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成长,就是意味着长大了,个子长高了,不是吗?上小学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是1但我真正“长大”时,才发现我那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成长是什么呢?记得六年级暑假,面临“小升初”的我惶恐不安,闷闷不乐,因

机器之心报道

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总是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但我们常常能从一些「小事」上看出其中意义。

5 月 6 日,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将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再次送上了热搜:

据这张截图介绍,一家 科技 公司使用 PS5 做了一个集群用来模拟产品的物理性能,但随着模型越复杂,模拟失真就越高。包含六位博士在内的团队花了四个多月未能解决,团队猜测是因为「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处理有问题」,但是又搞不清楚哪里有问题。

后来,他们向韦东奕寻求了帮助。韦东奕把全部方程发过来后,团队花了一天调试就成功了,并且和过往的真实实验数据匹配率高达 99.8%。

故事的结尾是:韦东奕拒收报酬,表示「太简单了,没必要要钱」,最终这家公司给韦东奕充了市政公交一卡通……

听完这个过程,有网友表示:「这结局太魔幻了,有种在看网络爽文的感觉。」

朴实无华韦东奕

韦东奕最初的无意间「走红」,也是由于一次热搜。

2021 年 5 月,有媒体探访北大校园时,采访到了韦东奕。在采访视频中,韦东奕手持 1.5L 装矿泉水瓶,拎着两个用塑料袋打包的馒头,其质朴形象一度引发热议,人称「韦神」、「北大数学系扫地僧」。

韦东奕 2007 年升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时参加第 49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以满分获获得金牌。2009 年,高二时韦东奕参加第 50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次满分夺金。

2010 年,韦东奕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2014 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2018 年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 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他的博士论文《轴对称 Navier-Stokes 方程与无粘阻尼问题》,被评为北京大学 2018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目前,韦东奕的数学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分析、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矩阵等。

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湍流可能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后的一个未解难题。

NS 方程:流体力学基石

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对于建模多种物理现象而言非常重要,如天气、气候、空气动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通常,流体可以用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NS)来描述,但大规模求解这类方程仍属难题,受限于解决最小时空特征的计算成本。

它由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克劳德 - 路易 · 纳维,爱尔兰物理学、数学家乔治 · 斯托克斯两人命名,是一组偏微分方程,表达了牛顿流体运动时动量和质量的守恒。

该方程断言,流体粒子动量的改变率(力)来自作用在液体内部的压力变化、耗散粘滞力、以及重力。其中粘滞力类似于摩擦力,产生于分子的相互作用,越黏的流体,该作用就越强。

NS 方程依赖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不同于代数方程,其不寻求建立所研究的变量(如速度和压力)的关系,而是寻求建立这些量的变化率或通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术语来讲,这些变化率对应于变量的导数。其中,在零粘滞度的最简单情况下,NS 方程化为欧拉方程,表明加速度(速度的导数)与内部压力的导数成正比。

这表示对于给定的物理问题,至少要用微积分才可以求得其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实用上,也只有最简单的情况才能用这种方法获得已知解。这些情况通常涉及稳定态(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非紊流,其中流体的粘滞系数很大或者其速度很小(低雷诺数)。

对于更复杂的情形,例如厄尔尼诺现象这样的全球性气象系统或机翼的升力,现时仅能借助计算机求出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的数值解。该科学领域被称为计算流体力学。

它是一个混沌模型,当输入存在一点点不准确,预测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由于其重要性,「纳维 - 斯托克斯存在性与光滑性」被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在 2000 年列为七大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解题奖金 100 万美元。与它并列的其他问题包括庞加莱猜想、P/NP 问题、霍奇猜想、黎曼猜想、杨 - 米尔斯理论、贝赫和斯维讷通 - 戴尔猜想,至今只有庞加莱猜想已获解决。

回到本次事件,北大数学学院院长在媒体回复中表示,此事有人发给他看过。他表示:「别人做不出来,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平常的事。第一,韦东奕人很聪明。第二,他很专心做数学。他就是生活方式比较淳朴,我们尊重他的意愿。」

另外,由于消息来源只有一张聊天截图,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也引发了部分质疑:

你怎么看?

