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常见故障有:①通电后不能合闸或不能完全合闸,原因是线圈电压等级不对或电压不足,运动部件卡位,触头超程过大及触头弹簧和释放弹簧反力过大等; ②吸合过程过于缓慢,其原因在于动、静铁心气隙过大,反作用过大,线圈电压不足等; ③噪声过大或发生振动,其原因是分磁环断裂,线圈电压不足,铁心板面有污垢和锈斑等; ④线圈损坏或烧毁,原因在于线圈内部断线或匝间短路、线圈在过压或欠压运行等; ⑤线圈断电后铁心不释放,其原因有剩磁太大,反作用力太小,板面有粘性油脂,运动部件卡位等;⑥触头温升过高及发生熔焊,其原因是负载电流过大,超程太小,触头压力过小及分断能力不足,触头接触面有金属颗粒凸起或异物,闭合过程中振动过于激烈或发生多次振动等。 交流接触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电路中一般用它来接通或断开电源,它可以频繁地接通或切断交流电路,并可实现远距离控制。接触器主要由触头系统和电磁系统组成。交流接触器的故障一般发生在线圈回路、机械部分和接触部分等处。
交流接触器 :常见的三种故障和分析处理
一、铁芯吸合不上或者吸力不足故障原因:电源电压过低或波动过大,操作回路电源容量不足或发生断线及控制触头接触不良,线圈技术参数与使用条件不符,产品本身损坏。解决方法:调高电源电压,增加电源容量更换线路修理辅助触头,更换接触器线圈或接触器,排除卡住故障。二、交流接触器的触头不释放或者释放缓慢故障原因:接触器触头烧熔,机械吸合部分卡住,铁芯极面有油污或灰尘。解决方法:看接触器触头是否烧熔,如果触头烧熔则更换触头,检查铁芯极面是否有异物。三、交流接触器线圈过热或者烧毁故障原因:接触器触头烧熔,机械吸合部分卡住,铁芯极面有油污或灰尘。解决方法:看接触器触头是否烧熔,如果触头烧熔则更换触头,检查铁芯极面是否有异物。四、接触器的电磁铁噪音大(交流电压)故障原因:电源电压过低,磁系统歪斜或机械部分卡住使铁芯不能吸平,铁芯生锈或有异物,短路环断裂或铁芯磨损。解决方法:提高操作回路电压,调整磁系统,检查铁芯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则更换铁芯。五、接触器触头烧熔故障原因:操作频率过高或产品过载使用,负载线路发生短路情况。解决方法:更换更大功率的交流接触器,排除短路故障。
触头氧化、碳化、烧坏导致接触不良、缺相。触头氧化或碳化一般用酒精清洗,烧坏的就要更换触头或更换整个交流接触器。
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接触网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一 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与分析 摘要: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为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开通条件,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轨道线路改建工程的类型,重点介绍了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以及接触网过渡的保证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接触网;过渡方法;技术 一、接触网过渡工程概述 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建设中,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区间和站场内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更换道岔工程引起的过渡工程。由于两个支柱影响铁路接触网线改造,改造完成后的轨道,开通新的接触网必须同步,使接触网项目必须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接触网。接触网施工与铁路运输密切配合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不受施工的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线路改移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接触网过渡工程方案必须依据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部署,结合既线运输繁忙程度,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和新建工程。 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为满足线下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而过渡措施中设置的接触网设备在正式工程完工后将拆除(或部分拆除)。接触网临时过渡工程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方便施工"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列车畅通、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则。 二、接触网改造工程过度方法 2.1接触网施工条件及过渡模式 由于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是依附于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来实施,接触网改造工程全部要在施工点内完成,就要求接触网施工单位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做仔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接触网的过渡工与既有线的拔接工作在停电内完成,并且在施工天窗结束前必须是接触网满足正常通车要求。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采用过渡软横跨还是单支柱模式,具体视拔道量而定。前提是接触网过渡方案要依附于线路施工改造步骤,并以其为依据。根据接触网过渡工程特性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接触网的过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线路拔道量小于2m时,采用既有线路直接拔移法就位。此时,接触网采用单支柱过渡或直接就位施工。 (2)当线路拔道量在2m及以上时,线路采用预铺线路法施工。此时,接触网采用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临时悬挂,以便拆除既有支柱,为线路施工单位提供场地。在线路已预铺完毕的地段,按设计要求重新组立接触网支柱,安装网上设备,并在线路两端拔接线前将该段新架设的接触网调整到位。同时接触网进行接火和调整,以确保转线结束后能及时安全地开通接触网。 (3)过渡段的过渡支柱与既有线路中心距离保持5m以上的间距,确保线路与接触网施工作业时互不干扰。 (4)过渡段接触网恢复时。要考虑线路纵断面的变化因素,以便精确安装和调整接触悬挂。 2.2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法 (1)线路拔距0~0.5m时,按接触网技术标准,在最小限界不小于2.5m、最大限界大于3.5m时,可考虑利用既有支柱。线路拔接施工区段位于线路转接点附近。转线前3~5d(具体视工作量大小而定),以线路中心桩为准测量支柱限界,预配腕臂,利用停电点,将腕臂暂时顺线路固定在支柱上,且用铁丝捆牢,以避免风摆。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该区的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腕臂上,完成细调后开通,拆除既有接触网,确保弓网关系和行车安全。 (2)线路拔距在0.5~2m时,须新立接触网支柱,既有接触网采用单支柱或软横跨过渡,先将既有接触悬挂(含附加悬挂)倒换到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上,拆除既有支柱,组立新设支柱,安装新设腕臂。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接触悬挂拔至规定位置。转线结束后,再将改建区段的接触网逐渐倒换到新设的支柱上,拆除过渡支柱或软横跨。 (3)线路拔移量大于2m时,按新建工程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只是在两端拔接时候按照上述方法在两端转线拔接。 三、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接触网过渡工程具体方案包括六部分,它们分别是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站场过渡施工方案、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和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等。而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的施工方案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就只介绍区间曲内拨转。 (1)区间曲内拨转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外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在转线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为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就能够顺利开通,转线当天应该将接触网移到新支柱上。然后,对该改建区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该段附加悬挂还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这样就可以确保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施工现场。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为了不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和线路的铺设,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而是要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这就要求先在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并悬挂接触网,然后再拆除既有支柱。转线当天,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与上述方法一样最后是对该路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来适应变长的接触线索。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更加合理、简洁,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方案。 (2)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看似是要结合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提出的一种方案,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区间双线同时拨转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先进行临时的过渡软横跨的施工及安装,然后将上、下行既有线接触网悬挂到临时软横跨上。接着为线路预铺和接触网拨移提供场地,将上、下行既有支柱拆除。在转线当天时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然后还是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再拆除临时的软横跨,清理检查现场。 (3)站场过渡施工方案 当出现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时,由于要正常行车既有线路无法拆除,新建支柱这时候不能承担悬挂网的重量,接触网工程就会需要临时过渡。此时的施工方案是:在站前施工单位能够现场交桩时,用立单支柱的方法过渡。而现场不能立单支柱的时候,应该在线路较远处实施软横跨过渡。站场咽喉区改造的时候,有的区段的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够,新线索暂时无法架设,这时可以临时做接头加长线索长度来保证行车需求,这时也需要将接触网工程进行临时过渡。具体方案是:站场咽喉区在道岔更新改造时,接触网宜采用小范围的临时过渡。利用既有支柱、拨移既有接触网、延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和增加临时小锚段是四种过渡方法,接触网施工过渡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把它们相结合使用。 (4)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的时候,既有下行线路经过转线然后成为了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这样的上下行换侧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有三种类型的方案:①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利用既有线接触网来改变换侧现象;②用延长既有接触网的方法来解决延长线索长度不足问题;③首先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然后让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到转线当天再将重合部分安装到位。 结束语:由于电气化铁路工程接触网施工比较复杂,并且牵扯到的相关单位又多,因此实际进行接触网既有线改造施工过渡时,一定要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结合设计要求以及其他各专业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的过渡方案切实可行并且安全可靠。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二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接触网悬挂工程得到了新的发展。