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汤臣倍健(300146)、东阿阿胶(000423)、西王食品(000639)、健康元(600380)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功能糖果企业布局、中国功能糖果领域融资事件等
合理“戒糖”的生活方式值得提倡
202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其中提到我国居民慢性病得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儿童青少年饮用含糖饮料的问题已经凸显,各年龄段的肥胖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作为当代生活中让人发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糖的摄入,务必要受到管控。而功能糖果本身可做到少糖甚至无糖化,用于替代传统的蔗糖,对于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及解决超重肥胖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功能糖果种类多且布局全
功能糖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醇。其中功能糖主要包括:低聚木糖(木寡糖)、低聚果糖(果寡糖)等,主要的生产企业有保龄宝、高科生物;功能性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所正常的消化吸收一种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可起到断糖效果,代表企业为百龙创园;功能性糖醇作为目前各类0糖功能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包括山梨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代表企业为华康股份。
从我国目前功能食品品牌布局来看,既有传统糖果企业,如雅客、何氏等;中草药企业,如金嗓子、养生堂等;又有新进入的新型功能糖果企业,如BUFFX、minayo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诉求点也略有不同,传统的中草药企业更注重功能糖果是否能缓解生理不适,而新型企业则更注重功能糖果能否为人体补充必要的营养、能否助眠等附加功效,体现了功能糖果种类多的特点。
中国功能糖果领域融资频发
2021年功能糖果融资事件较多,且从融资伦次来看,均处于A轮、A+轮及天使轮,说明处于起步阶段,仍具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功能糖果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总的来看,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供给端的原材料厂商数量仍处于不足状态,预计未来将迎来较多企业加入。对于功能糖果的制造商来说,在功能零食化的趋势下,外观成为了需求者考虑是否购买的因素之一,制造商也应在外观制造上下功夫。最后,受凝胶糖果通过备案制的影响,大部分功能食品均可通过功能糖果的方式上市,功能糖果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功能食品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据了解,全国奶类产量3778万吨,同比增长7%;奶牛单产8.7吨,同比提高400公斤;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0%,提高2.8个百分点。生鲜乳、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9.87%和99.88%,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食品行业前列,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占有率提高至68%,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下面我们看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需求上升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奶制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需求上升带动产量增加,高鸿宾表示,相比2019年,2021年全国奶类产量总量增加480万吨;2022年上半年全国奶类产量总量同比增长8.4%,奶业企业效益不断增加。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奶制品加工企业营收比2019年增加740亿元。
中国乳企保障了奶农收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乳企坚持不拒收、不压价,保障了奶农收益,160多家乳企捐款、捐物,金额接近20亿元。疫情期间,政府也提供的食物支援稳定了牛奶价格,推动了牛奶产量的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中国牛奶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529万吨。
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营养
通过乳制品摄入来增强机体免疫力,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近年来,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健康饮奶”的宣传普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民营养周”等科普活动,普及合理膳食、健康饮奶等营养知识,将“健康饮奶”纳入中小学不同学段健康教育,引导乳制品企业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奶酪推广行动。
1、1000+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Simba第一次创建报告群,从全球报告中,精选上千份最有价值的报告到社群,并持续更新!收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天,全新【FBIF食品饮料报告群】来了,更好的环境,更优质的内容,带给大家新的体验。
我们将3000+份报告汇总整理到一起了~
编辑搜图
2、研究报告目录
编辑搜图
一、包装(80份)
12月4日,新西兰最大乳企恒天然合作社(下称恒天然)正式披露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的业绩情况。
数据显示,2021财年第一季度,恒天然实现总收入41.81亿新西兰元,同比微降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到2.5亿新西兰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00万新西兰元,增长幅度在40%左右。
恒天然方面表示,客户对乳制品的持续需求和对供应链的谨慎管理是公司业绩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利润率的提高和餐饮服务和消费者数量增加,公司的毛利润得以增加。
原奶收购价格上涨
伴随中国市场从疫情中逐步恢复,乳制品需求出现了强劲反弹。而由于中国买家的购买需求强劲,特别是对全脂奶粉的需求,使得恒天然的原奶收购价格进一步上涨。
由于对新西兰乳制品的强劲需求,恒天然宣布其缩小了对2020/2021年度牧场原奶收购预期价格的范围。
“将价格从每公斤乳固体6.30-7.30新西兰元上调至6.70-7.30新西兰元,意味着收购价格的中间价,即奶农将获得的报酬,已经增加到每公斤乳固体7新西兰元。”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说,“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这一点在最近全球乳品贸易交易平台(GDT)的拍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中国买家的购买需求强劲,特别是他们对全脂奶粉的需求,是推动原奶收购价格上涨的的关键因素。”
Hurrell表示,公司在实施战略方面继续取得进展,今年第一季度开局良好,集团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到2.5亿新西兰元,比去年同比增加7200万新西兰元。
“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市场对乳制品的强劲需求和我们在供应链方面高效管理的结果。整个业务的改善使得我们调整后的收益增加了40%。”Hurrell表示,随着中国市场持续从疫情中恢复,乳制品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这帮助大中华区的餐饮服务业务在一季度实现了出色的表现,“在一季度,我们的餐饮服务业务又扩展到13个中国城市,这使得我们业务能够触达的城市总数超过了360个。”
尽管亚洲市场表现突出,恒天然在报告期内的业绩情况却呈现出了一定的“区域不协调”——非洲销量下降和欧洲成本上升,导致其在亚洲地区的增长有所抵消。
中国牧场持续亏损?
