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您写中国姓氏起源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中国姓氏起源、流变和姓氏学概述〔摘要〕中国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先有姓。至父系氏族社会始有氏。此后至春秋时代,氏尊而姓微。战国时代姓与氏通用而不分贵贱。秦汉及以后,姓氏合二为一或并言。具体的姓氏来源成千上万。迄今姓氏有两万余个,按逻辑归纳有17类,其分布以中国为主,遍及世界193个国家。历代因门阀与赋税的需要,皆重姓氏学。姓氏学研究发轫于春秋(以《世本》为代表),兴起于两汉,继起于东晋南北朝(以南朝梁和北朝北魏为代表),兴盛于唐宋,复兴于明,鼎盛于清,全盛于当代(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始)。《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一书具有四个特点和两大价值。值做到一读。〔关键词〕姓氏起源流变姓氏学姓氏辨类四个特点两大价值接到衡阳胡秀华先生送来的《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书稿将近一年了,我迟迟未敢下笔作序。这部书洋洋260余万言,是胡先生十几年心血的结晶,我如随意涂鸦,将有损本书的光彩。因此,当时我便建议他去请何光岳先生作序,他说是何光岳先生特别推荐来请我的。本书不但部头大,书中参考与征引书目多达150余种,需要稽核查证;本书对500个姓氏进行了概说与探源,并于每个姓氏后都编有名人传记,他所运用的资料覆盖了二十六史和历代的方志及私家着述,吾非博闻强志之人,许多地方都逼使我重温旧典。功课做完之后,尽管才疏学浅,我还做到写几句话以就教于读者诸君。一、姓氏起源、流变与姓氏学关于我国姓氏起源,古今许多姓氏研究的专书都有探讨。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或纵不能达远古,或中不能明朝代,或源不能识类别,或横不能见联系,总之是不成系统,不够完善。胡秀华先生的这本书,于单个姓氏探源考订用心良苦,限于他本书的体例,也未便从总体上付诸系统的论述。我遂借弁言之机,对姓氏起源与流变,乃至姓氏学的情况,做一总体的鸟瞰。或略补姓氏研究之缺,亦祈于读者有所裨益。世界万事万物各有其本源与发展,但在地球上,如果没有人类对它们的关注,便都不会有文献历史。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说,没有人就没有历史。文献历史,是通过文献记述的人及其与人相关联的事物的本源与发展。人是人类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总称,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有其个性特征,但如果每一个具体的人没有一个专属于他的符号,便无法进入集体的劳动与生活,也无法进入文献历史,因此,姓名便应运而生。人类是先有姓而后有氏然后而有名字的。人的姓氏是随着从古猿到猿人,到智人(古人),到新人(现代人)的进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亚洲南部与非洲北部相邻地区的古猿,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的生存发展中,大约在七八百万年前有部分幸运者便变成了猿人。他们是“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能够“拿棍棒的猿群”。这一时期,恩格斯称其为人类的童年,即“蒙昧低级阶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描述他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没有任何家族,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种作用。”(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云南省禄丰新生代上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距今约八百万年。说明中国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早更新世三百万年至中更新世二十至三十万年前,猿人为了生存,在劳动中改变了自身本质,已进化为直立人,即“完全形成的人”。这时的猿人能用火,制造劳动工具,血缘同辈通婚,它是人类蒙昧中级阶段。猿人从能够拿棍棒进化到直立行走、形成血缘家族,经历了漫长的七百七十多万年,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在《贺新郎》词中曾这样描述这一时期:“人猿相揖别,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距今约二三十万年以前或稍后的更新世中期后一段时间,直立人已进化到智人(古人)阶段。血缘家族公社已发展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陕西大荔人头骨化石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距今约五万年前,早期智人已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这一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较大发展,由于地域和劳动形式的不同,人类不同肤色和种族也已形成。这一时期,广西柳江人、山西峙峪人、周口店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内蒙古萨拉乌苏人(河套人)、广西来宾麒麟山人、山东新泰人、辽宁建平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旗人等,都有化石出土。从早期智人到距今一万年前的二三十万年间,智人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劳动工具做到到改进,而且有了半地穴式的简陋房屋。考古学将这二三十万年称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夏以前,姓与氏是两回事,它们并没有同时产生,而是先有姓后有氏。姓与氏的贵贱,也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母系氏族早中期,有姓无氏,姓是女人的尊荣,以“老祖母”为中芯,形成大小不同的氏族公社,男人是既没有姓也没有氏的。《国语·周语》云:“姓者生也,以此为祖”。“姓”字的象形字,是“女”在上而“生”在下,是女人撑开双腿,刚生出一个小孩的状态。“姓”字本身,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至母系氏族中后期,男人始有氏,但姓贵而氏贱。是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至父系氏族时期,男女的地位反过来了,表现在姓氏上,则氏为贵,姓为轻。当时的庶民奴隶是既无氏也无姓的,他们只有名字。即“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而无氏”。(同上)那一段漫长时期的通婚状况是“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同上)历史发展到大禹时代,建立了中国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它完成了由部落大联盟共主(酋长)的选举制度到君主世袭制度的蜕变,王权与男权一次达到顶峰时期。所有的官爵、土地、人民都是君王的,所有的达官贵人的姓氏也全由君王赐予。所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就是这个意思。“胙土命氏”对姓氏发展的贡献,是开启了中国以官为氏、以国为氏、以地为氏、君王和主人赐氏的先河。夏、商、周三代历经约14个世纪(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辞海》所附三代的世系表),48位王者,但一直沿袭着“胙土命氏”(或曰“胙土分封”)的制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带来了姓氏的稳定和发展。它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父系“氏”的不断强盛和母系“姓”的逐渐衰微。到了周代,姓氏已开始混淆,而以男子的氏为贵。如《仪礼·士昏礼》云:“祝告称妇女之姓,曰:‘某氏来妇。’”前说称道妇女之专用“姓”,而祝告时却称的是妇女之父亲男性专用的“氏”。这为以后的姓、氏合一奠定了基础。春秋时的“赵太后”等,则是直接以她曾经依附的男性的氏为称谓了。二、君王所赐氏的氏族做到到迅速发展。除了王族之氏和王族尊崇的古来姓族外,其他的一切官名、地名、国氏、族氏,皆为君王所赐。