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中,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极为重要,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0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 “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 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 .Medley0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 “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i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2017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儿童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当今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球教育界中对教育观、幼儿评价观、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呢?翻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空缺,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意义。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游戏观和游戏方法,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家园共育,使幼儿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佛大学教师霍华德.加德纳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重视,我国也借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游戏曾在30——40年代在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50年代以后,游戏的作用被削弱,成为课程的附加物,80年代以后,游戏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受到重视。
国外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直至后现代教育,几乎都非常关注游戏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幼教史上的许多先驱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游戏,如:蒙台梭利、杜威、裴斯泰洛齐等。
(2)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虽然我国和国外对于游戏的研究较为丰富,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元智能教育的引入却在最近几年,在其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理论。因此,我们会在借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化的本土研究.
3. 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可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之中,对指导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式的游戏集可直接用于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形成一些有关游戏方面的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努力形成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新的理论见解。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理论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由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学历均为幼教大专水
平,且参加过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研究力量比较强,且在全国各级
各类幼教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2) 前期准备工作从2017.9——2017.7,长达一年的时间,我们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
(3) 幼儿园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保证了课题经费的落实;每
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观摩一次;
每周三业务学习一次,由主持人带领,一个月总结一次。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8种职能,说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聪明。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研究目标设计
(1)分析研究应享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
(2)探索研究出用来发展幼儿八大智能的游戏及指导方法
(3)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之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发展
3.研究内容设计
(1)深入系统的解读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精神
(2)在多元智能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创建八大智能游戏,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市教研所的有关意见和我园实际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培训科研组有关人员等。
(2) 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边实施,边总结,边修正;建立、健全档案。活动开展的各项资料,为研究成果提供实践支撑。
(3) 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对各类资料分类,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全程总结。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5. 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对象为2006年秋季入园的小班幼儿,研究在常态下进行。本课题研究采取边实施、边研究、边验证、边修正的行动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准试验法、学习讨论法等方法,针对本课题的特点,我们还将特别采用:家园协同法。
6.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省、市教科所的重视、支持、鼓励和指导及省、市幼教专家的具体帮助指导。
(2) 幼儿园根据课题的需要,保证经费的投入。
(3) 以科教兴园、兴教的良好意识、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规范、严格的流程管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7. 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2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系列游戏活动方案集、音像资料及活动展示。
音乐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时下,我们能够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名词:生活节奏。是的,无论繁忙与悠闲,都可以用一个快节奏或慢节奏来形容,可见节奏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在。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灵魂。无论是优美的、活泼的、诙谐的、行进的各种音乐风格,都是节奏起着关键作用,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一副空壳的躯体。在音乐的所有要素中,唯有节奏能够单独存在,话句话说,一首音乐作品中可以没有任何一种音乐要素,但只要有了节奏,就可以成为一首音乐作品,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中,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
研究目的意义及课题价值: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山区小学,随着一系列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文件,我们的教学条件也在逐步完善。首先是名称上的改变,由以前的 副课 变为现在的 术科 ,其次是硬件设施的完善。现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都配备有音乐室、音乐器材和专业的音乐教师。每年县教研室还会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引进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权限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慢慢逐步的发生着变化,少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还会在课堂上沿用一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违背了我们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至于学生在小学六年里只是具备会唱几首歌的能力。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改进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审美体验有机结合是我们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认知会更加丰富多彩。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著名音乐教育家、节奏教育家达克罗兹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正确地感受音乐,必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 这句话道破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节奏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是最重要的一环。他从大量的教育经验中得出一条结论:在音乐的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敏锐的感觉的就是节奏。节奏就像一名伟大的指挥家,有了它,音乐瞬间就灵动了。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了 原本性 的音乐教育理念。他包含了动作、音乐、语言的因素,使他们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所以,他特别强调从体验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方法及其丰富、活泼、生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孩子们在节奏中逐步了解音乐、体验音乐,进而热爱音乐。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肩、拍头、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歌词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从节奏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肢体动作等方面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想象音乐、表达音乐。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而学生良好节奏的培养也正是开启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20XX.7 20XX.9)
①.查阅文献、组建课题组,确定、申报课题。
②.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统一认识,制定研究实效方案,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①.正常开展研究实验工作。
②.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课堂,并大力推广。
②.撰写教科研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或光盘等。
③.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的研究。
研究举措:
研究目标:
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 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多彩丰富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开启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与同学合作、学习。
将音乐与息息相关的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音乐更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困难为简单。调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愉快和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研究内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节奏;
如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从课堂实践中寻找节奏教学的最有效方法;
研究方法:
课题组成员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围绕研究目标,开展阶段性调研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探索新的策略,定期总结调整实验方案,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调查研究法
