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塞罕坝林场的议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关于塞罕坝林场的议论文素材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围场县最有名的公园——塞罕坝森林公园。路上,听爸爸说:赛罕坝,蒙古语是美丽的高原的意思。古名赛堪达巴汉,简称赛罕坝。今名赛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以高原、牧场、森林、湖泊闻名。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到了围场县城,我们先到了大姨家。吃过午饭,大姨陪我们一起上路。出了县城,车转向西北,大约行了六、七十公里,便到了塞罕坝的山门。山门处是近年新建的高大牌楼。山坡上几个红色的大字——塞罕坝森林公园,镶嵌在绿色的树丛中,格外引人注目。进了山门,路两旁是整齐高大的柏树林。听当地人讲:塞罕坝森林公园,也称赛罕坝机械林场。在清朝末年,由于慈禧大兴楼堂馆所,塞罕坝林木毁绝,风沙漫天,野兽和飞鸟几乎断迹。1962年,国家设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40多年,成千上万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人工造林110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78%。听到塞罕坝的历史故事,我感慨万分。既敬佩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也佩服那些默默无闻的森林工人。车在林海绿浪中穿过几座山峰,拐过几道山湾,前面还是一排排的柏树林,浩瀚壮观。打开车窗,呼吸着天然氧气,让人心旷神怡,心胸无比开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和快活。傍晚,我们住在距离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不远处的一个度假村里。

塞罕坝现有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0%。112万亩是啥概念?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相当于为地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112万亩林海每年可释放氧气57万吨,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112万亩林海每年可释放氧气57万吨,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每年为辽河、滦河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在华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逆势而上,降水量不降反增,简直是个奇迹。如今的塞罕坝,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昆虫660种,植物625种,大型真菌179种,称得上是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说完生态,咱再讲讲产业。塞罕坝的产业发展可是不一般,在这里,一切均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前提。

林场的采伐限额只用了六成,主要用于“森林抚育”

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年已降至50%以下。目前,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控制在13万立方米左右,采伐限额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据中国林科院评估显示,如今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按照规划,林场的年游客承载量在420万人次。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由此而言,未来森林旅游潜力是巨大的。

不仅如此,林场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绿化苗木产业上做起了文章。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1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年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如今的绿水青山,俨然成为了金山银山。

塞罕坝现有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0%。112万亩是啥概念?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相当于为地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主题二塞罕坝论文

在我们的周围美的视觉要素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下面是我整理的姜平风大师风光摄影讲座,供大家参阅。

姜平风光摄影讲座

怎样理解风光摄影构图

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以摄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自然界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赏者。

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间,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其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因此当天空部分没有我们需要的创作要素时,就应将其从构图中彻底剪掉;如果天空作为画面主体,我们也应该在画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没有大地的衬托,天空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

拍摄地面为主的风景时,也要考虑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利用镜头的焦距、空气透视关系和放射性线条,最大限度地在画面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风光摄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风光摄影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细节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摄影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景物的光线需要穿透的空气层就越厚,远处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空气透视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但正是这种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觉现象,给我们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间感,摄影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现象,拍出了具有立体空间效果的风景图片。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摄距离的远近影响空气透视效果外,天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风的天气下,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风景清晰度就高;有雾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差,拍出的风景空间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气透视度与拍摄的基本关系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自由选择拍摄场景,即空气透视度好时,可以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的照片;空气透视度差时,则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测光是曝光的基础

拍摄者将相机取景器对准景物完成构图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测光。

现代相机和专业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标准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万千景物中,不同物质的颜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景物时,如何测量被摄物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景物和光线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测光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想知道被摄物的反光率数值时,应该使用反射式测光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太阳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强度时,应该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都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这个数值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天气、季节、光照的面积以及测光的基准点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数据。

以反射式测光为例,测光点的范围有时是被摄体本身,有时则是头顶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为测光点,这种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大地上的景物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线强度不能被测光表准确把握,而天空部分则在太阳的照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反应光线的强度,这时,我们测量的方向应该是天空,而不是景物。 使用入射式测光还是反射式测光,在实际创作活动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如果光照比较强,无论是在逆光、顺光、侧光还是区域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采用反射式测光方法比较好,因为反射式测光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数值,为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曝光是风光摄影的关键

利用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让一定数量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到感光材料上,这个过程就是曝光。

曝光数值的多少,决定拍摄画面的影像效果。曝光过度会使拍摄的影像色调偏淡,曝光不足会使影像的色调变暗。只有正确地曝光,景物的色彩才能被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才能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不但要学会测光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掌握曝光的补偿与修正。