自2007年建立第一个试验牧场起,恒天然目前在中国已建成三个奶牛养殖基地,分别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山西省应县,以及与雅培共同在山东齐河县兴建的牧场。
恒天然在中国共有存栏3万多头泌乳牛,每年生产超过3.3亿升牛奶。行业数据显示,恒天然中国牧场每年出产的高品质原奶,占到中国乳品行业奶源总量的1%。
然而,此前恒天然业绩表现不佳,还被曝中国牧场持续亏损,加上对贝因美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这导致恒天然的管理团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为了补充现金流并甩掉包袱,今年10月,恒天然宣布将把其在山西和河北玉田的两处牧场群及其在汉沽的牧场以5.55亿新西兰元(25亿人民币)的总价分别出售给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然)旗下子公司内蒙古天然乳业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自此,这项持续了一年多的出售事宜也尘埃落定,下一步该交易还需获得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许可和其它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在本财年内完成。
在中国建立牧场13年之后出售该业务,不仅是恒天然经过复核充分考虑后做出的决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战略规划的需要。
对此,Hurrell表示,出售中国自有牧场将帮助合作社更加优先考虑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在过去的18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复核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我们的资产和投资能够满足今天合作社发展的需求。出售自有牧场符合我们专注于新西兰奶源的决定。”
奶粉抽检不合格
众所周知,恒天然是以大包粉(全脂奶粉)起家的,国内外很多奶粉企业都在购买恒天然的大包粉,采用干法工艺制成婴幼儿配方奶粉,恒天然还是三鹿奶粉的重要股东。
而飞鹤、旗帜、三元、摇篮、完达山、君乐宝则直接以鲜奶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俗称“鲜奶工艺”。基于此,飞鹤、君乐宝带领国产奶粉强势崛起,市场份额不断升高。
但实际上,恒天然在华也有自己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比如安满(Anmum),不过,由于在渠道、营销上水土不服,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中,恒天然显得无足轻重。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0年5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2020年5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73批次。
本次有进口自新西兰1批次共75千克,恒天然FONTERRA limited生产的全脂奶粉,因感官检验不合格未准入境。
在2020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中,也有1批次共25千克进口自新西兰,由恒天然FONTERRALIMITED生产的脱脂乳粉,因包装不合格被拒入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恒天然,其他进口奶粉也频繁登上质量黑榜单,尤其是法国毒奶粉,这在很大程度上,重挫了进口奶粉的品牌形象。
今年11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1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207号)。通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2020年总局食品抽检计划,该公司抽检的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陈典飞婴儿用品商行销售的北京世达环球科贸有限公司进口的“康维多·荷莱蕊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检出了违禁物质。
“进口奶粉不等于高质,号称百年乳企的康维多竟然检出违禁物质,加上恒天然旗下奶粉不合格就是最好的说明,”业界人士告诉《五谷 财经 》,如今国产奶粉处于 历史 最好水平,主流品牌更是连续100%抽检合格,而进口奶粉却屡屡出事儿,这将进一步改变中国奶粉的市场格局。
“国产奶粉已经从奶源,加工,配方,检验,执行标准等多个方面领先世界水平,所有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国产奶粉质量已经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说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第三届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昆冈如上表示。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图片来源/新华社■刘元春 任泽平 陈彦斌 伍戈联合解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展开联合研究。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第一,中国经济的最大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国可以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快速使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第二,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第三,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第四,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中保持有效运转,缓冲了疫情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第五,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一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主导全球。据IMF估计,2019年全球GDP总量达86.6万亿美元,其中,中、美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6%和24.7%。二是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美国GDP实际增速2.3%、韩国2.0%、英国1.4%、日本0.7%,均远落后于中国。三是中国人均GDP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即10277美元,仅为美国的约1/6,英国的1/5,与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韩国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中国城镇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仅略高于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1%。同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约2.3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五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六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19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有约800万大学生毕业。尽管中国总人口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但人口素质的上升使得中国孕育了新一轮、更大的人才红利。七是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2019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6%和55.9%。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疫情会否影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应主要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恢复经济增长?刘元春: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三大因素均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因此,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由此,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任泽平: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当前应兼顾应对疫情和长期改革,供求两侧发力,推出几项具有破冰效应、释放重大信号、能够提振各方信心的关键举措。一是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实施大规模基建,把由疫情冲击经济砸的坑填上。尤其是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优化方式,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获得感。一方面,继续下调社保缴费率3个百分点,其中养老、医疗保险缴费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至21%,与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当。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风险点疫情下须重点提防的风险点有哪些?刘元春:第一,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仅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市场出现收缩。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问题,但就业形势明显吃紧。第二,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可以预见,在疫情管控放松后价格将快速释放。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复工复产进程不一致,也会导致供应链出现瓶颈,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势头明显加剧。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面临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应当作出相应预案,防范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第四,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疫情后房地产企业通过大幅降价来快速回笼资金的情况将会增多,一旦降价预期形成,将容易形成“购房意愿下降——需求减少导致房价下降——降价预期增强”的不利循环,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将产生较大冲击。第五,要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目前经济循环没有基本恢复,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实体经济,资金大规模进入金融市场会带来资产泡沫化风险。而资产泡沫将引发金融市场的大幅回调,妨碍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恢复。第六,要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疫情冲击是短暂的,疫情后经济运行会恢复常态化,因而采取类似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过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政府债务和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这将会成为金融风险的核心根源,也会阻碍社会生产率的提升。任泽平:当前须兼顾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警惕各地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经济发展基本停滞,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了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因此,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以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会有多大影响?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和提高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任泽平: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须以改革的方法稳增长。一是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三是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强化居住和实体经济属性,弱化金融属性。一方面,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另一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回归市场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支持行业间并购重组。四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货币政策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当前CPI位于几年来的高位,这使得货币政策发力时受到掣肘,但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影响较明显,其中小微企业尤其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两难情形下,货币政策应如何定位?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2020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上升至5.4%,触及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仅为1.5%,连续16个月位于2%以下的较低水平。整体CPI与核心CPI走势分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困扰。理论上看,货币政策制定应着眼于核心CPI而非整体CPI。这主要是因为,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大幅波动,会扰乱公众预期并对货币政策空间形成制约。本轮CPI上涨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与经济基本面不存在较大关联。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掣肘于整体CPI的上涨,而应坚持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然,猪肉价格上涨所引起的CPI涨幅扩大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效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财政补贴政策等针对性较强的其他经济政策激励生产来加以应对和实现价格稳定,不能依靠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一是为应对疫情严重冲击,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略宽松的取向。在一季度各行业普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护航”。二是需把握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坚持适度宽松但避免“大水漫灌”。当前,CPI涨幅位于高位,货币宽松的幅度需要考虑对物价的影响。同时,货币过度宽松容易导致房价大幅上涨。未来仍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过量流动性推动房价上涨。三是货币政策要坚持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本次疫情对二、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冲击较大,因此货币政策操作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帮扶。