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发布时间: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一共分为七编: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B (除B9)哲学B9 宗教C(除C95) 社会科学总论(除民族学)C95 民族学D (含A,除D9) 政治学(含马列)D9 法律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F0/F2(除F23,除F27) 经济学(除会计,企业经济)F23 会计F3 农业经济F4/6(含F27)工业经济(含企业经济)F7 贸易经济F81 财政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2 (除G25,G27)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除图书馆学,档案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G27档案学G3 (除G3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4 教育G8 体育H 语言学I 文学J 艺术K (除K9) 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N 自然科学总论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O6 /O7化学/晶体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大气科学(气象学)P5 地质学P7 海洋学K9/P9 地理学Q 生物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第六编 农业科学S 综合性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5 农学,农作物S4 植物保护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第七编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能源与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包括: 经济学(72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信息 1 经济研究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 2 中国工业经济 3 世界经济 4 金融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2号楼(100800) 5 会计研究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100820) 6 中国农村经济 7 经济管理 8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100871) 9 中国农村观察 10 世界经济文汇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 11 经济学动态 北京市阜外月坛 1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13 农业经济问题 14 财贸经济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5 财经研究 16 国际金融研究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100818) 17 改革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400020) 18 南开经济研究 天津市卫津路94号(300071) 1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100080) 20 经济学家 四川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610074) 2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2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200020) 23 经济评论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430072) 24 审计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5号(100044) 2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399信箱(361005) 26 财经科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街55号(610074) 27 国际贸易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9信箱(100029) 28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01室(200020) 29 财经问题研究 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116025) 30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210003) 31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大169信箱(710061) 32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杭州市文一西路83号(310012) 33 宏观经济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100038) 34 国际贸易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100710) 35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210095) 36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 37 当代财经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330013) 38 当代经济研究 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130117) 39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410082) 40 农业技术经济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41 中国土地科学 北京市西城区大觉胡同50号(100035) 42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43 税务研究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0053) 44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市深南东路5045号17楼(518010) 45 财政研究 北京市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100820) 46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100081) 47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310018) 48 经济纵横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130033) 49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510420) 50 国际经济合作 北京市安外东后巷28号(100710) 51 城市问题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100101) 52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00026) 53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太原市坞城路696号(030006) 54 金融论坛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5号(100036) 55 经济问题 太原市并州南路116号(030006) 56 城市发展研究 北京市百万庄建设部(100835) 5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武汉武昌武珞路114号(430060) 58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59 经济问题探索 昆明市东二环路685号(650216) 60 调研世界 北京市月坛南街57号(100826) 61 亚太经济 福州市柳河路18号(350001) 62 财贸研究 蚌埠市曹山路962号(233030) 63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240信箱(101149) 64 投资研究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100032) 65 上海金融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81号815室(200120) 66 涉外税务 深圳市福田路28号地税大楼(518033) 67 经济经纬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80号(450011) 68 现代经济探讨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69 商业研究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150076) 70 消费经济 长沙市麓山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410081) 71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300222) 72 中国金融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100055) 管理学(29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信息 1 管理世界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8号3层(100098) 2 经济管理 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 中国软科学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270室(100045) 4 科学学研究 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100080) 5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200434) 6 南开管理评论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商学院(300071) 7 管理科学学报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300072) 8 研究与发展管理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433) 9 中国管理科学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100080) 10 管理工程学报 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310058) 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创新大厦(300011) 12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290信箱(230009) 13 管理科学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150001) 14 科学管理研究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47号汇通饭店415室(010010) 15 中国科技论坛 北京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100038) 16 中国行政管理 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中南海1745信箱(100017) 17 管理评论 北京市中关村东路80号7号楼112室(100080) 18 科研管理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100080) 19 软科学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5楼(610041) 20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 21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610072) 22 科技进步与对策 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5楼(430071) 23 管理现代化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100011) 24 科技管理研究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307(510033) 25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100037) 26 管理学报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430074) 27 宏观经济管理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发展改革委(100824) 28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230059) 29 现代管理科学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22号楼(21001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际三大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在工作中人们也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本文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一、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伴随着资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在高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不尽如意,对于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对于推进高校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高。学校、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只要考试过关即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不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要求不高,只要上课随便讲讲就可以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只要学会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就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时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大学时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了,只要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

二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反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定,还在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无法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三讲授时间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不合理。随着资讯网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知识点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计算机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但是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基本在50到70个之间,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会压缩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时间,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点,但是无法“上机”练习,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

