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菜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菜毕业论文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内容摘要: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过分注重饭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维特征的中国人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却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西方人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着饭菜的实用性基本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落足于食物对人的健康,他们不讲究花样、轻视了饭菜的其他功能,致使除了一些吃西餐烦琐的规矩之外,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 关键词:饮食文化 饮食观念 味道 营养 饮食对象 饮食方式 用餐礼仪 对于中国人,我们一出生便开始了品味中式饮食,因而或多或少会厌倦中式饮食,同时,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当中,西方饮食进入中国使我们有了新鲜感,让我们有进入西式快餐店品味与中式饮食不同的西餐或西式快餐的欲望,去吃西餐,就必须了解西餐与中餐有何区别,吃些什么,怎么吃。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变得越加频繁,中国人到国外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到西方国家,入乡随俗,就免不了与西方人一起用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也必须得了解西方人的用餐方式和用餐礼仪。仅从这个角度出发,简略地谈谈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希望对我们中国人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有点借鉴意义。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与注重“味”的中国饮食相比,西方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注重科学饮食,讲究营养,并且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因为过于注重营养,西方饮食几乎没有艺术可言。各种餐饮产品的科学成分一目了然。在宴席上,人们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只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牛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而中国就很讲究“五味调和”,即在重视烹调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用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指导这一调和,调和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调和的最终结果要味美适口。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 、肉片炒蒜苗、腐竹焖肉、芹菜炒豆腐干……而此等原料若西厨烹制,则奶汁肉丝外加白水煮韭黄,或炸猪排佐以清水煮蒜苗,中国食客见如此中菜西做,自然是“哭不得笑不得”。 也是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也都生吃。因而他们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使我们难以接受。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我们主张用旺火爆炒。这虽然也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可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吃得多。因而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这当然也是一种“中庸之道”。 而西方烹调也更讲究营养却忽视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入“道”,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他们拒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非“知味观”之座上客也! 平心而论,谈到营养问题也触及到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虽然人们在赞誉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佳”,但那是由于我们感受色香味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顺序如此。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Diet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篇可以参考:)~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 eating habits is that unlike, where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late of food, 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 If you are being treated by a Chinese host, be prepared for a ton of food. Chinese are very proud of their culture of food and will do their best to give you a taste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uisine. Among friends, they will just order enough for the people there. If they are taking somebody out for dinner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polite to semi-polite, then they will usually order one more dish than the number of guests (e.g. four people, five dishes). If it is a business dinner or a very formal occasion, there is likely to be a huge amount of food that will be impossible to finish. A typical meal starts with some cold dishes, like boiled peanuts and smashed cucumber with garlic. These are followed by the main courses, hot meat and vegetable dishes. Finally soup is brought out, which is followed by the starchy "staple" food, which is usually rice or noodles or sometimes dumplings. Many Chinese eat rice (or noodles or whatever) last, but if you like to have your rice together with other dishes, you should say so early on.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摘 要】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饮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许多新鲜事也不断涌入国内,其中当然包括饮食。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里类似于麦当劳,肯德基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地开业。而中国的饮食也是世界享誉的,有华人处必有中国餐馆。在美国,中国餐馆遍地开花,中国餐馆在美国有着百年历史。正是由于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现今社会,许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品尝不同国家的食物,但真正了解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的人却不多。【关键词】 中国;美国;饮食;差异引言俗话说“出门三大事,吃,穿,住”,“吃”是摆在首位的,可以看出“吃”在中国人眼里的重要性,饮食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饮食起居是人们常常谈及的话题,随着地域的不同,生活习惯也有着显著的差异,饮食文化往往是这个差异最显著的代表。徐熊(2001)指出,中美两国人民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两国文化、风俗、氛围、历史内涵、营养价值观和经济条件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当今的人们只是肤浅地认为中美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中国人大多是用筷子,调羹吃着米饭的;而美国人则是用刀和叉,吃着牛排和面包的。其实这些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差异,其中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不同,这些深层次的不同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例如,饮食观念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饮食方式的不同,饮食习俗的不同,烹饪方法的不同,以及“吃”的对象的不同等等。这些不同才是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所在。下面就对这些不同做更详尽的解释。(一) 饮食观念的不同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压力很大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帮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正是由于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中国人才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徐旺生(1993)指出,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之所以在吃的方面能够随心所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曾经吃不饱的日子所迫。