疫情下货币政策如何提高调控效率,更有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彦斌:面对本次疫情,货币政策及时采取多种手段释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并通过政策利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但也应看到,目前货币政策效果更多体现为股市的快速上涨,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所显现。因此,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使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根源在于经济与金融体制机制上的扭曲。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存在一些预算软约束部门,对信贷资金存在大量需求,挤占了其他部门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在利率仍存在一定管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的净息差,因而不愿过多承担风险,更有意愿将信贷资源投放到预算软约束部门。需要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金融监管三者的协调配合,推动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二是适度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扶持。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化、常态化使用。三是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与前瞻性指引,给予公众信心和稳定的预期。四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除经济与金融体制上的扭曲,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伍戈:为保证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在稳健基础上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妥善应对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不搞“大水漫灌”。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及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保持总量合理。适时适度调节存款基准利率,合理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二是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出台的政策要精准落地,压实承贷银行的责任,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领域。同时,要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三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支持措施。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政策节奏,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演变进度,不同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及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支持方案。四是要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可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情况,给予企业在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不作逾期信用记录报送。从多方面着力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财政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定位?陈彦斌:当前,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财政政策应加力提效,让“紧平衡”下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具体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适当提高2020年的目标赤字率。适当提高目标赤字率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二是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具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多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是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避免非税收入的升高,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以最小代价稳定经济增长。伍戈: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财政收支承压背景下,为积极对冲疫情影响,要继续推行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利用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将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可考虑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政策,政策导向由“更大规模”转向“精准落地”,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税负变化,重点支持受损严重行业复工复产。二是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落实零基预算理念,重视评估重大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削减非必要、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应投向撬动力度更大的重点领域,以市场化为原则,承担市场无力满足的需求。三是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鉴于专项债是专款专用的债务,不计入财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灵活的优势,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以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恢复信心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应采取哪些重要举措帮市场与公众更快更好恢复信心?陈彦斌:还应从更全面的视野布局,采取“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与公众恢复信心。一是要着力落实“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消费者信心。就改革政策而言,核心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扭转中等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同时,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住房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就社会政策而言,核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救助体系,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更好地释放消费需求。二是要着力落实“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企业家信心。就微观政策而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就产业政策而言,要加大力度实施以放松管制、促进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伍戈: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做好与社会的沟通。疫情期间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只有疫情控制得当,经济才能正常发展。二是稳定就业和农产品供给,保障基本民生。线下招聘目前难以开展,可打造网上就业培训项目、开展线上招聘等,利用互联网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下正值春耕播种之季,要有序恢复农牧种植业,减少疫情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三是推动有序复工,尽快恢复社会生产,落实划分疫区的政策。国内多数疫区疫情形势已走向缓和,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疫情,有序推进企业复工进度。高风险地区重视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适时安排复工,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产业产能。四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一方面,须建立疾病预防监管体系,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特殊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重视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先进人才。与此同时,加强各级部门信息披露,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实事求是、鼓励讲真话的氛围。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此时此刻,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彻底战胜疫情,还要完成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怎样正确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迎难而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系列述评,从多个角度观察研判经济形势,见证中国经济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强大韧性与活力,解疑惑、增信心、鼓实劲。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同时,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应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 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带来的影响 “刚刚副区长给我打电话,说明天就带50辆大巴车去贵州安顺那边招工,亲自把工人拉回来!”2月11日复工之后,浙江白马实业有限公司到岗工人数不足员工总数的1/3。正当董事长马妙武眉头紧蹙的时候,企业所在的金华市金东区领导一通电话,让他一下子振作起来。 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帮企业共渡难关。 租大巴、包高铁、管食宿、有补贴……政企联手,跨省对接,浙江嘉兴嘉善派出5支招工小分队,让员工乘专机返岗;福建福州包下数十辆大客车,招工队火速抵达云湘川;广州黄埔区更是送上“真金白银”,规模以上企业一季度投产奖励100万元,实现两位数增长最高奖励500万元。 免租金、减税额、降社保、不抽贷……援企稳岗措施招招给力,最大程度缓解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工信部出台20条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等难题;银保监会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税务总局公布185个“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京沪粤苏等多地推出了延长社保缴费期、减免房租、贷款适当展期等举措。 目前,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截至3月13日,除湖北省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 客观地说,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疫情大大减少了人口流动,对消费需求,尤其是对餐饮、影院、交通旅游、酒店住宿等服务性消费的冲击最为明显。从供给侧看,受防疫防控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有所不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速度。 不过,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看未来,随着疫情结束,生产要素流动将恢复正常,在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获得反弹性释放,中国经济将回归既有的增长趋势。“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从发展实践看,疫情对大型经济体的冲击往往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一般在疫情结束后一个季度恢复正常增长。 看当下,尽管疫情会给中国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但我国有能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有能力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冲击化解到最小。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疫情对多数行业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程度有限,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恢复,这有助于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良好的基本面有利于战胜疫情、保持经济发展好势头 疫情影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而不是趋势。 在专家们看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仅如此,良好的基本面还有利于战胜疫情、保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实力大、家底厚,基础扎得牢。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1万亿美元,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生产的齐全性、规模性,金融市场的厚实性,使外生冲击难以引起经济趋势性变化,更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弹药”。 “家底厚了,抗冲击能力肯定更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万亿元,增长了9倍多,这意味着我国能更好地运用财政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并向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动力足、潜力强,发展空间大。 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城镇化过程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刚需”,不会因疫情而消失。中国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在稳步扩容,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疫情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不会产生长期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 ——调控强、经验丰,应对更从容。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从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中国经济都展现了惊人的风险抵御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依然能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仍然是十分充足的。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工具箱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对冲疫情的影响。”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说。 