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范文水文杂志

发布时间:

论文范文水文杂志

关于北京地区近51年来蒸发降水趋势的研究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地区近51年来蒸发降水趋势的研究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论文摘要: 58~2008 年51 年北京地区诸项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其潜在蒸发值。应用Mann-Kendall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各气象要素,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潜在蒸发呈上升趋势,降水补给呈下降趋势,这对于供水保障是十分不利的。将造成水资源总量的下降,引起用水困难,加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干旱问题。

论文关键词: 潜在蒸发;降水;Mann-Kendall 法;北京

中国北京地区气候干旱, 水分短缺, 蒸发的任何变化都将对水分平衡和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1]。潜在蒸发是表征大气蒸发能力的一个量度, 它标志大气中存在着一种控制充分湿润下垫面蒸发过程的能力, 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是利用气象要素计算得出。同时,大气降水也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使得水文循环发生巨大的变化,加剧了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同时分析蒸发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能为区域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了解区域内水资源变化的'特性。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区概况北京地区处于中纬,在东亚大陆的东端,气候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因此具有大陆性季风区的特点,所以北京地区四季分明,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夏季闷热多雨,秋季舒爽,冬季寒冷干燥。又由于北京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平原高差悬殊,因此,局部地区又具有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

1.2 研究方法为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区域各气象要素,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工程硕士趋势及其对大气水文循环的影响,应用1958~2008 年51 年北京地区诸项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日观测值,运用彭曼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其潜在蒸发值[4]。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各气象要素,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趋势。

1.2.1 潜在蒸发计算-penman 公式由彭曼公式的表达式可知,彭曼公式由两部分加权而得,其中,第一部分为水体吸收净辐射热量引起的蒸发,第二部分为风速饱和差引起的蒸发[10]。

分别为其权重因子。其中, Δ 是指气温为a t 时饱和水气压曲线之坡度,为温度计常数,当温度以摄氏计,水汽压以毫巴(mbar)计时,其值为0.66。

1.2.2 趋势检验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 方法(MK 法)对北京地区的气象要素,潜在蒸发和降水量进行趋势检验。MK 法是一种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通过计算Kendall 统计量τ ,方差2τσ ,标准化变量M 判断序列变化趋势显著性[6]:

M 为正,系列具有上升或增加趋势;M为负,系列具有下降或减少的趋势。若M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64、1.96 和2.57,分别表示通过了信度90%、95%、99%的显著性趋势检验”

2 潜在蒸发变化趋势研究

2.1 年尺度分析年尺度潜在蒸发趋势,北京电子工程站潜在蒸发值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93mm/d/10a,Mk统计值为2.39,通过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

北京站年尺度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见图2,其M-K检验统计值分别为5.67,-5.003,-3.21 和-1.81。在北京站,气温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然后依次是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了信度为99%的显著性检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并通过信度为99%,99%和90%的显著性检验。年份累积降水量(mm)降水趋势北京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41.2mm/10a,其MK 统计值为-1.67,并通过信度90%的显著性检验。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综合以上年尺度分析结果可知,北京地区在1958~2008 年的51 年期间,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这可能受整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潜在蒸发也呈明显上升趋势[7][8],而降水补给呈下降趋势。这对于水资源保障是十分不利的因素,将造成水资源总量的下降,引起用水困难,加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引发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干旱问题[9]。

2.2 季尺度分析著性检验,且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风速与相对湿度分别通过信度为90%,95%的显著性检验,且都呈下降趋势,又考虑到潜在蒸发虽未通过信度检验,但呈微弱上升趋势,说明在春季,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对潜在蒸发的促进水利工程作用程度略大于风速与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对潜在蒸发的抑制作用。

并且在春季,北京地区的降水通过了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北京的春季降水量呈比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气象要素为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都通过信度为99%的显著性检验,且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而风速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且通过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潜在蒸发在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的共同促进作用下,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且通过的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

但降水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这种蒸发显著上升而降水量显著下降的趋势会加剧北京地区夏季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秋季,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气象要素又变为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潜在蒸发,都通过信度为99%的显著性检验,且日照时数与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潜在蒸发呈上升趋势。由于风速与气温的变化极其微弱,我们可以认为,在秋季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对潜在蒸发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日照时数减少对潜在蒸发的抑制作用。可以清楚的看出,降水量在秋季的变化趋势非常微弱,因此这种蒸发显著上升而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的现象同样会对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造成不利的影响;

