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农林科学一区期刊

发布时间:

农林科学一区期刊

是农林科学类大类的一区杂志,是top期刊,月刊,每年收录文章300左右。是个很不错的杂志。作物栽培方面的文章质量很好。

6期,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哪一区

杨凌示范区,在西安西约85公里,原属于咸阳市的,后归西安,现为杨凌示范区,目前中国最大农科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一所不错的985院校。

它属于杨凌区,杨凌不属于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投稿方式属于在线登陆系统投稿,不需邮箱征稿。其他信息:主 编:山 仑 院士常务副主编:申云霞 编审通信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40号信箱邮政编码:712100电 话:电子邮箱:国际刊号:ISSN 1671-9387国内刊号:CN 61-1390/S网 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在咸阳市杨陵区,具体地址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邰城路3号,该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业绩。合校以来,学校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设有26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共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7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30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7人,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13人;“*”特聘教授6人,青年*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入选者43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

学校从193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支;教育部创新团队6支;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925人,各类在校研究生9683人,其中博士生2289人。学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万余名,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1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西北农林科技期刊

西农很重视学生SCi的发表培养,因为SCi为大数据提供了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旱区逆境"区域特色,通过发掘资源、揭示机理、服务生产,为旱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是西农合并组建以来获批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了丰收的成果!SCI服务流程服务项目一(业务周期20天)1作者有稿件(中英文)2做标准评估,评估通过后接单3我们提供翻译、润色、排版和期刊推荐等服务项目;(不负责投稿等其他服务)服务项目二(业务周期约6-12个月)1作者有稿件(中英文)2做标准评估,评估通过后接单3我们提供翻译、润色、排版和期刊推荐等服务项目4协助投稿,投稿信各种回复信以及其他服务5保证被SCI/SSCI收录,检索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712。

