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美国又一次选择站到全球169个国家的对立面。当地时间9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关于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广泛决议,敦促会员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互助应对新冠疫情。据美联社当天报道,这一决议以169:2获得压倒性多数通过,仅美国和以色列投下了反对票,乌克兰和匈牙利弃权。美联社指出,作为联合国中最具代表性的机构,当天压倒性赞成的投票结果是联合国大会团结一致的有力证明。而日本共同社表示,这一结果再次凸显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形象。美联社:联合国大会通过疫情大流行决议,美国以色列反对报道称,这项决议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却是当天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决议中受到最广泛响应的一项。决议称,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大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开展国际合作,践行多边主义,团结互助,是全世界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等全球危机的唯一途径,呼吁各国采取以人为本、注重性别平等、充分尊重人权的应对措施。决议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全球停火倡议,深切关注疫情对武装冲突地区影响,继续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决议敦促会员国及政治领导人和宗教领袖等促进包容和团结,反对种族主义、仇外、仇恨言论、暴力和歧视。决议敦促会员国加强卫生系统和社会关怀系统;敦促会员国致力于让所有国家及时获得优质、安全、有效和负担得起的诊断工具、治疗方法、药物和疫苗;鼓励会员国与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开展合作,增加疫苗和医药的研发资金,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抗击新冠病毒所需的国际科学合作。决议敦促会员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推动大胆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直接社会和经济影响,同时通过制定摆脱危机的恢复战略,努力回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上,加快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美国试图删除决议多处段落,同样被压倒性多数击败阿富汗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德拉·拉兹(Adela Raz)和克罗地亚外交官伊万·西蒙诺维奇(Ivan Simonovic)参与起草了这项联合国大会的新冠疫情决议。拉兹表示,这一决议不仅是对新冠病毒的“回应”,也是对新冠疫情逝者们的“哀悼”。她说,全球已有90多万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世界正经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人类面临着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全球性灾难。西蒙诺维奇则认为,这项决议是“调动政治意愿和财政资源的有力工具”,绝大多数的国家选择了团结和多边主义道路。“为了遏制新冠疫情,我们必须加强早已压力重重的卫生体系,并拯救社会就业和生计。”当天,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的169个国家投下赞成票,代表着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希望用团结合作的方式应对新冠疫情,而面对这样一项决议,美国却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美联社报道称,当天除了在决议表决中被“碾压”之外,美国也试图在决议内容中删除多个段落,结果同样是被压倒性多数所击败,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而古巴的提议却获接受,成功地修改了决议中的一部分内容。原本这一段落模糊写道:“立刻消除不合理的障碍(指实施制裁),以确保更普遍、及时、公平地获取用于抗击新冠病毒的基本保健技术和产品……”最终,联合国大会以132票赞成、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同意修改了决议内容。修改后内容明确表示:“敦促所有国家不颁布和实施任何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单方面经济、金融和贸易措施,不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充分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美方老调重弹污蔑指责中国,中国代表会上严厉驳斥除了反对决议中有关“制裁”的部分内容,美国还反对所有提及特朗普政府停止资助世卫组织的内容,并指责世卫组织在新冠病毒出现于中国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阻止病毒传播。美方还再度污蔑中国在疫情初期对全世界隐瞒了疫情真相。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作解释性发言时,严厉驳斥美方代表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中国代表说,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国际社会持续分享疫情信息。早在今年1月3日,中方就开始向美方正式定期通报。