四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教师操作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方式,教师将知识点一股脑的输入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有的学生听的迷迷糊糊,但是又不敢打断老师。另外,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等到下堂课才会组织学生“上机”操作,有时两堂课之间是一个星期有时甚至是两个星期,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模糊了,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五评价方式简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试卷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型的科目,试卷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上机考核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也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各方应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最普遍的应用工具。高校作为系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单位,学校各方应当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是合理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增加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按操作能力。二是作为教师,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学生既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又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三是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保证出勤率,课下复习书本上的知识点,又注重去机房的实际操作。

二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因材施教。高校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一是在大学生入学时,组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考试,大概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一个是拥有计算机基础的班级,另一个为较少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班级。学校根据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新鲜、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三根据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设计面十分广泛,教师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要设计施工方案,CAD软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安排土木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偏重此方面的教学。而对于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高校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搬到“机房”,采用“一堂课,一个案例”的方式,通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解后,学生自己参见实践、研究案例的完成方案,这样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践来带动整个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性,“纸质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考试能够真实地放映出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具体而言,高校研发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考试平台,实现线上考试和线上自测的功能,并附有题库。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学习的重要,还要增加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四、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晓旭.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赵婵婵.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36.

[3]田永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碟软体与应用,20132.

[4]尕旦木草.我国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资讯与电脑,200912.

[5]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刘倩.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建议[J].软体导刊,20084.

[7]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采取机试的形式,具有改卷效率高、改卷过程公平、防止舞弊等优点,已为很多高校所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在硬体、软体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其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影响到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我们在使用考试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机试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入门级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促进大学一年级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使用的系统软体、应用软体尤其是办公软体等。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从最初的试卷考试,到现在的机试,经过不断变革,变化很大。然而我们在采用机试的过程中,从不熟悉到熟悉,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在此把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列出我们遇见的问题,并给出了采用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后续采用机试的兄弟院校。

二、问题及对策

机试中遇到的问题,总体上分为硬体的问题和软体的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介绍,并给出对应策略。

一硬体的问题及对策

考试系统软体执行在计算机硬体之上,硬体是基础,如果硬体中存在问题,势必影响到考试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考虑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并发能力,该指标决定了同时能支援多少学生进行考试,即需要考虑当有一个学生、十个学生、一百个学生、五百个学生、一千个学生同时考试时,其计算速度是否能够应付得了?其次要考虑计算机的储存能力,即硬碟能够储存多少份试卷。再者要考虑计算机的稳定性和突发事件对考试系统的影响,即要求计算机的稳定性要非常高,不能在考试期间发生宕机现象,同时要考虑到停电对伺服器的影响。对于硬体的效能问题,通常考试系统的开发者会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给出该系统需要的硬体引数。采用考试系统的单位只需要派技术人员按照这些引数去正规厂家采购,一般不会发生问题。

二软体的问题及对策

通常考试系统软体包括命题子系统、考生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组卷子系统、改卷子系统等,在使用这些子系统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问题。

1、命题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命题子系统中最难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知识点难度的区分,通常会把知识点分为简单、中等、困难等三类,在每一类中问题的难度应该相似,这样,不同的学生抽到的题目虽然不同,但难易程度相似,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公平。问题在于,如果命题教师有多个,可能各个老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理解不同,这样就容易出现同一个类别中出现难度不同的题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由于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给不同的老师,对某个知识点,只有一个老师负责,让该老师来把握这个知识点的分类情况,如果该老师认真负责,以一个标准来命题,那么同一类里面的难度应该就最大限度的保持相似了。

2、考生管理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该系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考生的姓名问题,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姓名一般不会太长,以三字姓名居多,也有个别复姓的,但通常不会超过20个字元,但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名字不仅长,其中还有其他字元,比如‘•’,如表2所示。表2中列出了两个维族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跟汉族的有很大不同。在模拟考试时,刚开始时,让这两个学生按照表1的内容输入,其中一个学生在键盘输入法中竟然不能自主地找到‘•’,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在录入学生姓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长名字学生的姓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用学生的学号替代名字,由于学号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用以区分学生。

3、考试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学生对考试软体不太熟悉,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部署一套考试系统,学生只有在选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才会用到,而平时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不会过多的练习考试子系统的用法,所以会略显生疏。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在最后一次上机课,让学生专心练习使用考试子系统,同时在安排监考时,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去监考,能在学生遇到软体问题时给予操作方面的帮助。