接触悬挂施工技术的主要是对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把关,尤其是利用高铁线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的特性,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督。文章将针对接触网悬挂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隧道内部打孔灌注、汇流排安装等施工工艺进行理论层面的介绍和实际操作上的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质量监督;高速铁路;工程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地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维修工程较小的特点。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剖析,并对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工艺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 1 接触网悬挂的类型 接触网是高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架空设备,是牵引供电系统中最难以控制的环节,技术相对薄弱。根据我国接触网悬挂工艺的发展来看,最常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复链型悬挂。该工艺的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相对零散,且首次的投入成本高,维护的费用较为昂贵,对企业而言有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尚未得到普及。第二,弹性链型悬挂。该工艺主要依靠弹性吊索进行悬挂工程,对精度的要求较高,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且调试工作比较困难。与此同时,弹性吊索的长度和张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变形的可能性。第三,简单链型悬挂。该技术和前两种方式相比,在受流质量上的差距较小,此外结构简单,工程造价成本较低,在增加接触线张力的环境下能够改变受电弓的运行轨道。 2 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技术要点 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打孔,即使用5mm的钢板作为底座,并设计4个螺栓孔,使用电锤进行一次成型的打孔工作。当发现隧道面出现断裂的情况时可以进行位移处理,但位移距离不能超过0.25m。(2)放线,需要保证导线不能有硬弯。即导线在放出后将被固定在刚性梁柱上,通过放线小车将准备好的导电脂接入到刚性夹槽中,并使用螺栓将其进行固定。(3)调整,主要是对悬挂的位置进行准确性的再次衡量和调节,其重点在于螺栓的防松动热圈需要结实可靠,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长期的振动出现的零件脱落,尽可能的提高工艺流程。 此外,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即定位装置安装和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具体而言,定位器的作用就是不阻碍受电弓的通过。当定位器的坡度较高时,电弓在高速的运行状态下会直接造成定位点的硬化,加剧了设备的磨损程度。反之,当定位器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会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定位安装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高度和间距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实现工艺上的优化。接触线的架设需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属性、机械的性能和加工工艺进行确定,此外,架线张力的偏差要尽可能小于8%,并且保持匀速的运作。在材料的选择上,铜镁的硬度较大,优于其他的材料,成为首要选择。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安装曲线图中的方案进行施工,针对新线的延长通常采取坠砣超拉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接触网悬挂施工工艺分析 3.1 隧道内打孔灌注 隧道内打孔灌注主要的操作流程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好的数据绘制悬挂钻孔的类型表,随后,施工组需要核查隧道墙壁上表明的悬挂类型,在确认之后使用冲击钻头和钻孔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钻孔深度进行作业。在使用套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上面钻一个3-5毫米的槽孔,在取下模板后,通过激光测量定位仪来保证钻孔与隧道墙壁的垂直状态,且需要一个人手握吹尘器将钻孔产生的尘屑吹出。在钻孔完成后我们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螺栓安装。主要工具如表1所示。 3.2 汇流排安装 汇流排的配置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对锚段长度进行核查。在完成刚性悬挂的定位装置后,需要在现场完成悬挂段之间的距离测量,并保重视由于温度原因可能出现伸缩预留量。在汇流排安装的长度上,应该根据:汇流排安装长度=(总长度-两终端汇流排长度-n×汇流排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保证汇流排的长度不会过短,即保持最小600mm的距离。此外,短汇流排的安装应该尽可能的接近悬挂定位点,其切割面最好与汇流排的中心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这样可以使整个截面更为平整。关于预制汇流排,需要使用12米的汇流排进行加工,并根据实际长度进行切割,通过钻孔工具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在达到相应的标准后需要对接缝进行检查,保证其没有错位和偏斜。 汇流排的安装(如图1所示),首先需要在隧道口处安置一个刚柔过度汇流排,并按照图纸增加一个紧力汇流排,此时需要将两者进行连接,即在汇流排的中间安装一个螺栓,且每一个螺栓需要搭配一个弹性垫圈。此外,需要注意汇流排的方向,具体为斜面的小头应该靠近汇流排的平头侧,反之,大头应该靠近开口侧。这时需要接头处保持一个松动的状态,不需要加固螺栓。在汇流排的连接工作中,应该保持两者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开口处较为平滑,依次安装螺旋,做到不偏斜。 除此之外,当我们发现汇流排的槽口处出现变形和损坏时,将不能继续使用。在搬运汇流排的过程中需要小心照看,减少碰撞。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多次的实验中我们得知,接触网刚性悬挂具有隧道净空小,安全程度高等特点,此外,其维修过程较为便捷,能够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值得推广使用。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成熟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德生.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J].电气化铁道,2007(2). [2]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8(3). [3]王作祥.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2). 看了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电力机车系统论文 2. 铁路电力论文
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接触网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一 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与分析 摘要: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为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开通条件,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轨道线路改建工程的类型,重点介绍了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以及接触网过渡的保证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接触网;过渡方法;技术 一、接触网过渡工程概述 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建设中,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区间和站场内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更换道岔工程引起的过渡工程。由于两个支柱影响铁路接触网线改造,改造完成后的轨道,开通新的接触网必须同步,使接触网项目必须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接触网。接触网施工与铁路运输密切配合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不受施工的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线路改移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接触网过渡工程方案必须依据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部署,结合既线运输繁忙程度,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和新建工程。 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为满足线下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而过渡措施中设置的接触网设备在正式工程完工后将拆除(或部分拆除)。接触网临时过渡工程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方便施工"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列车畅通、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则。 二、接触网改造工程过度方法 2.1接触网施工条件及过渡模式 由于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是依附于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来实施,接触网改造工程全部要在施工点内完成,就要求接触网施工单位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做仔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接触网的过渡工与既有线的拔接工作在停电内完成,并且在施工天窗结束前必须是接触网满足正常通车要求。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采用过渡软横跨还是单支柱模式,具体视拔道量而定。前提是接触网过渡方案要依附于线路施工改造步骤,并以其为依据。根据接触网过渡工程特性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接触网的过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线路拔道量小于2m时,采用既有线路直接拔移法就位。此时,接触网采用单支柱过渡或直接就位施工。 (2)当线路拔道量在2m及以上时,线路采用预铺线路法施工。此时,接触网采用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临时悬挂,以便拆除既有支柱,为线路施工单位提供场地。在线路已预铺完毕的地段,按设计要求重新组立接触网支柱,安装网上设备,并在线路两端拔接线前将该段新架设的接触网调整到位。同时接触网进行接火和调整,以确保转线结束后能及时安全地开通接触网。 (3)过渡段的过渡支柱与既有线路中心距离保持5m以上的间距,确保线路与接触网施工作业时互不干扰。 (4)过渡段接触网恢复时。要考虑线路纵断面的变化因素,以便精确安装和调整接触悬挂。 2.2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法 (1)线路拔距0~0.5m时,按接触网技术标准,在最小限界不小于2.5m、最大限界大于3.5m时,可考虑利用既有支柱。线路拔接施工区段位于线路转接点附近。转线前3~5d(具体视工作量大小而定),以线路中心桩为准测量支柱限界,预配腕臂,利用停电点,将腕臂暂时顺线路固定在支柱上,且用铁丝捆牢,以避免风摆。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该区的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腕臂上,完成细调后开通,拆除既有接触网,确保弓网关系和行车安全。 (2)线路拔距在0.5~2m时,须新立接触网支柱,既有接触网采用单支柱或软横跨过渡,先将既有接触悬挂(含附加悬挂)倒换到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上,拆除既有支柱,组立新设支柱,安装新设腕臂。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接触悬挂拔至规定位置。转线结束后,再将改建区段的接触网逐渐倒换到新设的支柱上,拆除过渡支柱或软横跨。 (3)线路拔移量大于2m时,按新建工程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只是在两端拔接时候按照上述方法在两端转线拔接。 