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发布时间:

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战略管理会计是帮助 企业管理 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整理了mba战略管理论文范例,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为宗旨的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技术越来越受到瞩目,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同时,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回顾

作为向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管理会计,从历史上看,它是会计向企业管理纵深应用的产物,是会计与管理综合发展的结果。

20世纪初,生产技术突飞猛进,企业管理开始步入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时代。与此相适应,新的会计观念与技术 方法 ,如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相继出现,并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预算控制的着眼点是规划和控制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控制会计为其核心内容。以事前算账为根本特征的管理会计从此产生,即以“标准成本计算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标志的管理会计雏形开始形成。1922年,美国会计学者奎因坦斯和麦金西分别出版了《管理的会计: 财务管理 入门》和《预算控制》。1924年,麦金西又出版了《管理会计》专著,主张会计工作的重心应该从对外提供信息转移到对内强化经营管理方面。

自此以后,“主内”的管理会计便迅速蓬勃发展,与“主外”的财务会计珠联璧合,相辅相成,全方位地体现着现代会计的控制职能。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催生剂

20世纪30年代以前,工业革命席卷全世界,工业品市场急剧扩大,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时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源源不断地提供低价的、标准的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性管理模式。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管理会计局限于企业内部,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已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释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二战后,市场进一步国际化,市场竞争空前激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发展不适应的种种问题全面暴露。如何解决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是传统企业管理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技术越来越受到瞩目,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第一,全方位整体性与局部性。从战略的角度看,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将视角扩大到企业整体,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力。传统的管理会计以企业和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为主体提供单一的会计信息,只注重结果,而不能将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

第二,时空的统一性与间断性。战略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因而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管理会计则是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第三,无限开放性与封闭性。环境的不确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战略管理的产生,外部环境是战略管理的着眼点,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传统的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量的收集、分析和比较,所提供的只是单个企业自身的绝对数据,而不能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

第四,动态性与静态性。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和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也应该采取动态、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还应该采取一些诸如产品生命周期法、 经验 曲线法和价值链分析的方法。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而产生的,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管理会计没有存在的必要,战略管理会计只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管理,并从战术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致力于“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则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两者相辅相成,“这种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现代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即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具体地说,它是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及竞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环境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业绩的综合评价等,每一部分都与战略管理紧密相连,本文着重从环境分析和业绩的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一)环境分析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对企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带来风险。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 企业战略 制定和实施不仅需要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需要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基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信息需要,充分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影响,通过实施环境分析,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

1、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 文化 、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战略管理会计对这些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制订新的发展战略。如通过分析、判断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最近的投资,又如技术进步既可以创造新的市场,产生大量新型的和改进型的产品,也使得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过时。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技术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及其竞争优势。总之,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的行业特点,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研究与判断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 措施 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

2、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主要包括资源、能力与竞争能力,它们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如果企业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弱,那么,改进企业内部的环境就成为企业战略最为重要的可控变量。战略管理会计对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相对于竞争者的长处与短处,并将企业的长处与短处与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企业战略的一个基本轮廓。如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企业作为一种动态的资源转换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的作业实现的,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而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作业链以及与企业内部作业链相联系的外部作业链的统筹,来实现资源转换能力的优化。通过对作业链的考察与分析,企业可以在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在哪些作业领域拥有增加价值的潜力。

(二)业绩评价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战略制订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战略实施则是一种将该思维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企业面临的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快速而剧烈的变化,会导致思维与行动的不协调,当二者的偏离太大时,企业则应该重新制订战略,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向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参与战略业绩的评价才能完成。

战略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这一活动包括将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进程对计划的偏离,评价个人绩效和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已取得的进展。

战略平衡积分卡是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通过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增长这四个层面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第一,财务层面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主要从收入增长、成本降低和资产利用三个方面展开,根据企业的实际数据和行业的标准值,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本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二,客户层面的业绩评价。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中,只有与顾客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该层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率等,通过实际和标准的分析,从而揭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青睐度,进而评价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的业绩评价。单纯地控制和改进财务业绩很难使企业在市场中成为最具有竞争实力的公司,要使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创新,讲求质量,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战略平衡计分卡把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考核指标定位在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上,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产品制造周期、产品设计水平、工艺改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率、设备利用率、 安全生产 率等。第四,学习与增长层面的业绩评价。战略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投资重点是未来的投资项目,因而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员应不断地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信息;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具体指标一般有职员保持率、职员的培训次数、信息系统更新程度等。

由上可知,由于平衡计分法兼顾了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滞后与先行指标、外部与内部业绩指标,既强调了结果,也对结果获得的动因、过程进行了衡量和分析,所以能够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总之,平衡计分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组织内更明确,便于联系企业部门、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使管理层及员工更加一致地集中精力于企业的绩效改进,便于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检验、确认和修正。平衡计分法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可管理的框架,同时也使战略本身能根据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企业内部条件所发生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毕波.战略管理会计挑战传统管理会计[J].财务研究,2001(7).