据媒体报道,美方在疫情初期就认识到疫情风险,但对美国民众故意淡化风险,以免引起恐慌。是谁在隐瞒?为什么拥有最先进医疗技术和最发达医疗体系的美国感染人数最多?为什么纽约成为疫情震中,联合国在成立75周年之际被迫“关门”?相信国际社会已经看得非常清楚。美方的谎言和欺早已没有市场。中国代表此处所说的,正是“水门事件”调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9月9日在其新书中曝料,特朗普早在今年2月就知道新冠病毒比流感更“致命”,但他仍坚持淡化疫情威胁,误导美国民众。中国代表表示,在联合国大会呼吁团结抗疫的庄严时刻,美方代表再次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再次颠倒黑白、转嫁责任,再次不遗余力地传播政治病毒,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和完全拒绝。中国代表指出,如果美方真心抗疫,就应该集中精力保护本国人民生命健康,而不是忙于“甩锅”卸责、转移视线;就应该立即解除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单边制裁,而不是蓄意破坏他国抗疫努力;就应该回到团结协作和多边主义的人间正道,而不是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支援各国抗疫的行动。中国代表强调,中方呼吁联合国会员国共同要求美方在疫情问题上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真正关心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不是传播政治病毒,站在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相关新闻美新冠死亡人数近20万《时代周刊》封面:美国式失败历史上第二次,《时代》周刊在封面图上使用黑色边框的图片。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01年的9月11日。9月10日,《时代》周刊公布了最新一期(9月21日刊)杂志的封面。编辑部选择了一张黑色打底,布满白色文字的图片。浅白色的文字,记录着从2月29日开始,每一天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数,而这些文字,又构成了一个硕大的20万数字。图片下方,红色的字眼写道:“一个美国式的失败。”《时代》周刊最新封面就在这张封面发布之际,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数已经突破19万。从18万到19万,只经过了13天。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在这期《时代》上市时,全美死亡人数将很遗憾地逼近甚至突破20万。对于这张封面图,《时代》周刊主编爱德华·费尔森塔尔( Edward Felsenthal)解释说:美国很快将跨越一个毁灭性的里程碑——有20万人因新冠肺炎而死。《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中如此写道:“这是一场在多层面、跨党派的失败。我们不信任媒体、科学家和专业知识;我们对待个性的文化态度;我们衡量生命的方式。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导致了可怕而不充分的疫情应对措施。新冠疫情削弱了美国,让它暴露出系统性的分裂,以及一条横跨于政府承诺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费尔森塔尔用亲身经历进一步解释了这张图背后的故事。今年3月,《时代》周刊编辑孟祥悦(Kat Moon)在纽约暴发新冠疫情的时候,“明智地逃回”中国台湾的老家去了。目前,台湾的病例数和死亡数远远低于美国。上个月,台湾举办了自疫情暴发以来首场万人演唱会。《时代》周刊对此进行了报道,有读者在推特上评价这篇文章称:“这是一场在限制新冠疫情情况下举办的演唱会。考虑到美国发生的这些事,这场演唱会就像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费尔森塔尔认为,尽管新冠病毒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遏制病毒的方法并不是一个谜团。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所说,将病毒检测、保持社交距离、追踪密切接触者以及佩戴口罩这些方法综合使用,就能抑制病毒传播,挽救生命。但是美国没有做到。很快,美国就将跨越一个毁灭性的里程碑——有20万人因新冠肺炎而死。这一数字已经超过美国在越战中死亡人数的3倍,相当于犹他州盐湖城的总人口。在全球各个国家的死亡人数中,美国更是高居第一。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设立了国土安全部,汤姆·里奇(Tom Ridge)担任首任部长。本周,里奇向费尔森塔尔表示:“我们以痛苦、戏剧化的方式,感受了一场全球性的疾病,我们有责任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若不这么做,我们就应为自己和美国的领导力感到羞耻。”上一次《时代》封面图采用黑色边框,要追溯到“9·11”恐袭之后为了编辑本期封面,《时代》周刊向艺术家约翰·马弗路迪斯(John Mavroudis)求助。他手动整理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上,从2月29日到9月8日这193天时间内,每一天的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随后,杂志的创意总监派恩(P.W.Pine)决定,以黑色底片的形式,呈现这期封面。马弗路迪斯表示:“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二次这么做,第一次是在‘9·11’恐袭之后。我真的希望,这个封面能唤醒那些对灾难麻木的人们。只有科学和常识,才是这场危机的答案。”虽然马弗路迪斯表达了如此愿景,但显然《时代》周刊的新一期封面,并没有“唤醒”那些忽视美国新冠疫的人们。《时代》周刊在推特上发布了这则封面,留言中许多网民似乎仍忽视疫情。“不开玩笑,我们应该结束封锁,脱下口罩,开放所有事。要像瑞典一样。”但也有人表示:“为美国感到悲伤。过去24小时内,美国依旧有着全球最高的死亡数。想想领导力的缺乏,这真的不是太令人惊讶......”
