直接用CD表示,类似情况还有ADSL(电信宽带)、ISDN(一线通)等。

基于语法特征的应用策略

科技英语在语法方面的主要特征有时态上多用一般现在时,语态上多用被动语态,句法常常使用长句、名词化结构和非限定动词,普遍使用形容词短语作后里定语。以下将讨论基于这些语法特征的原则性翻译策略。

(一)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语态是表明句子中谓语与主语之间关系的一种语法手段。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广,频率高,甚至有时候被认为是必须的,比如在科技写作或实验报告中动作的主体并不重要或者动作的过程、原则才是需要表述为最重要的。科技文献强调详细叙述和推理,而读者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文本的思想和内容。为体现客观性,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得到广泛运用。根据不同语境,被动句可以被灵活地翻译成主动形式或保留被动形式。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通过“把”和“被”等被动词来表示。同时,由于汉语语言句法灵活多变,其被动语态的使用与英语相比较少使用。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可以根据两种语言的习惯,从句式和辅助词语两个方面进行语态转换,以顺畅地表达原意。科技英语被动语态译成汉语时,主要有以下策略:1.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a.保持原主语不变,因为汉语里有被动语态的动词比英语里多,所以英语里被动语态使用更为广泛,而翻译成汉语时动词不需要使用被动结构就能表达被动语态,也不需要改变主语。b.将原主语变成宾语。有时候,需要把英语的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以更符合后者的表达习惯,此时原句中的主语相应变成译文中的宾语,而原句中动作的发出者、作修饰语的同位语及其他短语也相应地译成主语。c.译文中加上恰当主语,以使汉语通顺。一些汉语动词不能用于被动语态,此时原句主语变成译文的宾语后需要补充加上主语。2.被动结构转换为无主句。原句主语变成译文中的宾语,同时译文中无主语。3.被动结构保持不变。这种转换分为两种情况:a.为强调原句的被动意思,译成汉语时可通过加上表示被动的词如“被”“受”“以”“得到”“为所”等来保持被动语态。b.将主语及谓语一起翻译为汉语的主语。4“.It+被动语态+that”句式的汉译。这类结构在科技英语中使用普遍,成为区别于其他英语文体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例如“Itcanbeforeseenthat...”(可以预料出),“Itcannotbedeniedthat...”(不可否认.)。这类句子通常可以翻译成无人称或不定人称的主动句。

(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英语是静态的,名词常被用来替换动词;而汉语是动态的,在同一个句子中使用更多的动词。作为词法种类丰富的综合性语言,英语对谓语动词有很多严格的规则来限制其变化形式。比如,一个句子只允许有一个谓语性动词,因此英语中很多名词都是由动词变化而来,而名词化结构也藉此得到广泛使用。与通用英语相比,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率更高。由于包含多个单词的名词化短语的语义意义通常比较复杂,其翻译也应超越其表面结构。用尽可能少的单词准确地表达意义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原则。在英语原文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是为简化句子结构,因此不同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Arch-imedsfirstdiscoveredtheprincipleofdis-placementofwaterbysolidbodies”,该句中“displacementofwaterbysolidbod-ies”是名词化结构,其不仅简化了同位句,而且强调了“排水”的事实。因此,译成汉语时,也应处理为名词形式,即“固体排水原理”,以简化句子。再如“Ifyouusefirebricksroundthewallsofaboiler,theheatlosscanbeconsiderablyreduced”炉壁采用防火砖可大大降低热耗。科技英语解释自然原理,因此翻译时应避免在译文中使用第一、二人称,而是应把主题信息放在句首。科技英语中伴随动词的名词化,介词以“动词+宾语+介词”或“介词+宾语+介词”的形式得到广泛使用。1“.动词+宾语+介词”结构,如makeuseof(利用)、keepwatchover(密切注视)、givenoevi-denceof(不足以说明)。从这些短语中看出,汉语的动词意义都来自英语原句中充当宾语的名词。而原句中的动词被称作“Emptyverbs”(空心动词),包括have,make,do,take,get等等,其句法功能比主题功能更为重要。英汉翻译中,应更加注意原句中能改写成中文概念的名词。2“.介词+宾语+介词”结构。介词是非常主动的,能表达动词及名词的意义。在名词化形式中,空心动词被介词所替代,比如inaccordancewith(按照)、onac-counto(f基于原因)、bymeanso(f凭借)、inproportionto(成比例)等等。对于这种形式,翻译时应注意第一个介词后面的名词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中文。