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西方进餐的习惯与我们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参加西餐宴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 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2、 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3、 餐巾应铺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 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4、 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5、 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中途 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6、 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7、 如打喷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8、 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9、 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中国的餐桌文化谈起中国的饮食文化,那可谓是博大精深,令各国友叹为观止。随便摆一个满汉全席就能独霸天下。中国帝王干什么都讲究排场,出门前呼后拥,吃个饭也不能随便,摆出满满一桌山珍海味,每个菜跟蜻蜓点水似的夹一下,以示皇家风范。上梁不正下梁歪,各地官员虽摆不出满汉全席,也差不多把公堂挪到饭桌上了,有啥事吃饱了再说,还美其名曰:“民以食为天。”其实,这些所谓的礼仪风俗沿袭到今日,如果能稍加改善发展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只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什么都应景而变了,只有这方面依然秋毫不犯地继续传承。夏丏尊曾义愤填膺地痛斥中国人是饿死鬼投的胎。对这种污辱国人的活当然不能苟同,可想想也有几分道理。当今社会确有这么一部分人,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只要在他们面前出现过的动物朋友,基本上被搬上了餐桌,一桌的生猛海鲜、飞禽走兽,恨不得连天上的月亮都想扳下一块来尝尝。自作孽不可活,禽流感、非典等,那些人类无力抗拒的天灾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中国人吃饭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喜欢在餐桌上拼酒,以酒量来分高低。更有甚者在招聘职员时不看文凭和工作能力,开口先问酒量好不好,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偶尔跟着混饭局着实是件痛苦的事。一群家伙酒桶似的在那狂喝,并想出各种理由来逼对方喝酒,唯独别人少喝占了便宜。刚开始一个个衣冠楚楚,到了下半场一个个面目狰狞、原形毕露,扯着嗓子喊得面红耳赤。最后的场面分外狼藉,满地的酒瓶加上醉倒一片的“豪杰”,感觉象观看了场“动物世界,”突然想起谁说过的话“中国真像个暴发户!”中国妇女裹小脚的陋习在解放后就终止了,真不知道这仍在蔓延的吃喝风到何时才能封入黄历。

中国传统食品的中英文对照~~~~~~~~~ Ⅰ.中国菜 Chinese Dishes 1.北京烤鸭 roast Beijing duck 2.辣子鸡丁 saute diced chicken with hot peppers 3.宫爆鸡丁 saute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4.红烧鲤鱼 braised common carp 5.茄汁虾仁 saute fish slices with bamboo shoots 6.涮羊肉 instant boiled sliced mutton 7.糖醋里脊 pork fillets with sweet&sour sauce 8.炒木须肉 saute shredded pork with eggs&black fungus 9.榨菜肉丝汤 pork with Sichuan cabbage soup 10.生炒肚片 saute fish maw slices 11.回锅肉 saute pork in hot sauce 12.糖醋排骨 saute chops with sweet&sour sauce 13.家常豆腐 fride beancurd with sliced pork&pepper 14.醋溜白菜 saute cabbage&pepper in sweet&sour sauce 15.鱼香茄子 saute eggplant with fish flavor 16.麻婆豆腐 stwed beancurd with minced pork in pepper sauce 17.韭菜炒蛋 saute leek sprouts&eggs Ⅱ.面食与糕点 Chinese Pastry&Cooked Wheaten Food 1.肉/鸡丝汤面 noodles in soup with pork/chicken 2.担担面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pea sprouts 3.龙须面 saute fine noodles with shredded chicken 4.炒米线 saute rice noodles with green bean sprouts 5.杂酱面 soy beans in minced meat&noodles 6.酸辣汤面 noodles in sour pungent soup 7.排骨面 soup noodles with pork rib 8.阳春面 noodles in superior soup 9.凉拌面 cool braised noodles 10.肉包 steamed meat dumpling 11.豆沙包 bean paste dumpling 12.水晶包 stuffde bread with lard&sugar 13.叉烧包 stuffed bread with roast pork 14.水煎包 lightly fried Chinese bread 15.花卷 twist 16.小笼包 steamed small meat dumpling in basket 17.馄饨 ravioli;hun-tun 18.大饼 bannock