三、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接触网过渡工程具体方案包括六部分,它们分别是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站场过渡施工方案、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和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等。而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的施工方案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就只介绍区间曲内拨转。 (1)区间曲内拨转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外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在转线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为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就能够顺利开通,转线当天应该将接触网移到新支柱上。然后,对该改建区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该段附加悬挂还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这样就可以确保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施工现场。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为了不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和线路的铺设,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而是要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这就要求先在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并悬挂接触网,然后再拆除既有支柱。转线当天,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与上述方法一样最后是对该路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来适应变长的接触线索。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更加合理、简洁,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方案。 (2)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看似是要结合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提出的一种方案,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区间双线同时拨转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先进行临时的过渡软横跨的施工及安装,然后将上、下行既有线接触网悬挂到临时软横跨上。接着为线路预铺和接触网拨移提供场地,将上、下行既有支柱拆除。在转线当天时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然后还是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再拆除临时的软横跨,清理检查现场。 (3)站场过渡施工方案 当出现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时,由于要正常行车既有线路无法拆除,新建支柱这时候不能承担悬挂网的重量,接触网工程就会需要临时过渡。此时的施工方案是:在站前施工单位能够现场交桩时,用立单支柱的方法过渡。而现场不能立单支柱的时候,应该在线路较远处实施软横跨过渡。站场咽喉区改造的时候,有的区段的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够,新线索暂时无法架设,这时可以临时做接头加长线索长度来保证行车需求,这时也需要将接触网工程进行临时过渡。具体方案是:站场咽喉区在道岔更新改造时,接触网宜采用小范围的临时过渡。利用既有支柱、拨移既有接触网、延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和增加临时小锚段是四种过渡方法,接触网施工过渡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把它们相结合使用。 (4)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的时候,既有下行线路经过转线然后成为了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这样的上下行换侧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有三种类型的方案:①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利用既有线接触网来改变换侧现象;②用延长既有接触网的方法来解决延长线索长度不足问题;③首先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然后让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到转线当天再将重合部分安装到位。 结束语:由于电气化铁路工程接触网施工比较复杂,并且牵扯到的相关单位又多,因此实际进行接触网既有线改造施工过渡时,一定要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结合设计要求以及其他各专业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的过渡方案切实可行并且安全可靠。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二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接触网悬挂工程得到了新的发展。接触悬挂施工技术的主要是对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把关,尤其是利用高铁线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的特性,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督。文章将针对接触网悬挂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隧道内部打孔灌注、汇流排安装等施工工艺进行理论层面的介绍和实际操作上的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质量监督;高速铁路;工程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地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维修工程较小的特点。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剖析,并对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工艺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 1 接触网悬挂的类型 接触网是高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架空设备,是牵引供电系统中最难以控制的环节,技术相对薄弱。根据我国接触网悬挂工艺的发展来看,最常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复链型悬挂。该工艺的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相对零散,且首次的投入成本高,维护的费用较为昂贵,对企业而言有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尚未得到普及。第二,弹性链型悬挂。该工艺主要依靠弹性吊索进行悬挂工程,对精度的要求较高,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且调试工作比较困难。与此同时,弹性吊索的长度和张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变形的可能性。第三,简单链型悬挂。该技术和前两种方式相比,在受流质量上的差距较小,此外结构简单,工程造价成本较低,在增加接触线张力的环境下能够改变受电弓的运行轨道。 2 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技术要点 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打孔,即使用5mm的钢板作为底座,并设计4个螺栓孔,使用电锤进行一次成型的打孔工作。当发现隧道面出现断裂的情况时可以进行位移处理,但位移距离不能超过0.25m。(2)放线,需要保证导线不能有硬弯。即导线在放出后将被固定在刚性梁柱上,通过放线小车将准备好的导电脂接入到刚性夹槽中,并使用螺栓将其进行固定。(3)调整,主要是对悬挂的位置进行准确性的再次衡量和调节,其重点在于螺栓的防松动热圈需要结实可靠,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长期的振动出现的零件脱落,尽可能的提高工艺流程。 此外,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即定位装置安装和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具体而言,定位器的作用就是不阻碍受电弓的通过。当定位器的坡度较高时,电弓在高速的运行状态下会直接造成定位点的硬化,加剧了设备的磨损程度。反之,当定位器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会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定位安装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高度和间距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实现工艺上的优化。接触线的架设需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属性、机械的性能和加工工艺进行确定,此外,架线张力的偏差要尽可能小于8%,并且保持匀速的运作。在材料的选择上,铜镁的硬度较大,优于其他的材料,成为首要选择。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安装曲线图中的方案进行施工,针对新线的延长通常采取坠砣超拉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接触网悬挂施工工艺分析 3.1 隧道内打孔灌注 隧道内打孔灌注主要的操作流程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好的数据绘制悬挂钻孔的类型表,随后,施工组需要核查隧道墙壁上表明的悬挂类型,在确认之后使用冲击钻头和钻孔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钻孔深度进行作业。在使用套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上面钻一个3-5毫米的槽孔,在取下模板后,通过激光测量定位仪来保证钻孔与隧道墙壁的垂直状态,且需要一个人手握吹尘器将钻孔产生的尘屑吹出。在钻孔完成后我们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螺栓安装。主要工具如表1所示。 3.2 汇流排安装 汇流排的配置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对锚段长度进行核查。在完成刚性悬挂的定位装置后,需要在现场完成悬挂段之间的距离测量,并保重视由于温度原因可能出现伸缩预留量。在汇流排安装的长度上,应该根据:汇流排安装长度=(总长度-两终端汇流排长度-n×汇流排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保证汇流排的长度不会过短,即保持最小600mm的距离。此外,短汇流排的安装应该尽可能的接近悬挂定位点,其切割面最好与汇流排的中心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这样可以使整个截面更为平整。关于预制汇流排,需要使用12米的汇流排进行加工,并根据实际长度进行切割,通过钻孔工具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在达到相应的标准后需要对接缝进行检查,保证其没有错位和偏斜。 汇流排的安装(如图1所示),首先需要在隧道口处安置一个刚柔过度汇流排,并按照图纸增加一个紧力汇流排,此时需要将两者进行连接,即在汇流排的中间安装一个螺栓,且每一个螺栓需要搭配一个弹性垫圈。此外,需要注意汇流排的方向,具体为斜面的小头应该靠近汇流排的平头侧,反之,大头应该靠近开口侧。这时需要接头处保持一个松动的状态,不需要加固螺栓。在汇流排的连接工作中,应该保持两者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开口处较为平滑,依次安装螺旋,做到不偏斜。 除此之外,当我们发现汇流排的槽口处出现变形和损坏时,将不能继续使用。在搬运汇流排的过程中需要小心照看,减少碰撞。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多次的实验中我们得知,接触网刚性悬挂具有隧道净空小,安全程度高等特点,此外,其维修过程较为便捷,能够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值得推广使用。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成熟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德生.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J].电气化铁道,2007(2). [2]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8(3). [3]王作祥.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2). 看了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电力机车系统论文 2. 铁路电力论文
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在为写铁道工程学论文而烦恼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吧,仅供参考!
