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类工效学杂志要求

发布时间:

人类工效学杂志要求

我国工效学起步较晚,我国的人类工效学会成立于1989年,当前有四百余名会员。虽然起步较晚,但人类工效学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1991年《Ergonomics》杂志发表了中国人类工效学专辑。1992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二届泛太平洋工效学及职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但总的来说,人类工效学在我国开展的还很不普及,虽然有兴趣的人不少,但比较零散,研究项目有限,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过的,人类工效学的重要性与人的重要性是密切相关的。当前由于我们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很大,人们非常不注意劳动效率,也就不重视人类工效学了。这对人类工效学在我国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人们将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这意味着人们将会逐渐认识到人类工效学的必要性。另外,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我们也需要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这些又是在我国发展人类工效学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认为,人类工效学在我国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

工效学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内容,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在机械工业中,工效学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工具、成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的要求。现代工效学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主要内容人的能力这包括人的基本尺寸,人的作业能力,各种器官功能的限度及影响因素等。对人的能力有了了解,才可能在系统的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使人所承受的负荷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例如,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是七个元素左右,在系统的设计中如果某一工作对人的短期记忆有要求,就不能超过这一限度,否则人将会遗忘过多的信息,导致错误的发生。再比如人在直立时向上推举的平均最大力是人体重的100%,对人体无伤害的最大举力是15%左右。若某一工作的负荷超过这一值,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人机交往“机”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机器,而是代表人所在的物理系统,包括各种机器,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各种自动化系统等等。人类工效学的座右铭是“使机器适合于人”。在人—机交往中,人类工效学的重点是工作地,各种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人—计算机交往的研究在人类工效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环境对人的影响人所在的物理环境对人的工作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很自然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人类工效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包括:照明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嗓音对人的危害及其防治办法,音乐,颜色,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等等。

人类工效学投稿

建议上该刊官网查询,或者打电话直接询问,或者上知网搜该期刊刊物,会有征稿启事,望采纳。

请问,您咨询到答案了吗?我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期刊通讯作者还是有可能的,比如投稿用自己的邮箱,老板做通讯人(文章中表示)。

第一作者一般不能改,可以加作者,改单位也可,并且要给出合适的理由,并且提供全体作者同意的书面证明。

原因:如果你的邮箱作废了,他还不让你换邮箱啊。或者学生毕业了走人了,改成老板,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扩展资料:

虽然2007年12月的ISKSS期刊,2008年3月的互联网周刊,2008年9月的科技论文在线和2009年3月的人类工效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但论文也经历了多次被拒的失败纪录。

还是很感谢各个期刊编辑和评审的工作,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工作的不足。他们的建议也对论文的不断改进起到重要作用。

1。2008年3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向中国科学杂志。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

2。2008年5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Nature》神经学期刊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

3。2008年8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ACM〉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一是英文poor,原因二是审稿人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虚拟大脑的总体思路,建议与自然进化方面的科学家多探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稿

: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首先要起一个能打动编辑与读者的好的书名,还要有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样张、市场调研观点,如果能请到有名气的作者给写个书评,出书的把握就更大了。从发现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出博客,电子商务,维基百科,威客,搜索引擎开始,到2007年我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包括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运动系统,视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记忆系统,感觉系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且互联网这一进化结果也将对神经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2007年开始,我们就这一发现撰写了近5篇论文进行阐述,分别投稿到多家科学期刊,虽然2007年12月的ISKSS期刊,2008年3月的互联网周刊,2008年9月的科技论文在线和2009年3月的人类工效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但论文也经历了多次被拒的失败纪录。还是很感谢各个期刊编辑和评审的工作,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工作的不足。他们的建议也对论文的不断改进起到重要作用。1。2008年3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向中国科学杂志。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2。2008年5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Nature》神经学期刊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3。2008年8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ACM〉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一是英文poor,原因二是审稿人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虚拟大脑的总体思路,建议与自然进化方面的科学家多探讨。4。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中国科学杂志, F 辑: 信息科学投稿被拒,原因是虽然有一定创新性,但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5。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被拒,原因是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6。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软件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与期刊收录范围及宗旨不符,建议改投其他刊物7。2008年11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智能系统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同行评议没有通过。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观点是:1。互联网不仅仅是数百万个网络和服务器的集合体, 更是人脑和机器互联的网络2。互联网正在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3。互联网虚拟大脑同样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系统“等等。4。人脑功能在互联网中将形成大脑映射,并组成互联网神经元。5。“互联网神经元“将通过互联网神经纤维与各系统或其他神经元发生关系6。互联网的进化结构将对人脑神经学的研究产生启发式影响。通过对比互联网的结构,神经学研究者可能发现在人脑中也存在地址编码系统和搜索引擎系统等。 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投稿期刊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网络虚拟投稿:在网络上发表与投递帖子、文章等之类信息从而达到共享。

