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感统失调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的有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早产或者是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人为的原因,比如孩子活动范围过小,家长保护过多等。
最近月姐在后台看到两位姐妹有这样的留言,想分享给大家。
案例分享:
通过分析以上两位姐妹所遇到孩子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统指的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7种感觉神经,来感知自己身体的状态和获取环境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组织和整合,及时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反应。
简单地说,感统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一般感统失调的孩子,到了学龄期,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
科学研究表明:从孕后期开始,胎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已经开始发展。
0-6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中的80%。
感觉统合能力好的孩子,他的动作协调、专注力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自信、情绪稳定、乐于交往、通情达理。
那么相反,如果感统失调会有哪些表现呢?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1.前庭功能异常
指在前庭感受器及其神经传入通路与中枢不同区域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异常。
表现为:对身体失衡特别敏感,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愿坐摇摇床、不能独立平衡台、常常碰撞身边的东西、手脚笨拙、乱放东西,还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前庭功能异常的孩子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姐妹们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
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这也是案例中第二位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2.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
就是指对自身躯体各部位所处的空间位置及肢体的运动方式、幅度和速度等存在一定的感知困难。
表现为: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缺乏自信、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这也是案例中第一位孩子遇到的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姐妹们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
但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
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姐妹们和老师非常操心。
感觉统合失调如何调理
面对孩子感统失调姐妹们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感统训练。
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
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感统训练大部分是以 游戏 的形式就能进行,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在玩的过程中就得到了训练。
就连“不老男神”林志颖在家带孩子,都会让他们做感统训练。可以看出“男神”对于3个宝贝的感统训练相当重视。
事实上,在港澳台乃至美国地区,【感统训练】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根据调查,全国孩子80%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严重感统失调占30%,而通过专业训练,改善感统失调的有效率可高达90%。
接下来,月姐给大家介绍10个针对感统训练的小 游戏 。
针对前庭失调的预防 游戏
游戏 1:摇摆 游戏
适宜年龄:0—1岁
操作要求:这个时期的摇摆幅度要小,速度要慢,而且要在宝宝清醒的时候进行。
训练意义: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
训练方法一:操作很简单,在安静的环境内,姐妹们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往复摇摆,同时还可以和孩子进行对话,或者看着孩子微笑等;
训练方法二:孩子大了,在1岁左右,可以找个大的浴巾,将孩子放在浴巾内,由宝妈和姐妹们各拉住浴巾的一边,轻轻摇晃。同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训练时间:5到10分钟
游戏 2:爬行 游戏
适宜年龄:6个月—1岁
操作要求:孩子俯趴或者开始慢慢爬行。
训练意义:锻炼手眼协调、抗重力肌肉群、视觉的稳定性和追踪,增进孩子对四肢肌肉的协调控制,促进本体觉的发展。
训练方法:引导孩子爬行,这个时期的爬行主要以手膝爬为主,重点要求孩子头部抬起。
如果孩子不会或者不愿意爬行,姐妹们可以找一些食物、铃铛在前面吸引注意力,也可以在后面推着孩子的脚掌,给他一个向前的力量。
训练时间:多多爬行即可
游戏 3:旋转小 游戏
适宜年龄:4岁以上
训练意义:感受重力,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触觉的刺激,改善其触觉敏感的问题。
训练方法:选择一床小棉被,让孩子俯趴在棉被上,把头抬起来,姐妹们拉起被子的一角,沿着顺时针方向转三圈,然后再沿逆时针方向转三圈,速度可稍慢一点,一定要适应孩子的需要,每次只需1分钟即可。
针对触觉失调的预防 游戏
游戏 4:触觉抚触
适宜年龄:0岁—2岁
训练意义:刺激触觉系统,改善触觉敏感。
训练方法一:姐妹们可以把手清理消毒、洗干净后,在孩子的全身进行轻轻抚摸,每天坚持在15分钟左右
训练方法二:还可以用触觉刷,消毒后,进行触觉刷刷身体,也是每天15分钟左右
游戏 5:摸宝 游戏
适宜年龄:3个月—3岁
训练意义:提升触觉区辨。
训练方法:找个盒子,里面放上不同形状材质的仿真水果、小型玩具、小型积木,要求是材质多样、形状多样。(注意安全:防止孩子吞食)让孩子把手伸进去触摸,可要求孩子摸出某个特定的物品。
训练时间:15分钟左右
针对本体失调的预防训练
游戏 6:球类运动
适宜年龄:3岁以上
训练意义:锻炼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提高反应能力与灵活度,提升注意力、学习力。