(三)复杂长句的翻译技巧当表达复杂概念时,科技英语比普通英语中长难句使用更为广泛,因为科技英语旨在表述一种逻辑和描述一个过程。科技英语中所表述的`的定义、规律、订立、概念或技能必须精准,因此句子通常有很多修饰语和附加成分,从而变得长且复杂。长难句翻译可能是英汉翻译中最难的任务,其关键在于对原句逻辑和结构的准确理解。翻译中常使用的方法是把长难句分拆成几个小而简单的句子,即理清原句的思想和层次,然后把中文成分进行重组,使之符合中文表达方式。长难句翻译首先要对整个文本进行广泛阅读,去理解文本结构和主要思想;然后,分析句法并确定从句间关系以完全理解整个句子;最后,把长难句译成准确和可读的汉语句子。概括起来,长难句翻译主要有三种方法,即顺序法、倒序法和分拆法。(1)顺序法。如果长句的叙述层次是按顺序并且与中文相近,则可按顺序翻译原句,并根据不同情况增删一些连接词。(2)倒序法。当长句结构与汉语结构相反,应按相反顺序翻译原句。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结构是与汉语相反的。因此,倒序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使用更加频繁。(3)分拆法。有时候,主从句之间或者介词或分词短语所修饰的词之间的关系并非紧不可分,而且各个成分均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则可将长难句分拆几个单位并按中文意思进行重组。

科技英语翻译水平提升策略

前面就基于科技英语主要词汇、语法等特征的翻译原则与策略进行了讨论,最后笔者总结出几条提升科技英语翻译水平的总体原则及策略。1.准确翻译词汇含义。基于科技英语词汇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真和仔细,切不可忽略广泛使用的科技词汇的专业含义,也不可把普通用途词汇当做科技英语词汇使用。比如,“lightshow”应译作“光显示”而非“灯光展”。译者应注意特殊的科技词汇群和现代英语的构词法,不断学习新创的科技英语词汇及其翻译技巧。2.熟悉常用句式。对于科技英语中的常用句式如被动句和“it...that”结构,要熟练掌握其特征及翻译技巧。再如,科技英语注重文本的逻辑性并经常用分词连接词如“supposingthat(假设)”,“providedtha(t只要)”等,译者有必要熟悉并把握住此类句式。3.分析文本层次,理解文本意义。科技英语翻译的关键在于对于文本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握文本意思,翻译才会更加容易,同时大部分翻译错误也正是由于译者未能充分理解文本。然而,如Nida所说,理解不仅仅是知道词汇的意思或者辨认语法结构的功能。为完全分析和理解文本,译者需把握住以下要点:a.句子的意义包含三个层次,即词义、语法关系和主题关系;b.明确理解形式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结构词(介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c.辨别语法结构的功能;d.根据句子或文本功能进行翻译,并在译文中进行重置。4.提高中文语言水平。进行科技英语汉译时,译者除具备完全理解英文文本的能力外,还应提高其中文语言水平以胜任工作,即需同时精通中英两种语言。五、结语本文基于科技英语的词汇、句法等特征分析,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极强针对性的突出译(作)者主体性与认知能力的科技英语应用策略,以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等应用水平。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应用语言学是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学科,在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用语言学对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和改进英语教学系统。本文将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简述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探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维持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然而,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交际能力好坏的仅有决定性评判依据,交际能力的好坏更依赖于人们对语言技巧使用的熟练度,换言之,语言知识是语言学的基础,技巧是语言学的媒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主要强调听、读、写、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管英语教学在国内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大,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基本都属于“哑巴英语”,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善这一英语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最近这些年,教学专家们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和教学依据,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内心主义、对照分析、错误分析以及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是以理论原则为基础,而教学结果的成败是由应用语言学是否正确的对其进行指导。应用语言学作为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就不能够发挥出应用语言学的真正指导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正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内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广东外贸大学。最近这些年,教育工作者们又加大了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力度,扩大了其研究范围,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2.1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方法

学习语言的第一任务就是口语的练习,而口语是在学好书面语的'前提下慢慢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应用方法比较独特,就是确定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基础和加强两部分,基础是指听说读写,加强是指英语翻译。其中听说读写之间属于协调关系,都是互相扶持的,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和难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时。例如,实时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培养目标就同,所以对课时设置的要求也就不同,换句话说,对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进而加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2.2透过学生错误,明确学生不足

