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故宫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故宫文献论文

北京故宫简介2008年05月07日 星期三 18:40北京故宫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作文:1.参观北京故宫去年暑假,爸爸和我去参观闻名世界的北京故宫。我们到达故宫的后门,买好票,请了一个导游,就进了雄伟的故宫后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大槐树。导游说:“当年崇桢皇帝就是吊死在这棵树上的”。我们随着导游继续走,到了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妃住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有许多枝繁叶茂的树木。这些房子大约有三米高,皇后就住在靠南方向的屋子里。对面是嫔妃住的西六宫,那里的屋子很暗,也很小。穿过书斋,就到了乾清宫,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乾清宫的正前方摆着一张镀金做的精美的龙椅。龙椅上刻有许多龙,有的龙双龙戏珠,有的龙互相缠绕,真是维妙维肖。我抬头往上一看,墙上有一块大大的匾,匾上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每当上朝时,“正大光明”这块匾就面对着各位大臣,仿佛告诫这些大臣们:“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乾清宫中间,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皇上和众位大臣商议朝政时的气势。随后,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2.故宫随想一座世间仅有的皇城,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汇集了中华大地古往今来无数的奇珍异宝,凝结了能工巧匠们几许血汗、几许泪水……直至今天,故宫始终见证着历史的进程,讲述着无声的故事。紫禁城,这高墙深院,四方的格局,让每个到这里的人都心生敬畏!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这大概是对故宫优雅、尊贵之美的最后缅怀。数百年后的今天,一张照片引来无数的思绪翻飞,历史在这里浓缩,智慧在这里闪光……那柔柔的阳光静静地照射在朱漆大门上一半是光,明媚着;一半是阴,平静着坐在光里,看着光照射出来的阴,您在想什么呢?想起的一定是逝去的岁月吧?那么,那大门里的是否就是您已逝的辉煌亦或惨淡的光阴?您在想:您的一生,到底光多还是阴多?阳光照射的岁月,一定充满着清脆的笑声……阴云密布的日子,一样收获着沧桑的思考……阴晴圆缺构成了我们一生的财富……于是,您就那么恬淡地坐在朱漆大门的一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或许您什么也没想,只习惯地在此小憩歇脚?因为,在您已经可以自如地走入甜酸苦辣的生活不言人生!3.北京故宫一谈起北京故宫,就忍不住夸它两句,连历史悠久的南京,也不能和北京相媲美!我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京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安坐扎营的地方〔尽管北京人的品德不是很好,总喜欢欺负外地人〕,可是,北京人唯一一个值得自豪的,是他们那里历史稍微比南京悠久一点点的故宫。故宫里有好多宫殿,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一起上朝的宫殿,有皇后和太后的寝宫,分别是慈宁宫和坤宁宫,我先进了坤宁宫,只见坤宁宫富丽堂煌,连窗布也是用上等的丝绸制作而成的,可惜,我妈妈不懂得欣赏,还说:“古代人可真是的,有钱不懂得花,尽在这些破玩意儿上琢磨,像爆发户似的!”我想,我基本同意妈妈的观点。不光是窗布好看,皇后坐的那把椅子也很不错,椅子是用翡翠做成的,后面的墙纸也在上面绣了一只凤凰,嘿,洋洋散散,龙飞凤舞!在一个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漂亮的旗帽、几条玉栽子和一条黄绸子做的手绢,要不是这些东西是被一条红色的绸带拦住,我肯定把这些玩意儿先给我妈妈穿戴上,把她装扮成皇后娘娘!还有景阳宫,那里曾经是五阿哥待过的地方,也打扮的很融洽!故宫这个地方真美呀!