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关节式分相过电压技术重点探析
2、铁道工程建设项目部管理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之道
3、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
4、铁道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网格灵敏度与可视化研究
5、浅谈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分析
6、铁道信号施工及配合施工关键环节卡控
7、浅析铁道信号微机监测应用问题及故障处理
8、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9、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铁道车辆节能技术的研发
11、浅淡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应用的重要性
12、关于铁道结算中心发展对策若干思考
13、一种基于MRPC的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补偿装置
14、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故障测距研究综述
1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常见事故与解决对策研究
16、浅谈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铁道信号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18、铁道车辆轴承润滑脂的润滑寿命与维修技术
19、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研究与开发
20、工学结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1、一种无辅助变压器的电气化铁道磁势平衡型混合补偿系统
22、铁道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
23、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停电报警器的开发与应用
24、铁道车辆扭转载荷和扭转刚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标准的分析研究
25、铁道车辆转向架摇动台悬挂系统横向刚度研究
26、铁道车辆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7、浅谈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与优化策略
28、电气化铁道区段信号设备电磁兼容性分析
29、浅析铁道信号要点施工管理技术
30、浅析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31、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在铁道电气化中的应用
32、高速铁道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
33、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电力变压器研究
34、铁道行业低应变检测规程修改意见探讨
35、铁道客车照明系统新型LED灯管的设计
36、铁道工程施工类中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37、电气化铁道节能技术探讨
38、铁道车辆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9、基于实践教学为重心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涵建设
4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研究与改造研究
41、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张力测试探讨
42、铁道信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43、联锁设备故障在铁道信号检测维修中的重要性
44、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及混电的处理
45、一种采用LC耦合的电气化铁道功率调节系统
46、基于ZigBee技术的铁道智能防溜终端设计与研发
47、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构想
48、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49、探究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50、电气化铁道专业配电线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51、基于岗位需求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52、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影响
53、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54、铁道货车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疲劳性能的研究
55、一种新的铁道车辆滚振试验台曲线通过试验方法
56、铁道车辆减振器漏油故障与内部特性分析
57、模糊综合评判在铁道技术监督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58、铁道牵引网中AT供电方式的应用解析
59、提高铁道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研究
60、铁道车辆辅助安装座随机振动疲劳评估
61、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和混电的分析及处理
62、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在铁路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63、谈谈如何加强铁道结算中心的稽核监督
64、铁道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65、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铁道路基探测中的应用
66、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
67、基于ADAMS的铁道车辆脱轨后动态行为研究
68、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69、铁道客车乘客模型仿真与舒适度分析
70、地下铁道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析比较
71、铁道机车车辆人才需求分析
72、铁道信号仿真模拟演练培训系统
73、铁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4、计算机网站技术在铁道网络的应用探讨
75、高速铁道车辆用齿轮装置的'技术动向
76、探讨地下铁道工程防水技术
77、论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78、试析铁道交通改扩建工程档案管理
79、铁道空调客车电气安全的防范对策
80、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
81、受横风作用的铁道车辆动态性能分析模型及其验证
82、铁道车辆低速通过曲线时的钢轨打磨与爬轨关系的研究
83、高速铁道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最新技术动向
84、高职铁道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图设计
85、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可拓变型设计方法研究
86、铁道动车运行平稳性分析
87、信息化教学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中的应用
88、浅谈铁道工务线路的维修与养护
89、浅谈铁道信号系统安全发展
90、材料对铁道车辆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影响
91、铁道车辆侧墙板块的焊接技术
92、交流电气化铁道的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整改措施
93、铁道车辆布线检测技术研究
94、铁道车辆制动机自然制动故障及解决思路研究
95、一种铁道接触网故障行波提取及定位方法
96、一种新型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补偿
97、校企合作构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98、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99、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综述
100、中职铁道信号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浅探
101、电气化铁道线路改道中的接触网施工
102、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03、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
104、改进基层铁道信号计量工作探讨
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接触网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一 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与分析 摘要:在工程中为了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过渡施工技术。为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开通条件,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轨道线路改建工程的类型,重点介绍了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以及接触网过渡的保证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接触网;过渡方法;技术 一、接触网过渡工程概述 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建设中,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区间和站场内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更换道岔工程引起的过渡工程。由于两个支柱影响铁路接触网线改造,改造完成后的轨道,开通新的接触网必须同步,使接触网项目必须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接触网。接触网施工与铁路运输密切配合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不受施工的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线路改移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接触网过渡工程方案必须依据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部署,结合既线运输繁忙程度,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和新建工程。 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为满足线下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而过渡措施中设置的接触网设备在正式工程完工后将拆除(或部分拆除)。接触网临时过渡工程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方便施工"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列车畅通、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则。 二、接触网改造工程过度方法 2.1接触网施工条件及过渡模式 由于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是依附于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来实施,接触网改造工程全部要在施工点内完成,就要求接触网施工单位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做仔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接触网的过渡工与既有线的拔接工作在停电内完成,并且在施工天窗结束前必须是接触网满足正常通车要求。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采用过渡软横跨还是单支柱模式,具体视拔道量而定。前提是接触网过渡方案要依附于线路施工改造步骤,并以其为依据。根据接触网过渡工程特性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接触网的过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线路拔道量小于2m时,采用既有线路直接拔移法就位。此时,接触网采用单支柱过渡或直接就位施工。 (2)当线路拔道量在2m及以上时,线路采用预铺线路法施工。此时,接触网采用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临时悬挂,以便拆除既有支柱,为线路施工单位提供场地。在线路已预铺完毕的地段,按设计要求重新组立接触网支柱,安装网上设备,并在线路两端拔接线前将该段新架设的接触网调整到位。同时接触网进行接火和调整,以确保转线结束后能及时安全地开通接触网。 (3)过渡段的过渡支柱与既有线路中心距离保持5m以上的间距,确保线路与接触网施工作业时互不干扰。 (4)过渡段接触网恢复时。要考虑线路纵断面的变化因素,以便精确安装和调整接触悬挂。 2.2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法 (1)线路拔距0~0.5m时,按接触网技术标准,在最小限界不小于2.5m、最大限界大于3.5m时,可考虑利用既有支柱。线路拔接施工区段位于线路转接点附近。转线前3~5d(具体视工作量大小而定),以线路中心桩为准测量支柱限界,预配腕臂,利用停电点,将腕臂暂时顺线路固定在支柱上,且用铁丝捆牢,以避免风摆。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该区的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腕臂上,完成细调后开通,拆除既有接触网,确保弓网关系和行车安全。 (2)线路拔距在0.5~2m时,须新立接触网支柱,既有接触网采用单支柱或软横跨过渡,先将既有接触悬挂(含附加悬挂)倒换到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上,拆除既有支柱,组立新设支柱,安装新设腕臂。倒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接触悬挂拔至规定位置。转线结束后,再将改建区段的接触网逐渐倒换到新设的支柱上,拆除过渡支柱或软横跨。 (3)线路拔移量大于2m时,按新建工程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只是在两端拔接时候按照上述方法在两端转线拔接。 三、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接触网过渡工程具体方案包括六部分,它们分别是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站场过渡施工方案、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和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等。而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的施工方案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就只介绍区间曲内拨转。 (1)区间曲内拨转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外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在转线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为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就能够顺利开通,转线当天应该将接触网移到新支柱上。然后,对该改建区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该段附加悬挂还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这样就可以确保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施工现场。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为了不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和线路的铺设,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而是要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这就要求先在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并悬挂接触网,然后再拆除既有支柱。转线当天,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与上述方法一样最后是对该路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来适应变长的接触线索。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更加合理、简洁,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方案。 (2)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看似是要结合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提出的一种方案,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区间双线同时拨转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先进行临时的过渡软横跨的施工及安装,然后将上、下行既有线接触网悬挂到临时软横跨上。接着为线路预铺和接触网拨移提供场地,将上、下行既有支柱拆除。在转线当天时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然后还是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再拆除临时的软横跨,清理检查现场。 (3)站场过渡施工方案 当出现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时,由于要正常行车既有线路无法拆除,新建支柱这时候不能承担悬挂网的重量,接触网工程就会需要临时过渡。此时的施工方案是:在站前施工单位能够现场交桩时,用立单支柱的方法过渡。而现场不能立单支柱的时候,应该在线路较远处实施软横跨过渡。站场咽喉区改造的时候,有的区段的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够,新线索暂时无法架设,这时可以临时做接头加长线索长度来保证行车需求,这时也需要将接触网工程进行临时过渡。具体方案是:站场咽喉区在道岔更新改造时,接触网宜采用小范围的临时过渡。利用既有支柱、拨移既有接触网、延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和增加临时小锚段是四种过渡方法,接触网施工过渡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把它们相结合使用。 (4)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的时候,既有下行线路经过转线然后成为了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这样的上下行换侧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有三种类型的方案:①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利用既有线接触网来改变换侧现象;②用延长既有接触网的方法来解决延长线索长度不足问题;③首先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然后让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到转线当天再将重合部分安装到位。 结束语:由于电气化铁路工程接触网施工比较复杂,并且牵扯到的相关单位又多,因此实际进行接触网既有线改造施工过渡时,一定要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结合设计要求以及其他各专业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的过渡方案切实可行并且安全可靠。 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篇二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接触网悬挂工程得到了新的发展。接触悬挂施工技术的主要是对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把关,尤其是利用高铁线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的特性,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督。文章将针对接触网悬挂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隧道内部打孔灌注、汇流排安装等施工工艺进行理论层面的介绍和实际操作上的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质量监督;高速铁路;工程 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地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维修工程较小的特点。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剖析,并对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工艺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 1 接触网悬挂的类型 接触网是高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架空设备,是牵引供电系统中最难以控制的环节,技术相对薄弱。根据我国接触网悬挂工艺的发展来看,最常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复链型悬挂。该工艺的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相对零散,且首次的投入成本高,维护的费用较为昂贵,对企业而言有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尚未得到普及。第二,弹性链型悬挂。该工艺主要依靠弹性吊索进行悬挂工程,对精度的要求较高,施工技术较为复杂,且调试工作比较困难。与此同时,弹性吊索的长度和张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变形的可能性。第三,简单链型悬挂。该技术和前两种方式相比,在受流质量上的差距较小,此外结构简单,工程造价成本较低,在增加接触线张力的环境下能够改变受电弓的运行轨道。 2 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技术要点 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打孔,即使用5mm的钢板作为底座,并设计4个螺栓孔,使用电锤进行一次成型的打孔工作。当发现隧道面出现断裂的情况时可以进行位移处理,但位移距离不能超过0.25m。(2)放线,需要保证导线不能有硬弯。即导线在放出后将被固定在刚性梁柱上,通过放线小车将准备好的导电脂接入到刚性夹槽中,并使用螺栓将其进行固定。(3)调整,主要是对悬挂的位置进行准确性的再次衡量和调节,其重点在于螺栓的防松动热圈需要结实可靠,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长期的振动出现的零件脱落,尽可能的提高工艺流程。 此外,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即定位装置安装和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具体而言,定位器的作用就是不阻碍受电弓的通过。当定位器的坡度较高时,电弓在高速的运行状态下会直接造成定位点的硬化,加剧了设备的磨损程度。反之,当定位器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会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定位安装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高度和间距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实现工艺上的优化。接触线的架设需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属性、机械的性能和加工工艺进行确定,此外,架线张力的偏差要尽可能小于8%,并且保持匀速的运作。在材料的选择上,铜镁的硬度较大,优于其他的材料,成为首要选择。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安装曲线图中的方案进行施工,针对新线的延长通常采取坠砣超拉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接触网悬挂施工工艺分析 3.1 隧道内打孔灌注 隧道内打孔灌注主要的操作流程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好的数据绘制悬挂钻孔的类型表,随后,施工组需要核查隧道墙壁上表明的悬挂类型,在确认之后使用冲击钻头和钻孔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钻孔深度进行作业。在使用套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上面钻一个3-5毫米的槽孔,在取下模板后,通过激光测量定位仪来保证钻孔与隧道墙壁的垂直状态,且需要一个人手握吹尘器将钻孔产生的尘屑吹出。在钻孔完成后我们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螺栓安装。主要工具如表1所示。 3.2 汇流排安装 汇流排的配置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对锚段长度进行核查。在完成刚性悬挂的定位装置后,需要在现场完成悬挂段之间的距离测量,并保重视由于温度原因可能出现伸缩预留量。在汇流排安装的长度上,应该根据:汇流排安装长度=(总长度-两终端汇流排长度-n×汇流排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保证汇流排的长度不会过短,即保持最小600mm的距离。此外,短汇流排的安装应该尽可能的接近悬挂定位点,其切割面最好与汇流排的中心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这样可以使整个截面更为平整。关于预制汇流排,需要使用12米的汇流排进行加工,并根据实际长度进行切割,通过钻孔工具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在达到相应的标准后需要对接缝进行检查,保证其没有错位和偏斜。 汇流排的安装(如图1所示),首先需要在隧道口处安置一个刚柔过度汇流排,并按照图纸增加一个紧力汇流排,此时需要将两者进行连接,即在汇流排的中间安装一个螺栓,且每一个螺栓需要搭配一个弹性垫圈。此外,需要注意汇流排的方向,具体为斜面的小头应该靠近汇流排的平头侧,反之,大头应该靠近开口侧。这时需要接头处保持一个松动的状态,不需要加固螺栓。在汇流排的连接工作中,应该保持两者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开口处较为平滑,依次安装螺旋,做到不偏斜。 除此之外,当我们发现汇流排的槽口处出现变形和损坏时,将不能继续使用。在搬运汇流排的过程中需要小心照看,减少碰撞。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多次的实验中我们得知,接触网刚性悬挂具有隧道净空小,安全程度高等特点,此外,其维修过程较为便捷,能够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值得推广使用。接触网悬挂技术的成熟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德生.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J].电气化铁道,2007(2). [2]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8(3). [3]王作祥.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2). 看了接触网新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电力机车系统论文 2. 铁路电力论文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摘要: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相关方面,从而为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奠定了平稳发展的安全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及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1.