对比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教育,我国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过去强调语法运用方式,忽略语言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英语授课时,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法、发音、理解和整理语句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情感表现力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时,对语法使用和句子结构组成进行过去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忽略了英语运用的实际环境,只注重语法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意思表达的完整性。第二,当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有立刻纠正的习惯,不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事实上,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明确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

3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3.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1)规划英语学习方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在课堂内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强国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应当针对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方案规划,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将其分割成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两部门。教师通过对考试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确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确保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2)组织和开展英语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应用语言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就应当对其强化口语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另外,实现应用语言学的有效教学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巧应用能力。

3.2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指导英语教学,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总,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加大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并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体系。

(2)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使其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要想应用语言学发挥出巨大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组织讨论小组,使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在熟知应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其适应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发英语教师的巨大潜能不但是现代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规划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工作,使应用语言学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加大对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力度。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了,因此,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保障,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交际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

(4)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研究工程,具有复杂、灵活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应用语言学的潜在力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慧慧.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素素.浅谈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3]房明远.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J].教改聚焦,2012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论文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该学科的发展,比如: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不符合原则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语言学领域的各学者对术语翻译和使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提升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提出术语翻译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术语翻译;规范化;翻译原则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概念和专业化术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理论基础、相关定义和专业化的术语体现出两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深层关系。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术语表现出两个特性,即:单一性和理论性。也有少部分的学科术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但是现阶段,对该学科相关术语的翻译呈现出极大的问题,例如:术语翻译的不规范,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化术语呈现出多种翻译的方法,而这也导致专业术语的使用非常不标准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够提升该学科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会导致语言学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出现阻碍,而且对该学科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1]。

一、专业术语翻译所遵循的基础原则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专业术语的翻译保持高度重视,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所有翻译工作的入手点和落脚点都是专业术语的翻译。如果一篇英语文章或者是英语著作中的专业术语翻译中出现错误,那么对整部翻译作品的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纵观我国近年来英语翻译工作和翻译学的发展历程,有关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还存在极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译者对术语翻译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还包括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中的专业术语所属的学科门类较为广泛,所以难以明确专业术语翻译的统一标准与规范。第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同时也包括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引进将会逐步增强,所以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将会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翻译领域来讲,我国对专业术语翻译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能够提升对术语翻译的认知,从而加快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翻译学领域的学者在著作中提到,术语翻译对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够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逐步使我们的本族语言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阻碍我们本族语言的发展,由于术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术语翻译没有统一化的标准,所以语言翻译领域内的学术风气被破坏。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专业化而且极其重要的词汇,往往会由于翻译不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从而对我国的专业学术用语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我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准确性和规范性,就必须制定统一化的原则和标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翻译学者对术语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总结非常多样化,但是大致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即:准确性、透明性以及简洁性。

(一)术语翻译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专业化的术语,往往包含着一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定义,其自身往往就只有一个解释,而且对该名词的定义非常的准确。所以准确性原则是术语翻译中所需要遵循的最基础原则。为了保证翻译的精确性,要求译者首先能够深入了解专业术语在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本意,切记将专业术语的日常解释用于译著中,将该术语在其他学科的解释用于该学科也是不正确的做法[2]。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统一术语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所以就有学者将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译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学科类,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并不会对原意造成较大的改变,但是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语境。

(二)术语翻译必须遵循透明性原则

透明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就是读者能够根据译著,最大程度的还原作品。而且在该原则下,翻译出来的著作具有极其强烈的原文色彩,所以很多读者难以接受这种译著。比如:专业的英语名词“non-interface position”往往被翻译成无接口观点,在这个专业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就遵循该原则。但是读者在理解该术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该英语词汇所传达的词义是外显知识与潜在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且不能够以直接的途径进行转变,也可以被说为两者之间缺少连接点。但是术语翻译所遵循的透明性原则具有极强的相对性,也就是在实际的术语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保证翻译的透明性,从而忽视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准确性原则,避免出现术语翻译的错误或者是翻译之后的词义与原意偏离。比如,应用语言学科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研,其英语表示为“field work”,也就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各种调查方法,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而如果不考虑准确性原则,那么该词汇将会被翻译为野外工作,这显然与原句中的含义不符。

(三)术语翻译必须遵循简洁性原则

术语翻译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当一种语言被转变为的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持原有的词义,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多余的词汇,所以需要尽可能的精简所翻译的著作,但是需要保证译著的精炼和准确,而且简洁必须有度[3]。

二、结束语

基于应用语言学,探究术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们对术语翻译的原则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但是语言特有的性质也会使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变得极其复杂,而这是由于人们的接受水平存在差异,而且术语翻译往往会出现多种译著,这是难以长时间共存的。

参考文献

[1]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35(04):16-20.