在拍摄高调、低调照片时,都需要对曝光数值进行修正。所谓高调照片就是调子明朗的照片,画面的大部分被浅白色调所占据,图像仅为中间色调组成的清淡影像。希望得到高调照片,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值基础上再加大一级曝光。所谓低调照片,是指画面的大部分为深色基调,仅有少量中间色调和强光部分。拍摄低调照片时,一般要比测得的曝光数值减少一级曝光。

这就是“白加黑减”的曝光原理在拍摄中的实际运用。除了画面的基调需要上述原理外,拍摄对象色彩的深浅同样也适用于这个原理。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准确曝光,曝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欲表达的效果。下面的知识我们必须了解: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曝光欠半级或一级时,景物的高光部分的色彩更加饱满,反之,则高光部分的色彩就会淡化。

曝光的掌握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有些现成的规律也要熟记。例如:拍摄雪景要增加1.5级曝光;拍摄区域光照射的风景,按照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半级曝光;拍摄比较暗的景物,测光后增加一级曝光;拍摄逆光下的河流,对准河流中的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一级曝光;拍摄日出、日落的太阳时,如果将不刺眼的鸭蛋黄般的太阳放入画面,曝光数据是光圈F/16,速度1/15秒(100度的反转片);阴雨天拍摄风景,按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拍摄,一般不需要增减曝光,景物的色彩还原真实且饱满,等等。

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式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利用侧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拍摄景物的行政、立体感、质感,光影结构鲜明、强烈。

由于侧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影子的形态,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与景物本身会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侧光进行拍摄也有不足之处,景物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存在较大的光比反差,这个差距往往会超过胶片所允许的宽容度范围,顾此失彼,景物中的层次、质感会有些损失。

侧光是拍摄风景时经常使用的光线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侧光拍摄的曝光计算非常重要。具体地讲,用点侧光测得的数据和曝光补偿都要考虑进去。一般的规律是:侧光拍摄时,应以景物的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半级曝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和相机的拍摄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这种光线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

顶光实际上也属于侧光的范畴,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会比较明亮,下部会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是较难利用的光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适当的景物,利用顶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画面。 由于顶光是从上向下照射景物的,云层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挡,会在地面上形成浓重的阴影,所以如何利用这些阴影也就成为拍摄的关键。地面上明与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与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给画面增加了层次,这就是利用顶光拍摄风景的价值所在。

利用逆光拍摄风景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对并且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轮廓光的效果,它是表达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摄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的影调和层次非常丰富。逆光拍摄会造成前景的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摄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时的光影效果外,有时我们也会将逆光的光源——太阳放入画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这时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摄时机是太阳并不明亮刺眼,色彩为鸭蛋黄色时,这时拍出的照片色调温暖,色彩饱和,景物的反差并不强烈。如果逆光拍摄风景时,恰巧赶上天边出现漂亮的彩霞,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我们要表现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积一定要占据画面构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应顺从这一主题。

逆光拍摄的缺点与侧光拍摄的缺点大致相同,即画面中部分景物的细节层次受到损失。逆光拍摄时将太阳放入画面中,处理不好会出现“太阳光斑”,影像整个画面效果。编后记:

在这次与佳能公司合作举办的“拍摄世界的力量”佳能数码相机秋季体验活动重庆站的现场,我们有幸请到慕名已久的姜平老师给大家做关于使用数码相机进行风光摄影创作的讲座,姜老师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的讲座使到场的重庆摄友受益匪浅,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令大家感到意犹未尽。《塞罕坝——解读风光摄影》一书,是姜老师去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收录了姜老师在塞罕坝拍摄的上百幅优秀摄影作品,但它不单单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风光摄影作品集,更是一部实用性非常强的教科书,书中的许多论述和拍摄数据,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应广大摄友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姜老师进行了现场签名售书,但由于带来的书太少,许多朋友未能如愿,于是,经过征求姜老师意见,我们摘录了书中的部分章节在此发表,以飨影友。由于时间仓促,图片并非完全从书中采集,而是从姜老师摄影作品中随选。

摄影师姜平:解读风光摄影(三)

2006-12-27 10:38:27 姜平 《塞罕坝》

大师是如何拍风光的?经姜平老师审阅许可,我们从他《塞罕坝》一书中精选了一些章节,所言都是风光摄影的真谛……

利用散射光拍摄风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

散射光与风光摄影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看不见太阳的白天,这时的光线就是散射光。有人认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无法派出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的图片。的确,在这种散射光下,自然景观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强烈,风景摄影的视觉美感和色彩冲击力被淡化了。但恰是这种没有明显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线,为我们拍摄柔和抒情基调的风光图片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由于散射光比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阴影,被摄物体容易缺乏主体感,所以,摄影师对景物形态的选择就显得很关键。正如音乐中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有舒缓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实的大自然。