各类杂志投稿要求

1、不同的报刊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这得认真看看你想要投的报刊杂志的投稿说明;2、你的文章是否符合某报刊杂志的用稿原则,即该报刊杂志是否有该栏目;3、判断自己文章的水平能达到哪个级别: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一般未发表过文章的,起点最好低些,即先投向省、市级的;4、文章一定要认真修改,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论点,不能是拼接的;5、投稿最好是电子稿,按要求排版;6、不要一稿多投;7、有的校刊或市级报刊,只要交一定的版面费也能发表,这得看你发表文章的目的了。

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中国期刊网概不负责。作品发表要求:期刊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投稿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其他情况,将根据收录原则进行处理,不一一列举。 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投稿期刊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学历或者前置的职称(初级、中级、高级),一些要求作者学历、职称、已发表过多少文章等等。

没什么要求的,只要文笔不错,且文章的内容和他们杂志的主题相切合就可以了

人类工效学编辑部电话

人体工程学,也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学。

扩展资料:

相关术语

1、功能尺寸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2、种族差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3、膝_高度

膝_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赤裸的大腿底面与膝盖背面(褪弯)接触座椅表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工程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测量学

1、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学。 2、按照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人类学学报杂志

订阅网上可以订啊,订阅全年的话还有优惠的

序号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1 PEDOSPHERE 2.835 2 土壤学报 1.825 3 自然资源学报 1.771 4 生态学报 1.688 5 应用生态学报 1.68 6 植物生态学报 1.523 7 土壤 1.488 8 环境科学 1.342 9 水土保持学报 1.169 10 作物学报 1.169 11 中国水稻科学 1.161 12 环境科学学报 1.138 13 生物多样性 1.129 14 遗传学报 1.05 15 玉米科学 1.007 16 中国环境科学 0.978 17 中国农业科学 0.975 18 资源科学 0.974 19 生态学杂志 0.944 20 生物磁学 0.91 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896 22 生态环境 0.889 23 动物学报 0.867 24 植物病理学报 0.848 25 编辑学报 0.846 26 中国管理科学 0.818 27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0.817 28 园艺学报 0.814 29 环境科学研究 0.776 30 农村生态环境 0.772 31 昆虫学报 0.767 32 CELL RESEARCH 0.764 33 水生生物学报 0.747 34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0.746 3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0.746 36 中国生物防治 0.734 3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0.726 38 果树学报 0.723 39 安全与环境学报 0.723 40 管理科学学报 0.716 41 西北植物学报 0.706 42 昆虫知识 0.7 43 麦类作物学报 0.697 44 农业工程学报 0.694 4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0.671 4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0.647 47 中国科学C 0.644 48 生物工程学报 0.626 49 棉花学报 0.622 50 土壤通报 0.621 5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0.614 5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0.595 53 微生物学报 0.591 54 云南植物研究 0.59 55 病毒学报 0.589 56 人类学学报 0.577 57 大豆科学 0.573 58 茶业科学 0.567 59 浙江农业科学 0.566 6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0.566 6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0.563 6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0.557 63 兽类学报 0.555 6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0.539 65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0.538 66 上海环境科学 0.538 67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0.536 68 中国农业气象 0.535 69 遗传 0.535 7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0.528 7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0.51 72 植物学通报 0.508 73 武汉植物学研究 0.5 74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0.495 75 动物学研究 0.486 7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0.482 77 杂交水稻 0.479 78 海洋环境科学 0.474 79 植物保护学报 0.473 80 植物研究 0.471 81 中国土地科学 0.46 82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0.459 83 核农学报 0.457 84 华北农学报 0.452 8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0.446 86 江苏农业学报 0.437 87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0.436 88 微生物学通报 0.431 89 蚕业科学 0.423 90 植物保护 0.422 91 动物分类学报 0.421 92 昆虫天敌 0.419 93 农业现代化研究 0.412 9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0.411 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0.41 96 中国病毒学 0.404 97 灌溉排水学报 0.402 98 动物学杂志 0.401 9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0.4 100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0.4 10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0.397 102 水土保持通报 0.395 103 中国烟草科学 0.395 10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0.395 105 环境污染与防治 0.389 10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0.386 107 化工环保 0.385 10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0.375 109 植物生理学通讯 0.374 11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0.374 11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0.373 11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0.361 113 生物物理学报 0.358 114 环境科学与技术 0.354 