[2]陈智淦,王育烽.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文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缺失[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59-67.

[3]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05):102-105.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应用语言学是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学科,在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用语言学对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和改进英语教学系统。本文将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简述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探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维持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然而,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交际能力好坏的仅有决定性评判依据,交际能力的好坏更依赖于人们对语言技巧使用的熟练度,换言之,语言知识是语言学的基础,技巧是语言学的媒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主要强调听、读、写、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管英语教学在国内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大,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基本都属于“哑巴英语”,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善这一英语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最近这些年,教学专家们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和教学依据,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内心主义、对照分析、错误分析以及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是以理论原则为基础,而教学结果的成败是由应用语言学是否正确的对其进行指导。应用语言学作为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就不能够发挥出应用语言学的真正指导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正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内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广东外贸大学。最近这些年,教育工作者们又加大了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力度,扩大了其研究范围,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2.1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方法

学习语言的第一任务就是口语的练习,而口语是在学好书面语的'前提下慢慢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应用方法比较独特,就是确定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基础和加强两部分,基础是指听说读写,加强是指英语翻译。其中听说读写之间属于协调关系,都是互相扶持的,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和难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时。例如,实时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培养目标就同,所以对课时设置的要求也就不同,换句话说,对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进而加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2.2透过学生错误,明确学生不足

对比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教育,我国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过去强调语法运用方式,忽略语言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英语授课时,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法、发音、理解和整理语句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情感表现力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时,对语法使用和句子结构组成进行过去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忽略了英语运用的实际环境,只注重语法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意思表达的完整性。第二,当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有立刻纠正的习惯,不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事实上,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明确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

3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3.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1)规划英语学习方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在课堂内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强国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应当针对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方案规划,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将其分割成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两部门。教师通过对考试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确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确保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2)组织和开展英语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应用语言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就应当对其强化口语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另外,实现应用语言学的有效教学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巧应用能力。

3.2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指导英语教学,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总,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加大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并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体系。

(2)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使其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要想应用语言学发挥出巨大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组织讨论小组,使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在熟知应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其适应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发英语教师的巨大潜能不但是现代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规划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工作,使应用语言学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加大对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力度。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了,因此,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保障,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交际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

(4)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研究工程,具有复杂、灵活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应用语言学的潜在力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慧慧.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素素.浅谈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3]房明远.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J].教改聚焦,2012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论文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用语言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EQS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软件之一,它能同时分析多变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非正态分布和缺失值,具有多重拟合指标。近年来,EQS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应用较少。文章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应用语言学中运用EQS的情况,并介绍了EQS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建模步骤,此外,运用EQS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相关性这一实例进行了建模研究,以期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EQS;应用语言学;学习策略

引言

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综合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路径分析(PathAnalysis)来探索研究变数和因子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模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来同时分析多种变量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即利用各潜在的观测因子来探讨因果关系的隐含结构,而传统的线性回归分析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以及回避了因共线性而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最初起源于心理学,后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例如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分析、应用语言学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M软件有AMOS、LISREL、EzPATH、EQS等。

一、EQS综述

EQ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是1986年由Peter M。Bentler开发的一种统计软件。其基本思路为:基于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一个关于一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假设理论模型。自变量数值通过测量所得,并形成一个自变量协方差矩阵,即样本矩阵。EQS对样本矩阵与假设理论矩阵进行拟合度的检测,若能较好地满足拟合度标准,则说明此假设模型成立;否则,就需要对该假设理论模型反复调整修正以提高拟合度,直至获得较理想的模型为止;若拟合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则该否定此假设理论模型。

国外将EQS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以及语言测试研究等,前者如Sasaki和Noels分别探讨了二语水平、外语学能及智力间的关系和学习者目标与教师交际能力问的相关性:后者主要有Purpura测试了西班牙语测试因素结构,Stevens探寻了认知及元认知策略与二语测试的关系。此外,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Lee研究了英语写作的有利及不利因素;Gorsuch还将EQS应用在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中。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侧重于语言测试。刘宝权、郭晓群较为系统地介绍了EQS在语言评估中的应用。邹申、孙海洋等利用EQS分别对TEM8人文知识部分和职前中学英语教师口语考试进行构念效度验证。彭康洲、李清华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借助EQS分析2007年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侯艳萍借助EQS探讨了可能对TEM4阅读理解任务难度产生影响的阅读任务特征变量,其中包括变量的种类、数量、它们的内部因子构念和测量属性以及各个因子贡献率大小。

