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农产品物流论文研究手段

发布时间:

农产品物流论文研究手段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同时依托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销售和电子支付等业务的过程。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其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如下。1.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产品信息地掌握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不甚了解,对农业信息把握不准。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滞销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内蒙古的土豆,接着是山东、辽宁的大白菜,再是河北大葱,甘肃洋葱,广东、辽宁的萝卜,等等,从经济学层面讲,这固然是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滞后反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对市场掌握不够造成的。小生意与大市场信息脱节,致使产销缺少有效的对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能够让农民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产品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同行的基本动态,增强农民对市场的预见性。2.有利于农民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完成信息的交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比重。在传统农产品交易中,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都依赖中间商的收购,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农民依旧无法借此增收。因此,对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能够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中间商的依赖,从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3.有利于农产品交易手段多样化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数为现货交易与现金交易。通过网络,可以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联系起来,发展多种农产品交易方式。例如,2004年,山东寿光蔬菜首次进行了电子拍卖,开创了农产品新交易方式的先河。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很多条件具备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农场可以采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或批发。期货贸易、远期合约交易、集中竞价、订单式农业等多种现代交易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农产品交易当中去,农业活动者应借此东风积极构建多种销售渠道。4.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互联网遍布全球,利用网络可以向全球发布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当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扩大本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解决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广告,成本比传统广告媒体低,而且,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广告的影响比传统广告来得更广些。通过电子商务,农民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寻找优质客户。当然,电子商务的特性要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加标准化,标准化反过来顺畅了流通,也进一步减少了交易成本。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用中的主要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供求信息服务型和商务服务型。前者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各类信息,节省成本。后者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信息化的交易平台,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条。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1.农产品的特性不适合电子商务农产品的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种植和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且不利于存储。另外,农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虽然现今很多消费者偏好于绿色无污染产品,但从直观上很难进行辨别,加之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导致农产品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实行品牌区分。不同的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保存期,而农产品的使用保存期可以说是最短的,很多农产品如鲜活品不易保存,造成远距离贩送很困难。同时又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滞后,对下期的需求量预测往往是根据上一时期的需求,导致了供销不匹配。因此,决定了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有组织的第三方介入。2.电子商务技术不高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较弱,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金融体系不完善、物流配送不健全、商业信誉不高等问题。很多农村电脑人均拥有量低且多为政府人员使用。即便近些年涉农网站增长迅速,但网站建设的质量不高,很多关于农产品的网站访问速度慢,服务提供不稳定,网页陈旧、链接不便利。在农村,农民还主要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些存储业务,缺少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即便是有,利用率也很低,商业环节中的资金流得不到很好的转换流通。金融业不发达,使得很多电子商务赖以的支付方式很难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和地区偏远等原因,农村的物流不完善,农产品难以实现使用价值的转移,这也进一步缩小了农产品销售渠道。3.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农村严重变形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不仅要求构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体系,还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然而,我国农村推行信息化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据CNNIC统计,截止2011年6月30日,在全国近4.85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73%,农村网民占27%。其中,职业为农民的网民占5.3%,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的文盲率还是很高,农村科技化水平低,电脑拥有率不高。政府推广并未真正做到授惠于民。很多地方电脑教育的对象以农村党员和成人为主,计算机等设备的主要用途也只是宣传终端,而党员对此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有兴趣的青少年却没有机会得到学习。这也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用。4.从事与农产品有关的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分析人才匮乏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农村经济水平低和文化生活环境差,很多懂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管理人员不愿到农村去发展。而要使现今从事农业的农民去学习电子商务,从中挖掘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这也就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由于农村生产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事物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所谓的电子商务只不过是把东西放到网上去卖。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其他作用,无法认识到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对自己竞争的好处。很多农民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对法律法规不了解、不尊重。三 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农村不具备完善的网络销售体系,很难将分散的农户汇聚到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因而也就不能用传统的C2C模式解决产供销问题。若像工业产品那样由企业进行B2C也不符合我国农产品经营现状。因此需要在农产品领域运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1.P2B2F模式P2B2F模式是一种通过企业及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将农户和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联系起来,缩短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距离,建立一站式便捷购物模式,从而顺利实现商品信息流和商流的流转。P代表个体户,B为企业,F为家庭。这种电子模式主要是基于B2F电子商务模式。将交易对象分类于家庭这个单位中,提供一站式服务和高效免费的配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电子商务方式主要针对辖区内范围,比如同省域内,同城内。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运输成本。在产品的上游,企业可以要求农户按规格将产品分类打包,再通过设立收购站,定期从农户手里购入货物。设立企业可以在社区设立订购点,或者以产品目录单的形式向各个家庭进行宣传,在目录单上留下订购电话和订购网址,在收单后对农产品进行配送。货款可以采取预付款、网上支付等方式。生产过程中,农户可以根据企业所反馈的信息决定种植什么农产品,消费者也可以更放心、更实惠地购买到安全可靠的农产品。P2B2F的交易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一般集中在较小规模的生鲜农产品销售上。目前,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正处于开始阶段,不仅需要拥有网上信息系统,也需要众多的实体店铺和配送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将超市等零售实体作为其订购点和配送点,进而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2.B2B2C模式B2B2C模式是指电子商务服务商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置于同一电子商务平台,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有意向,双方均可达成购销协议。这种类型比较特殊,是B2B的一个特例,即一家企业向另一家企业出售商品的同时,还会出售少量商品给个人或者企业客户。第一个B代表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第二个B代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C则表示顾客。它包括了现存的B2B和C2C平台的商业模式,更靠近B2C模式。该平台将企业和单个客户不同需求完全地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既节约了库存和物流,又拥有了更好的盈利能力。对于农产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国有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由于其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规模和一定的品牌实力,并且在线下有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因此,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接触洽谈。P2B2C模式交易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有山东栖霞苹果电子交易市场,山东栖霞苹果电子交易市场公司的电子市场是“中国苹果交易网”。栖霞电子交易市场中的电子交易模式主要有:电子订单交易、电子拍卖交易、电子招标交易。在电子订单交易中,买卖双方在电子订单交易系统中分别发出买入和卖中国免费论文网出报价,电子交易平台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撮合成交,确定买卖之间的成交价格并生产交易合同。若买方在成交后不想购买,则可通过交易平台将合同转让,转让的差价可以由订货方即买方获得。3.P2G2B2C模式这是对P2B2C的一种改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参与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政府可以结合农民对市场的需求建立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网站,如中国农业信息网、福建铁观音网、清河绒山羊网等。政府还可以替农户接受订单,安排本地区的农户依订单生产。政府可以组织当地发展集体经济,形成区域品牌,再通过企业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同时,政府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加便利的物流、金融和通信,加强农户之间的联系,缩短农产品的供应链,加强农产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人员流的转换。四 结论综上所述,农产品与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产品不同,因此也不能借用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而需要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虽然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适合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运用,农产品的产供销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三农目标,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农产品物流系统研究论文