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疫情造成的暂时性干扰总体上不会延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定量要求来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蔡昉判断。 蔡昉算了一笔账:从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来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9%,便可实现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达标。从决战脱贫攻坚来看,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实现55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也能够达到。 说千道万,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得靠实干。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援企政策送上“大礼包”。 拿到宁波市区信用联社首笔500万元贷款,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建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负压救护车的订单陡增,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干着急!”让谢建浩没想到的是,打电话申请贷款才过了18个小时,就获得3200万元的授信。“不需抵押一分钱,还执行优惠利率,我们肯定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短短几天,一揽子政策密集出炉,助力重点民生行业恢复生产,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截至3月11日中午12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超过15315亿元。 ——城乡政企携手纾困,产业链受惠“及时雨”。 政府忙搭桥,物资不用愁。 “2月底前公司恢复正常生产水平。”2月10日复工后,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坤一度为疫情防控成本而担忧。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的平价供应渠道联系好。“去年底接了不少订单,我们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转行有渠道,生计有保障。 36岁的武汉市民柳淑芬失去了超市营业员工作,转身当上了京东的兼职客服,“在家就能上班,每天最少时只需工作3小时,就能挣六七十到100块钱,挺满足。”疫情发生以来,京东集团先后提供超过3.5万个就业岗位,让柳淑芬这样的普通人成功转行。 农超来对接,增收有希望。 运输受阻、用工不足,让海南一些冬季果蔬烂在地里。海南王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慧勤,紧急联系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全国大超市,打通物流渠道,“目前已运出1万多吨新鲜果蔬,单价跌到6毛钱的辣椒恢复到2元!” ——经济新动能加快孕育,转型升级抓住“新契机”。 智能诊疗辅助医生分析患者肺部图像,大数据技术辅助政府部门进行流动人员管理,在线教育打造互联网课堂,智能制造帮助企业按时交付订单……在传统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同时,经济新动能也在迸发涌现。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也为中国产业链、产业集群脱胎换骨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 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高效的防疫工作、对市场的调控的精准以及对外贸易的开放加速。1、防疫高效:中国经济领跑复苏,关键在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效显著。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下滑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走出一条漂亮的V形曲线。中国还兑现承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迅速有效的防控措施帮助中国控制住疫情,使中国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实施了正确的经济政策,疫情发生后又坚持推行严格的防控措施,这对中国经济强劲反弹起到决定性作用。今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牛劲十足”。肯尼亚技术大学经济学家肯尼迪·鲁泰雷表示,春节期间销售旺盛是中国疫情防控有效、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有力体现。2、调控精准:历年两会都是观察中国宏观政策走势的风向标。多国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领跑复苏,得益于宏观政策精准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疫情下,中国始终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成为经济率先复苏至疫情前水平的主要经济体,原因在于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实施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了经济活动快速复苏。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及金融措施,帮助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促进发展的两大特点,一是高科技驱动经济增长,二是以高质量增长为导向的经济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开放加速:中国经济领跑复苏,离不开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和促进。2020年中国外资外贸“双丰收”,正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更大互利共赢的力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但中国FDI逆势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中国对外资持续保持吸引力,缘于中国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和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投资便利化措施。2020年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在疫情中逆势双向增长,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兼主任克劳迪娅·韦尔诺蒂说,全球经济持续萎缩之时,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需求强劲,为欧洲出口商提供了安全网。在欧洲主要国家接连实施封锁措施防控疫情之际,欧洲也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电子产品和卫生防疫物资。中国经济的高效治理和多边主义特质,赋予其巨大活力和强大动力,必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不少接受《自然》采访的学者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政府和政客们近些年对两国学术合作不断进行的政治干预乃至迫害,脱不了关系。
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么这14亿人加起来的力量将会无坚不催!一起来看看2020年关于疫情的 作文 600字 范文 5篇,欢迎查阅!
2020年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1
这些天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们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与防控救患的同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也陷入深思,而据相关追溯报道,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就是一家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市场,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 反思 。
饮食习惯和饮食 文化 关联大众,大多数野生动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的不同病毒,而食用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近些年的SARS病毒、鼠疫、H7N9、埃博拉病毒,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血的教训,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吃野生动物,不要以吃野生动物为滋补;不要以捕食野生动物为骄傲;不要为了尝鲜而成为社会的危险!
野生动物同样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也是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护者。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尽享美味资源,却还在找寻所谓的舌尖刺激,开始大肆猎杀野生动物,根本不去考虑所产生的后果。而今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情所带来的危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紧张,焦虑、紧张、不安的的同时,回首我们过去的种.种,是否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愚蠢行为而感到懊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恶性饮食文化,如果没有不良饮食习性,如果没有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如果没有野生市场,根本不会发生此次疫情,更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蝙蝠、野猪、蛇、果子狸还是浣熊或者是黑猩猩、黑熊,它们身上都寄宿着各种各样的病毒,这些病毒在动物的身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人类具有很大的伤害,可若不是我们自己发生了愚昧的行为,它们又何曾危害我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拒绝野味,拒绝追求野生舌尖新鲜!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明确捕杀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心怀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惜;不抱骄奢心理,拒绝刺激拒绝野味。并且,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相关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无论你的家乡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我们都应该共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倡导健康的饮食文明。
让我们一起从下一餐开始,拥有更健康更科学的饮食习惯,爱护动物,不把野生动物端上餐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建生态文明!
2020年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2
防控疫情,刻不容缓,我们人人有责。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面对疫情,不应该有旁观者,我们学生也应当承担起责任,积极抗击疫情,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家启动一级响应,武汉也封了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流而上,前往疫情严重的地区,无所畏惧;他们奋战在“前线”,甚至连续工作六天;他们近距离接触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们就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他们就是这场战役的主力战士们。
有这样伟大的一群人,他们争分夺秒地研制着病毒疫苗;有这样默默付出的一些人,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着不听在家隔离指令的人们,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班加点,只为守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不能“奋战”在前线,但却通过捐献等方式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他们是普通人吗?不,他们是英雄!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只要献出一份力,便是英雄!
对于我们来说,能帮得上他们的只有在家里待着,在家中不单单是休息,也是在参与这场战争。少出门,不给国家添乱,也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在疫情刚爆发的那段时间,我的家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它,电视中也都播放的是关于疫情的新闻。爸爸妈妈商量好要捐款给武汉,爸爸是这样说的:“我们虽是普通人,但我们也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抗击疫情,坚决不做旁观者!”是啊,英雄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比别人更有担当、勇敢,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么这14亿人加起来的力量将会无坚不催!我们要坚定信心,从自身做起,督促家庭成员不聚会、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拒野味,发现疫情主动 报告 、主动隔离、主动就诊……这样对自己与他人的健康都有了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都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同为中国人。我们要共同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
2020年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3
2020,我们正式进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告别10年代的我们无疑都已经成长了。但新年已至,本该亲戚间开心聚会并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却充满了阴霾。
2020年的开头似乎在与我们大家开玩笑,新型冠状病毒搞的人心惶惶, 篮球 巨星科比及其爱女的意外去世则雪上加霜,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2020年的期待值。
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站上写下“2020年,可是我多年前梦中的年份啊”这样的话,可见大家对2020已经有了失望,与自己理想中的2020年似乎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有失望,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这个 春节 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到了他对中国的伟大贡献,2003的非典他在抗疫第一线,现在84岁高龄的他,也依旧在抗疫的第一线,这让我明白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含义,这个春节,钟南山爷爷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这个春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在众多社交软件上,官方账号发的疫情实时状况下总会有人评论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或许这只是评论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足以感动人心。每天也都会有许多捐款捐物资的新闻出现,这说明中国人民都在努力为国家最贡献,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疫情,希望自己的祖国母亲早日恢复健康。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的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各个村子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在家里蹲的无奈,这无奈中却也包含了对国家控制疫情的盼望。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又怎会没有效果呢?
