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滤波器论文可以发的期刊

发布时间:

滤波器论文可以发的期刊

要外文文献,一般都是在网站\网店\图书馆找,您这个看起来有些专业,FIR 滤波器是在数字信号处理(DSP)中经常使用的滤波器,在Labview中还没应用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期刊推荐部分: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是天津大学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获Caj-cd规范获奖,综合影响因子为0.67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杂志刊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要设备研究开发方面的学术...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天津大学

快捷分类:电力电力工业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天津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3-8930, 12-1251/TM

创刊时间:1989  影响因子 0.671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冶金自动化

冶金自动化是原国家科委批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主办,冶金行业(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科技刊物。冶金自动化期刊适合从事自动化科研、设计、生产、...

3.工矿自动化

《工矿自动化》杂志原名《煤矿自动化》,创刊于1973年,1978年公开发行,1982年由原煤炭工业部委托煤炭科学研究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主办,2002年改名为《工矿自动化》,是国内...

4.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是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的统计源期刊,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354。电气自动化杂志刊载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论文。

5.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半月刊)创刊于1977年,是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技术期刊,是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1种著名文献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

发到你邮箱了,请查收

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52篇,EI收录74篇, 发表的论文被正面他引502次,其中被国内外学者在SCI源期刊上他引195次,被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论文他引35次。21篇论文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Raouf A.lbrahim教授在其专著(Vibroimpact dynamics-Modeling,Mapping and Applications,Spring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9)中引用。[1] Luo Guanwei(罗冠炜), Xie Jianhua(谢建华) , Sun Xunfang(孙训方). Quasi-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ur of a two-dergree-of-freedom impact system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9, 12(3): 279-282 (1999年SCI收录)[2]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transition phenomena in a two-degrees-of- freedom system with perfectly plastic impact.Physics Letters A, 1999, 263: 83-90 (1999年SCI收录)[3] G. W. Luo , J. H. Xie. Hopf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8, 213(3): 391-408 (1999年SCI收录,SA收录)[4] G. W. Luo,J.H. Xie.Bifurcations and chaos in a system with impacts.Physica D, 2001, 148: 183-200 ((2001年SCI收录)[5] G. W. Luo,J. H Xie. Hopf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in two strong resonance c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2, 37(1):19-34 (2002年 SCI收录,EI Compendex收录)[6] G.W. Luo,J.H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vibro-impact and chaos of a dual component system.Physics Letters A, 2003,313: 267-273 (2003年SCI收录)[7] Luo Guanwei,Xie Jianhua.Research in 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clearenc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3, 16(2): 127-133. (2003年 SCI收录)[8] Luo Guanwei,Chu Yandong,Yanlong Zhang and Jianhua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5, 21(2): 197-206. (2005年 SCI收录)[9] G. W. Luo,J. H. Xie.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 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004年 SCI收录)[10] G.W. Luo,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 and routes to chao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contacting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4,323: 210-217 (2004年 SCI收录)[11]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global bifurcation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system with plastic vibro-impact.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 240(5), 837-858 (2001年SCI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SA收录)[12] Luo Guanwei, Chang Yingxiang, Zhang Shengchuan. Periodic and Chaotic Motions of an Impact Forming Machinery with Double Mass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4, 274: 421-426 (2004年 SCI收录)[13] G. W. Luo, J. H. Xie. 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contacting a single sto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2): 99-127[14] G. W. Luo, J. H. Xie. Subharmonic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the vibro-impact systems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3): 239-254.[15] G. W. Luo, J. H. Xie.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with a ga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3, 10(3): 229-255[16] Zhao Wenli, Zhou Xiaojun, Luo Guanwei. Bifurcation and chaos research on dry friction system in the spring fault cond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3, 17(24): 4395-4401. (2003年 SCI收录)[17] Lu Huaiwei, Wei Yun, Wu Kaij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Design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with 22 and 33 fiber couplers.Acta Optica Sinica, 2011[18] Ding Wangcai, Li Guofang,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Torus and its locking, doubling, chaos of a vibro-impact system.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2[19] Lu Huai-Wei, Wu Kai-Jun, Wei Y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Study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based on two-stage cascade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2[20] Yang Liu, Dehghan Mehdi, Yu Jian-Ning, Luo Guan-Wei. Inverse problem of time-dependent heat sources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11[21] LUO G W, LV X H, LV XF. Zhu Dynamics of vibro-impact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large dissip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2008(SCI)[22] LUO G W, LV X H. Dynamics of a Plastic Impact System with oscilletory and Progressive Mo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8(SCI)[23] G.W. Luo, Y.L. Zhang, J.H. Xie. 1:3 resonance bifurcation of a three-degree-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8, 372(17):2026-2031(SCI收录)[24] G.W. Luo, Y.L. Zhang, J.H. Xie. Bifurcation sequence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a 1:2 strong resonance point.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9, 10(1): 1-15(SCI收录)[25] G.W. Luo, Y.L. Zhang, Y.D. Chu, J.G. Zhang.