先概览,后发表意见,结论在最后中国餐桌文化一、概述中国餐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有“民以食为天”(Food is eating well-deserved for human life)、“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联系。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中西餐餐桌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二、分配方式的演进中国最早实行“分餐制”(the individual serving),到了北宋后期才进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制的历史远远长于合餐制。由于早期食物相对匮乏,“按人均分”是比较合适的分配原则。无法满足人们的口味、习惯的不同是分餐制的缺陷。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食物逐渐充足起来,种类越来越丰盛,分餐制显然不能适应食物多样化的发展。于是合餐制便逐渐取代了分餐制。合餐是历史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其演进过程的本身,也体现在对社会行为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上。合餐共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养成了对他人关心照顾以及我们民族廉让的美德,也使中国人变得温良和善,进而增加了家人的凝聚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了中国人的沟通能力,创造了沟通场所,增加了合作机会;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以及丰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也养成了中国人好商量、好通融的性格。三、宴席座次礼仪“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人自古崇尚礼仪,而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及、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在中国宴会繁溽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宴席上的贵客或主人应坐“上座”。我国古代一般“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然而由于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和时代、地域的不同,“上座”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并向,以西方为上”(《史记·项羽本纪》),既以而朝东坐为上。而在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形、矩形餐桌均已齐备,座次利益也随之有了新新的变化。清中叶后圆桌出现,一般取向阳或向门之位为首位。现代较为流行的座次礼仪是在继承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借西方宴会上以右为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四、餐具的演进我们的祖先也曾与现代人一样,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刀叉要同时使用左右手,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时刀叉只适于近距离的传输,大概也就限于从胸前的盘子到嘴之间。如果这个距离按合餐制的要求,至少要延长到嘴到桌子的中心,也就是说至少要比桌子的半径更长。显然,刀叉承担不了这个距离的传输功能。而筷子出现后,合餐就方便多了。从这个角度,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西方人至今仍然使用刀叉进食,与他们保持分餐制是互为因果的。现代中国常用的餐具有:筷子(chopsticks)、勺子(ladle)、盘子(plate)等,它们分别与西方的刀叉(knives and forks)、铁匙(spoon)及碗(bowl)相对应。它们的使用,亦有讲究。五、餐桌礼仪与宗教、迷信、节日的关系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人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每年农历12月24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事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而许多节日亦与饮食息息相关。如春节吃年夜饭、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凡此种种,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团圆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到另一面。人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饭碗的中央,因这样有点象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面发出声音,这不单只是不礼貌,亦意味前“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到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西方餐桌文化 一、意大利与中国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意大利(Italy)的美食众多,是世界的美食之都之一。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两国的餐桌礼仪却是大相径庭。不同的餐桌礼仪也彰显出两国文化上的迥异与不同的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我们暂且就两国请客吃饭的话题展开,以局部观整体。就从客人进门开始说起。意大利人举办聚会,主人都要早早地在门口迎接,客人也一般会带来酒、甜食或一些纪念品,这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但意大利接受礼品后,礼貌的做法是当面拆开礼品并加以赞美,而这在中国是相当不礼貌的一种做法。在中国主人收到礼品后应先放置在一处,待客人回去后再拆封。入席时,单从餐桌的选择上,就有不同。在中国,圆形餐桌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以右为尊,主人坐在右首并面对正门而坐。而在意大利宴请宾客则喜用长桌,一家之主的身份因而比在圆桌上好辨认。此外,在意大利安排座位也比较随意,依客人喜爱而定。上菜是有最大的不同。在中国是在桌上摆满所有的菜,客人随意夹取。而在意大利,实行分餐制,并且菜是按沙拉、开胃菜、副菜、主菜、甜食、咖啡或茶一道道按很严格的顺序上菜。通常在意大利宴请少量宾客时一般只有三道菜,桌上放有面包,可以自取。而这与在中国满桌的美味珍馐是完全不同的。在此时饮咖啡与茶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比较随意,由主人给客人一杯杯斟茶,没有用小碟。而在意大利,饮茶与咖啡时只端杯子,将小碟留在台上,喝完后,一定要把杯子放回碟上。在席间,中国的主人往往很热情,敦促客人在吃大喝是完全合理的,并频频给客人夹菜、劝酒。在意大利,主人一般不管这些,而是只与客人聊天,旨在创造一种自由自在、宽松从容的氛围。二、加拿大餐桌礼仪加拿大(Canada)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别有一番情趣。对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家里还是酒店宴请朋友,一般都离不开烟酒,否则就有怠慢之嫌。然而,在加拿大请客吃饭则都不设烟酒。饮酒者只能在领有酒牌的地方或住宅内喝酒。在这些地方以外饮酒都是违法的。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十分重视健康,甚至将禁烟禁酒的规则搬到了餐桌。而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特殊礼仪。你听说过加拿大的“冷餐宴会”吗?那就是因为菜肴烧得比较早,时间一长,也就成了凉菜。加拿大人喜欢吃冷食,而中国人则有所不同,热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加拿大人宴请客人是不安排桌席的。通常是客人们手拿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盒和叉子,自己动手随意选取自己喜爱吃的食物和菜肴,然后自找地方用餐。客人们可无拘无束,如果没吃饱,还可以去取食。食毕要将一次性餐具放到废物的大塑料袋中。而中国人热闹,大多一堆人围成一桌进餐,而且讲究排列位次,通常是有主次尊卑之别。在中国的宴席中,必须要所有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中国人用筷子最有讲究了,如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象指挥似地舞筷子,不能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这样不吉利。加拿大的餐桌礼仪除了以上几种特别的要求外,大多数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没有什么差异,同样要注意坐姿和刀叉的使用,同样与中国的餐桌礼仪大有不同之处。 [总结]餐桌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这种理性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大大阻碍了如饮食文化的发展。西餐讲究营养、菜色的搭配,讲究餐具与服务,但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较为单一。而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这也是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民以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不够营养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二、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 please!”或“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 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 主人: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 (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 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一点也不麻烦的。”) 注意,这可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吃不饱,可大大方方地跟主人说:”Oh, 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并再要些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结论:所以,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的模糊。中西方餐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使两者更趋于完善、