训练方法:孩子可以踢足球、抛投乒乓球、可以拍打气球、或者拍篮球。可以由分解到连贯,逐渐增加难度。
训练时间:15分钟左右
游戏 7:跳格子
适宜年龄:3岁以上
训练意义:对孩子的空间概念及本体觉刺激都有很大帮助。在跳跃的过程中,还涉及孩子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控制和协调,平衡,肌张力。
操作方法:地点最好是户外,家里也可以,只要运用家里的拼图地垫即可。设置不同的形状、格子(不宜过宽)。让孩子重复往返跳跃。
训练时间:15分钟左右
针对视觉失调的预防训练
游戏 8:丢接球
适宜年龄:1—3岁
训练意义:改善孩子的手眼、双侧协调,及视觉追踪。对孩子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训练方法:在家里或者户外,用一个波波球,让孩子可以抛解,可以追逐,可以踢。
训练时间:15分钟左右
游戏 9:找不同
适宜年龄:3-4岁
训练意义:锻炼孩子的视觉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注意力的集中强度与覆盖广度。
训练方法:网上找一些图片。让孩子找出不同的点,年龄小难度低,年龄大难度大。
训练时间:10分钟左右
针对听觉失调的预防训练
游戏 10:大自然的声音
适宜年龄:6个月—4岁
训练意义:孩子亲近自然,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以及识别能力,增强注意力。
训练方法:让他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狮吼、虎啸等。
姐妹们也可以将一些含有自然声音的CD盘,放给孩子听,同时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什么声音。也可以用嘴模仿出各种动物和自然界的声响,鼓励孩子模仿这些声音。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感统失调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针对感统失调的10个训练小 游戏 。姐妹们,记住了吗?
这里是@月嫂了不起大讲堂 ,全网百万月嫂阿姨平台。关注我,陪您一起成为金牌护理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如本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知,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月嫂# #宝宝# #感统失调#
一、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二、感统失调分成5种类型
1、前庭感统失调,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好动不安等;
2、脑神经抑制困难,表现为:过度兴奋、尖叫、哭闹不止等;
3、触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不敏感。触觉敏感又分为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两种。有退缩行为的孩子,不喜欢和人交往,爱哭;而触觉不敏感的孩子,没有安全意识,磕磕碰碰不知道痛,会做出一些冒险动作;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胆小、内向、不自信等,这样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脚甚至口吃;
5、情绪压力过大,表现为:不爱学习,对啥都不感兴趣。
扩展资料:
综合起来说,感觉统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参考资料:感统失调百度百科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觉统合训练系统是通过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出的虚拟康复训练环境,包含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结合最科学的实物训练器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促进儿童大脑与体魄的发育。
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都市化生活使活动空间的减少,户外活动减少,独生子女群体生活的不足等等)使婴幼儿期的感觉学习明显不足,尤其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及运动觉的学习。因此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
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感觉统合失败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Ayres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
感统失调!有可能正妨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前庭觉失调1、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易受周边环境影响2、容易分心、读书时容易跳行漏字3、抄写时常常出错、书写速度慢等本体觉失调1、动作协调能力差、不会跳绳和连续拍球2、走路易摔、做事易拖拉磨蹭、语言能力不足3、字迹不规则或者忽轻忽重等触觉失调1、粘人、怕生、不喜欢交往,适应差2、情绪敏感、易粗暴3、抗干扰性差、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等感统失调会造成以上现象,也可以找专业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训练,如多特儿童专注力。
感统失调这个词太高大上,以至于很多宝爸宝妈一听这个词,就觉得早教机构很靠谱。生怕自己家娃“输在起跑线”的爹妈当然大把银子掏出来上课。但是却不知道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为啥自家宝宝几乎每条都中?今天我们就来深八一下,几乎没有哪个宝宝能躲过的“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到底是什么
1、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提出的一种理论,但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
理论认为: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还有掌握平衡感的内耳前庭觉,以及本体觉等等。感觉统合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些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分析刺激,做出回应的能力。比如一个人喝到很烫的水,就不会继续喝了。
2、感统失调:被虚假宣传的严重症状
而感统失调,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感觉统合能力出了问题,某一种感觉格外敏感,比如害怕水就可以被认为是触觉太过敏感,或者是因为前庭觉出了问题,平衡感很差,走路爱摔跤等等。在国外,感统失调通常用来描述,儿童自闭症或者多动症的症状。根本没有用在普通儿童身上。所以我们也很难找到关于感统失调的国外早教书籍或者论文。
我家宝宝真的“感统失调”了么?
