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研室课题研究与论文

发布时间:

教研室课题研究与论文

课题不可以用来评定职称,但是会对晋升有帮助!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方^案范%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转变观念,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1、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的,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的..。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2、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的,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方^案范%文.-&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5、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学期,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只要一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听各种讲座,进一不提高了他们的教研水平。同时组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教师苏州的全面提高。刚毕业一年的于萍的创造教育课荣获胶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付丽丽参加快乐英语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6、强化课题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本年度,我校对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实效性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制定了课题实施计划,填写了课题阶段鉴定申请表。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子课题论文,并根据论文的质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期末对部分教师进行奖励。另外,完成了《家庭教育中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方案设计报告。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尤其是在今年的教科研评估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得到了教体局教科室领导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消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十一五”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1,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外阅读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假如你是比萨城的一位记者,听说伽俐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有什么反映?你会对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一问,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交流欲望,思维的火花频频燃起。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你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呢?”“你这样做是否有科学根据呢?”“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固执、太胆大妄为了呢?”“亚里士多德是个有权威的大哲学家,你怎么敢否定他的说法呢?”“你这样做是否违背人类的真理呢?”……学生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开放探究的时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的过程性阶段,是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阶段。XX年--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已顺利结束,上一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所在的模式中应该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也在活动中积累和收集了一些原始而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做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二、总体目标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要经常进行研讨活动,探索出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和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教学环境下,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课题实验教师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积极地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做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及时地进行反思,努力营造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注意收集相关过程性研究资料,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周边学校能起到辐射示范作用,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课题组组织收看“教育信息”中的“空中课堂”节目,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精品课例。

6、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7、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绕农村远程教育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严禁东拼西凑,抄袭他人论文。

8、各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9、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XX年——20xx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各子课题组长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

4、林乃喜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杨甫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代玉军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7、王道兵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侯玲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9、中心校组织农远资源利用优质示范课活动。

四月份:

1、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

2、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3、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4、王永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胡万勇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朱昌叶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7、严保忠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詹丽丽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五月份:

1、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2、非课题组教师利用课题组探究研究出来的一些方法进行上课。

3、与合肥少儿艺术学校进行教学、课题交流活动。

4、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5、课题组网管教师定时、及时更新、完善课题组“课题实验”专栏。

6、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7、相互学习评定“课题研究”和“教师博客”专栏。

六月份:

1、理论学习、交流活动。

2、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3、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

4、李丙秀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学校评选课题研究积极分子

七月份: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本学期课题组总结会议;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实验总结。

3、课题阶段性小结

4、做好学期课题资料总结工作。

5、收集、整理本阶段的研究资料,入盒,入档。

明光市城西小学

二〇xx年二月二十日

xx年3月,我校初中物理、化学组申报了合肥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便在市、校教研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全体实验教师分工合作,不断探索与积极实践,该课题已取得初步成就。下面就整个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

一、研究体会

我们研究内容首先是学习相关课题理论。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杂志了解有效教学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

其次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统一思想。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参与课题的使命感、责任感教育。我们认为做课题研究不是塑料花和花瓶仅仅供摆设的。我们要做专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通过尝试与创新来实现。由于特色校的缘故,我校初中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因而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多做一些新的尝试与创新。

我们把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注重与教研组、备课组及学校的科技节等活动计划联系起来,成为其中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常工作就是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研究性我们明显的特色在于:

1、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力度。

2、课题组进行比较明确课题任务的分工、责任明确。

3、课题组成员人人学会总结与反思并注重团队分享。

4、有意识地进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我们的研究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课内,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不仅局限与校内。具体内容如下:

1、围绕学生物理、化学小制作来展开,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本特征,在制作中学习,在制作中体会。在小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小制作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关注学生在做中学中的心情愉悦程度,还关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理念是今天小制作,明天大手笔。学生的小制作成果也的确让我们感到兴奋与意想不到。我们的特色在于:

(1)使小制作系列化,有序化

(2)重视交流评估与展示

(3)兼顾普及与提高

(4)制作主题与教学同步

(5)既有规定主题制作,又有适当比例的自主创新课题制作

(6)倡导自主评价,标准多元。

2、在理化课堂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

物理、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渗透有效教学理念是课题研究内容的主渠道。我们通过革新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动手创新、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体会。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形式获取答案和有用信息。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此外还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与互动,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理论,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发明、数据收集等并通过制作板报、课件、图表、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研究体会。

二、研究经验:

