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上课之前有个同学问我,课本把《氓》放在第一课,到底想让我们学习哪些知识呢?难道就是让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次悲惨的爱情悲剧么?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哪个同学能替我给这个同学做个解答呢?
(沉默片刻,一生怯怯地)
生 1:应该是积累一些古代的词语,还有文学常识;再就是得学会自己读古诗。
生 2:通过读诗,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生 3:每年高考都要考古诗鉴赏,没办法,必须得学。
(生笑)
师:你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为了考试得分,这是出于 “生存”的需要,无可厚非;为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这是“发展”的需要。对于你们来说,“文学素养”恐怕或多或少地与你们这一生相伴,也是做到“诗意的栖居”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进行文学鉴赏包括答高考古诗鉴赏题,是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的。我要表扬这个同学,他喜欢提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思考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做到善于提问,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他好像已经读过课文了,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
请大家拿起笔,小声读这首诗,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在这个字的上面注音。
(生读约 3分钟)
师:请大家齐读这首诗,读准节拍和字音。
(生齐读)
师:节奏比较准确,这是一首四言诗,节拍基本是 “二/二”式的,同学们很聪明,没用我提示就找到节拍了。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于”“说”等通假字的读音。有几个字音要注意:是“zǎi笑zǎi言”还是“zài笑zài言”?
生 4:zài笑zài言,跟“载歌载舞”一样。
师:对。可是刚才有一部分读成了z ǎi。多音字是根据用法和意义确定读音的,平时要养成习惯,多查字典。人们的一些习惯读音有些是不太准确的。“渐车帏裳”的“裳”在文言中一般读作cháng。在《秦风.无衣》中我们还要学到。
生 5:老师,“渐”书上说读一声,是不是注错了?
师:没错,这也是个多音字, “渐”在用作动词的时候读一声学名叫阴平声,有个词今天还在用“渐染”。课下查查字典是什么意思。好,下面大家再齐读全诗,应该比上次读得要好。
(生读)
师:不错!下面请大家拿起笔,自读这首诗,完成这几个任务:理解诗句,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读的时候先不要看注解,更不要看课外书,能自己读懂诗句是最好不过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注解,但不要把注解当作僵化的东西。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个标记。 10分钟够了吧。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沉默)
师:要勇敢些,说不准没关系,不说你怎么会发现自己有那些优势或不足呢?
生 1: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商量结婚的事,女子先是没有答应,后来看见男子发怒了才答应。结婚后男子很快就变心了,甚至虐待她,所以女子心里充满了怨恨。
师:结果呢?
生 1:好像是这个女子跑回了娘家,(看书)“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还讥笑她。
师:基本轮廓勾勒出来了。哪个同学能再具体些?
生 6:这个女子挺不幸的,她很勤劳,日夜劳作,可是却受到虐待。
生 7:她挺恨那个男的,骂他三心二意。(有生笑)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 7:“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 8:我觉得这个女的太傻了,不应该那么痛快地就嫁给“氓”。起码儿得考验他几年,生米做成熟饭了,后悔也晚了。
(生笑)
师:你已经进入到诗歌深层内容的分析了。结合这些同学的回答,请大家用三四句话概括该诗的内容。你(生 2)来!
生 2:一个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应了。结婚之后,尽管女子日夜操劳,但男子感情不专一,并对女子施加暴力,最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师:很好。根据上面的概括,这首诗如果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
生:(齐答)三层。
师:具体说说。你(生 9)来。
生 9:婚前,婚后,回家。
师:很简洁。婚前一般叫(生答:恋爱),哈,恋爱,哪几节是恋爱?
生 9:前两节。
师:回家呢?
生 9:最后一节。
师:好,大家同意他的分法吗?(生答:同意)
生 10: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一首自叙诗,是女子的自述。
师:对,你很细心。这是一首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诗,所以刚才有同学看出女子有 “恨“。也可以看成是女子的控诉吧。
生 11:我有很多地方还不太理解。
师:很多!你说的是诗句不理解还是内容上不理解?
生 11:都有,内容上不理解的要多些。
师:这要怪我了,我给大家的时间太少了。
生 11:您能不能给我们讲得细一些,我们以前的老师可都是一句一句地讲啊。
师:你希望我也这么做,是吗?