我可以帮你写的。(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你为什么不网上自己找呢,信息来的快,来的多,来的准确些。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论文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中小企业的物流战略 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因为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一直被认为是“物流战略的受益者",而不是物流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一向是市场上灵活的反应者,几乎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他们也同样做出了积极的反应,通过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物流战略的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数量上、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应的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与管理也开始受到重视。物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同时发现了物流的重要性,只是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和企业家对物流作用认识的不同,各个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物流策略来解决自身的物流问题。从目前国外中小企业对物流的认知和采用的手段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阶段。企业主或经理人对物流战略有需求,但是由于要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采用新技术,所以中小企业对是否加强物流管理还存有疑问。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暂时对物流管理的需求还不十分明显。企业主对物流的关注主要是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角度来考虑的。 第二阶段:结构调整阶段。中小企业有了相应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机构,企业已经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企业产品上下游之间形成了供应链战略同盟,上下游企业彼此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中小企业为了应付市场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改变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不利地位,不得不考虑实施一体化的物流战略。 第三阶段:行为实施阶段。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并且积极采用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培训和咨询方式来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已经把物流作为核心竞争能力而进行发展。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开始对企业的结构和行为进行诊断,同时结合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来实施物流战略。 国外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趋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中小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对农业食品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中小企业有物流经理负责企业的物流管理,38.5%的企业增加了物流技术工程师。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很重视物流。从国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来看,有以下3个趋势: 1.开始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重视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市场压力,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的市场份额标准发展到80年代的产品质量和低成本,而从90年代开始,客户关系又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也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发展的。从二战后开始的分销物流,发展到20世纪70~80年代的一体化物流,直到现在的物流战略。分销物流注重为顾客服务理念;一体化物流重视分销渠道的建立,减少运输成本;而物流战略则在减少物流及供应链成本、提高产品及时性和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有了综合的一体化的考虑和实施的方法。因此,通过物流战略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把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一部分的主要原因。 2.重视采用物流新技术和管理新方式 物流战略离不开对新技术的采用和新管理方式的采用。一项对农业食品中小企业调查表明:1989年采用过至少一项物流技术(JIT、EDI、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的企业只有22.2%,而到1994年则达到42.6%。很多企业在采用物流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前都进行过有关咨询活动,尤其是管理咨询最多。 3.物流实施更重视第三方物流机构作用 第三方物流机构能为企业节约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如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很多仓储和运输业务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实现。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开门,晚上只管关门,缺什么全由电脑管理,该送时就有人送,根本就没有仓库。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启示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要的特定要求。还有,中小企业物流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外包"家数在2至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上的这些做法制约着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1.高度重视物流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经营鲜活产品的企业物流成本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的物流成本,并且大大地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相比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中小企业本身在技术上和产品质量上都不及大企业,但中小企业在产品价格上和对市场需求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通过物流管理更能在节省产品成本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2.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 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整的供应链。对于每个中小生产企业来说,都处于供应链当中,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的战略同盟,成为整体供应链的一部分。这样使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同时利用第三物流机构提供的储运、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输送及流转系统,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降低库存、简化手续和提高保障程度,使货品付运的过程更有效率,并节省成本。 3.与其他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盟主,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当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可能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机构的集约化处理,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差异。 4.利用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 互联网出现使买卖过程得以简化,信用证申请可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处理,在采购方面,买家可利用特定的网上交易平台,输入相关的资料,网页上有适合每个行业物品的采购格式,互联网内的搜寻功能可以帮助买家,在有特别需要时,就可去寻找更合适的新供货商去补充货源。有了网上交易平台后,小公司不需要EDI(电子数据交换)也可以使用电子物流公司的服务,只要公司有自己的网址或E�mail即可,成本明显较EDI便宜。网上营销必须拥有完善的库存和送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便是电子物流管理(e�Logistics)。企业也可以通过EDI,直接连接客户的数据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WMS),让管理层能在网上及时监管及规划存货的流转及补充。 因此,网上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让管理层能有效地管理其供应链资料,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透过计算机条形码扫描、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桌上计算机货物追踪、仓库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等物流管理工具,充分掌握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转状况。