1、团结协作、加强学习

课题研究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而我校物理、化学组新教师偏多。许多教师有工作热情、研究兴趣,但教学经验、研究经验缺乏。所以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校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尤为重要。课题组利用有限的课题经费,购置数十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书籍供全体课题组教师轮流参阅。这也促进所有课题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

2、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做中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除了采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做的意义外,还将培训学生参与小制作作品的评价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在评价方式上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与成果以适当比例量化成考试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历时两周的科研课题研究课选拔圆满结束,共有4人参赛,最终有2人被评为县级竞赛参选人员。选拔期间由5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校长刘明浩、业务校长唐海军、科研主任杨清华、教务主任吴中华、科研骨干殷长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听课、评课,严格按照下发文件的指示精神,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完整的融合在一起,更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评选结果如下:

第一名是初二语文教师z,承担的科研课题是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潜能生成因与转化》,授课课题是《爱莲说》,课堂教学注重潜能生的培训,体现了本人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实施的重要性,对潜能生的每点鼓励,每一份关注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潜能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二名是初一语文教师z,承担的是县级科研课题《多读多写、创造开放的语文课堂》,采用“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展示的方式多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不只是两位教师得到了锻炼,其他参选人员也验证了本人科研课题的实效性,用教学检验了课题的实施和实验的效果。运用先学后教,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是主体的作用,在我校省级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努力完成自己的子课题,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业务校长又做了总结,令各位教师对“科研指导教研、教研引领教学”这一指导思想理解深入,视野开阔。

据学术堂了解,课题和论文是两种不同的评职称成果,课题属于业绩成果,论文属于论文论著或者学术成果。论文一种内容表现的形式,是体裁。课题是项目,是为了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题材。课题可以用很多表现形式来结题,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报告、专利、专著等等。

论文重在传播、记录的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教育作用和形式的工具作用,文献重在记录、保存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历史价值和形式的取证作用。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教研论文的撰写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比如可以是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讲座等。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

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

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

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

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

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

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教研论文是指围绕学科教学的某个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可资借鉴或值得推广的做(想)法的文章。它既可以是自己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其他老师做法的提炼,更多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老师的经验荟萃,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点。与纯理论性的教育论文相比,教研类论文的撰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问题”、“方法”和“途径”就是教研论文写作的“源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选题”。只有挑选那些具有新意,又有实用推广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才适合作为论文写作的课题。为此,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代性 : 所谓时代性,就是论文的选题要“与时俱进”。在职称申报和教师荣誉称号评选时,要求提供的论文都是近3—5年的,最初有些不解,难道教研论文也有“保质期”?后来,在翻阅自己撰写的一篇教研论文后,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篇教研论文的题目是《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000年10月参加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专题研讨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也是仅有的2篇一等奖论文之一。按理说,能够获得省一等奖的论文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然而,10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篇论文,没有一点特别的地方,甚至有种“拿不出手”的感觉。由此感叹,撰写教研论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只有具有时代性,教研论文才有生命活力。 新世纪之初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许多全新的研究课题,也为学科老师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乘着课改的“东风”,本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关注新课改实验的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新课改方面的教研论文,其中有11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课改实验已经开展了7、8个年头了,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课改初期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在老师在写有关课改方面的论文时,如果还是停留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等比较肤浅的内容上,就会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为此,老师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动向,去研究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能够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教研论文才具有时代性。2、新颖性 “文贵创新”,一篇论文有无创新,直接关系到本身的价值。因此,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论文写作,都必须求异创新。选题时,要避免与他人雷同。当然,由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是大家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是大同小异(这也是许多老师看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后经常会有“我也是这么做(想)的”感觉的一个原因),因此,刻意回避或远离他人选题的做法也有点不太现实。但是,相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落笔角度。选取独特的落笔角度,应该是论文撰写的一个追求。 教育、教学类杂志的作者群体十分的庞大,稿源极其丰富。据《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麻志文老师说,该杂志社仅中学生物学教学方面的论文,每天可以收到几十篇。在这些“堆积如山”的来稿中,题目和内容相近的肯定不少。如果你的论文了无新意,就很难引起编辑的青睐。因此,从发表的角度看,确定独一无二的落笔角度,让编辑看了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新意的写点有很多,主要可以关注这么几点: ⑴新热点:某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被倡导之初,广大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针对某种(些)困惑开展解惑的研究和探索,再将这些研究和探索的具体做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就可能成为一篇具有新意的教研论文。当然,能够抓住新热点,并能够在别人研究之前先行一步,需要老师们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⑵交叉点:一般老师都将自己关注的视线投向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如果能够放眼到其他领域,寻找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之处,也许会发现更多新的写点。比如,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经过消化、吸收,可以成为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手段。前几年在高级教师申报论文鉴定时,发现一篇题为《由“疯狂英语”到“活力课堂”的思考》的论文就很有新意,这篇论文鉴定的等地为“优”。后来几经查询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华士高中王天宏老师的论文。 ⑶逆向点:在倡导推行某种理念或做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操作层面的“误区”。从反面事例进行总结、剖析阻碍这种理念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如《新课程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应该是寻找新的写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清晰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摸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有可能成为一篇富有新意的教研论文。 3、适当性: 这“适当性”三个字,是想了好长时间才写上来的。虽然不是十分的适当,可除了“适当”外,暂时还没有想到更适当的词。 所谓“适当性”,就是选题的题目要适当。如果把题目定得太大,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泛泛而谈,这也是许多老师初次写教研论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把论文题目定为《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属于选题切口过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极为丰富,里面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极其广泛。对于一般的学科老师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具体的论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般来说,学科老师教研论文的选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些大课题中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由于“小问题”的口子较小,研究起来容易将其深化、细化,写出来的论文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读起来让人觉得更实在。教学研究和论文选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宁掘一口井,不挖一条沟”。例如,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大课题,可以进行“微格化”研究。如《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选题就比《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得适当。当然,选题的切口要小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问题如果太小又过于具体的话,就会缺乏普遍意义,从而失去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由此可见,教研论文的选题要兼顾各种条件,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和推广价值。选择一个合适的教研论文课题,确实需要老师细细琢磨。