三、以国为氏、以地为氏的支裔氏族日益增长。如夏之后封于杞,杞又分出娄、楼、鲍等支裔。如商封子族于宋,宋又分出戴、微、衍、边、向、起、合、宣、牛、皇甫、司徒、萧、穆、完、乐、正等等支族。周分封亲族诸侯80余国,各诸侯的支裔繁衍达2000余氏,人口几占中国之半。中国姓氏起源论文范文结:关于中国姓氏起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姓氏起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1、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2、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3、中国社会科学期刊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5、中国畜牧杂志6、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不超过26%。资料拓展:一、陕西师范大学论文查重率是多少可能还有一些人觉得只要是自己的论文的查重率低于30%就可以通过论文的查重了吧,其实并不是,其实现在绝大多数对于论文的查重率的要求基板上都是低于30%的,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的论文查重率小于不超过26%才算是一篇合格的论文,超过了27%就算是未通过论文的查重,而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以及博士的论文查重率的要求更为严格,小于其论文的查重率不超过6%才可以参加论文的答辩。所以说不要就得自己的论文查重率低于30%就可以通过论文查重了,其实论文的查重率越低越好,也可以是0,但是如果论文的查重率为0 的话,那么在答辩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麻烦事,所以还是保持一定的查重率才是最佳的选择。二、陕西师范大学论文查重不通过怎么办一般陕西师范大学论文查重不通过的话,如果超过学校规定的查重率不多的话,那就有五天的时间进行论文的修改并且再次进行查重后就可以参加论文的答辩了,但是不能继续申请优秀论文了。如果抄袭比较严重,那就只有等着下次在进行答辩了,这种一般都会取消本次的论文答辩,所以为了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要认认真真地写自己的论文。
门类:06历史学 一级学科:0601历史学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0)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10)辽宁大学(5)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9)上海师范大学(6)安徽大学(15)福建师范大学(4)山东大学(3+3)曲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4)云南大学(8)兰州大学(7)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北京大学(24)北京师范大学(5)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4+4)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山西大学(7)吉林大学(30)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4)南京大学(8)南京师范大学(8)浙江大学(2)安徽大学(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厦门大学(?)山东大学(8+3) 郑州大学(25)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2+5)重庆师范大学(6)四川大学(15)云南大学(3)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3)060103历史地理学 北京大学(5+2)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17)浙江大学(2+2)山东大学(3)中国海洋大学(15)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4)四川大学(6)云南大学(8+4)陕西师范大学(19)西北师范大学(6)060104历史文献学 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5+5)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4)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2)内蒙古师范大学(3+6)辽宁师范大学(2)吉林大学(19)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8)…………060105专门史 北京大学(5)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13)北京师范大学(8)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6)中央民族大学(4+8)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10)河北大学(3)山西大学(9)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14)内蒙古师范大学(12)辽宁大学(10)辽宁师范大学(14)大连大学(15)吉林大学(9)延边大学(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1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4)…………060106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1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7+5)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8)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6)河北大学(14)河北师范大学(15)山西大学(12)内蒙古大学(2+15)辽宁大学(15)辽宁师范大学(6)渤海大学(10)吉林大学(14+13)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8)哈尔滨师范大学(10)…………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北京大学(9)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4)首都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2)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6)河北大学(20)河北师范大学(18)山西大学(13)内蒙古大学(5)辽宁大学(25) 大连理工大学(6)辽宁师范大学(12)吉林大学(18)东北师范大学(?)…………060108世界史 北京大学(1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6)河北师范大学(12)山西大学(11)内蒙古大学(15)内蒙古民族大学(8)辽宁大学(15)吉林大学(18+8)延边大学(10)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1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6)…………历史学统一命题之后,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要充满信心。请大家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同时多阅读一些历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历史学方面的论文等等。 