115 水处理技术 0.351 116 实验生物学报 0.35 1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0.35 118 工业水处理 0.348 119 水土保持研究 0.346 120 西南农业学报 0.343 121 生命科学研究 0.343 122 江苏农业科学 0.342 123 菌物学报 0.342 124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0.341 125 工业微生物 0.333 126 植物分类学报 0.333 127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0.329 128 福建农业学报 0.328 129 广西植物 0.328 130 中国麻业 0.324 131 浙江农业学报 0.307 132 农业机械学报 0.305 133 新疆农业科学 0.304 13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0.302 135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0.294 136 江西农业学报 0.292 13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0.292 1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0.291 139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0.284 140 环境工程 0.28 141 管理工程学报 0.275 142 中国农学通报 0.274 143 中国环境监测 0.274 144 上海农业学报 0.27 145 热带作物学报 0.265 146 北京农学院学报 0.265 147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0.264 148 激光生物学报 0.261 149 细胞生物学杂志 0.258 150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0.25 151 种子 0.25 152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0.25 153 情报学报 0.249 154 湖北农业科学 0.243 155 科学学研究 0.24 156 西北农业学报 0.238 157 生物技术通讯 0.237 158 数理统计与管理 0.237 15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0.228 160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0.225 161 中国沼气 0.221 162 四川动物 0.221 163 中国糖料 0.219 164 中国稻米 0.21 165 土壤肥料 0.202 166 中国蔬菜 0.198 167 植物检疫 0.195 168 辽宁农业科学 0.189 169 科研管理 0.189 17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0.188 171 广东农业科学 0.185 172 莱阳农学院学报 0.184 173 作物杂志 0.181 174 生命的化学 0.181 175 生物学杂志 0.171 176 工业用水与废水 0.171 17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0.17 178 特产研究 0.167 179 吉林农业科学 0.166 180 河南农业科学 0.16 181 环境保护科学 0.16 182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0.156 183 中国棉花 0.148 184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0.148 185 安徽农业科学 0.144 186 生命科学 0.142 1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0.14 188 贵州农业科学 0.136 18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0.128 190 饲料研究 0.126 191 河北林果研究 0.111 192 昆虫分类学报 0.11 193 陕西农业科学 0.106 194 中国南方果树 0.084 195 中国果树 0.079 19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0.018 具体需要订阅哪一种期刊,请到当地邮局查阅。邮局都有一个大本子记录当年出版的各类刊物。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截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发表论文2663篇;截至2007年(1963—20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获院、部级以上的奖项38项。 2010至2014年,该所共发表论文935篇,SCI和SSCI论文517篇,其中33篇发表于Nature和Science上(第1完成单位19篇)。 2000~2007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度 研究论文 专著 科普文章 SCI/SSCI Nature/Science 论文总数 1996 16 4 42 1997 19 3 46 1998 21 3 42 1999 21 8 69 2000 22 6 99 4 53 2001 40 6 109 6 81 2002 37 8 92 5 37 2003 38 4 82 2 28 2004 45 9 140 11 43 2005 47 4 99 3 44 2006 43 6 127 3 42 2007 40 1 92 3 43 备注:SCI/SSCI论文统计数字引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1996-1999年论文总数的数字系引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于人员流动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无法统计。参考资料: 2010~2014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份 文章总数 SCI/SSCI 第一作者 Nature、Science总数 2010 188 77 58 9 2011 130 71 52 5 2012 156 80 58 2 2013 208 102 66 8 2014 252 187 80 9 参考资料: 获院、部级以上奖项一览表奖项类别 奖项等级 合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国家自然科学奖 3 1 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 1 2 其他国家级奖 3 3 院级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6 4 6 16 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 3 2 6 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1 1 其他院级奖 4 4 其他 其他省部级奖 2 2 合 计 38 参考资料: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有《中国古生物志》(丙、丁种)、《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等专业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登载内容涵盖与古脊椎动物学有关的所有领域。该刊目前登载的研究论文均附有详细的英文摘要,是中国及其他国家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资料之一,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为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12年荣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人类学学报》《人类学学报》是中国唯一报道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主要发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原始研究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论文,刊登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综述、书刊评介和消息与动态等。该刊主要报道: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该刊被GeoRef (美国地质文摘)、Zoological Record Online (美国动物学记录)、 Ulrich’s (TM)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等检索系统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