生 11:那我们学起来多轻松啊!
师:是啊,你轻松,我也轻松。可是书是要你们自己读的,那么多的注解,注解的文字是原文的好几倍,要充分利用。老师总不能到考场上给你讲吧。
(生笑)
师:下面的时间该你们自己读了。诗歌的整体内容我们清楚了,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对这首诗做深入研究。有两个要求: ① 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 ② 还有哪些经过思考后也不明白的地方,包括诗句、内容、手法等方面。
(生读约 14分钟)
师:有什么想法可以与我谈谈,写在纸上也行。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很高兴,下课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给我递了纸条。我念一下: “今天晚上在肯得基门口见,我请你吃快餐。”(生大笑)是请我的吗?不过现在我们要享用的是精神快餐。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做一次先锋?
生 6:我喜欢前两节的女子,她很清纯、很热情、很痴情。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 6:这个男子给女子的印象很不错,很忠厚,可以托付终身,所以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私自答应了男子的求婚。甚至在男子走后,女子十分思念,经常登上高高的城墙眺望男子家,看见了就特别高兴;看不见就哭。她已经坠入情网了。
师:《诗经 .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生: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写绝了热恋中男女的心理。刚才有个同学问我,女子为什么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
生 12:明白了,依依不舍。
师:所以才有 “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恋中的男女有时道过几十遍“再见”还不忍离开。(生笑)这两节是叙述、描写,这种方法就是“赋”的手法。(板书)
生 13:可是,从诗的后面看,男子并不忠厚。
师:所以这个女子才发生了这样的慨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生笑)。当初她被男子的忠厚罩住了双眼,就像上节课那个同学所说,没有发现氓的真实面目。
生 14:老师,您的解释不对吧,书上说“无与士耽”是不要同男子迷恋爱情的意思。
师:你说说为什么 “不要同男子迷恋爱”
生 14:不清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也不清楚
师:哪个同学可以为他解惑?
生 6:是不是说女子容易坠入情网不能自拔。
师:轻信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女子婚后生活的不幸就是证明,结婚仅三年就被赶了回去。这是女子从自身遭遇中得出的教训,也是给其他姐妹的告诫吧。(生笑)
生 14:怎么“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是不是说男人都容易变心?
师:这可以理解为女子因怨恨产生的愤激之词。下课时有同学问我,这一节为什么要写到桑树?这个问题很好。有没有哪个同学能解答?
(沉默)
师:《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是(生:赋、比、兴),第三、四节的桑树应该属于 ――
(有生说比,有生说兴)
师:比就是比喻,有的通篇用比,如《硕鼠》;有的局部用比。兴,就是联想,而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板书:比、兴)
生 14:这是比还是兴呢?
师:你看呢?
生 14:好像是比兴吧。
师:具体说说。
生 14:(看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子的年轻漂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很容易让人想起女人的年老色衰。
师:你的`联想很丰富。
生 15:“鸠”有什么用?
师:你说呢?
生:不知道!
生 16:也是比兴吧。
师:说下去
生 16:鸠贪吃桑葚,女子沉……沉入,不对,是沉湎爱情。
师:桑葚是甜蜜的,所以斑鸠要贪吃;爱情也是甜蜜的,所以人很容易沉湎其中。女主人公在告诫:女人不要沉湎于爱情。刚才我说,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这桑树是女子眼前的景物吗?
(沉默)
师:推想一下,这个女子在哪儿看到的桑树?(生:路上 ……车上)对,应该是女子在坐车回家路上,看到路边的桑树而引发了联想;这是兴,两者有相似性,又是比。以此类推,大家应该明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句描写的作用了吧。
生 17:也是比兴。
师:具体分析。
生 17:由淇水的(看书)水势很大的样子,联想到了(看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师:有比吗?这是兴。淇水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三次,它是女子恋爱时的幸福和婚后不幸的见证。
生 18:老师,什么叫反衬?
师:你怎么想起问这个问题呢?