参考链接:

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我靠,这真冷门!

一、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科学、风景园林、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产化工、英语、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北京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风景园林学、林学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林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土壤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林业经济管理 二、北京林业大学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经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位居A+档位。学校现有15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5名两院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林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在校生27657人,其中本科生13233人,全日制研究生5717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908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779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8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95人,包括正教授310人、副教授5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组部“”入选者3人,“*”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入选者1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支。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3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实施导师制、主辅修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梁希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优秀奖1项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2项。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53人次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IFLA-UNESCO)、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4%以上。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站台共42个。其中,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林业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林业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野外观测研究站6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十二五”以来,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被SCI收录3734篇,EI收录2045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获得科研经费14.16亿元。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自2005年起,每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培养了大批发展中国家林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美国、法国等国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办公室在学校设立,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搭建了新平台。2016年,学校成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以及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项目院校。目前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在校进行本科、硕士、博士、汉语学习,其中学历生的比例约占98%。截至2017年底,学校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2100多人。 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系统强智科技首页入口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北京林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电话 北京林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北京林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北京林业大学是985吗 是211还是985

你这。。。。导师姓名: 张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 年 3 月 4 日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 研究方向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研究方向3: 森林资源价值评价与政策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0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999 年 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韩国 留学时间: 从 1999 年 06 月 到 2000 年 06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1 年 9 月 在读硕士: 2人 上岗时间: 2001 年 9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1)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黑龙江朗乡林业局挂职锻炼;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书;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 (4)1999年6月—2000年6月,韩国Korea University 博士后学习; (5)2002年11月—2003年1月,台湾大学森林系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1)1989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并任教; (4)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1)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和政策; (2)森林资源核算; (3)区域经济;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研课题: (1)中国热带森林环境价值核算研究,ITTO PD 39/98,1999_2003,3万元,副主持,承担"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热带林地.林木价值核算"研究. (2)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2003,4万元,独立完成. 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有: 1、宗教与森林保护,张颖,森林与人类,1988(4)。 2、我国森林工业投资与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3)。 3、我国木材供需缺口模式当议,张颖,吴志文,技术经济,1992(6)。 4、家具开发趋势,张颖,中国技术经济信息,1992(24)。 5、我国森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度量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1)。 6、再论我国林分价值量的评价,王琦、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3)。 7、我国林业再生产系统的灰色控制研究,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1)。 8、对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增刊)。 9、林业系统生产力的量化分析研究,张颖、于凤,林业经济,1996(4)。 10、林业在保证本世纪末粮食增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张颖、于凤,林业工作研究,1996(3)。 11、协同学与林业持续发展,张颖,于凤,林业经济问题,1996(2)。 12、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林业工作研究,1996(12)。 13、我国林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初探,陈建成、胡明形、王立群、张颖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4、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张颖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5、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张颖,林业经济,1997(1)。 16、林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张颖,林业工作研究,1997(5)。 17、西南地区林业区域发展优势研究,于玲、张颖,林业科技管理,1998(3)。 18、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林业经济问题,1999(6)。 19、what is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and how should it e dealt with is China, Zhang Ying, Applied Economics,APE/1999/096782. 20、The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china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Northeast Asia Forest Forum, 2000-19. 21、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的几个问题,张颖,林业工作研究,2000(11)。 22、北京市林业用地价值核算,张颖、于玲,林业科技管理,2000(4)。 2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张颖,环境观察与评论,2001(2)。 24、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张颖,经济研究参考,2001(2 L-1) 25、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颖,林业科技管理,2001(1) 26、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张颖,林业经济,2001(3) 27、A Discussion on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Forestry Land and Tree Value Accounting,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8、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st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and Woo-Hyuk Byun,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9、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张颖,林业资源管理,2002(2) 30、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的变化评价,张颖,世界环境,2002(2) 著译目录: 出版专著2部,担任副主编、参编著作6部,主要有: 1、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张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张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侯元兆主编、张颖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Chief Editor Hou Yuanzhao, Assistant Editor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5、实用林业统计,陈建成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侯元兆主编(张颖参编,第四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7、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周冰冰等著(张颖参编,排名第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8、世界私有林概览,李智勇等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科研成果: 获省部级奖3项,优秀论文奖3项。其中: (1)1991年,撰写的“北京市建筑木材厂技术进步的度量分析”获1991年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鼓励奖。 (2)1994-1995年,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核算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10万多字。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个部门的“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3)1995-1996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价值评价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7万字。该项目1997年获林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4)“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2002年获北京市统计系统优秀论文奖。 (6)专著《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在"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2)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13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九亿网"."中国环保网"等也作了大量报道.2002.11_2003.1,在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也专门作了讲座. (3)"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其成果已在国家统计局"森林资源核算"中应用. 表彰和荣誉: (1)2002_2003,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2)200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 (3)2001.2002,连续两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 主要兼职: (1)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研究》特约研究员. 办公室电话: 62337674 传真: 62337674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39号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答辩