课题研究怎么写

课题研究怎么写,课题研究是为适应新课堂,课题的研究是保证我们的教育进步。促进教学工作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可以向更深层次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我们一起看看课题研究怎么写吧。

“xx”词汇立体学习法于xx年1月被批准为河北省“xx”重点科研课题。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生成更多的科研成果,为英语教学改革做出更多的贡献,特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坚持以教研为基础,在搞好教研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二、工作目标

以“塑科研型教师,育创新型学生”的总体目标,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先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词汇教学,提高游戏活动的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本事和综合素质。引导全体教师进取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科研原则:求真务实,大胆创新。

课题研究以改变课堂词汇教学模式、教授高效词汇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单词记忆模式为宗旨,实验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的得失。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和学校负责的态度,务必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踏踏实实做研究,真真正正搞学问。实验要在吸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不能跟在人家后头跑,要结合自我的独到见解搞研究,拿出自我有特色的真东西。

四、方针策略:三线并举,齐头并进。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实行“三线并举,齐头并进”的工作方针,开展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研究工作。在本阶段的研究中,不一样年级的实验教师具体研究范围不一样。总体上以本学期所执教学段的课本词汇为主,研究单词的具体学习和活动方法,在此基础上尽量多的与其他学段资料融会贯通。具体研究资料以年级小组为单位,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针对不一样学段的单词学习方法和词汇游戏活动形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各年级负责人为:七年级组由王xx教师负责,八年级组由顾京颖教师负责,九年级组由伏会先教师负责,各年级组成员的调配和衔接由组长王xx教师负责。课题小组定于周四为组内教研工作日,教研组团体进行教研活动,就日常教学中的实验工作进行交流,共同探讨。

五、工作措施

1、强化职责,提高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课题的研究关系到广大的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前途,甚至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命运。所以,要强化实验教师的职责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骄不躁,潜心科研,确保科研的实效性。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黑英语》以及其他与词汇学习有关的文件材料,以丰富的理论为先导,结合实际教学进行“xx词汇立体记忆法”的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关注与课题相关的前沿性理论的进程,保证科研成果的时效性。

3、健全科研制度,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科研组讨论的基础上制订科研制度,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团结进取,共同提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号召本校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专题研究为载体,指导其他相关英语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的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事和课件制作的本事。

5、努力探索教育改革,创设新型教学模式。

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完善教师公开课交流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方式的改革,力争构成自我的教学模式。年级组及时开展说课、做课活动,研究教材,交流教法,并做好评价记录。

6、扩大交流,寻求指导,坚持科研的前沿性。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前沿性和开放性,课题研究要争取得到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引导。同时,聘请一些科研人员来咨询,辅导,解决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坚持科研的开放性,经常和其他学校相互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法:针对不一样的年级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和词汇立体活动的实验。

2.调查法: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不一样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活动形式的调查,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分析总结法:分析具体单词的构词方法和结构特点,就相同构词规律或特点的词汇进行分类汇总。

七、实施步骤设计: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3月):