4、组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卷时,组卷老师不仅要熟悉考试大纲,也要熟悉试题库中题目的分布情况,尽量选取试题多的知识点命题,这样可以使得相邻座位学生抽取到的题目尽可能的不同。也能有效地减少作弊的发生。5、改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之所以采用当前使用的考试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平台,是因为该平台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能够对操作类题目自动判分,比如word、excel、ppt,自动判分有下面的优点:*自动判分,采用统一尺度,对学生更公平*自动判分,拒绝教师参与,防止教师舞弊,为关系学生加分*自动判分,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该子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每道题必须有明确的判分原则,每一步给多少分要合情合理,不能出现复杂操作给分少而简单操作给分多的现象。因此这一步其实是跟命题子系统密不可分的,在命题时就需要认真把握各步的评分标准。而人脑的思维有时跟计算机程式的运算过程不同,人们一个简单的想法,可能改卷子系统并不能实现,因此在给评分标准时,一定按照计算机改卷子子系统的思维来思考。

三、总结

本文,我们讨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后续采用机试的同行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发使用现有的考试系统,将平时作业、练习和最终考试三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以保持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海凤,陈琦.浅谈计算机教育与现代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21-221,222..

[2]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

[3]WangTT,SuXH,MaPJ,etal.Ability-training-orientedautomatedasses *** entinintroductoryprogrammingcourse[J].puters&Educa-tion,2011,561:220-226.

[4]孙志岗,车万翔,王宇颖.用计算机技术改进计算机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919:10-11.

合肥师范学院是核心期刊吗

师资力量校园占地总面积603亩,校舍总面积24.5万平方米,校园生活(20张)其中学生宿舍6万平方米。学院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j教职工777人,专任教师553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0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4人。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兼任省内外重点高校博导3人、硕导26人。学院教学条件良好,建有计算机、语言、教师技能3个公共教学实验中心和10个综合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00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3.6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中外文期刊1419种,拥有7个中外文数据库,并与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实现共享。编辑本段专业设置学院现有中文、外语、政法与管理、教育、经济、美术、音乐、数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科学等13个系和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计算机等3个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以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诗学研究中心等4个直属机构。编辑本段科研状况学院现有古籍、中国诗学、徽派版画艺术、基础数学、配位化学、翻译、教 合肥师范学院育科学和教师教育8个研究所。在中国诗学、距离几何、古籍整理等方面研究,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外国教育史、配位化学等方面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学院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文系在我们学校来说算是比较不错的系了。看一个系好不好,首先看这个系的教授,副教授有多少。其次看这个系的博士,硕士有多少。还要看这个系有多少论文发表在我国主要的论文杂志或期刊。综合比较与我们学校其他几个系,中文系的实力还是蛮强大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一、《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来稿内容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 二、《合肥师范学院学报》题名。题名应...

A. 2020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成绩查询什么时候出来

2020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成绩的公布查询时间为2020年7月20日21:00。在该学校的招生网点击2020年普通专升本报名系统登录进入就可以查询到对应的个人专升本考试成绩。

该查分系统默认的密码为考生号后六位,同时查询成绩时需要注意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专业课为科目1、科目2(体育教育专业只有专项成绩科目1),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成绩为科目1和科目2总分。

(1)安徽教育学院查扩展阅读:

2020年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部分不同专业最低录取分数:

1、财务管理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383分。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176分。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211分。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185分。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250分。

6、美术学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418分。

7、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313分(平行分中专业课最低分160分)。

8、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普通考生含退役士兵最低录取分数为290分。

B. 合肥师范学院教务处期末成绩查询

网络 合肥师范学院 找到学校的网页——单击、打开网页——往下拉——左下角有块蓝色的区域——找到 教务系统——单击——输入你的学号、密码——查询成绩——历年成绩等等皆可以看到

C. 安徽教育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23人,专任教师302人。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10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专历144人;属享受国务院、省 *** 特殊津贴6人,入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研究会会长和副会长20人,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特聘专家12人。聘有常年外籍教师7人, *** 教授60余人。

D. 合肥师范学院有没有期末查成绩的公众号

合肥师范学院,有没有期末?查成绩的公众号。一般。成绩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如果你要这个成绩,你可以问你们的这个班主任。