利用区域光拍摄风景

区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区域被光线照亮。

这种光线也称舞台光,因为舞台上是某一只射灯只随主角而运动照射,故得此名。

在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经常能遇到这种光线。由于云朵的阻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

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阵雨前的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这为我们拍摄到预想效果的图片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首先是拍摄的速度要快,要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时间段也许就几秒钟;其次,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弱光拍摄风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灯光线。

弱光的光源是多样性的,且光线的照射强度很小,被摄景物的光比反差会比较小,色彩还原很差,景物的层次和质感都会因光线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风光摄影创作中,弱光常常被人们忽视。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个地方去休息,这是大多数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规律。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摄影师起早贪黑地辛苦创作,虽然地方到过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异外,创作手段和思维模式的单一,使拍摄的图片出现了许多雷同的相似。而利用夜晚拍摄风景,不但延伸了我们的创作时间,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态与白天的巨大差异,为我们的创作拓展了全新的视角。用弱光作为主光源拍摄的风景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意境的表现十分有利。

在风光摄影中,利用弱光作为主光源进行拍摄,其难点在于曝光时间的准确把握。经验不足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掌握了夜与昼风光摄影的规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全天候。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

“如果把学习风光摄影比作跳高,至少有以下四个高度:

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

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

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

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

湛蓝的天空上,白云低垂 ,一阵阵清爽的凉风吹过, 金黄色的白桦林 飒飒作响。

山地起伏,草原已经被秋风吹得泛黄 ,一种萧瑟却又豪迈的感觉油然而生,远处,一座座 白色的巨大风车在山顶上缓慢地转动 ,它们仿佛正搅动着时间,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几头牛在湖水边慵懒的吃草,睡觉,马儿也是如此 ,它们并不着急奔向新的牧场,脚下肥美的牧草足以填饱它们的饥肠, 耳边“扑棱......扑棱......”的声音,是草丛里的蝗虫在飞。

这里,是秋天的塞罕坝。

自北京出发,经京漠线一路向北,在燕山中的平原和山谷中穿行近400公里后,就来到了塞罕坝。

从平坦的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的过渡,是坝上高原,很多人都认为,坝上高原是平原登上高原的“台阶”,但其实它更像是一道“门槛” ,坝上高原的海拔有1200-1500米,而内蒙古高原上的大部分地方,海拔都在1000米上下。

坝上高原的面积很广,我们熟知的张北草原、丰宁坝上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塞罕坝是这其中最靠东北方的组成部分 。从行政区划上讲,塞罕坝虽然还没有出河北省,但它其实离北京已经很远,同样的距离如果往西走,都几乎可以抵达呼和浩特了。

塞罕坝在蒙语里的称呼是 赛堪达巴汉 ,不过这并不是它的名字,而是“ 美丽(赛堪)的高岭(达巴汉)”的意思 , 在蒙古族人心里,塞罕坝是神灵之山,不能直呼其名 。后来,在汉语里就把这个称呼谐音成了塞罕坝。

叫惯了塞罕坝,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它“ 兴安大岭和海喇堪山 ”的本名,兴安大岭?它和大兴安岭有关系么?没错, 塞罕坝在地理上算是大兴安岭的余脉,这里兼具了北方草原和大兴安林海的特色 :既有茂密的人工林,又有点缀着树木的台地草原, 此情此景,完全刷新了人们对于河北省的认知。

几年前,一则以林场工人为主角的公益广告让全国人都知道了塞罕坝这个地方,但 其实早在约15年前,它就已经成为了一些摄影爱好者们的秘境 ——他们在这里,常常一待就是一整个秋天或冬天。

在这些“好摄之徒”的照片里, 塞罕坝美得如同油画一般 :朝阳下,金黄色的森林与草原相互映衬,画面立体且生动,牛与马在朦胧的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片人间仙境。 可以说,这些美丽的照片要比塞罕坝的名字,更早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塞罕坝的秋景之所以美, 不仅得益于绵延起伏的地形和万马奔腾的气势,还要归功于这里的气候和植被。

塞罕坝被夹在阴山和大兴安岭两大山脉之间,是个 天然的风口 ,而且它还 地处台地北坡,常年被自西北而来的寒冷、干燥的狂风迎面冲击 ,却较少得到东南暖湿气流的滋润,冷成了这里日常的“主题”。 这里几乎是过了春天就入秋 ,气温堪比哈尔滨,有时甚至能和南面400公里处的北京冷上20度左右。

天气凉、昼夜温差大,秋叶才红得漂亮。9月中旬的塞罕坝,白天艳阳高照,气温可达10摄氏度以上,晚上却直接霜冻 ,白天起来 汽车 都被裹上了一层冰, 这样的气候,让塞罕坝早早的就已是秋意盎然。