相关范文:浅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我国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措施。【关键词】 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一、供应链与供应链成本(一)供应链纪作哲(2002)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范歆(2006)认为,供应链是指从最初供应商的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形成产品并送达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 。丁庭选、郭玲玲(2007)认为,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其功能在于获取材料、生产产品,并把产品送达最终顾客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将供应链的定义简要描述为:由一个核心企业以及许多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的,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链结构模式。(二)供应链成本纪作哲(2001)认为,供应链成本包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和其他变动成本 。刘刚(2004)认为,在供应链上生产和提供有关服务,开展各项活动等所占用和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就是供应链成本,也称供应链费用 。桂良军(2006)则认为,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网链中,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整个供应链上发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既包括有形的成本也包括无形的成本 。由此可见,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二、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管理。整个供应链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主要包括供应链设计和构建成本、运输和配送成本、库存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丁庭选、郭玲玲,2007)。供应链成本管理注重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将整个供应链视为一个协同合作的整体。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而且,多数员工都还存在着错误观念,认为成本仅仅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事,没有对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足够重视。同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已经成功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企业案例进行参考,所以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没有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文化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认识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导致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改进等。可见,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企业才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之路,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二)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为了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趋于下降,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资源配送是实行共享的,但是,企业间物流管理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自身因素导致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节点企业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完全整合,未达到资源共享,也没有专门的机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公平、公正的协调与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供应链成本管理有序的良性运行。(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推动供应链有序运行的基础。然而,因为利益矛盾的存在,目前企业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由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不信任,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它们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五)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利润分配不均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但是,利润分配不均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目前的供应链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三、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对策(一)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首先,要组织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向已经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企业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汲取失败的教训。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成本文化意识,要将成本控制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成本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做到自觉控制供应链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另外,企业在进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把这些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只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要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二)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竞争实力日益壮大,企业的纵向扩展能力不再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反而使企业分散有限的资源,不能形成企业的优势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横向集成,强调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在保证服务质量、保证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横向一体化要求企业:1. 资源整合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对各节点企业实行资源共享,能使供应链总成本趋于下降。实现资源整合,需要从顾客反馈以及市场调研开始,一直到开发生产产品服务并接至顾客手中,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将自有资源与其他企业进行整合,从生产流通环节上降低成本。2. 组织构建必须匹配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前提是关系管理,只有处理好成员间的关系,对各节点企业及其生产环节进行整合,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各节点企业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的,只是各企业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核心企业要承担主要管理工作,并组织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管理,从属企业则是参与管理,承担其份内的成本管理活动。而要管理好核心企业与其从属企业如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或客户的关系,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在供应链中,专门设置一个与链上成员企业进行联系的组织机构已成为必要。这种与供应链匹配的机构必须履行以下职能:(1)维护成员间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2)获取信息,同时进行信息交换,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业务开支。3. 成本管理方法的集成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机制不但要求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各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还要求对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整合。不能只是单独在某个节点企业或者某个生产环节使用某种成本管理方法,而是将所有能运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成本管理方法的作用,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三)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供应链的本质是将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所以,合作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换句话说,信任可以促进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减少供应链的交易成本,提高它快速反应的能力。但是,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供应链中参与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合作的难度超过了单个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所以,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法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另外,通过信息的获取,能使企业对已经获得的关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可见,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要想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五)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流程重组之后,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 。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参考文献】[1] 纪作哲.供应链成本管理:利润增长的新源泉[J] . 商业研究, 2002, (1). P72.[2] 范歆. 论供应链成本管理[J]. 成人高等教育学刊, 2006,(1). P33-36.[3] 丁庭选, 郭玲玲.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9). P14.[4] 纪作哲. 浅议供应链成本管理[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4) . P44.[5] 刘刚. 供应链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 P262.[6] 桂良军. 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 P15.[7] [美]罗伯特·B. 罕菲尔德(Robert B. Handfield), [美]小埃尔尼斯特·L. 尼科斯(Ernest L. Nichols, Jr)著,王小征译. 供应链管理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2).P76.[8] 陈炜煜.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营效率成本降低[J]. 管理视角——经济论坛, 2005,(15). P82.其它相关: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ECR策略研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该文章字数为5千多,只要你再把我给的第二篇文章的相关内容补充、穿插到里面即可达到标准。

