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信息技术调查问卷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调查问卷论文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关于JSP网页页面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 [1]张爱平,赖欣.在JSP中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 [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3]马国财.基于JSP技术的MIS系统中复杂查询器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李佳.基于JSP技术的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 [5]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 [6]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 [7]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 [8]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 [9]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10]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11]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的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的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 [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不用在参考文献中体现。而是要附上你的整个问卷。并在文章(论文)最开始的介绍部分就要交代清楚自己论文的研究方式(问卷就是一手数据,一定要写清楚),问卷结论可以在通过各类图表展示的方式展示出来。记得不能直接用问卷星自带的分析系统,而是所有的分析图表都要用Excel自己做出来展示才行。具体过程你可以咨询自己的的导师,格式在自己学校的网站都会交代清楚,甚至有一些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可以参考。你可以多看一些这类通过调查方式写出来的论文文献当做学习参考的模板。毕竟,每个人学习的一开始就是尽可能的模仿优秀的人的作品。所以,加油!祝你一切顺利。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87.42%,有效率达84.85%。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59.6%,6年以上的占40.4%,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54.5%,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信息技术调查问卷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87.42%,有效率达84.85%。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59.6%,6年以上的占40.4%,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54.5%,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

[2]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5).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 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 息技术的再认识。文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是否有必要设置独立的计算机 课程、是否可以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起点,以及应试 教育能否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叙述了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 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换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正 文: 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也是发展最快的新 学科之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 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 术的协助。现在,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 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的智力通用工具。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邓小平说过: “电脑要从 娃娃抓起。 ”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智力工具。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 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 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 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感到信息技术课 难以指导、难以评价、难以控制、难以捉摸,因此采取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 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设备成为给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装点门面的东西。 虽然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 比例;外界也认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是十分有趣而受宠的,然而,不少从事多 年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的感觉却是十分茫然, 有的甚至改行回到他们以前从事的学 科。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围城现象” 。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究竟 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呢?笔者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转行从事信息技术普及教育, 经历过我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几个 关键阶段, 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切身经历, 希望通过本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自的一些看法。 一、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 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 象。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 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责难我们总是 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批评经常能够听到,这就是计算机教学“过时论” 。当 人们发现学校设备不可能永远与社会同步发展,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同步时, 于是产生了计算机教学“无用论”的观点。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自从出现 Windows 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 较强的“自述”性和明确的菜单操作,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因此有的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事实上的确出现 不少“无师自通”的电脑发烧友,因此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必要存在。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经济条件差的地方, 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 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多,配置水平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 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阶段, 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 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家用电脑的普及和各种形式的电脑 培训班的出现,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途径越来越多, “未教先知”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 信息技能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特别是现在中小学都学 Windows 和 Office, 而且都取“零”起点,因此造成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找起点的困难。 7.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交互式 CAI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基于 Internet 环境的 CAI 活动的开展,CAI 活动中的确整合了许多计算机操作活动, 再加上计算机“无师自通”的看法,因此有不少人提出用 CAI 活动代替独立的计 算机课。有的人则以美国小学不把计算机设为必修课为例,认为中国应该效仿。 因此不少计算机教师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感到困惑。 怎样认识和澄清这些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必须重新认识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第二是必须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使之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二、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80 年以来,我们曾经用“文化论”“工具论”等方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 、 同目的和含义进行概括。我们还在“学计算机语言”和“学应用软件”方面进行 过长期争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人们用“工具论” 一词来概括其指导思想,于是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纯技术性教育,进而与就业技 能相联系,甚至一度将它列入“劳动技术”课。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总滞后于技术发展, 而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又 不可能与技术发展同步发展,于是人们很快发现,把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劳动技术 教育, 对于若干年后才就业的中小学生来说, 是脱离实际的, 是容易受到非难的。 无论是学语言还是学应用软件,如果不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都将难以摆脱尴尬局面。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 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 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或者是旧 概念的拓宽。从教学角度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 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 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 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 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 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 信息技术课中所涉及的具体软 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体” 。无论是进行语言编程教学,还是进行应 用软件教学; 无论是 Widnwos95 还是 Windows2000, WORD97 还是 是 “WPS2000 ” , 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最现代的,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我们认 为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当然,落后的硬件不可能选择先进的软件系 统,在渗透信息技术方面的确不可能与现代软件相比,但是,只要我们本着突出 共同性、注意发展性,本着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媒介而不是最终目的的思想,落后 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我们把它归纳为“源 于 WPS,高于 WPS”的指导思想。那种认为选择了较落后软件进行计算机教学就 是“误人子弟”的看法,不仅将导致许多地区长期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即使 在先进地区,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如果从纯“工具论” 角度来看,不仅落后学校的教学内容大有“误人子弟”之感,先进学校可能也有 “误人子弟”之嫌。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用“工具论”来概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指导思想。 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独立设置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分歧。认为没有必要独立形成学 科的观点大概有三个观点:第一,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将和家用电器一样 得到普及,因此也会像家用电器那样十分好学好用,不教自会。第二,认为不少 人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可以自学。第三,认为计 算机的学习可以全部整合在 CAI 活动中,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独立形成学科是 十分必要的。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但是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 了。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更加“傻瓜”化。他们忽视了计算 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忽视了“傻瓜化” 与“开放性、可创造性”这一对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 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 忽视了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法和工作习惯 的影响和改造。这些影响已经超越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实际上现代信 息技术正在构成自己新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对信息环境的敏 感性、 适应能力、 驾驭能力、 鉴别能力、 构件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在较系统、 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将收效显著; 否则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不仅十分耗时, 而且会拉大人们之间信息技能的差距。 