茉莉妈妈断定茉莉“感统失调”证据确凿,因为她在早教班填了一份关于“感统失调”的量表。那些日常行为的问题,茉莉几乎条条都中。而这些行为问题中,让她最烦恼的是茉莉的注意力也太不集中了,总是玩玩这个玩具,两下就丢一边,再去看看这个。茉莉妈妈担心她以后在学习上会有困难。
▲ 所谓“感统失调”是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其实早教机构量表中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孩子成长中最常见的那些问题。所以我们对照量表在看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感觉条条都在说自家的娃。认生、怕水、好动、控制不了情绪。其实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就算有些表现看起来有点“感统失调”,大部分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解决,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就像一岁半的茉莉,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本来是正常的行为,却让焦虑的妈妈觉得是“感统失调”。
▲ 严重“感统失调”需要担心的是背后原因
大部分孩子的“感统失调”都是早教机构在贩卖焦虑,而少部分孩子真正的“感统失调”就一定要引起家长重视。比如一般孩子特别好动,会被认为前庭觉迟钝。但是当孩子喜欢不断旋转的甚至已经影响正常生活的时候。宝爸宝妈最好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严重的感统失调,原因可能是自闭症或多动症等心理疾病。早教机构所谓的“感统训练”完全解决不了问题。
感统训练有无意义?
即便“感统失调”只是早教机构偷换概念,贩卖焦虑的产物。邻居乐乐的奶奶还是认为,感统训练是有用的。乐乐是个三岁小男孩,但是平衡感和肢体协调能力比较差。当小区的男孩子们骑着滑板车、平衡车各种车呼啸而过的时候,唯独不见乐乐的身影。就算是走走小区的石子路,已经早就走稳的乐乐还是会摔跤。但自从上了早教班的感统课,奶奶说乐乐的平衡感似乎变好了。
打开感官的感统课
二宝的早教课程里,也有针对感统的课程。我还记得一节课是老师把一些垫子扔在教室各个角落,跟孩子们说这是小石头,我们现在要踏着石头过河。我心中泛起一丝悲哀。在我们小时候,踏着石头过河,听着溪水潺潺、闻着田野里的花香是每天的日常,哪里有什么“感统失调”?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在都市里,他们能摸到的东西,大都是金属、塑料、木材。如果再有一两个担心孩子生病,不让他们到处乱摸的家长。触觉怎么发展?他们能闻到的东西只是加工过的食物、人造的香精。感觉的丰富性大打折扣,感知的能力也受到影响。而感统课上,老师会通过各种刻意准备的材料,让孩子的感觉世界更加丰富。
感统课替你陪娃玩
如果不去理会耸人听闻的“感统失调”,仅仅把感统课当做是专注陪娃的契机。花出去的银子或许会没那么肉疼。爱摔跤的乐乐,其实并不是什么前庭觉失调,只是因为奶奶常年带娃,老人不愿意出门,乐乐也基本在家活动。练习的少,自然肢体不协调。在感统课上和老师家长一同疯玩,时间长了,当然会有改善。
在家如何带宝宝“感统训练?