E. 安徽教育学院在哪

安徽教育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学院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更名安徽教育学院;1969年学院被并入安徽劳动大学,1978年恢复建制。 学院现有中文、政法、教育、经济、外语、艺术、数学、化学、生物、物理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系,2个教学部(室)和7个研究所。拥有28个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八个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函授(业余)学历教育学生5000余人。 联系地址: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邮编:236032 网址://.ahiee.cn/ Email:

F. 安徽教育学院

一、参加今年成人高考什么时间报名、考试? 1、安徽省各地、市报考我校函授、夜大学的考生,请于2006年8月20日-9月3日在“安徽省成人高校招生网”网上报名,9月5日-9日到各市招办现场确认。 2、外省考生按当地招生办规定的时间、方式报名。 3、全国成人高考统一考试时间为2006年10月14日和15日。 二、成人高考需要考那些科目? 1、报考高中起点专科各专业的考生,统考中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2、报考专升本各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分别为: 文史类各专业统考科目: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理工类各专业统考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经管类各专业统考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法学类统考科目:政治、英语、民法; 艺术类统考科目:政治、英语、艺术概论,艺术类考生还需加试专业课。 三、你校专升本是否需要加试专业课程考试? 1、报考我校专升本各专业的考生,除表演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均不需要加试专业课程。 9月22日考生携带成人高考准考证、身份证及两张二寸免冠照片到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大学校本部)报到,9月23日上午考试。 加试科目:表演(音乐或舞蹈或戏剧); 加试地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省艺校)。 2. 高中起点升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需加试专业课。 9月22日考生携带成人高考准考证、身份证及两张二寸免冠照片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大学校本部)报到,9月23日考试。 加试科目:色彩、素描、设计 加试地点:安徽大学校本部。 四、去年你校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请介绍一下你校的录取情况? 1、我校参照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不再另外划定分数线。 2、一经录取的考生,由我校发给录取通知书,考生按通知书规定,到指定地点或函授站报名、缴费、注册学习。 3、安徽省2005年录取分数线如下: A、高中起点本科 文史类290分 理工类260分 B、高中起点专科 文史类130分 理工类120分 C、专科起点本科 a、文史类:300分 b、理工类180分 c、经济管理类180分 d、法学类230分 e、艺术类170分 五、本科(含专升本)毕业生达到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1、学习期间,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良好,拥护中国 *** 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性端正。 2、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成绩达到下述水平者: A)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业余(夜大或半脱产)本科毕业生,各门课程及格并且平均成绩达到75分以上,毕业论文成绩达到“中等”以上。 B)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业余(夜大或半脱产)本科生所修课程经补考及格累计不超过两门;考试无作弊行为。 3、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位申请通过资格审查后,还必须参加省学位主管部门规定课程(外国语)和学校统一组织的两门专业主干课程考试。 六、请介绍一下你校的收费情况? 按省物价局皖价费[2004]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 1.函授本科:文科每生每年1500元,理科每生每年1700元; 函授专科:文科每生每年1300元,理科每生每年1500元; 2.业余(夜大、半脱产)本科:文科每生每年1700元,理科每生每年20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3000元; 业余(夜大、半脱产)专科:文科每生每年1500元,理科每生每年18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3000元; 七、请介绍一下你校的授课地点和学习时间? 1、业余(夜大)学习形式授课地点在安徽大学校本部,学习时间安排在晚上。 2、业余(半脱产)及函授学习形式的(除函授站外)授课地点均在安徽大学校本部,学习时间以自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集中面授一次或两次,每次面授时间约十五天左右。 3、在函授站(教学点)学习的学生其面授安排由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函授站共同组织实施。 八、函授和业余(夜大、半脱产)的学习形式所发毕业证书有区别吗? 毕业证书除了标明学习形式(函授和业余)外没有区别。 九、我要到2007年元月专科毕业,现没有专科毕业证书,可否报考你校专升本各专业? 可以报考。请持你现在所在学校相关部门出据的“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007年春季专科毕业生证明书”参加报考。

G. 合肥师范学院 密码忘记了 没办法查成绩了! 怎么改过来啊!

问辅导员吧。教务系统这个,肯定有维护人员管理的。查分不能查是小事,就怕有些等级考试在教务系统报名,,你进不去就耽误考试了,比如四六级。我是学姐,不知回答能不能帮到,不要急。

H.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历次考试成绩怎样查

如果他们有教务系统,那只有登录教务系统查询,如果没有,可以向该校班主任或者学生咨询。网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些都是学生信息,一般网上不公布的。