我们看到,的确有不少电脑迷“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计算机。但是也必须看 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学好电脑,首先是由于他们对电脑的迷恋,因此他们在学习 计算机时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承担的精力和代价。相反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人对 计算机环境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很差;花高价买回电脑后,直至淘汰也没有学会使 用的人也屡见不鲜。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信息环境下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是十分大的。更多的人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应该通过科学正规 的培训。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某些内容可以整合于 CAI 活动中,但是只有交互式 CAI 活动才能有效的整合信息技能, 这种 CAI 活动必须使用大量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 软件。在许多班级、许多学科大量开展交互式 CAI 活动所需要的计算机数量是相 当大的,一般学校难以承担。而且 CAI 活动中,教师考虑的第一任务是本学科的 教学训练任务,而不是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仅仅是他的“副产 品” 。CAI 活动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是难以形成自己系统的,而信息技术 教学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系统的。实际上,CAI 活动中的计算机操作只能作为信息 技术课操作应用的补充、巩固和延续。 我们还应该看到,以 Windows 为基础的大量应用软件,虽然“各为其主” , 但是它们有许多概念、功能和操作是一致或相似的,而且软件之间的许多信息和 资源是可以共享或相通的。建立软件之间共性认识,了解共性关系,熟悉共性操 作则是信息技能的深层次训练;掌握共享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传递则是现代信息 环境下进行超时空思维的基本能力, 这些才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更高层次培养的 核心内容。这些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形成已经超越某个具体软件技能的掌握。这些 技能和思维方法可以在开放式 CAI 活动中得到应用, 但却难以在缺乏系统训练的 CAI 活动中进行培养。它必须由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 教学、训练,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所以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 该采取独立学科为主,辅之以整合信息技术技能的 CAI 活动的形式。 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既不现实,也是错误的。由于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因 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将会产 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 牺牲品。 常规统考最重要的基础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公平的考试环境, 但是由于信息 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设备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核内容和公平的 考核环境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仅仅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统一的考试是不 现实的。要使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 三、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 我们必须分析自身原因。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基本 在搬用传统学科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学内容 来源的差异; 第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 这两个差异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传统学科教材(如,数、理、化等)是将人类长期总结的、最基础的、比较稳 定成熟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教育专家进行选择、组合、编写形 成的。 这些教材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样的教材是基本 “默 契”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不进行改革,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但 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则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各种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社会实 际需求设计的,其制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好学、好用,而不是为了“好教” 。信息 技术学科的所谓“教材”其实就是将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概念根据读者水平进行选 择,按照传统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组合,再配上适合读者对象的实例编写而成, 这些教材实际上是软件工具书的“生产物” 。传统学科中,一当教材定型后,教 学过程、教学顺序基本可控,可以说,教材对教学有较强的控制性。但是信息技 术学科的教材却缺乏这种控制作用, 因为信息技术还要依赖一个重要因素——软 硬件环境。教材是“线性”的(有册数和页码顺序) ,而软件是全开放的,用户 在软件上的切入点是十分随机的。编写教材时,我们可以武断地决定,哪些内容 编入教材,哪些内容不编进教材,但是一当进入计算机环境后,这一切控制权都 荡然无存了。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理想编写出三本不同程度的 WORD 教材,小学、 初中、高中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三种不同层次的 WORD97 软件。一当进入真正的 WORD 软件环境,一切都平等了。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学生去试探那些教材中没 有提到的按扭和菜单。面对开放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学生去探 索教材以外的东西。相反,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达到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才 是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应该认识到,应用软件教学对教材的 依赖性是不大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能仅仅以来于一本好的教材。信息技术教 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它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形成适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体系。 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 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 种教学活动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 教材的依赖性较小,再加上家用电脑的逐步普及, “无师自通”和学生难倒老师 的情况是正常现象,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率先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 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 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 以相比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软件, 教师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成为所有软件的高手。 教师的价值和工作应该体现在两方面。 构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 探索软件未知领域的功能。 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和环境,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 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在以计算机语言教学为主的时期内, 程序设计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比较 接近,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基本能够胜任。随着向应用软件教学方向转轨,情况 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软件教学中经常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软件的一些功能和概 念,针对某个具体的“任务” ,研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 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或者 说,可以是教师“教”的,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 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甚至“闯荡” , 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可以说,只有信 息技术才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自由学习环境。通过长期实践使我们感觉到,与 其说计算机技能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出来的。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 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 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 “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 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 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息素 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教 学活动中含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能培训要求。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 懂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也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 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活 动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探索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随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 结构, 以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 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 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上。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技能应该表现在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 的设计上,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讲解水平和表演能力上。 “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以层次丰富的“任务”为基础。软件的学习过 程应该贯穿在任务的完成中,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学习上。应该以任务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相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建 构了完成任务的技能。软件的使用技能是依附于技术的,是可能淘汰的,但是完 成任务活动中所构建的能力是超越计算机的,是不会淘汰的。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 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从而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寻找教学“零”起点的困难。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教师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获得 意义建构的机会,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控制课堂局面。 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虽然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在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基 本上还是搬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和项目。 传统评价系统中虽然也有适合信 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难以包括进去,这些因 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 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积极的评价系统应 该起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作用,否则将扼杀这一新兴学科改革。我认 为,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应该特别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 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 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 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 题。还要加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 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 力,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共享, 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 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难以分开的, 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它 的发展变化,研究其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率 先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问卷