1]王戌楼;绿色奥运中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的探析[J].中国市场,2007,(23):26-27. 摘要:从绿色奥运物质和意识两方面分析发展绿色营销,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是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导向和2008北京绿色奥运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绿色奥运的含义及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发展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2]张志刚;加强物流管理 实现绿色物流[J].科学之友,2010,(19):111-11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现代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保证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人们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分析,探讨物流活动的发展路径,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 [3]谢泗薪;王文峰;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05):15-18. 摘要:绿色物流强调对环保的全方位全过程关注,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也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监督、规范与控制,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权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与21世纪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发展绿色物流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为更好地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理念的绿色物流体系,必须从现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绿色知识团队,发展逆向物流,推动绿色供应链战略,进行绿色税费改革。 [4]李春香;实行绿色消费是推广绿色物流的重要途径[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02):247-250. 摘要:在我国提出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时期,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具有特别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绿色消费与绿色物流的关系,认识当前我国绿色物流在观念方面、人力资源方面、物流的工作环境方面、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现状。绿色消费意识和观念是发展绿色物流的思想基础,绿色消费给发展绿色物流注入强大推动力,实行绿色消费是推广绿色物流的关键。 [5]蒲锋;汤卫;从国际物流角度对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Z2):15-17. 摘要:指出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不断增长,国际物流在物流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在国际物流中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从国际物流的角度出发,探讨绿色物流发展的动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唐学玉;李世平;姜志德;房成东;绿色物流意识及个体差异研究——以南京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1-26. 摘要:物流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们的环境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文章利用南京市第三方物流企业232位员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企业绿色物流意识的维度构成,然后回归分析了性别等人口统计特征对绿色物流意识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物流意识可以分成绿色物流态度、绿色物流知识、绿色物流行为与绿色物流意愿四个维度;性别对绿色物流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教育,尤其是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员工对绿色物流意识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7]秦蓁;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企业物流流程再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05):173-175. 摘要:当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存在缺乏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系统规划、流程分割、职能部门设置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等问题,造成企业物流成本中包含巨大的环境污染成本,效益增长缓慢。文章侧重从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实施策略及具体措施两方面对企业物流流程再造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物流流程再造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将物流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 [8]李本辉;绿色壁垒下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07):58-61. 摘要: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物流市场将不断地成熟,未来的物流市场将大大压缩物流成本,化解国际经贸中绿色壁垒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物流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 [9]李春香;推广绿色消费 促进绿色物流发展[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04):22-26. 摘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推广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物流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前我国推广绿色消费遇到了来自政府、消费者、生产、市场等方面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绿色消费与绿色物流的和谐关系,采取健全法律法规,加快立法建设;进行全民绿色教育,增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发展绿色产品和实行绿色营销;激励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畅通绿色产品的流通渠道;规范绿色市场秩序等策略。 [10]尹兴;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6,(04):104-105+111. 摘要:提出了绿色物流的特点,分析了物流与包装的关系,阐述了在绿色物流体系下如何实施绿色包装。 [11]吕诗芸;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J].物流科技,2007,(03):81-83. 摘要:21世纪,物流管理作为健全传统物流管理功能而备受关注。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它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依据生态学相关原理,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以绿色运输、绿色包装和绿色流通加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维一体化综合物流体系。绿色物流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从绿色物流的目标、行为主体和活动范围三个方面剖析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并提出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12]陈斯卫;史丰收;基于绿色物流理念下的企业逆向物流策略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12-13. 摘要:通过介绍绿色物流及绿色物流体系的构成,着重分析了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逆向物流的成因和特点,给出了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策略。 [13]孙艳丽;基于减少物流运输成本因素的绿色物流发展探析[J].中国市场,2007,(28):5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并提出了发展绿色物流的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4]焦德杰;绿色物流——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J].中国市场,2007,(23):31-32. 摘要: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发展绿色物流是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15]刘晖;绿色物流是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17-20. 摘要: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16]汪春堂;武钢企业物流应向绿色物流转变[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21-23. 摘要: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国内外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武钢物流绿色化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武钢发展绿色物流几点建议,期望能对武钢及其他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社会物流的绿色化发展有所促进。 [17]周进宏;推进绿色物流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J].