其实现在这位学霸他已经博士毕业了,应该进入了大学当了教授,毕竟他这一生过得都非常的传奇

他现在已经逐渐低调了,谢绝了很多媒体的采访,继续想攻读博士后,将来有个好工作在北京买房。

稀土难熔金属电子发射材料是王金淑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大功率电子管用阴极材料方面,替代有放射污染的Th-W材料是数十年来人们的一个梦想。新型环保阴极材料——镧钼阴极材料多年来由于其发射稳定性的难题让世界无数科学家为之折腰。90年代初期,周美玲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向停滞多年的课题发起了冲击。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虽然经过多种方法处理,其发射稳定性仍然没有得到改善。1996年成为周美玲教授博士生的王金淑参加了这项研究。王金淑认为,镧钼阴极材料的性能与它的很多物理化学问题紧密相关,应该着重从它的发射机理等基础研究入手。经过一系列基础研究,为阴极处理的关键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显著改善了镧钼阴极的发射稳定性,首次成功制成了实用型镧钼阴极的FU-6051电子管,寿命从原来的十几小时提高到3000小时(技术标准为1000小时),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这个困扰阴极材料工作者多年的世界性难题被解决了。以徐光宪院士和李英东院士为首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在机理上为国内外首创,在工艺研究上取得突破,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于研究成果突出,王金淑提前半年毕业并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稀土钼阴极发射机理、稀土元素行为及作用机制研究》被评为校优秀论文,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在镧钼热阴极材料研究的基础上,王金淑首次在中国国内外开展了磁控管用稀土钼次级发射材料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稀土钼次级发射阴极是一种耐高温回轰、长寿命、制备工艺简单的新型磁控管阴极材料,有望在医疗领域的癌症放射治疗仪中应用,改变其关键部件从国外进口的现状。某型号的稀土阴极磁控管已成功应用于雷达上,稀土阴极磁控管已批量生产。以才洪年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新型阴极材料属于国内外首创,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第一发明专利人,王金淑目前已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4项,3项获批,1项进入专利公开阶段。除稀土钼阴极外,王金淑正在将研究进一步拓展,以应用到其它领域。她们采用液液掺杂及液固掺杂法制备了钪钨基粉末,并与北京真空电子源研究所合作制成了扩散型阴极,该种阴极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的特点,其发射性能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已申报相关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第一专利发明人3项,第二专利发明人1项),其中获批1项,3项处于专利公开阶段。在2005年出版的第五届国际真空电子源会议论文集的前言中,有着以下评述:“中国在世界真空电子研究与发展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将在未来位于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中国采用亚微米技术在钪系阴极或镧钼阴极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些由国内外专家撰写的综述,正是对这个研发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首肯。钪钨基扩散阴极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国外真空电子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器中心研发主任Glenn博士来函索要钪钨扩散阴极,并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测试,以下为他的测试结果和评价:“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我对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真空电子源研究所提供的C1阴极进行了加速寿命实验…,对于你们阴极的测试结果我感到非常兴奋,该阴极在支取100A/cm2的发射电流密度条件下工作500小时以上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个极为优异的结果。”基于上述优异的测试结果,美国已经将北京工业大学列入美国的Muri计划,该计划意加强大学、研究单位及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已来人与课题组进行交流,双方拟进行合作研究以将其应用在更尖端领域。