生 18:注释 ② 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我看不明白。
师:看起来你动脑子了。我也不怎么明白。我是这么理解的,这应该是一个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叫反喻。举个例子:这种风气可不像西北风那样能很快横扫天下。这几句诗可以理解为:男子的欲望可不象淇水和隰水有止境。明白了吗?
生 19: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女子的不幸没有头。
师:哦,我很高兴,你能有自己的分析。可以,淇水隰水都有到岸到头的时候,我的苦难却没有头。也是比,是反喻。
哪个同学还有高论?
生 9:我认为这个女子很了不起。她在受尽丈夫百般虐待的时候仍然不忘干活,是个称职的妻子;后来被丈夫赶回娘家后,她并没有苦苦哀求,而是在痛苦和反思后毅然决然地面对这一切。
师:你的表述很严谨。
生 20:老师,我认为这个女子是自己主动离开氓的。
师:说说理由。
生 20:还没想好。
师:下课的时候也有同学提出了这种看法。看起来出英雄所见(生:略同)。到底那种说法更好些呢?讨论一下,认真读诗,开动脑筋,找出能说服自己也能让人信服的理由。同意赶回家的举手,前后自由结组。
(生讨论,有的独自看书)
师:谁来?(无人应,指生 20)你说说。
生 20:“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说自己本想与氓白头偕老,可是氓却“二三其德”,如果与这样的人过一辈子是多么痛苦啊。所以应该是她自己主动离开的。
师: “主动说”这一派谁还有补充?
生 2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嘲笑她,我想应该不是笑她挨打,而是笑她,当初你连个媒人也没有就跟着那小子跑了(生笑),现在又自己跑回来了,这叫什么事儿?
师:还有吗?请 “赶回派”阐述理由。
生 9:我记得老师曾说过,《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是男子中心社会。当时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女子没有决定走与不走的权利。而且她含辛茹苦那么多年,她都能忍过来,她不可能自己离开。
师:你能从社会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很好。
生 22:他说的不对,男女那么不平等,为嘛还有《蒹葭》里男子对爱人的追慕,甚至是出现了幻想。氓求婚的时候为嘛还要抱着布。
师:你认为布是 “彩礼”?(生笑)这个说法我倒是头一次听说。“抱布贸丝”一般是说氓以此为借口与女子搭话商量婚事,以物易物是当时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另一种理解是说氓的身份是个小商人。男女相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永恒的主题,但即使是真情相爱的人到了到婚姻层面时大都难以避免时代价值观念的影响,比如,今天相爱的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男方要多花钱,房子要男方买等。“赶回派”们还要再补充吗?
生 9:还有一个理由,这个女子她也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她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就是想拯救自己的婚姻,来感动氓。
师:还有么? ……两派各执一词,谁是谁非呢?都有道理,而且都是从作品中找出的理由,还能联系时代背景,这就是很好的文学鉴赏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女子应该都是很痛苦的。诗歌的结尾她却说――
生:(齐读)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后面是个感叹号,这个小小的 “!”都包含了那些“感叹”呢?
生 3:痛苦。
生 23:怨恨。
生 24:冷静
师:她没有哀求氓,很冷静地接受了现实,这里面有一种生 9所说的坚强。女子痴情、勤劳、坚强,是一个很立体的形象。
生 9: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又止)
师:说下去。
生:您刚才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女子到家后的事。能不能这样想,这首诗就是女子在回家途中所见所想。兄弟讥笑她应该是这个女子想象回到家后可能出现的局面。行不行?
师:你说行不行呢?
生 9:我说不准。
师:大家帮忙分析一下。不管你是否同意,都要说出理由。
(学生思考、沉默)
生 22:我看可以。女子被赶回家,在车上回想过去曾经的甜蜜和不幸,又设想回家后可能的局面,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往者不可谏,来者又不可追(有生笑),真的很可怜。
师:马茂元先生说她是 “往事不堪回首,前程亦复可畏”,真可以说是进退维谷了。即便如此,她仍然能“亦已焉哉”,真的很坚强。如此,最后一节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既是兴,又是比。
生 23:老师,是不是《诗经》中的“言”都可以按助词来理解?