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s of fixed points in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7,8(4):1272- 1292(SCI收录)[26] G.W. Luo, Y.L. Zhang, J.G. Zhang. Dynamical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near the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7(1-2):17-36(SCI收录)[27] G.W. Luo, Y.L. Zhang, J.N. Yu. Dynamical behavior of vibro-impact machinery near a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292 (1-2): 242-278(SCI收录)[28]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Jiangang Zhang. Periodic- impact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1:4 strong resonance point.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08,13(5):1002- 1014(SCI收录)[29]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Analyses of impact motions of harmonically excited systems having rigid amplitude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7,34(11):1883-1905(SCI收录)[30]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Yao Huiming. Periodic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a Plastic Impact Machine.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7, 340-341,307-312(SCI、EI Compendex收录)[31]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Xie, Jianhua, Zhang Jiangang. Vibro-impact dynamics near a strong resonance point.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7, 23(3): 329-341(SCI、EI Compendex收录)[32] G.W. Luo, Y.D. Chu, Y.L. Zhang, J.G. Zhang. Double Neimark–Sacker bifurcation and torus bifurcation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8(1-2):154-179(SCI收录)[33] Guanwei Luo, Yandong Chu,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 Sinica, 2005,21(2): 197-206(SCI、EI Compendex收录)[34]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13(3): 360-366. (2000年 EI收录)[35]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 1999, 21(6): 24-29. (2000年 EI收录)[36]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运动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 21 (2):138-144.[37]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形成过程.固体力学学报, 2003, 24(3): 284-292.[38]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两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力学学报, 2000, 32(5): 579-586.[39]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单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分岔特点.中国机械工程, 2001, 12(11): 1297-1300.[40]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与稳定性.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6(3): 61-66. (2000年 EI收录)[41] 罗冠炜, 谢建华. 强共振情况下冲击成型机的亚谐与Hopf分岔.力学学报, 2003, 35(5): 592-598.[42] 罗冠炜, 谢建华. 冲击振动落砂机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1): 74-78.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3] 罗冠炜,俞建宁, 尧辉明, 谢建华. 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4] 罗冠炜,褚衍东, 朱喜峰, 谢建华. 塑性碰撞机械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5] 何忠韬, 罗冠炜.基于涡流管制热原理的汽车清洗方法水.机械工程学报,2005[46]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冲击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亚谐分岔与Hopf分岔.爆炸与冲击, 2003, 29(1): 67-73.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7] 罗冠炜,徐岩, 谢建华. 冲击消振器的概周期碰振运动分析.爆炸与冲击, 2003, 29(4): 360- 367.[48] 罗冠炜, 谢建华. 双质体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全局分岔.工程力学, 2004, 21(1): 118-124.[49]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含对称刚性约束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2007[50] 罗冠炜, 张艳龙, 张建刚, 谢建华. 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Hopf-flip 余维二分岔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7[51] 罗冠炜, 褚衍东,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Hopf-pitchfork余维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2]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二重Hopf分岔.工程力学, 2006[53] 罗冠炜, 俞建宁, 尧辉明, 褚衍东. 小型振动冲击式打桩机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4] 罗冠炜. 碰撞振动系统的复杂分叉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1[55]罗冠炜. 客车转向架蛇行运动的Hopf 分叉.工程力学, 2001[56]任万勇, 罗冠炜. 转8A货车转向架重要承载部件的模态试验与分析.工程力学, 1999[57]任恩恩, 鲁彦, 鲁怀伟, 罗冠炜. 全光纤MZI型三信道波长交错滤波器的改进.光学・精密工程, 2010[58] 罗冠炜, 谢建华.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59] 罗冠炜, 谢建华, 康胜. 双质体冲击式成型机的周期运动在强共振情况下的亚谐分叉与 Hopf 分叉.力学学报, 2003[60] 罗冠炜, 谢建华.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1999[61]赵文礼, 郑国忠, 罗冠炜. 干摩擦车辆系统的周期运动和稳定性.铁道车辆, 2003[62]鲁怀伟, 马莉, 蒲会兰, 罗冠炜. 非平稳机械振动噪声中瞬态故障信号的检测.铁道学报,2003[63] 罗冠炜, 褚衍东, 苟向锋.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及混沌形成过程.机械强度,2005,27(4):445-451[64] 鲁怀伟,张玉娥,罗冠炜。基于 2×2 和 3×3 耦合器的级联马赫曾德干涉仪型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7[65] 鲁怀伟, 褚衍东, 罗冠炜. 种新型级联MZ 波长交错器的设计与实验.光电子・激光,2007[66] 鲁怀伟, 章宝歌, 李敏芝, 罗冠炜. 基于双耦合器的平坦型全光纤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6[67] 罗冠炜, 谢建华.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68] 谢飞鸿, 罗冠炜, 关惠平, 王庆贤. 金属爆炸焊接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焊接学报, 2005[69]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Complex dynamical behaviour of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single stop.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513-516.[70]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Sun Xunfang. Hopf bifurcations of two-of-freedom vibro-impcat system in week and strong resonance cas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II). 1998: 711-715. (1999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71] Luo Guanwei, Kang Sheng. Hopf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motion of an impact-forming machinery.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85-88. (2002年ISTP收录)[72]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Gao Pu. Chaotic vibration of cutting lathe. 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for Science and Experiments.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2001, 524-527. (2003年EI Compendex收录, ISTP收录)[73]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railroad vehicle.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2, 439-443. (2003年ISTP收录)[74]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Periodic motion and global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 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gap.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V), 2002, 1122-1126. (2003年ISTP收录)[75]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Unusual routes from periodic motion to chaos for a vibro-impact system. Third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ptical Engineering, 2002, Vol.4537, 453-456. (2002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微波滤波器的研究论文怎么写

