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孤独心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孤独心理研究论文

许燕、王芳.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病. 中国教师,2003,3:5-6许燕.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2年学术前沿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204-213许燕、王芳、张西超.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3:39-45许燕.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现代商业银行(青年版),2005,03:42-44许燕. 职业枯竭点击职业人. 解读心灵——心理健康手册. 东方出版社,2005,9:1-17许燕.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青年记者,2005,10:35-37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蒋奖、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⑶:197-199蒋奖、许燕、林丹瑚.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性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2004,27⑵:364-366蒋奖、许燕. 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⑴,2:119-121蒋奖、许燕、张西超.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⑵:178-180蒋奖、许燕.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31):87-90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36⑸:568-574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 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⑿:854-856许燕.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北大商业评论,2004,10⑸:156-162许燕、王芳、高山.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5-203许燕、王芳. 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论文出版社,2005,1:100-108高山、许燕.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抑郁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2004,9:46-49许燕、王芳、张西超、蒋奖、张姝玥.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2:53-58蒋奖、张姝玥、许燕等. 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⑴:4-8张姝玥、许燕、蒋奖. Maslas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修订及应用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⑵:85-88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许燕. 工作是美丽的,健康是幸福的——关于职业枯竭的讲演. 书摘,2006,6:94~97许燕. 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世纪大讲堂(第11辑).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蒋奖、许燕. 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2⑶,1:24-26许燕.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 北师大学报,1995,2:87—9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5,5,全文转载:许燕.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青年研究,1996,8:7—14许燕.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研究,1999,5:33—3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许燕.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4:40-45许燕、刘嘉、蒋奖.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专刊:5-18许燕、刘嘉、蒋奖、王芳、郑跃忠、付涛.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心理学探新,2004,3(24):35-39许燕、蒋奖、刘嘉、王芳. 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特征的研究. 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03-212许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 科学时报,2006.1.17许燕.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探新,2003,3:15-19许燕. 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2,4:24—28许燕. 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学探新,1999,4:21—25、41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⑻,3:42-46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下)——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⑼,2:42-46许燕.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心理学探新,2000,4:44-49杨莉莉、许燕. 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人性观差异的调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2004,1:64、57于霞、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比较性研究. 社会心理研究,1998,1:许燕、梁向芬. 师范生人际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1998,4:21—27许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探析. 北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李传银、许燕. 孤独心理研究回顾. 社会心理研究,1999,3:蒋奖、杨六琴、许燕等. 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效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⑼:628-630许燕. 面向12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教育研究,1999,10:36—41许燕. 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7-367许燕.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4-356许燕.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72-199许燕. 心理素质是21世纪未来人的教育通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99,10:52—55Xu Yan. The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Chines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2000,35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因性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心理学探新,1997,4: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测性实证研究及评析. 心理学探新,1997,2:许燕.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9:2—5、10许燕. 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2—36、125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SSCI):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for Chinese Pupils. Pakist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7:王中会、许燕. 应用学习风格理论进行因材施教.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增刊:刘在花、许燕. 智力落后研究综述. 当代教育科学. 2003.19:36-38刘在花、许燕. 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3,26⑵:236-239许燕. SARS的社会心理应激与心理重建. 直面SARS的思考. 同心出版社,2003.7:216-223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及学校满意度的比较性研究. 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学术研究论文集,1996-1997: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 青年研究,1997,5:38—44许燕. 北京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评价的研究. 青年学研究,1998,2: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评估述评. 上海教育科研,2003⑾:33—36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研究的理论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2005⑷总208期:30-32刘在花、许燕. 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5⑴总第55期:8-83许燕.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青年研究,1997,11:9—1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2全文转载陶红梅、许燕等.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9:86-91许燕. 心理学差异的检验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28—30、45陈勇嘉、许燕. 锻炼心理中感情测量研究发展的评述. 体育科学. 2005,(25)4:71-73许燕. 旅客心理——航班延误的冲突致因与对策. 中国民用航空. 2004,8,总第44期:33-36张厚粲、许燕. 面向21世纪的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心理学探新,1996,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7,11全文转载Houcan Zhang,Yan Xu. Teaching of psycholog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40(000) :1-7.国内与国际会议论文: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XXⅥ. Canad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1996,8:16-21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acial,verbal and mathematical abilities of Chinese pupils.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IUPsyS,1995,8:27-30Y an Xu,Jia Liu,Yuezhong Zheng,Tao Fu. SARS outbreak and the evolvement of valu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Fang Wang,Yan Xu. Job burnout in Chines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 第二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2月,香港许燕.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1997年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在苏州全国心理学会议报告论文,苏州许燕. 21世纪理想教师心理结构的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技学术研讨会. 2000年12月,台湾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第七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24-26日,台湾许燕: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2005年2月21-22日,北京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以及首届学术报告会,2003年11月5日,北京大学许燕: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比较性研究,2003年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前沿论坛:中国社会变迁与公民价值观变化趋势,2003年12月13日,北京许燕:2002?学术前沿论坛 “小康社会:发展与创新” 社会心理学分论坛:“应激与心理健康”,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与干预方法,2002年12月21日,北京许燕: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第四届中国名医论坛,2004年4月25日,北京许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初探,2005年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会,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许燕:SARS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3年第四期管理科学论坛,2003年12月17日,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许燕. 职业枯竭——已知与未知.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许燕、梁志祥. 北京大学生多元自尊初步探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出版专著与教材:许燕主编. 实用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张厚粲、许燕.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许燕. 人格——绚丽人生的画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许燕. 让孩子人格出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许燕. 小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3-6,中学1-3,高中1-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许燕主编. 滋润心田的春雨——青少年情感教育. 青岛出版社,2005年5月获奖情况:北师大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8)“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获北京市道德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北京市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百人工程”第一批人选(1995)北京市社会科学界优秀学会工作者(1993—1998年度)北师大华为奖教金(2001)“CIC教学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心理学》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普通心理学》获北京市第八届社科成果一等奖(2004)《普通心理学》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被誉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的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百年孤独研究论文