纵观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研究者多使用LISREL和AMOS,EQS还未全面吸引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的视线。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前两种传统软件而言,EQS灵活性更高,允许自变量有测量误差,变量间可存在协方差;对原始数据可进行直接加工;此外还可分析非多元正态分布,它能更准确地处理更大容量模型,这将为研究者带来更大的便捷。

二、EQS基本概念

EQS6.1包含有两类变量,两种模型和两种路径。两类变量指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和观测变量(Observed Variable)前者为不可直接测量的非观测变量(Unobserved Variable),又称因子,它通常通过多个外显或可观测指标间接推算;后者是通过测量、观测可直接获得的原始数据,又称指标。在EQS路径图中圆形表示潜在变量或因子,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或指标。

两种模型即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指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即指标和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指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不是所有的实际应用中都同时存在两种模型,例如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可能只出现包含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

两种路径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之间的路径,以及因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路径。在EQS描绘的路径图中,单向箭头表示一个变量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如潜在变量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因子负荷,直接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潜在变量的误差;双向弧形箭头表示两个变量可能相关;潜在自变量不应有箭头指向,所有指向潜在因变量的箭头来自潜在自变量或其他潜在因变量。

三、EQS的建模步骤

根据Bollen和Long的研究,结构方程建模具有五个步骤:(1)模型构建(Model Specification)、(2)模型识别(ModelIdentification)、(3)模型估算(Model Estimation)、(4)模型拟合(Testing Model Fit)、(5)模型重构(Model Re-Specification)。

1.模型构建

在该步骤,研究者要在已有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模型,通过EQS模型图和方程来表达该模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变量对模型的路径参数进行模型估算,查看并评估各因子、潜在变量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数据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 2.模型识别

Kunnan认为在模型识别阶段会时会出现三种情况:(1)模型不可识别(Under-identified),即不能从协方差矩阵中估算出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情况;(2)模型正好识别(Just-identified),可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3)模型超识别(Over-identified),可有不止一种方法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因参数估算计值不稳定,模型识别不足的情况不能信赖。只有增加制约参数,才可达到正好识别或超识别这两种可以接受的模型。

3.模型估计

根据自变量的方差协方差模型估算所有参数的估计值,使模型再生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间的差异渐进最吻合状态。目前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法,要求数据等距且多变量正态分布。EQS系统有个强韧选项(Robust Option)生成Satorra-Benfle卡方值,可获得一个比其他统计量更接近的分布。即使分布假设不能满足,出现非多元正态分布,强韧标准误在大样本中也可接受。EQS为所有变量、因子及变量因子间的误差设定了标准,从而固定了参数,获得新的估算值。

4.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检测假设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在多大程度上的拟合,即检测模型的拟合度。因其中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卡方值较敏感,容易受到样本大小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得考虑样本数据大小对模型拟合度所产生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如表1。

5.模型重构

若模型拟合度与各标准量范围差异较大或个别指标不理想,则该模型构建有误,需重构。重构时需检验两组估计值:第一组为具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将没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设为0,但需在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上才可进行。第二组为残余值矩阵,若个别变量残余值较大,如大于或等于2.58,则该变量未设定好;若较多变量残余值都较大,则该模型整体构建有误。在此过程中EQS系统的LM-检验和W-检验功能可对模型重构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信息。但每个参数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任何一处的改动都可能对总体模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每个参数的调整都需重新估算,得出新的模型拟合指数,直至获得最终的理想模型为止。

四、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曾运用EQS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下文将予以展示。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中学109名高二被试者进行测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Oxford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它由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6个要素50个项目组成;第二部分是Horwitz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包含外语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与交际策略、动机观念等5个要素34个项目;第三部分是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和Jerusalem设计的《自我效能量表》,包含1个要素10个项目。

收集了调查数据后,我们运用EQS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打开EQS界面,新建一个原始数据库文件,设定应变量名称及数目,输入原始数据。三个量表所测量的12个要素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学习效能不可直接测量,需通过各量表12个要素间接测量,则为潜在变量。其次,对EQS作包括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误差分析在内的描述性统计,以观察样本整体情况。然后对EQS作验证性统计,即因子模型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构建初始模型如图1。