历史学改革:从2007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历史学的初试科目将由4门调整为3门,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变,两门专业课考试将合并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变为3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总体变化:2006年6月,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提出2007年涉及历史学有三方面的变化,2007年对历史学科的初试科目内容做了调整,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知识综合,专业知识综合考察范围比两门业务课适度拓宽。第二个变化就是命题的方式有了变化,由原来的各学校单独命题改为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第三个变化就是考试的范围或者说内容,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讨论,确定历史学基础应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试卷总分是300分,时间还是180分钟,答题方式B卷是笔试,考察的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大约是30%,中国近现代史大约是20%,世界古代史大约是20%,世界近现代史大约是30%。其中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之中。这是考察的比例方面的要求。在试卷的题型结构有四个题型,选择题是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小题10分,史料分析题是2个小题,每小题30分,简答题是4个小题,每小题30分,这是整体学科分数的情况。参考书目:大纲中只给出了考试的知识点,没有提到具体的参考书,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些推荐只是反映了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权威的参考书: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何沁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史方面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寰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孔祥明主编的《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部都是盲审。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盲审专家审核内容具体如下:1、先看选题,假如写了个伪命题,基本就不及格了。这主要是看导师把关严不严或者水平高不高。2、看摘要,摘要大体上能体现出作者的学术水平。如果摘要能反应出比较合理的核心观点,那么表明作者水平还不错。3、看目录结构,没有问题意识的减分,严重重复前人研究的减分,整体结构没逻辑的减分。4、看内容,内容一般不细看,选个别段落阅读一下,主要看内容是否紧密围绕标题,语言是否通顺连贯等。5、也会看注释参考文献的文献级别和相关性。引用垃圾期刊,说明作者本身学术常识不足;未引用本研究领域的权威文章,说明文献梳理不足;引用文献量过少,说明文章底子薄;引用文献没有相关性,说明参考文献是瞎写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
4、继承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写论文注意事项:
1、论文里面千万不可以出现“我”这个词,论文具有科学的严肃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我”人称代词。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论文改成了“笔者”呢,实际上,用“本文”来替代比较是聪明人的做法,也是在各类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2、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感叹号,论文应以陈述语句为主,出现语气叹词瞬间降低论文的层次,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使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
3、杜绝排比句,排比句很没有逻辑,尤其是文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排比句会让别人将你的论文当成作文,切记论文不是作文。
4、直接引用不超过文章全文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间接引用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主要放在文章的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避免直接引用,一个小技巧就是把直接引用放在注解里面。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10.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参加论文答辩吗?研究生是我国一种高学历人群,在工作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我国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出了在职研究生这一种教育方式,这也给了许多在职人士一个学习的机会,很多人都知道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就是完成论文答辩,那么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参加论文答辩吗?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多样,可供社会各阶层在职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的招生方式,在职研究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招生方式是同等学力与专业硕士。同等学力这种招生方式入学门槛低,所以在职人士只要有大专学历就可以报名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并且在学完全部课程修满学分后就可以获得在职研究生结业证书,而拥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在获得在职研究生结业证书后需要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与论文答辩后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招生门槛较高,这种招生方式对在职人士的学历与工作经历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报名人员还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学生考试成绩需要达到院校录取分数线,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进校学习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分,之后需要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就可以获得院校授予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与硕士学位证书。如果还有关于在职研究生的问题,请咨询在线老师。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4102573641.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学习生活条件怎么样?西北师范大学位于“丝绸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古城兰州是黄河上游兼具北国之雄与南国之秀的特色名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交通便利,四大铁路干线、六条国道和四条数字光缆主干线在此交汇。学校依山傍河,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安宁区。学校新校区研究生公寓已投入使用,硕士生4人一间。大学生活动中心、食堂、洗浴中心等服务设施已经完善,学校拥有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善的文体设施。