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普通铁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1)负荷波动频繁。负荷大小与供电臂运行的列车数量、线路坡度及列车运行速度等有关。高铁牵引变电所的负荷会随着两供电臂内列车的数量及其负荷状态随时出现波动。 (2)牵引负荷大。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高峰时段密度大等特点,而空气阻力会随着速度提高成倍增加,此时的列车牵引力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这使得牵引负荷较大,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 (3)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行进,如果列车想要维持高速行驶,就必须持续从接触网获取电能,这使得列车本身的负载率相对较高,并且受电时间较长。 (4)功率因数高。采用交-直-交动车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1.2、安全管理特点 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动态性。高铁的牵引供电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移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负荷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使得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存在动态变化,一旦出现行车事故或是供电间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负面影响。 (2)反复性。由于牵引供电设备全部设置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设备的运行受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使得季节性安全问题反复发生。 (3)复杂性。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如环境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没有备用设备等等。 (4)独特性。高铁牵引供电的冲击性负荷非常频繁,且谐波含量较大,同时运行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这对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水平,这对于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可靠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谐波问题、负序电流问题、功率因数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接地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弓网关系问题、绝缘配合问题、电磁兼容问题。 1)谐波电流注入供电系统将会对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因素,降低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负序电流可以降低用户电能的利用率,引起用户旋转电机转子表面温升过高。 3)机车过电分相时中性段断电出现过电压现象,过电压水平有时能达到击穿接触导线绝缘子的数值,出现的电弧有可能烧损接触网吊弦;机车重新带电时,出现过电流现象,过电流水平可达到机车正常运行电流的5~7倍,过流有可能损害设备的正常寿命、影响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 4)接触网系统是无备用系统,机车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连接,取得电能。机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不同方向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受电弓传递到接触网,接触网随之振动。良好的弓网关系是接触网振动特性和受电弓振动特性一致,两者之间为一个随动系统,使接触网和受电弓保持良好的接触。 5)高压设备的带电部分与设备外壳、大地之间需要绝缘,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相别的高压设备之间也需要绝缘。绝缘配合,就是在一个供电系统中,由于存在众多的绝缘部分,通过对各部分绝缘水平(耐工频电压、冲击电压能力)的选择,在满足系统绝缘水平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一个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合理水平。绝缘配合问题是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之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果不考虑绝缘配合问题,接地技术措施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设备因素、供电质量因素、外部影响因素、系统运行因素、管理因素等几部分。在每部分大因素当中还有很多小因素,本文主要将各类影响因素列表如下,见表1: 表1牵引供电影响的因素 4、加强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重要、快速的运输手段,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4.1、强化高速铁路专业人员技能,提高安全技能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要求,确保电气化高铁运行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牵引供电体系的正常化运转,一是强化高铁安全专兼职人员培训。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能知识培训,促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安全管理。二是组织高铁维护人员的培训班,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技术能力;定期组织高铁技术业务研讨班,分析维护高铁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各班组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员工的高铁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培训与培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员工培训与安全培训相结合。将安全培训内容纳入员工技能培训的课程中,一体培训、一体考核,严格安全培训准入制度。 4.1.1、增强过程监控力度 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若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正,避免后期再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继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能怠慢工作,用严格的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出现问题时,在尽量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保障问题的圆满解决,追究问题人员的责任,提高工人人员的警惕性、工作的严谨性,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4.1.2、增强创新管理意识 对人员的管理方面,要注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不断更新管理条例,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增强团队意识,还要注意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大前提之下,提升管理的水平和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使机车的营运质量得到提升。 4.2、规范完善台账精细化管理 规范和完善各种设备台账履历,梳理细化设备台账格式和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使台账具有可追溯性和时效性。对设备发生的变化,要明确台账更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以点带面,提高高速铁路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水平。 4.3、提高牵引供电设备质量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利用先进的装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例如在高铁运行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进而逐渐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依然可以正常营运,在体系里可以使用远动视频装备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还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运用电阻测试仪、红外成像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控,这对于提升设施的监测标准和确保营运的有序性及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4.3.1提高“天窗点”设备检修利用率 接触网设备的检修维护主要利用列车运行途中不铺化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的时间进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天窗”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落实,加大天窗管理、认真考核天窗兑现率,使天窗利用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设备检修,考核设备检修,提高行车设备运行质量 。 4.3.2绝缘清扫 为确保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大面积绝缘子污闪。根据所建立高速铁路重污区台帐,合理组织人员进行绝缘清扫,按照瓷质绝缘子必须进行一次人工清扫,复合绝缘子采用小型水冲洗机、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进行人工清扫的原则。一是瓷质绝缘子采用停电人工清扫结合带电水冲洗列冲洗。二是复合绝缘子采用停电小型水冲洗或带电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要补充进行人工清扫。做到一片不漏、一棒不漏、不留死角。 4.3.3主导电回路测温 根据设备运营单位制定测温计划,并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测温仪器对牵引供电设备主导电回路、接续点、上网点、电缆接头线夹等处所进行检测,参照所测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预防设备故障,确保牵引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4.3.4检查补偿装置及线岔卡滞、坠砣a值超标、线索张力过大、电连接及隔开引线过紧过松、上网点连接状态不良、附加导线间距不足、附加导线对地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等安全隐患,组织设备管理单位通过步行巡视、上网检查、添乘巡视等方式对线索驰度进行检查。 4.3.5根据高铁速设备的特点和季节天气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鸟害、危树整治、防洪、防雷击、防风、防冰柱、防寒、防断、防磨、电缆等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设备运行质量。 4.5、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牵引供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性事故。为此,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抢修预案,对抢修预案进行模块化管理,制定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具体安全应对措施。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项目,将非正常应急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效性。三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要按照“一处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不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四是是对抢修工料具,储备的应急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6、加强接触网的全面管理 接触网因为是大型的现场定制工程组合的设备设施,他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是否能完善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现场施工。所以应做好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来保证此设施的安全稳定。 总之,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曹江华.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J].西铁科技,2014,02:17-18. [2]戚广枫.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发展及展望[J].中国铁路,2012,11:18-21. [3]王蔚.