一、总则 1、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学校、院系、各级管理部门和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应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努力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 2、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全面素质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肩负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为了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加强我校导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文件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 3、研究生导师应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各项政策,熟悉并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我校培养研究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培养研究生有高度的责任感。 4、研究生导师应热爱指导教师岗位,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责任,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诚信度、科学道德观和团队合作精神。 5、研究生导师应参与制订本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评卷、复试、录取等工作,确保录取新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6、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全面了解其政治思想、业务基础及身体健康等实际状况,进行有关的入学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并切实执行《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手册》等有关研究生培养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 7、研究生导师应参与制订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积极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一起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要指导研究生的选课和课程学习,选课要注意基础和前沿相结合,努力做到在课程学习中提升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导师要重视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及专题试验等有关培养环节,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研究生多参加学术报告会,强化和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8、导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拥有适合指导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和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保证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必备的条件。导师应跟踪学科前沿,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并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9、导师应定期检查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执行进展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研究生的阶段性考核。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好发挥其才能的意见;对经教育无效且不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10、导师应根据国家需要和实际条件指导研究生选择科研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相关的论文工作计划。导师要审查选题报告,并负责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要处理好完成课题任务与研究生全面培养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11、导师应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表现,帮助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 12、导师应在学术道德方面以身作则。在学术实践过程中,导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引导、教育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导师还应参与学风建设,引导建立浓郁的学术氛围,组织研究生共同参与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 13、导师要严格审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或拟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利、获奖等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意义,提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导研究生申请相应学位。凡未经导师审稿、签名的科研成果,属学位论文者不得进行答辩,属学术论文(或其他成果)者(以北京工业大学名义、无论导师参加署名与否)不得投寄发表。应积极鼓励、引导研究生在学术水平高、影响面广的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将成果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 14、学校和导师应共同关心研究生生活,切实解决研究生待遇问题。学校应尽量为研究生多提供助教、助管岗位,导师应积极主动地为研究生多提供助研岗位和一定数额的经济资助,保证研究生本人生活的基本需要。 15、导师应配合有关部门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研究生处理好理想、事业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发展而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研究生指导教师日常管理 16、学校实行有计划地遴选和聘任研究生导师,通过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训、考核和奖励体系,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17、学校应建立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学习、经验交流及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导师与管理部门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构建研究生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18、导师所在学院(包括研究院、研究所、中心等设有独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机构为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系(包括学科部、教研室、研究室等,以下简称“系”)应对其指导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新聘导师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制定培养计划、开题、中期和答辩等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学院、系有责任予以特殊指导和帮助。 19、导师应定期向学院汇报研究生情况和培养工作情况。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在每年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新增导师遴选计划之前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并将结果报研究生部。 20、导师因公或因事出差、出国应遵守学校的有关审批规定,必须认真安排落实离校期间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凡经学校、学院、系批准离校两周以上、三个月以内者,应把落实的研究生指导办法报学院、系主管研究生工作部门备案;离校半年或半年以上者,应提前一个月向研究生部、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部门申报计划,一般应更换导师,并暂停招生。 21、关于跨学科招生的导师管理: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发展需要,经学校批准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导师属校内兼职,其招生、培养教学管理、学位审查授予及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在所跨学科依托的教学单位(学院或系)进行,并接受其业务管理。 22、学校推行导师年报制度。导师应于每年年初、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填报《北京工业大学导师年报表》,报告本人当年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情况。导师年报结果将在校内公开,以建立公开透明、互相监督的机制,激励导师有所作为。 23、四年内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至少有三篇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可推荐参加“北京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并同时按照《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和《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24、凡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取得显著成果的导师,在评定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先进工作者等校、市、国家各级奖励方面,优先推荐。对于连续两次获校内教学成果优秀奖或市、优秀奖励的导师,在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建议予以优先考虑。同时,根据情况可增加招收研究生名额。 25、对连续两年获得校级研究生培养先进集体或教学工作优秀成果的学院或学科,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将优先予以鼓励和支持。在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根据情况可增加申优名额。 2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减招或停止招生: (1)3年内未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含发表论文、获奖、专利授权等); (2)连续3年没有招收到研究生; (3)连续3年没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4)根据学位论文抽查结果,3年内有2次抽检均有不合格论文。 27、学校每三年进行一次导师资格的复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导师遴选条件,结合其“导师年报表”和研究生招生、培养情况,进行复查初审,并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提出处理建议: (1)对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在三年内没有新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发表,或者连续三年没有招生者,应建议暂停其招生资格。 (3)对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者,应建议学校解除其导师资格。 (4)学院应将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查初审的结果,报送研究生部复核,然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28、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解除研究生导师资格: (1)与北京工业大学解除或脱离人事聘任关系者; (2)被解除专业技术职务者,解除相应的导师资格; (3)在学院组织的导师考核中,连续3年因考核不合格予以减招或停招者; (4)导师本人提出放弃导师资格的; (5)学院或学校认为应该解除导师资格的。 经学校审批解除导师资格后,该教师已招入学生须转给本专业其他导师。 29、导师调离北京工业大学时,必须向研究生部、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部门办理研究生指导工作的交接。除非所指导研究生将在半年内毕业,一般情况下必须更换导师,并自动解除导师资格,停止招生。 30、对于研究生导师违反导师职责,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灌输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观点,散布极端个人主义,袒护、包庇研究生违法、违纪行为,导师失职造成研究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导师本人(或默许研究生)剽窃他人科技成果,或在科研工作、课程学习、论文答辩中弄虚作假,导师支持或与研究生一起侵犯学校权益、牟取私利等,视情节和态度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直至行政纪律处分。上述处理,经学院提出处理意见,研究生部审议,报学校批准后执行。 31、经学校批准聘任的校外研究生兼职导师(含工程硕士兼职导师)须参照本规定履行导师职责,同时学院须指定专人负责与其保持业务上的联系。 本办法经第八届校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11月7日起执行。各学院可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和检查办法。