3、邓厚平.浅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2(4).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mba战略管理论文范例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2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战略管理理论文献参考

张瑞敏说 海尔是海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2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战略与战略管理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2] 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2) . [3] 王宁.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05) . [4] 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01) . [5] 袁华.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 商场现代化, 2007,(14) . [6] 任利军,李永,张永宏.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程序探析[J]. 会计之友(下), 2007,(03) . [7] 熊建新.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J]. 审计与理财, 2007,(02) . [8] 刘芳.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07,(03) .\

张瑞敏说 海尔是海

企业战略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研究课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甚至起著关键作用的管理艺术和科学,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核心。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电力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问题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增大。电力企业要更好地生存 发展,不但要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服务和 管理水平,还需要全体员工统一认知和增强凝聚力。总之,要以企业 文化的深层内应力作支撑,用共同认知的理念、价值观引领员工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携手奋斗。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1.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 哲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 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优秀、完整,实际上能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因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仅有技术、装备、规模等因素,还有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及员工的心智、情操、风貌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植根于本企业的沃土之中,渗透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长期 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它不是舶来品,不是单纯靠外力和借鉴就可以形成的。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条例、规范、规划、办法等,都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载体;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等,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等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企业文化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要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不会永远停留于一个层面。而停滞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必将失去生命力。

2.电力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体系

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基本形成了电力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电力企业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奉献、率越、诚信、服务一一电力企业文化的核 心理念。电力是公共事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工业。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是市场经济 环境中电力企业和电力员工的信念追求和行为准则。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电力工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向 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电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电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就是要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取信于民,与客户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让“客户满意、 *** 放心、社会认可”。正是由于以这一价值观为导向,许多电网企业制定了“创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安全高效运作,优质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企业丈化的发展观。要在安全生产中促进效益提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流意识,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忠于职守,敬业负责,诚信待人—电力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是电力企业取信于民,赢得更快发展机会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内部强健的重要保证。

3.电力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机制变革

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过程中酝酿形成,而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也脱离不开企业文化背景。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要反映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要求、企业属性,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远景等因素外,还必须体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符合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同,符合员工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不搞空洞无物的 *** 条文。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后者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相连。客观世界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打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从企业文化的视角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新的业外部环境便显得十分必要。如此,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电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完善我国电力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就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4.2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4.3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域性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域性,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4.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资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引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

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乱的泥潭,重塑辉煌。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各级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借助企业文化推动、改善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基滨.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2]马广平.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重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下页带来更多的

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 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2) . [3] 王宁.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05) . [4] 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01) . [5] 袁华.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 商场现代化, 2007,(14) . [6] 任利军,李永,张永宏.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程序探析[J]. 会计之友(下), 2007,(03) . [7] 熊建新.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J]. 审计与理财, 2007,(02) . [8] 刘芳.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07,(03) .\

企业战略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研究课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甚至起著关键作用的管理艺术和科学,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核心。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电力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问题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增大。电力企业要更好地生存 发展,不但要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服务和 管理水平,还需要全体员工统一认知和增强凝聚力。总之,要以企业 文化的深层内应力作支撑,用共同认知的理念、价值观引领员工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携手奋斗。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1.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 哲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 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优秀、完整,实际上能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因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仅有技术、装备、规模等因素,还有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及员工的心智、情操、风貌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植根于本企业的沃土之中,渗透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长期 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它不是舶来品,不是单纯靠外力和借鉴就可以形成的。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条例、规范、规划、办法等,都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载体;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等,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等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企业文化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要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不会永远停留于一个层面。而停滞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必将失去生命力。

2.电力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体系

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基本形成了电力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电力企业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奉献、率越、诚信、服务一一电力企业文化的核 心理念。电力是公共事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工业。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是市场经济 环境中电力企业和电力员工的信念追求和行为准则。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电力工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向 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电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电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就是要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取信于民,与客户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让“客户满意、 *** 放心、社会认可”。正是由于以这一价值观为导向,许多电网企业制定了“创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安全高效运作,优质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企业丈化的发展观。要在安全生产中促进效益提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流意识,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忠于职守,敬业负责,诚信待人—电力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是电力企业取信于民,赢得更快发展机会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内部强健的重要保证。

3.电力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机制变革

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过程中酝酿形成,而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也脱离不开企业文化背景。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要反映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要求、企业属性,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远景等因素外,还必须体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符合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同,符合员工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不搞空洞无物的 *** 条文。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后者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相连。客观世界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打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从企业文化的视角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新的业外部环境便显得十分必要。如此,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电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完善我国电力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就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4.2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4.3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域性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域性,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4.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资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引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