已发,我的邮箱 给分吧~!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故事内容错综庞杂,故事主人翁第二代、第三代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在阅读过程当中,如不一一记录人物的复杂关系,会出现幻觉错觉,产生第十章人物已死去,第四十章人物复活的荒诞想法。而作者正是抓住了相同姓名多代复杂关系的延续,一代又一代重复感加深整篇小说的魔幻孤独色彩。

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的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丰乳肥臀》以一位苦难母亲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勾连了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凸显了个人在历史变革阵痛中的苦难感受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时代畸变。《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神秘而坎坷的经历和马孔多小镇一百多年的兴衰浮沉为主体内容,揭示了拉美文化、拉美民众在被殖民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沟通困境,并因而陷入“百年孤独”的状态之中。

作为带有着自身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作家个性的经典作品,《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都站在人类的高度,关注变幻的个体命运,揭示复杂的人性内涵,凸显现实的人的困境,正体现了当代中外作家的共同关注重心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比较:

由于莫言创作曾受到马尔克斯作品的启发、影响,不少人认为《丰乳肥臀》是《百年孤独》的翻版。本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参照他人的思考成果,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

从艺术表现手法、核心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意蕴等层面剖析,认为《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在魔幻现实色彩、家族母亲形象、民族历史缩影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相通性,体现了经典文本所共有的人性深度、时代广度和历史厚度。

而《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毕竟是不同民族、时代和作家个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因而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1、都带有魔幻色彩,但二者的现实生活形态、魔幻的表现及来源并不相同;2、都塑造了丰满立体的家族母亲形象,但二者的叙事重心并不一致,《丰乳肥臀》侧重于苦难母亲的塑造,《百年孤独》侧重于家族命运的揭示。

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

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

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

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与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扩展资料:

《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

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年孤独》

孤独星球杂志为什么叫孤独

如果评价孤独星球,我个人认为,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佳耦感到:“观赏是一种人类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类的保留聪明酣畅淋漓的揭穿。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到传染,有另类的创作发明,有生活的陈迹,有人生的感悟。所以我感觉这部杂志还是不错的。