I. 安徽教育学院的简介

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是一所省属成人本科师范院校,位 于包公故里、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城市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2007年3月19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将安徽教育学院正式由成人本科院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合肥师范学院。5月26日,举行揭牌庆典。) 学院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549亩。设有中文、政法、教育、经济、外语、艺术、数学、化学、生物、物理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系和2个教学部(室)。 学院现有古籍、中国诗学、徽派版画艺术、基础数学、配位化学、翻译、教育科学和教师教育8个研究所。在中国诗学、距离几何、古籍整理等方面研究,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外国教育史、配位化学等方面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学院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学院是全省基础教育师训、干训主要基地和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是国家教育部中学数学、物理学科国家级培训者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挂设于学院。 学院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A1类)”资格的高校之一,1985年起即与美国英语学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聘请外籍教师330余人次来院任教;同时与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是安徽省第六届、第七届“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8月,安徽省人民 *** 函请教育部将学院改制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合肥师范学院。

J. 怎样查合肥师范学院各学院电话

合肥师范学院各个学院的电话 可以打学校招生处电话一个一个询问 也可以上学校的官方网站 再进入各个学院的页面进行查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是scd嘛

5人间~今年男女去年男女比例在55左右但学校还是女生多余男生~~今年是第二次招收体育生了~体育生暂时不在本校区在体校上课。

师资力量校园占地总面积603亩,校舍总面积24.5万平方米,校园生活(20张)其中学生宿舍6万平方米。学院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j教职工777人,专任教师553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0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4人。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兼任省内外重点高校博导3人、硕导26人。学院教学条件良好,建有计算机、语言、教师技能3个公共教学实验中心和10个综合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00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3.6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中外文期刊1419种,拥有7个中外文数据库,并与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实现共享。编辑本段专业设置学院现有中文、外语、政法与管理、教育、经济、美术、音乐、数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科学等13个系和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计算机等3个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以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诗学研究中心等4个直属机构。编辑本段科研状况学院现有古籍、中国诗学、徽派版画艺术、基础数学、配位化学、翻译、教 合肥师范学院育科学和教师教育8个研究所。在中国诗学、距离几何、古籍整理等方面研究,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外国教育史、配位化学等方面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学院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2000年以来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一、教研论文⒈刘金龙,任小琴. 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⑴: 90~92.⒉刘金龙. 以实验报告为切入点加强土力学实验教学效果[J]. 山西建筑,2009,35⑹: 217~218.⒊李长花,刘金龙,肖华光.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四期,总第361期,ISSN 1003-8434,CN43-1027/F⒋江卫国. 工程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安徽建筑,2009,3:177-178,180.⒌江卫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⑸:73-75.⒍胡晓军、吴延枝,《论本科土木专业3个教育阶段的跨越》合肥学院学报,2009年 5月第19卷第2期⒎ 吴延枝、胡晓军《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第17卷第6期二、科研论文⒈孙爱琴《层合板壳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⒉孙爱琴《层合板壳振动控制LQR方法的理论推导》山西建筑2008年9月⒊孙爱琴《复合材料层合板壳频率和振幅的一种解法》 工业建筑 09年增刊⒋王青《水泥快速强度测试的实验验证》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4月第15卷 第2期⒌王青《SBS卷材检测技术研究》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6卷 第1期⒍王青《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下检测业转型的思考》安徽建筑2007年4月20日第2期⒎王青《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散装水泥》散装水泥,2007年第3期⒏王青《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无损检测技术探讨》安徽建筑 2007年10月20日第5期⒐王青《水泥强度快速检测中预养方案的试验研究》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一期总第20期⒑刘金龙,夏勇. 路基体内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J].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⑸: 252~255.⒒刘金龙,夏勇. 关于“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⑿: 2168~2169. (2007统计)⒓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袁凡凡.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的机理分析[J]. 岩土力学,2007,28⑸: 1009~1014.⒔刘金龙. 边坡稳定性及路堤变形与破坏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⑺: 1511~1511.⒕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测斜仪测量路基水平位移过程中的局限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24⑸: 56~59.⒖刘金龙,王吉利,夏 勇. 基于不同破坏准则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⑽: 1357-1360.⒗刘金龙,王吉利,梁昌望,夏勇. 库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 水力发电,2007,33⑽: 41~44.⒘刘金龙,朱建群,王吉利,夏 勇. 测斜仪在路基水平位移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⑶: 71~75.⒙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水位变化对非均质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水电能源科学,2007,25⑹: 85~88.⒚刘金龙,刘洁群,陈陆望. 倾斜软弱路基上路堤的变形特征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⑹: 818~823.⒛刘金龙,陈陆望. 变形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⑴: 36~39.21.刘金龙,陈陆望,刘洁群. 软土路基上路堤填筑方法的对比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⑵: 229~232.22.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挡土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下土压力计算方法[J]. 人民长江,2008,39⑶: 78~80.23.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简述[J].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⑴: 133~137.24.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反压护道作用效果的对比分析[J]. 人民长江,2008,39⑹: 77~79.25.J. L. Liu(刘金龙),J.Q. Liu,L. W. Che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mbankment reinforced with geotextile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C]. Geosythetics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eosynthetics Asia 2008[A],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geosynthetics in shanghai,China: Springer Press,2008: 662-666.