设计者故意设计这样的封面为了抨击自己国家的政客,也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可见这次疫情对当地老百姓的伤害之大。
我觉得很棒。因为周迅拍得确实很美,才会引发网友的热议,迅速火爆。
因为现在疫情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白宫也没能幸免,这是一个全球隐患,在这个时期设计的这个封面比较有震撼力和批判性。
近期美国时代周刊的新一期封面可以说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如此简洁的封面之下,隐喻着美国政客对新冠病毒的不作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次图片当中的几个主要要素,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莫过于新冠病毒的卡通图片,这样的图片布满了整个封面的大半个份额,可以说是占占据了时代周刊封面的2/3的地区。而除了这样的触目惊心病毒图片之外,站下剩下1/3的就是白宫的图样。
这样的布局手法可以说是将美国近期新冠病毒的严峻程度做了很大的隐喻,而且在此次海报当中的封面,在病毒之下的白宫依然显得那么人声鼎沸,政客们一就是谈笑欢颜。将病毒政治化也成为了时代周刊此次封面的又一次抨击要素。
此外我们再看一下此次时代周刊封面的颜色汇集,主要篇幅采用了红色和白色以及黑色的颜色来强调形式的紧迫,红色的新冠病毒图样可以说是给人带来了一种视觉冲击,可以说新冠病毒的图样下,一个个都是美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痛苦呻吟。而洁白无瑕的白宫图像可以说是对此次封面最强烈的对比和抨击。除此之外,以黑色的点缀在病毒之间和白宫的阴影处,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眼前的白不是白,你说的黑是什么黑。
时代周刊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而此次周刊的封面可以说是让我们众多不了解美国实情的人,更多的了解到美国疫情的严峻,而在一片祥和的白宫外表之下,众多红色染着黑色的病毒图片在白宫上空盘旋。如此的设计也看得出此次时代周刊封面设计者的别有用心和对政治家的控诉和无奈,让此次封面成为大众焦点的同时,也为人们看清现实而感到无奈。
泽连斯基登《时代》封面,选为“年度人物”,外界媒体对此事情的一个评价是:
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精神”被《时代》评为年度人物。美国《时代》杂志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精神”评为2022年年度人物。根据编辑部的说法,乌克兰总统在过去的一年里将自己确立为“反抗外部侵略和民主的象征”。《时代》形容泽连斯基是一位“成功的战时领袖”,深具勇气极具感染力,并在俄乌冲突第一天起,“将这股勇气在乌克兰领导层中传播开来,令所有人都知总统没有离开。”《时代》的封面标题为“泽连斯基与乌克兰精神”。从泽连斯基接受采访的前端不难看出,做过演员的泽连斯基非常会倾诉和使用对比,甚至帮助记者,譬如总统应该有的豪华交通工具和普通火车、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冲突……当然,通过这段采访无疑也再次证明了他的口才和逻辑能力确实优秀,但也充满戏剧、矛盾的人生态度。泽连斯基获奖的由于简单:他改变了地缘政治气候,引发了一波席卷全球的行动。可惜在他获获奖的背后,乌克兰被毁了,他被人们为:英雄,这个代价值得。
泽连斯基不出意外的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22年度人物,实至名归,得此殊荣司机当之无愧,他不但自诩为地球球长对各个国家指手划脚,还可以命令式的口吻给欧美要钱,乌克兰的一切吃喝拉撒都要欧美供养,给慢了还要被他训责,司机要不是2022年度人物那谁有资格,其实美国还欠他一个奥斯卡金像奖。
对于他的一个评价也是非常赞的,外界对于此事都是非常肯定的,我对此也是觉得非常赞的。
设计者故意设计这样的封面为了抨击自己国家的政客,也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可见这次疫情对当地老百姓的伤害之大。
泽连斯基被评选为年度人物,但俄罗斯的国家议员却认为,这是一场闹剧,我觉得每个人的对立面不同,所以想法也不一样。
这个问题问我就对了 我是这方面的行家:(当然,下面这些是转载的)1924年9月8日封面人物是吴佩孚,赞美为主,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当 《时代》封面上的蒋介石时孙中山正进行国共合作反对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4月4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8天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31年10月26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赞美为主,当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蒋介石的地位摇摇欲坠。 1934年5月5日封面人物是皇帝溥仪,赞美为主,表现对溥仪正式就任“大满洲国皇帝”的关注。1935年3月18日封面人物是汪精卫,赞美为主,强调汪精卫的亲日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 1936年2月24日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昭和天皇,“满洲国”溥仪,苏联斯大林和中国蒋介石。