今年的寒假不像前两年那样冷,没有下雪,是一个暖冬,但下雨的日子很长,不过最终还是变回了晴天,阳光明媚,使大地充满了生机。
相信这一次疫情也会像天气一样,雨过天晴,最终见到阳光。再者说万事开头难,2020年的开头虽然并没有那么美好,但2020年接下去的日子一定会充满欢乐的气息,人人被幸福围绕。
最后,希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年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4
2019,转瞬即逝,迎来的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2020,可谁知12月底,武汉生病了,很严重,此时,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武汉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不过很多次坐在电视机前,新闻联播向全国人民汇报着病情,听到那新型冠状肺炎,我都不禁皱起眉头,心中祈祷着。可这时总有一群人义无反顾的冲出来,在生死关头,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他们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他们不言恐惧,还有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都纷纷前往武汉,新年的钟声还未飘远,使命的召唤已经来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群英雄啊,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
很多次在新闻资讯上看到,白衣天使们脱下防护服,放下口罩。那面目斑斓,都是被口罩勒出的伤痕。她们总是面带微笑,那令人心疼的面孔,那已不是用伟大可以形容出来的了。还有许多民警都坚守岗位,在自家小区里巡逻,几次路过门前,看见自家孩子给自己喊加油,都不得不放下思念,因为他们知道,国家需要我们。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有几个人能办到呢。一辆警车就是一座灯塔,一名警察就是一个标兵,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井队就是一道防护线!武汉在奋斗,他们也没有停止脚步。
国家还在紧张的防护当中,在我的身边,村子被封了,村队长坚守着岗位,所有村民无法出门。国家在战斗,我们没有时间去恐慌悲叹,而应和着国家一起,积极参与到抗击肺炎疫情中去!我们或许没有那些明星有钱,一下就能捐出去几百万;我们或许没有那些人力资源,没办法一下为国家送去几箱口罩;或许我们还都是些中小学生,没办法支援前线。但是我们要记住,尽量不出门,勤洗手,注意卫生,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添乱,尽自己所能做国家坚实的后盾,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了。
2003年的非典,我还没有出生,2008年的地震,我还很小,2020年的肺炎,我一定会和国家一起挺过去的。虽说现在的病例还在不停增加,不过我坚信,武汉会挺过去的,所有人都能从病魔手中逃出来,所有的白衣天使都会平安。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路上,我们都在努力,感谢那些可爱的人,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的人,感谢背后默默的人,不要畏惧寒冬,因为暖春总会来临。隔离病毒,绝不是隔离爱。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
2020年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5
202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一种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就接踵而至。
就在春节这几天,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这种病毒。病毒不易被人察觉,有10-14天的潜伏期,并且这种病毒易于飞沫传染。也就是说,一个被此病毒感染的人,他的一句话、一口痰或打一个喷嚏,都有可能把其他人传染,所以在武汉发现这种病毒时,武汉的被感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医生、护士、司机等)从各地赶到武汉,来到了抗击病源的第一线,一起战斗。医生和护士穿着防护服,从早到晚一直在照顾病人。司机则是日夜奔波,为各个医院运送所需的物资。在后方,所有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工厂,都放弃了休假,日夜不停的生产这些急用物资。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找到了病毒的来源,相信很快会抑制病毒的传染。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胜利。
钟南山院士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为了不给身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增加一份负担,我们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跑,人人做好自我防护。”正如歌中所唱: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
加油,武汉!我们绝不放弃!
相关 文章 :
1. 2020描写疫情的优秀作文600字范文5篇
2. 2020疫情作文
3. 2020疫情下的我们作文600字5篇
4. 2020关于抗击疫情的中考作文600字范文5篇
5. 关于疫情的作文600字
美国的制裁,导致很多的正常文化、技术领域的交流受到了限制,美国已经失去了信誉,没有合作的空间,现在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缺乏。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两国的关系影响。影响了两国学者之间的合作。
因为中国有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共产党一心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屈不挠,因此当发生疫情时,总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挡住了疫情的发展,使经济快速的复苏。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图片来源/新华社■刘元春 任泽平 陈彦斌 伍戈联合解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展开联合研究。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第一,中国经济的最大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国可以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快速使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第二,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第三,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第四,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中保持有效运转,缓冲了疫情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第五,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一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主导全球。据IMF估计,2019年全球GDP总量达86.6万亿美元,其中,中、美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6%和24.7%。二是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美国GDP实际增速2.3%、韩国2.0%、英国1.4%、日本0.7%,均远落后于中国。三是中国人均GDP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即10277美元,仅为美国的约1/6,英国的1/5,与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韩国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中国城镇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仅略高于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1%。同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约2.3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五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六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19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有约800万大学生毕业。尽管中国总人口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但人口素质的上升使得中国孕育了新一轮、更大的人才红利。七是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2019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6%和55.9%。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疫情会否影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应主要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恢复经济增长?刘元春: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三大因素均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因此,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由此,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任泽平: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当前应兼顾应对疫情和长期改革,供求两侧发力,推出几项具有破冰效应、释放重大信号、能够提振各方信心的关键举措。一是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实施大规模基建,把由疫情冲击经济砸的坑填上。尤其是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优化方式,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获得感。一方面,继续下调社保缴费率3个百分点,其中养老、医疗保险缴费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至21%,与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当。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风险点疫情下须重点提防的风险点有哪些?刘元春:第一,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仅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市场出现收缩。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问题,但就业形势明显吃紧。第二,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可以预见,在疫情管控放松后价格将快速释放。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复工复产进程不一致,也会导致供应链出现瓶颈,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势头明显加剧。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面临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应当作出相应预案,防范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第四,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疫情后房地产企业通过大幅降价来快速回笼资金的情况将会增多,一旦降价预期形成,将容易形成“购房意愿下降——需求减少导致房价下降——降价预期增强”的不利循环,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将产生较大冲击。第五,要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目前经济循环没有基本恢复,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实体经济,资金大规模进入金融市场会带来资产泡沫化风险。而资产泡沫将引发金融市场的大幅回调,妨碍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恢复。第六,要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疫情冲击是短暂的,疫情后经济运行会恢复常态化,因而采取类似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过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政府债务和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这将会成为金融风险的核心根源,也会阻碍社会生产率的提升。任泽平:当前须兼顾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警惕各地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经济发展基本停滞,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了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因此,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以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会有多大影响?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和提高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任泽平: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须以改革的方法稳增长。一是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三是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强化居住和实体经济属性,弱化金融属性。一方面,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另一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回归市场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支持行业间并购重组。