想要让娃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更好,其实没必要一定去上动辄大几万的“感统培训班”,做到这几点,在家和娃好好玩就足够了。
爸爸要上阵
妈妈和家中长辈长期照顾,而爸爸陪伴时间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肢体协调、敏感等问题。那仅仅因为运动不足。妈妈陪娃的方式更倾向于安静的玩玩具、对话和情感连接。而爸爸的游戏更多是指向体能的,对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发展,有无法代替的正向作用。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爸爸的陪伴都是至关重要的。
放手让孩子探索
在小区里常常能见到景象,孩子在前面跑,奶奶拿着水壶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说,跑慢点,小心摔到。当孩子对地上的树叶感兴趣正准备捡的时候,老人说。别拿别拿脏脏。孩子于是缩回了手。起风了,老人马上说,走回家,起风了,别感冒了。种种所谓“感统失调”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被保护的太好了,以至于没有机会,打开感官探索世界。
在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们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放手,带孩子到刺激足够丰富、场地足够大的地方,让他们自己探索。观看蚂蚁、感受风吹过、听树叶沙沙的声音。而不是呆在游戏房,面对声光电玩具。
感统失调引起孩子学习困难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进入学校,有以下表现:幼儿园,听不懂老师指令不合群、有攻击性行为,脾气暴躁;进入新学期,孩子写作业拖拉、书写困难、阅读困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情绪不稳定等等。以上情况在教育学里,被称之为“学习障碍”或者“学习困难”。例如辨认字的正确性及流畅度有一定困难、无法拼写以及语言的拼音组成有困难等,长期下去导致学习成绩落后、无法掌握学习方法。父母此时大多会误认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孩子上课总是分神开小差”“做作业磨磨蹭蹭”“作业完成得乱七八糟,总是粗心大意”……大概总有家长听到这样的评价,但是经过专业测评,往往会发现,孩子们可能只是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出现了失调。感统失调不仅会给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烦恼,也会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少问题。因此,用训练的方法来改善儿童的学习能力刻不容缓。首先,要注重教育方式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在环境因素中,家庭因素对感觉统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感统失调造成的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认可并接受儿童的独特性;②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并恰当设计发展领域;③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④善于进行家、校的沟通。家长需要在心理、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资源以及家庭对外沟通合作等几个方面做出正确的改变。其次,进行相关感统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来说,限制因素较少,主要是提高儿童的感知觉、动作、语言、认知等多个方面整合的能力。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将其已学或正在学习的知识渗透于训练中。下面介绍几种家庭日常训练,不需要特殊训练教具。①时光倒流:家长在儿童睡前轻叩或按压或搓揉儿童全身,帮助儿童放松,同时引导其回想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也可以进行自主训练,让儿童自我按摩且注意力集中于被触部位,而后全身放松仰卧床上,回忆一天生活过程;更多感统训练方法优佳加儿童感统训练机构智能小程序②随意问答:家长可不经意间就生活的琐事与儿童交流,并进行一问一答,例如:还记得我们上次来这里玩是什么时候吗?地铁的下一站记得是哪儿吗?老师今天在课堂上问你什么问题啦?这样可以帮助儿童找寻生活的线索及轨迹,有利于增强儿童瞬时和长时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③物品整理: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整理物品,如整理自己的衣物,手势散落在桌上的报纸杂志、杂乱无序的储物箱,整理书房、随意填塞的冰箱储藏柜等。
你好,刚好看到你的求助,我这边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点开看详情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的方法之一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课题开题报告要写多久
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的方法之二句子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无论放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
一是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由于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一般先来自题目所反映的问题,所以在拟定题目时,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也就是题目的表述应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浏览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二是关于研究背景的表述。这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重点,对此问题的论述,一是使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的发展情况的全面把握,从而了解申报者的研究基础;二是说明本人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三是关于研究内容的表述。一般来说,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但是,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因素逐一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目的是避免课题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是决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在课题论证中,应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取哪些主要研究方法,不仅要写方法的名称,还应写运用这一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五是关于研究条件的表述。对研究条件进行分析,目的使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组织能力,课题组人员构成的优势等。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等。
六是关于研究步骤和成果形式的表述。在这一部分,首先需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每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及预期的研究成果,然后再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基本研究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目标特色:1、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2、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扩展资料毕业论文的作用:1、推动教育科研活专动自身不断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论文是十分有必要的。2、交流认识:教育科研过程,属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的方法之一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课题开题报告要写多久
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的方法之二句子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无论放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
一是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由于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一般先来自题目所反映的问题,所以在拟定题目时,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也就是题目的表述应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浏览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二是关于研究背景的表述。这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重点,对此问题的论述,一是使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的发展情况的全面把握,从而了解申报者的研究基础;二是说明本人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三是关于研究内容的表述。一般来说,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但是,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因素逐一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目的是避免课题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是决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在课题论证中,应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取哪些主要研究方法,不仅要写方法的名称,还应写运用这一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五是关于研究条件的表述。对研究条件进行分析,目的使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组织能力,课题组人员构成的优势等。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等。
六是关于研究步骤和成果形式的表述。在这一部分,首先需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每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及预期的研究成果,然后再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写: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
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
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统称为“研究生”,都是学生,且没有毕业或拿到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且拿到学位称为“硕士”。学制两到三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且拿到学位称为“博士”。学制一般是三到六年。博士后是博士毕业后,就有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学制不定。在我国,最高学历是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统称为“研究生”,都是学生,且没有毕业或拿到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且拿到学位称为“硕士”。学制两到三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且拿到学位称为“博士”。学制一般是三到六年。博士后是博士毕业后,就有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学制不定。在我国,最高学历是博士后。
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在写研究内容时,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扩展资料: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是要注意的是,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开题报告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