师:有的时候是句中助词,没有意义。《无衣》中的 “于”、《静女》中的“有”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助词。但不是说所有的“言”“于”“有”都如此。“言笑晏晏”的“言”就是说的意思,有说有笑很快乐。要结合诗句内容去灵活判断,不要绝对化。
生 24:“乘彼垝垣”的“垝”课下有两种解释,考试时怎么办?
师:你给我出了个难题。你想怎么答?
生 24:都行吧。
师:都可以。但我个人还是认为解释为通 “危”更好,高,这个词你们应学过:“危楼高百尺,(生:手可摘星辰)。”姑娘为了看到恋人的影子,抛下女孩家的文静与娇羞,登上高高的城墙远眺,多么痴情,思念何其重也。
生 25:您刚才说是结婚三年,书上说“三”是多数,古代“三”一般是指多数,是不是要纠正过来。
师:谢谢你的批评。理解为多年, “嗓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一说才成立;理解为实指三年可不可以呢?
生 25:可以,好像更能突出男子变心之快。
师:也能表现三年的辛苦劳作与精神折磨如何让一个 “其叶沃若”的女子“其黄而陨”。
生 26:“桑之未落”的“之”是不是取独?
师:你用了一不规范的简称。关于诗歌中的词语,大家应该学会自己归纳,记牢,活用。还可以结合《质量检测》相关练习进行巩固。要养成良好习惯。
这是大家高中阶段学的第一首古诗,其实很多同学已经学会怎么读了:要多读,每次读的目的与收获是不一样的;在理解诗句、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将诗歌丰满化,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收获。这就像喝茶,需要时间;读诗,就是 “泡茶”的过程。希望大家能通过练习成为“茶道”高手。
请同学们就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选准角度,评说具体,可长可短,但应是自己所得。下课!
二、执教者说
这是我第四次教《氓》,也是自我感觉最好的一次。这两节课是高中古诗阅读的起始课,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基本找到阅读古诗的门径,是我的初衷。我的想法是:
1.让学生学会“读”。读包括诵读和品读,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了三次,三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一读,读准字音与节奏;二读,理解诗句,宏观把握;三读,探究鉴赏。我想,这也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吧。
2.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诗歌是平面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其立体化,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但如何把这些教给学生,是很有讲究的。是在学生品读之前,分列ABCD告诉他们联想和想象的要点,还是相机行事,不露痕迹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联想和想象。我选择了后者。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出发点。比如:为什么要写到桑树?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在头脑中有这样的情境,女子坐在回家的车上,看见路边的桑树,不禁浮想联翩。同时也顺势给学生讲清了什么是“兴”,让学生明白“兴”的基本特征是由眼前之物引发的联想。再如,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理解,同样需要学生借助相关积累,靠想象理解女子的痴情。我想,这样的“点拨”也可以叫做“教学机智”吧。
3.词语理解与文学知识,主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多次阅读中去消化与积累。比如“言”“之”等词语的理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都没有作“专项”分析,而是在学生的质疑解疑过程中,“随机”解决。
4.课外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写一篇赏析文字,我将其称为“阅读作文”。文学作品,每课都要写一篇赏析文字。因为文学鉴赏不能停留在“意会”的初级水平,还必须能够准确具体地“言传”。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也是强化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最实实在在的练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精确具体的文字表达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三、专家评课
评课人:蔡伟(浙江师范大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点拨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教育话题。说它古老 ,是因为无论是外国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子、孟子、程子、朱子,他们的教育实践无不闪耀出点拨教学的光辉;说它现代,是因为点拨教学在中国的盛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特级教师蔡澄清的研究与推介,点拨教学自此汲取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从一种微观的方法与技巧,发展成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如果以现代点拨教学思想来评价李玉山老师执教的《氓》,也许会给一线语文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为便于评析,我们先将蔡澄清先生关于语文点拨教学的说明抄录于下:
① 依纲据本,因材施教。(点拨教学的基本依据)
② 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教学的精髓)
③ 点其要害,拨其迷障。(点拨教学的主要内容)
④ 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点拨教学的主要方法)
⑤ 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点拨教学的主要宗旨)
毫无疑问,李老师执教的《氓》,内容上有大量的拓展引申,可谓深刻丰富,但其知识密度、广度、深度都没有超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旨也始终没有脱离文本,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且执教者点拨时机的把握相当到位。例如课上有学生问女子为什么要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教师没有立刻答复,而是在课上启发学生说明自己喜欢前两节中那个女子的原因:“她很清纯,很热情,很痴情”,“甚至男子走后还十分思念”,这时,教师才自然引入《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名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作迁移性点拨。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解决了学生的疑问,而且使学生对《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点其要害”与“画龙点睛”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前者侧重于文本的局部,在疑难关键处做文章;后者侧重于文本的整体,在主旨境界上下功夫。李老师能在貌似随意的点拨中,抓住关键,击中要害,使学生顿开茅塞。例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点。李老师紧紧抓住这句不放,引导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的点拨,从修辞分析到句意理解,从时代环境到人物分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李老师创造的“主动说”“赶回说”两派,不但使点拨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也具有相当强的概括性和启发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点拨教学的魅力,虽然其中没有教学效果的记录,没有课后的检测分析,但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探究意识逐步形成,鉴赏水平与创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当然,高度评价这堂课,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白璧微瑕。事实上,这堂课与我们曾经观摩过的点拨教学实验课或新课程展示课一样,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如点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以正面强化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管学生发言的实际情况,一味进行拔高评价,这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及求真求实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谈生物教学的课题引入艺术不少人认为生物学并不好教,难以将学生带入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教学的课堂引入也是如此。好的开始,可以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在学习的开始,神经往往处于“惰性”状态,要想进行高效率的教学,首先应做好开始的调节,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学生引入一个较高的兴奋点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多彩多姿的生物界。1.