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字媒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从事本专业岗位的比例不低于50%。可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

根据往年数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行业广泛分布在:媒体、互联网、IT软件、广告、教育培训、网络游戏、电信运营、系统集成、房地产等行业。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岗位分布:

从整体来看,专业方向主要岗位如:多媒体/动画设计师、摄影摄像师、后期制作师、编导策划、网站设计(UI设计师、美工)、网络策划(网络文案策划、网络编辑、新媒体编辑)、广告平面设计、创意设计师、游戏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游戏测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游戏产品工程师、产品工程师/产品经理等。

非本专业方向,则可以选择从事市场营销(市场专员、销售助理、销售顾问)、行政文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岗位机会,但是其中也不乏进入专业相关行业的职能岗位。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47.8%;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52.2%。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18.2%,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8.4%,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18.7%,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5.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17.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42.4%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72.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8.3%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12.1%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26.1%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17.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40.3%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64.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5.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13.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2.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51.8%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2.4%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13.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0.1%,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6.1%,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7.3%;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0.2%,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9%,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2.7%,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2%,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22.1%。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9.2%,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7.5%;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6.3%,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28.1%,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6.7%,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2.7%。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未来科技产品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互联网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各种领域和互联网良好的进行融合,这一定会使得网络流量类型增多并且访问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让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应用还有使用者访问形式的巨大改变。

处于“互联网+”背景中,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使用者利用访问网络的最终目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东西而并非一些杂乱无章的事物,这个方向引领现代网络的变化。ICN能够很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大量信息互联还有使用者访问以及信息交互的要求。

ICN将内容当做关键,依据姓名访问替代了之前依据地址访问的方式,依据内容名还有相关描述实施内容的检索,内容名能够直接体现出使用者的需要,能够让资源良好的进行开放和获得,以上的做法不单单能够让资源加快流动,还能够抬升资源的获得效率,处于ICN中,仅仅划分为两种,这两种分别是数据种还有兴趣种。

客户发出兴趣种,通过这个兴趣种来体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供方也就是内容的制造方还有互联网内缓依据内容的名字,通过数据种给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东西。

节点按照内容的名字,实施兴趣种还有数据种的转发,所以可以说,ICN属于一个客户驱动类型的副本缓存,其中所记录的多种副本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客户的需要就可以,不需要去考虑兴趣的出处,站在提供的角度,ICN是属于消费驱动中的一种,提供方仅仅需要了解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名。

客户进行内容的消费,提供方依据名字提供内容,这样消费和资源提供的模式达到“互联网+”发展思想。

“互联网+”到迅速提升给互联网带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的亲密度越来越大,另外就是,在互联网性能还有互联网管控上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

SDN的关键思想就是让互联网设施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连接,转发作用体现在交换设备上面,控制作用让负责互联网整体信息的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利用进行编程完成策略的个性化还有动态部署。

所以在建立之后,SDN凭借着方便的网络架构和极强的网络兼容情况,不单单被研究领域所关注。并且获得互联网设备制造方的鼓励,逐渐的发展成互联网行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因为SND数据分解平面与控制平面,能够迅速解决普通网络路由判断的盲目情况。

让控制的针对情况与控制效率增强,让网络良好的进行管理,让互联网利用的效率提升,SDN所具有的特征十分满足在提升“互联网+”的时候解决互联网管理混乱,还有增强网络效果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加速国际新一轮经济革命的时候,同样加速新一代的工业技术革命。如今的工业制造系统演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集成情况在增强,网络连接同样越来越强。工业和网络的连接,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心所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彼此的互相连接,完成互联网性、系统性还有完整性的提升,将之前传统的制造形式进行改变,提升管理的情况与制造的效率正是“互联网+”的最终目的。

美国“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15”全部是加速工业技术改变、创造出来核心的竞争实力以及让每个国家迅速的进行提升的关键。互联网属于面向互联网由消费者行业逐渐的转向与制造行业的需要而逐渐诞生的。

