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化对比研究英语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文化对比研究英语毕业论文

毕业 论文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但论文选题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文化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一) 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6. 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1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5.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6.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二) 1.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2.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3.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4.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5.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6.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7.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8.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9.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0.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1.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2.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3.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4.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15.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6.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18.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19.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三) 1. 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2.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3. 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 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 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6. 浅析《飘》中女主角——斯佳丽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从《绝望主妇》第一、二季看美国社会的平等观 8. 论《名利场》中萨克雷讽刺艺术的运用 9. 《喧哗与骚动》象征意象的分析 10. 当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在美剧《超能英雄》中的反映 11. 中世纪西方__文化的繁荣 1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Moment in Peking的两中文译本 13. 分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悲剧的成因 14. 论英语广告语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补救策略 15. 浅析中英茶文化差异 16. 合作原则的违反在网络聊天语言中的体现 17. 中英文文学作品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from the greeting 、 term diet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he abstract, such as differences everywhere, from the West focus on the following colors to expre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reas such as a wedding set. First, in the West to express the color difference Different color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s not expressed in the same way.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in a sense, the West has a meaning that even the "color"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ntrary. (A) red (red) Whether in China or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ften in red and festive celebrations or day-related. Calendar, red font used these days, therefore, red letter day: refers to the "Day" or "happy occasion." It also refers to the red "liabilities" or "loss" because people are always negative in red to register. So there are these phrases: red figure deficit in the red loss In common with the Chinese "red" word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may not necessarily use the "red" for example: brown sugar brown sugar red wine red wine (B) yellow Yellow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xtended meaning of the differences are considerable. In English, yellow can be said that the "timid, cowardly, despicable," meaning, for example: a yellow dog despicable, cowardly people a yellow livered coward Chinese yellow symbol of the term is sometimes vulgar, vulgar and obscene, indecent indecency means, such as yellow film, erotica, yellow CD, and so on. These in the name of "yellow" in English and "yellow" has nothing to do. However, in another English word blue is the color used to indicate the kind of meaning in Chinese, such as the blue jokes (dirty joke), blue films (yellow film). Seco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Western wedding First of all,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the Chinese people more conservative, like excitement, more old-fashioned thinking, so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entire wedding customs did not change much. The thinking in the West is more ope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edding will be lower, they will be the climax of the wedding in the church: the sacred as the "wedding march" into the red carpet, Jiao Mei's father, the bride linked hands Rose walked slowly to the groom, the bride's father, daughter to the groom's hand on hand, her daughter's life will be entrusted to the groom, all eyes followed the couple, filled with well-being in their face. Second, the resul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wedding in the West because the West in a different religion. China is mainly Buddhist, but the West is mainly Christian. Therefore, the Western wedding is to be held in the church and the priest is Zhuhun Ren. China's traditional customs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i Tiandi is, the worship heaven and earth even after the ceremony has become.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差异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下面着重从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等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 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一)red(红色)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因此,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于是就有了这些词组:red figure赤字 in the red亏损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可不一定用“red”例如:红糖brown sugar 红酒red wine (二) yellow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等。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 blue films(黄色电影)等。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有关: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挽着父亲手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新郎,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其次,造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一、引言文化,这两种孕育自不同半球的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生产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有着极大的差异,截然不同的特色。这两种文化差异,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全世界各民族间商业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可以更好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避免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导致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或交际失败(communication failure)。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之明镜”,来自于生活,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取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的特点。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说过:“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都可以在其谚语中发现。)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入手谈谈中西文化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学传统、民族性格、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二、 地理环境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里生发出来的。人们所生存的不同环境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观察与思考。人们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然现象,总结生产实践,概括生产经验。这些语言口口相传,千锤百炼,成为大家喜闻乐诵的谚语。这些谚语必然反映出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色彩。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变,港湾楔入,岛屿众多。这样的自然环境给英国人提供了舟楫之便。人们在长期的航运渔业生活中,创造出数以百计的英语谚语,反映他们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体验和观察。如: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 out of it.有了大海,还怕没鱼。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捕鱼要到大海。Who will not be ruled by the rudder must be ruled by the rock.船离舵,要闯祸。A dog in the morning,sailors take warning; a dog in the night is the sailors’ delight.朝虹出天际,水手心事重,夜间见彩虹,水手乐哈哈。He goes a great voyage that goes to bottom of the sea.到达海底的人,才算做了一次远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岛国气候。英国气候潮湿,天气变化大,岛上晴天少,雨天多,且多阵雨,因此,英国人出门常带把雨伞。由于英国天气变化无常的缘故,英国人非常关心天气,也喜欢谈论天气,并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1](P85):April weather, 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一边日出一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An English summer, three(or two)hot days and a thunderstorm.英国的一个夏季,三(两)个热天一阵大雷雨。A misty morning may have a fine day.早晨有雾露,可能是晴天。When the wind’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s at the best.风从西方起,天气最佳丽。而处于另一个半球的中国则有着不同的地理自然风貌,中华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中国自古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在历代政府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谚语。如: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 人勤地不懒,勤奋谷仓满。 田里无神无鬼,全靠肥料土水。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炊烟。 田像一块铁,在于人来打。[2](P240-241)我国的天气谚语,从量上、质上,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值得称道。如“灶烟往下埋,不久雨就来”、“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夜里星光明,明朝仍旧晴”等等。[1](P85)三、 特定历史每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写着自己特定的历史。从谚语中可以一窥历史风云变化。英国从十六世纪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开始迅速向海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原料,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Shoe-maker’s wife goes bare feet.这句谚语正是出自于十六世纪资本主义新兴时期,小资本家拼命发家致富,属于手工业者的鞋匠们为积攒钱财,竟然连给妻子买鞋穿的钱都不舍得花。十七世纪起英国在东印度扩张,十八世纪中叶建立殖民统治。He came safe from the East –India, and was drowned in the Thames.他从东印度安然归来,却淹死于泰晤士河。[3](P79)英国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其他国家的入侵。罗马统治期间,社会生活罗马化,拉丁语是官方、法律、商业和法律用语。丹麦人侵占期间,丹麦语也传入英国。1066年法国诺曼底登陆后,英国为法国所征服。 法语很长时期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贵族、朝臣、地主和上流社会都使用法语,如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是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国王,因此有英谚云:Jack would be a gentleman if he could speak French.要是杰克能讲法语,那他就是个绅士了。而三种语言交配混合到英语中,充实了英语语言,也带来了许多拉丁语、法语谚语。[1](P84)Anger is a short madness .愤怒是短暂的疯狂。(拉丁语)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 艺术是无限,生命是有限的。(拉丁语)All roads leads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法语)He that is afraid of asking is ashamed of learning. 怕问者耻于学。(丹麦语)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从此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和剥削,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阶级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4](P50)有许多汉谚就反映了这一点。