强调中国承认“满洲国”是实现东亚和平的关键。 1941年6月16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文字说明:重庆城的保卫者。强调国民党领导抗战的“丰功伟绩”,这也是全面抗战四年来《时代周刊》第一次支持抗战。 1942年6月1日期刊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强调“美国的支持使蒋介石意气风发”。 1943年3月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宋美龄。赞美为主,强调“没有美国更大的支持,中国只能暂时忍耐”。当时国民党再次节节败退,国内各界强烈谴责。 1950年8月7日期刊封面人物是吴国桢。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1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然而,《时代》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 1954年5月10日的《时代》封面上,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寓意不言而喻。 1955年的一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 1975年2月3日期刊,周恩来最后一次登上《时代》封面 1976年1月19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强调“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即将到来”。 1977年3月21日期刊封面是毛主席和江青。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79年2月5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访美让中美关系进入了新时期”。 1983年9月26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成功走出了毛的阴影”。 1985年9月23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成功使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1986年1月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86年4月7日期刊张蔷 依据唱片销量,张蔷作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歌坛新星受到专访,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同年大陆出版的《世界之窗》杂志第六期转载了这一消息。” 1996 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华人艺人,可见在外国人眼中巩俐就是中国电影的形象代表。 1996年10月14日时代杂志,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1998/10/19 成龙 本期封面人物是已经打入好莱坞的功夫巨星成龙。《时代》用“好莱坞先生”来称呼成龙,说他的新作《尖峰时刻》是最真实最精彩的好莱坞故事。 2000/7章子怡周润发杨紫琼 由于李安指导的《卧虎藏龙》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武侠热潮,两位主演周润发和杨紫琼成为了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该期还重点介绍了《卧虎藏龙》的制作过程及花絮。 2001/6/25 舒琪 本期《时代》找来舒琪作为封面人物,并对舒琪进行了专访,介绍了舒琪出道至今从一个三级女星到大红大紫的发展历程。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封面。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大热上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本期的主题就是张艺谋的“英雄”。 2002/4/29 张惠妹被《时代》选为2002亚洲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并登上封面。娱乐圈中仅有张惠妹和成龙两人入选。 2002/11/18 姚明 在NBA休斯顿火箭队效力的姚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该期《时代》选姚明作为封面人物,称他为“巨人先生”。该期同时也提到了王致郅。2003年2月周杰伦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被赞许为“新一代的亚洲音乐天王”。 2003/4/28 周星驰 在该年度《时代》评选的29位亚洲风云人物中,周星驰与美籍华裔音乐家马友友一起入选,周星驰登上本期封面。《时代》形容周星驰由什么都没有开始,经过努力,用智慧、决心及坚持自己对无厘头电影的期望,成为一位喜剧巨星。” 2002年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05年6月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穿着LV中山装),表现中国的新变革。 2005年10月31日封面人物是李宇春,《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她,李宇春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超过了她本身,她满不在乎的个性,她对待比赛的态度及双性色彩的演出,使得她成为中国的新偶象。获封“亚洲英雄”。 2008年12月期刊封面人物是李连杰。表扬其为善事积极的奉献精神。 2010年10月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2010年4月 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娱乐类排名第二 得到近一百万投票。