未来的展望科技论文篇二 对生物基塑料的未来展望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全球已经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各种资源匮乏、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探寻新的材料和能源,生物基塑料成为人们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矛盾的新方式,它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生物基塑料的概念、当前生物基塑料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生物基塑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而为减轻资环环境压力,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基塑料 概念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生物基塑料的研发和应用,一些传统的塑料制品已经被其替代,生物基塑料已经在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生物基塑料的研究状况及当前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对生物基塑料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生物基塑料的概念 1.生物基塑料的定义 2003年11月日本的生物塑料协会将生物塑料定义为生物分解塑料和生物基塑料。所谓生物分解塑料(BDP)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这类塑料能够由细菌、藻类、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而不会带来环境问题,目前生物分解塑料既来源于石油又来自可再生资源。所谓的生物基塑料(BBP)是指可再生资源例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纤维素、生物聚合物及二氧化碳等,以这些材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塑料,就被称为生物基塑料。所谓生物塑料就是指绿色的生物材料,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能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是给空气带来二氧化碳负担的“碳中性”材料。 2.具有代表性生物基塑料产品的特点比较 3.生物基塑料的检测标准 对生物基塑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其进行C-14分子标记,然后测量其产品中各组分的碳原子是生物碳或化石碳及含量在总有机碳中的百分比(质量分数)。例如计算以淀粉为原料制造的淀粉基塑料的生物基含量: 50%淀粉与50%聚乙烯的淀粉基塑料,其中淀粉生物C含量为41%、聚乙烯生物C含量为82%,其生物基含量的计算方法为(50%×41%)÷(50%×82%+50%×41%)=33.3%。日本的生物含量的等级分为4个:25%~50%,50%~75%,75%~90%,>90%,其中25%~50%的产品所占的比例最大。 二、当前生物基塑料发展状况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探寻资源的可再生方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将一些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例如谷物、木材、甜菜等制造成生物聚合物,实现资源的再生。目前,生物基塑料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由初级研究到商业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全球生产制造的生物基塑料产量达500Kt左右,其所能带来的能量达1060kt,根据美国Fredonia集团的研究报告表明,生物基塑料的需求量在未来的几年里其增长率仍会大幅度提高。欧洲的生物塑料协会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生物基塑料的生产规模仍然会扩大,今后可被生物分解的生物基塑料中制造业产品如儿童玩具、汽车装饰用品、汽车零件及家用电器等的需求量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预测增长速度会超过20%。目前生物基塑料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在以下5个行业:一包装行业;二制造业;三纺织业;四农用地膜;五医学业。 三、生物基塑料使用的主要技术 1.“生物成型”技术 作为世界知名的可口可乐公司承诺在2020年,本公司所使用的所有的PET容器都将使用生物材料,该产品主要是由美国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Virent、Gevo共同研发生物合成PX工艺,实现PTA的绿色化。Virent公司已经成功的采用了“生物成型”技术,将玉米、甘蔗等含糖作物与糠醛生物共同转化为PX,实现了完全由可再生材料合成生物基PET。 2.分子重组技术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生物化工企业Virent、Gevo、Avantium等已经成功的应用生物技术从植物、农作物的废弃物等资源中进行分子重组转化为PX,并通过氧化技术生产出PTA,从而实现了100%的PET生物基产品。 3.“YXY”技术 美国生物化工Avantium公司与美国高校共同研发了“YXY”技术,该技术将植物源获得的呋喃糖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2,5-呋喃羧酸,从而与MEG酯化聚合生成PEF,目前 已经实现了PEF聚酯瓶的商业化生产。 四、几类生物基塑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且开发和技术相对成熟的生物基塑料主要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 1.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淀粉经过改性、接枝反应后与其他聚合物共混加工而成的一种塑料产品, 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点。目前共研发出填充型、光-生物双降解型、共混型及全淀粉型四种可降解塑料。经过30年的研发历史,淀粉生物降解塑料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以及化妆行业等。 2.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是以乳酸为原料合成的材料,具有无毒、无害、高强度、易加工成型及可全降解性能等特点。因此,聚乳酸是一种能真正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应的环保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着重研究和关注的生物降解塑料。但价格较高对其大规模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3.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物降解塑料 丁二酸和丁二醇经缩聚形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并且其加工定型和稳定性方面也比其他生物基塑料好。总体而言,其综合性能优异, 性价比合理, 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另外,国内外正在研究开发一些新型生物基塑料。例如:美国农业部研究由柠檬酸和丙三醇制得的生物降解聚合物,美国加州大学正在推出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肽合成生物材料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部门研究以农产品为原料制造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显示出未来生物技术塑料发展的前景巨大。 五、生物基塑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基塑料的性能较石油基塑料有差距 目前形成产业的生物基塑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稳定性、耐热性、燃烧性、阻隔性等)较石油基塑料的性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很多要求严格的领域中,生物基塑料不能够替代石油基塑料,因此必须通过对其性能进行改造的手段,尽量使其性能达到可利用的标准。 2.生物基塑料的生产投资大、成本高 相关国外《生物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全面分析》调查研究表明,生物基塑料的制造所使用的农作物,较普通的农作物而言使用的农药、化肥的量更大,其产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投资项目时一定要全面分析,慎重做决定。 六、展望生物基塑料的发展前景 1.生物基塑料替代传统能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加剧,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都迫使人们急切探寻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能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只会与日俱增。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美国能源情报署2006年初预测,到2025年,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3.88×107kt,而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3.8×106kt,因此中国面临的减排工作还是十分严峻的,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生物基塑料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生物基塑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基塑料的排放量少20%~30%。因此,生物基塑料的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生物化学工艺技术发展为生物基塑料发展带来新革命 生物化学工艺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基塑料的性能、生产工序、生产成本等都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其不仅能够使生物基塑料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淀粉及纤维素的含量,并且还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使用非粮食淀粉,节约粮食资源。 3.生物基塑料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绿色包装都是人们追求的新事物,而生物基塑料就是绿色包装的典型资材。而且今后不会单单仅仅将生物基塑料的产品种类局限于包装上,会将生物基塑料的应用领域扩大到农业领域、医药领域、纺织领域等,他们都将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现资源替代和环境资源矛盾的缓解,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近年来,生物基塑料的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得到了确立,并且随着生物材料和生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其在节能减排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对生物基塑料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生物基塑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且当前生物基塑料作为石油基的替代品使着我国的资源利用正朝着绿色、高效、高附加值、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走经济可持续、能源可持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生物基塑料具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唐赛珍.生物基材料发展前景展望[J].新材料产业,2013(03). [2] 李洋.研究报告称生物基材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J].印刷技术,2010(04). [3]张慧君.生物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展望[J].橡塑资源利用[J].2013(04). [4]杨中文.生物基塑料带来绿色革命[J].国外塑料,2006(05). [5]王战勇,张晶,苏婷婷.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与发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08). [6]关文.生物塑料有望替代90%传统树脂[J].中国石化报,2009(12). [7]杨二.佳能产品应用阻燃性生物基塑料[J].中国质量报,2008(10). 作者简介:姓名:周毅;出生年:1976年10月;性别:男;籍贯:广东省普宁市;工作单位:广东楠洋职业安全事务有限公司;职务或职称:工程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化工。 看了“未来的展望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未来人生规划的论文范文3篇 2. 对未来的展望的话 3. 展望未来的演讲稿3篇 4. 展望未来的发言稿3篇 5. 关于科技论文2000字