近年来,相干微波光子滤波器(CMWF)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CMWF可以实现微波频段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光子滤波,在微波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CMW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型CMWF的结构设计;二是CMWF的性能模拟;三是CMWF的全球最优设计。首先,新型CMWF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在结构的简化、优化和改进。为了提高CMWF的性能,已经提出了多种新型的结构,例如双振荡器CMWF、多段CMWF、混合CMWF和改进型CMWF等。其次,CMWF性能模拟也获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不同的算法和,用于模拟CMWF的性能,其中包括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模拟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最后,CMWF全球最优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可以有效地实现CMWF的最优设计。总之,近年来,相干微波光子滤波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结构设计、性能模拟和全球最优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微波光子滤波器是一种基于光学技术来实现微波信号处理的器件,主要是利用光学器件对光波进行调制、延迟等操作,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调制、滤波等处理。目前微波光子滤波器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器件设计和制备:微波光子滤波器通常由光纤、光栅、耦合器等光学器件组成,因此关键是要优化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技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功能。2. 滤波器性能研究:包括滤波器的带宽、频率响应、动态范围等性能,以及与微波信号处理相关的参数,如相位响应、群延迟等。这些性能研究旨在提高微波光子滤波器的性能和功能。3. 应用研究: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应用涉及到雷达、通信、军事等领域,因此需要对其应用进行研究。例如,对于雷达应用,需要研究微波光子滤波器在多普勒雷达等方面的应用;对于通信应用,则需要研究微波光子滤波器在光纤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总体来说,微波光子滤波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研究旨在提高微波信号处理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进一步扩大微波光子学的应用范围。

发夹型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发夹型滤波器是由发夹型谐振器并排排列耦合而成, 它是将半波长耦合谐振器折合成“U”字型构成的 , 其耦合拓扑结构属于交叉耦合。交叉耦合的最大优点是能在通带附近的有限频率处产生传输零点, 因而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将获得较大提高。 X 波段 U 字型谐振器结构中直角弯角的长度计算为 0. 7 倍线宽, 抽头与 50 Ω 微带线匹配, 相邻的谐振器间耦合系数一般使用如式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 已知相关参数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一个X 波段抽头发夹微带滤波器, 滤波器指标要求如下: 中心频率为 11 GHz, 通 带频率10. 6 ~ 11. 4 GHz; 带内波纹≤0. 5 dB; 带外抑制为12 GHz 时衰减 > 50 dB。