物流科技,2007,(09):122-124. 摘要: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战略不仅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企业要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必须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18]高雅;北京绿色奥运给予绿色物流的重要启发[J].中国市场,2008,(45):85-87. 摘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但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并不多。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令人赞叹的绿色奥运之后,我们看到了精彩,得到了启发;尤其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化管理三个方面,北京实现绿色奥运梦想的经验,对于我们发展绿色物流的启发特别深刻,值得借鉴。 [19]李福敏;绿色物流——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J].中国市场,2008,(49):21-22.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杜丽娜;发展绿色运输,促进绿色物流[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28-31. 摘要:以发展绿色运输为视角,切入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分析我国运输现状,揭示了绿色物流理念下我国绿色运输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寻找我国绿色运输的发展途径。如实施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和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利用ITS,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条道路的使用情况及拥挤情况,从而选择最短、最畅通的路线进行运输;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输的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资源成本,运用运筹学理论,多属性决策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在绿色物流理念下选择运输方案问题进行定量的研究,使用操作性强的层次加性加权法形成较为优化的数学模型,以使企业可以较为科学地进行运输方案的选择。 [21]忻霞芬;绿色物流是上海现代物流的必然选择[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1):29-30. 摘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转变物流发展方式实现物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发挥政府、企业两方面的合力,加快推进上海绿色物流的发展。 [22]李红云;21世纪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绿色物流[J].中国市场,2008,(02):15-16. 摘要: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各个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因存在非绿色因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提倡绿色物流已成为当务之急。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3]郑颖;基于绿色营销理论的绿色物流实施探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30-33. 摘要:绿色物流与绿色营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广大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谋求自身长远发展,必须尽快实施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文章分析了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绿色营销理论的绿色物流实施策略。 [24]沈利民;绿色物流与国外物流发展之比较[J].中国市场,2008,(23):40-41. 摘要: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本文主要以国外的观念、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阐述,对我国倡导绿色物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5]李振福物流文化与绿色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5,(02):. 摘要:本文认为,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从物质形态的物流文化、社会规范的物流文化、行为方式的物流文化和精神观念的物流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把握。文章提出,物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物流,发展绿色物流,应实施绿色运输,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实施绿色设计、包装和标识策略等。 [26]宋华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方向[J].物流技术,2001,(01):41-43. 摘要:对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的政府管理和民间倡导、企业绿色物流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物流管理发达国家日本部分优秀企业的绿色物流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27]张晓丽;李龙洙;.绿色物流与物流成本控制研究[A].张嗣瀛、王福利.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江苏无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摘要:首先对物流成本控制进行阐述;然后对绿色物流的内涵、理论基础及价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实施绿色物流,不仅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而且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8]刘晖;.绿色物流 物流企业 环境 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中国福建厦门:,2008:摘要: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29]陈剑;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策略[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32-35. 摘要:资源与环境制约传统经济增长的态势之下,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然而,“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在广泛开展的同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显然有悖于循环经济。资源短缺,政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管制,促使物流走向绿色化轨道。 [30]赵艳君;杨巨广;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4):23-24.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凸显,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呼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流行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维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策略。 [31]赵丽君;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障碍与积极作用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10):183-184. 摘要: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破坏,民营企业有责任遏止这种趋势的发展,绿色物流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障碍和积极作用,以期引起社会各界、企业的重视,共同促进绿色物流在民营企业中的真正实施。 [32]赵丽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08):167-168. 摘要:在论述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与绿色物流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33]周启蕾;胡伟;黄亚军;绿色物流的外部性及其主体间的博弈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49-53. 摘要:物流绿色化的过程涉及到物流外部性问题。但就物流活动本身而言,它具有负的外部性。将物流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物流绿色化的要求。但在物流绿色化的进程中,围绕外部成本内部化之后的利益分配,物流系统内外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博弈,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客户层面等方面的博弈。物流的绿色化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更应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加大对物流的宣传力度、制定绿色物流评价标准、对绿色物流实施财政补贴,以及引导企业参与绿色物流技术开发等手段,加快推进我国物流绿色化的进程。 [34]王简;柯剑;熊慧;绿色物流的环境绩效评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91-94. 摘要:环境绩效评估的实质在于帮助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系统,克服目前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常用方法的局限性。 [35]赵君田;王磊;邵兵;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07,(45):36-3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资源与环境制约传统经济增长的态势之下,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然而,"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在广泛开展的同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显然与循环经济相悖。资源的短缺,政府、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管制,使绿色物流成为必然选择。 [36]蒋军;邹丹;浅议绿色物流中运输绿色化[J].物流科技,2008,(05):15-17. 摘要:当前,物流业在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绿色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物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绿色物流的效果,但其中运输是整个绿色物流各环节中占用时间最长成本最大的环节。因此,首先分析物流中传统运输的种种弊端,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公众层面给出了一些开展物流运输绿色化的可行性建议。 [37]陈蓝荪;绿色物流的双绿特性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17-20. 摘要: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绿色物流过程对周围环境的绿色性支持,及其在所有绿色物流环节对绿色产品的保绿性支持,构成绿色物流的双绿特性。绿色物流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客体,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强调对环境的全方位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关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为促进绿色物流的构建与发展,必须树立绿色包装意识,实施联合整体物流,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强化绿色流通加工,建设绿色仓储系统,加强物流合理规划,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宣传倡导绿色物流。 [38]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06):. 摘要: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除了依赖中观层次(行业)和微观层次(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外,还受到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府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消费者的监督和支持是绿色物流战略成功实施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39]吴勤学;王晓芳;.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山东济南:,2007:摘要: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体制政策、基础设施、信息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本文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绿色物流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 以促进中国绿色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提高竞争力。本文分析了阻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各种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40]李林;基于顾客价值的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6):3704-3705. 摘要:在回顾有关顾客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农业绿色物流是湖北省农业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现阶段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41]于海勇;刘仕君;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绿色物流[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06):604-607. 摘要:在分析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之间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从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搬运装卸、绿色信息处理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循环绿色物流体系,提出了加强政府职能的发挥,制定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舆论宣传等促进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42]张亦坤;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1,(01):122-123+126.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强综合性和强关联性的产业已成为各省的经济支柱。但是,由于物流量的增加、物流管理的变革以及物流设施和工具的大型化,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绿色物流的概念、产生背景及重要价值,并对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3]刘荣港;陈学中;王成波;姜琳琳;绿色物流发展的外部性研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7-10. 摘要:文中从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出发,论述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主要作用。从经济学的外部性视角,探讨了传统物流活动的负外部性和绿色物流活动的正外部性。为抑制传统物流活动的负外部性障碍、扩张绿色物流活动的正外部性优势,从私人解决方法、公共政策途径等两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物流发展的制度建议。 [44]鲁效伟;浅析我国发展企业绿色物流的战略选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20-22+24. 摘要:在全球大力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物流的发展必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长久的发展动力。我国的企业想要在世界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和资本青睐,必然要走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道路。文中在比较欧美日与国内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发展企业绿色物流的三种战略选择,希望能够通过绿色物流的发展压缩国内企业贸易成本,化解绿色壁垒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物流国内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并抢得市场先机。 [45]丁双元;浅析中国绿色物流的发展[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54-5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恶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起因和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不足,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46]严雪晴;民族地区农产品绿色物流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粤北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4-6786. 摘要:简要介绍了粤北连山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分析,从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物流模式选择、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47]车卉淳;赵娴;北京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123-125. 摘要:绿色物流代表着物流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物流体系。本文研究了绿色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构建北京绿色物流体系的一些政策措施。 [48]何玲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化工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1,(05):22-24. 摘要:对浙江省化工企业物流环节及物流系统存在的非绿色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浙江省化工企业在仓储绿色化、包装绿色化、运输绿色化、企业物流绿色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9]田玉英;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32):21-22.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绿色物流逐步向实践迈进,论文在介绍绿色物流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从政策层面与管理方面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50]刘庆;郑玮;企业推行绿色物流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物流技术,2010,(20):126-128. 摘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简单介绍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绿色物流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得出一种较为恰当的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模式,从而使人们对于绿色物流的可行性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论文