让最好的老师牵引学生走进生物世界―― 兴趣说到科学,给人的感觉便是高深难懂,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其实学生此时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认知、掌握和运用,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有许多,就我来看,可采用以下方法:1.1 以热门的生物科学事例开头基因工程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而且已经出来的成果也不少,如果在课堂中引入现在已经取得的科学成果,将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讲述人教出版社高三选修本的这一个内容时,可引入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荧光鼠的事例。具体内容是:1998年,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一只能在荧光下变绿的小鼠。这种小鼠被做了遗传改造,携带了一个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荧光鼠已被用来研究胚的生长和细胞内蛋白的运动。再比如在讲述动物组织培养时,用长人耳朵的小白鼠的实验来引入课题。具体内容是:1995年,Massachusetts 的研究者们让一只老鼠长上了人的耳朵。他们在一个可生物降解的人耳形状的模子表面接种上人软骨组织细胞,然后将模子移植到裸鼠(身体上没有毛)身上(裸鼠因为存在天然的免疫系统缺陷,而不会对模子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人软骨组织细胞从小鼠的血液中得到营养,不断生长并填满模子,最终造出了一个“耳朵”。1.2 用大众关注的大众健康、医学美容知识现象开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说到减肥、美容之类的话题,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便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求证愿望下把学生引入一个学习生物学的情景中去。如在讲述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可以引入:为什么有些肥胖的人去看医生,医生会建议他少吃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和减肥有关的话题……还有基因减肥等等。2、让学生心生疑虑―― 提问好奇、渴求知识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如何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而问题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物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知识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问题引入课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2.1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内容学习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复习提问不仅可以使知识巩固,也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有较大的帮助。如讲述呼吸作用时,可以提问:回忆一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呼吸作用是否与之相反,有什么联系?2.2 利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提问生物学是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身边的生物学资料和知识非常丰富,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就不会枯燥,提问时利用身边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如呼吸作用一节内容的教学,可利用家庭酿酒的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米饭温度在某一个范围内,米饭中间为什么要挖一个洞?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要保温?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他们身边的,可以让他们更有感性认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遗传达与变异一节内容的引入:孩子和父母相似,但仔细看又并不完全相同,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3、用生动形象的直观物体和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直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注意力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可让学生轻松进入角色,所以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标本、实验、模型、挂图、影片等,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不过这种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操作。如讲解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过的玉米和菜豆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观察,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讲述生态系统时,可将生态系统的电影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来看生物系统的结构成分等等。4、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文学语言开头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孪生姐妹,许多艺术语言本身就是科学的预测和经验的总结。在生物这人学科中,许多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本身就渗透着生物学知识。利用这些好言妙语将学生引入课题的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食物链知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遗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性运动”、“东施效颦――拟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基因技术”……等等。5、可利用某些广告词、歌谣引入课题时下,许多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广告词不少人都能耳熟能详,还有些歌谣也同生物知识有关,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可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如讲述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时,可引用一句广告词:“锁住他的心,先要锁住水分”转移话题,人需要多喝水、要将水分锁住从而使自己看起来更水嫩,那植物怎么样获得水分?植物是不是也要为了美丽而把水分牢牢锁住呢?从而将课题导入。6、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引入课题一进入课堂就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方法可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内容的范围、重点和难点,而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新课内容较多、较复杂、前后知识联系较少的内容的教学。一堂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引入课题的方法和艺术又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引课时,应考虑采用的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相匹配,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积累好的素材用以改善课题引入的方法,当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想学习的愿望的话,意味着最难的门槛跨过去了。教学的首要环节固然重要,但一节好的课不能只有一个好的开始,还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仔细构思、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将生物课上好。
这个嘛,谁也帮你了你,只有靠你自己啦。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吸引学生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新课导入,巧设悬念,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名言警句、奇闻趣事、幽默笑话、时事新闻等等.比如在教授自然灾害话题的时候,首先播放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自然灾害,顺势引入问题:Have you experienced a natural disaster? Can you describe it?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侵袭的录像视频,学生观看后需要回答问题: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event this disaster? 教师顺势引入本课的词汇,完成阅读前的语言铺垫.通过提问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用英语来表达,达成了预期的热身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认真编写好导学案,抓住学生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应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那么如何来编写导学案呢?“导学案”既然是引导学生自学的依据,所以编写时就应注意编制内容的针对性.