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豆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大豆的研究进展论文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学实验农业概论农业系统工程学农学庄稼医生技术手册植物育种原理与方法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菜品质改良和分析方法油菜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芸薹属植物的生物工程2004年加拿大油菜研究情况简介21世纪初湖南油菜生产发展趋势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的研究681A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农艺性状的影响ACC合成酶基因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果品上的应用ASK1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COI1 and is required for male fertility in Arabidopsis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Breeding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Bt transgenic insect-resistant Brassica napus lines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动态表达与其抗虫性研究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Bt毒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Cytogenetic studies on rapeseed. The analysis of salient feature on the chromosomal morphology of mitotic prophase in rapeseedEffects of lipoxygenase null genes of soybean in controlling beany-flavor of soymilk and soyflour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a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RAPD技术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Sensitivity of Maize Seed Germ 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to Water Environment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CHA and its hybrid of winter rapeseed (B. napus) in ChinaStudies of Graft Transfer of Endogenous Gibber ilic AcidsStudies on cytology of visible chromosome formation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during cell cycle in rapeseedTA-29基因与转基因油菜杂交系TE缓冲液对RAPD带型的影响The effect of ZMA on inducing male sterility on spring canolaWeb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0Co电离辐射对油菜影响的研究“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及评价“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情况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代谢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不同播种期油菜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烟叶碳氮比及其与碳氮代谢的关系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采后病害的影响不同植物激素对油菜角果生长和结实的影响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 世界油菜生产的发展和我国长江流域油菜带的开发两系亚种间与品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比较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优质油菜新品种湘农油571的选育传播科技信息荟萃学术新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碳氮及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概况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技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概述俄罗斯油菜育种俄罗斯的油菜育种光叶杂交油菜油用及菜用特性的研究光周期对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关于植物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可靠性问题关于油菜化学杀雄杂种的几点说明内源赤霉素与油菜不同种性品种花芽分化的关系的研究农业大学与职业中学联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探讨农业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式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农学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构建农学专业改革的探讨几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综合评价的比较研究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几种酶活性与油菜油分和蛋白质及产量的关系加拿大卡诺拉的生产和销售加拿大油菜品种的演变及现状匈牙利捷克波兰高等教育考察的启示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ⅡKMS-1对甘蓝型油菜育性的影响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十字花科种间杂交亲和性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单双低油菜研究进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的选育双低油菜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1号高产长势长相及栽培技术的探讨双低油菜湘油15Bnapus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5号对菌核病抗性研究简报双低油菜湘油15号种植密度的调查国外关于Sinapis arvensis L.的一些研究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施肥知识表示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理科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实现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育种基因枪法向甘蓝型油菜转移反义FAD2基因的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外源基因直接转移技术之评价大学理科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种子劣变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大豆种子脂肪氧合酶缺失体类型的加工特性研究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威优207水稻种子对汞铜锌胁迫的耐抗性研究子房注射法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的比较研究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影响油菜收获指数的几个生理因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优质油菜抓住机遇,发展优质油菜抗除草剂油菜研究及其进展拟南芥ASK1与COI1形成蛋白复合体并调控雄性不育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分子鉴定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Sinapis arvensis L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mtDNA分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施氮对油菜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施钾对油菜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无菌苗法在鉴定油菜菌核病抗耐性上的应用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的高产分析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植物RAPD标记的可靠性研究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植物基因工程与油菜品种改育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向——叶绿体基因工程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植物淀粉合成的调控酶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间减源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Brassica napus L收获指数的变异油菜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油菜、玉米、晚稻三熟制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杀雄剂1号的杀雄效果和对花药细胞形态的影响油菜不同品种逆境下结实性的研究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研究油菜中内源赤霉素嫁接转移研究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Ⅲ[1].油菜茎杆栽培平菇试验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油菜化学杀雄杂种湘杂油1号湘油11号×466选育报告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单倍体植株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油菜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油菜和芸芥杂交时花粉与柱头识别反应的研究油菜品种与菌核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选育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Ⅳ[1].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油菜对霜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研究摘要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Ⅰ供体植株和小孢子密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油菜库器官分化发育期剪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油菜收获指数的研究摘要油菜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油菜栽培密度与几种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油菜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油菜湘杂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知识库构建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1].油菜油菜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物量与氮素吸收量及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优势育种油菜的转基因育种油菜种子内生菌的检测及杀菌消毒处理方法油菜种子特异表达nap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I[1].双低油菜原原种不同隔离方法的比较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Ⅱ双低油菜原原种种子来源对原种生长[1]油菜育种与生物技术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探讨油菜花期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油菜花药离体培养研究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角果内的淀粉酶活性与有关同化物转运的调控油菜转基因的遗传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远缘杂交的遗传育种研究Ⅵ芥菜型油菜几个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油菜迟播初步研究摘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I[1].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ima)细胞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油菜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油菜高油酸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湖南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模拟分析湘南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湘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南地区油菜适宜播种期的研究湘油1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分析湘西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有关生化特性动态变化的研究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烟草腺毛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遗传现代生物技术与大麦遗传育种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pep基因片段的克隆和种子特异性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摘要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生物柴油开发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科技与教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I 不同播种量对稻板茬撒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Ⅱ 稻板田撒播油菜的播期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悬浮细胞H2O2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篦齿眼子菜沼生水马齿对汞的耐受性与浓缩性研究精密排种器的特征造型及其装配关联设计红光和蓝光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红麻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进展美国油菜生产情况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感光性初步研究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RAPD分析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Brassica L3个油用种的远芸芥Eruca sativa Mill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芸芥抗菌核病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芸薹属作物的遗传转化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菜籽蛋白对超滤膜污染机理及在线反冲工艺研究谈谈植被保护与植物栽培谷粒饱对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的影响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及抗虫性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选育和性状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对菜青虫抗性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的ELISA分析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油菜应用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结实性的研究辽西半干旱区农田水肥耦合作用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适应现代农业需要 培养高素质植物生产类人才野芥Sinapis arvensis L在中国的发现及意义高光谱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综述)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人本科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湘农油2号”油菜的选育冬油菜稻板田免耕移栽的研究印度油菜的育成品种介绍春大豆花芽分化的初步研究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油菜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Ⅰ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Ⅱ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Ⅰ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油菜增产的几个问题油菜杂种在生长性状上的优势表现油菜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行为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Ⅰ.甘蓝型油菜(B.napus)光温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Ⅱ.不同类型甘蓝型油菜(B.napus L.)异地异季种植的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油菜(B.napus)低温敏感期的研究油菜的几个生理障碍及对策油菜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油菜花芽分化的研究湖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油11号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甘蓝型油菜(B.napus)的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初步分析甘蓝性油菜雄性不育系“湘矮A”及其杂种的初步观察甘蓝型油菜单双低品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积极行动起来 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论油菜“冬发”