食品冷链企业发展分析论文

【 摘要 】文章研究了新零售趋势下冷链的发展模式;以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构建起聚焦产前管理、发展流通加工技术等,并通过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采取高效的轻资产运营技术等关键经营要素,探讨了冷链企业的发展模型。

【 关键词 】冷链;新零售;冷网;食品安全;流通

加工从国家发布《“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至今,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自动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冷链流通率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需求扩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低温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增长,网购平台打通了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冷链物流链被拉长,市场对冷链的需求迅速增加。明显,发展冷链物流正当其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作为冷运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为冷链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聚焦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新型冷链企业往往在盈利模式不清的时候,为了构建进入壁垒采取了规模化,但无法通过短期的业务增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得回报周期过长,甚至会为此影响了战略判断。因此,冷链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型。1.分两阶段实现发展目标与传统的冷链运输企业相比,新型冷链企业会更加关注与物产区农户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新型冷链企业会从农户到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产”、销、配一体,从源头引入物美价优的产品,全环节把控产品质量,提高与物产区农户及消费者的黏性。从与物产区联盟到定制会耕种,从品质配送到建立全链条商业伙伴关系等,新型冷链企业将通过产区战略合作以及线上线下平台的伙伴合作定位发展目标,并通过分阶段实施以达成战略目标。2.仓网、店网一体化,构建伙伴型冷链平台新型冷链企业的仓网和店网是一体化的,建立仓网首先从功能上区分出产地仓和销售仓。对于产地仓应该与产地特产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门店建立起伙伴关系[1],以此成为宣传的基础窗口;销售仓则与各类社区门店建立合作联盟,以此作为销售延伸。同时,社区门店也将成为承载最后一公里保鲜的主要资源。对于新型冷链店网,将会是一个开放的伙伴平台,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个体工商户中只要添置专门的三温冷藏陈列装置即有可能成为店网伙伴。平台化的操作不仅能迅速成为销售的延伸、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低成本利用重要的目的地段资源。3.发展流通生产加工技术,拓展发展空间中央冷库将成为未来冷链发展的神经中枢,农产品初深加工后再流通将可以逐步解决应季农产品销售期短、储存运输紧张、配送难等流通难题。此外,发展流通生产加工技术,可以高度融合线上平台以及仓网,提高与农户、终端销售商的黏度,有利于冷链企业削峰平谷、均衡化生产。随着生物技术、食品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高新加工技术如微波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瞬间高温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依托杀灭菌新技术的发展,产品流通对于低温抑菌保鲜的包装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将会降低,流通难度将会降低。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果蔬加工中,为了保证果蔬的营养、新鲜、可口,除了传统的速冻、脱水、罐头产品之外,切割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2];农产品加工开始向节能、环保、高效方面发展。在农产品深加工前沿,正在向分子水平发展,通过对原料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的利用,研制一些符合人体所需营养的保健食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加工设备越来越高新化,如无菌包装设备、多功能饮料罐装设备、速冻设备、膜分离设备等。当然,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相较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恰好是新型冷链企业发展的机会。4.聚焦产前管理,打造基于国内物产的食品安全领军冷链企业食品安全已成为食品消费的首要关注要素,聚焦产前管理将会成为未来冷链发展的突破方向。以供港蔬菜为例,深圳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地区全年运送供港蔬菜5.1万批,共47.5万吨,同比上升10%。相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以供港食品模式打造的食品产前管理将逐渐普遍,能在产前管理获得先机资源将会为冷链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图1尝试从业务发展的驱动因素,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发展策略。关键点体现在:与前端的种养殖农户建立生产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流通加工技术,以特产店、社区商店以及线上平台结盟等建立起全渠道的销售网络,从而建立起绿色健康的全新冷链生态。