四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货币政策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当前CPI位于几年来的高位,这使得货币政策发力时受到掣肘,但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影响较明显,其中小微企业尤其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两难情形下,货币政策应如何定位?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2020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上升至5.4%,触及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仅为1.5%,连续16个月位于2%以下的较低水平。整体CPI与核心CPI走势分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困扰。理论上看,货币政策制定应着眼于核心CPI而非整体CPI。这主要是因为,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大幅波动,会扰乱公众预期并对货币政策空间形成制约。本轮CPI上涨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与经济基本面不存在较大关联。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掣肘于整体CPI的上涨,而应坚持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然,猪肉价格上涨所引起的CPI涨幅扩大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效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财政补贴政策等针对性较强的其他经济政策激励生产来加以应对和实现价格稳定,不能依靠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一是为应对疫情严重冲击,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略宽松的取向。在一季度各行业普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护航”。二是需把握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坚持适度宽松但避免“大水漫灌”。当前,CPI涨幅位于高位,货币宽松的幅度需要考虑对物价的影响。同时,货币过度宽松容易导致房价大幅上涨。未来仍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过量流动性推动房价上涨。三是货币政策要坚持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本次疫情对二、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冲击较大,因此货币政策操作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帮扶。疫情下货币政策如何提高调控效率,更有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彦斌:面对本次疫情,货币政策及时采取多种手段释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并通过政策利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但也应看到,目前货币政策效果更多体现为股市的快速上涨,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所显现。因此,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使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根源在于经济与金融体制机制上的扭曲。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存在一些预算软约束部门,对信贷资金存在大量需求,挤占了其他部门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在利率仍存在一定管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的净息差,因而不愿过多承担风险,更有意愿将信贷资源投放到预算软约束部门。需要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金融监管三者的协调配合,推动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二是适度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扶持。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化、常态化使用。三是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与前瞻性指引,给予公众信心和稳定的预期。四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除经济与金融体制上的扭曲,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伍戈:为保证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在稳健基础上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妥善应对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不搞“大水漫灌”。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及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保持总量合理。适时适度调节存款基准利率,合理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二是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出台的政策要精准落地,压实承贷银行的责任,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领域。同时,要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三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支持措施。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政策节奏,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演变进度,不同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及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支持方案。四是要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可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情况,给予企业在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不作逾期信用记录报送。从多方面着力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财政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定位?陈彦斌:当前,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财政政策应加力提效,让“紧平衡”下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具体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适当提高2020年的目标赤字率。适当提高目标赤字率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二是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具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多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是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避免非税收入的升高,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以最小代价稳定经济增长。伍戈: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财政收支承压背景下,为积极对冲疫情影响,要继续推行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利用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将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可考虑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政策,政策导向由“更大规模”转向“精准落地”,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税负变化,重点支持受损严重行业复工复产。二是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落实零基预算理念,重视评估重大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削减非必要、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应投向撬动力度更大的重点领域,以市场化为原则,承担市场无力满足的需求。三是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鉴于专项债是专款专用的债务,不计入财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灵活的优势,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以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恢复信心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应采取哪些重要举措帮市场与公众更快更好恢复信心?陈彦斌:还应从更全面的视野布局,采取“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与公众恢复信心。一是要着力落实“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消费者信心。就改革政策而言,核心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扭转中等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同时,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住房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就社会政策而言,核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救助体系,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更好地释放消费需求。二是要着力落实“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企业家信心。就微观政策而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就产业政策而言,要加大力度实施以放松管制、促进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伍戈: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做好与社会的沟通。疫情期间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只有疫情控制得当,经济才能正常发展。二是稳定就业和农产品供给,保障基本民生。线下招聘目前难以开展,可打造网上就业培训项目、开展线上招聘等,利用互联网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下正值春耕播种之季,要有序恢复农牧种植业,减少疫情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三是推动有序复工,尽快恢复社会生产,落实划分疫区的政策。国内多数疫区疫情形势已走向缓和,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疫情,有序推进企业复工进度。高风险地区重视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适时安排复工,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产业产能。四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一方面,须建立疾病预防监管体系,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特殊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重视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先进人才。与此同时,加强各级部门信息披露,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实事求是、鼓励讲真话的氛围。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民众的正常生活、企业生产以及投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金融市场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反映到金融市场中。
因此,探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我金融市场的影响,对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投资方向及决策提供科学有利的理论依据。首先,通过运用干预模型结合经典ARIMA模型,将新冠肺炎疫情视为干预因素,定量分析了疫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负面的冲击,对债券市场生产了正面的冲击。
对比ARIMA模型和干预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干预模型的预测误差基本上小于ARIMA模型的预测误差,说明干预模型的拟合度更高。其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文构建VAR模型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股市和债市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疫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显著性的影响。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股市和债市的动态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都存在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市的冲击比较平缓,而对股市的动态冲击较大,且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
再次,我国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我们早就已经是内需为主的经济,加上我们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疫情低风险区域,生产和生活秩序正在陆续恢复,因而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将是对冲疫情影响的关键所在...