EQS运行后所得各拟合指数结果见表2。

按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该模型并未达到可接受的理想模型程度。根据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的有关理论和最大标准化残差(Largest Standardized Residuals)所提供的修正指数(参见表3),通过设定自由参数和在模型的多组误差间增添多条双向箭头的路径以建立相应误差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反复修正之后得到较理想的模型(如图2)。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如表4,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接受。

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各自的路径强度却有所区别。相对于自我效能而言,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更大(0.86>0.68)。学习策略、观念及效能的各个因素相互之间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既要在整体上注意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加强对学习观念的引导,注重对自我效能的提高,又要对具体的学习策略如补偿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语言难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EQ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观念及自我效能间相关性的模型构建、拟合、重构、修正等过程,最终创建出满足各项指标的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高度相关,但相关强度有差异。学习者较多使用补偿、认知、记忆策略,较少使用社会策略。观念的学能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较大。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中,EQS更易操作,灵活性更高,能更准确地处理大容量多维度变量模型,尤其在处理非正态分布和有缺失值数据中效果良好,且允许变量测量误差和协方差的存在。EQS评估模型拟合指标的多重性可以为应用语言学中多因素间多维量化提供更准确、科学、直观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

【摘要】1960年开始,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除了涉及语言教学外,还涉及结合语言和心理学、自然和社会等学科。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方式较为生疏,与量化研究相比要落后。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应用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

在应用语言学中,量化与质化问的差别在于它们主、客观的不同,以及文字和数字的不同等。这种差异间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质和本质问理解与信念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占据着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地位。随着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质化研究方式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例如:日记和传记研究、访谈和课堂互动分析等。新世纪的到来使应用语言学研究偏向量与质方式的融合和巩固。

一、应用语言学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19世纪叶末,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后,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并促成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分化。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将语言学的知识在其它学科领域问题解决中得以应用。换句话来说,就是跨学科实现问题的解决。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专门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其应用的知识有:语言理论与描述、相关语言学科,以及相关语言教学学科。主要涉及语言的模式,描绘语音和语法、语义和语用,及词汇等,在语言学边缘的学科,以及一些不是语言学,但与语言学教育学紧密联系的学科。

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必然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有着不断扩大与变换的影响。由于应用语言学具有跨科学性和实验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其一,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使语言学质化研究受到严重的阻碍。例如:很多从事英汉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和教师,常常因为自己对英、汉知识的缺乏,而放弃该领域的发展,因而影响到语言学科的发展。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

其二,应用语言学作为新的学科,它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够完善,使质化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应用语言学是否加大理论范式的建构,任然需要以多学科做后盾的理论研究。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

三、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

1、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

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中,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其中,语篇分析和个种志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

其一,语篇分析。语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口语语篇进行考察的一种研究,始于社会学,例如: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口语测试,及技巧等教学方面研究中都有展现。语篇分析者是种处于兴趣的社交行为,而语言学者是以研究语言本身为重点的行为。语篇分析者认为语言是与语用结合的系统,它将语法和词汇等都作为可操纵的资源。总的来说,其语篇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在交际中有秩序、有组织的交谈,确保社交行为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视为站在交际者的角度,将社交行为进行发现和描述。突出内在机制。一般来说,语篇分析主要是利用语篇样本中的示例,描述和追踪交际的优势、分析和理解,已达成共识。其质化思想:交际中的秩序与以往的主导观点和研究的方向与目的完全相反;交际的过程真实语料誉写和分析不可缺少;分析的方式必须有实证资料的理论。

在以往应用语言质化语篇分析发展的最初阶段,只能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口语语言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语言资料开始有图片和视频,以及非语言式的交际资料。根据语篇分析研究表明,语言学界开始对非语言线索的详细记录产生了争执。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与语篇分析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影响着语篇分析研究。