二、立足具体、简单的实践理念

实施运营策略具体、简单的运营策略是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里主要给出了以“产”定“销”,即通过将产地仓包干以及销售仓包销相互促进的方式,建立基本的运营的模型。然后通过项目型组织以产地(区别于客户和行业)的模式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建立起围绕仓经营的营运体系。当然,所有运营策略的成功都离不开高效、灵活的平台技术。图2描述了基于仓营销体系的运营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五力”(借用外力、发展新力、整合能力、激发能力以及优化内力)模型等管理技术实现经营目标。

三、结束语

冷链物流企业依靠提供运输服务的发展空间有限,具备依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服务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产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冷链企业将会成为冷链企业获得未来发展空间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经营模式,提高冷链配送的质量,实施完善的冷链配送的技术,让冷链配送变得更简单、更实惠或许是一个正确有效的发展模式;无疑,本文为冷链企业发展策略、营运策略以及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田华,周瑞琪,朱柏青.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价格月刊,2016,(04):68-71.

[2]陈广,罗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2):81-83.

你为什么不网上自己找呢,信息来的快,来的多,来的准确些。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如果你只想抄下论文,相信随便一搜都大把大把的,我是做物流的,真的能帮到你的上福步论坛不错,贸易与物流结合的,贴近实际,高手云集

农产品物流论文文献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李苏剑. 钢铁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综述[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xx(04)

[2] 宋纪伟. 中小企业销售物流模式选择分析[D]. 昆明理工大学 20xx

[3] 韩影. 春雨公司汽车销售物流模式改进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xx

[4] 王福生. 天脊集团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与改善研究[D]. 天津大学 20xx

[5] 李立伟. 制造业销售物流精益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xx

[6] 许钢. 宝钢销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东北大学 20xx

[7] 侍青发. 浅论驰骋集团销售物流[D]. 内蒙古大学 20xx

[8] 殷志宏. 钢材销售物流市场主体功能定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xx

[9] 邴吉云.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销售物流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xx

[10] 许炜琳. N公司烟草销售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11] 潘瑶. 低碳销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xx

[12] 赵道致,蒋宁. 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 20xx(09)

[13] 梅书荣. 对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01)

[14] 白思俊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5] (美) 多纳斯 (Donath,B.) 等,着.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6] 邱菀华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

[17] 陈荣,吴金南.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J]. 经济管理. 20xx(09)

[18] 杨艳玲,张远利.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 物流技术. 20xx(07)

[19] 张炜,张玉明,邵峰,张勇,孙泽.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方式的探讨[J]. 河北冶金. 20xx(02)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