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流程是什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流程是:招生简章(8、9月)&rarr网上报名(10月)&rarr现场确认(11月中旬)&rarr初试(1月上旬)&rarr成绩公布(3月初)&rarr公布分数线(3月下旬)&rarr复试(4月上中旬)&rarr录取(5月中下旬)。请考生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和我校研究生学院网页,及时了解相关信息。3.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何不同?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主要有两点:(1)培养目标方面:学术型研究生重点培养学术理论研究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怎么理解?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全日制是一种全天候教学的体制,是“全日制教育”的简称,录取的考生以全脱产形式在校集中学习。非全日制采取弹性教学体制,是“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简称,录取的考生主要利用暑寒假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校集中学习。5.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初试科目设置有何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除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设置总体上按照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进行设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设置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等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课三个单元)。外国语语种选择英语的考生请注意,学术型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要求考生考英语一,其它专业学位要求考生考英语二。英语一与英语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重点考查考生掌握英语综合知识的能力后者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MTAliankao/xzfd/' target='_blank'>写作能力。6.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是否有毕业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参加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后录取)为学历教育,在修读完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经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俗称“双证”)。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即参加每年10月底全国在职攻读联考后录取)为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主要利用暑寒假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到校集中授课,在修读完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经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只获得学位证书(俗称“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取得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完全相同,没有区别。7.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是几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脱产集中学习)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8.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有哪些?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计划内和计划外。计划内包括非定向(录取后调取人事档案,毕业后自主择业)、定向(录取后签订三方定向协议书,不调取人事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计划外包括委托培养(录取后签订三方委培协议书,不调取人事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自筹经费(录取后签订自筹经费协议书,调取考生人事档案,毕业后自主择业)。9.学校硕士研究生录取有公费生吗?公费比例是多少?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方式除外)均有计划内指标(即所谓“公费”),计划内比例根据学科专业上线考生数或招生计划数在一志愿拟录取考生中按70%左右比例分学科专业依次确定。调剂考生均为计划外(即所谓“自费”)。10.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学费及住宿费标准是多少?自筹经费学费:文科类6000元/年、理工科类7000元/年、艺术类10000元/年委托培养学费:文科类7000元/年、理工科类8000元/年、艺术类11000元/年。住宿费:1100元/年。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相同,学费和住宿费按学制分学年缴纳。11.在读期间奖学金政策和助学金政策是怎样的?我校研究生的奖学金主要有:李秉德教育基金、建信金色绩优奖学金、李政道奖学金和优秀科研论文奖励等,在读研究生可根据相应奖学金评定细则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学校予以奖励。研究生困难资助金是学校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设置的专项经费,困难资助金以申请“助管”岗位酬金的形式发放。录取为非定向的考生,每月享受233元的普通奖学金(未将本人人事/学籍档案转入学校者,不予发放)。12.报考硕士研究生对身体条件有何要求?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身体条件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13.专业目录猎考布的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否为最终录取人数?我校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在招生前一年编制,教育部在招生当年年初才下达招生计划,因此专业目录猎考布的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只是一个参考数据,正式指标下达后学校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及上线考生人数进行调整。14.国家一、二类地区是如何划分的?根据招生单位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国家将研究生招生单位大致分为两个区域。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15.学校历年复试分数线是多少?我校属非自主划线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学校每年在国家线公布后1-2天,以不低于国家B类地区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根据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分别划定学校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分数线。