详聊,我帮你

那我帮你搞定吧诚信

土豆研究发展论文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 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 , 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 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 ,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 世界各地马铃 薯 的栽培技术因地 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 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 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除此而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土豆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 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 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土豆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土豆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 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 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专家提醒:吃土豆时一定要削皮 。营养分析[编辑本段]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2. 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土豆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4.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土豆早就成为第二主食。土豆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相关人群[编辑本段]一般人均可食用。制作指导[编辑本段]1.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2. 土豆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3.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4. 土豆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5.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食疗作用[编辑本段]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经;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

草,神经,昂古

新华网洛杉矶10月3日电 美国农业部专家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种植的土豆品种,都可以追溯到秘鲁南部的一种野生祖先。这一发现有望为种植土豆起源的争议画上句号。 这一研究由美国农业部的植物分类学家大卫·斯普纳等人负责,有关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起源于南美洲的土豆学名马铃薯,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品种很多,但是科学家对人类所种植的土豆的起源尚未达成统一看法。 “土豆起源之争”类似于人类起源之争,有单一源头和多源头两种观点。单一源头论认为,种植土豆起源于秘鲁南部或玻利维亚北部两地之一;而多源头论认为,不同品种的种植土豆可能从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多处起源。 斯普纳等人用DNA标记法分析了261个野生土豆品种和98个种植土豆品种。结果发现,所有种植土豆品种都可以追溯到秘鲁南部的一个野生品种。斯普纳推测,大约7000年前,秘鲁南部的一些农夫率先把野生土豆品种驯化,使其成为最早的种植土豆。此后,人们将这种土豆与一些接近的野生植物杂交,使土豆家族发展出多样的品种。 斯普纳说,部分科学家之所以认为土豆有多个起源,可能是因为较早种植土豆的地域比较广阔,也可能因为有多个野生植物品种形态上与土豆较接近,但基因证据清楚地指明了种植土豆的单一起源。 斯普纳等人在论文中还推测,其他一些表面看来有多个起源的农作物如大麦、木薯、玉米、单粒小麦等,从基因线索看也可能是单一起源。 科学家指出,土豆既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菜肴,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农作物,弄清土豆演化的线索有助于选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比如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株中寻找抗病、抗虫基因,插入现有品种的基因组。这样可以避免病虫害给土豆生产带来损害。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大黄的研究与进展论文

对很多肾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的肾友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肌酐升高这种话,很多肾友也知道降肌酐最常见的办法便是透析治疗,但有很多肌酐刚升高或肌酐三四百,还未到透析的程度的肾友,可以怎么办呢?