真的,
昂山素季(台湾译为翁山苏姬,港澳译为昂山素姬,马新译为昂山舒吉,拉丁转写:Aung San Suu Kyi,1945年6月19日-)生于缅甸仰光,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2010年11月13日终于获释。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榜样人物90后作家洪绍乾
写这一篇是希望能借此文同和我一样喜欢看书很多年,并且也和我一样有着一些图书馆情结的小伙伴们分享交流一下个人读书经历。刚刚吃过晚饭,夜还早,此刻的你正在忙啥呢?是不是在教室里上自习?还是坐在家里沙发前看电视?或者是靠在床上看手机呢?现在坐在书桌前的我,一边打字一边用眼角余光看到桌上一摞从家附近的图书馆借回来的想看的书,心中有小小的喜悦和急切,喜悦的是图书馆有这么多好书,可以让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读到,急切的是好书这么可是时间这么少,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读完更多想看的书。别人都是怎么做到的啊?读书大神们给我支些招儿吧! 1.我为什么如此爱读 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看到很多人说过要养成的好习惯里面,常常会有一条是“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我不知道怎样理解,因为就我个人来说,读书似乎和习惯没有太大关系,不过是个人喜好而已,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可能是后天培养的喜好,就好像喜欢踢足球或者下象棋的人们,他们对足球或象棋的热爱,很有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从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事物的时候,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经济的原因,我曾拥有过的玩具少之又少,少到几乎没有记忆,就算有也是别人送的旧玩具吧。可是我却记得,也许是在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回家一本叫做《儿童时代》的杂志。我甚至记得那一期的封面上是宋庆龄女士的照片,“儿童时代”四个大字是红色的毛笔字体。因为没有什么玩具可玩,可是这本书就一直放在我的房间里,于是有一天我拿起书翻开来想看一看。书里面大部分是一篇一篇黑白铅字的文章,也没有几页图画。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可是这本杂志和里面一个一个的铅字却深深的吸引了我。有的文章几乎我连一个完整的句子也读不全,几乎不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可是我却仍然很着迷。 记得那时候我不停的过去问爸爸妈妈这个字啥意思,怎么读,问到后来,妈妈干脆把家里的新华辞典拿出来,教我怎样查字典,学会了就可以自己边查边读了。那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你不会的字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读音和释义!而且很快的,我就沉浸在从辞典里面找到和认识新字的乐趣,然后那笔标注到杂字或者书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像在自己和自己做游戏! 从那时候和书本铅字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后,我就很喜欢在家不停的翻爸爸妈妈的书架找书看。如果爸爸妈妈出差或者去逛街,问我要带什么小礼物回家呢,我总是说,不要给我买衣服啊 ,给我带一本童话书吧!幸运的是,妈妈爸爸常常会给我带回一些适合那个年龄看的好书,每年还会订阅一些儿童少年杂志月刊什么的,让我从来不会闹书荒。有时候就算一本杂志看完了下一期还每到,我还会把看完的那些再看一遍,特别是比较喜欢的篇章。随着学习和长大,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以后,可以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让我多么开心的事情。 在这里还有一本不能不提的书,那就是你小时候也拥有过的《365页故事》(上下册) ,呵呵,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笑了。你是不也曾经和我一样,每天睡觉前只听爸爸妈妈念一个故事不过瘾,会每天自己再拿起那本365页,似懂非懂地抱着读来读去呀!(捂嘴笑)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正是早年接触到的那一本叫《儿童时代》的小书,一本《新华辞典》还有《365页故事》让我发现了自己对读书的喜爱把。 接下来要说到这个故事的下半部分了,那就是 2.