刚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又双叒叕发《Science》,台籍学者领衔!高分子科学前沿2022-09-23 08:02 ·浙江17氮元素是生物体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氮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业生产力,动物和人类营养以及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基础。光合植物通过将无机氮同化为维持植物和依赖它们的食物网的生物分子(DNA,RNA,蛋白质,叶绿素和维生素)来驱动陆地氮循环。为了与土壤中更喜欢有机氮或铵的微生物竞争,大多数植物已经进化出对硝酸盐可用性波动做出反应的调节途径。感知可用硝酸盐的植物将在几分钟内协调转录组,新陈代谢,激素,全系统芽和根的生长以及繁殖反应。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只是能够在基因水平确定硝态氮是一种信号分子,但并不清楚植物感受它的机制。其次,氮肥是能源密集型生产并造成污染;此外,它在农业中的过度使用以提高作物产量,导致全球环境灾难性的富营养化。全球和区域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氮供应量正在下降。提高植物氮利用效率有助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保护。这些年,研究者们关于硝态氮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很多研究者们认为NRT1.1蛋白(也称为CHL1或NPF6.3)不仅仅是质膜细胞外硝酸盐转运体传感器(转感受器),同时也是硝酸盐的感受器,具有感受硝态氮的功能。但刘坤祥教授根据多年研究认为,CHL1/NRT1.1蛋白不是一个主要的硝酸盐感受器,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尝试解释清楚这一机制。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9月23日,《Science》期刊刊登了西北农林大学、台湾籍教授刘坤祥团队和其合作团队在植物硝酸盐信号“开关”——NLP7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题为 “NIN-like protein 7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a plant nitrate sensor” 在这项研究里,研究者们发现所有七个拟南芥 NIN 样蛋白 (NLP) 转录因子的突变消除了植物的初级硝酸盐反应和发展计划。 NIN-NLP7 嵌合体和硝酸盐结合的分析显示NLP7 通过其氨基末端对硝酸盐的感知被解除抑制。基因编码的荧光拆分生物传感器,mCitrine-NLP7,实现了植物中单细胞硝酸盐动力学的可视化。硝酸盐传感器NLP7 的结构域类似于细菌硝酸盐传感器 NreA。 保守残基的替换配体结合口袋损害了硝酸盐触发的 NLP7 控制转录、转运、新陈代谢、发育和生物量。这项结果表明转录因子NIN样蛋白7(NLP7)为主要的硝酸盐传感器。其中,刘坤祥教授和Jen Sheen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北农林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刘孟红、林子炜,师资博士后陈斌卿以及Zi-Fu Wang为共同一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学院、未来农业研究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组合 NLP 控制初级硝酸盐反应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1.组合 NLP 转录因子是原发性硝酸盐反应和发育计划的核心。由于所有九个NLP基因都在拟南芥芽中表达。对硝酸盐介导的芽生长中单个nlp1-9单个突变体的分析显示,仅在nlp2和nlp7中存在统计学上显着的缺陷。为了规避NLP冗余并更好地定义NLP1-9的重叠或独特功能,我们进行了全基因组靶基因调查。每个NLP在土壤生长植物的转染叶细胞中瞬时表达4.5小时,用于RNA测序(RNA-seq)分析。推定的NLP靶基因的分层聚类分析(日志2≥ 1 或 ≤ −1;P ≤0.05)揭示了所有NLP激活先前通过微阵列、RNA-seq、片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chip)、ChIP-seq和启动子分析鉴定的通用原代硝酸盐响应性标记基因的能力。NLP2、NLP4、NLP7、NLP8 或 NLP9特异性激活了一些在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激素功能、细胞周期、代谢、肽信号传导以及芽和根分生组织活性方面具有已知功能的靶基因。NLP2和NLP7调节具有多种功能的更广泛的非冗余靶基因,这可能表现为在种子萌发后在nlp2或nlp7中观察到的生长缺陷。NLP6/7主要作为转录激活剂,而NLP2,4,5,8,9可以激活或抑制靶基因。NLP1,3,6比其他NLP调节的靶基因更少。例如,生长素生物合成基因TAR2仅被NLP2,4,5,7,8,9激活。这些结果与NLP变体在控制硝酸盐响应网络和导致土壤中生长的nlp2,4,5,6,7,8,9隔突变植物中发育迟缓的芽和根系发育的NLP变体一致。基因编码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视化植物中的硝酸盐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4.遗传编码的生物传感器检测转基因芽和根部的细胞内硝酸盐。配体-传感器相互作用可能触发传感器蛋白的构象变化。我们产生了一个遗传编码的荧光生物传感器mCitrine-NLP7,类似于基于单个荧光蛋白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Green Glifon。我们假设硝酸盐结合的分裂米西特林-NLP7硝酸盐生物传感器(sCiNiS)将重建麦西特罗以发出荧光信号。预测的核定位信号(630断续器638)的NLP7突变为AAAAA,以避免与内源性NLP7的竞争,内源性NLP7在硝酸盐诱导后保留在细胞核中以进行转录活化.在转基因植物子叶的叶肉细胞和根尖的腔内膜细胞中,通过sCiNiS对细胞质硝酸盐进行定量共聚焦成像。在硝酸盐(10mM)后5分钟内检测到重组的mCitine荧光信号,但不是KCl,在正常发育的完整sCiNiS转基因幼苗中以单细胞分辨率诱导叶肉细胞和原代根尖细胞。土壤硝酸盐浓度可以从微摩尔到毫摩尔范围变化。我们使用不含硝酸盐的转基因幼苗测试了不同的硝酸盐浓度,并表明sCiNiS生物传感器在完整植物的单个叶肉细胞中检测到100μM至10mM的硝酸盐浓度范围,与敏感和特异性的硝酸盐结合K一致。植物中硝酸盐传感器的进化保护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5.NLP7传感器域类似于NreA,具有用于硝酸盐感知和信号传导的保守残留物。为了在功能上定义NLP7中硝酸盐结合的必需残基,我们对硝酸盐-NreA晶型中定义的八种推定的硝酸盐结合残基进行了丙氨酸扫描诱变,并检查了无硝酸盐叶细胞中突变NLP7的硝酸盐反应。NLP7突变的四个残基,Trp395→阿拉(W395A),H404A,L406A或Y436A,在低硝酸盐(0.5mM)下显着降低硝酸盐诱导的4xNRE-min-LUC活性2小时。因为H404,L406和Y436在NLP2,4,5,6,8,9中是保守的,在硝酸盐结合域中具有相似的结构。我们接下来生成并分析了NLP7的双重(HL / AA)和三重(HLY / AAA)突变体,其消除了硝酸盐诱导的4xNRE-min-LUC活性。HLY硝酸盐结合残留物在作物植物结构相似的硝酸盐传感器域内的NLP7同源物中也是保守的,包括油菜籽BnaNLP7,大豆转基因NLP6,玉米ZmNLP6,小麦TaNLP7和水稻OsNLP3。我们建议NLP7及其同源物可以作为硝酸盐传感器,保存在从炭藻植物到被子植物的光合植物中,包括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但不是叶绿素。总结:作者揭示了光合植物用来感知无机氮的调节机制,然后激活植物信号网络和生长反应。我们的见解可能会建议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减少肥料和能源投入以及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的途径,以支持更可持续的农业。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北双核心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西农学报社科版1.9号投稿,1.22号显示 初审通过送外审,然后编辑部就放春节假 期了,春节过后,2.22号显示审回,发送 了退修邮件,杂志社反馈的外审意见很详细,针对性很强,专家比较关注指标的选取以及政策建议, 3.16修改了上传之后,继续送原专家外 审,最后主编终审,历时一个月4.22收到 录用邮件,缴纳版面费,比较便宜九个版 1500,中间和编辑沟通了三次,编辑部 老师态度很好,不会因为催促而退稿。 这 个期刊只收博士生及以上第一作者的投 稿,查重率有要求,不知道是多少,后续 又投过一篇19.7%退稿,且只收三农问题 的投稿,比较看中文章的规范性,审稿速 度也算C刊中较快的了,基本上退修以后 好好修改没有问题。