新冠疫情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有,而且影响特别大,疫情导致很多出口的都出不
一、 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早在2003年,SARS大流行时阿里巴巴全体员工不得不回家办公酝酿出淘宝这个巨大的电商平台。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许多企业也积极调整战略,增加生产线。如,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特斯拉(Tesla)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开始跨界增加生产线生产呼吸机。我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始增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总之,实体经济若能在特殊经济时期抓住机遇,那就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新型冠状病毒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防护用品需求暴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产生了恐慌情绪,对口罩、消毒水、防护衣、紫外线灯、防护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暴涨,这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各大实体经济厂商若能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做详细市场分析与消费者偏好调查,合理做出战略调整,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保存实力并且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收益。(二)疫情暂缓期的消费反弹新冠疫情较严重时,由于防疫政策、消费者的恐慌情绪等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了短暂的下降,但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政府有效的防疫政策对新冠疫情的作用等因素使得新冠疫情有所缓解,形成了一个疫情暂缓期。这个疫情暂时缓解的时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疫情最严重时,居家隔离令的施行把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压抑到了极限,一旦疫情到了暂缓期,那么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较疫情前及疫情严重时会大大增加,消费就会出现极大的反弹,消费者会因为心理作用去大量购买商品来保持内心的平衡。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发放的优惠券更加会促使消费者消费购买产品。实体经济厂商若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分配和销售供货做出合理的规划,那么就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疫情冲击并且能够借助疫情带来的机遇去长远健康的发展。二、 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一)居家隔离令促使实体经济萧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极大的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居家隔离令”是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产生的新名词,它为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停工、隔离排查、封城等防疫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传播。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我国首先提出“居家隔离令”政策,建议人们不出门、不聚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续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模仿。但若居家隔离政策使用不当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以美国实体经济为例,居家隔离所提倡的“不外出,不聚集”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工厂无法继续生产制造,实体店无法正常营业。来自智库的一项分析显示,这些被迫关闭的企业最后将产生恶性循环,企业将因为不能正常营业而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会导致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不及时,存货不能得到保障,甚至开始大量裁员,造成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导致整个经济社会无法正常运行。(二) 食品、餐饮行业进货渠道安全性及检疫问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经济社会流动性暂停,工厂、店面停业,消费者不敢外出消费,工人不能工作,企业资金断裂。实体经济的核心成分是资金,拥有资金才能投资和发展经济。对于食品、餐饮行业来说,房屋租金、税收、工人工资及补贴以及仓库积压的不易长期保存的食材成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无风险基金和风险应对机制的小微型企业甚至会造成灭顶之灾。新冠疫情的发生对食品、餐饮行业来说需要在食材进货渠道及检疫问题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二七广场的餐饮实体店喜虾客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喜虾客餐厅因为在疫情期间营业时对食材厄瓜多尔白虾在进货渠道上没有严格监督把控,购进了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的食材,导致在社交网络抖音、微博上上热搜,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疫情期间食品、餐饮企业尤其应该要注意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对进货渠道严格把关,对食材严格检测来保证安全性,从而来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三)消费者的刻板印象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第一,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敏感时期,一旦一种商品出问题,消费者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这种商品包括其相关商品。郑州“喜虾客”事件就反映出这个问题。喜虾客在郑州的实体店购进了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白虾食材导致那段时间在店里消费过的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未消费过的顾客也很长时间不去消费白虾,即使是有检测合格证明的白虾,消费者也不愿意去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刻板印象。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导致包括喜虾客在内的饭店、鲜虾冷冻加工厂、含虾加工食品和半成品生产厂商以及白虾养殖厂都受到重创。这是新冠疫情期间存在的特殊心态,会对实体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第二是消费者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会产生疑心加重的心态。一些大型商场为在疫情期间减少损失、保持顾客流量而做了认真详细的疫情防护措施,如在商场内部设置温馨提示标语提醒顾客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在商场入口设置扫健康码区域并为进入商场的消费者免费提供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疫物品。即使商场做了充足的防疫措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消费者还是容易内心敏感并习惯性的认为公共场所不安全,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进入商场等公共购物场所的次数,这对于商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是于2020年全球范围爆发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期间居民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给电子商务带来发展新可能。本文将从疫情带来的影响出发,切实分析电子商务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寻求政府扶持、完善供应链管理、探索零售新模式、谋求长期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电子商务长期发展的战略建议。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一、电子商务概况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2.电子商务的关联对象电子商务主要有四方关联对象:交易平台、平台经营者、站内经营者、支付系统。(1)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即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作用是联络沟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买卖双方或多方,提供可靠的交易信息、交易记录、交易保障,是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须具备的平台、媒介。当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代表有淘宝、亚马逊、京东等。(2)平台经营者。平台经营者即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该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并持有营业执照。主要负责规范运营第三方交易平台并为交易双方提供特定服务。(3)站内经营者。站内经营者则是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成交易及有关服务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4)支付系统。支付系统(亦称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完成支付指令传送和资金清算所必需的专业技术手段和提供特定支付清算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完善性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后续发展。当下,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发展,国内外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均得到了质的提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商品交换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引入、波动培育、激烈竞争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体现出了强大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其主要有如下特点:(1)普遍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渗透扩散进广大民众的生活之中。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2)方便性。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环境摆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消费者能更快捷、方便地完成交易,同时也有助于商品信息的公开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3)整体性。依托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能够更高效智能地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和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4)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交易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更完善的交易记录、第三方平台的参与、网上银行等的发展都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地保障,这也促进了人们在电子商务平台消费的热情。(5)协调性。协调性要求组成一项活动的各阶段、各环节衔接协调、配合有方。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商业活动,往往要求消费者与公司、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互相协调。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全过程是连贯的,其强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等众多部门的通力协作。4.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表现在为客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完善服务。通过网上购物、网上直播、网上支付等方式,尽可能地节省客户、企业、社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多元化、社会节奏加速的21世纪,电子商务既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又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更好地方便消费者、与消费者互惠共赢应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创新的目标和动力。二、新冠肺炎疫情概况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35万例,达到6353236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6万例,达到376759例。新冠肺炎疫情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当下全球经济环境紧张、企业运营风险加剧。