塞罕坝的树木,以樟子松、云杉、落叶松,白桦树为主。 白桦林的风景最出挑,但其实落叶松的秋景也不落其后。

落叶松不像其它松树那样四季常青,寒风过后, 它的松针就像蜜蜡染过的一样金黄,当这些松针飘落之后,又会为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与透蓝的天空相映成辉。

为塞罕坝的秋天添彩的,还有一个个小巧、透蓝的泡子 。泡子指的是低洼处的小型湖泊,它们往往由地下水渗出或雨水汇集而成,没有明显的出水和入水口,对于摄影师们来说, 七星湖、公主湖、将军泡子等地方,都是最能出片儿的好地方。

塞罕坝的美,带动了人们对整个坝上的热情,丰宁坝上、张北草原等地方也慢慢热了起来,横贯坝上、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的草原天路,一到周末就难免成为“草原堵路”。

我们这代人,对上世纪90年代时北方的沙尘暴记忆犹新,但实际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就已在遭受沙尘暴的侵袭,这些沙尘就来源于 塞罕坝以北的浑善达克沙地 。

塞罕坝在清朝时称木兰围场,这里曾是植被丰富,各种野生动物“不可以亿记”的皇家猎苑 。但同治皇帝之后,这里逐渐被地方民兵私自开垦。那时的民兵还没有环保意识,树木和草地在开垦的过程中被大量破坏, 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在塞罕坝走上几天,甚至都见不到一棵树。

没有了塞罕坝上森林的阻拦,高原上的沙尘就像是在“房顶上往院子里扬沙”一样在华北平原上肆虐。

1962年,种树的队伍进入了塞罕坝这片荒山野岭,建立了如今大名鼎鼎的 机械林场 。在塞罕坝上种树就像是开启了 游戏 里的地狱难度, 这里石头山多,土层薄得就像一层皮肤,缺水,风大,还异常寒冷,天时地利一样没摊上,有的只是人和 ——这就至今仍感人至深的 塞罕坝精神 。

1962和1963年,两年造林6400亩,但成活率还不到8% 。塞罕坝人自己改进了育苗方法,找到了马蹄坑这一块三面环山、一面有河的好地方展开会战,那一年,树苗的存活率提高到了9成。

树苗活了, 只是开始。在塞罕坝, 树木生长极其缓慢,10年的云杉,才能长得齐腰高 ,日复一日的辛劳养护、十年如一日地耐心等待,这几乎是现代“唯快不破”的商业“精英”们所无法想象的。

如果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要苦其心志,那 天给塞罕坝人的大任真是一轮接一轮 。

1977年,塞罕坝林场遭遇了罕见的 雨凇灾害 (低温时雨水冻灾树木上不脱落,俗称树挂和冻雨), 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压折,十多年的成果损失过半 。1980年,林场又遭遇 百年不遇的大旱,12万亩的落叶松被旱死,一切都要重头再来 。

面对令人崩溃的天灾,塞罕坝人说:那就重头再来!

如今, 塞罕坝已经有了112万亩的林海,4.8亿棵树木,这里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森林对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的年均降水从建场初期的416毫米,增加到了460毫米,无霜期由52天增至64天,大风天数则从83天降到了53天。 2017年,联合国将“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授予了塞罕坝人。

塞罕坝的秋景,是一道失而复得的珍馐,如果没有58年来塞罕坝人“此生没虚度,青山可标榜”的忘我付出,我们现在吃到的,只能是一嘴黄沙。

- END -

文丨张雨晨

封图 | 视觉中国

本文中照片拍摄地来自于部分来自于塞罕坝北侧的乌兰布统,文中未予特别区分

以塞罕坝精神为主题的论文

14次实践活动中的第二次是去塞罕坝,每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很期待、很想去尝试的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一些技能。 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主要体会的是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是一个为我们抵挡住了风沙的地方,它可是塞罕坝三代工作者们建造出来的人工林啊! 我那天去植树时,一位叔叔问我们小组的人:“你猜这颗棵树苗有几岁?”我们开始猜:有2岁的,有3岁的,有4岁的。但那位叔叔告诉我们这棵树至少也有5岁了。这让我们很惊讶,这些小树苗经历了5年,竟然只长了差不多半个手臂的长度。在塞罕坝的植树工人也是一样,他们一开始种树时,用了好几年的时间,通过实践才有了最后一棵棵茁壮的大树。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正常人很难坚持下来,可他们一直在坚守,这值得让人我们敬佩。现在森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植树工人们还在不停地坚守,望火楼上的护林人们一颗不停地守护者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即使自己有多寂寞也不忘这份使命。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这次活动我们还采访了植树工人,也知道了他们的艰辛,在有很多虫子,很陡的山坡和强烈风暴中,背着很重的树苗和其他重物上山,这让我敬佩不已,因为很难想象那是什么场景,假如换作平常人,他们肯定也不想做这样危险的工作。可是工人们选择了坚持与坚守! 那天去徒步时,我虽然觉得脚踝很酸,但只要坚持下来,总会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的。就像造林工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最后换来的是一大片茂密的森林。