Lonely Planet一般指孤独星球《孤独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由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1972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郊的富兹克雷区创立。在伦敦、奥克兰、新德里和北京设有办公室,其旅行指南就称为《孤独星球》系列,历史相当悠久,是第一个针对背包客撰写的旅行系列丛书,受到背包客及其他低开销旅游者广大的推崇。《孤独星球》共拥有五百多名员工和三百五十多位签约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650个主题,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销售量达700万册,约占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以1.43亿美元收购其75%股份,2011年又以6700万美元收购了余下25%股份,2013年英国广播公司以7700万美元出售给美国NC2传媒公司。《孤独星球》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2012年8月在中国发行了杂志系列,由福建海峡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引进。2013年6月图书指南更换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发行,截止2015年11月共出版了29本中国指南,55本国际指南,4本旅行读物系列。-------------------------------如有疑问,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宣布将于明年正式停刊!哪怕很多人只是听过它却并没有看过。《孤独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的开始是个十分偶然的故事

提到旅行,有一本书的名字,可以说是全世界背包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它就是风行全球的《LonelyPlanet》(中文一般翻译为《孤独星球》或《孤独行星》)。每年,这套指南都要卖出600多万册,占到所有英语旅行指南销售数额的四分之一。《LonelyPlanet》出版社也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行指南出版商,旅游者们更是形象地将这套旅行指南称为背包客的“圣经”、“宝书”。 详细介绍38年前,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这一对来自英国的新婚夫妇,从伦敦出发,途经亚洲,一路行走至澳大利亚。这次蜜月旅行诞生了第一本《孤独星球》,也使得惠勒夫妇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 《孤独星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神话,也是一个文化现象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一些反叛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嬉皮士”。他们憧憬东方,希望游历东方,进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今,喧闹一时的嬉皮运动已成为历史,但《孤独星球》的字里行间依然散发着特有的独立、理性的旅行态度。 这种独立、理性的旅行态度着实影响了一批人。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名作者曾经这样回忆自己带着《孤独星球》旅行的故事。他说:“它教会了我,也教会了一个时代的人,怎样独自一人自信地走遍全世界。”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孤独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认为旅行是一种人类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类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有生活的改观,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 至今,惠勒夫妇仍在不停地旅行,因为他们相信,旅行是让人与人见面的“唯一方式”,旅行还可以拉近这个误解重重的世界。64岁的托尼坚信,“这个星球既是可爱的,也是孤独的。旅行同样如此。”他说,“我仍然是个有旅行瘾的人,塞给我一张机票马上就可以启程。” 有趣的是,在惠勒夫妇看来,旅行指南并不是旅行必备品,真正要携带的是旅行的心境:怀着谦卑,不带成见,敏锐地感受隐藏在风景后的历史。 [编辑本段]意义 “孤独星球”开始的作者只是惠勒夫妇,但现在共有超过200位作者为“孤独星球”写作。惠勒夫妇会为作者提供旅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拒绝其他的任何商业赞助。“孤独星球”对作者的要求是“精确、有趣,尽量全面”,有时候还要用“性感的语言”,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景点,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欢,还可以表达“我讨厌你”。事实上,“孤独星球”最吸引背包客的就是它的诚实,还有不同作者充满个性的文字和叙述。“孤独星球”很少介绍大路货,经常深入一般旅行手册不会涉及的偏僻地点,各种交通方式、鸡毛小店都不会漏过。更重要的是,每一本书都会告诉你几个省钱绝招——对于几乎永远在路上,囊中通常不够宽裕的背包客来说,这一点无疑最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最大的旅游市场,同时也是新兴的背包客市场。许多老外背包客涌入中国,而越来越多的国内背包客也迈出国门,这也使背包客读物在中国有了市场,前几年的朱兆瑞的《三千美金游遍世界》就曾卖得很火。从去年下半年三联书店推出《孤独星球指南》中文版以来,目前已出版澳大利亚、欧洲、德国、英国、意大利、柬埔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旅行指南。如果你想一个人去上述地方,带一本《孤独星球指南》应该是不会让你后悔的选择。[1]

国外孤独症研究现状论文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孤独症(auti *** ),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导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4:1,男孩比女孩多3-4倍。