编制的内容应是本课所学的重点或难点,让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编制研究性问题时,可将本课的难点提前让学生预知,学生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研究,这样学生课堂质疑会更有针对性.编制“导学案”不能浮于形式,而应让其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编制时应注意其适用性.编制的题目应紧扣课标,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视野,可是多种题型多种搭配,可与当地的高考题型接轨,这样学生既预习了新知识,又接触了高考题型.三、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表现学生个性和差异的机会要多.“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这种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种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意识,每个人都有一种求胜心理,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求胜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再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几乎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本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四、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而且问题难度要适中,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生讨论,都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提问时最好把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小组讨论才有实效.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提出的问题,既要凸显基础知识,又要刺激思维,开发智力,培养探究能力.五、提高高中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与重现,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占很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进,都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但往往忽略了课后的作业布置,每次的课后作业只是单一的布置课本上或配套的练习,层次单调、方式呆板,严重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后作业需要广大的英语教师去认真探索、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学生做一些喜欢的,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课后作业,以提高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用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第二个层次的作业则稍有难度,是在基础知识之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类作业要求大多数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完成.第三个层次的作业难度较大,是针对一些尖子生所布置的,诸如一些高难度的试题,收听简单的英语广播,阅读英语读物等.长时间地重复用同样的事,极易使人产生厌烦心理.同样,单一重复的英语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觉得无趣可言,所以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改传统单一的书面形式的作业,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形式的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观看比较简单的英语原声电影,课后用英语写出观后感.这样既向学生展示了英语世界的魅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觉得英语是丰富多彩的,激发了他们心底对这个神秘学科的无限向往.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反思教师根据上课情况自我检查.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反思,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是教师间的交流,即上完课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开好学生座谈会.教师有时不能准确地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座谈会这种方法请学生来提意见,可以反映一定的情况.须注意的是教师不可讳疾忌医,应以求教者的身份虚心请学生发言,少听赞扬,多听批评,尽量不为自己辩解.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密切师生关系,听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订出改进方案.真正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此时的学习,再不是负担,再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竞争、一种收获,学生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学生经过高中阶段必修1~选修6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查找细节信息,抓住段落要点和全文大意等,在阅读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个课时的课文阅读。2.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分享、帮助与合作。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本课通过阅读志愿者的家书,了解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志愿者你将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互助合作的意义,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预习策略、搜集分析信息策略、归纳整理策略等。IV..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及运用本课出现的单词。(2)学生掌握本课词组的意思并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2.Ability objective(1)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的技能。(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借助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3.Affective Targets(1)帮助学生理解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扶贫救困的爱心。(2)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V...教学重要和困难点1.训练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解作为志愿者 工作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方法1.基于任务的方法,使学生对他们将学习的内容感兴趣。2.快速阅读以获得段落的一般概念。3.仔细阅读以获得一些详细信息。七、教具多介质八.教学程序和方法步骤I 热身和领导在1。欣赏视频和歌曲,然后提出Qsa。你能从视频中看到什么?(Ss正在种树/帮助残疾人/打扫街道...)(二)你能从视频中学到什么?(将我们年轻的力量奉献给世界。c.你说的“分享”是什么意思?(Ss一起读意思。2.给Ss显示志愿者的标志,然后谈谈标志和“志愿者”的含义。一个。你知道这个标志代表什么吗?( T:一只手?史:救命。T:一颗心?史:爱。T:鸽子?史:和平。T:字母“Y”?史:青春。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以及高中教学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比例都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英语教学 反思 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范文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几乎对 英语学习 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其中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加上高中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对知识、对 教学 方法 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求证,我们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1.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and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 学习英语 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2.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那么,下面谈一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具体可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 教育 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3.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
