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教科书上有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家一定从小就开始奇怪了,0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关于0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古巴比伦的0的符号是用空位来表示的,例如要表示一百零一,古巴比伦写作1。1②、在古印度数学中,发现0的最早记载是公元876年,欧洲许多数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公元6世纪,印度人就开始用“?”,后来变成了一个圆圈。到了公元九世纪就固定成了今天的“0”。③、0的故乡在中国。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0的记载,只不过当时0的意思是“暴风雨末了的小雨滴”。在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数法中,0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总之,有关0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无论如何,0自从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课堂上,常听老师说,0就是没有的意思,你有0元钱,就代表没有钱;你有0支笔,就代表你没有笔。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表上的0度就代表着没有温度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度。 想一想我们四年级学的素数与合数吧!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自然数可以分成3类:1、素数与合数,一个自然数只有一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素数,因数大于3个就是合数,1单独为一种。”那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0到底是质数还是合数呢?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我还有一个关于0的问题,自然数也可以分成奇数与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合数,反之就是奇数。0是奇数还是偶数呢?看上去像偶数,但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数谁也不清楚。 0还有许多奇妙有趣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呢,大家一起来发现吧! 麻烦采纳,谢谢!
有趣的职业 小赵、小丁、小张分别是教师、医生和律师,只知道: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你能推断谁是教师,谁是律师,谁是医生吗? 根据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和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可以推断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所以小赵是医生,再根据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和小赵是医生可以看出小张是律师,所以剩下的小丁是个教师。 这道题目很简单,我运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据条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以次类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想不到从数学中也能得到乐趣。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模糊不过vncjhvb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望采纳。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叔叔家里玩,正玩到兴头上,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我心里琢磨著,不知道叔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著这样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瑜呀,你可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要努力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更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好数学。
第一页 居中 先写题目 第二行写班级、姓名 换页 找关于论文的主题的例子 写完一个例子写两行左右的说明,例如这题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写三到五个例题即可 一般用WROD两页即可,建议多写,但不要写的题目太难,不符合你的年龄段
啦咯啦咯啦咯
写的不错,是不错,很好 ,可是有的地方写错了 ,我就不说出来了, 希望我进步 。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今天上午,我闲着没事干,妈妈说:“既然你没事干,那我就考考你吧?”“好呀,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题:有一只长尾鳄鱼,它的尾巴是头部长度的三倍,而身体只有尾巴的一半长。它的尾巴和身体加在一起是1.35米,问它有多长?”我开始计算:“可以想象把鳄鱼分成几等分,头部算一份。由于尾巴是头的三倍,尾巴就应该占三份。身体是尾巴长度的一半,因此身体应该占3/2份。这样一来,鳄鱼的总长是1+3/2+3=11/2 份,其中头部恰好占一部分,所以可以先把头长算出来: 头长:1.35÷(1+3/2+3)=1.35 ÷11/2=27/110(米) “照你这么说,鳄鱼的头长是27/110米喽?”“对....等等,不对!”“怎么又不对了?”妈妈笑着问,“1.35米只是鳄鱼的身体和尾巴的长度,不包括头的长度。求头长时,应该用3/2+3去除才对。”我“嘿嘿”笑了几声,说:“正确的算法是: 头长=1.35÷(3/2+3)=1.35÷9/2=0.3(米) 总长=1.35+0.3=1.65(米)” 妈妈笑了笑:“想不到你还有两下子,再考你一道题。”“行!”我再次答应了妈妈。 “有一只大象,它很爱喝酒,它有3只装酒的桶,大桶可以装6升,中桶可以装4升,小桶可以装3升。一天,大象找到一桶6升的酒,它的老婆要5升酒,儿子要1升酒,它用这3只桶怎么分?” 我想了想,说:“先把6升的酒倒满中桶,这时大桶中还有2升的酒。再把中桶的4升酒倒满小桶。由于小桶只能装3升,这时中桶里还剩下1升。最后把小桶的酒再倒回大桶,大桶里就是5升了。把大桶给老婆,把中桶给儿子就行了。” “挺聪明,不错,今天给你买好吃的。”“耶!老妈万岁....”
写的不错,是不错,很好 ,可是有的地方写错了 ,我就不说出来了, 希望我进步 。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0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像宇宙中的奥秘一样,让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个0或少加了一个0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这次的数学考试,让我真正领略了0的重要性。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99分!我立即寻找错误点。结果令我目瞪口呆。原来是4500÷90这道题。“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题我也会出错?”我心里嘀咕道。想起当时在口算45000÷90这道题时,我轻而易举地写下50,还十分自信,可到头来一计算原来得500,差了一个0。这是多少不应该的呀!不该错的也错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如果我以后当了公司的财务总经理,别人来提钱,本来要提10000元,我却多加了一个0--100000,在帐单上仍然记了10000元。那这90000元我向谁来要呀!这一切后果都得我承担啊。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学习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啦咯啦咯啦咯
星期一 21种26种星期二16种不同的框法8种不同的和星期三12种星期四10种不同的剪法星期五20种不同的和我只知道答案,其他的帮不了你.
五年级学生数学手抄报县第四实验小学五年级举办数学手抄报比赛小学生手抄报数学报合集涟五年级学生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有关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关于数学手抄报的内容小学生数学报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展示五年级学生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报图片大全手抄报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部数学组在3月的最后一周通知了三到五年级全体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手抄报二智慧数学报 伴我成长乐 延安枣园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比赛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精选版面设计图趣味数学手抄报数学手抄报小学六年级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小学数学手抄报比赛锦集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数学报数学报积旳变化规律手抄报 家乡变化手抄报小学生一等奖五年级内容与图片简单漂亮小朋友们数学报手抄报怎么画让快乐与数学同行让智慧伴活动共生一一盐官镇中川小学数学手抄报展
4.61-4.26=0.35 先算出这个小数是多少4.26-0.35=3.91 这样就算出来了这道题很简单,不用写得太复杂,这样会扣分的(我是小学学生,五年级)
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1.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 温晓东.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 [2] 张远峰. 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 [3] 黎静芳.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流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4] 李红婷.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D] 今日泰州杂志社 2005 . [5] 陈兴国. 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6 . [6] 程明喜.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8] 陈永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9] 马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 [10] 孔建霞.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
为什么米、分米、厘米的进制是100?
新颖的数学论文题目有:
1、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
3、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
4、构造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5、高中新教材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6、组合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7、浅谈中学数学教育。
8、浅谈中学不等式的几何证明方法。
9、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2、情境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3、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和一些解题方法。
14、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6、几个带参数的二阶边界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研究。
17、关于丢番图方程1+x+y=z的一类特殊情况的研究。
18、变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19、有限集上函数的迭代及其应用。
20、小学课堂环境改着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数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