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塞罕坝的青松苍翠,见证着几代建设者的躬耕不息、跋涉不止;从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塞罕坝的绿水青山,见证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改地换天。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坚韧不拔造林扩绿,科学求实护林营林,塞罕坝,一直在创业的路上,一直在创新的路上。塞罕坝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不断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就是一首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时代壮歌。技术能改变更多脆弱生态,精神能激励更多绿色传人,塞罕坝的绿是有感染力的,它启示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进一步突出尊重自然的理念,提高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唯此,才能植出更多的“生态绿”~

关于园林的议论文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的开放程度很大,可供选用的材料很为广泛,可要在考场上的短时间内迅速选择到最恰当的材料并非易事。材料与文体有关,也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有关…… ●难点磁场 〔试题1〕(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做出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试题2〕(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 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在德国的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请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案例探究 〔案例〕(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评:此命题从高科技入手,考生在刚一接触到试题时可能会有一种无从下笔的感觉。但看看试题的提示,思路将会很快打开。命题对写作内容的要求是: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并且还从写作的角度及思路上给了考生更多的提示: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从这些要求或提示出发,考生仍然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选用自己已有材料进行写作。如:对记忆移植比较熟悉的考生可以把文章写成一篇科普文章,对这一高科技陌生的考生则可以编写故事,或发表见解,或展望前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文章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话题有关即可。从当年的优秀作文来看,考生的选材是很丰富也很有特色的,如写移植某位科学家的记忆,写堂·吉诃德新传,写科幻类的火星人拯救地球…… 方法点拨:首先要注意选材的限制性和开放性。限制性——选材必须围绕所限定的话题,开放性——选材有写作者充分的个人选择空间。这既需要考生平时应关心社会,面向生活,要有相当的生活积累与写作材料储备,又要能结合试题要求,对自己现有材料进行灵活处理。 ●锦囊妙计 话题作文的选材有什么特点?在选材上有什么方法与技巧? 一、选材与写作的角度有关 从总体来说,因为写作角度的多样性,选材自然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写作时考生可抒情、可议论、可记叙,可讲故事、可编写寓言,等等,选用哪一种写作方式,一般应由作者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和材料特点来定;写作的角度与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考生的选材。如议论,就需要选取能作为论据的材料;记叙,则要考虑到材料的完整性、曲折性等。 二、选材与自己平时的材料积累有关 选材与考生自己的材料积累有很大关系。对于诚信这一话题,如果考生平时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又掌握了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名言、典型事例等,在写作时,他就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材料选择适合于使用自己材料的文体,如议论文。如果自己有这一话题的优秀故事,完全可以写成记叙类文章。这样,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认识,日常材料的积累等,也自然成了影响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选材与自己对文体的把握有关 一般来说,考生应结合自己对文体的把握与喜好,选择材料。如写议论文,就要选取适合写入议论文中的材料;写说明性文体,则自然要选择说明文体所必需的材料。 四、做到“内容充实”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对记叙文而言,要求记叙文中的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对重要的人、事、物、环境要有较详细、生动的描绘。对议论文而言,则要求议论的要素明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对说明文来说,则要求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恰当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充实,并能从多角度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分,有骨架,没血肉;材料不真实,不新鲜;材料不具体,根据印象,简单写上几句,磨棱两可,似是而非;材料不典型,论证什么都用得上,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这些问题是应该克服的。 ●歼灭难点训练 1.(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时候,我们回首百年,一定会被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深深感动,同时也会为人类在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机感到惶恐不安。为了人类在新的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 请你为其中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想象联想丰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01年,我国688个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已达到1.9亿吨,而且将以8%的年增长率递增。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存量达60亿吨,有200多座城市已陷入城市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对此问题学生应该有很多话要说,或提建议,或展开讨论,或记叙城市部门或某些个人在处理城市垃圾上的行动,也可从科技的方面谈垃圾的利用与处理,景山不就是由以前的垃圾堆积而成的么?也可从环保角度切入话题。也可写你自己知道或看见的事情。如某一化肥厂把生产废料如煤灰等固定地运往农村某地,几年过去了,硬是把一条沟给填平了,垃圾有了去处,也改造了环境。 