成立课题小组、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对参与成员进行培训,进行组内分工,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课题成员及相关的教师在本校进行实验研究,深入开展针对不一样学年段的学生的实验,指导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进行词汇学习,在班级或学校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辟一条学习英语词汇的`新途径。经过听课、讲课、评课、座谈等进行研讨交流,积累优秀课例和优秀课件,写出阶段总结和阶段性论文,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请市教研员进行指导,然后与周边学校进行汇课、讲座交流或网上交流,集思广益,最终构成一整套关于“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模式,以及组织相应活动的方法和规则。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

1.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汇集各种实验材料,对实验材料(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案例、工具书、辅导材料等)进行分析和整理。

2.撰写成果报告。

3.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育一所好学校,必须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如果把一所好学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优秀教师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栋梁。名教师是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单单一个名教师,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名教师就是教职工队伍的引领者。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渐起的今日,各个学校都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模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关于名教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名教师的内涵、名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法律意识、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良好心态、外在形象、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索与研究,并出版了《优秀教师全书》、《新课程优秀教师管理实用手册》等专著。美国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美国成功教师的五个标准”、“成功教师的15条特征”、“成功教师八要素”等,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学校优秀教师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也有所关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转而强调名教师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引领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进取的伙伴关系,以使双向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经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从教师作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动。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伍建设,推动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资料

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的资料是“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名师的成长环境、培养途径、作用与效益、与教师队伍成长之间联系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贴近名教师的工作实践和成长心路历程,探索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作用,并且结合这个课题,研究发挥名教师作用的`途径与策略。

(二)预期目标

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名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名教师的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评价体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在逐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构成研究成果,最终构成《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获报告。

五、《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总召集人:李国伟,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统筹、全程跟踪课题研究。

课题组长:杨建涛。具体主持课题研究,总体构思、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协调组织不一样阶段研究工作,汇集研究经验,并最终构成研究成果。

副组长:虎二伟。负责本课题与学校整体教科研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

副组长:刘二定。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材料,进行研究指导。

课题组成员:刘法宪、杨春霞、魏丽霞、杨炎秋、张喜风、李世红。负责子课题研究管理、实践研究、资料搜集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开题阶段:申报课题,由上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职责分工。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在此实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名教师的培养途径成长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研究和总结名教师在教师队伍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在名教师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汇集资料,优秀课例成果汇报。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供给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国内已有的影响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供给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一样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师培养策略

七、《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微课与古诗词教学课题研究论文

三、每个人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个故事触发自己内心,正如黄晓丹的《春日忆迦陵师》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经历生命中某个重要事件或瞬间时,已经有一句诗歌在那个时空中等他,使感受到全然的被理解和被说出。 ” 请问唐明丽老师 ,您在学习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被照亮过的经历?唐明丽:当你说出这一段话时,霎时我感到内心灵光一闪,我我回忆起自己早年曾被古诗词照亮的经历。记得少年的我在读杂志《人间世》时,其中有篇小说让我记忆犹新,但留下印象深的并不是小说本身,而是小说中玉树临风的男主人公 为了引起意中人的注意,他在窗外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诗句,暗暗挑逗着闺中女子的心 。当时我似乎被这这首诗照亮了,原来诗还可以向心仪的人委婉传递自己的爱 ,表白自己的情 。该小说的情节早已忘却,就是这个情景让我对《关睢》生出了不同寻常的爱 。我知道我被这首诗中的美感特质打动了 ,少年使得我对窈窕淑女这个词语特别有好感 ,可能我当时也有想成为窈窕淑女的梦想。我也从此爱上了这首诗 ,而且一爱就是这么多年 。 还有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给我讲过《 诗经》釆编的故事 ,这也让我久久难忘 。老师说过我:周朝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来民间采诗 。一听到这个场景,我就心向往之 。而今我的脑中总出浮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每年春天,周朝乡邑的一条条大路上,逶迤驶来一辆牛车, 车上载着摇着木铎的采诗官来了,阡陌上劳动的先民们纷纷围拢上来,唱着他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歌 ,这种场面该是多么美!这种采风形式多么浪漫,这才是诗歌的样子,这才是文学最浪漫的编撰方式 。有时我想诗歌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就因为植根于民间生活吧。这一刻,我的心被古诗词照亮了,这一刻,我的内心陶醉在那绝美的风景中了 。 四、请问微课 等新技术用于与语文古诗词 阅读教学中有哪些积极作用 ?请“技术达人”美女老师张颖谈谈自己的认识。 张颖:这是一个读图与看脸的时代 ,对于00后的中学生们来说,尤是如此 。他们似乎有一心多用的能力,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上。如果老师习惯于长时间讲授或制作的课件过于单调 ,这无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于微课这种新型的手段 ,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同时也调节了学生会注意力 。此外在微课中采用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也显示了老师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的魅力 ,本身对学生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微课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借用这些新技术,让语文课堂更有实效 ,让语文课堂更得学生的关注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的价值所在。 后记 我最近读《戴老师的魔性诗词课 》,感觉收获挺大的 。先前给学生讲飘逸时,我只会说李白想象奇特,语言如轻快的风, 如飘飞的云。最多举“一夜飞度镜湖月”之类的诗句 ,总感觉讲不到位 。而今看了戴老师的讲解后,对于飘逸有了准确的感知 。戴老师以《峨眉山月歌》为例,他谈到李白在此诗中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及渝州五个地名,但没有半点人工堆砌的痕迹 。这首诗总共28个字,而这五个地名就占了12个字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死在这五个地名上,可李白在诗中让空间转化成了时间,而时间又暗示了情感,于是地名空间的转换成了情感意识的流动 。戴老师的这种讲解,马上让我体会到李白诗歌流动的轻快感 。我感觉自己站也在了思维的高处 。这一刻我有了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触动,感到熨帖了很多。 我不能不为戴老师这种举重若轻的方法而叫好! 这个经历告诉我们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广泛的阅读名家鉴赏古诗词方面的 书。例如:我们可以读一读王国维《人间词话》 ,还要多读读叶嘉莹先生鉴赏唐诗宋词的作品,也可以读一读蒋勋的《说宋词 》,还可以读一读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 》等。相信借助这些名家独到的理解 ,会让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上游刃有余 ,同时也起到了带领学生阅读的作用 ,从而 让教师成为引领学生爱上古诗词的摆渡人。