我的图书馆情结 (未完待续!)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炅炅有神—我是这样长大的》 成长小史 童年 那就是我 红木箱与小墨盒 花季 最美的误会 象牙塔蜕变实录 两难 何老师的世界 <童年>我出生的时候就很瘦小(听妈妈说的),脑袋光溜溜的没有一根头发(当然也是听妈妈说的)。于是妈妈的同事们就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小和尚”,我哥便也有了一个小名——“大和尚”,都怪我连累了他。我出生以后妈妈奶水不多,她好心的同事曾姨就一起喂她刚刚出生的女儿和我。后来我和她的女儿张颖小学同班6年,标准的青梅竹马,而我也直到今天还管曾姨叫“曾姨姆妈”。我家住的是妈妈单位——湖南化工研究院的房子,我便在化工院的大院里长大,后来上的也是院里自己办的幼儿园。关于幼儿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幼儿园的锅巴。园里厨房用一个大锅煮饭,每次都会有一些锅巴,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全园的孩子都认为那些锅巴就是人间极品,天字第一号的美食。一到开饭时间大家就疯狂抢锅巴,拼命讨好掌勺的大师傅。而我因为个头瘦小惹人怜爱,加上一双大眼睛呼扇呼扇地欲说还休,大师傅总是格外照顾我,每次不用抢都能分一大块金灿灿、香喷喷的锅巴,让其他小朋友垂涎三尺。 我们家的家教很严。爸妈都是特别善良、特别本分的人,当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不规矩的地方。比如说,夏天哪怕再热,爸妈也不许我们哥俩象别的孩子一样光着膀子在外面跑,说不文雅。而事实上,虽然那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哥俩并没有什么光鲜衣服,可每天我们都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自有一种朴素大方的可爱。 小时候我在一大堆的孩子中显得很另类。别的孩子都哭着喊着要出去玩,我却不喜欢出门。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呆在房间里看书,我迷恋一切有字的东西,如果我碰巧能读懂就更加爱不释手了。当时家里给我们哥俩订了一份《儿童时代》,每个月这份杂志出刊的日子简直就是我的节日,我会象捧着命根子一样捧着它,轻轻抚摸着封面,深深地嗅那股油墨香。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没完没了地读它,直到认得每个字,直到能背出每篇文章,直到下一期刊物又出版。我觉得当年《儿童时代》真应该评我作“忠实读者”。 不看书的时候我就写字。上小学前爸爸就教会了我汉语拼音,尽管我当时不会写太多的字,可仍然坚持写日记。没有人会去要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写日记,小小的的我还是每天认认真真趴在桌前,乐此不疲地写我的拼音日记。比如有一天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看元宵灯会,有个大象灯会喷水,水里还掺了点花露水,很香。我激动万分,回家后深有感触地写道:“今天去公园,大象PEN香水!”那时候在桌前一坐能坐好几个小时。这也许遗传自搞哲学研究的爸爸。可妈妈不能容忍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如此安静,为了我的健康,妈妈常常把我赶出门去:“别一天到晚闷在家里,出去活动活动!”再看往外走的我,脸色和正玩在兴头被叫回家的孩子一样难看!因为我不爱出门,每到吃晚饭的时候大院里就会出现颇具喜剧效果的一幕:别人家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满院子找自家的孩子回家:“三伢子,回来吃饭!”而我们家阵容可就特别了,只见5岁小何我满院子呼唤我那爱玩儿的老兄:“昊昊,回来吃饭喽!”个头瘦小的我老气横秋地夹在一群人高马大的成年人中间,倒也蔚为奇观。别看我老实巴交不出门,奇怪的是,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很爱抛头露面的孩子。我爸经常骄傲地回忆我刚两岁的时候就在全单位的集会上给全体员工背诵毛主席诗词:“久有凌云志,今上井冈山……”真是神奇,我现在都不一定能背好。想到那时候我连囫囵话都说不出几句,被大人抱上台就旁若无人又口齿极其不清地开背,我真觉得今天当主持人是当年埋下了伏笔的。而且“小和尚”我还经常为众人载歌载舞做免费秀,当年在我们院子里也算是红极一时呢! 童年的时候我很不会玩,这是一直到今天我依然耿耿于怀的一个遗憾。我不擅长任何一种流行的游戏,拍“洋菩萨”(一种小画片)嫌脏,滚铁环太单调,唯一觉得跳皮筋还有点艺术创作性,还怕被其他男孩子耻笑。回想起来,我小时候还真没怎么玩,可惜可惜。 那时候我们家里都不富裕,孩子们都没有什么玩具,不象现在的小宝贝那么幸福。几天前我在商场里看一个孩子试他新买的电子手枪看得入了神,那小手枪又出声又喷火,真是令我叹为观止,羡慕不已。想我们小时候玩枪战游戏,光是用手比划着喊:“啪,啪,啪啪啪!”玩一下午就知道嘴累。可那时候我的小伙伴真是快乐,他们每天都聚在一起,从集体的游戏中找到彼此平等、相互协作、“众乐乐”的趣味。我想,人作为社会动物,也许应该从小就学会在群体中生活。今天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虽然好多了,可他们老窝在家里,不是看碟就是玩电子游戏,极少出去进行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很容易造成体质的虚弱、性格的孤僻。我因为小时候的闭门不出,直到今天还经常在人际关系方面发愁,而待人处事方面的笨拙更是花了很多精力去弥补。如果童年可以重来一次,我想我会换个活法呢!