调查问卷你是可以直接在腾讯问卷里面进行输入问题和选项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过多的制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开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深化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在课堂上用课本开展教学,在便捷性与时效性上远不及信息技术教学。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全文如下:

摘 要: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就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来说,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目标也不明确,导致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发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得到渗透和实施。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社会,因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生一门必学的实用课程。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中是一门以前未涉及过的崭新课程,但是它的应用将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担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同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课程考试制度设置的影响,产生了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考以及高考的重点科目是广大教师的教学重点,目前的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主。而信息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于中考来说虽然也包含该门课程,但是涉及的分值很少,乃至到高中该门课程也仅仅只是参加会考,因此教师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的观念,甚至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教学,许多教师都尚未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2.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上面我们介绍到信息技术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甚小以至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教师教学态度随意,学生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引导。许多初中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就是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的课程,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误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娱乐,而没有其他的实用价值。这样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根本就得不到发挥,也与原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教学大纲相去甚远。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其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刻板,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差。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们仍然采用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以及进行观看教师在终端机上的相关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4.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它是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它的知识体系相当的庞大,包含了许多的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们来说就必须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水平都很一般,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所传授的知识也单一的,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5.设备投入少,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渐渐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上级领导部门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设备以及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有好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上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它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配备不齐全以及设施落后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许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通常采用其他的学科教师兼任的方法,这样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和技能都较低的教师队伍大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针对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学校应当及时地对教师观念进行更新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度。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活动,依据课程的目标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考核制度的完善,重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考核。

2.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目的的明确。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的倾向,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以及学习目的的明确是极其关键也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较强、好动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小小的变动,诸如更换桌面图案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3.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网络学习等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4.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与硬件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专业师资水平有保障;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的投入;最后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即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保,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也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等等。只有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备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微课的运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七年级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八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学会简单的数码编程;九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和每个阶段微课的使用方案都要明确。三年中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有阶段性的,用微课堂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程资源。将微课资源适当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或相关环节。