1、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摘 要 中西戏剧都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剧,都起源于民间,并与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回顾希腊戏剧产生形成的历史,它发展快,成就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很...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5 KB 日期:2007-07-14 2、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来临,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商界。本论文主要探讨中美在管理上的交流。如今的商界,如同一个大家庭,参与者遍布世界各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国的管理模式也趋于一体化。但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6-26 3、 (英语系毕业论文)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摘 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 全球商业活动的猛烈激增,同时伴随着在文化多样化环境下的相关管理问题的出现,跨国公司的人员必须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这种文化差异时而会造成...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7-06-26 4、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摘 要中西服饰受其各自不同哲学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儒家思想和大陆文明使中国服饰呈现出繁冗,宽博的特征。它不注重外表的装饰,以宽松的衣服遮掩身体的曲线,在思想上追求人格的完美,以“谦谦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0 KB 日期:2007-06-25 5、 (英语系毕业论文)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礼待人的礼仪之邦。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礼仪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谈论了礼仪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8 KB 日期:2007-06-25 6、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礼待人的礼仪之邦。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礼仪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谈论了礼仪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6-23 7、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饮食文化及其差异 摘 要中国悠久历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会历程。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民以食为天,中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饮食文化底蕴。然而今天除了中国...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0 KB 日期:2007-06-21 8、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 摘 要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业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作为与旅游业相配套的酒店业也相应的完善起来,且更加趋于国际化。中国已经入世,这更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世界上酒店发展规模空前,...