中国蔬菜期刊官网

白菜adgc

中国蔬菜网址 该网页大标题左下侧有一个“新用户注册”点击进入,进入“免费注册个人(或企业)用户”页面,填完后提交即可。需填: 登录名、 邮箱、 手机、 真实姓名、性别、您的职务、区号、电话、 传真、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公司所在省市、经营地址、行业分类、主营方向等,有的是有选择内容的。

★ 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年在我国首次调研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中国蔬菜》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于1996、2000、2004和2008年再次被确认。★ 影响因子 2007年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中,《中国蔬菜》影响因子为0.488。★ 收录情况 多年来《中国蔬菜》一直被英国《CAB文摘数据库》系统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为源期刊,并被收录至《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国蔬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所获荣誉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农口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农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北京市全优期刊奖

中国蔬菜期刊版面费

发表吧小编回答: 版面费一般指正式学术期刊刊用作者的文章后其期刊编辑部向作者收取的现金费用。 从版面费自身形成的构件和程序看,版面费是两方的自觉自愿的合约行为,是两个巴掌拍出的响,无违法违纪可言;从版面费遭来的骂声、挨的板子看,不该挨板子的版面费挨得好疼,因而版面费是冤枉和委屈的,无端地指责实属过分;从版面费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它的取舍态度看,版面费是期刊办刊中很普通的正常的自然现象,版面费退场与否都是平常事,不必横加干涉,重要的是全面有效地净化和规范学术环境,整体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版面费是在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出场并非偶然,无须大惊小怪。 作者人数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要求发学术论文的数量随之增加。一般硕士、博士生发表有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硬指标,论文发得不够就拿不到学位。教师评职称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正是高校师生获得学位、职称的需要,使得他们对学术期刊趋之若骛,付版面费成了在所不惜的自觉行为。如广州部分高校的学报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接收学术论文通常分为内稿和外稿,一般只对外稿依版面数额收费。 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有成本费的,且因有关商品和劳动力的涨价而使其成本费不断上涨。尽管有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很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从来不收版面费,给作者的稿酬甚至奖励也不少。但是只要它是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要对论文稿件进行审改、编校、出版等 , 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成本。笔者认为,论文的成本费除出版费、编辑费(包括稿费、审稿费、编校费)外,还应算上两项:编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维持编辑部正常运转的办公费(包括业务会费等)。 我们可以粗算一下:如一家学术期刊有 6 人、出双月刊、每期刊发论文 28 篇、期发 23 万字。出版费 + 编辑费 + 工资 + 办公费 =10000 元 + ( 23 万× 300 元 +1000 元) + ( 6 人× 2000 元× 2 月) + ( 12000 元÷ 6 期) =43300 元; 43300 元÷ 28 篇 =1546 元,即发表 1 篇论文的成本费是 1546 元。现如今哪有“免费的晚餐”?连商家“仅收成本费”对客户来说都成了恩赐和温馨的话语。再比如全国职称外语考试除收你的报名费等费外,人家也没忘记那张答题卡也得收你一块钱的成本费哩。 国际有惯例、中国科协已认可、作者单位也支持。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将出版业作为信息产业 , 在他们国家刊发论文收版面费已成惯例、是很正常的事情。发表论文上发表吧,诚信的专业论文网站!!