基于滤波器的毕业论文

大学是干嘛的地方?无论多高的学历和职称,不会设计、制造教具,不会设计、制造教学仪器,不会维修仪器和设备;用你父母的钱进口教学仪器模仿了委托工厂仿制就是佼佼者;用你父母的钱请校外的人来维修设备、从校外采购配件;用你父母的钱请教学仪器生产企业提供教学实验讲义,将作者填上他们的名字就有教学突出成就奖;教你背诵的公式和外语,永远也比不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网上公开的教材内容。学生也不要埋怨学费贵,除了上面教师的原因,你们自己的基础实验、专业课就上的迷迷糊糊的,高额投资下的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科技竞赛、毕业论文、商业开发,都见不得阳光,将真金白银变成了一堆堆的垃圾!!!!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在液压伺服系统中采用液压伺服阀作为输入信号的转换与放大元件。液压伺服系统能以小功率的电信号输入,控制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与压力)输出,并能获得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很快的响应速度。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三类液压伺服系统一般的设计步骤如下: 1)明确设计要求:充分了解设计任务提出的工艺、结构及时系统各项性能的要求,并应详细分析负载条件。 2)拟定控制方案,画出系统原理图。 3)静态计算:确定动力元件参数,选择反馈元件及其它电气元件。 4)动态计算: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开环波德图,分析稳定性,计算动态性能指标。 5)校核精度和性能指标,选择校正方式和设计校正元件。 6)选择液压能源及相应的附属元件。 7)完成执行元件及液压能源施工设计。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依照上述设计步骤,进一步说明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介绍具体设计计算方法。由于位置控制系统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系统,所以介绍将以阀控液压缸位置系统为主。 4.1 全面理解设计要求 4.1.1 全面了解被控对象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被控对象—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主机在工艺上和结构上对其提出的要求。例如轧钢机液压压下位置控制系统,除了应能够承受最大轧制负载,满足轧钢机轧辊辊缝调节最大行程,调节速度和控制精度等要求外,执行机构—压下液压缸在外形尺寸上还受轧钢机牌坊窗口尺寸的约束,结构上还必须保证满足更换轧辊方便等要求。要设计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必须充分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设计师应全面了解被控对象的工况,并综合运用电气、机械、液压、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被控对象的各项要求。 4.1.2 明角设计系统的性能要求 1)被控对象的物理量:位置、速度或是力。 2)静态极限:最大行程、最大速度、最大力或力矩、最大功率。 3)要求的控制精度:由给定信号、负载力、干扰信号、伺服阀及电控系统零飘、非线性环节(如摩擦力、死区等)以及传感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定位精度,分辨率以及允许的飘移量等。 4)动态特性:相对稳定性可用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谐振峰值和超调量等来规定,响应的快速性可用载止频率或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来规定; 5)工作环境:主机的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的冷却、振动与冲击、电气的噪声干扰以及相应的耐高温、防水防腐蚀、防振等要求; 6)特殊要求;设备重量、安全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其它工艺要求。 4.1.3 负载特性分析 正确确定系统的外负载是设计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影响系统的组成和动力元件参数的选择,所以分析负载特性应尽量反映客观实际。液压伺服系统的负载类型有惯性负载、弹性负载、粘性负载、各种摩擦负载(如静摩擦、动摩擦等)以及重力和其它不随时间、位置等参数变化的恒值负载等。 4.2 拟定控制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 在全面了解设计要求之后,可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按表6所列的基本类型选定控制方案并拟定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对直线位置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阀控液压缸的方案,方块图如图36所示。图36 阀控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方块图表6 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方式的基本类型伺服系统 控制信号 控制参数 运动类型 元件组成机液电液气液电气液 模拟量数字量位移量 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压力 直线运动摆动运动旋转运动 1.阀控制:阀-液压缸,阀-液压马达2.容积控制:变量泵-液压缸;变量泵-液压马达;阀-液压缸-变量泵-液压马达3.其它:步近式力矩马达 4.3 动力元件参数选择 动力元件是伺服系统的关键元件。它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整个工作循环中使负载按要求的速度运动。其次,它的主要性能参数能满足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动态特性。此外,动力元件参数的选择还必须考虑与负载参数的最佳匹配,以保证系统的功耗最小,效率高。 动力元件的主要参数包括系统的供油压力、液压缸的有效面积(或液压马达排量)、伺服阀的流量。当选定液压马达作执行元件时,还应包括齿轮的传动比。 4.3.1 供油压力的选择 选用较高的供油压力,在相同输出功率条件下,可减小执行元件——液压缸的活塞面积(或液压马达的排量),因而泵和动力元件尺寸小重量轻,设备结构紧凑,同时油腔的容积减小,容积弹性模数增大,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是随供油压力增加,由于受材料强度的限制,液压元件的尺寸和重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元件的加工精度也要求提高,系统的造价也随之提高。同时,高压时,泄漏大,发热高,系统功率损失增加,噪声加大,元件寿命降低,维护也较困难。所以条件允许时,通常还是选用较低的供油压力。 常用的供油压力等级为7MPa到28MPa,可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结构限制条件选择适当的供油压力。 4.3.2 伺服阀流量与执行元件尺寸的确定 如上所述,动力元件参数选择除应满足拖动负载和系统性能两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与负载的最佳匹配。下面着重介绍与负载最佳匹配问题。 (1)动力元件的输出特性 将伺服阀的流量——压力曲线经坐标变换绘于υ-FL平面上,所得的抛物线即为动力元件稳态时的输出特性,见图37。 图37 参数变化对动力机构输出特性的影响a)供油压力变化;b)伺服阀容量变化;c)液压缸面积变化 图中 FL——负载力,FL=pLA; pL——伺服阀工作压力; A——液压缸有效面积; υ——液压缸活塞速度, ; qL——伺服阀的流量; q0——伺服阀的空载流量; ps——供油压力。 由图37可见,当伺服阀规格和液压缸面积不变,提高供油压力,曲线向外扩展,最大功率提高,最大功率点右移,如图37a。 当供油压力和液压缸面积不变,加大伺服阀规格,曲线变高,曲线的顶点A ps不变,最大功率提高,最大功率点不变,如图37b。 当供油压力和伺服阀规格不变,加大液压缸面积A,曲线变低,顶点右移,最大功率不变,最大功率点右移,如图37c。 (2)负载最佳匹配图解法 在负载轨迹曲线υ-FL平面上,画出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调整参数,使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从外侧完全包围负载轨迹曲线,即可保证动力元件能够拖动负载。在图38中,曲线1、2、3代表三条动力元件的输出特性曲线。曲线2与负载轨迹最大功率点c相切,符合负载最佳匹配条件,而曲线1、3上的工作点α和b,虽能拖动负载,但效率都较低。 (3)负载最佳匹配的解析法 参见液压动力元件的负载匹配。 (4)近似计算法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动力元件时常采用近似计算法,即按最大负载力FLmax选择动力元件。在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上,限定 FLmax≤pLA= ,并认为负载力、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是同时出现的,这样液压缸的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37) 图38 动力元件与负载匹配图形 按式37求得A值后,可计算负载流量qL,即可根据阀的压降从伺服阀样本上选择合适的伺服阀。近似计算法应用简便,然而是偏于保守的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系统的性能,但传递效率稍低。 (5)按液压固有频率选择动力元件 对功率和负载很小的液压伺服系统来说,功率损耗不是主要问题,可以根据系统要求的液压固有频率来确定动力元件。 四边滑阀控制的液压缸,其活塞的有效面积为 (38) 二边滑阀控制的液压缸,其活塞的有效面积为 (39) 液压固有频率ωh可以按系统要求频宽的(5~10)倍来确定。对一些干扰力大,负载轨迹形状比较复杂的系统,不能按上述的几种方法计算动力元件,只能通过作图法来确定动力元件。 计算阀控液压马达组合的动力元件时,只要将上述计算方法中液压缸的有效面积A换成液压马达的排量D,负载力FL换成负载力矩TL,负载速度换成液压马达的角速度 ,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当系统采用了减速机构时,应注意把负载惯量、负载力、负载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都转换到液压马达的轴上才能作为计算的参数。减速机构传动比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液压固有频率的要求下,传动比最小,这就是最佳传动比。 4.3.3 伺服阀的选择 根据所确定的供油压力ps和由负载流量qL(即要求伺服阀输出的流量)计算得到的伺服阀空载流量q0,即可由伺服阀样本确定伺服阀的规格。因为伺服阀输出流量是限制系统频宽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伺服阀流量应留有余量。通常可取15%左右的负载流量作为伺服阀的流量储备。 除了流量参数外,在选择伺服阀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伺服阀的流量增益线性好。在位置控制系统中,一般选用零开口的流量阀,因为这类阀具有较高的压力增益,可使动力元件有较大的刚度,并可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与控制精度。 2)伺服阀的频宽应满足系统频宽的要求。一般伺服阀的频宽应大于系统频宽的5倍,以减小伺服阀对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3)伺服阀的零点漂移、温度漂移和不灵敏区应尽量小,保证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不超出设计要求。 4)其它要求,如对零位泄漏、抗污染能力、电功率、寿命和价格等,都有一定要求。 4.3.4 执行元件的选择 液压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好坏。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除了按本节所述的方法确定液压缸有效面积A(或液压马达排量D)的最佳值外,还涉及密封、强度、摩擦阻力、安装结构等问题。 4.4 反馈传感器的选择 根据所检测的物理量,反馈传感器可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力(或压力)传感器。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液压伺服系统,作为系统的反馈元件。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主要决定于系统的给定元件和反馈元件的精度,因此合理选择反馈传感器十分重要。 传感器的频宽一般应选择为控制系统频宽的5~10倍,这是为了给系统提供被测量的瞬时真值,减少相位滞后。传感器的频宽对一般系统都能满足要求,因此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可近似按比例环节来考虑。 4.5 确定系统方块图 根据系统原理图及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即可构成系统的方块图。根据系统的方块图可直接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阀控液压缸和阀控液压马达控制系统二者的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只要把相应的符号变换一下即可。 4.6 绘制系统开环波德图并确定开环增益 系统的动态计算与分析在这里是采用频率法。首先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求出波德图。在绘制波德图时,需要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改变系统的开环增益K时,开环波德图上幅频曲线只升高或降低一个常数,曲线的形状不变,其相频曲线也不变。波德图上幅频曲线的低频段、穿越频率以及幅值增益裕量分别反映了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截止频率及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可根据闭环系统所要求的稳态精度、频宽以及相对稳定性,在开环波德图上调整幅频曲线位置的高低,来获得与闭环系统要求相适应的K值。 4.6.1 由系统的稳态精度要求确定K 由控制原理可知,不同类型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决定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因此,可以由系统对稳态精度的要求和系统的类型计算得到系统应具有的开环增益K。 4.6.2由系统的频宽要求确定K 分析二阶或三阶系统特性与波德图的关系知道,当ζh和K/ωh都很小时,可近似认为系统的频宽等于开环对数幅值曲线的穿越频率,即ω-3dB≈ωc,所以可绘制对数幅频曲线,使ωc在数值上等于系统要求的ω-3dB值,如图39所示。由此图可得K值。 图39 由ω-3dB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a)0型系统;b)I型系统 4.6.3 由系统相对稳定性确定K 系统相对稳定性可用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来表示。根据系统要求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来绘制开环波德图,同样也可以得到K。见图40。 实际上通过作图来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往往要综合考虑,尽可能同时满足系统的几项主要性能指标。 4.7 系统静动态品质分析及确定校正特性 在确定了系统传递函数的各项参数后,可通过闭环波德图或时域响应过渡过程曲线或参数计算对系统的各项静动态指标和误差进行校核。如设计的系统性能不满足要求,则应调整参数,重复上述计算或采用校正环节对系统进行补偿,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直到满足系统的要求。 4.8 仿真分析 在系统的传递函数初步确定后,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该系统进行数字仿真,以求得最佳设计。目前有关于数字仿真的商用软件,如Matlab软件,很适合仿真分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应用研究基于Web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J2EE的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平台开发与设计