中英俗语对比英语研究性论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ability to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was studied, using sentences con­taining 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aspresented in classroom workbooks. One hundred twentychildren from first, third, fifth, and seventh grades wereasked to describe the meaning of each figurative word orphrase placed in context. Responses were scored on a four­point scale indic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hild used aliteral or figurative translation. Significant effects betweengrade levels and figurative conditions were found, indicatingthat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proceeds alonga developmental hierarchy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majority of third grade children were able to translate meta­phors and dual function words into figurative language suc­cessfully.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required a levelof comprehension that does not appear in most childrenuntil seventh grade, as suggested by Piaget.A recent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metaphor suggest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metaphor comprehension and Piaget's cognitive stagesof thought development (3). Piagetian theory suggeststhat children from seven to twelve years of age developa broad range of transformational skills that allows themto operate on reality, building a repertoire of symbolsand signs (8). This display of cognitive growth representsan enormous expansion of power and abstraction in thatit frees children from the literal aspects of their percep­tions.Inhelder and Piaget suggest that the capacity for poeticusage and the ability to operate on linguistic elementsmay be the last facet of language to develop (3). Theauthors' experiences in third grade classrooms, whileobservi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igurative speechas presented in reading workbooks, revealed a wide rangeof abilities in the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and proverbs at the concrete operations period of develop­ment. Some children had an immediate grasp of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erms, while others, regardless of theamount of explanation given, could not override theircognitive ties to the literal interpretation.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metaphoric speech occurs at an age beyond the preschoollevel (5). An early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children's ability to understand dual function words,terms that have a joint reference in language to both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ata (1). For example, suchwords as "cold" and "warm" denote thermal propertiesand can serve a dual function in describing psychologicalaspects of people.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se termsare an elementary instance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andinvestigated the order in which children's understandingof dual terms emerg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from three to seven are sensitive only to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while seven- to eight-year olds demonstrate thebeginn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the terms. The ability to state the dual function of theterms was clearly developed in the twelve-year-old group(for example, "hard things and hard people are bothunmanageable").Further work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make metaphoric links, to perceive relationshipsamong disparate phenomena (6). Children, ages three tonineteen, were asked to indicate their knowledge ofliteral meanings of word pairs and then project them ontosensory domains using metaphoric skills. In contrast toearlier find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cityfor metaphoric a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 modalitiesand adjectives was evident in young children.A recent investigation found a developmental trendtoward the comprehension of metaphors, though it con­cluded that not until the age of ten were children ableto demonstrate metaphoric understanding of dual func­tion words (12).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proverbs has been explainedby Piaget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think­ing (10). He proposed that children from nine to elevenyears of age use a simple projection of the proverb intosentences by process of immediate fusion. At this level,there is no analysis of detail in comprehending proverbs,but a general fusion of two propositions without analysisof their meanings. Piaget believed that this phenomenonprecede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that the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does not occur until theformal operations period.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specificallylooking at children's ability to translate classroom materialpresented in context. Context has been cited as an impor­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 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 条件、 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 方式、 条件、 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 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 荣辱观、 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 叙述客观、 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 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 词汇、 语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 (一 )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 (二 )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 [ 13 ]所谓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 谚语、 成语、 禁忌语、 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 (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 (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 (主要是喻义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开玩笑 ) ,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 14 ]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 (或战败 )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 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1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13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觉得适合联系我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英语论文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 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 条件、 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 方式、 条件、 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 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 荣辱观、 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 叙述客观、 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 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 词汇、 语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 (一 )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 (二 )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 [ 13 ]所谓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 谚语、 成语、 禁忌语、 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 (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 (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 (主要是喻义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开玩笑 ) ,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 14 ]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 (或战败 )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 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英文文献格式”的资料,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I.文内引用

(一) 直接引用

1. 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

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 抑郁症 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 报告 „„。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 论文 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 决定 。)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II. 参考文献

所有的参考文献使用“悬挂缩进”格式。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的字母或拼音顺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排列顺序为先列英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如有中文参考文献的话)。英文文献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而中文文献则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1.著作类文献的基本格式

(1)独立作者的文献的格式

[序号]+空格+姓名(英文:作者姓+逗号+空格+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点+空格+(出版年代)+点+专著名称(英文斜体)+[参考文献标识]+点+空格+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点。英文书名的每个单词(冠词和介词除外,除非在句首)的首字母都要大写,标点一律用西文标点。

中文文献的格式为:[序号]+空格+作者姓名+空格+(出版年代)+句号+专著名称(须加书名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句号。

[1]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Booth, C.(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2)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

[3] 周兆祥 (1996a)。《翻译人与人生》[M]。香港: 商务印书馆。

[4] 周兆祥 (1996b)。《翻译初阶》[M]。香港: 商务印书馆。

[5] Newmark, P.(1988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6] Newmark, P.(1988b).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3)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

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英文的后两位作者姓名之间用&连接;使用中文时,两名作者之间使用“和”连接。

[7]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1990)。《语言与 文化 》[M]。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8] Fabb, N.,& Durant.A.(2003).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只需标出第一位作者,英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et al.来代替;中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等”来代替。

[9] 李学平等(1982)。《当代 英语 语法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Quirk,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5)一书多册的文献

在书名之后标出第几册或第几卷。

[11] 张道真 (1983)。《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M]。上海: 上海译文出

版社。

[12] Blotner, J.(1974). Faulkner: A Biography (Vol.2) [M]. New York:

Random.

