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
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3.水土保持学报 4.土壤5.土壤通报6.中国生态农业学报7.中国地壤与肥料 8.中国农业气象 9.中国水土保持 10.水土保持研究 11.水土保持通报
S2 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3.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 5.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6.农机化研究7.中国农机化学报
对于具体的期刊,后面带S1,S2则表示增刊(supplementary)第一期,第二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然科学)(四区) 序号 期刊名称(中文) 学科门类 1 科学通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 2 遥感学报 测绘学 3 气象学报 大气科学(气象学) 4 高原气象 大气科学(气象学) 5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地质学 6 第四纪研究 地质学 7 海洋学报 海洋学 8 地理学报 地理学 9 地理研究 地理学 # 地理科学 地理学 # 人文地理 地理学 # 干旱区地理 地理学 # 中国沙漠 地理学 # 经济地理 地理学 #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 # 干旱区研究 地理学 #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学 # 冰川冻土 地理学 # 山地学报 地理学 # 湖泊科学 地理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地理学 # 生态学报 生物科学 # 应用生态学报 生物科学 # 生物多样性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报 生物科学 # 水生生物学报 生物科学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生物科学 # 生态学杂志 生物科学 # 植物生态学报 生物科学 # 西北植物学报 生物科学 # 植物分类学报 生物科学 # 云南植物研究 生物科学 # 动物学报 生物科学 # 昆虫学报 生物科学 # 中国农业科学 综合性农业科学 # 土壤学报 农业基础科学 # 水土保持学报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通报 农业基础科学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农业基础科学 # 水土保持通报 农业基础科学 # 水土保持研究 农业基础科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农业基础科学 #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 # 园艺学报 园艺 # 林业科学 林业 #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 # 林业资源管理 林业 # 草业学报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草业科学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水利学报 水利工程 # 水科学进展 水利工程 #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自然灾害学报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自然资源学报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5.福建林学院学报 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7.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华北农学报 9.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3.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改: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江苏农业科学 1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6.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7.江苏农业研究(改: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8.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浙江林学院学报 21.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科学 24.河南农业科学 25.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改: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西北农业学报 27.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9.湖北农业科学 30.江苏农业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通报 4.土壤 5.中国水土保持 6.水土保持通报 7.应用生态学报 8.土壤肥料 9.水土保持研究 10.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土壤与环境(改:生态环境)S2 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遗传学报 4.植物生理学报(改: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中国水稻科学 6.中国棉花 7.杂交水稻 8.大豆科学 9.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0.棉花学报 11.种子 12.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3.玉米科学 14.麦类作物学报 15.作物杂志 16.中国种业 17.核农学报 S4 植物保护 1.植物保护学报 2.昆虫学报 3.植物病理学报 4.植物保护 5.昆虫知识 6.中国生物防治 7.农药 8.植保技术与推广(改: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中国果树 5.北方园艺 6.中国南方果树 7.长江蔬菜 8.食用菌 S7 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5.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福建林学院学报 7.世界林业研究 8.林业科技通讯(改:林业实用技术)9.浙江林学院学报 10.中国森林病虫 11.浙江林业科技 12.西北林学院学报 13.林业资源管理 14.中南林学院学报 15.福建林业科技 16.林业科技 17.辽宁林业科技 S8 畜牧,动物医学 1.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杂志 3.中国兽医科技 4.中国兽医学报 5.畜牧兽医学报 6.中国家禽 7.中国畜牧杂志 8.中国饲料 9.畜牧与兽医 10.黑龙江畜牧兽医 11.中国动物检疫 12.养禽与禽病防治 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4.蚕业科学 15.动物营养学报 S9 水产,渔业 1.水产学报 2.水生生物学报 3.中国水产科学 4.淡水渔业 5.海洋水产研究 6.水产科技情报 7.水利渔业 8.中国水产 9.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0.水产科学 11.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2.科学养鱼
看你需要发的是什么核心期刊,这些都是不一样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就可以了
S 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 农业工程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S3,5 农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土壤学报》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或有新意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和问题讨论。该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干部。《土壤学报》的前身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志》(Bulletin of th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于1948年12月创刊。1952年更名为《土壤学报》。1955~1956年定期出版,为半年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起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国各地邮局发行。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工作停顿,《土壤学报》也被迫停刊。1978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复刊。该刊为16开本,每期14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历任主编:1948年主编是宋达泉研究员;1950~1954年主编是马溶之研究员;1955~1983年主编是熊毅研究员;1984~1996年主编是鲁如坤研究员;1996~2003年主编是季国亮研究员。现任主编是蔡祖聪研究员。该刊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4人。
楼主很多的 ,你说说看你的情况,
有;
土木工程。
建筑学报
等等。
这个类也是比较多的哈,根据自己的写的文章选适合的期刊投稿就可以了
楼主是要做什么呢?