北大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凌斌,北京大学教授、法学博士。2010年,北京大学仇皓然奖教金;2007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科研成果编辑论文:“界权成本问题”,《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村长的困惑”,《法律与政治评论》,2010年第1期“改造我们的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期;“疑难案件中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法律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卷;“孝公难题的法治要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四期;“中国法学三十年:学科断代史的定量研究”,《开放时代》2009年第八期;学术探讨(3张)“中国法学三十年:主导作品和主导作者”,《法学》2009年第六期;“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读书》2009年第一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1978-2007):一个引证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肥羊之争:产权界定的法学和经济学分析”,《中国法学》2008年第六期;“形成和克服中国当代信用危机的市场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现代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二期;“革新法治的孝公难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三期;“法律与自由——《沙堡监狱》与《阿甘正传》的一个法哲学思考”,《清华法学》2008年第三期;“思想实验与法学研究”,《法学》2008年第一期;“商鞅战秋菊:法治转型的一个思想实验”,《北大学报》2007年第五期;“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第一期;“寻求和谐法治——当代中国法治的反思与探索”,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中国主流法学引证的统计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三期;“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第六辑第二期;“普法、法盲与法治”,《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二期;“法学翻译批评的病理学进路”,《清华法学》,2003年第四辑;“南街村:改变中的‘乡土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卷;“作为技术的意识形态——以南街村为例”,北京大学法学院学士毕业论文,2000年评论:“德先生、赛先生与蜜思劳:解读贺卫方的‘上书’——以孙志刚案为契机”,《法律书评》,2004年第二期;“评《运送正义的方式》”,《中国学术》,2003年第四辑;“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读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法律书评》,2003年第一期;“洞穴里的微光——读波斯纳《性与理性》”,《清华法学》,2003年第二辑;“评《超越法律》”,《中国学术》,2002年第一期

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在这个里面这个人的年纪最小,但是这个人的成就可以说是最高的。

他是非常优秀的人,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院士,实力是比较强的,也是蛮有意思的。