[1] 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 紫禁城出版社,2005,8:1-4.[2] 张加勉. 解读故宫.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5:47-53. [3] 柳坡,博溪. 故宫观澜. 紫禁城出版社,2009,3:23-37.[4] 故宫博物院. 故宫学刊. 紫禁城出版社,2009,3:113-132. [5]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65-82.[6]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8-27.[7] 黄希明. 紫禁城建筑中的墙和门.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3. [8] 于倬云. 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3.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进宫只准众高官.如今百姓来堂殿,尽可游观国宝颜.故宫游 五律 有幸故宫行,观光古殿惊.人民真伟大,建筑好传神; 帝苑豪华造,皇家气派倾.辉煌中国宝,灿烂世文明.游故宫 七绝 紫禁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皇家气派余惊叹,文物古迹旷世鲜.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进宫只准众高官.如今百姓来堂殿,尽可游观国宝颜.

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 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 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 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故宫论文学术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3.《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4.《〈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5.《〈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6.《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7.《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8.《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9.《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10.《〈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1.《〈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12.《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13.《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14.《〈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15.《〈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16.《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7.《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8.《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19.《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20.《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21.《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22.《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3.《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24.《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25.《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26.《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27.《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28.《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29.《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30.《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31.《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32.《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33.《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4.《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35.《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36.《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7.《〈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38.《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39.《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40.《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41.《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42.《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43.《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44.《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45.《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46.《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47.《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48.《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49.《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50.《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51.《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52.《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53.《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54.《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55.《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56.《〈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57.《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58.《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69.《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60.《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61.《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62.《〈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63.《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64.《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5.《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6.《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7.《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68.《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69.《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70.《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1.《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72.《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73.《〈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74.《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75.《〈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76.《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7.《〈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78.《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79.《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80.《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81.《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2.《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83.《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84.《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85.《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86.《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87.《〈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88.《“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89.《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0.《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91.《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92.《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93.《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94.《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95.《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96.《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97.《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98.《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9.《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100.《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101.《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102.《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104.《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105.《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6.《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107.《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108.《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109.《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110.《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111.《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112.《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113.《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114.《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115.《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16.《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117.《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118.《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119.《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120.《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121.《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122.《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123.《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24.《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125.《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26.《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127.《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128.《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129.《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王建华,1955年出生,女,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王建华女士是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最权威专家之一,注重实战,对高古,明清及近代瓷器、紫砂器有极深的研究。作风低调,学术严谨。 专著:《古瓷辩赏》、《明清官窑青花识真》、《唐三彩的鉴定与收藏》、《宜兴紫砂的鉴定与收藏》。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150篇。 曾多次应邀参加美国洛彬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韩国汉城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术单位的邀请,而且先后十余次出访欧美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故宫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会问的问题是选题的原因、意义以及目的是什么、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一、选题的原因的写法。

1、选题原因可以写是由于看到与论文中观点一致或相反的资料、事例引发的思考,或者是由于所研究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选题要从观点的由来和研究历程着手,提出论文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还是创新,并且研究有利于完善或是明确这一观点,而且可以指导实践,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二、意义以及目的是什么的写法。

1、写目的方法是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

2、写意义的方法是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

3、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

三、论文中的核心概念的写法。

1、论文的核心是基础知识、结构、论证、提问。论证是作者能够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证明中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通过推理形式进行,有时是一系列的推理方式。

2、在写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时,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论证的占比是否合适。

如何对论文进行答辩如下: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论文答辩的流程如下: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

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重点在是提前做好准备。

以下是线上论文答辩的大致模板:

一、下面我会从主要内容、方法创新和现存不足三方面进行汇报

主要框架就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有创新记得表达出来)+分析了什么事情(数据)+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结写论文的全部过程,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要说出来,并且一定一定要谦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足之处我一定加以改正,使论文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我自述的全部内容,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说一两句句感谢指导老师的漂亮话),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批评指正,我一定会按照老师的建议,认真修改论文,各位老师辛苦了!