(6)翻译著作

在书名后标出译者,英文在译者名后加Trans;中文则在译者名后加“译”。

[13] 斯威夫特(1991)。《格列佛游记》(马祥文译)[M]。台北: 台湾麦克出版社。

[14] 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P.Creagh, Trans.) [M].

San Diego: Harcourt.

(7)作者是机构

作者就写机构名称。

[15]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

[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Z]. Chicago: ALA.

(8)工具书格式

工具书格式相同。

[17] 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 (2000)。《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

词典》[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没有作者就不用写作者。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在参考文献页,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列Anonymous这个字,中文用拼音顺序排列“匿名”或“无名氏”。

[1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1989).Oxford: Herndon Press.

[19] Anonymous. (2002). Teaching research, researching teaching [M].New

York: Alpine Press.

(10)更新版的书籍

[20] Bollinger, D.L. (1975). Aspects of Language (2nd e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1) 论文集全书

英文如果只有一个编者,用Ed.;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者,则用Eds.; 中文在作者后面加“(编)”或“(主编)”。

[21]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Abrams, M. H. (Ed.).(1986).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2) [C]. New York: W.W. Norton & Co.

[23] Bublitz, W., Lenk, U. & Ventola, E. (Eds.).(1988). 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2、文章类

(1)学术期刊文章

英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字(若有的话)的大写字母.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 杂志名称(使用斜体), 卷号, 所引页的页码.

注意:英文期刊每期均是起于第一页,在卷号后面用括号带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n.d”(即无日期)。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姓氏之后是逗号“,”,名字字母之后是英文句号圆点“.”,年份带括号及圆点“.”,论文标题之后是圆点“.”,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及期号之后是逗号“,”,

页码之后是圆点“.”。

中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论文标题[参考文献标识]。《杂志名称》,卷号,所引页页码。

注意:中文期刊如果没有卷号的,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无日期”。

同样要注意标点符号,姓名之后接年份带括号,之后是句号“。”,论文标题及其[参考文献标识]之后是句号“。”,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或期号之后是逗号“,”,页码之后是句号“。”。

[1] 蒋骁华(2003)。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

《外国语》41(1), 63-67。

[2] Hewitt, A.(1984).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 [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8(3), 205-218.

(2)引用论文集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章时,参考书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称(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英文文献使用“In ”,之后接编者名的字母及姓氏,这一顺序与单独引用时不同;论文集名称(英文斜体) [参考文献标识], 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中文文献则须提供:作者 (出版年代)。文章名称[参考文献标识]、中文文献在论文标题之后使用“载于”, 之后接编者之姓名, 《论文集名称》(须加书名号) [参考文献标识]。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3] 方梦之(1990)。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载于杨自俭, 李瑞华(编),《英

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79-85页)。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4] Searle, R. Metaphor [A].(1979).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pp.72-12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报纸文章

报纸文章需提供出版日期,没有署名的文章,如社论,不用写作者。

[5] 吴天 (2000,10月23日)。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羊城日报》, 第

4版。

[6] 王树人(2002,4月3日)。文化会通的 历史 之镜: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

学交流史[N]。《中华读书报》,第5页。

[7] Darst, J. (1998, May 25).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N]. Boston Globe, pp.B1,B6.

[8]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N].(1988,May 18).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p.20.

(4)学术会 议论文

引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时,论文标题使用斜体字。论文标题之后表明该学术会议的名称及论文发表的形式,英文论文使用“Presented at”或“Poster at”字样,中文论文使用“宣讲论文”或“张贴论文”字样。再之后是会议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城市),以及月份时间。

[9] Lei L. & Wang L.(2000). The differenc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tween LD

and non-LD students [R]. Post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Kuala Lumpur, June.

[10] Jochens, J.(1992).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 October.