其二,人种志。人种志主要是对某文化群体的行为和语言,以及互动等进行的深度研究,属于人类学,并与自然学紧密联系,例如:深入发现人们的实际所做与应该做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在研究前详细描绘了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必须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认知距离,为了更准确的获取客观性。同时研究者必须反思自身所存在不同假想,以保持客观研究的态度。在自然背景下对群体的形体和表述进行研究,并深入群体,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的资料进行采集、实验。其研究资料来源于非结构式的访谈。涉及的研究规模较小,数据分析通常涉及研究人员研究对象本身各自的行为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2、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在于对教学方式与教师认知的研究。前者教师对交际教学观念和方法层见叠出,但结果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在听、说、读、写等教学方面研究中质化的应用也很普遍。在写作上,进行访谈和记录、日志和观察等采集的方式。听力上,以听力策略和技巧为主,融合了量与质。例如:Markee通过小组方式巧妙进行了非任务交谈,并且顺利进行任务与非任务交谈之间的变换。后者,由于教师是思考和积极的决策者,教学主要建立在实际导向和背景等不同思想和知识上的研究。

其认知研究内容一般为:教师认知和教育、认知和课堂教学,以及认知和语言学习等。虽然研究方式,出现了问卷为主的量化研究,但是绝大多教师认知都是利用质化研究。在教师认知研究中,量化和质化间主要出现争议的问题,量化研究多依靠问卷的方式来认知,并没通过实际考察因此受到批评。而质化研究利用回忆解说和启发式回顾、书面形式,以及课堂观察和访谈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为抓住到隐形的认知过程,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总而言之,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我国在提倡科学超越经验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证主义存在的缺陷,将质化研究进行规范,避免出现对学术范式的影响。虽然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在我国地位并不牢固,但是,在国外的研究中,已经占有牢固的地位。因此,就针对我国外语的语言质化研究来说,在掌握实践和质化方式的前提下,对混合方式的思考和时间应用,将对我国应用语言质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应用语言学是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学科,在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用语言学对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和改进英语教学系统。本文将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简述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探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维持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然而,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交际能力好坏的仅有决定性评判依据,交际能力的好坏更依赖于人们对语言技巧使用的熟练度,换言之,语言知识是语言学的基础,技巧是语言学的媒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主要强调听、读、写、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管英语教学在国内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大,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基本都属于“哑巴英语”,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善这一英语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最近这些年,教学专家们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和教学依据,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内心主义、对照分析、错误分析以及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是以理论原则为基础,而教学结果的成败是由应用语言学是否正确的对其进行指导。应用语言学作为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就不能够发挥出应用语言学的真正指导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正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内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广东外贸大学。最近这些年,教育工作者们又加大了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力度,扩大了其研究范围,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2.1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方法

学习语言的第一任务就是口语的练习,而口语是在学好书面语的'前提下慢慢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应用方法比较独特,就是确定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基础和加强两部分,基础是指听说读写,加强是指英语翻译。其中听说读写之间属于协调关系,都是互相扶持的,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和难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时。例如,实时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培养目标就同,所以对课时设置的要求也就不同,换句话说,对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进而加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2.2透过学生错误,明确学生不足

对比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教育,我国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过去强调语法运用方式,忽略语言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英语授课时,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法、发音、理解和整理语句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情感表现力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时,对语法使用和句子结构组成进行过去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忽略了英语运用的实际环境,只注重语法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意思表达的完整性。第二,当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有立刻纠正的习惯,不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事实上,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明确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

3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3.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1)规划英语学习方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在课堂内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强国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应当针对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方案规划,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将其分割成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两部门。教师通过对考试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确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确保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2)组织和开展英语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应用语言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就应当对其强化口语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另外,实现应用语言学的有效教学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巧应用能力。

3.2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指导英语教学,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总,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加大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并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体系。

(2)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使其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要想应用语言学发挥出巨大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组织讨论小组,使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在熟知应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其适应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发英语教师的巨大潜能不但是现代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规划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工作,使应用语言学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加大对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力度。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了,因此,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保障,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交际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

(4)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研究工程,具有复杂、灵活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应用语言学的潜在力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慧慧.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素素.浅谈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3]房明远.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J].教改聚焦,2012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该学科的发展,比如: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不符合原则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语言学领域的各学者对术语翻译和使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提升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提出术语翻译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术语翻译;规范化;翻译原则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概念和专业化术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理论基础、相关定义和专业化的术语体现出两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深层关系。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术语表现出两个特性,即:单一性和理论性。也有少部分的学科术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但是现阶段,对该学科相关术语的翻译呈现出极大的问题,例如:术语翻译的不规范,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化术语呈现出多种翻译的方法,而这也导致专业术语的使用非常不标准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够提升该学科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会导致语言学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出现阻碍,而且对该学科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1]。