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上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如何?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最后一次调查,是对选定的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进行对比调查,实践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法
研究设计好每一节实验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激发学生节奏兴趣的教学方法,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研究措施:
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通过观察与调查谈话了解学生在音乐课上喜。对于每次谈话,做好归纳和整理。
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按年份分为上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对于总结出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及时的进行研讨、交流,剖析,找出优点,发现不足及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省。从而汲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开展。
围绕教材,促进学生理解教材。要求每节课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完成课前设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从兴趣出发,教学设计要求形象化,多样化,面向全体,着力于每个学生的提高。要多注意关心部分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达到基本要求,也要关心音乐方面能力强的学生,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在对于高年级和低年级节奏的掌握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小学1 2年级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3~6年级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这便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合理地进行节奏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达到的效果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节奏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 节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他从大量的教育经验中得出一条结论:在音乐的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敏锐的感觉的就是节奏。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观点也给我带来了启发,他认为: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把节奏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起来,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节奏作为声音组织的艺术,在音乐的表现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要首先从节奏入手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而学生良好节奏的培养也正是开启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促使学生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引领学生逐步走向音乐的殿堂,溶入音乐的海洋,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音乐课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么在我们平时的音乐课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实践、不断地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力求通过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节奏的读、拍能力及创编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如何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通过此项实践研究,探索出可以在我校推广使用的节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操作模式。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论文选题展开陈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实际陈述中要求做到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切忌语言表达的空洞、抽象。如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论题“浅析京剧类节目在央视春晚的生存现状”的选题依据陈述如下,较好地达到了上述要求。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论题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论题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的重要依据。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不全的开题报告犹如无源之水,既无法对论题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无法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动对论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呈现应特别注意各个学校对其格式、形式的具体要求。
二、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清楚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题报告中的七项主要内容中,除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以外,其他五项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拟选题目,也就是论题,处于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心,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是研究者对论题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选题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是深入研究的具体呈现。在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对比中,才能突显和说明研究者的创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资料和掌握、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中建立逻辑思维,用整体的观念对待开题报告。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积累,对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点思考。当然,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建立对开题报告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中,伴随着整个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展开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实现开题报告对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目录1、幼儿绘本教学论文提纲2、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浅谈如何开展绘本教学幼儿绘本教学论文提纲早期阅读就是早期的文学作品或儿歌教育。阅读是以书面语言为对象的,但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因此,早期阅读大多是通过图画故事进行的。现在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用到的“绘本”,在书中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画面之间前后有联系,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从幼儿的思维特点来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这些作品或儿歌的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艳,活泼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让幼儿逐渐了解到阅读的基本程序,掌握阅读的一般方式方法。在指导幼儿阅读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学习按顺序翻阅,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内容,并用手指指着,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在此过程中,养成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独立阅读技能。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展孩子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而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孩子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孩子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也不可磨灭的作用。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论文题目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 家庭教育 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方法 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 文化 ”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 反思 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 高效课堂 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 中国传统节日 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 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 传说 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中职、高职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2、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探析
5、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10、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11、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12、职专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3、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特点
14、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15、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8、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9、职高班主任用爱心构建德育教学
20、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1、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
24、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32、倾注爱心讲究艺术--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33、浅析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4、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35、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6、浅析艺术类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7、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措施
38、浅谈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40、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41、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42、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45、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46、论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
48、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
50、管育结合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探讨
51、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5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管理研修班 培训心得 体会
53、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载体
55、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小学德育教育参考论文2500字
★ 各类保险业论文选题题目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