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2020年中科院发布的《JCR分区表》,理论导刊被分到了中科院二区。这意味着该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力和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是值得关注和引用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中科院分区是根据期刊在JCR(科学引文索引)中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评估的,因此,期刊的具体分区可能会随着JCR数据的更新而有所变化。

理论导刊在中科院分区的一区,这是因为理论导刊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其发表的论文和文章质量高,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因此被认为是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之一。

法律分析:sci 一区、二区 、三区、四区指的是SCI论文分区SCI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 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区(简称汤森路透分区);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法律依据:《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通知》 一、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SCI论文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等,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

化学中科院一区期刊

acs催化是中科院1区期刊。

acs催化的期刊是acs Catalysis,这几年上升的的势头很猛,属于中科院1区期刊。催化作为与化工,有机化学,金属有机,计算化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比单一领域发展更好。这一点可以从ACS Catalysis的影响因子比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Organic Letters,Organometallics都要高很多体现出来。

acs Catalysis期刊介绍:

ACS Catalysis是美国化学会的旗舰期刊,被公认为国际化学领域的顶尖杂志之一,目前影响因子为 11.384。主要刊登催化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属于化学学科Top期刊,中科院1区期刊。

从2011年创刊开始,每年增长率都在25%左右。ACS的编辑也都是高端人才,前有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扩张5倍不掉影响因子;ACS Catalysis更厉害,文章数增加5倍影响因子年年上升,已经发展成领域顶级期刊,眼光独到。

acs nano是纳米领域的顶尖期刊。

《ACS Nano》是纳米科技领域顶级期刊之一。国际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CS Nano》(期刊影响因子13.942)中科院分区:1区。

ACS Nano 2019年之前的影响因子一直比较平稳,近两年,随着发文量的增加,期刊的IF值实现两连跳,2020年突破了14分,2021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IF达到了15.881,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预计期刊的IF值在2022年会突破16分大关。

ACS Nano简介:

ACS Nano由美国化学会于2007年创刊,主要涉及方向包括化学综合、物理化学、纳米技术等,期刊ISSN 1936-0851,E-ISSN 1936-086X。2021年12月最新升级版中科院分区为一区,影响因子15.881。

ACS Nano收录了纳米科技领域最前沿的高端论文。ACS Nano一直致力于在光电、新能源、纳米催化、绿色环境、纳米医药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