太早透析担心,残余的肾功能消失得更快,同时也不愿意让肌酐继续升高“作恶”。那么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中药大黄,常被莫主任用于肾衰肌酐升高,大便干结的患者,大黄大苦大寒,长于下通之品。

现代研究认为,大黄鞣质能降低血尿素氮,且能改变氨基酸组成比例, 纠正低钙高磷血症。

大黄当中的成分还能起到抑制体蛋白分解, 降低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等物质的含量的作用 。

同时大黄有修复肾单位的功效,大黄能起到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肾小球。此外大黄可 降低氧耗量与糖异生量、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异常,从而缓解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所有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当中几乎是均有大黄成分,可以说大黄成为中医降肌酐的“万金油”。

因为大黄苦寒,所以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温阳类药物淫羊藿、茯苓等,多药配伍以取效, 以免苦寒太过。

吴先生在患有糖尿病9年后出现了肾衰竭,他是莫主任接诊的一位老年肾衰患者,来诊时65岁,就诊时他的肌酐值为405umol/L,尿蛋白(++)。

接诊时,这位患者气阴两虚症状比较明显,且有大便干结的症状,当时他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腰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患者自述食欲差。

莫主任选择以参芪地黄汤作为基础方为患者治疗,选择以太子参、茯苓、生黄芪、金银花、丹参、生石膏、麻子仁、生地黄、山药、川续断、山萸肉、制大黄、砂仁、牡丹皮、泽泻、鸡内金、黄连等中药治疗1个月。

二诊时,吴先生已经服用中药30剂,这次复查,他自觉身体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食欲恢复,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值为241umol/L。可见上方有效,于是继续以上方治疗1个月。

三诊复查时,吴先生已经先后服用中药60剂,乏力腰酸症状已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无口干口苦症状,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值为140umol/L,之后为巩固效果,吴先生又继续以中药调理近半年时间,此后门诊随访中,吴先生定期复查,病情控制稳定,血肌酐稳定在130~200之间。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将人体看做一个整体,治疗时从五脏功能入手,血肌酐、尿蛋白升高的本源原因在于脾肾等脏器功能的下降。

中医治疗时以中药调理患者五脏功能,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从本源上解决问题,达到降低指标的目的。

方中黄芪为益气药,能改善机体对抗原的清除力, 减轻并修复基底膜的损伤,使肾小球逐渐修复 。方中丹参等活血药,能松弛肾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 改善肾脏血流量 。而金银花可 抑制免疫复合物和肾脏纤维化 ,多种药物共同作用取得效果。

人们在患病后,经常会找些奇珍异草,当做治病的灵丹妙药,比如人参、灵芝等等,甚至寄希望于营养品,比如燕窝、蜂蜜、阿胶等等。 其实,在正统的中医典籍中,它们都是很普通的药材或食物,现代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发现它们真的有疗效。而对肾病真有疗效的药材,总是默默无闻的。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杀人的说法是言重了,不过也反映出了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药材。比如大黄,现代医学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治疗肾病确有疗效。 大黄对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1.调节氮质代谢 传统观点认为,大黄治疗肾衰竭只是因为它有导泻作用,排除体液、钾钠、含氮物质,来降低肌酐、尿素氮。 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黄其实有更广泛而深入的作用。大黄鞣质能降低血尿素氮,是抑制肝脏与肾脏合成尿素,降低血氨,增强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机体的氮质再利用过程。它还能改变氨基酸组成比例,纠正低钙高磷血症。 2.修复肾单位 无论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还是肾功能下降的患者,大黄都能发挥一定作用。 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主要是肾小球受损,其中一部分是系膜细胞受损,导致肾病加重。大黄能起到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肾小球。 而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会逐步下降。大黄可降低氧耗量与糖异生量、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异常,从而缓解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3.调节脂代谢 肾衰竭患者常会发生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大黄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脂代谢,延缓肾衰竭进展。 另外,大黄还有抗凝、抗炎与调节免疫等作用。 大黄虽然功效明确,但肾衰竭患者病情复杂,单用一味大黄仍然是不行的。需要和其它药材配伍,掌握好剂量,而且,肾衰竭的治疗中西药也不可少。