【文章摘要】 计算机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而成,随之而来的便是现代化科技信息时代。至今,计算机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现代社会中的计算机容易携带,属于多功能便携式计算机。现代化计算机发展飞速,且帮助人们解决了日常生产生活问题。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为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发展;未来趋势

引言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广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亦随之不断成熟,计算机体积亦持续变小,且其运转速度飞速提升,这时其制造成本亦不断降低,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且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对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1.计算机技术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了1959年,第一台国产计算机诞生且投运。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起步时期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时的计算机被运用至工业生产中,为工业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到了60年代时,则计算机控制技术进入了试验阶段,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应用于化工行业中,且替代传统欧诺个模拟控制;而在70年代时,计算机则到了快速推广阶段,微型计算机的运行的速度极快,其可靠性高,体积变小,价格也开始下降,从而被应用于诸多行业中;现代化计算机控制技术还在不断改善,比如基于PC总线板卡和工控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亦或者是基于PLC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等,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会至此停止,未来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会打破各种传统,产生新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探讨曹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2.未来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2.1计算机科学及技术专业化、综合化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计算机更为大众化、综合化,现代化计算机应用亦是十分专业。为了能够满足许多特殊专业人员的业务需求,则计算机专业化水平飞速提升,目前的计算机可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服务。2.2计算机高层次着眼于计算机性能及其运行速度而言,计算机主频精密度已实现更高等级的发展。而英特尔公司目前已经具备10亿以上的晶体管处理其,于同个计算机中运用成百上千的处理器,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的许多国家最高级计算机均是并行处理来实现运行的。此类计算机运行方式,使得计算机更高级,人们对此类高等级的计算机运行方式十分青睐。2.3计算机科学技术更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各个国家,可以称得上是无处不在的,近些年来的计算机逐渐渗透于多个领域,这时的计算机则有着更大程度的拓展。未来的每个家庭中都会有计算机,而人们的日常学习及工作均实现完全电子化,且计算机价格亦会逐渐降低,从而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3.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着眼于计算机而言,其早期主要是服务于军事的,早期的计算机体积极大,其实际应用局限性极大。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计算机效率更高、且其体积很小,当代人们使用的服务器、个人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这些均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亦随之出现。而信息网络属于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性资源,人们可以采用各种终端来获得所需的信息,终端系统会对其进行详细处理,最终尽数呈现。且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且其数据传输亦十分安全。而现代社会更强调云计算技术与云服务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至这一阶段的重要表现,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下述几方面分析:

3.1计算机硅芯片超高性能可以说超高性能的计算机硅芯片决定着计算机的价值,硅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计算机研究亦开始定型,当代的超高性能计算机包括量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子计算机。而量子计算机的储存量很大,其计算速度极快;分子计算机储存信息很多,且其运算速度亦是非常快,体积要比普通计算机小,耗电量小;纳米计算机价值很高,其体积小,且制造成本低,运算速度极快,且储存量亦大,若该项技术被真正落实,则会取代硅芯片计算机;光子计算机运行速度是较为客观的,其主要是采用光子换掉电子,从而进行数字计算,且不同数据采用不同长度的波替换的,能够处理极其复杂的数据。

3.2计算机微型化早期的计算机就像是个庞然大物,各项基本功能的发挥均需宽大且庞大的体积而实现,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且其功能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很小软件的结合都可发挥及其强大的功能。微型化计算机可促使计算机逐渐渗透进人们的各方面生活;计算机体积的缩小,人们可以自由携带,以便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3.3光学计算机光学计算机强调的是以电子或者是电流促使计算机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它具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及耗电量极地的特点,其间不可缺少的器件就是空间调制器,用光内连技术实现储存部分与运算部门的链接,且其运算部分是可以直接存取的。光的传播速度极快,且光子计算机可以在室温下使用,并且不容易出现错误。光学计算机的思想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但在现阶段,光学计算机仍处于研发阶段。

3.4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技术发展飞速,网络化早已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实现,手机快速普及,且与人们现代化生活早已合二为一,使得人们的通信更便捷,且现代人的行踪已经不是秘密,电话联系就可将人们变为社会透明人。加上移动商务与移动办公的涌现,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模式早已被打破,而各种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与通信变得更便捷。

4.计算机相关技术中多功能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的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多功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完善过程的迈进,计算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关键就是构建不同的计算机相关的功能体系。