1926年12月13日 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山城集。1939-1940年 在四川省万县金陵中学读书。幼年丧母,故乡沦陷后先随祖父母远逃四川,后因经济困难重返河南,适逢日军进攻和家庭失去联系,只身随学校步行一个半月从河南至陕西安康后又翻越秦岭大山到达陕西的眉县,在作为庙宇的窑洞中读完了高中。整个青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渡过的,1940年其父鲁雨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鲁如坤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946-1949年 在南京中央大学学习。1949-1950年 在南京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并毕业。1950-1953年 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实习员。1953-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7-1958年 在苏联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进修“放射性同位素在土壤农业化学上的应用”。1959-1977年 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1978-1992年 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1979-1983年 任中国土壤学会秘书长。1983-1993年 任《土壤学报》主编。1992-1994年 任《Fertilizer Research》编委。
潘根兴,男,汉族,1958年10月26日出生,浙江浦江人,农学博士(1988.3.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环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岩溶》、《地球与环境》等杂志编委。所在的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1.碳氮循环:(1)农田土壤C、N循环过程与机理;(2)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生态系统模型构建。2. 土壤环境:在本领域着重研究水稻Cd吸收的土壤-基因相互作用及其子粒食用安全风险等农业与环境问题的前沿研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向水稻重金属吸收与分配的基因控制与环境控制、耐盐与逆境分子机理等研究方向发展。3. 土壤微生物:结合土壤碳氮循环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本所近年来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等研究手段,开始向土壤质量与功能的分子机理与生态印迹、农田养分非平衡下的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变异与生态功能变化等前沿方向发展。4. 岩溶生态社会关系、社会职务: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土壤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部批)所长(2001-);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召集人(2003-);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五届委员(2004-);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环境演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球土壤环境恢复网络亚太地区中心成员;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江苏省、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项目“江苏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专家组成员《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环境》编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岩溶》编委,《地球与环境》编委 2000年12月-2001年06月和2003年3月-2003年6月,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进行合作研究“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native and irrigated cropland soils in California”. 主要学术活动领域为土壤与地球表层环境过程,学术专长为生命元素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著有《地球表层系统土壤学》。分别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2004), Biogeochemistry(200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第四纪研究(2004)和地球科学进展(2003,2005)等杂志上。2003年组织和主持召开“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 Storage and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Soils“(Nanjing, China, October, 23-28, 2003,世界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发起并主持第256次香山会议“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及其趋势”,2005年发起组织申报科技部973计划“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机制及调控途径的基础研究”,200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我国农田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前沿战略研讨会”。2005年2-9月参与编写IPCC缓解气候变化潜力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农业部分,是IPCC第三工作组的合作成员。潘根兴教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土壤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部批)所长,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召集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成员(2004-);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科技部973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2006CB4032)专家组成员;并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2002-2005),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重大项目(2004-2006)专家组成员。国际痕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学会(ISTEB)国际委员会委员(2006-)。目前主要进行土壤碳生物地球化学与碳库变化研究,指导博士生10名。主要承担项目是”中国主要水稻土有机碳的固定机制、稳定性与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2003-2006,140万元)”和“土壤升温对水稻土移动性碳的影响及其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 2004,29.0万元)、Pb/Cd污染下水稻土土壤呼吸与CO2排放的变化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1-2008.12)。2007年申请的教育部重大项目“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国水稻土固碳容量及其机理的研究多尺度统计和地下部微观过程”均已通过评审立项,受邀参与方精云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日韩A3前瞻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东亚区域碳汇动态(2007-2009)”,其指导研究发表的论文“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 mineral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H4 and CO2 under anaerobic incubation from bulk samples and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f a typical paddy soil.”作为中国科学研究重大进展被Nature China收录和评述。
李航,男,1963 年生,199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界面化学与土壤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土壤有机/无机/生物界面相互作用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农学会和美国土壤学会会员,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博士后与访问学者。现任《土壤学报》和《土壤》杂志编委,10余种国际著名刊物特约审稿人。长期在资源环境科学和物理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物理学、化学和土壤学的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