合肥师范学院基本情况:

合肥师范学院(Hefe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

学院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需项目1个(教育硕士),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列入安徽省政府“551”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的优势:

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主要培养教师类人才,属于安徽第二的师范院校,合肥本二里最好的也是收分最高的一所高校。

数学和汉语言文学是院校的王牌专业,师资力量绝对是学校一顶一的强,教授课程的老师,都非常的专业,教学有趣丰富,而且汉语言文学这个中文师范专业出来是直接能拿教师资格证的。

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去合肥市各个中小学实习,大四如果出色的话会有机会让你去顶岗实习,这样可以留在那个学校,就等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以上资料参考合肥师范学院_百度百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1.《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及男性学者的参与》,《电影文学》2009年第21期,(中文核心)。2.《抵达“无名”的批判——重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名作欣赏》2009年12月下旬刊,(中文核心)。3.《探索流行文化艺术生产的政治学分析模式》,《作家》2010年第11期下半月刊,(中文核心)。4.《百年回响:20世纪“人”的文学思潮》,《长城》2010年第6期双月号,(中文核心)。5、《两部“精武门”电影人物形象比较论》,《电影文学》,2007年第24期,(中文核心)。6、《寻找当代文学研究的“异质性”传统是否可能?》,《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7、《“粮食”的诠释一种——评向本贵的长篇小说<凤凰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8、《湖湘乡土文学论与<凤凰台>》,《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9、《陌生的先锋:七月派小说艺术前瞻性的讨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0、《回归“文本”,回归“文学“》,《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4期,(CSSCI扩展版核心)。11、《把女性还原成真正的人》,《长沙晚报》,2008-08-01D4版。12、《人物与环境,主题与审美——社会剖析派与七月派比较论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3、《“青年”式的激扬——七月派小说艺术美学浅论》,《学术探索》,2003年第8期。14、《赞美与悲悯:茅盾、吴组湘小说人物塑造之比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5、《从“期许与犹疑”到“突破与边缘”——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进程的历史反思》,《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6、《用“生活”来写作—— “七月派”现实主义的缘起与表征片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17、《对当前“七月派”研究中的若干基础界定的商兑》,《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8、《不断向起点(“生活”)回归——“七月派”现实主义新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9、《“七月派”小说艺术浅论》,《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0、《写在商业与文学之间——评<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时尚>》,《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21、《<木犀>与<叶罗提之墓>的性意识比较》,《沈阳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22、《茅盾和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比较浅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23、《<月牙儿>的象征主义完全解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24、《文学嫁作商人妇?——简评<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时尚>》,《长沙晚报》,2005年5月16日B7版。25、《真实性的错位——评向本贵长篇小说<凤凰台>的人物形象》,《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6、《情系“三农”,感怀厚土——笔谈农村小说创作》(合撰),《文艺报》,2005年4月14日。

去数据库看看 输入篆刻二字 应该会有很多关于篆刻论文名字的 然后再去百度看看 很多网上数据库是要钱的 所以可以去免费的大型图书馆试试 专著嘛 沙孟海的《印学史》貌似比较经典 其他什么邓散木的《篆刻学》,什么什么的篆刻技法多少多少讲啊的也可以适当参考