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谈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铁路改革和发展,铁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增加、牵引质量加大,面对新时期运输组织变化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表现出了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的节奏,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时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从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高速、重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重要的职责。中间站作为铁路车务站段管辖的最基层群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部分中间站均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远离机关,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生活困难,诸多困难因素叠加,给中间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搞好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需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1.中间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工作缺乏高标准。 高标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是目标要求,也是质量要求;既是源头性要求,也是结果性要求。一些中间站之所以没能实现安全目标,甚至在安全上打了败仗,关键就是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本车站的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许多问题发展成顽症,同类事故反复出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标准认识模糊不清。尽管这几年我们反复强调标准问题,但直至现在,一些干部职工对作业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含糊不清,高标定位成为了一种口头禅。二是标准执行不够彻底。经过多年的整章建制,从路局到站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在确保运输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中间站缺乏执行制度标准的严肃性、自觉性、持久性,不按标准办事,结果引发了事故。 1.2人员素质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再加上培训教育机制跟不上,导致整体职工素质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一是有些站长已跟不上新的管理步伐,新的管理知识贫乏,新技术知识掌握的不深,不能更好的指导车站各岗位的作业,造成车站关键作业把控不住。二是有些职工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作业行为不规范;技术业务水平较差,特别是新技术知识掌握的少,非正常情况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习惯性作业比较普遍,简化作业程序用语,违章作业习以为常,给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不适应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还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管理往往还是粗放式的、静态的、被动式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风险管理还基本上是初浅的,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缺乏预见性,管理思路没有理清。主要表现在:①管理理念落后,主动管理滞后,不能严抓细管,有部分站长存在“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片面认识,淡化了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②有部分站长缺乏进取精神,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对职工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视而不见,使职工在作业中养成了习惯成标准的风气;③站长一日工作发挥得不好,对车站的班前点名及交接班会抓得质量不高,甚至有的简化交接班会,深入各岗位检查作业情况没有抓住主要问题,表面化现象较多;④不注重技术业务培训学习,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基本上是流于形式;⑤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落实的较差,关键作业程序控制乏力。 1.4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力 有些站长对安全风险管理思路不清、认识模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一是对自站的关键作业,特别对特殊时期及阶段的重点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排查,更缺乏超前研判的能力,对排查出的风险源点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制定的也不严谨、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各项作业的关键部位和环节控制不力,不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把不住重点,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不能严格按规定进行卡控关键作业程序,对反复出现的惯性问题,纠偏力度小,跟踪落实差,构成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 2.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控制能力的几点建议 车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站各个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遵守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强化过程作业控制,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行车事故的一系列实施和监督手段。 2.1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员素质。只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安全生产才有可靠地保证。 2.1.1中间站站长既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组织者,又是安全生产活动的指挥者和普通参与者。中间站的安全工作是经常的、大量的、细致的,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站长,同时站长还必须亲自参与并监控特殊情况下的关键作业程序,中间站站长本身的素质如何,对整个车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提高中间站站长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车务站段应加强中间站站长的培训管理,注重培养后备站长,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升的平台,必要时可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称职合格的中间站站长;同时可组织各站站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学习,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有效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2.1.2随着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行车组织的变化,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不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已逐步显现。因此要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注重实效,选树好技术业务能手和尖子,做到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安全有序,从而使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2.2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班组管理 抓企业管理,首先必须从基础抓起,抓基础也必须从班组抓起,所以班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根据中间站管理要求,并结合自站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补充、制定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重点要加强《站细》的修订完善工作,逐步建立以《站细》为主体,各种作业办法和措施为延伸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行车班组长既是行车指挥者,又是行车组织者,所以应选拔责任心强、技术熟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能起组织和带头作用的职工为班组长,使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技能和班组长的行车组织指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开展班前预想、班中互控、班后分析总结活动,做到针对性的提前预防、作业中互控关键作业程序和班后的滚动提高。四是落实岗位作业标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强化自控、互控、联控制度。五是以建设自控型班组为抓手,加强整章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组管理,落实自控型班组实施办法,培育一支素质过硬、自觉遵章守纪的生力军,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实行安全联防经济责任制,落实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站,车站保站(段)的包保责任制,实行层层包保,层层定责,以责考绩,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起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 2.3.1狠抓过程控制,确保安全管理各环节全面受控 所谓作业全过程控制是指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所有参加作业的有关人员通过自控,明确控制项目、内容、办法及有关责任人员,实现作业岗位控制和程序控制,使作业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控制之下,进而保证作业安全质量的过程,所以严格标准化作业也就是作业程序的控制。 过程控制要立足于“预防为主、抓小放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的理念,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处理为预防。严格执行“自控、互控、联控、监控”制度,坚持以自控为核心,以互控、联控为重点,以监控为关键,对安全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控制中心,也是安全控制的有力保证。 2.3.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在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就是说控制与失控同在,安全与事故并存。所以我们要把握安全与事故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排查研判。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的特点,人身安全等风险作为重点,把可能导致事故的管理风险、作业风险、设备风险作为关键,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全方位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点,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一是加强重点作业的控制。对车站各项作业过程中薄弱部位、薄弱环节应加强安全控制。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等均需我们进行重点卡控。二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重点抓好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对惯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整改落实,尽力解决难点、关键问题。 2.3.3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格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把科学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继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的思路,大力强化管理基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确保安全有序可控。 3.结束语 在铁路不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面对中间站诸多实际困难,应进一步理清管理思路,以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突破口,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和控制。以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严格安全检查监督为手段,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中间站运输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1.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2. 铁路施工安全论文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4. 地铁安全管理论文