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人问镜子:“为什么你能以一片而包收一切,以有限而容纳无限?”镜子答道:“朋友,因为我空明,摄进而不拥有,纳入而不私藏。” 请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说:“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说明,有时不能“疑”,有时又必须“疑”。 请以“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疑”有多方面含义,可以是“犹豫不决”(“疑行无成,疑事无功”一句出自《商君书·更法》,即用此意。“功”指功效),可以是“怀疑、不信任”,可以是“疑问、提出疑问”等。可从一方面入手,选取恰当角度立意。 6.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没有带供氧设备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悠然地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而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再攀登一点高度,就可以越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对此不能强求,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科学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奥运会的金牌得主……“高度”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客观,只有正视自己,才可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而不能以某种情况为借口,不愿迎难而上,不愿为奋斗付出牺牲,这样的人是平庸的。 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范围下而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张伟和李强从小就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两人是好朋友,成绩优异,并且都特别喜欢大熊猫。除了经常到动物园去看,还尽可能地了解更多有关大熊猫的信息和知识。高考时,张伟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报考了很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李强则不愿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选择了生物专业。若干年后,张伟就职于某南方大城市外企,薪水丰厚;而李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了研究,常年生活在大熊猫出没的原始森林中。 请以“现实与理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自拟标题,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作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一篇篇文章从电脑的激光打印机里吐出来时,我突然发现我失去了书法。——我的儿子也能打出这么干净、漂亮的稿子来,我一手字白练了。”拨了几十年算盘的老会计,经不起小姑娘按几下计算器;一辈子飞针走线的女绣工,面对一床机绣被面自愧不如。科学重新整顿了乾坤。 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请以“科学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9.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事情在感动着我们,使我们领悟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人世的温馨,受到思想的启迪、灵魂的震撼、情感的熏陶…… 请以“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只要内容与“感悟”有关,就算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第1篇:我爱家乡园林圆我的家乡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新林小镇。这里有一座巨的“绿洲”——园林圆。园林圆四季都很美丽,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天吧。春天,可爱春风姑娘给大树和小草披上了新的衣服。大树长出了新的枝条。天上的小鸟欢快的飞着,好象在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问:“我可以出来了吗?”这时春雨姐姐来了,她给:花儿,大树,小草洗了一个澡。整个春天就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200字第2篇:我爱家乡的香樟树林离我家不远有一片香樟树林。那是一片迷人的林子。我站在阳台上向那儿望去,只见那儿被一片绿色填充着。那儿还不时送来一阵阵香喷喷的气味,真好闻!到了晚上,风儿一吹,那沙沙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非常舒服,好象在演奏一曲摇篮曲,催人睡眠。一棵棵香樟树像一个个绿色的小香包,高高地耸立着。白天,风儿一吹,他们像一个个不倒翁,不停地摇摆着,但是,从来不会倒下。到了夏天,这儿简直成了一个巨大的空调室。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全都喜欢到那里去乘凉。还有的人特意到街上去买几个大西瓜或者一些好东西到香樟树林子里去一边乘凉,一边吃瓜吃食品。由于香樟树已经长高了,所以,它边上的一条小河就被别处的小河要凉快。我常常喜欢到那小河里面去游泳。我叫了爸爸来小河边上照管我。有时,爸爸也热得难受。那个时候,他会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游泳洗澡。”那样我就会更加高兴了。因为爸爸下到小河里我可以游得更远更自由了。我在洗澡时常常会闻到一种香气。那时,我会故意问爸爸说:“爸爸,你闻到香气了吗?这香气哪儿来的?为什么这么香?”爸爸就会说:“孩子,你难道还会不知道这就是那香樟林里送过来的香气吗?”我会立刻轻松地笑了起来,还会说:“啊!好香啊!原来我们家乡也有这么好的地方!”我爱我爱家乡的香樟树林!--500字第3篇:我爱家乡的菜园子我的家乡在河南固始,家里最令我自豪的就是正对面一块正方形的菜园子。初春,菜园子的雪融化了。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头,伸了伸懒腰;也花丛泥土里转出来了,微风一吹,小花摇摇摆摆的向我们打招呼,绽放笑脸;美丽的蝴蝶叶落在了小野花上翩翩起舞,为我的菜园子增添了生机。盛夏,一场大雨过后,菜园子变得更美了。朦胧的云雾笼罩着它,若隐若现的。刮来一阵大风,草和花都”沙沙沙地“做响,那声音宛如铜铃一般,悦耳动听。虽然说它是菜园子,但是我却没有给它种上任何蔬菜,因为我感觉只有这样菜园子才会美。深秋,小野花和小草渐渐的枯萎了。光秃秃黑亮亮的泥土出现了,泥土被秋雨湿润,一点点儿雨滴被喝进肚里。可小草呢,小草要怎么办呢?秋天的仙子告诉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年的春天你还会长出来的,而且比今年更旺。“小草谢过仙子,甘心的枯萎了。寒冬,怕冷的菜园子让雪花姐姐为自己披上了厚厚的小棉袄。在冬日的阳光下,小棉袄是一只只欢快的精灵翩翩起舞;是一幅冰天雪地的画卷;是菜园子的保护色。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它,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再多再美的风景,也不如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我说它是我最自豪的地方一样。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游苏州园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假,爸爸带我去游览了苏州园林。