在英语课中如何实现“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这种优化形式呢?合作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师生合作。
跨世纪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例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 句子 前,有些学生己通过 其它 途径提前接触到,我就先请学生读,当确认他的发音准确无误后,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
生生合作。
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体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
4.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 学习态度 ,,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4.4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汇贯通。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这新要求,教师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得适当的查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可称之为收集资料。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不同 渠道 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以求得问题的完满解决,并将之与己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锻炼学生探求新知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细心地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努力、语言表达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诸多努力。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美好的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案例范文2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 创新思维 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 经验 ,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 自我评价 ,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 毕业 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案例范文3
任教以来学校安排我任教普通班17班和音乐9班。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有不少方面值得 总结 和反思。下面我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和其他方面分别对高一和高二两个班级的工作进行简要地阐述。
一、 高一英语 教学工作反思
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两点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下面从教学和备课两方面谈谈所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
1、教学方面:常规教学中求创新
一、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了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尽可能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还加强了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 游泳 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nicetoseeyouagain./It’sfinetoday,isn’t /Howareyoutoday ”星期一上课问:“Didyouhaveagoodtimeintheweekend ”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report。这一做法在一些初中学校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 故事 ,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 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求学生人人尽量买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地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我还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样就极大的拉近了我们和学生的距离,也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
通过如上的举措,本学期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大部分环节取得了进步,也增强了信心。但是这半年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进行speaking这一块时学生不太乐意开口;还有就是对于学困生成绩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2、备课方面:本学期根据教科室安排高一和高二年级合并为一个备课组。我们备课组队伍年龄呈梯度,既有陈文红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像刘春颖这样的教学新人。边月春老师有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虽然担任高二年级教学,但在平时备课活动中能很好的帮助初中到高一知识的过渡;刘春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将多媒体渗透到教学中。而陈文红老师作为教学多年的教学能手,经验丰富而且富有合作精神。我们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怎样教会学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讨课突出一个主题,如解决学生的听力问题。虽然我们的尝试可能非常幼稚但我们在努力。尽量摈弃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写好教后感,不断总结得失。我们还尽量抽出时间彼此听课,总结闪光点,指出不足。我们高一、 高二英语 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英语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
二、高二英语学期教学反思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科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英语教研组长的配合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新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备课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1、备课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到处查找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也考虑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进行备课。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去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 兴趣 爱好 、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
(四)个人学习: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职称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报名参加了职称计算机考试,现在已考试合格。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 学习电脑 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有二篇论文获奖。
(五)展望未来
上学期尽管在教学中我努力备课上课,同时在课余也经常对学困生及学习有潜力但偏科的学生进行多次交流和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全班的全市入帷学生人数目标实现作出了贡献,但最后未能完成学校布置的学科平均分名次,心情难已平静,感觉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同时也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案例相关 文章 :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3篇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集锦(2)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精选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总结
★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 高中英语课教学反思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