1.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1.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高考前适度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的实践能力。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遵循“诗歌鉴赏理论—实践—理论”的规律。通过教给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通过诵读、实验、练习、创作等方法,适时、适地、适度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古典诗歌的积淀,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组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集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于一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诵读、去体会。 两千年前,先哲孔子身体力行传播“诗教”。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 从承载文化遗产这方面而言,古典诗歌有着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但目前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仅限于读读背背,满足于名句默写能挣到分,并没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内容和情感;目光也仅限于课内诗词,并没有广泛涉猎延伸到课外,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诗歌的鉴赏仅限于浅层次的感知,懵懂乱猜,没有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教师“答疑解惑”“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由于古诗词作为古代的一种文学存在,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作为最精粹的汉语言文学,又包蕴有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手段,因此,学会赏析古典诗词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教师来说,也时常会遇到费时费力地教,学生能力却难以提高的窘境。大多数教师面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都会产生许多困惑,有自身文学素养的欠缺,有欣赏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体应用的困难,也有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之乏术。 学术界也缺少对中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具体指导,所以,在中学教学实际当中,确实有必要进行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本课题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究解决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如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赏析、解题等学习方法),致力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高考考纲》规定古诗词默写和欣赏是必考内容。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本课题提供了直接的赏析方法理论指导,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研究中的参考。 我校的常规活动“晨读暮诵”,为同学们朗读背诵古诗词提供了时间保障。学校每年都会有“中华经典颂”诗歌诵读比赛,为学生展示古诗词朗诵才华提供了舞台。 进行这一课题研究,1.有助于帮助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落实课标有关古诗词的学习要求;2.有助于帮助参与研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提高指导能力;3.有助于提高学生高考古诗词部分成绩;4.也有助于总结出普遍而具体的方法供其他教师和同学们作为参考。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研究目标: 1.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古诗文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3.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学习方法。 4.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研究方法、步骤及过程:结合教学实际,课题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各个年级身体力行,进行课题的实验与研究。1.开展活动各年级根据各自年级的指定篇目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夯实了古诗词的积累,为感悟赏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2.拓展练习各年级本着课内总结方法,课外提高能力的原则,在课内学习的基上,适当进行了。 2. 怎样才能做好关于诗的研究报告 话说有点偏,希望对LZ你有所帮助噢~ ———— 一、古诗“专题学习”的内容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为了便于学生积累、体验、感悟,我在小学高段古诗教学中进行了“专题学习”的尝试。 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使学生爱读古诗,会读古诗,提高了大多数同学的文学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主要分“人物专题”和“题材专题”两大类。学生通过大量古诗的诵读积累,从古诗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同中察异,异中见同的比较、感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诗作者,更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一)“人物专题学习” “人物专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诗人的各种作品。在大量作品的诵读中体会不同诗人由于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也就是诗的风格。 比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物专题学习”以诗人的写作风格为主线,然后进行相同或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比赏析。即当教材中出现某个诗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诗人为专题,收集诗人所写的诗歌,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整理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从而喜爱读古诗。“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分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和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1、“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同一诗人的作品比较欣赏主要是先把某一诗人的作品进行收集罗列,然后可以根据风格的相同和不同,主题的相同等,设计几个专题进行专题性学习。 (1)同一诗人相同风格古诗专题学习。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李白写的诗歌,对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初步感受。课中,主要展开对比欣赏,合作交流充分感受诗人的独特的诗风。 教学时可以预设如下提示: ● 自由读诗,借助注释、发挥想象,向同学、老师说说诗歌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 ● 感情诵读,结合诗风,合作探讨,向同学、老师谈谈你体会到的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 拓展朗读,渗透积累,对比欣赏,和同学、老师聊聊有关反映诗人风格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山水诗中的代表作。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热情奔放的语言,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雄美。