冬季,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气象要素只剩下风速,呈下降趋势,且通过了信度为99%的显著性检验,其次是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均过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且变化趋势分别为上升和下降,降水、潜在蒸发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都很微弱,因此可以判断气温上升对潜在蒸发的促进作用与日照时数下降对潜在蒸发的抑制作用基本相当,相互抵消,从而导致潜在蒸发的变化趋势非常微弱。考虑到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种蒸发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仍会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产生负面作用。

3 结论

本文给出了以下结论:

(a) 从年尺度和季尺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北京地区1958~2008 年51 年间,随着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潜在蒸发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补给项大气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10]。

(b) 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这种蒸发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会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产生负面作用,引起用水困难,加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干旱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琼芳,刘轶,王鸿杰,气象变化趋势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8,26(5):1-3.

[2] 刘波,马柱国,丁裕国. 中国北方45 年蒸发变化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6 ,25 (5) :840-848.

[3] 谢贤群,王菱,中国北方近50 年潜在蒸发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683-691.

[4] 侯战生,卢宾,鄱阳湖水面蒸发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0,18(6):31-40.

[5] 付学功,董晓丽,彭曼公式在河北平原的应用[J],河北水利科技,1995,16(2):8-12

[6] 周连童,黄荣辉,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气候与环境研究[J],2006,11(3):280-295

[7] 陈俊旭,张士峰,华东,基于水足迹核算的北京市水资源保障研究,资源科学[J],2010,32(3):528-534

[8] 王萍,黄大英,张彤,2014 年南水北调引江水进京前首都水资源保障的思考,水资源[J],2010,1:30-31

[9] 陆龙泉,王国法,浙江省金衢盆地降水和蒸发变化及其周年分布,浙江农业学报[J],2001,13(2) :94~98.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促进了水利科技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水利科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资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的稳定性和对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操作智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机械液压;水利科技

1.我国水电站对过速保护系统的使用历史

我国在发展基础工业的初期阶段,绝大多数的技术和机器都来自前苏联。水力发电从解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套引进得前苏联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技术,并且同步使用JSX型机械转速讯号器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过速保护监控。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该型机械转速讯号器只能发出过速保护讯号,而不能根据讯号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说只有报警而机械不能相应的执行保护操作;另一局限性表现在该型机械转速讯号器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出现误传讯号或者作业失灵的现象。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研究者针对前者只报告讯号不操作的局限性,增加了带执行操作部分的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但该由于当时电子资讯科技尚不完善,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读卡不成功导致拒绝执行操作现象。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的产品和技术被引进到国内,有几种国外厂商提供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被一些水电站使用,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国外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水轮发电机大轴连线的卡环设计有瑕疵,在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增加一道在水轮机大轴上加工齿口的工序之后,才能保证该装置不在水轮机大轴上做轴向位移,即才能保证装置在轴上的稳固性。我们知道轴承的材质和大小、粗细、长短的规格,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在水轮机大轴上再加工齿口必然会对大轴的强度产生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拿货时间、购买预算、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国外产品技术的掌握和其产品的售后维修服务都在重点考虑之列,故使用国产的、效能可靠地、能解决上述局限性的过速保护系统装置是势在必行。

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势

2.1通过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以往现场作业反馈给我们的经验可以了解到: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点就在于获得的转速讯号不是来自于机组的转速测量装置,而是由于装置本身的离心探测器通过机组转速上升而增大的离心力带动柱塞作径向位移而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完全是同一机组上的另外一套测速方法和感应、操作的装置,避免了因为电器测速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可能发生的机器损坏和飞逸事故的发生,可以确保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执行。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国内就已经拥有极高的技术力量去生产,机器维护简单方便,相对于昂贵的国外产品,可靠性高、经济预算少、适合国情,对于关系到国家大中小城市、村镇的水电站作业可以达到广泛应用。

2.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技术要点和设想

2.2.1在调速器失灵的情况下,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能实现“零时间”无缝连结,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从而实现紧急安全关机。