一、专业术语翻译所遵循的基础原则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专业术语的翻译保持高度重视,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所有翻译工作的入手点和落脚点都是专业术语的翻译。如果一篇英语文章或者是英语著作中的专业术语翻译中出现错误,那么对整部翻译作品的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纵观我国近年来英语翻译工作和翻译学的发展历程,有关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还存在极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译者对术语翻译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还包括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中的专业术语所属的学科门类较为广泛,所以难以明确专业术语翻译的统一标准与规范。第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同时也包括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引进将会逐步增强,所以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将会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翻译领域来讲,我国对专业术语翻译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能够提升对术语翻译的认知,从而加快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翻译学领域的学者在著作中提到,术语翻译对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够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逐步使我们的本族语言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阻碍我们本族语言的发展,由于术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术语翻译没有统一化的标准,所以语言翻译领域内的学术风气被破坏。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专业化而且极其重要的词汇,往往会由于翻译不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从而对我国的专业学术用语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我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准确性和规范性,就必须制定统一化的原则和标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翻译学者对术语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总结非常多样化,但是大致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即:准确性、透明性以及简洁性。

(一)术语翻译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专业化的术语,往往包含着一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定义,其自身往往就只有一个解释,而且对该名词的定义非常的准确。所以准确性原则是术语翻译中所需要遵循的最基础原则。为了保证翻译的精确性,要求译者首先能够深入了解专业术语在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本意,切记将专业术语的日常解释用于译著中,将该术语在其他学科的解释用于该学科也是不正确的做法[2]。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统一术语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所以就有学者将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译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学科类,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并不会对原意造成较大的改变,但是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语境。

(二)术语翻译必须遵循透明性原则

透明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就是读者能够根据译著,最大程度的还原作品。而且在该原则下,翻译出来的著作具有极其强烈的原文色彩,所以很多读者难以接受这种译著。比如:专业的英语名词“non-interface position”往往被翻译成无接口观点,在这个专业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就遵循该原则。但是读者在理解该术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该英语词汇所传达的词义是外显知识与潜在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且不能够以直接的途径进行转变,也可以被说为两者之间缺少连接点。但是术语翻译所遵循的透明性原则具有极强的相对性,也就是在实际的术语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为了保证翻译的透明性,从而忽视翻译所需要遵循的准确性原则,避免出现术语翻译的错误或者是翻译之后的词义与原意偏离。比如,应用语言学科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研,其英语表示为“field work”,也就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各种调查方法,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而如果不考虑准确性原则,那么该词汇将会被翻译为野外工作,这显然与原句中的含义不符。

(三)术语翻译必须遵循简洁性原则

术语翻译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当一种语言被转变为的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持原有的词义,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多余的词汇,所以需要尽可能的精简所翻译的著作,但是需要保证译著的精炼和准确,而且简洁必须有度[3]。

二、结束语

基于应用语言学,探究术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们对术语翻译的原则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但是语言特有的性质也会使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变得极其复杂,而这是由于人们的接受水平存在差异,而且术语翻译往往会出现多种译著,这是难以长时间共存的。

参考文献

[1]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35(04):16-20.

[2]陈智淦,王育烽.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文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缺失[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59-67.

[3]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05):102-105.

算应用学语言,日语属于应用语言下的语言文学分支。语言文学包括:日语、英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研究领域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由实践的需要来决定,通常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一般应用语言学按其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教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除一般的语言教学外,还有为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服务的第二语言教学、科技外语教学、双语制教学、聋哑盲教学。②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③辞书编纂。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④翻译。这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如何处理好意义的传达和形式的转换,有很多问题要探讨。除上面这些课题外,一般应用语言学还涉及言语矫正、舞台语言研究、建立国际辅助语、制定速记系统。机器应用语言学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来处理自然语言。有以下几个主要课题。①实验语音学。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后,语音实验从音素音节分析扩展到成句成章分析,同时超音段特征成了重要研究对象。除了语音分析,还有语音合成的工作要做。②机器翻译。电子计算机和语言的最早结合开始于机器翻译。它开辟了计算机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同时又为许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及许多技术成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试验场。不过就已有的成就来看,机译系统的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差甚远;而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③情报检索。情报检索中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这种语言应能准确表达文献主题和提问主题所需的词汇语法,不应产生歧义,并且便于用程序运算方式进行检索。④汉字信息处理。汉字字形繁复,字数庞杂,而且存在大量的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现象。这给编码输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使编码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输入迅速,需要对汉字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机器应用语言学除了以上这些课题外,还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言语统计和少数民族语文的信息处理。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党政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