学报类的期刊价格本就是比较贵的,可以考虑下普刊的,像《中国农业信息》等都是不错的,价格也便宜

在学术界,期刊稿费与版面费是一种普遍的交易形式。稿费是指期刊为作者发表其论文所支付的费用,而版面费则是指期刊为建立版面所支付的费用。这两种费用的大小取决于期刊的级别、声誉和实力,同时也与所在领域的特点和竞争情况有关。以下是一些国内期刊的稿费与版面费一览表。1. 科技类期刊

在科技类期刊中,稿费通常比版面费高出很多。一些优秀期刊,例如《自然》和《科学》等国际著名科学刊物,在中国的撰稿费达到了10万以上。而国内科技类期刊中,顶尖级别的稿费一般也在1万以上,中等大小的也在2000元到5000元不等。版面费则相对略低,一般在500元到1000元不等。

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相对于科技类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稿费相对较低,大多数期刊在1000元以下。版面费相对较高,一般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但是,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例如《世界观察》和《南方周末》等,其稿费和版面费也会相应提高。

3. 综合类期刊

综合类期刊中,包含了不同领域的论文,所以其稿费和版面费也相对较为均衡。一些优秀的综合类期刊,例如《求是》和《光明日报》等,其稿费多在2000元以上,而版面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而一些中小型综合类期刊的稿费和版面费则相对较低,一般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期刊的稿费和版面费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具体数额在不同期刊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另外,对于一些新兴领域或者重点培养方向的研究,一些期刊会提供更高的稿费和版面费,以吸引更多的学者投稿。

总之,稿费和版面费是期刊和作者之间的一种交易方式,它是衡量期刊和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期刊,既要考虑期刊的声誉、实力和影响力,也要综合考虑稿费和版面费等因素。

在学术界,期刊稿费与版面费是一种普遍的交易形式。稿费是指期刊为作者发表其论文所支付的费用,而版面费则是指期刊为建立版面所支付的费用。这两种费用的大小取决于期刊的级别、声誉和实力,同时也与所在领域的特点和竞争情况有关。以下是一些国内期刊的稿费与版面费一览表。1. 科技类期刊

在科技类期刊中,稿费通常比版面费高出很多。一些优秀期刊,例如《自然》和《科学》等国际著名科学刊物,在中国的撰稿费达到了10万以上。而国内科技类期刊中,顶尖级别的稿费一般也在1万以上,中等大小的也在2000元到5000元不等。版面费则相对略低,一般在500元到1000元不等。

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相对于科技类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稿费相对较低,大多数期刊在1000元以下。版面费相对较高,一般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但是,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例如《世界观察》和《南方周末》等,其稿费和版面费也会相应提高。

3. 综合类期刊

综合类期刊中,包含了不同领域的论文,所以其稿费和版面费也相对较为均衡。一些优秀的综合类期刊,例如《求是》和《光明日报》等,其稿费多在2000元以上,而版面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而一些中小型综合类期刊的稿费和版面费则相对较低,一般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期刊的稿费和版面费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具体数额在不同期刊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另外,对于一些新兴领域或者重点培养方向的研究,一些期刊会提供更高的稿费和版面费,以吸引更多的学者投稿。

总之,稿费和版面费是期刊和作者之间的一种交易方式,它是衡量期刊和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期刊,既要考虑期刊的声誉、实力和影响力,也要综合考虑稿费和版面费等因素。

这个就是要看你发的是多少字符,还有就是什么时候发的。我是在壹品尤刊发的,那时是发的是省级的期刊,好像花了一千都是没有到的。

中国蔬菜杂志审稿时间

中国蔬菜是sci。《中国蔬菜》创刊于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蔬菜行业的技术期刊。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蔬菜》共出版文献11569篇,总被下载1213344次、总被引65221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48、(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87。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蔬菜》文献量为7400篇、基金论文量为3625篇,被引量为42233次、下载量为189232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

中国蔬菜提交修改稿的步骤如下:1. 首先,您需要收集有关中国蔬菜的最新信息,包括蔬菜的品种、种植方法、种植地点、种植时间、营养成分等。2. 然后,您需要根据收集的信息,编写清晰明了的文章,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不要出现重复的内容。3. 最后,您需要将文章提交给审核机构,等待审核机构审核通过后,文章才能正式发布。

中国蔬菜属于什么期刊

《中国蔬菜》要权威性强一些   是北核+统计源  核心期刊

★ 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年在我国首次调研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中国蔬菜》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于1996、2000、2004和2008年再次被确认。★ 影响因子 2007年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中,《中国蔬菜》影响因子为0.488。★ 收录情况 多年来《中国蔬菜》一直被英国《CAB文摘数据库》系统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为源期刊,并被收录至《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国蔬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所获荣誉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农口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农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北京市全优期刊奖

《中国蔬菜》,不是一级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