我的愿望/理想 人是要有愿望(梦想)的。人没了愿望(梦想),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人没愿望(梦想),就等于生命缺少了阳光雨露。人在社会上扮演了多重角色,有着多重的愿望(梦想)。我是一位青年,我渴求进步;我是一位父亲,我期望女儿健康成长;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早日成为栋梁。我有太多太多的愿望(梦想), 在这我要说说其中的一个愿望(梦想)。 就说说教师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教学相长;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要做好教师,可谓责任重大。自从参加工作做了教师以来,我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望(梦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但仍然觉得现实与愿望(梦想)还有一段差距。要缩短差距,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热爱教育,注重情感。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任何一方未做好,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一位教育家说,“爱可以弥补天生的缺陷”“情可以使寒冷的冬天变得 春天般的温暖”。这充满哲理的话语,的确可以启迪许多人的心扉。只要真诚地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我想对教育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没有回报。 2、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要随时学习,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以免知识老化。现代是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时代,你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定将是社会历史的陶汰者。 3、塑造形象,给人表率。教师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影响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时时处处,养成良好的师德规范,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衣着打扮,都要体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给学生和他人留下美好的形象。以上三点,若能做好,我想,要做“良师益友”的愿望就会更快现实。 我的学习生活 我很爱读书。小时候,不管怎么贪玩,书总是要先读完。只是家里的书并不多,直到爸爸带我到他的学校里读书,书才多起来。那时,我最喜欢读的是《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杂志,每次,只要新的杂志一来,不管我在干什么,我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先把它看了个大概再说。就这样,由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非常优秀。到初中毕业那年,爸爸说我的身体不太好,又有点担心我考不上大学,要我报考了中专;而我,却因为爸爸年纪大(比我大整整四十岁),身体很不好,家里负担也很重,没跟爸爸说什么。接到第一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时,心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还从来没有认真、努力地读书,书就要读完了,那是一个梦的破灭啊。进了师范,原本想好好地学文化,将来再去读大学。可是,人总是身不由己,在师范里,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特长的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出尽了风头。对于一个从农村初中毕业的我来说,那可是一无所有。没办法,只好白手起家,选了书法、美术作为自己的特长,拼命的练习,终于能够在学校、甚至在全国获奖。工作后,特长改变不了文凭低的事实。我必须拿到文凭,我想考美院或者考研究生。可是,爸爸却早已为我设计好了一条路:考函授,教书,评职称。爸爸总是这样现实,而现实的生活却渐渐消磨了我的雄心壮志。我最终参加了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读起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我总有一种浮躁的感觉,为应付每一场考试而读书,那可不是读书的境界呀。我终于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厌倦。最后又学起了电脑。在玩电脑的过程中,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不管怎样,我热爱读书,看着封面漂亮的装帧,嗅着书页淡淡的墨香,心都醉了。我不敢随便打开它,仿佛那是对它的轻薄。等到夜深人静时,在昏黄的灯光下,再郑重地翻开它,细细地口味它。这时,一本书,就好像一个朋友的承诺,它让我得到很多我想要的东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 谈谈卫生与健康 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吃了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 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 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 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她是说张曼菱,家里都是知识分子。当年还是云南省的文科状元。