5.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工程的大量普及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被广泛使用。根据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加大力度开发新的计算机技术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计算机的论文篇一:《试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前言:高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广泛普及,但是面对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适应所有大学生的内心需求,计算机教育也在我国各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商场的需求方面也大大增加,所以说大家必须对计算机的教学给予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重新的了解和安排,接下来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阐明,并且针对其以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陈旧的管理模式和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过程和 经验 管理模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但是,该模式目前的人们所熟知的传统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表现出不协调。过程的教学和教师日积月累的经验以管理方面的整齐划一为主,主要注重相同个性的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数目慢慢增长的现象严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大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对学生计算机的学习热情进行一定的带动,教师也不能有效的传达教育内涵,这样,教育的科学性被埋没忽略,还不能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实质,不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2.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影响重大 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效性这一重要前提来说,选择专业性教师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预习和课堂上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及其专业的解答,这就对教师具有过强的专业理论性的知识和专业的素质有相当大的要求,学生的疑惑被解决。但是就现在的计算机教育状况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是任职其他教育学科的教师并非专业性的计算机教师,所以教师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的理念和教育精神,教材中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难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疑惑没能被解决,这与教师的专业性也是极致相关的。 3.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对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不被人们熟知的是,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显而易见,由于计算机的基础性知识相对枯燥难懂、复杂难解,这也就是学生对与计算机的学习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对高职计算机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之后就会在遇到复杂难理解问题的时候一味地持躲避和退缩的,在以后计算机的学习中也会缺乏自主探索的动力,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对高职计算机的教学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针对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1.创新教学管理观念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创新应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前进的动力,同时创新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现阶段的传统模式大量普遍的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效率大大滞后,这需要教育管理人员树立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心存创新的观念,努力让大家知道创新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教育机构也要以身作则督促教学管理人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教育教学下穿插创新的意识,这样做的话,有质量,有效率,又成绩的的高职院校一定能够慢慢成立起来,优等院校的成立,随之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也会慢慢被培养出来。因此,创新是教育教学前进的基础。 2.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所有的教学设想和 措施 都是空谈,只有亲自由教师去落实,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所以来说,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队伍是新课改后的教育目标完成的基础。所以成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性教师也是发展教育的一大保障。考虑到专业性教师需要高的素质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性人才大量缺乏的问题,教育机构在全面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上教学效果,课下监督能力。 3.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其需要很大的转变,学生应该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也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授课的基础,尽最大努力的提高课上的授课效率。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大多是以班级授课为主,其还要求在教材上实现统一,学习内容的单调,将会制约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对学生的志趣和接受能力进行一定的了解,由此来有针对性的备课,另外还学生基础大不相同,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制定 学习计划 和学习目标,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制定不同的 教学方法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因为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授课时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基础技术,这样学生们就会在就业道路上避免坎坷。 三、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逐步发展的社会,高职院校应该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不断改善和完备自身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建设,教育机构要努力提高自办学效率,这样能更好的促进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的论文篇二:《试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越来越深入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校都已经把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作为必修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多种多样,其内容的样式根据课程的不同而改变,其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础、信息处理等等。其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非常全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发展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牢靠掌握,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能够解决和分析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广大学子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等部门在09年提出了要提高和深化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教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价值。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分类式,其课程建设是建立在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完善的同时,其弊端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不高、听课效率低等等。很多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授课内容简单、直白,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 高等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的创新改革,充分顺应时代的需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 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当今众多的大学中,把对开展计算机的思维教学作为重要任务和全新的课题,其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 在关于思维能力教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的基本任务,初步制定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其包括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与算法等等。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学来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自己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和态度。 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程训练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对于国家和学校来说仍是一项极大的任务,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融入计算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抽象和难懂的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领悟和理解能力。 教育部等部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给出的建议是:要以经典的原始传统课题为基础,深刻了解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增加学生的相关课题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1.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和教师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实践中应认真学习,主动和老师交流和沟通,用创新式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素质等等。 2.具有启发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制定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计算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上,依次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梳理知识中所涉及的计算性思维,教师应改变和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时,灵活运用计算性思维,使其能力发挥到极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灵活计算思维,对问题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解决相关问题有很大帮助。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学生应在合适的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应给与细心解答。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给学生领悟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3.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比,缺少灵活趣味性和综合性,其大部分是让学生增加感性上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计算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今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和 想象力 的丰富,使得教学内容更应该灵活多变,趣味增加。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是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4.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建设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地点也逐渐广泛起来,例如:图书馆、自习室、阅览室等等,在有这些环境的同时应增加更多的开放性资源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性思维中的分离方法,合理使信息得到分类和筛选,发挥教师的资格和协调作用,建立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和扩充,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有效的平台,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铺路。 四、总结 计算机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逐渐的成为了我们必备的技术手段,如何有效的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在工作学习中引入计算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必要的学习目标。关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在国际以及国内都已经成为研究的 热点 ,因此,如何高效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发现。 猜你喜欢: 1. 浅谈计算机发展趋势论文 2. 浅议计算机发展趋势论文 3. 论计算机发展及展望的论文 4. 有关计算机发展的论文 5. 计算机发展史的相关论文 6. 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论文

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现在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

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机遇期,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面向未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旅游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来旅游业发展将向跨界融合方向迈进,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要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现状:

1、游客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调整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2、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旅游热。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占总就业人口的20%,并且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

这一中产阶级,脱胎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强大的旅游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和消费动力,使中国成为近年来高标准国内旅游发展最为繁荣的国家,为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客源支持和消费保障。

旅游业的前景:

1、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旅游将同步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此外,中国日益快捷舒适的交通系统的建设版图,国内相对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使得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国家越来越受到外国游客的青睐。

2、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得到确立:

由于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加快资金回笼、增加外汇储备、拉动内需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中国各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继续强化旅游业的市场地位,继续将其培育为拉动内需、增强消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产业,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5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18年同比增长11.06%。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0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中国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行社数量、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在线旅游交易额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未来新能源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各国科学家都努力研究,积极寻找新能源。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能源。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形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据科学家测算:可燃冰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将它们制成酒精,用其稀释汽油所配制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能源的新途径。绿藻:当石油和天然气耗尽时,论文先生网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燃料,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廉价地生产氢燃料的方法,科学家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种普通的池塘绿藻。目前,一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生产出3毫升氢气。研究人员认为, 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而这一点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7.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8.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关健词: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可再生能源引言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仁’〕。实际上,农村能源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少获得商品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乡村人口总数达7.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6.10%图,农村能源关系到全国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2007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2.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1.5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万米2,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t稳步增加与20。。年相比,2。。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32.1%,年均增长率为4.。%,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图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47.6%,年均增长率为6.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26.4%,年均增长率为3.4环。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350.5%,年均增长率为24.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122.5%和95.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3%和n.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67.7%,年增长率为一17.2%(图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桨为主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48.33%,薪柴占28.10%,煤占14.08%,电力占5.47%,沼气占2.21%,液化石油气占1.71%(图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未来超市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广州市中小型超市的“士兵突围”资金困境:盛极一时又历经衰败早在90年代初期,广州中小超市曾盛极一时,随后因好又多、百佳等大卖场的跑马圈地,以及派免费巴士接送来购物的消费者,成功地从中小超市手中抢走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1998年,曾有着“五朵金花”之称的“阳光”、“金田”、“越秀”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在广州共拥有24家分店的广南超市又于2001年倒闭;本地超市“五朵金花”里只剩下宏城超市。2005年,曾创造广州零售业快速发展奇迹的广州本土第一超市家谊岛内价超市宣布破产,而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港湾超市47家分店也相继关门。在广州有37家分店的胜佳一度重新装修并扩大卖场扩充服装销售,但之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又收缩业务重新回归中小卖场经营模式。“论价格,中小超市低不过货仓店;论规模,它比不上一站式的大卖场;论灵活,它不如便利店能够深入居民区。为此,广州的中小超市很难在规模上铺开,并达到赢亏平衡点。”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表示,这个行业存在很大变数,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可供复制的盈利模式,因此竞争也非常残酷。服务定位: 中小超市的机会但这并不表示广州的中小超市没有机会。“现在做大卖场的成本较高,由于09年的金融危机,跨国大卖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价格战,客源的减少令不少企业产生亏损,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大。”宏城超市总经理陈凯表示,曾经目睹了广州本土中小超市兴衰的宏城一直坚持自己稳健发展的同时,还不断尝试丰富附加值服务,以巩固自己的消费群体增加吸引力。宏城在社区不断整合其它便民服务,宏城卡不仅可以在国美电器、家私店兼容消费,还可在洗衣店、汽车美容维修店享受服务。“中小超市在发展上不能盲目效仿或追赶,合适的、符合自身需求的才是最好的、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一位中小超市研究人士表示,门店的定位必须要精确,比如广州友谊商店的超市,它就是友谊商店的消费配套,解决一些购物卡的余额消费。做竞争对手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也是中小超市的出路。中国各地区的差异性比欧美要大许多,且食品有很强的区域性,这些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比如福建永辉在福州市场上经营生鲜的比例和盈利模式,连家乐福和沃尔玛也自叹不如。“TASTE是高端超市,但并不是只销售贵价商品。”百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简力宏表示,这里2/3的商品与百佳正佳广场店相同,可乐的售价同样是2元。但TAST E的目标消费者不是所有消费者,而是一部分时尚消费人群。据悉,TAST E超市的面包种类达上百种,原材料口味多样,另外借助屈臣氏集团的采购背景,其进口商品种类齐全多样,而这些都是其它超市无法做到的。“零售业是一个各类企业都可生存的行业。”郭戈平曾这样描绘中小超市的未来:“虽然中小企业相对处于劣势,但更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惟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连锁超市是指通过连锁形式经营多家超市,实行统一进货、配送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超市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提要] 连锁超市作为一种新的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国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连锁超市经营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连锁超市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改善连锁超市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连锁超市是指通过连锁形式经营多家超市,实行统一进货、配送和管理,把超市和连锁经营的双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超市普遍采取的形式。连锁超市是以自助服务和一次结算为经营方式,把食品和日常用品作为经营种类,以廉价销售为经营方针、低费用和高周转为经营特色实现大量销售的经营原则。营业面积大、商品陈列直观,以此节约人力费用,减少营业人员、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刺激消费欲望并节约消费者的购买时间。