2.2.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电子调速器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两套过速保护装置系统的安装,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本质上是一套在电器测速系统发生故障、电源系统和调速器同时失控的情况下的备用保护装置,完善了过速保护装置的工作系统。

2.2.3鉴于机械运动必然产生的高温和轴承的变形,以及在作业的应用范围,比如应用到水电站的地下深层取水,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地下深层取油过程中,必然要遇到高温和高压的问题,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必须要克服高压和高温德难关。。

2.2.4标准液压元件已经在水电市场的大量应用,将标准液压元件应用于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不仅能大量节省制造时间,提高水电辅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并且降低了操作难度和维护的难度。

3.装置工作原理

3.1机械原理

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为两级控制的切换阀。离心探测器由两个半法兰圆环、弹簧以及配重块组成。法兰环安装在大轴承上,当轴承旋转的时候,法兰环也随之旋转,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则由探测器中弹簧产生的弹力作用在轴承柱塞上消除力的作用,使其保持径向的相对静止状态,而法兰圆环上配置的配重块,则加强了两个半法兰圆环运动的平稳性。而当机组处于过速状态且其他过速保护装置不能正常控制速度时,当机组转速达到了设定的上限17.8r/min时,则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从而使柱塞产生径向位移,离心力增大产生的径向位移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大了柱塞的旋转半径,径向位移增加到一定的值时,则柱塞可以直接撞击到切换阀的撞块,使得切换阀开始动作,通过与其串联的电磁先导阀作用于事故配压阀,然后通过压力油推动事故配压阀来切换油路,从而实现快速关机的操作。同时电气接点导通,发出事故停机警报。

3.2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机组正常执行时,过速保护装置内的切换阀处于开的状态,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不动作,此时事故配压阀只作为主配压阀操作导叶接力器管路中的一个通道,使得压力油经过主配压阀和事故配压阀通道进入导叶接力器。当机组过速运转且调速器调速失灵,急停电磁换向阀和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等过速保护装置未能正常启动时,一旦达到设定的临界值117.8r/min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旋转半径加大撞击到切换阀撞块,使得切换阀进入动作程式,使得事故配压阀左侧油汇入到漏油箱,而排出油,其另一侧压力油则导致了两侧管道的压力差,由于右侧油压力产生的压强,右侧的压力油便将事故配压阀活塞向左推动,使得压力油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直接进入到导叶接力器的关腔,并同时切断经过主配压阀的压力油回路,并通过导叶接力器关闭电气阀门。在此执行过程中压力油不经主配压阀而直接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操作来关闭导叶接力器,缩短了压力油的作用路线,既缩短了导叶操作的反应时间,也减少了油耗。还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启动紧急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机组进口快速闸门的时候,也同时启动了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导叶,双管齐下保证了停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在水电站作业中的可用机组型别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由标准化耐高油压事故配压阀为主体构成的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符合各项大工业时代对机械产品的需求:标准化程度高、耐高油压、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实用。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在水电站作业中可用于额定转速为2500r/min以内,轴承直径在100mm~2500mm内的轴流式、混流式、贯流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在国内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水电站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运作中已经避免了数起事故的发生,反响极佳。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配合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使用,水电站需要在引水管道上加装一道检修闸门,以方便水轮机的使用和维护,此项装置需要增加一笔费用,不过其总体费用与传统过速保护装置所需要的总体费用相比仍然较少,符合经济实用的需求。

5.结束语

随着资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的稳定性和对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操作智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目前在电气测速系统发生故障或者电源和调速器调速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已经成为过速保护的最后一套保障装置,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研究人员还要顺应生产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设计出更安全的甚至是完全智慧化的过速保护装置。

参考文献

1、2005年江西省水利科技人才预测与规划陈云翔江西水利科技2000-09-30

2、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村水利科技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刘钰,许迪,吴景社水利水电技术2001-01-20

摘要: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淮安水利;科技

1多措并举、精心组织,水利科技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各类水利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水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增加了对农水科研试验站的投入。淮安市有涟水、淮阴、盱眙三个水利科学试验站,其中涟水试验站是水利部批准确立的全国100所农水科研重点试验站之一,共有职工15人,试验用地123亩,兴建了试验基础、试验大棚以及水土保持测试示范区,为进一步研究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与应用创造了条件。二是搭建创新技术服务新平台。淮安市水利局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签订水利科技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著淮安市科技兴水、提高科技贡献率进入到一个新层次。三是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淮安市水利系统除了局机关及相关直属机构外,还有甲级设计单位1个,一级施工企业1个,二级施工企业6个,水利系统职工总数约4000人。其中技术人才总量占在岗职工队伍总数约50%,为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投入不足、人员结构老化,水利科技工作仍有问题

