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燕,唐根富,朱敏贞.空巢家庭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69-8702. 张燕,唐根富.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00-17013. 张燕,唐根富,朱敏贞.空巢家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卫生软科学,2005,19(4):285-2864. 张燕,唐根富,沈国栋,张丽.寿县农村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80-13815. (指导作者)孙凯,殷枝波,陈晨,丁宏,王德斌,江丹立,张燕.安徽省某县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6):386-3886. 张燕,唐根富,沈国栋.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生活质量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77-14787. 张燕,张丽,唐根富. 农村老年人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31-338. 张燕,余海瀛,唐根富.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加强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63-464
石伟,男,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人格心理学分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心理学进展》、《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审稿人。2004年获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获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国际心理学大会青年学者资助计划”资助。现共培养了学术硕士25名,专业硕士28名,高师硕士24名。指导的本科学位论文获2009届本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等奖,2010届本科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已发表A类学术论文12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他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科级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撰写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横向项目1项。
答辩后一个月内。根据查询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信息得知,该大学网络教育学位论文答辩的出成绩时间为答辩后一个月内。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可以,不过有可能是PDF文档的,即使如此也可以进行转换的,将PDF转换成文档的
1、特藏阅览区:周一到周四:8:00-17:00 周五:8:00-11:30
2、多媒体学习中心,中文库本第一阅览区,中文库本第二阅览区:周一到周四、周六、周日:8:00-22:00 周五:8:00-11:30,18:30-22:00
3、总咨询处,中文图书第一借阅区,中文图书第二借阅区,外文图书借阅区:周一到周日:8:00-22:00
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历经百余年沧桑,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馆舍面积4.1万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
图书馆截止2018年底,纸本文献总量达510.1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874万余册,学位论文882万余篇,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74个,自建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6个。
2008年,图书馆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们的古籍线装书达3万余种40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建成了以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客户机系统和中心机房为主要构成的硬件环境,实现了OPAC、学术资源门户、资源发现、e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多个系统的统一认证。
不可以随便进入。凭本人校园卡刷卡入馆,校友凭学校发放的“校友卡”或毕业证(或复印件)及本人有效身份证入馆,其他人员按规定办理手续后入馆。
校园卡是读者的借阅证件,读者需要使用校园卡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包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外借、登录查询系统等等。
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从事影响读者学习的活动(如采访、拍摄、发放问卷或广告等)。如有相关需求,请提前联系图书馆馆长办公室。
引进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约190个,其中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6万余种、全文学位论文135万余篇、中外文电子图书58万册。
在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步伐,围绕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全文以及二次文献数据库20余个。
不可以随便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师范高等学校,2002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拥有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限的六所重点高校之一。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中社会科学名列第四,自然科学名列第二十六,理学名列第十一,哲学名列第八,教育学名列第一,文学名列第三,历史学名列第一。体育算不上太强,有一个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今年民族传统体育学还需要调剂生 只不过因为是自主划线,英语要求比较高,至少50分以上,这样会卡掉很多人,对于英语好的人是个好事。很好,很公平,老师也不错,我有朋友在那里读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总面积13000平方米。为配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新图书馆大楼”拔地而起,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 根据师范院校办学的特点和百余年有意识地积累,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教育和文史类的馆藏较为系统、丰富,馆藏精品荟萃。截至2007年底,图书馆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357万余册;引进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约190个,其中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6万余种、全文学位论文135万余篇、中外文电子图书58万册。 在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步伐,围绕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全文以及二次文献数据库20余个。图书馆作为亚洲第一个用户,于2001年9月成功引进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ALEPH500,并完成系统汉化,已升级到18版。2004年引进功能强大的图书馆信息门户系统MetaLib和链接服务器系统SFX,使各种数据库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检索,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图书馆积极参与CALIS、CADAL、CADLIS等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安排馆内工作人员学习与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将图书馆建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导,文献资源配置合理、服务设施完善、管理科学高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综合办馆水平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高校,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成员高校。