尽管连锁超市最早起源是美国,但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开始完善,发展第三产业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超市也由此而生。1990年12月,我国的第一家“美佳超市”在广州虎门镇开业;1991年5月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成立后,在1993年首批开设了6家超市,标志着我国连锁超市的兴起。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连锁超市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连锁超市已经成为了我国零售业中一种最常见的经营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

二、连锁超市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连锁超市市场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营业态不断增加,由发展之初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超市、精品超市、便民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众多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商品品类进一步增加,连锁超市向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到连锁超市消费的意愿也逐步提升,超市销售额更是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商务局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前100家连锁经营销售总额达到3,500多亿元,店铺数量达到2万家,占同期中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7.8%。2001~2005年是我国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几年。百强中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到51%,年销售额增长达到38%。2006年百强销售规模达到8,500多亿元,提高了我国销售总额的13.7%。营业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

三、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连锁超市的经营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根据调查,连锁超市需要到达14家才能盈利,然而我国的连锁超市的平均分店数量都不到10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现如今,我国的中小零售企业的数目太多,连锁超市各自分散经营,导致零售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从而国内的连锁超市无法战胜国际大型的连锁超市。

(二)专业人员缺乏,人员素质低。现在很多连锁超市由于新开分店,就盲目招人,导致超市的服务质量过低,服务人员的素质低,工作人员和顾客的争吵经常化,服务人员并没有了解到“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的真正内涵。由于多数员工没有大专以上文凭,只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做事,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很可能不会完全遵守公司指定的规定,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势必就影响了连锁超市的信誉和服务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意愿。

(三)商品管理落后。商品管理是连锁超市经营与管理的关键,好的商品管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连锁超市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再购买的意愿。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很多连锁超市都是人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很难实现真正的单品管理,也就不会了解到在连锁超市中什么商品畅销、什么商品滞销,商品库存是多少、商品进价跟成本是多少,等等。尽管现如今的国内许多连锁超市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电脑来管理日常的业务。但是,这种信息化技术水平却很低,有些连锁甚至仍旧采用人工订货,人工处理之后再输入电脑进行保存管理。再者就是厂家推销什么产品,给了足够的进场费,就有足够的货架摆放厂家的一般产品,占用了畅销商品的陈列位置,造成了卖场紧缺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所需物品的时间。有的连锁超市由于卖场面积有限,能摆放的货架就有限,导致很多同类商品的种类不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满意度。

(四)把“做大”放在首位。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就是选址要合理。在开设分店的时候,要考虑交通条件、市场发展,从近十年内的连锁超市扩张的过程中,看出了一些连锁超市正在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追求连锁超市数量的扩增,而忽视了连锁超市内涵的提高,把“做大”放在了首位。许多连锁超市各自扩大了发展数量,也因而导致一些连锁超市因扩增速度过快而资金供应不足最终破产倒闭。

(五)市场定位不明确。很多连锁超市在营销中的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经营特色,无法为目标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市场定位不明确,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就不会太高。我国的连锁超市大多数都不把市场定位当回事,连锁超市与连锁超市之间除了规模的大小不同,卖场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无法让人了解市场定位的差异在何处,这样一来,消费者也就可以任意去一家超市购物就行,没必要会专门去哪家超市,只会选就近或者方便原则,最终造成连锁超市的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消费者也失去了一定再来购买的决心。

(六)营销水平欠缺。由于连锁超市采取的是开架自选的销售方式,也就不需要人员直接服务于顾客,所以商品的价格、促销活动、商品的陈列及卖场的氛围就成了连锁超市商品销售量的关键所在。尽管大多数连锁超市已经开展了各种促销活动,但是在促销手段单一无新意的状况下,难以达到促销真正的目的,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不能增加购买。

(七)物流配送水平低。完善的物流体系是连锁超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物流通畅快捷的基础与保证。由于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很多连锁超市各自拥有自己的供应商和配送渠道,造成了物流活动分散,采购批量小,很难降低采购成本,也就无法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西方零售业提出,最初起源于美国的连锁超市,通过“销售价格低廉,顾客自我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低的销售价格也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及再购买意愿的重要原因。并且没有价格优势,也很难与其他连锁超市相竞争。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进行及时的业务指导、销售管理及商品配送,与供应商不能即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和货物状况,出现某些商品库存积压与某些商品断货的现象。 四、相关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总结连锁超市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想改变这些问题,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水平,使连锁超市在我国零售业市场上领先快速发展,需要以下解决措施:

(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是连锁超市经营的首要之选。大超市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原因,就是在一个购物地点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购买意愿,提供了良好的选择余地,简易方便,同时可以通过扩大销售来降低成本,体现了价格优势的显性因素。然而,由于规模有限,在有限的地点无法无限地扩张卖场面积,因此我国目前的超市存在规模小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上海联华超市的战略联盟,由一个市或者同一地区的超市组建超市联盟。超市联盟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而是加盟了各超市为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从而结成伙伴关系,互帮互助,共同承担风险。也可以由大规模、强实力的行业领先者对它们进行并购,实现双赢。发展大型连锁集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二)提高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我国连锁超市应该借鉴国外连锁超市的先进经验,实行全员素质优化的人力资源计划,对各级员工进行加强管理,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连锁超市作为一个零售行业中的***行业,企业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高层的领导者,而是所有人员都要具备全员优化的特征。拥有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超市虽然是自助服务的购买场所,但是几乎完全的自助服务只会让顾客购物疲劳,因此可以通过电话购物、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等服务减少顾客的麻烦。

(三)增加商品种类,推行质高价低的策略。多样化的品种、大规模经营是提高连锁超市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只有经营的品种齐全、质量高、价格低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让顾客一次性购买就能满足其全部需要。同时,还要加强对单品的管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实施相应的措施。如对畅销的商品摆放在显眼的陈列位置,并且适当的增加订货,防止缺货,方便顾客的购买;对滞销的商品则可以减少订货或者可以与供货商商议共同承担损失。

(四)明确市场定位。如果连锁超市市场定位不明确,尽管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是徒劳。因此,市场定位对于连锁超市经营是至关重要的。进行目标市场定位,要在分析营销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范围,具体分析每一细分市场,根据企业资源条件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出目标市场。首先连锁超市应该先针对不同的购物人群做出不同的销售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年龄大的家庭主妇,她们一般都追求价格低廉的商品,对此,连锁超市可以定期在某些商品上实行低价抢购的策略,满足此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且会为此经常光顾消费。连锁超市在一个地区可能有很多家,因此企业也应该对此施行解决方案,可以开发自有品牌,强调某类商品的独特性、提供新商品的解析材料和品尝的方式、参加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连锁超市等策略,体现连锁超市的创新与独特性,与普通超市相区别,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五)加强营销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形象。经营连锁超市,销售是其精髓所在。通过招收有能力的销售人才,为顾客详细讲解产品的特点及能够满足欲望的程度,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增加购买。连锁超市可以根据不同的销售目标,从满足对应消费者需求入手,采用价格促销、广告促销、人员促销等不同的销售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把顾客的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展示连锁超市的独特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采用POS系统实现,运用POS系统可以减少人工管理时间,全面掌握超市内商品的销量、库存、进货成本、配送等相关信息,加快了商品的流转速度。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在经营中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统一的大批量进货配送,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进货成本,同时可以利用高效率的程序统一对商品进行编号登记入库,降低了检查入库的费用。要重视第三方物流。在发达国家的连锁超市都是依靠一套完善的物流系统,这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使得连锁经营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而在中国这种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却少之又少。因此,政府应该指定一个长远的计划,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弥补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体系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五、结束语

我国连锁超市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也因此造成了许多连锁超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倒闭关门。连锁超市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经营和管理方面必然与国外的大型连锁超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只要根据上述解决措施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实施改进,逐步找到差距,实现自我完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完全贯彻下去,我相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零售业市场上,我国连锁超市一定可以扬长避短,迈着坚实的步伐,蓬勃的发展。未来的零售业市场上,我们也会出现像家乐福、沃尔玛那样的国际性连锁超市,把中国的连锁超市开到外国去。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俊霞.我国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7.

[2]安玉琢,玉彦勋,鲁小妮.国内连锁超市与国外的差距及对策.商业研究,2006.23.

[3]詹姚兵.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向导,2011.11.

[4]董华,邓玉勇.我国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3.

[5]续笑嘉.中国连锁超市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经贸论坛,2010.

[6]吴聪.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

[7]李春琳.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8]居长志.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超市连锁经营管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