我 ,么 这个是,给的。 写的, 帮助的,做的,成的。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我这有关于离合器的设计
离合器的那好的,看要求的是
YC6G 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是以天燃气为燃料产生动力的内燃机。该发动机在完成整机能量转换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而会产生故障,牵涉到的电控燃气喷射装置常见故障症状主要有无法起动、动力不足、运转不稳、油门失效、飞车等。下面浅谈YC6G 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电控燃气喷射装置常见故障诊断处理: 7.1发动机无法起动 对于天燃气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一般起动发动机旋转3~4转,即能着车。若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曲轴正常速度转动,虽有明显着车征兆,但不能着车运转或需要多次起动或长时间启用起动机起动或起动后出现熄火。均为无法起动。 天燃气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正常起动着车运转须具备五个条件:首先蓄电池电压、容量要满足起动机起动转矩要求。第二,发动机着车起动转速与ECM接收到的起动转速应一致,不能低于200r/min。第三,电子控制系统电路供电正常,各电控元器件功能良好。第四,使用的天燃气符合国家车用CNG标准规定,供气通畅、控制阀功能良好。第五,相关的热保护功能没有起作用。 由燃料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电控调压器无法将燃料提供给发动机,或电控调压器接收不到来自ECM的指令。由点火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点火电路不通;点火线圈损坏;火花塞损坏。由正时系引起故障原因有: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与信号轮间隙不对;信号轮安装错误。 故障排除首先是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可按显示的故障信息查找确认相应的故障部位。 若是燃料系出现问题,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172:电控调压器输送压力低于预期值。或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173:电控调压器命令丢失等。排除方法是: 检查是否有天然气;检查管路上的阀门是否全开;检查高低压电磁阀是否打开;检查电控供气系统是否有电;检查与供气有关线束电路是否有断路、虚接、继电器或保险丝是否有效,检查发现问题需更换相关零件。若是点火系出现问题,应检查电控点火系统是否有电,检查与点火系统发动机和整车线束接插件连接是否有断路、虚接、继电器或保险丝是否有效,点火线圈、火花塞是否工作可靠,检查发现问题需更换相关零件。若是正时系出现问题,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336:曲轴同步干扰或故障代码为16:起动无曲轴同步。排除方法是:检测凸轮位置传感器接插件针脚定义电压是否正确;检测凸轮位置传感器阻值是否正确;检查凸轮位置传感器与信号轮间隙大小;检查信号轮的安装相位是否正确。发现不能使用故障件需更换,间隙或安装不到位要调整。必须注意凸轮位置传感器与信号轮间隙是0.6±0.2mm。 7.2发动机动力不足 所谓发动机动力不足,主要指发动机转速达不到标定的转速,其扭矩达不到使用规定要求的最大扭矩指标。其主要表现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带负荷运转加速缓慢、上坡无力,油门踏到底仍感到发动机乏力,转速提不高,达不到额定功率与最高车速。 由燃料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燃料供应不足; 管路阀门失效未开到位。 由增压压力控制系统引起故障原因有:废气旁通控制阀损坏;废气旁通控制阀线束损坏;废气旁通控制阀的稳压气源压力过小;废气旁通控制阀的进出气口与增压器、稳压气源连接错误,排气口被堵;管路漏气;进气压力不足;中冷器冷却效果差进入热保护状态;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温过高,热保护起作用。 由点火系引起故障原因:线路连接不良,火花塞不工作;点火线圈损坏。 由排气系统引起故障原因:三元催化器失效;排气受阻。 故障排除首先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可按显示的故障信息查找相应的故障部位。确认故障部位。 若是燃料系出现问题,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172:电控调压器输送压力低于预期值。或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173:电控调压器命令丢失等。 排除方法:检查是否有天然气,不足加燃料;检查管路上的阀门开闭若不灵活到位,调整维护达到动作协调功能有效;检查高低压电磁阀是否打开以及是否卡滞,用通断电方法来判断电磁阀工作;用燃气漏气诊断仪检查供气管路漏气部位并排除;若电子节气门发卡,清洁维修达到工作可靠灵敏。 若是进气增压系出现问题,进气压力不足,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11,进气温度高;或为116,发动机水温高;若管路出现漏气,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234节气门前进气压力(TIP)在增压设定之上或为299TIP在增压设定之下3pai.。提供给废气旁通阀的稳压气源压力不在技术要求内:可能出现的故障码为1131:WGP电源高于4.7V,或可能出现的故障码为1132:WGP电源低于0.2V. 排除方法:检查整车冷却系,清洗中冷器;检查发动机线束与水温传感器的连接;更换相应故障零件。检查进气管路的密封性;检查防喘振阀膜片是否破,必须注意调整废气旁通阀的稳压气源压力至技术要求数值为23.5psi。 若是点火系出现问题,排除方法:检查点火线圈;点火线圈胶套是否老化、破损。检查火花塞性能是否正常,损坏者更换。必须注意火花塞电极间隙为0.33mm.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火花塞点火性能。 若是传感器出现问题,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108:节气门后进气压力(MAP)电压高;或为107:MAP电压低。或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为236:节气门前进气压力(TIP)工作不正常;或为237:TIP电压低;或为238:TIP电压高。 排除方法:按相应传感器针脚定义测量输出端子电压和传感器电阻值。失效更换相应传感器;检查线束;检查线束与传感器的连接是否可靠有效。 若是排气系统出现问题,排除方法:检查三元催化器是否失效,失效后会造成排气受阻,发动机运转阻力增大,更换失效三元催化器。 7.3发动机运转不稳 发动机着车后怠速运转,转速不能稳定在技术要求600~700/min转速内,(冷车每分钟为700转热车时为600转范围内)往往出现忽高忽低类似游车的现象,或高速运转时转速不稳定,在高速、中速范围内大幅度摆动。 由燃料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燃料供应不足; 管路各阀门未开到位,滤清器堵塞,气体流通不畅或漏气。 由点火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点火电路接插件接触不良;个别点火线圈漏电;个别火花塞间隙过大断火、旁击穿、损坏。 由正时系引起故障原因有: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与信号轮间隙过大,使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部分丢失。 由相关传感器引起故障原因有:节气门后进气压力传感器(MAP)/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MAT)节气门进气压力传感器(TIP)某传感器失效或工作不正常。 故障排除先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可按显示的故障信息查找相应的故障部位。确认故障部位。若是燃料系出现问题,排除的方法:检查燃料不足添加; 清洁或更换滤清器。检查进气管路的密封性,用燃气漏气诊断仪检查供气管路漏气部位并排除;检查防喘振阀膜片是否破裂,膜片损坏更换。若是点火系出现问题,排除的方法:检查点火电路将接插件接触良好;检查更换或出现问题的点火线圈;检查火花塞:清洁氧化物、间隙过大调整、击穿损坏更换。若是正时系出现问题,排除方法:检查调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与信号轮间隙使其符合技术要求。若是相关传感器出现问题,排除方法:检查测量节气门后进气压力传感器(MAP)/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MAT) 节气门进气压力传感器(TIP)技术数值,更换失效传的感器。 7.4电脑与ECM 无法通讯 在使用电脑诊断仪检测发动机工作状况时,诊断电脑与ECM通讯诊断连接口对接后,打开电脑诊断页面,不能浏览故障信息、下载故障数据、读取故障码,诊断电脑屏幕与发动机ECM进行对话无有显示。 故障排除:检查各处电路是否连接正确,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找出断路部位,将线路可靠连接。ECM接插件是否被脱出,将接插件连接到位;检查整车线束的通讯口插接件接线是否正确,发现错误进行更正:检测ECM诊断通讯接口针脚定义电压是否正确;通讯线路错接更正。必要时更换通讯线或ECM或发动机线束;断开强电磁元器件电源。注意诊断接口针脚定义:4线。输出电压A为4.5V,B、C为5V,D为接地。 7.5油门失效 发动机着车运转,踏下油门发动机转速不能随驾驶员意愿提升,而发动机转速只是固定在800r/min之内运转。可能出现的故障码为2123:电子油门线束错误;相关线路开路、短路、线路未接对;油门踏板不能全开或损坏。 故障排除:对照电路图检查线路,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找出断路部位,将线路可靠连接。按照油门踏板针脚定义检查各端子电压和线路连接,更正连接错误线路,将接插件连接到位,必要时更换油门踏板。 7.6飞车(超速) 发动机着车或运转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不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运转,失去了控制,转速突然升高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疾转不止,发动机并发出极大异响的现象。飞车现象是极危险的,如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发动机最终会遭到严重损坏。 由燃料系引起故障原因有:电控调压器命令丢失;进入电控调压器的燃料不受ECM控制进入气缸。 故障排除: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可按显示的故障信息查找相应的故障部位。确认故障部位。若是燃料系出现问题,可能出现的故障代码是1173:电控调压器命令丢失或无故障代码。排除的方法:检查电控调压器电路是否断路,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找出断路部位,将线路可靠连接。电控调压器接插件是否被脱出,将接插件连接到位;更换损坏的电控调压器。 8.维修提示: ①利用故障诊断系统确定故障部位:YC6G 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具有随机故障自诊断系统和专用诊断仪接口,对诊断故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故障自诊断系统是通过故障指示灯和故障诊断请求开关来告知故障,当发动机发生故障时,该灯闪烁,以提示驾驶者进行维修。故障指示灯一般安装在仪表盘上,通过整车接插件与控制器连接。为确定故障部位,维修人员或驾驶员可将诊断请求开关打开,故障灯将以一定的闪烁频率输出故障闪码,可以通过读取该故障闪码并查询故障手册,了解发动机所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必要时连接电脑诊断仪,读取故障码,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有的放矢,快速的找到故障点的目的。 ②当由各种控制阀类组成燃料供给系统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某一控制阀时,必须注意一定要在维修更换前将燃料供给系统泄压,以免在操作时受到气压击身和环境污染以确保财产安全。其方法简便易行,具体操作是,关闭燃料气瓶供气源总开关,起动着车运转,待存留供气管中的天燃气燃烧完后,发动机自行熄火,这时再关掉点火开关,断开蓄电池供电电路,才能维修或更换作业了。 ③CNG气路检查:发动机着车先决条件之一是进入气缸的天燃气压力必须达到工作压力,气体燃料不到位是不能着车的,外部漏气的简易检查:首先打开天燃气源总开关,接通点火开关,观察记录驾驶室仪表板上燃料气量显示器的容量数值,关闭点火开关约5~10分钟,再接通点火开关,再次察看气量显示器容量值和关闭前数值有无变化,若数值不变,说明不漏气;数值下降,说明有漏气部位,可用漏气诊断仪快速查找漏气部位排除。判断燃料天燃气路是否供气正常,可将混合器天燃气入口处的胶管卡箍松开,将管脱开连接处,并用手半堵在管接头处,这时起动马达,手能感觉有股气体涌出,说明气路流动正常。反之,则应查找气路不通畅所在部位,可按CNG发动机气路走向流程逐段检查法进行排查。 ④严禁带电拔、插电感性元器件以免烧坏电控元器件。当点火系出现了问题,发动机工作时,不要用手触摸其点火线圈外部裸露部分,以免受高压电击伤。该天燃气发动机采用的是独立点火方式,每一缸由一个点火线圈控制点火,发动机工作时,判断点火线圈是否正常工作,简易判断用耳细听在点火线圈部位若漏电则会发出“吱、吱”的放电声。用眼观察,其点火线圈部位是否有断续漏电火花,在光线暗时极易观察到。用手拔掉某缸点火线圈供电外部接插件插头,用断电方法观察发动机转速 若转速下降说明该缸工作,反之则说明该缸有问题。快捷判断,用电脑诊断仪观察点火波形、断缸程序来检验该缸工作情况。注意:使用断缸方法不能时间过长,以免造成氧传感器中毒损坏。 ⑤当控制器(ECM)已经安装在车体上,并与线束联接时,严禁在车体上进行电焊操作!否则会导致ECM等电控元件烧毁。若需在车体上进行电焊操作时,必须切记关掉总电源,同时断开线束与控制器的联接后进行 ⑥严禁用高压水枪清洁发动机和电控元器件,以免造成电器插接件漏电、锈蚀、断路、短路,造成电控燃气喷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一定保持电控燃气喷射系统各元器件的清洁、干燥。 ⑦发动机工作时,不要随意断开蓄电池的任一导线连接,蓄电池本身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大电容,它与负载及发电机并联,因此它可吸收电感性负载通断电瞬间产生的浪涌电压,保护汽车上的ECM等电子元器件。倘若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起动机不能带动发动机旋转或起动较为困难,不要用外部电源和本车电源串接来起动发动机,以免造成电源电压过高使该车电气设备和电控元器件烧坏。 以上简要介绍了YC6G天燃气CNG单燃料气体发动机电控燃气喷射装置故障及排除方法,仅供同行在维修作业时参考。不妥之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