(5)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或手稿

引用学位论文时要注明是出版或是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的机构。

[11] Cheng, X. (2003).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2] 雷雳(1999)。《亲子沟通与 儿童 行为问题的关系》。未发表手稿,首都师范

大学。

3、非印刷材料

(l)电影、电视、广播等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等的基本格式是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年份(或播出日期)、片名(或节目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1] 张艺谋(导演)(1998)。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北京。

[2] Taylor,C., Cleveland, R., & Andries, L.(Producers). (2002). Six feet

under [Television Series]. New York: HBO.

[3]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1985).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时,尽可能参照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同时提供所引文献所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文献使用“Retrieved …, from …”,后面接网址;中文文献使用“获取资料于…来自互联网:”或者“来自因特网:”,冒号后面接网址。另外,论文(或资料)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4] Dewey, R. (1996). APA publication manual crib sheet [OL]. Retrieved January 8, [5] Anderson, D. (2002, May 1).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Moos [OL]. Retrieved

August 6, 2002, from

[6]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1999).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OL]. Retrieved October 25, 2000, from

[7] Wissink, J.A. (2000). Technique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teens and adults

[J/OL]. Adolescent Medicine, 2. Retrieved August 16, 2002, from

[8] 万锦坤 (1996)。《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 百科 全书出版社。

[9] 王明亮 (1998,8月16日)。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4.其他文献

(1)专利

引用专利需提供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 姜锡洲(1989,7月26日)。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3。

(2) 国际 、国家标准

国际、国家标准,需提供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2] 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3)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需提供文件出台时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Z] (1991)。香港: 三联书店有限

公司。

[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82).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Z].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英语语用对比毕业论文

题目:

1、中西人名文化对比: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 culture

2、近代英美关系及其文化基础:Modern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ir cultural foundation

3、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Research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4、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5、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6、中英广告中语言使用对比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 u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dvertisements

7、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象征意义:Color word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8、中英亲属词的文化内涵分析: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words

9、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A comparison of speech act strategy choi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requests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 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 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 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 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 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优秀英语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

4、跨 文化 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5、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10、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11、我国 商务英语 研究十年现状分析

12、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

1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

16、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7、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

18、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

1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 方法

20、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2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23、我国高等 教育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24、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26、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27、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

28、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29、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 英语学习 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30、大学 英语写作 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

31、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3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

3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34、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3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36、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37、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38、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39、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40、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41、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

42、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

43、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

44、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45、MOOC 热点 研究问题探析

46、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

47、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48、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9、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

50、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

5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 议论文 句法复杂性研究

52、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53、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

54、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

5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56、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57、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

58、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59、成就目标定向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60、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 专业英语 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 儿童 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6、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

17、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18、解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构成,特征及教育建议

19、语块 记忆方法 对 英语听力 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20、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从英语的经济价值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22、中西方远程网络教育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3、慕课视阈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4、“互联网+”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路探析

25、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研究

26、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7、在生活中收获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

28、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及解决策略

29、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0、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31、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

32、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

33、试论大学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4、论高校英语教育实用功能的强化--以资源优化理论为视角

35、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36、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3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策略

38、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

39、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40、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41、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4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

43、大数据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论在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

44、传媒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探究

45、生成观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分析

46、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47、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及启示

48、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49、大学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与回归方式探索

50、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母语安全研究

51、基于微课堂的英语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52、分类卓越--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

53、DBAE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

5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式家庭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安徽省为例

5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

56、21世纪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

57、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58、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

59、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学英语教育改进策略探究

60、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英语语义辞格对比研究论文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My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I am always young. Then I will have enough energy to do everything whenever I want. Moreover, I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e old age during which I even can't take care of myself. I know that my dream will not come true. However, I think it is lucky that I am young now. So I will treasure my time, enjoy my life and try my best to do everything well. (我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我永远年轻,然后我就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就不会因年老无法照顾自己而忧虑。我深知我的梦想不会实现。然而,我很幸运,现在我很年轻。 因此,我一定要珍惜青春好时光,享受生活,并且尽最大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My Favourite Flower My favourite flower is lily. Lily is the national flower of France. I like white lily best. Because it’s very beautiful and pure. I planted a white lily in my garden in spring. I watered it every day. It grew very fast. It was taller and taller. One day, I got home after school. The lily blossomed. It looked like an elegant fairy. I was too excited to cry, “Oh, white fairy, white fairy!” I couldn’t help dancing. At that night, I dreamt that I was a beautiful fairy.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征及汉译方法探析

摘要: 新闻报道一般分为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其中,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读者阅读时的向导。有新意的标题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标题也同时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自有其特点,本文拟就从修辞格的应用上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文体特征修辞格汉译