其实还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次的封面确实是比较新奇的,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小编的看法是:随着特朗普的患病整个白宫人心惶惶,近期的《时代》封面也是以病毒作为封面,一方面告诉大众形式危急,一方面也是美国开始正式这个病毒事件,也是告诉各国自己的态度,直观的表达了自己对病毒的重视。
民国12年,即公元1924年,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9月8日,吴佩孚的半身照被美国《时代》周刊印在了封面,吴佩孚因此成为中国首次亮相《时代》周刊的中国人。
《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吴佩孚照片
不仅如此,在《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吴佩孚照片的下面,还配有了“中国最强者”的字样。很显然,在当时美国人看来,吴佩孚就是中国最强大的人,他也被认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军事强人。
此时的吴佩孚,的确不负中国最强者的称号,在吴佩孚的率领下,直军先在直皖战争中击败了长期把持北洋政府的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随后又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东北王张作霖。
吴佩孚
袁世凯死后的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局面,中国割据一地,做起土皇帝的军阀数不胜数。而在诸多军阀之中,有三支占据地盘最广、实力最强的军阀,他们分别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和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
从直系的首领也可以看得出来,吴佩孚并非始终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事实上,吴佩孚在北洋军阀内部只能算后起之秀,当北洋三杰声名鹊起的时候,吴佩孚只是一个落第的秀才,不名一文,直到1906年,他投奔了尚在北洋三杰之下的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曹锟,才逐步受到了曹锟的赏识重用,开始了崛起之路。
进入民国之后,吴佩孚才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正所谓“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在吴佩孚的指挥下,直军的一系列辉煌的大胜,奠定了中国第一强军之名,吴佩孚也因此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先后击败皖系段祺瑞和奉系张作霖之后,虎踞洛阳,坐拥几十万精锐大军的吴佩孚志得意满。此时的中国虽然依然军阀遍地,但是,在吴佩孚看来,却并没有哪一个军阀能够威胁到直系的地位。
北洋三大军阀
东北王张作霖龟缩关外,是手下败将,坐拥数省地盘的皖系已经灰飞烟灭。其他如西南军阀、西北马家军、山西王阎锡山、四川诸多军阀等等,虽然有一定实力,但却守成有余,进攻不足,根本无法阻挡直系大军。因此,吴佩孚决定武力统一全国,提出了“法统重光”、“废督裁兵”的口号。
这样无异于削藩和武力统一的做法,自然激起了全国各地军阀的共同反对。而退回关外养精蓄锐已久的张作霖则再次出关,与吴佩孚爆发了第2次直奉战争。
然而,令吴佩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2次直奉战争直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而且,直军之败,不是败在奉军强大的战斗力,而是祸起萧墙,被同属于直军的冯玉祥等人临阵倒戈,切断了大军的后路,最终导致直军主力不战自溃。吴佩本人孚被迫率领数千残兵乘坐军舰逃往长江流域。
东北王张作霖
第2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吴佩孚的北方地盘以及数十万精锐大军被一扫而空,而没有了这些,吴佩孚的武力统一全国梦想,自然也灰飞烟灭。吴佩孚登上时代周刊,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刻,没有享受多久就迅速跌下。
在此之后,虽然吴佩孚东山再起,再次占据了两湖地区和河南等地,但是,此时吴佩孚的直系实力已大不如从前,吴佩孚也没有了武力统一全国的底气和锐气。
而且,重新占据两湖地区没多久,还没喘过气来的吴佩孚,很快就开始面临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在革命意志坚定、士气高昂的北伐军的打击之下,直军很快灰飞烟灭。吴佩孚也成为了众多下野的北洋军阀之一,再没有机会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