第一部分 了解孤独症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 社会 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 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2、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是的。孤独症的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 S 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 "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3、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4、孤独症属于哪类残疾? 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5、国际和国内首次诊断孤独症是什么时候?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 a n n e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 里面列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 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6、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 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7、孤独症的发病有性别差异吗? 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6/1。 8、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 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 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9、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 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 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10、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吗?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功能逐渐倒退产生孤独症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终生。虽然科学与及时的康复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不断进步、走向独立,但并不表示孤独症会止于儿童时期。 11、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患有孤独症? 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 (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 (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 (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 (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 (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12、如果第一胎是孤独症,第二胎有没有可能还是孤独症? 如果没有明确的基因检查,生第二胎确实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90%以上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也能生下正常 健康 的孩子;如果第二胎生女孩,患病的危险性更低;从世界各国的案例来看,连续两胎生孤独症孩子的例子很少。 13、孤独症症状一般出现在什么时期? 根据卫生计生委于2010年7月23日颁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 其中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的症状,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出现了倒退,并开始出现孤独症症状。14、孤独症会误诊吗? 因为孤独症的诊断是基于行为症状学指标,所以误诊难以避免。如果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误诊一般不会出现。 最可能出现的误诊会出现在某些情况非常轻的孩子身上,他们的症状有可能被医生忽略了。 另外,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如果经过系统的训练他们的情况会有明显的改善。 也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或者家长会觉得孩子被误诊了,其实是由于孩子的整个状态恢复得较为理想。15、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1)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2)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3)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16、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表现都一样的吗?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每个人都不同。智力方面,从智商不足40到高于120的天才智商。 语言方面,从毫无语言到机械仿说、雄辩甚至诡辩;社交兴趣方面,从对人毫无兴趣到对人感兴趣到烦死人家。 兴趣行为方面,从瓶子盖到天文,从砖头瓦块到地图、交通路线,从广告到 历史 传记,从不识数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万年历、开平方以及数字演算,从不识字到过目不忘的识记天才。 除了孤独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异性表现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相同。 17、孤独症儿童不会说话吗? 孤独症儿童"会"说话,但普遍缺乏语言沟通能力。 现有数据表明,大约25%的孤独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或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康复训练后,随着 社会 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逐渐发展。18、孤独症儿童智力有问题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09年的调查,大约46%的孤独症儿童拥有平均值或者平均值以上的智商。 虽然目前尚无灵敏可靠的测试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数也仅代表一个估测。 不过这个结果可以说明部分孤独症儿童拥有与普通人群一样或更高的智商。也有研究报道6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19、孤独症患者会有攻击行为吗? 孤独症患者一般不会有意攻击别人,只是由于其沟通和表达障碍,有时会用异于常人的方式与人"沟通",或人们不理解其需求和意愿的时候,会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孤独症患者全无"害人"之心,不会算计人,缺乏反抗行为,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人。 20、孤独症儿童都特别聪明吗? 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大部分没有特殊能力表现,只有小部分表现出"孤岛智慧",在绘画、乐器、音乐、色彩、计算、机械记忆、方位辨别等方面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如果加以合理引导与培养转化,这些能力对其职业开发会有积极意义。21、孤独症儿童感觉方面有问题吗? 研究显示,56-90%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大部分会有感觉方面的问题。 如,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触觉异常:不喜欢拥抱或触摸;痛觉异常:多不怕痛;视觉异常: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倒视;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怕坐电梯、喜旋转。 22、孤独症儿童运动方面有问题吗? 部分孤独症儿童在运动功能方面也存在着过敏或低敏的表现,比如不喜欢粗糙的地面,容易晕车、晕船,不喜欢被推,行动时总要抓住某些东西来保持平衡。 还有些喜欢前后摆动身体,喜欢转圈,不喜欢静坐、喜欢保持活动状态等。 23、孤独症会合并其他疾病吗? 超过70%的孤独症患者会有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其他病症(共病)。 常见的是精神障碍、感知觉异常、胃肠道问题、注意力障碍、智力障碍、癫痫、免疫失衡、焦虑抑郁等。 这些病症对孤独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以及预后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4、孤独症有药可治吗? 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 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精神病类、抗抑郁类和治疗多动类的药物对治疗相关症状会有帮助。 25、在公共场合应当怎样帮助孤独症儿童? 作为陌生人,看到孤独症儿童时,根据情况可以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他们主动和你打招呼,我们可以点头微笑做出回应。 如果他们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可以忽视,不要给家长乱出主意,有时候忽视也是一种包容和接受。26、"世界孤独症日"是怎么回事? 世界孤独症日全称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旨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每年4月2日,联合国会发布孤独症日宣传主题,联合国秘书长会发表讲话,世界各地也会进行各种宣传倡导活动。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我们这有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及矫正案例报告,需要么.