新闻的标题如同一本书的书名一样,读者的第一印象即由此而来。有的标题平庸而常见,而有的却新颖独特,言简义丰。 适当地运用修辞格是使英语新闻标题独树一帜的好方法。所谓修辞,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为了达到吸引读者、概括新闻内容的目的,英语新闻标题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有意识地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下面探讨的就是六种常见的修辞格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1、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是音韵修辞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其他修辞手段相同之处在于它同样对语言进行提炼,以达到超出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意境,赋予语言更丰富的内涵所不同的是,头韵和尾韵利用了发声的音响效果,表现出语言符号的深层语义。在诗歌、散文等文学语言中被广泛应用,在广告、标题等特殊用途英语中也常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简言之,头韵是在词的开头重复相同的元音或辅音,产生音韵优美的效果。

英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头韵的修辞手法,使得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以下是摘自近期英文报刊或杂志的一些头韵的例句:

Russia Rearms

Road to Renewal

Protestants Protest

Medicine for Melancholy

Undocumented and Undeterred

英语喜押头韵(alliteration),而汉语少见头韵, 倒常见尾韵(ending rhyme),各自的音韵特色在翻译时也很难转换。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英语头韵的修辞格应该如何充分翻译呢?英汉两种语言都各有特色,我们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这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最理想的情况是保留原语言的修辞特征和效果,如果不可行,则可适当采用汉语里的修辞手法,力求达到与原标题一样生动、形象的效果。如:

Ballots, no Bullets.(TIMES,1995)

我们可以翻译成“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的翻译尽管没有把原来的ballot的字面意思充分译出,是一种意译。但综合整篇新闻内容,考虑到原标题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汉译时我们可以适当地采用汉语的修辞格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与原标题相当的表达效果。“要和平,不要战争”首先在结构上是与原标题基本一致的,英语标题是后半句比前半句多一个单词,中文也尽量做到后半句比前半句多一个汉字。而从修辞上讲,汉语标题也适当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要”与“不要”,“战争”与“和平”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意义对比,同样可以达到增强语气的效果。

2、尾韵(rhythm)

尾韵,又称押韵,利用词尾读音相同,意义相辅或相悖的词组成标题,达到音韵和谐,表意鲜明突出的效果。下面几则是摘自近期英文报刊或杂志的'一些头韵的例句:

An Eye High in Sky

Young Wheelers, Big Dealers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对于英语标题中的尾韵,翻译原则与英语头韵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这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最理想的情况是保留原语言的修辞特征和效果,如果不可行,则可适当采用汉语里的修辞手法,力求达到与原标题一样生动、形象的效果。如:

“After the Bloom, Everything is Gloom”可翻译成“萧条不再,繁荣即来”。原英语标题的“bloom”和“gloom”构成尾韵,而汉语译为“不再”和“即来”也达到了押韵的效果。而从结构上讲,译文也与原标题一样工整对仗,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

3、仿拟(parody)

仿拟指的是套用那些人尽皆知的习语、谚语、典故、名诗佳句、文学名著或名人名言,以达到新奇幽默的效果。在新闻标题中灵活使用仿拟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新闻内容,更能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让人回味无穷。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

To Save or Not to Save

A Tale of Two Hearts

Liberty Is the True Mother of Invention

They Came, They Saw, They Were Conquered

在翻译这部分英语新闻标题时要相对于上文提到的音韵修辞格的汉译要容易得多,因为大部分被使用的习语、谚语、典故、名诗佳句、文学名著或名人名言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译法,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握好标题的内涵,把“仿拟”的具体内容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

India and Pakistan: To Fight or Not To Fight? 这个标题显然谈论的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双方局势日渐紧张,标题一目了然,直指印巴要害。英语标题仿拟的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to be or not to be?” 直接译为“印度、巴基斯坦:是战是和?”就可以了。

4、双关(pun)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Men Recommended More Clubs for Wives”这里的club有两个含义,一是俱乐部,二是棍棒。既可以理解成男人劝女人多去俱乐部玩又可理解为男人对女人棍棒相加,两种理解在意义上形成鲜明对比,其中体现的虚伪的大男子主义就更让读者憎恶。

双关的修辞手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字游戏,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多情况下都难以全面传达双关文字的全部含义。如: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 这里的“window”就是一个双关语,既有本意,又指微软的新产品window XP.这样就只能通过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解决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