这部分一定要精简描述,将自己的论文整理清楚,可以写在便签纸上贴到电脑屏幕上,有条理有侧重点的表达能够让答辩老师在短时间内熟悉你的文章,因为答辩老师也是在现场阅读你的论文的!一定一定要有条理的描述,重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得出来的结论详细描述。这部分描述一定要有理论的支撑并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后面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关于故宫论文的参考文献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36.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北京故宫简介2008年05月07日 星期三 18:40北京故宫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作文:1.参观北京故宫去年暑假,爸爸和我去参观闻名世界的北京故宫。我们到达故宫的后门,买好票,请了一个导游,就进了雄伟的故宫后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大槐树。导游说:“当年崇桢皇帝就是吊死在这棵树上的”。我们随着导游继续走,到了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妃住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有许多枝繁叶茂的树木。这些房子大约有三米高,皇后就住在靠南方向的屋子里。对面是嫔妃住的西六宫,那里的屋子很暗,也很小。穿过书斋,就到了乾清宫,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乾清宫的正前方摆着一张镀金做的精美的龙椅。龙椅上刻有许多龙,有的龙双龙戏珠,有的龙互相缠绕,真是维妙维肖。我抬头往上一看,墙上有一块大大的匾,匾上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每当上朝时,“正大光明”这块匾就面对着各位大臣,仿佛告诫这些大臣们:“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乾清宫中间,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皇上和众位大臣商议朝政时的气势。随后,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2.故宫随想一座世间仅有的皇城,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汇集了中华大地古往今来无数的奇珍异宝,凝结了能工巧匠们几许血汗、几许泪水……直至今天,故宫始终见证着历史的进程,讲述着无声的故事。紫禁城,这高墙深院,四方的格局,让每个到这里的人都心生敬畏!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这大概是对故宫优雅、尊贵之美的最后缅怀。数百年后的今天,一张照片引来无数的思绪翻飞,历史在这里浓缩,智慧在这里闪光……那柔柔的阳光静静地照射在朱漆大门上一半是光,明媚着;一半是阴,平静着坐在光里,看着光照射出来的阴,您在想什么呢?想起的一定是逝去的岁月吧?那么,那大门里的是否就是您已逝的辉煌亦或惨淡的光阴?您在想:您的一生,到底光多还是阴多?阳光照射的岁月,一定充满着清脆的笑声……阴云密布的日子,一样收获着沧桑的思考……阴晴圆缺构成了我们一生的财富……于是,您就那么恬淡地坐在朱漆大门的一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或许您什么也没想,只习惯地在此小憩歇脚?因为,在您已经可以自如地走入甜酸苦辣的生活不言人生!3.北京故宫一谈起北京故宫,就忍不住夸它两句,连历史悠久的南京,也不能和北京相媲美!我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京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安坐扎营的地方〔尽管北京人的品德不是很好,总喜欢欺负外地人〕,可是,北京人唯一一个值得自豪的,是他们那里历史稍微比南京悠久一点点的故宫。故宫里有好多宫殿,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一起上朝的宫殿,有皇后和太后的寝宫,分别是慈宁宫和坤宁宫,我先进了坤宁宫,只见坤宁宫富丽堂煌,连窗布也是用上等的丝绸制作而成的,可惜,我妈妈不懂得欣赏,还说:“古代人可真是的,有钱不懂得花,尽在这些破玩意儿上琢磨,像爆发户似的!”我想,我基本同意妈妈的观点。不光是窗布好看,皇后坐的那把椅子也很不错,椅子是用翡翠做成的,后面的墙纸也在上面绣了一只凤凰,嘿,洋洋散散,龙飞凤舞!在一个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漂亮的旗帽、几条玉栽子和一条黄绸子做的手绢,要不是这些东西是被一条红色的绸带拦住,我肯定把这些玩意儿先给我妈妈穿戴上,把她装扮成皇后娘娘!还有景阳宫,那里曾经是五阿哥待过的地方,也打扮的很融洽!故宫这个地方真美呀!

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 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 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 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论文范文故宫论文

凡是文章,都是含着一种感情写的,这篇说明文首先是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和灿烂,若有贬,那么一定是从侧面对封建王室礼节的一种排斥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唾弃。

故宫古建筑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九品论文网是一家运营多年的正规可靠的论文发表,经营期刊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范文、论文写作指导、期刊查询、文献参考等工作。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不仅是北京的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丰富内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物。故宫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故宫又具有象征意义。故宫从物质层面看只是一座古建筑,但它是皇宫。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因而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北京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