中国孤独症研究论文数据

2022年我国自闭症儿童所占比例是百分之零点六二。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每六十二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按照比例来的话就是六十二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零点六二。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于病因未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致残率高、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孤独症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是儿童精神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种。调查数据显示,自闭症发病率已居我国各类精神残疾之首,平均每50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至2002年,自闭症及相关ASD的患病率至少上升为0.6%,其中1/4为自闭症。近年来,自闭症儿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0.2%到2009年已达0.9%。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2009年的保守估计,自闭症患者约为500万,算上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我国自闭症患者约有近1000万。

你好,根据国际统计概率,自闭症的发病总数约占总人数的万分之八到万分之十五之间,且近年来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自闭症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了。

先来说说你的第一个问题吧,就是中国有多少自闭症患者。

早在前几年的联合国估计的3500万人数为基数进行计算的话,以全球及中国总人口数字比例,来推算中国的自闭症人口,计算出中国自闭症总人口约为700万人。

这只是十几年前的数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的提高,中国的自闭症患病人数将突破一千多万,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至于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根据北京残疾人联合会在18个县区所做的自闭症发生率的调查结果,中国0至14岁年龄组自闭症人口数字由38.34 万至 165.51万不等。这组自闭症总人口数字,在所有残疾类别的0-14岁组的总人数387万的 9.09% 至 42.77%,这实在是一个惊人数字。近几年,最新的数据还在统计调查中。

所以,如果孩子存在有语言障碍、目光呆滞、行为刻板等一系列自闭症症状的家庭,一定要带孩子做系统的诊断和检查,一般情况下,家长配合机构和老师,给孩子尽早做干预,一般自闭症的黄金干预年龄是2-6岁,这一期间,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干预效果也会最好。

在《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的数据显示自闭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左右,但是国际社会的相关领域呀牛数据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已经逐渐上升至百分之一,甚至更高(摘自樊越波、揭晓阳、邹小兵,2008年论文)。

中国到底有多少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数普查并没有做过。

抽样调查只在某些省市零星进行过。如2001年中国残联联合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进行的六省一市残疾儿童抽样调查,估算精神残疾儿童约10.4万人,据专家称几乎都是自闭症儿童。2004年北京市残联与卫生局部门等进行的3万名6岁以下儿童的抽样调查,自闭症现患率为千分之1.53《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报告)。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确诊精神残疾儿童为14.5万人,占0-17岁残疾儿童总数的2.9%,其中自闭症儿童4.1万人,但是考虑到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儿童174.9万人与多重残疾儿童143.5万人中也会存在由于自闭症共患病现象,以及基层诊疗手段匮乏等问题,造成自闭症误诊或漏诊现象,估计自闭症儿童人数应为数不少(《《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中国大陆有自闭症患儿60-180万,学者认为自闭症患者在150-780万人之间。目前中国残联中国精协孤独症专委会主任的说法是大陆地区有自闭症患者大约150万。

2020年,由美国智库统计的《2020世界人口评论——国家自闭症发生率》中提到各个国家的自闭症发生率。

2020国家自闭症发生率

从各个国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越是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当然不排除其它因素)自闭症发生率越高。比如在香港,每10,000名儿童中有372名儿童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换句话说,香港每27名儿童中就有1名被诊断出患有这种发育障碍。

追踪世界各地的自闭症患病率很难。因为许多国家没有跟踪或报告其自闭症发生率,也没有用于评估自闭症的具体统一标准。即使有,许多国家也没有资源进行评估。 、

中国目前有多少自闭症服务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自闭症者服务机构调查》,中国大概有400多家服务机构。其中为3-6岁自闭症儿童的服务机构占总数的接近50%,为7-12岁儿童服务的大约13%,为12-18岁青少年服务的大约17%,其余大约18%是为18岁以上的成人服务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