从近几年分数线分析看,学术型专业和专业学位类别对应到相关学科门类采用的是一条线。学校历年复试分数线可登录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页“招生信息”查询。16.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接收推免生?根据教育部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除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其他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接收的推免生占该专业当年招生计划。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工作于每年9月中上旬开始。已接收的推免生,需要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但不得报名参加统考。17.哪些是应届生不得报考的专业(或领域)?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不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以上专业(领域)报考考生须满足: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18.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军队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在读地方应届生)是否可以报考?属国家教育部注册学籍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含专升本)可以报考。军队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在读地方应届生),经教育部学历信息认证中心认证审核合格者可以报考。19.在读的非大学本科应届生(即大学本科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学生)是否可以报考?不可以报考。20.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是否允许再次报考?允许,但只能报考计划外(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21.在读研究生是否允许再次报考?允许,但须在报考前提供在读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录取类别为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的在读研究生,还须提供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的同意报考证明。22.高职高专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2年或2年以上(自高职高专毕业至录取当年8月底前),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可以报考。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会实践 ”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验 丰富的人与初出茅庐的学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课程向实践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学生专项能力写作、古典文学演讲、 辩论 等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突出出来。
(二)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大多从事编辑、写作、文秘等文职工作,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学生就不会懂得工作的性质。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固定让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区、机构、公司做兼职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经验又可以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学习,专业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秘、新闻、教育等单独模块,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多方面学习,但是,术业有专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进行专业培养。我国教育要求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有专业人才专攻其事,才能将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汉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也要认清自身特点,将人文知识分门别类,针对自己精通的模块专业学习,其他模块辅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好人文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 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 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3.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 作文 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3.3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 文章 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要求文章标题(四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五号,宋体,居中)单位名称(五号宋体,居中,含地址邮箱)摘要:单个段落,字数不多于250个,五号字。摘要(三句话:1、文章意义;2、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思想,方法,结论;3、成果应用领域,意义)关键词:5号字小写,不超过5个词。英文名称:小四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内容与中文对应英文摘要: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1.一级标题,小四宋体, 加粗,左对齐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五号宋体,两端分散对齐。行间距16磅。中文用宋体,西文和数字用TimesNewRoman字体。正文需要5000-8000字。整篇文章应适用A4(210×297mm)白纸,单张纸,左2.19cm;右2.14cm;上3.0cm;下2.25cm。图表均需有编号和名称,图名在图下面,表名在表上面,并应严格按照其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所有引用的文献应以出现次序进行排列。参考文献按照以下格式:[1] 黄小平,黄良民.大鹏湾水动力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热带海洋学报,2003,22(5):47-54.(期刊)[2] 方子云.水资源保护手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书)[3] 曹斌. 云南兰坪矿山开发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价[D],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学位论文)网络文章和研究报告不属正式出版物,不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当页下面可作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