“十一五”以来,水利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就从水利当前发展的力量上分析,水利发展还没有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目前水利科技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

2.1科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科研成本的提高,当前的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水利科技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需求。未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励基金。

2.2水利前期工作中必要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够

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内在动力,设计方案及技术支援储备上准备不足,尤其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跟得上。

2.3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淮安市水体允许纳污量、地下水回灌技术、水环境管理模式等研究进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水花生打捞处置一体化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研究有待创新突破。

2.4智慧水利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在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提下,淮安市水利资讯化建设中各系统资讯交换编码体系和技术规范、中心资料库动态维护、主要应用系统实现智慧功能等要求,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2.5水利科研基础设施老化

三个水利科研站长期资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到位,加之装置在执行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维修更新,在长期的执行中严重老化,加之资料采集手段原始,精度难保证。

2.6水利科研人员结构老化

人员年龄偏大、学业偏低、专业人员偏少。

2.7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县区和单位对水利科技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和推广意识淡薄,科技优先发展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3构建体系、建立机制,让水利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十三五”期间,将针对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一批专案研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建设一批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成水利科技知识普及基地;建立和完善以 *** 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水利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投入强度。

3.1完善四个推广体系

科技推广是一项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为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服务的一项重点科技工作,必须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具体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勘测设计技术推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推广成熟的技术产品、优化工程布局和结构型式等工作;二是以水建公司为代表的水利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三是三个水利科研试验站,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水利科学试验站,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装置开展水利基础技术推广工作;四是以乡镇水利站为基础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包括村组水管员,在工程日常执行、维护等工作推广成熟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2建立四项研究机制

科技研究平台,在水利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紧紧围绕淮安市水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水利现代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等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淮安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全面小康社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一是合作机制,在淮安水利系统内广泛开展与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由这些单位每年提供3~5个科研课题,与市县水利局进行对接,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奖惩机制,建立水利科技奖励基金,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设立水利课题配套研究基金,对部、省立项的专案给予经费配套;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获得上级奖励的专案,按获得奖金的不同比例给予配套奖励;设立水利学术论文奖励基金,年底组织优秀论文评比,主要作者在水利初、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加分。三是引进机制。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省水利厅密切联络,争取在推介的技术指南中优先安排最新的水利科技成果在淮安水利工作中推广应用,引进推广“948”专案等。四是创新机制。针对水利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激励系统部门单位大胆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重点、化解难题、提升效能、激发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水利创新创优工作上层次、出精品。

3.3建立多个科普平台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开展水利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重点抓好五个交流平台,并以樱花园等一批区域内水利工程为基础,探索建立淮安市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在“淮安水利”网站上设立专栏,办好网上水利科普园地,让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能在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各方面参与交流;建立QQ交流群,为淮安水利科技工作者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能够实现科技资讯共享,广泛快速传递水利科技资讯,解决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拍摄制作水利科普宣传片;办好《淮安水利》杂志,编发水利科普读物,加大科普宣传工作。

4精心挑选、科学布局,积极推进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水利科技示范区是将水利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整合配套,发挥推广示范效应的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域。能够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成果在开发、转化、推广、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4.1科学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示范区

紧紧围绕水利工程生态化、科学用水节约化、配套工程标准化、科学设计人性化、建筑形象景观化、用水排程科学化、工程管理资讯化、管理队伍组织化等八个方面积极推广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化灌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2节水高效的管道灌溉示范区

结合专案区实际情况,运用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对专案区进行节水改造,充分发挥其作用,管道工程可大量节约用水、减少输水渠道占用耕地面积、降低提水费用、节约灌溉用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灌溉矛盾等方面。

4.3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区

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施活水、净水、洁水等工程,从而使河道在满足防洪除涝、灌溉供水、通航等要求的同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协同发展,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4.4长藤结瓜式现代化灌区示范区