关于滤波器论文题目

摘 要 FIR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经典方法,其设计方法有多种,用DSP芯片对FIR滤波器进行设计时可以先在MATLAB上对FIR数字滤波器进行仿真,所产生的滤波器系数可以直接倒入到DSP中进行编程,在编程时可以采用DSP独特的循环缓冲算法对FIR数字滤波器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计的复杂度,使滤波器的设计快捷、简单。关键词 FIR;DSP;循环缓冲算法1 引言在信号处理中,滤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数字滤波与模拟滤波相比有很多优点,它除了可避免模拟滤波器固有的电压漂移、温度漂移和噪声等问题外,还能满足滤波器对幅度和相位的严格要求。低通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低通FIR滤波器)有其独特的优点,因为FIR系统只有零点,因此,系统总是稳定的,而且容易实现线性相位和允许实现多通道滤波器。2 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2.1 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设a i(i=0,1,2,…,N一1)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输入信号为 x(n),则FIR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R滤波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2.2 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 窗函数设计法 从时域出发,把理想的无限长的hd(n)用一定形状的窗函数截取成有限长的h(n),以此h(n)来逼近hd(n),从而使所得到的频率响应H(ejω)与所要求的理想频率响应Hd(ejω) 相接近。优点是简单、实用,缺点是截止频率不易控制。 (2) 频率抽样设计法从频域出发, 把给定的理想频率响应Hd(ejω)以等间隔抽样,所得到的H(k)作逆离散傅氏变换,从而求得h(k),并用与之相对应的频率响应H(ejω)去逼近理想频率响应Hd(ejω)。优点是直接在频域进行设计,便于优化,缺点是截止频率不能自由取值。(3) 等波纹逼近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前面两种方法虽然在频率取样点上的误差非常小,但在非取样点处的误差沿频率轴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且截止频率的选择还受到了不必要的限制。因此又由切比雪夫理论提出了等波纹逼近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它不但能准确地指定通带和阻带的边缘,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对所期望的频率响应实行最佳逼近。3 循环缓冲算法对于N级的FIR滤波器,在数据存储器中开辟一个称之为滑窗的N个单元的缓冲区,滑窗中存放最新的N个输入样本。每次输入新的样本时,一新样本改写滑窗中的最老的数据,而滑窗中的其他数据不需要移动。利用片内BK(循环缓冲区长度)寄存器对滑窗进行间接寻址,环缓冲区地址首位相邻。下面,以N=5的FIR滤波器循环缓冲区为例,说明循环缓冲区中数据是如何寻址的。5级循环缓冲区的结构如图所示,顶部为低地址。……由上可见,虽然循环缓冲区中新老数据不很直接明了,但是利用循环缓冲区实现Z-1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它不需要数据移动,不存在一个极其周期中要求能进行一次读和一次写的数据存储器,因而可以将循环缓冲区定位在数据存储器的任何位置(线性缓冲区要求定位在DARAM中)。实现循环缓冲区间接寻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N个循环缓冲区单元首位相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利用BK(循环缓冲器长度)器存器实现按模间接寻址。可用的指令有:… *ARx+% ;增量、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1)… *ARx-% ;减量、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1)… *ARx+0% ;增AR0、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AR0)… *ARx-0% ;减AR0、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AR0)… *+ARx(lk)% ;加(lk)、按模修正ARx:addr=circ(ARx+lk),ARx=circ(ARx+AR0)其中符号“circ”就是按照BK(循环缓冲器长度)器存器中的值(如FIR滤波其中的N值),对(ARx+1)、(ARx-1)、(ARx+AR0)、(ARx-AR0)或(ARx+lk)值取模。