1 《招魂》考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12 《宋玉作〈招隐士〉考辨》驳议 《江汉论坛》1997.83 《远游》考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34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文献》1997.45 楚辞学三题 《广西师院学报》1997.46 试论唐初史家之文学思想 《广西大学学报》1998.27 《艺文类聚》之问题种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4、5合8 《〈招魂〉考辨》补说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49 《闲情赋》之评价种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410 《容斋随笔》刊误 《贵州文史丛刊》1998.511 《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612 关于《文选》的编者问题 《文学评论》1999.113 试论赋之范围与汉赋“序文”之作者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4 《史记》《汉书》《后汉书》注札记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115 《楚辞》研究二题 《云梦学刊》1999.116 新的开拓 新的建构:读敏译《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317 建构宜 考辨精 系年详:读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518 《全汉赋》小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519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诗论和《诗品》之比较 《江汉论坛》1999.1120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学术研究》199.1221 《文选》李注札记 《贵州文史丛刊》2000.122 《史记》引文札记与后世引文问题说略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123 《文心雕龙》论文不及当代乃因其“讹”不称于“休明”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24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四川大学学报》2000.225 总集之祖辨 《郑州大学学报》2000.226 “受屈为客卿”之“客”为王逸注原有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27 《远游》非唐勒所作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428 《楚辞章句》前十五卷的前序刘向作驳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429 《文选》骚类李善注引《楚辞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30 论以他称写己与自我称扬:兼说屈宋某些作品之真伪问题 《云梦学刊》2000.531 《文心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社会科学战线》2001.332 《惜誓》非唐勒所作辨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633 关于《古今诗苑英华》的编者问题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34 《艺文类聚》杂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435 关于《诗品序》与《诗品》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辨“子卿双凫”与“谢客山泉”无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136 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 《文学评论》2002.237《艺文类聚》刊误(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238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39 王逸释《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无误辨 《云梦学刊》2002.440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之真伪辨 《东方丛刊》2002.341 关于《七月》之作者问题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2年)42 执中与超越:读敏泽《文化·审美·艺术》 《人民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十二版43 关于“骚”“赋”之同异问题 《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3年)44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 《江汉大学学报》2003.145 文学地位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二 《江汉大学学报》2003.446 《文选·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无疑辨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47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148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之“彼此失照”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49 《东坡外集·蔡使君传》即《南史·蔡道恭传》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150 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2004.351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上) 《江汉大学学报》2005.152 《文选》四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5.354 关于日本古抄白文本《文选序》“略以时代相次”之“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55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中) 《江汉大学学报》2005.556 《文心雕龙》不可能对《文选》产生太大的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57 《楚辞章句》十九篇序文均王逸所作无疑辨 《中国楚辞学》第7辑(2005年)58 《艺文类聚》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59 关于《艺文类聚》引书文之无序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二 见:端木黎明.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8-108。60 关于“事具……”所涉引文之略详诸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三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1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兼论《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方法 《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62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著(敏泽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本人写其中的第六章9万字)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一、《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来稿内容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 二、《合肥师范学院学报》题名。题名应...

1996年8月科研论文《浅谈“阅读讨论练习”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1998年7月科研论文《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永恒主题》被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安徽省教育科研研究所评为二等奖;2001年9月科研论文《浅谈“三分法”的实施》被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2001年11月科研论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全国二等奖;并在《安徽教育论坛》2002年第二期上发表;2000年5月论文《教育现代理论与实践》入选全国教育改革论文汇编,全国公开发行;论文《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滁州师专学报》(CN刊物)2002年第四期上发表2000年3月主编《高三化学实验能力培养与训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参与编写《高中化学同步双基训练(高二分册)》,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主编《高三化学同步双基训练(高三分册)》,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参与编写《初中化学全析全解与优化设计》,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论文《21世纪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在《合肥教育学院学报》(CN刊物)发表;2006年,国家级课题子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课题;2008年,论文《规范 科学 创新》获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评比一等奖;2006年,论文《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和谐育人环境》获合肥市教育局关工委征文一等奖;2006年,论文《论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及其价值》获合肥市陶研会、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2008年,论文《论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习习惯及其养成》获合肥市陶研会、教育学会年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论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开创现代高中精细化管理工作新局面》获合肥市陶研会、教育学会年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党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六中新发展》在全市第七届“书记讲党课”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2009年,担任组长的《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获合肥市“课题研究优秀学校”称号;2010年,论文《把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作为学校的第一要事去做》获合肥市陶研会、教育学会年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年,市级课题《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获省级优秀课题三等奖。2012年3月论文《全力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CN刊物三类)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