在盱眙县,结合灌区改造工程,打造长藤结瓜式的现代化灌区。通过对渠首泵站、输水、配水渠道系统称之为藤和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和池塘称之为瓜进行科学改造,利用科学手段对蓄水、调水、提水、引水等方案进行优化,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使灌区使用效益、效率最大化。

4.5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在盱眙县和市废黄河两岸沿线,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市樱花园已建立成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完整的平原沙土区城市河道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起到了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引导和辐射的作用。

4.6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按照构建“水畅、水活、水清、水景”的城市水利治水方针,努力打造生态水城。水畅,即建成流的进、排的出的安全水系统;水活,即建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动态水系统;水清,即建成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生态水系统;水景,即建成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统。

4.7水利资讯化示范区

用资讯化技术提升水利工程执行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如3G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视觉化会商中的应用,推出“防汛快e通”产品,并在全市防汛系统加以应用,有力提高了淮安市防汛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能力,是全省乃至全国资讯化示范专案。

4.8水源地保护示范区

采取在地表饮用水源地和工业集中取水水源地设立保护区,在一级、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定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和禁止任何污染水体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各类活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监视监测,确保水源地安全。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2000年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李向东,季山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12-30

2、科技进步对水利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的测算王博;严冬;吴巨集伟;江焱生;陈真林;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7-15

水文杂志

我说下我发过的吧《水力发电学报》这个要平邮来回~审稿两个月左右,版面费1000审稿费100 是EI 属于中国发电学会的刊物《水利水电能源》这个是华中科大的刊物,现在版面费貌似涨到1200了。。是个双核心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 还有《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人民黄河》这些。。。只投过上面两个 剩下的不了解了。。。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刊期种类 级别 订阅参考单价 全年价2-183 水利学报 月刊 中央 12.00 144.002-426 水利水电技术 月刊 中央 8.00 96.002-427 中国电力 月刊 中央 12.00 144.002-428 水力发电 月刊 省 6.00 72.002-430 水文 双月刊 中央 8.00 48.002-781 水利建设与管理 月刊 省 10.00 120.002-784 水利发展研究 月刊 中央 6.00 72.0012-396 吉林水利 月刊 省 6.00 72.0012-403 东北水利水电 月刊 省 4.60 55.2014-82 水利天地 月刊 省 4.50 54.0014-316 水利科技与经济 月刊 省 10.00 120.0018-191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双月刊 中央 20.00 120.0028-19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季刊 中央 12.00 48.0028-24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双月刊 中央 10.00 60.0028-252 水利经济 双月刊 中央 6.00 36.0038-49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月刊 中央 10.00 120.0038-110 水利水电快报 月刊 中央 6.00 72.0038-111 水电能源科学 双月刊 中央 12.00 72.0042-330 湖南水利水电 双月刊 省 8.00 48.0052-71 陕西水利 双月刊 省 8.00 48.0082-5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季刊 中央 10.00 40.0082-690 中国水利 半月刊 中央 8.00 192.00

"您好,用QQ邮箱吧,只要有QQ,通过手机或电脑浏览器mail.qq.com登陆即可激活开通邮箱,用户名默认格式:QQ号@qq.com,没有就到zc.qq.com注册一下,支持注册任何需要邮箱的平台。用户名支持设置为【英文@qq.com】【手机@qq.com】【用户名@foxmail.com】商务两用,这个功能是实现一个邮箱拥有多个邮箱地址,意思是所有设置的邮箱地址都会收到同一个邮箱。设置方法:1、通过电脑浏览器登陆网页版,2、左上角设置---选择账户---即可注册其它用户名,同时邮箱要是用的多,建议装个专业手机QQ邮箱客户端4.0,通过浏览器或app搜索即可下载,安装好打开软件---添加邮箱选择对应服务商---输入帐 号和密码即可绑定,支持imap/pop3/exchange绑定和多帐号管理,设置简单,新邮件即时提醒,同步通讯录,集成漂流瓶让邮箱更加有趣,文件中转站,日历添加行程安排提醒,记事本,广告邮件汇聚,还有夜间免打扰设置等功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计源期刊。《水文》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统计源期刊(双月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

水产杂志

水产前沿是创办于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产杂志之一,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全球水产华人。在中国沿海地区,这是最新锐的水产专业杂志。在华南,《水产前沿》是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档次最高的水产杂志。

你自己去查查 水产大学吧

《南方水产》、《中国水产科学》、《水产科技》、《海洋水产研究》、《水生生物学报》、《大连水产学院学报》、《中国水产》、《科学养鱼》、《齐鲁鱼业》等...