东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

东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论文省级优秀论文有奖金。东北师大在硕士博士的阶段也有优秀毕业论文,越往上分量就越重,所以硕士的高于本科,博士会高于硕士,要是博士毕业论文可以评为优秀,那么对将来找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的,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博士的毕业论文,东北师大研究生校级的优秀学位论文是会有1000-2000元奖金。

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参考

1.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本格式自发布日起实行。

2.学位论文主要部分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2.1 前头部分

(1)封面

(2)扉页——题名页(中、英两种)

(4)声明(独创性声明)

(3)摘要(中、英两种文字)

(5)目录

(6)插图和附表清单(只限必要时)

(7)缩略字、缩写词、符号、单位表(只限必要时)

(8)名词术语注释表(只限必要时)

2.2 主体部分

(1)绪论(前言、引言、绪言)

(2)正文

(3)讨论、结论和建议

2.3 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

(1)参考文献

(2)致谢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5)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只限必要时采用)

(6)索引(只限必要时采用)

3.版式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

正文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全文统一。

每页30~35行,每行35~38字。

装订: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一字横线修饰,如·3·或-3-。

页眉: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可用单线或双线(二等线、文武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左端“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东北大学研究生(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封面(双A4)。

4.体例

4.1 标题

论文正文按章、条、款、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排版格式见表4.1。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四级。再分可用(1)、(2)……;(a)、(b)……等。

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个人简历等标题作为第一级标题排版。

4.2 正文

汉字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小4号宋体。

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WORD系统中的Time NewRoman体或相近字体。

4.2.1 插图

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曲线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图号编码用章序号。如“图2.1“表示第2章第1图。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字,字体可用宋体,须全文统一。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4.2.2 表

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2.1是第2章中的第1表。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空1~2字,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4.2.3 公式

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式号),如:式(2.1)表示第2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右排版。

4.3 附录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例如:图A.1,式(B.3)等。

4.4 计量单位

学位论文一律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论文中命名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

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统一采用一种,不要混用。

4.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

专著格式:

[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

参考文献举例:

[1] 张毅. 铸造工艺CAD及其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4-15.

[2] Huang S C, Huang Y M, Shieh S M.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rotating shaft containing a transerse crack [J]. JSound and Vibration, 1993, 162(3): 387-401.

[3] 周丽. 机械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与仿真[D]. 沈阳:东北大学,2000.

4.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期刊格式: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检索情况)(对应论文章节)

专利格式:

[序号] 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对应论文章节)

示例:

[1] Huang S C, Huang Y M, Shieh S M.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rotating shaft containing a transerse crack[J]. JSound and Vibration, 1993, 162(3): 387-401. (SCI检索)(对应论文第四章)

[2] 高航,张立成,周士昌. 高压辊磨机液压系统及其动态特性[J]. 东北大学学报,2000,21(1):38-40. (EI检索)(对应论文第五章)

[3] 刘加林.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 1993-04-14. (对应论文第四章)

注:双盲评审版学位论文中须隐去所有作者(申请者)姓名,仅标注排序即可。

示例:

[1] 第一作者. Vibration andstability of a rotating shaft containing a transerse crack[J]. J Sound andVibration, 1993, 162(3): 387-401. (SCI检索)(对应论文第四章)

[2] 第二作者. 高压辊磨机液压系统及其动态特性[J]. 东北大学学报,2000,21(1):38-40. (EI检索)(对应论文第五章)

[3] 第二排序.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 1993-04-14. (对应论文第四章)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详细介绍,看完以后是不是对论文格式的写作了解更多了呢?希望本文可给广大博士毕业生们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本科毕业论文:4000-5000这个区间内可以选择一个研究性期刊或者是国外核心期刊。2、硕士毕业论文:8000-15000这个区域的学位水平对硕士学生的论文字数有比较明确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硕士毕业论文字数应当控制在4500-60000字之间。3、博士后论文:5000~10000这个区间内,可以选择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研读和撰写,撰写完成后还需要做相对应的实验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相关资料,所以建议博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尽量避免超过50000字。4、专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字数应当在4000-5000之间;而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论文字数则分别为2万和3万左右;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字数最高不能超过5万字或者更长,具体要求根据各院系以及导师的实际规定进行确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