特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 这种雄奇豪放的诗风,经过专题学习,学生发现下列诗句中也有充分体现: ▲ “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 ▲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望天门山》 ▲ “桃红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当学生在大量地阅读、对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后,一定会感受到他大气磅礴、飘逸洒脱的诗风。 (2)同一诗人不同风格古诗专题学习。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进行不同诗风的作品对比欣赏,如把王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作为一个专题学习。王维是唐代有名的山水诗人,他擅长音乐和国画,他在《竹里馆》、《鹿柴》等诗中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空山深林的幽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达自己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自然平淡的语言中充分体现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诗风。但他在早年也写过具有激昂、雄浑之气势的诗篇,如《使至塞上》、《少年行》、《从军行》、《燕支行》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当学生读着有明显不同风格的诗句时,对古诗的表达形式的丰富性也有了感性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分同一诗人同一主题(题目)古诗专题学习。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都是写月亮这个主题的古诗,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赏析。 通过感悟不同时期,诗人对月的不同感受: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是“白玉盘”、“瑶台镜”,这种幼稚而美好的认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经历的丰富在变化,明月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使学生体悟到诗歌就是诗人的心理路程,是诗人的情感流露。 2、“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主要是把两个或几个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赏析,这是人物风格赏析的主要方法。一般建立在同一人物风格专题学习的基础上。 在具体古诗研读中,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 (1) 不同诗人相同风格专题学习。 当学生对陆游、苏轼、辛弃疾的写作 风格有一定了解、感悟后可以把他们三人的作品进行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如选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诗。 当学生对比赏析了陆游夸张的描绘(“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苏词磅礴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辛词的壮阔的境界“。 3. 找一篇关于宋词的研究报告 唐诗过后是宋词[时间:2008-10-25|作者:未知|来源:5757.Net]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 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汉堡包三文治填饱肚皮就出发的快节奏生活里, 人们不再有时间细细品味诗里精微幽深的滋味,老话说"诗肠须曲",可是,含蓄委婉的诗只适于案头清赏,无论如何总比不上满街传唱的流行歌曲,浓浓的味道嗬嗬的喘声沙沙的嗓 音和从丹田直奔喉咙的感情更让人觉得痛快。 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 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沦落到曲高和寡,除了自己圈内人那几声喝彩外,很难享受到"掌声响起来"的惬意,这里用得上一句唐诗,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也用得上一句歌词,叫"昨天的事情已经被人遗忘,挥挥手眼睛只看前方"。 其实,腰缠万贯的中产阶级迈着有力的步伐傲然走进没落贵族的客厅,满腿泥巴的农民兄弟带着胜利的笑容滚一滚地主乡绅的牙床,急匆匆的打工步伐代替慢悠悠的田园散步,机器单调乏味的节奏换过鸡鸣桑间狗吠深巷的声响,这是时代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来的自然就有口味的变化,就象以前过年吃的鸡腿一下子成了平常饭桌上的家常菜和昔日忆苦思甜才用的窝头眨巴眼成了时髦的健美餐,文化这个玩艺儿很怪,不见得社会进化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它也会跟你开个玩笑,当你觉得社会不断爬坡向上前进的时候,它却直个劲儿地向下滑行。 于是有人哀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觉得整个文化似乎没救了似的; 有人死抱一定之规,任凭风浪起,我自巍然不动,仿佛要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准备在首阳山采薇采蕨。我的一个朋友曾用一种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语气对我说,"我绝不听什么邓丽君之类的流行小曲",尽管他根本不知道现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就连什么四大天王都快过气了,还以为是十来年前的邓丽君时代,还有一个朋友则从鼻孔里喷出一缕气来对我说,"这些东西算个什么艺术,不过是通俗小调而已",虽然他也知道这流行小调已经如水银泻地, 连他的太太和儿子都被迷住,但他依然要恪守他那严正的立场。 我没有这么立场坚定,有时也听听什么《星星点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也觉得怪好听的,不过,我也不见得那么入迷,听了几遍也会腻歪,更想不通这种歌曲为什么要灌成那不能洗不易坏贵得厉害的CD唱片,难道这能听个千儿八百遍始终不厌?我并不蔑视这些流行曲词,有时候甚至觉得它比我们现在这种死样活气的诗坛上无病呻吟或故自艰涩的诗作更让人喜欢,不过,我也并不觉得这些流行曲词好到哪儿去,除了少数之外,相当多的词都是花拳绣腿或滥俗套话,根本不值得人把它当口头禅挂在嘴上更不值得把它当红玫瑰缀在 胸前。但是,面对这满世界的流行歌曲,看着老少爷儿们都在那儿哼哼"何不潇洒走一回" ,看着诗歌集子版权页上越来越可怜的印数和诗人们脸上越来越惶惑的神情,我又不免产生一点儿疑惑,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就象唐诗过后是宋词? 《围城》里说方鸿渐到了赵辛楣家,听到无线电正在播放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曲《春之恋歌》,"心想该死该死,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其实这就是方鸿渐的偏见了。 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作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划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 仔细看看最近的流行歌曲,其实文人不必保持那种无谓的骄傲,流行歌曲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会用甜得发腻的情话缠绕少男少女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似地硬拧眼泪了,好象渐渐长大了似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到天明",渐渐有了一点思乡愁绪、有了一点人生唱叹、有了一点社会关切、有了一点故旧情怀 。从《爱你爱不够》到了《我想有个家》,从《路边的野花你莫要采》到了《爱一个人是很痛苦的事》,就连谈情说爱的歌词。 4. 古诗句报告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 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为当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风景秀丽。唐、宋两朝,文人学士登鹳雀楼欣赏美景,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千百年来,鹳雀楼一直是供游人登高远望山河,放歌抒发情怀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炎黄子孙的振兴之志。鹳雀楼经历了唐、宋两朝,可惜被元初(公元1272年)的一场战火烧毁了,后来又由于黄河泛滥,淹没了遗址,使数百年来无数观光的游人只能望河兴叹,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鹳雀楼已于1999年开始重建,2001年落成。 5. 有关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的研究报告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李支舜]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李支舜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