绿豆的研究发展论文摘要

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保持正常消化排泄的食物。同时,豆类能够提供丰富的维他命和矿物质,包括铁元素、镁元素、锌元素、钾元素、维他命B和叶酸。豆类少油脂、不含胆固醇,对身体非常有益。1、红豆富含钾和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还能消肿利尿、补血强心。女性朋友多吃红豆,皮肤会越来越好。红豆是大米的最佳搭档,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正好能够弥补精白米的营养缺陷。2、黄豆也叫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植物中优质蛋白的代表,很多蛋白粉产品都从黄豆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黄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合理。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是大脑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健脑补脑的作用。3、说起绿豆,人们常常只把它当成消暑的食物,其实它除了消暑,还有三大功效——抗菌、清热、解毒。绿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外皮中含有不少抗氧化物质且属寒性,所以绿豆皮清热解毒的效果要比肉质部分更好。4、根据中医的理论,黑豆是补肾的食物,能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增强活力。黑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肉类的好几倍,对养颜美容颇具功效。古代药典曾记载,黑豆可明目乌发,令皮肤白嫩。5、豌豆虽然是蔬菜,但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豌豆的B族维生素、钾和胡萝卜素含量也较为丰富,这对于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和学习、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多吃豌豆能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

1.种植方式 绿豆可单作,也可套种间作或混播。它是禾谷类作物的好前茬。近年来,作为填闲作物,绿豆单作面积逐年增加,在许多小麦产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多采取小麦与绿豆轮作的方式。群众从对小麦前茬作物的对比中,认为绿豆不仅能固氮,还可以早腾茬(一般比其他夏播作物早10—20天)。 绿豆常与玉米、高梁、棉花、甘薯、芝麻、谷子等作物间作,也种于果树、林木行间、田埂及间隙地等。我国农民群众在间作套种绿豆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例如江西宜春地区,1982年在25万亩的甘薯地套种绿豆,不仅多收绿豆,甘薯也增产8.9%,这种套种方式,既经济又简便,并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一举多得。 绿豆忌连作,绿豆不宜以大白菜为前茬。 2.生长过程 绿豆播种前期为: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8月开始收摘,一般8月上半旬开始上市。绿豆耐湿性和耐寒性较差,怕涝。但在花荚期(7—8月份),如果不能保证较充足的水分,会影响收成。绿豆产量大约为90—150公斤/亩。 3.生物学特性 (1)光照 绿豆属短日照作物,但有较多的栽培品种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一研究报告指出:在1273个绿豆品种资源中,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占47%;在16个小时光照下延迟开花10天以上的占18%;在12个小时光照下不能开花,而在16小时光照下开花受抑制的占31%;不论是在12小时还是在16小时光照下都不能开花的占40%。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家绿豆品种在北京夏播,高纬度地区来的品种,一般都比较早熟,从而低纬度地区来的品种,有不少是早熟类型的,也有生育期偏晚的,但除极少品种外,都能开花结实,而且有相当多的品种既适宜于春播,也适宜于夏播,说明绿豆对光照周期反应是不敏感的。 (2)温度 绿豆适宜种植的范围广,自温带至热带都能栽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日平均温度30—36℃,生长茂盛(适作绿肥)。气温在8—12℃即可发芽,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茎叶生长过旺,开花结荚数少。一般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不能开花结荚。结荚成熟期要求晴朗干燥的天气。有效积温早熟品种为1600—1800℃。晚熟品种2300—2400℃。生育后期抗冻能力比大豆弱,气温降至0℃,植株就会冻死。植株上的种子发芽率也降低。 (3)水分 绿豆耐旱,农民中有“旱绿豆,涝小豆”的谚语,但绿豆生育期间还是需要一定水分,苗期需水少些,花期前后需水增加。缺水过多会导致过多的花荚败育,落花落荚,降低产量。台湾省一研究报告指出。绿豆植株需水量平均为3.2毫米/天(大豆与玉米3.2—3.3毫米/天,高梁2.8毫米/天,甘薯1.8毫米/天)。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生理研究报告也指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缺水7天,光合作用率减少76—99%,并导致单株产量减少28.45%。石井在日本的研究还发现,绿豆在开花到成熟过程中,土壤持水量从50%减少到20%,所产生的硬实会多于90%。绿豆怕涝,土壤过湿易徒长倒伏,花期遇连阴雨天,落花落荚严重,地面积水2—3天会造成死亡。 (4)土壤 绿豆耐瘠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以壤土或石灰性冲积土为宜,在红壤与粘壤土中也能生长。中性土壤最合适,适应的PH值一般不低于5.5。但也耐微酸性或碱性土壤。怕盐碱,在滨海盐土上的耐盐极限为土壤含量的0.2%左右,在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土上为0.15—0.2%,在西北内陆碱土上,耐盐能力表现略高。

研究生大论文进展

进展情况:1.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内外众学者的相关论文、专著,以及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研究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2.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3.对论文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论文提纲。4.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初稿。

你好:这个问题,涉及各种学科和专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细微差别,不过整体思路都是一样。由于论文的简介,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还有下一步工作计划,至于研究进展就是根据上述内容做个规划,然后配以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内容,进展就是写研究到哪里了,具体的内容和成果等等。为此,捋清思路就出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