这样就能保证循环缓冲区的指针ARx始终指向循环缓冲区,实现循环缓冲区顶部和底部单元相邻。循环寻址的算法可归纳为:if 0 index + step < BK: index = index + stepelse if index + step BK: index = index + step – BKelse if index + step < BK: index = index + step + BK上述算法中,index是存放在辅助寄存器中的地址指针,step为步长(亦即变址值。步长可正可负,其绝对值晓予或等于循环缓冲区长度BK)。依据以上循环寻址算法,就可以实现循环缓冲区首位单元相邻了。 为了使循环缓冲区正常进行,除了用循环缓冲区长度寄存器(BK)来规定循环缓冲区的大小外,循环缓冲区的起始地址的k个最低有效位必须为0。K值满足2k>N,N微循环缓冲区的长度。4 FIR滤波器在DSP上的实现对于系数对称的FIR滤波器,由于其具有线性相位特征,因此应用很广,特别实在对相位失真要求很高的场合,如调制解调器(MODEM)。例如:一个N=8的FIR滤波器,若a(n)=a(N-1-n),就是对称FIR滤波器,其输出方程为:y(n)= a0x(n)+ a1x(n-1)+ a 2x(n-2)+ a 3x(n-3)+ a 3x(n-4)+ a 2x(n-5)+ a1x(n-6)+ a0x(n-7)总共有8次乘法和7次加法,如果改写成: y(n)= a0 [x(n)+ x(n-7)]+ a1 [ x(n-1)+ x(n-6)]+ a 2 [ x(n-2)+ x(n-5)]+ a 3 [ x(n-3)+ x(n-4)]则变成4次乘法和7次加法。可见,乘法运算的次数减少了一半。这是对称FIR的又一个优点。对称FIR滤波器C54X实现的要点如下:(1)数据存储器中开辟两个循环缓冲算区:新循环缓冲区中存放新数据,旧循环缓冲区中存放老数据。循环缓冲区的长度为N/2。 (2)设置循环缓冲区指针:AR2指向新循环缓冲区中最新的数据,AR3指向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3)在程序存储器中设置系数表。 (4)AR2+ AR3 AH(累加器A的高位),AR2-1AR2,AR3-1 AR3 (5)将累加器B清零,重复执行4次(i=0,1,2,3):AH*系数ai+B B,系数指针(PAR)加1。AR2+ AR3AH,AR2和AR3减1。 (6)保存和输出结果。 (7)修正数据指针,让AR2和AR3分别指向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和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8)用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替代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旧循环缓冲区指针减1。 (9)输入一个新的数据替代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重复执行第(4)至(9)步。 在编程中要用到FIRS(系数对称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指令,其操作步骤如下: FIR Xmem,Ymem,Pmem 执行 Pmad PAR 当(RC)≠0 (B)+(A(32-16))×(由PAR寻址Pmem)B ((Xmem)+(Ymem))<<16A (PAR)+1PAR (RC)-1RC FIRS指令在同一个及其周期内,通过C和D总线读2次数据存储器,同时通过P总线读一个系数 本文对FIR滤波器在DSP上的实现借助了MATLAB,其设计思路为:(1)MATLAB环境下产生滤波器系数和输入的数据,并仿真滤波器的滤波过程,可视化得到滤波器对动态输入数据的实时滤波效果;(2)将所得滤波器系数直接导入CCStudio中,再把滤波器的输入数据作为CCStudio设计的滤波起的输入测试数据存储在C54x数据空间中; (3)在CCStudio环境下结合FIR滤波的公式适用汇编语言设计FIR滤波程序,使用MATLAB产生的滤波器系数和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计算,把输入数据和滤波结果借助CCStudio菜单中的View/Graph/Time/Frequency子菜单用图形方式显示出来(结果如图2);图2 (a)输入数据(Input)图2(b)滤波后的数据(Output) 将FIR滤波的入口数据地址改为外部I/O空间或McBSP口的读写数据地址,或数据空间内建缓冲地址;将FIR滤波的结果数据地址改为外部I/O空间或McBSP口的输出数据地址,或数据空间内建缓冲地址,则完成了基于C54xDSP的实时数据FIR滤波程序。参考文献:[1]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2] 孙宗瀛,谢鸿林.TMS320C5xDSP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 陈亚勇等 编著.MATLAB信号处理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4] Texas Instruments.TMS320C54x Assembly Language Tools User’s Guide[5] Texas Instruments.TMS320C54x DSP Programmer’s Guide