课程教育与研究论文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课程与教学理论研讨论文

一、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在一些学科领域中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理论,以及影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是确定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最为有效的信息来源。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学者劳顿的理论基础界定。他明确指出课程的基础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心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体系,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对教学论产生着影响,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和成熟对课程与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认为课程与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吻合。学校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不同的,应该揭示出其隐含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取向,使课程与教学改革更好地根据确定的目标展开。课程与教学受社会认知方式的影响,对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的认知受到社会学思维的制约。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是在哲学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课程与教学是哲学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哲学能引导和支配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几乎所有学校的课程设计都隐含着设计者的哲学思想和观念。社会学提供社会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意识形态和权力变更等方面的思想。哲学史提供知识来源、认识过程、知识类别、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观念。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来源于哲学,心理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都从哲学观念出发,以哲学假设为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纵观课程与教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人们对教学思想的系统研究要早于对课程的研究。对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古代教学经验总结阶段、近代教育教学思想形成阶段以及现代教学理论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古代西方的学者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的教学思想,中国古代董仲舒、韩愈、朱熹等的教学思想,为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二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迅猛发展,近代教学理论逐渐形成,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对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其中,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版,系统地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广泛普及教育的思想,构建了系统而连贯的学校教育体系,从而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卢梭在18世纪中期进一步发展了自然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发现教学和活动教学。赫尔巴特于19世纪初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有着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并且系统提出了四阶段教学过程理论,从而把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紧密统一起来,使教学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20世纪的教学论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理论:其一是以认识论和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其二是以心理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探讨教学的程序、人们对课程的系统研究相对较晚。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这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0世纪中期,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并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学校教育中应该实现哪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组织教育经验实现教育目标?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将如何确定?对于这些问题的阐述,已经达到了课程开发理论的最高水平,从而标志着课程开发的最经典模式的产生。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分离