我们刚来到古典园林,就被一幢幢古香古色的建筑物,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吸引了目光。先说那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吧,红漆漆的柱子,绿漆漆的栏杆,漂亮极了!每一间的横杠上都有五彩的画,画上各种人物、花草,上千幅竟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建筑物里面很宽,有四五百平方米,要是晚上一个人在里面,还真有点害怕。建筑物是用木头建的,富有名族特色。

穿过建筑物,就来到了后院。哇!苏州人真会享受,院子虽说不算大也很宽敞,不但能乘凉,还能舒心。这院子可真漂亮啊!既有小桥又有流水,让我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好一番诗情画意的布置。湖面上开了无数朵荷花,白里透红,好像小娃娃的脸蛋。还有一个专供休息的凉亭,看了这么多美景,就属凉亭最个人化了。走过小桥,一片树林凸现出来,走进去,草地上零零星星地洒落着点点阳光,松鼠偶而从树上跑过,花草的芬芳扑鼻而来,真像是处身于一片大自然美景啊!

走完院子,出口就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就问我想到哪里去玩,我就说当然就去苏州园林了。苏州园林的景色优美,正是夏日消暑的好去处呢。

到了苏州园林,我迫不及待地下车,许许多多的石头,我在里面钻来钻去,玩得开心极了。再往前走走,就是最迷人的池塘了,荷塘里开满了荷花,有红的,粉的,荷叶下,是一群群调皮的小鱼儿,它们正在欢快地嬉戏着。荷塘里还有一条巨大的船,从一条桥过去,登上楼梯,在船的第二船,所有东西近收眼底,站上去宛如一个海盗。

继续往前走,就是一个葡萄园,葡萄叶子上,冒出也数不清楚的小绿葡萄,拐入一个走廊,那里有许多树木,两颗树之间有一个书法家写的字,栩栩如生,真是苍劲有力。

走出走廊,是一片竹林,正好,我见一个英国人,我走上前去跟他打了一个招呼,他说让我们一起照相吧!这样,我们全家人和英国人照相。

我们到了大厅,那里有两条用石头雕的龙,那里有古代用的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进去看了,有古代的乐器,许多人在弹着乐器,真是娓娓动听。

我们玩得累死了,正好看见一个亭子,正准备走去,突然,一个叔叔走来,他说:这亭子不能坐,不能看!不能坐?我嘀咕着只好走回去。

苏州园林如果你不去,你会后悔的!

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慕名而来,来到这人间的天堂——苏州园林。

苏州的园林很多,我们在导游的推荐下,来到“定园”。

“定园”是明朝刘伯温住过的园子,那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个好大好大的壶,还一直倒着水。我走近一看,上面写着“天下第一壶”。呵,这壶可真大啊,我和爸爸妈妈手拉手也围不住。

我们沿着古老的石子路,来到百米长廊,长廊一边是湖,另一边是苏州才子们留下的笔墨,有唐泊虎的字画,祝枝山的诗……..长廊顶上刻着我国民间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花神节、、、、、、

快看,那里围着一群人,他们在看什么呢,我急忙跑了过去。原来那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有乾隆皇帝留下的字迹。大家争着摸那块大石头,想沾沾皇帝的光,我也摸了摸。

走累了,大家随导游一起去坐木船。在船上欣赏两边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我不禁唱起了《小桥流水》的歌:“多少年小桥……”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中国有句老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来苏州观光。现在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请大家好好观赏!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以见到寒山寺。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现在寺庙内有一方碑,上面刻着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希望寒山寺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平安愉快,再见!