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应用研究基于Web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J2EE的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平台开发与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那通信类的毕业论文的题目要怎么选择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1.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2. 智能定时器

3.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4. 液晶控制模块的制作

5. 嵌入式激光打标机运动控制卡软件系统设计

6. 嵌入式激光打标机运动控制卡硬件系统设计

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气压计的设计与实现

8. 基于MSC1211的温度智能温度传感器

9. 机器视觉系统

10. 防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2. AT89S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3. 在单片机系统中实现SCR(可控硅)过零控制

14. 微电阻测量系统

15.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式转速里程表的设计

16. 基于GSM短信模块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17. 公交车汉字显示系统

18.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19. WIN32环境下对PC机通用串行口通信的研究及实现

20. F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

21. 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2. 直线电机方式的地铁模拟地铁系统制作

23.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24.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25. 基于CPLD的步进电机控制器

26. 全自动汽车模型的设计制作

27. 单片机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28.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29. 计算机比值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30. 模拟量转换成为数字量的红外传输系统

31. 液位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32. 基于89C2051 IC卡读/写器的设计

33. 基于单片机的居室安全报警系统设计

34. 模拟量转换成为数字量红外数据发射与接收系统

35.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及有源滤波技术的研究

36. 全自动立体停车场模拟系统的制作

37. 基于I2C总线气体检测系统的设计

38. 模拟量处理为数字量红外语音传输接收系统的设计

39. 精密VF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40. 电话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制作

41. 基于UCC3802的开关电源设计

42.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43. 分立式生活环境表的研究与制作(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44. 高效智能汽车调节器

45.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46. 全自动汽车模型的制作

47. 信号源的设计与制作

48. 智能红外遥控暖风机设计

49. 基于单片控制的交流调速设计

50.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51. 蔬菜公司恒温库微机监控系统

52. 数字触发提升机控制系统

53. 农业大棚温湿度自动检测

54. 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55. 积分式数字电压表设计

56. 智能豆浆机的设计

57.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

58. 基于DSP的FIR滤波器设计

59. 基于单片机实现汽车报警电路的设计

60. 多功能数字钟设计与制作

61. 超声波倒车雷达系统硬件设计

62.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63. 模拟电梯的制作

64. 基于单片机程控精密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65.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66. 噪音检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67. 转速闭环(V-M)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69.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液位测量系统的设计

70. 仓储用多点温湿度测量系统

71. 基于单片机的频率计设计

72. 基于DIMM嵌入式模块在智能设备开发中的应用

73. 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系统的设计

74. 计数及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制作

75. 矿井提升机装置的设计

76. 中频电源的设计

77. 数字PWM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78. 开关电源的设计

79. 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80. 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81.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 --\u001F自动循轨和语音控制的实现

82. 基于CPLD的出租车计价器设计--软件设计

83. 声纳式高度计系统设计和研究

84. 集约型无绳多元心脉传感器研究与设计

85. CJ20-63交流接触器的工艺与工装

86. 六路抢答器设计

87. V-M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88. 机床润滑系统的设计

89. 塑壳式低压断路器设计

90. 直流接触器设计

91. SMT工艺流程及各流程分析介绍

92. 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93. 基于单片机的短信收发系统设计 ――硬件设计

94. 三层电梯的单片机控制电路

95. 交通灯89C51控制电路设计

96. 基于D类放大器的可调开关电源的设计

97. 直流电动机的脉冲调速

98. 红外快速检测人体温度装置的设计与研制

99. 基于8051单片机的数字钟

100. 48V25A直流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中值滤波器毕业论文

采用滤波的方法是抑制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滤波的方式主要有硬件滤波和软件滤波两种,硬件滤波措施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技术比较成熟,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提高了成本,而且电子设备的增加有可能带来新的干扰源;采用软件滤波算法不需增加硬件设备,可靠性高,功能多样,使用灵活,具有许多硬件滤波措施所不具备的优点,当然它需要占一定的运行时间。本系统中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来抑制噪声干扰。软件滤波的方法主要有中值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又称中位值平均滤波法)、一阶滞后滤波法等.

自己录制的音频往往带有噪音,去除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用 Sound Forge除掉噪音的具体操作过程。①打开自己录制的声音文件,播放听听声音效果。②选择“Effects”菜单下的“Noise Gate”命令。③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可以单击“Preset”下的选项,选择设置噪音的消除模式。也可以通过拖动滑块来设置消除噪音大小,左面的滑快代表噪音的最低限度,滑块越往上去除噪音的效果越好,但对原来的声音文件损失也就越大。④单击“OK”按钮。

安装隔音板,隔音材料,隔音棉都能隔音。

中值滤波(MF)在信号处理中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由于其具有抑制噪声(尤其是脉冲噪声)和保护边缘的特征,在信号处理领域中得到重视,特别在非平稳信号的处理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然而中值滤波的一个严重不足是相对滤波窗口而言较为“细小”的信号细节结构被破坏和丢失。在二维图像处理中,中值滤波的这一缺憾要比在一维信号的处理中更加显著,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二维信号几乎没有根信号,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二维信号经中值滤波以后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二,图像中的某些诸如细线、拐角等细节结构往往包含重要的信息,这些结构的破坏或丢失往往比噪声本身更为不可接受。一直以来,人们在努力寻求兼有细节保护和噪声抑制的优良特性的滤波器结构。基于这一目标,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滤波器结构,其中多级中值滤波器(MLM)是针对图像处理提出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细节保护中值滤波器之一,这种滤波器通过一组能够比较好地“匹配”图像细节的基本结构———基本子窗口来有效地区分信号结构和噪声,从而达到保护细节结构和滤噪的目的。MLM有许多重要的优良性能,除了细节保护能力,它的简单、直观和易于实现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本方法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Geophysics(2006,71(5):105~110,SCI检索)杂志上。

根据原理计算的理论模型见图7-12。

图7-12 二维中值滤波处理效果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