不少企业因不能正常开工,被迫取消大量订单,现金流周转困难。另一方面,在全国防控防疫的统筹安排下,人们居家隔离、网上消费、互联网娱乐、线上学习、远程办公等需求不断攀升,催生了大量线上新业态的迅速成长。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生鲜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行业迅速发展,活跃指数快速上升。三、疫情给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机遇1.电子商务需求激增疫情的爆发,给人们带了一段较长的居家时间。线下消费受阻,使人们快速将消费主战场转移到了网购平台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需求量和点击率均出现了大幅增长。国家商务部明确表示:电子商务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对保障市场供应上起到关键性作用。这意味着当下电子商务正处于难得的红利期,各大电商企业有更多地机会被客户所了解,消费者消费习惯正在被培养、改变。此外,此次疫情中,需求增长红利不再被传统的商业巨头淘宝、京东等独占,随着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顺势而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更全面地覆盖、满足。其中以生鲜电子商务最为活跃,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盒马鲜生增速达到43.1%,叮咚买菜日均活跃增速达到93.1%。2.电子商务形式多元化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电子商务都在持续创新。各种新的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第127届广交会将于线上举办、线上教育“停课不停学”均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尝试、新典范。此外,疫情期间人们将生活娱乐聚焦到了互联网,短视频软件成为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带货能手。众多短视频软件中,抖音、快手占比半数以上,结合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带货主播的火爆走红,电子商务引流效果显著、业务订单迅速增加。一些小规模社区生鲜电子商务也正快速孵化、成长。居民线上预定蔬果,自提点自取的线上生鲜零售模式已基本形成。医药电子商务也纷纷实施送药上门举措,在疫情低迷之际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新鲜活力。3.跨境电子商务顺势崛起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国外贸行业带来巨大压力。2020年3月中旬,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因订单严重不足接连倒闭了两家大型外贸公司,上千名员工被迫失业。在外贸经济下滑的萧瑟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却意外呈现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3.4%,位居全国首位;海南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量增长也达到了5.5倍。天猫国际进口商品2月份的消费额同比增长超52%,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等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也都大幅增长。此次疫情进一步释放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有利于进口消费的常态化,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与平台间的黏性,为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新机会。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我国传统外贸行业的损失,为维持我国当下经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疫情推动行业的成长和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孵化了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懒人经济”,足不出户的环境有助于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当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其突破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便捷快速的根本优势时,更多忠实客户群就有望被搭建,市场规模便有望扩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验与教训,这迫使更多企业跳出经营舒适圈,思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新方向。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在抗击未来不确定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疫情虽给电子商务行业造成了难以量化的伤害,却也给予了该行业改革创新所必须的压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电子商务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推动了行业进一步的成长、完善。四、疫情给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1.物流压力重,不确定性大国际空运市场、海运市场在疫情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国商品进出口限制加大、物流紧张。例如位于欧洲的亚马逊仓库,为遵守“一米社交距离”规矩,关闭了所有重量超过15公斤的货品的收发业务。因此目前亚马逊欧洲站不再支持15公斤以上的商品。此外,由于物流企业劳动力紧缺等因素,无论是从物流价格还是时效性上来看,当下我国的物流水平都难以满足消费者剧增的电子商务需求。众多卖家反映疫情期间物流价格波动大且呈现增长趋势,物流时效也大不如前,部分地区的疫情还导致了当地物流路线的变更,严重影响货物交付时效,这都给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2.货源紧缺,供应链考验升级疫情严峻形势下,众多工厂面临停工停产,加之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需求激增。二者直接导致了如今许多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货源紧缺、库存不足的问题。这是对商户供应链的稳定程度以及运行效率作出的考验。许多商户在疫情的冲击下暴露出了自身原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痛点和不足,被迫开始探索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可靠的创新供应链模式。3.卖家现金流不足,营运风险高疫情下库存商品无法出售,积压货物的仓储、房租等费用和货品贬值损失不断累加,就有可能导致电子商务卖家出现严重的现金流不足。这部分资金短缺将会严重威胁一些小企业的运营,加剧市场端的优胜劣汰。有实力面对危机的商户和企业可能会留下来,没有实力的只能被淘汰,无法生存。4.劳动力紧缺,供应能力滞后疫情时期,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需求上升,订单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疫情影响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紧缺。据有关数据显示,盒马鲜生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10倍,但由于员工复工较慢,商户、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使得用户需求无法得到妥善满足,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物满意度。为解决劳动力紧缺难题,一些企业开始延长员工加班时间,另一些短时间复工困难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缓解了一部分用工难的情况。但从线下供应效率、物流恢复程度来分析,劳动力紧缺造成的供应滞后问题仍没有被完全解决,企业仍面临着生产压力,难以收获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红利。5.线下转型受限,电子商务创新受阻“新零售”概念的问世,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零售业的极大关注和参与,一方面,线上巨头在频频收购布局线下;另一方面,线下实体也在积极拥抱线上。“新零售”是一次创新,更是一场电子商务革命。而疫情更是对电子商务加速线下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当突发事件到来时,线上电子商务模式通常难以即刻解决用户诉求。此时线下门店更能快速、效率地解决问题,安抚客户情绪。然而当下,电子商务的线下转型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资金不足、线下客户流量获取困难、劳动力不足等多重挑战。商户线下转型急需更多的创新思路、动力支撑和政府扶持。五、疫情下电子商务发展建议1.寻求政府扶持,缓解资金紧张新冠肺炎疫情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订单不足、资金困难的窘境。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众权益、推动经济复苏,全国各地政府均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帮扶政策。电子商务企业应密切关注全国各地政府出台的疫情期间企业帮扶政策,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沟通,在相应的政府政策帮助下努力降低仓储和营运成本,拓宽订单来源途径,进而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危机。2.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需求量井喷式爆发,众多商户们出现原材料紧缺、库存不足、供货滞后的现象。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采购管理、生产复工以及供应链物流等都依赖于高效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强调供应链管理、加紧完善供应链管理机制和预警体系。此外,企业还应坚持效益第一原则,灵活引进各种先进的采购理念和模式,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架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找寻供应商,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优势,逐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3.注入创新活力,探索零售新模式当下,普通线上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购物体验不生动、客户交流不足等缺陷。单纯的线上电子商务已不再能够完全迎合顾客娱乐、社交的需求。因而只有将线上线下互相结合,才能达到1+1>2的效果,这便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向“新零售”模式的探索。新零售是指个人、企业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完善商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深度融合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的零售新模式。从零售到新零售,多的不仅是一个“新”字,增添的是新的企业形象、经营渠道、营销组合、企业客户联系及新的技术带来的革新。尽管当下疫情为“新零售”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阻力,但价值导向的时代必将到来。电子商务产业应积极接受疫情大考,思考解决对策并探索线下转型的新途径、新可能。企业只有绷紧为消费者服务的弦,契合消费者心理,才能在疫情的风暴中找到一条生存途径、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市场。4.巩固当下成果,谋求长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孵化了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懒人经济”,并在培育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同时扩大了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随着疫情的日益好转,一方面,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更多长期的忠实客户群,巩固疫情期间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树立忧患意识,分析制定长期战略计划。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前提下,鼓励多元创新思维,引进高素质行业人才,逐步打造企业品牌。六、结语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快速成长,但存在物流受限大、供应链不稳定、购物体验不生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企业需要清醒、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应吸取疫情的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反面,电子商务企业还应积极顺应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趋势,巩固发展成果的同时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开拓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市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时间节点上,电子商务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电商企业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激活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持续释放新潜力、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模式、发展新经济,如此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也方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短期会导致国际贸易总量下挫,中长期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