家好!我姓孙,那么大家就叫我“孙导”好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猜猜是什么?对啦!就是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不过,我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在那里不能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一些文明礼仪,否则的话……哇哈哈哈,那可就要“人钱分离”了。好了,接下来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林园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架齐名的苏州风景名声虎丘、天平山石虎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呼,介绍了那么多,时间也飞快的过去了,眼看我们就要分离了,我孙导也恋恋不舍啊。不过,我会再次欢迎你们来玩的!记得跟我们火柴人俱乐部联系哦!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苏州,一览仰慕已久的苏州园林文化。

苏州给予人的印象总是淡雅的。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桥、流水……好似总在烟雨中,古旧而迷离,自成一幅淡雅玲珑的江山水墨画。苏州既有山水之胜,又因园林而独具神韵,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的建筑以画为本,以诗为题,完美地演绎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如四面荷风亭,完美地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如怡园的画舫斋,表现了对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怡然自得的生活的渴望。还有网师园的“真意”,留园的'“小桃园”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展现出深渊的意境。

苏州园林需要你认真品味,在繁华的背后,是空灵,是平和,是宁静……苏州园林代表了一种生活理想,这里是诗意的栖居。

苏州的园林是最著名的,这两天我们游览了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这三座园林各有特色,每一座园林都非常好看。

这三座园林的正门都不大,进去以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假山、假水、各种花草树木把园中布置的处处是美景。墙上的镂空的各不相同,琴、棋、书、画都被雕刻到了镂空中,从镂空又可看到墙内的景色。每座园中都有太湖石,这些太湖石姿态万千、玲珑剔透,导游还总结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

拙政园里种有很多荷花,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小伞撑在河面上,粉色的荷花从荷叶间伸出来,许多红色的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鱼戏莲叶间”的诗句描写的正是这里的景色。狮子林中有许多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假山下面的洞是相连的,我们进去就像走迷宫一样,在里面绕来绕去,好久才出来。这座园林也是因为里面许多石头像狮子而得名。

苏州园林处处是景,每个地方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江南美景美不胜收,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苏州园林了。暑假里,我参加了夏令营,去了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

一进园林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怪石嶙峋的假山。有的假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这使我想起了武侠片里面的倚天剑;有的像张开的手掌,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似的……真是姿态万千啊!我迫不及待地爬上山顶,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我顿时感到心情格外舒畅。

假山的后面是一座池塘。透明的池水里,一群群红的、白的、花的金鱼游戏水中。有的悠闲地吐着水泡,有的快乐地在和伙伴追逐,有的则躲在荷叶下,好像很害羞似的。看到它们可爱的样子,我真想也变成一条金鱼,在水里同它们一起嬉戏玩耍。

池塘的旁边有一棵古柏树,这棵古柏树主干粗壮,没有一点儿弯曲,枝叶茂密、严实,尖尖的树顶直插云霄。它真像一位老爷爷忠诚地守护着这座园林啊,我不禁佩服起它来。

池塘地前面有一座凉亭,这亭子是灰瓦盖的,它有三个尖尖的顶,八根粗大的柱子,远看好似清朝官员戴的帽子一样。

愉快而难忘的苏州之行即将结束,但我还沉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我爱苏州园林,我爱苏州,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览苏州园林的小导游——戴云舒。

游北京,导游给您讲帝王将相,游杭州,导游讲才子佳人,游苏州园林呢,我来给您说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文人墨客的典故传说。

苏州园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对大自然的再创作。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太湖西山以三千六百万顷湖水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岛为山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园林。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造园活动绵延不绝,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小桥流水,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艺术,融汇在历代的苏州园林精品中,现存的宋代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网师园,清代的环秀山庄、留园,在理念上一脉相承,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面就请您伴随着我的讲解,在诗情画意中慢慢品味苏州园林吧……

春节慢慢向我们走来,爸爸答应我去苏州园林,我很好奇问:爸爸,什么是苏州园林?爸爸只是神秘的笑笑,一语不说。我只好自己去查查,原来苏州园林是一个园林建筑,它给人一种不出城郭而或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至的感受。

到了苏州园林,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狮子林,我看到院内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假山。假山上每一块石头的姿态万千,仿佛像形态不同的狮子。在大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又生机,里面还有一个山洞,凉风习习,真是别有洞天。据说狮子林建于元代,清代乾隆皇帝到狮子林游玩时感到十分有趣,便挥笔写下有趣二字。

过了狮子林,就是一个园子,里面苍松翠柏,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边的荷花池,水波荡漾,鲤鱼在水里欢快的游玩着,我扔下一块面包碎块,鱼儿们争先恐后的去吞食。院内的假山,池水,绿树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真不愧是江南园林的精华。

逛了一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不过这美妙的风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急!!!跪求一片关于介绍 秋天的作文。

关于器的议论文素材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大国重器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我整理了大国重器作文素材例子,来看一下!

一、中国梦首先是强国之梦,有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的保障。

二、新中国历经70年风雨,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我们敢于畅想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正以全新姿态走向未来,面对一个个进步节点,我们充满信心,道路越来越宽广。

三、一个有梦想、肯奋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梦”所要实现的正是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如今,人民拥有了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新中国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发强烈。

五、梦想,是一切奋斗的起点,新中国奔向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70年的今昔对比,“中国梦”的道路越来越清晰、舞台越来越宽广,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梦”定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 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

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