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乱的泥潭,重塑辉煌。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各级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借助企业文化推动、改善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基滨.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2]马广平.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重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下页带来更多的

战略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2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l」黄凤玲.关注烟草经济高增长下的深入调整,《中国烟草》,2005.3,38一39页〔2」〔美〕斯蒂芬卫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5页〔3」钟涛、何立眠、朱佳著.《整合营销》,山西经济出,1998,127页[4」麦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202页[5]吕忠信.《世界烟草经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6,65页〔6〕国家局经济运行司.盘点成果稳中进取,《中国烟草》,2005.3,21页[7〕编者.2004中国烟草回眸,《中国烟草》,2005.3,45页[8]彻纳东尼和麦唐纳著.《创造强有力的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6页[9」刘钟详.国际卷烟流行口味特点及其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烟草科技》,2006.4,61页仁10〕编者.2007中国烟草回眸,《中国烟草》,2007.12,12页【11]刘宗柳.卷烟消费的市场现状与潜力分析,《中国烟草》,2006.6,47页〔1幻王长根.《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2005,123一124页「13〕于建原.《营销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96页〔14」中国江西网,中国卷烟零售户经营状况调查,W卿.jxcn.。n〔15〕龚锦华.((企业战略、文化、管理研究报告》,2006,162页〔16」毕长敏主编.烟草流通企业战略与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137页〔17」刘志峰.零售业态之变催促烟草流通改革,《中国烟草》,2006.855页[18]中国烟草在线,tob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6S管理是改善企业基础管理的利器,企业如能有效推行6S活动,体会6S精髓,便可大大改善企业体质,员工可逐步形成做事讲究并按规范完成的习惯,员工的自主管理也能水到渠成。目前, 我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生产与现场运作管理,纷纷寻求质量、效率、企业形象和经营效益提升的有效方法,而6S(5S+安全)管理成了众多企业的明智选择。但6S管理看似简单,实际内涵却相当丰富,需要非常深入细致的实际技巧方能成功推行,缺乏实践经验的推行者往往难以帮助企业达成预期效果。为了提供一套务实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成功推行6S的喜悦,特推出国际新兴教练的"6S督导师训练",从根本上对6S推行要领、步骤、配合活动的管理技巧以及后续的管理延伸进行了强化训练。 --参*加*对*象--企业领导者、生产经理、主管,现场主管人员等 --培*训*形*式-- 1.特有3×2模式:A:主题培训+考试;B:社会观察+现场实践;C:论文答辩+案例成绩2.顾问团队教学;浓缩再现企业6S推行过程;3.遵循国际教学之"我听我忘,我看我记,我做我悟"原则:让6S学习从实践走向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4、证书可网上查询 --课*程*提*纲-- ● 第一天《如何推进6S》培训教学方式:实战顾问讲授多媒体演示、辅导现场再现图片展示案例学习学员模拟发表一、前言:人造环境、环境育人二、基础篇 1、6S:人员品质提升之利器 2、工厂中常见的浪费3、6S之基础知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之目的、要点、实施要领·整理整顿的技术·"3定"与"3要素"三、应用篇1、6S推行步骤2、6S推进技巧·定点摄影·红牌作战·评分表及结果竞赛四、实战:"做享其成"1.6S实施的心态调整a\态度决定一切--为什么员工把6S当成大扫除b\先从小事做起--日常工作的小差异会造成整体效果的大差异2.6S整体推行的要点a\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持续维护b\员工士气的激励c\6S各阶段的推行要点 d\设备清扫与目视管理● 第二天上午 企业现场参观,6S感性认识下午 现场实习课 1.现场实习说明2.现场6S问题点诊断3.样板选定/定点摄影● 第三天 现场实习课 4.工具物品整理的方法5."要与不要"判定标准的制订6.整顿的实施技巧 7.清扫的实施与制度化8.红牌作战9.管理看板的制作● 第四天 督导师检验与认证 1.6S持之以恒的实施探讨 2.6S督导师知识测试3.论文答辩《如何在本单位推行6S活动》4、颁发证书 --讲*师*介*绍--培训、实践顾问:陈德宏、张文、孙亚彬MMC制造管理中心高级顾问、深圳市立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6S高级顾问师、6S督导师授证顾问、中国第一本6S书籍《6S实战手册》作者、全国畅销书籍《高效率生产方式》作者。先后于江苏、重庆、北京、深圳实施指导"6S督导师特训"培养6S督导师百余人。他们辅导及协助6S实施推进的企业如广州地铁、康佳集团、中国造币总公司西安印钞厂、时代集团、安钢集团、六和集团、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普天鸿雁电器、东莞长安供销社等。是企业6S指导"最具启发性、最讲求方法方式、最实务"顾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