一般认为的一级学报有 水产学报 水声生物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其它都是核心期刊 像是水产科学、淡水渔业、海洋水产研究、海洋科学等等,再有就是科普类的水产类杂志,科学养鱼啥的 中国水产,还有地方类杂志就不一一举例了

中国水利水电杂志

还可以啊,看你对论文的期刊要求了。

水文类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水文》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水利类有《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属于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水利水电技术》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扩展资料:

资格证书: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利部)(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取得本专业(指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或相近专业(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满1年。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满1年。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水利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100044) 2 水利水电技术 水利部信息研究所 北京德胜门外六铺炕(100011) 3 水力发电 国家电力公司 北京德胜门外六铺炕(100011) 4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郑州市金水路11号(450003) 5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武汉市解放大道1155号(430010) 6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水利部农村水利用水电及农村电器公司 武汉市势力电力大学(430072) 7 河海大学学报 河海大学 南京西康路1号(210098) 8 水文 水利部水文局 北京白广路2条2号(100053) 9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武汉珞珈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 10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100044) 1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武汉市武昌小洪山(430071) 12 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南京虎踞关34号(210024) 13 水力发电学报 中国水力发电与工程学会 北京市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00084) 14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武汉市赵家条九万方(430010) 15 水科学进展 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南京市西康路1号水文水资源研究所(210024) 16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虎踞关34号(210024) 17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中国船舶工程研究中心等 上海市高雄路185号(200011)

兄弟也是搞水利的?。。农村水利水电还可以了,一般单位都承认他的核心地位的,我刚发的论文就是发在这个上面的,我天大的,有机会可以交流一下哈

给水排水杂志社长

1942年中央大学毕业。194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卫生工程硕士、1951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博士。历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1943~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1945~1947年)。归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著作有《给水处理》、《给水处理 · 理论与设计》、《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等10余本,其中多部被选作高校教材,再版重印多次。曾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名誉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给水排水分支副主编、《工业水处理》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编委等职务。入选《中国科学家辞典》现代第二分册、《Who’s Who in the World》等。1957年《给水工程进水建筑物》·1975年《管道和水泵简易计算法》·1981年《给水处理》·1990年《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1992年《给水处理 · 理论与设计》·1918年12月31日生,籍贯贵州贵阳。·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工学士,重庆,1942·宝天铁路工程局工务员,甘肃天水,1942—194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重庆,1943—1944·国立中央大学 土木工程系助教,南京,1945—1947·美国密西根大学卫生工程硕士,1949·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博士,1951·美国Sigma Xi学会会员,1951·美国芝加哥Consoer T 7 ownsend and Associates公司设计工程师,1954·清华大学副教授,1955—1960·清华大学教授,1961—1989·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1981—1988·中国电子学会洁净学会副主任委员,1982—1985·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1985—1990·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长,1991—199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名誉理事长。1997—至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1990—199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95—199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1998—至今·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给水排水分支副主编,1985—1987·《工业水处理》杂志编委会副主编,1985—1988·《工业水处理》杂志编委会编委顾问,1998—至今·《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编委,1985—1989·《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顾问,1990—至今·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城市供水组副组长,1985—1988·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供水与节水组组长,1989—1996·入选《中国科学家辞典》现代第二分册,《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入选Who's who in the world,16th Edition( in print),1998,Marguis Who's Who,New Providence,NJ,U.S.A

张晓健,男,1954年出生,197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环境工程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晓健同志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全国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现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编委会主任、《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编委等社会团体职务。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国际水协理事(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缩写IWA,中国仅2名理事)、美国水环境联合会(Water Environmental Federation,缩写WEF)会员、日本水环境学会(Japan Society on Water Environment,缩写JSWE)海外会员等,代表国内有关学会积极推进与国外学会的学术交流。张晓健同志已担任两届校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和校工会委员,现任校工会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组织校工会的教书育人和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并获得北京市总工会“迎五十年大庆,做跨世纪先锋爱国立功竞赛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