(一)教学内容安排。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本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探索,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延伸以及学测考试复习四个阶段,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设计研究方案及读书计划;第二阶段: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至少一篇读书心得,上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上第二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书写至少一篇读书心得,准备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完成一篇读书心得,上最后一堂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整理资料,充实结题报告内容,并提出结题申请。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运用,去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的目标是教师要学会如何将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去学习和改进制作微课的软件平台,使之更符合实际中的教学要求和易操作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哪些章节、哪些环节适合应用微课,防止过分滥用微课资源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用简单的片断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出现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微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地方和地区都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例如,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都举办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竞赛,一方面展示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使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运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录播室。能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科,班级的实际以及校情、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我们要关注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微课课程前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影响。对不同教师利用微课课堂的教学行为及课程设计加以研究,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9).

[2]郑良美.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4,(4).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信息技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 什么是论文的参考文献呢?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法和参考范文: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论文的参考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 翥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初中信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的评价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评价

论文摘 要: 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特征,从而指出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而全面的,能促进初中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期末拿到的是成绩单上简单而又具有决定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其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教师都是通过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强调区分学生的优劣,将学生片面地分成几个等级,弱化了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多元教学评价自新世纪以来已成为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相应地趋向多元化发展。 1.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初中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而新课程理信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互动评价等。 (1)评价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可以发展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定评价标准,自由点评。 (3)师生互评可以让教师更多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向学生学习,体现师生的平等。 我们还可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再结合到教学评价中。 2.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初中生年龄特点,教学评价内容由信息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方面组成。 (1)信息品质(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等级制。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 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记录,作为学生平时信息品质成绩的依据。如下表: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一般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 (3)技能技巧:采用实作形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上机测验形式进行。不同的工具、软件,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评价实作的创造性、艺术性、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具软件的特定功能的应用。 最终利用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待评四级,三部分内容各占一定比例。这样的总结性评价还是缺乏可信度,而且对学生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溶入评语这种形式,写上一段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有待改进的鼓励性评语。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技能操作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 (3)平时以实作评价为主: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 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地评价初中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确实,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真正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康永和.《信息技术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价》.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汇编中小学信息技术.2004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研究课题小组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卢雪梅.实作评量的应许、难题和挑战》.教学资料与研究,20期 5.游铭均.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带来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学数学;信息技术;实践探索;环境创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它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够有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优势

1、信息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美图、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渲染课堂气氛的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由此得到有效激发。教师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援引课外素材,以此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显着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扭转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微课程,实现重点突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实现质的提高与飞跃。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扁平化的现象。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是以扁平化的形式呈现的,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使数学知识实现了立体化、系统化,并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更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即便是立体几何,也能够直观地自由呈现,从而摆脱了实物教具的束缚。

二、应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

以往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数学知识内容的符号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是无法直观、明确地了解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与僵硬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把教材中不能展示出的教学内容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并十分方便灵活地调用网络上的数学学习资源,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三视图知识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但是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程度不一,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较大的学习困难。而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将三视图的样子直观立体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在学习公式来源等内容时也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直接给学生播放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事物发展的正面进行问题的思考,初中生接触的东西有限,但是也会存在定性思维。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学生使用定性思维学习数学和做题,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做题的正确率。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维方式的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科学化的发散,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与培养。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或者是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展示,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本内容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见解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该积极地予以支持,之后再告知学生实际内容是什么。因为数学的结论是可以存在不确定性的,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结束前,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回顾梳理一下当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形成数学知识的体系化,在使他们的知识学习及时得到巩固的同时,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教师需要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多媒体以及网络作为基础媒介,科学地设计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些进行教学规划,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时,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而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多媒体技术变成学生一个重要的认知工具。

1、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学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在这方面都较为不足,让他们的学习效果受限,这时就可以通过旋转的计算机图形把抽象的图形变成直观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认识,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尝试作图,这样就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空间想象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设计,需要对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三角函数图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自己输入和观察图像的变化,自己进行摸索。学生在观察计算机图形的变化后,再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则提供相应的点拨与指导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

3、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教学问题。

为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靠近生活的数学应用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可以体现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和结论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启发他们能够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本质,理清自身的数学思维,并加强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了解。

五、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改变自身角色,发挥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最优化与最大化,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数学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显着的作用,为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六、参考文献

[1]陈玉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当探[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

[2]田进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