在现代教育中存在着的二元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二者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从内容与过程独立的二元论思想出发,课程被看作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教材,教学就是知识内容的传递过程与方法指导。教材与方法、内容与过程的关系是分离的、独立的。内容与过程关系的这种二元论思想的实质是把知识和知识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分裂开来,使原本相互统一的整体分裂成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二)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指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后,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既定的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的设计者。课程也不再只是制度课程,而是学生体验课程。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进行总是包含着对内容的某种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美好期望,更加有效地传递社会希望学校所传递的内容。当今,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实施问题,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真正的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如果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时不更新教学观念、不改变教学方式,课程改革就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应该相辅相成。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互相促进,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教学研究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教学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教学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教学研究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

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面对未来的教育,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课题研究与教学论文的结合

围绕课堂教学 加强教育科研 河北联校河北学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并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的特点:针对性。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存在一定的疑惑和需要。不知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缺乏一定的写作基础,担心课题研究出不了成果。《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从小学数学教师应开展怎样的研究,如何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给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应用性。根据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的需要,结合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体会,选择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采撷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案例,并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启示一线教师研究要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入手,研究数学教学中的现象与规律。可操作性。《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各章节重点阐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形成研究成果”,在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1、多种学习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各年级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两年来,自2012年9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以来,课题组共召开4次会议,从学习本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到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等,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按照工作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研究课题开题工作和实验汇报课,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教师课题研究课题进展情况。3、在学校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转变的问卷调查及分析。2013年4月,教科室设计关于“深入课堂,转变观念”的问卷调查,在中心校教师中实施了一次调查分析,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2013年9月—2014年6月,围绕生本课堂教学展开教学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前沿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该课题研究的进程。4、与生本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课题教研工作自实施生本教学以来,我校常规教研工作均围绕生本实践展开,并在以前教研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根据教科室工作安排,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准备一堂“生本汇报课”,由各教研组精心组织上课、听课、评课系列活动,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有记录,有反思,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生本教学案例随笔或心得文章,在期末的工作总结会上交流。全校教师以校长为引领,以生本为核心,团结一致,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课题研究找到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5、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四、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一)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施途径以校本化实施为基本载体,以说课、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探索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原则,解读形式拓展的基本方向,解读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系统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其主要实施途径为:(1)集体解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的引领作用,搭建交流的平台。(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3)联合教研,与区内外名校建立教育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在本校内得到充分共享。(4)网络化解读,借助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等网络资源,培养农村教师养成基于网络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二)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要素1、解读课程标准(1)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包括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等。(2)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要在理解总的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深入钻研其中的每一部分。与课标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部分逐一对话。(3)教师在理解了课标精神,把握了课标内容后,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把课标精神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在课标总的精神指导下形成自己对课标的独特理解。2、解读教材(1)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师在拿到一本新教材后,首先要通读教材,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内化为教师自己心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2)酌取精要,以小见大。在解读教材中,既要有把教材变厚的本领,也要有把教材变薄的本领。把简练的课时内容、单元内容、全书内容变厚,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时安排、目标设定、学生学情进行全面权衡,然后决定何者当弃,何者当留,把厚书变薄。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3)融会综合,荟萃精华。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就先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教师解读教材时,除与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话外,还要与其它版本的教材对话;除与任教科目对话外,还要与其它科目对话。除了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整合以外,还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内容和方法的整合。3、解读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解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以“班班通”的使用为教学辅助手段,创建课程资源库。(2)收集同课题教学设计若干份,进行比较研究。(3)处理好教师教学用书、课外读物、习题作业等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4)选择并准备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课件等。(5)优化设计课程资源。(三)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1)以学生的角度阅读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最终只有被学生所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其蕴含的数学价值。教师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把握教材以后,并不代表着解读教材的结束。毕竟,教师的主观理解是无法替代学生的理解的。因此,教师还应当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困惑与感受。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才是适合学生的教学。(2)以整体的思想梳理教材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知识的螺旋上升,是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教材在呈现每个知识点时,作为教师,不能只盯住这个知识点。教师更应围绕着这个知识前思后想:学习这个内容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有了什么可利用的经验和要避免的问题;学了这内容后,又为后面的什么知识点打下基础,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延伸什么?只有以这样一种整体解读的思想来梳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课堂生成之上。(3)以动态的目光研读教材教材是静态的文本,在静态的文字、图片等的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教师去发掘。教师要以动态的目光来审视教材,读出静态文本后的内在逻辑联系,读出文本背后的故事,让教材活起来。有生命力的教材,才能造就富于活力的课堂!(4)以比较的方法优化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教材的多样性和对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鼓励。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见到教师教教材,更多的是用教材教。但是,在用教材教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教材的否定。教师必须在准确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对各教材、自主开发的材料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教材、优化教材。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④发扬教学民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