建校六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4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4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78年起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1996年全国第一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2年全国第一批工程博士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研究生教育根深叶茂、硕果丰盈,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学校确立了培养拔尖创新及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校累计授予博士学位7199 人,授予硕士学位51706人。研究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竞赛奖励,获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团体学术奖励与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
毕业研究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7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4篇、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5篇。
北京科技大学23考研复试成绩如下:登录官网可以查看。
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位于北京市,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海淀,管庄,昌平3个校区,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4.11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总数3351人,专任教师1940人,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机构,开办56个本科专业。馆藏资源:截至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实体馆藏文献总量231万册,订有数字资源108种,270个数据库,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
工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机构库,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摇篮书苑讲坛等数据库,与近80余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关系。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底,学校与中国国内190多个省市区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学位证要求学士学位申请条件1、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经审核准予毕业。2、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考试课程,加权平均成绩在 75分(含)以上。3、学位论文成绩在“良好”(含)以上。4、申请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需参加并通过学院组织的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 或者拥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合格证书(含)以上(2019年1月1日后取得);或者2018年9月1日后取得“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 B》”成绩 85 分(含)以上的网络教育学生。5、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考查)及网络教育部分公共课统一考试中无作弊行为。6、学生在学期间未受到学校或工作单位“记过”(含)以上处分。7、高中起点本科学生累计重修或补考不超过2门次,专科起点本科学生累计重修或补考不超过1门次。二、学士学位申请对象1、应届毕业生(2201届)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者;2、往届毕业生(2101、2107届)现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者。三、学士学位的申请与办理流程1、教务系统已经初步筛出加权平均成绩和论文成绩合格的学生,请各学习中心于2022年3月15日前在预审合格的学生选出英语成绩合格的学生,并进行确认(请登陆或,进入教务管理→毕业管理→学位预审确认→选择学位类型→选择框中标识预审确认),所有学习中心预审确认的学生,教务系统将复审其英语成绩是否合格;2、2022年3月22日 之前学院反馈复核结果;3、请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到学习中心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此表将存档使用,请务必按要求认真填写)。填写说明:网络教育学生在“学习形式”一栏填写“业余”,“专业课平均成绩”填写加权平均成绩,由学生所在单位在“在工作单位的政治思想表现”一栏填写相应的审核意见(须签字盖公章);所属学习中心在“在校期间表现”中填写相应的审核意见(须签字)。4、为保证学位办理工作顺利进行,各学习中心务必于2022 年4月6日 之前将所有学位申请材料上报教务中心(请学习中心高度负责,认真审核并及时提交申请材料,逾期将无法办理),上报材料如下:⑴、学士学位申请表2份(必须双面打印,填写时须用黑色签字笔,并且不得有涂抹)(学习中心审核后填写在校期间表现并负责人签字);⑵、参加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三级)的,拥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合格证书(含)及以上的,提供证书复印件一份; “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 B》”成绩 85 分以上的,提供网考平台成绩截图(复印件或截图均需学习中心审核签字);⑶、毕业生成绩单复印件(双面复印)一份;⑷、毕业证书复印件一份;⑸、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注:学士学位申请表,学位英语证书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毕业生成绩单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按学号顺序排列好并用公文夹固定,复印件将不再退还。5、学院整理核查学习中心上交申请材料,然后报送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审查;6、教务部(研究生院)审查确定授予学士学位名单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7、学位证书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士学位申请者审批授予后发放。8、学位申请工作每年2次,约在每年3月和9月。四、申请材料寄送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满井路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区北门教学综合楼三层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368陈桂霞 老师收 电话附: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条件包括:1. 学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获得足够的学分。2. 学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并取得论文指导教师的认可。3.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4. 学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取得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认可。5.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并取得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认可。6.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7.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8.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9. 学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取得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认可。10. 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