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滁州学院毕业论文查重规定是什么

发布时间:

滁州学院毕业论文查重规定是什么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标准是:重复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查重率作为判断论文是否可以进入论文答辩环节的重要数据,国内有硬性规定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才可以进行论文答辩。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在5000-8000字左右即可。当然了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会有所出入,以学校的要求为准。一篇论文要具备封面、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图表、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每个部分的内容要达到学校要求的质量,并且要给指导自己论文的导师查看。论文的各个部分质量达到要求才可以进行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的问题,不在于查重的标准是什么,关键是:写作者,别照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已飞度,万里逞戎机,这是方法中的一种:借用。被查重的重要原因:就是电脑写作中的复制、粘贴。

查重系统会根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的标准计算论文重复率。知网查重系统会将论文内容和互联网资源库收录的内容进行比对,若发现重复部分,就会按照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的标准计算论文重复率。知网查重系统对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献,系统首先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别创建指纹,之后查重系统会对每一个部分进行查重,计算每个部分的重复率,最后查重系统自动计算论文的总重复率是多少,并标注在知网查重报告单中。

论文写作的格式十分重要,正确的格式也是毕业论文检验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很多人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对格式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若是大家忽视了毕业论文格式的重要性,一定会给你毕业带来影响的。在具体进行检测的时候,一旦论文格式不正确,检测结果也会受到影响。知网检测的时候,也必须要对格式给予重视,因为格式不同必然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知网查重格式要求是什么样呢?一般在应用知网检测的时候,通常学校都会有明确的要求,按照学校论文格式的要求去检测,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但由于各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特别是在检测范围上,有的学校连封面格式都要求检测,有的则不要求。具体查重要结合学校的要求,这样查重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对后期修改论文重复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学校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也要注意参考文献格式,很多同学在知网上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参考文献重复率比较高,这是由于格式不正确,所以一定要注意格式,对格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严格按照的参考文献标准来规范。

滁州学院论文答辩规则是什么

各学校规定有所不同,说一下我校情况,供你参考:我校每人一个论文题目,由个人单独完成论文。论文题目一般有指导教师给出,也可以是你自己感兴趣的想法,但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核才能通过。内容可以是实验或实际操作、实际调研,也可以是综述,或其他方面,但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关。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经过院系指定,也可以自己单独联系好教师,然后报到院系。答辩的时候,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答辩。不合格者需重新答辩。论文不合格者需修改论文或补充数据。不知道其他学校是不是向我们学校这么严格。但应该是差不多的。

有老师是评委,每个人都要拿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获作品,答辩(就是简要说明,一般就是10分钟左右时间)不答辩是毕不了业的。而且要好好准备,因为有可能不过。

答辩流程: 1、每人总分100,答辩占30分,论文占50分,表现占20分。 2、提前到达答辩地点,抽签抽出答辩顺序。号码靠前者早上答辩,号码靠後者下午答辩;号码在中间者,建议留在答辩地点等候,以防错过点名,从而影响分数。 3、时间为每人约10分钟。点到名者从教室後面大方地走上讲台,鞠躬、问候答辩官并作自我介绍。前5分钟为自述部份,包括论文概述/简介、框架/结构、亮点/重点、解决方案/对策及致谢,自述介绍须讲感谢语;後5分钟为答辩官提问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问题。 4、答辩官提问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1st.提问方式可能为即兴提问,也可能会在学生答辩前给出写有问题的纸条,让学生提前准备,在提问部份则不再提出新的问题;2nd.答辩官有可能提出与该学生论题不相关的,但与该学生的专业相关的问题;3rd.答辩官有可能会根据该学生的论题,提出与此相关的常识。 5、答辩结束,须礼貌鞠躬并致谢,方可离开。离开後是否需要修改论文或补充记录内容,则视情况而定。

滁州学院本科论文查重

滁州学院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2.5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2.5年。对于滁州学院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滁州学院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滁州学院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滁州戴老师:本科论文知网查重是做什么的?怎么降低查重重复率?

高校的论文查重率一般都是控制在30%内,超过了30%审核肯定不会通过审核的,所以降低查重率使我们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关于降低查重率,如果你发现你的论文查重率超过了25%,建议你把你的论文扔到谷歌翻译里,翻译成越南语,然后翻译回来,这样你会得到一大堆关键词,然后你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这样你可能会降低到15%。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强推一个查重软件——早检测查重系统,真的超简单方便,把论文放在软件里面,他会自己进行修改,降低查重率。

首先部分学生降低论文查重率的时候使得查重率越来越高。事实上,这与他们自己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检测过程中将出现红色部分。如果有标记为红色的较大部分,可以直接删除此部分,然后再次修改。由于删掉的部分比较多,查重率也会有所下降。我们在对论文进行修改的时候,不要盲目增加字数,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查重率越来越高,所以你仍然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减少重复。

其次准确的降重方式是什么?由于我们想降低论文重复率,我们需要按照查重报告进行分析。只有了解错误的地方,我们才能实现目标。如果是大规模抄袭,查重率会更高,所以在引用论文时要非常小心,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允许适当引用他人的意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复制内容。这种做法会让很多人的论文重复率超标,以至于无法通过学校检查。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减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这些方法。

最后,上述讲到了降低论文的重复率是否容易?相关问题,所以当你写毕业论文时,你必须避免误解,避免一些琐事。不要上当。虽然写毕业论文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完成。只有付出汗水和努力,我们才能把它做好。否则很难通过论文复制检测的标准和规范。

滁州学院毕业论文什么时间结束

巢湖学院省赛获奖可以免毕业论文么?不可以。巢湖学院省赛获奖也不可以免毕业论文。

不难。1、对论文要非常熟悉。千万不要在论文里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如果答辩的老师随便在论文里拿出几个名词来提问,而自己答不上来会比较尴尬。2、多注意细节。许多时候,由于毕业生赶着写论文,所以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例如,在论文的语法上,错别字上,引用符号上,引用内容上,都要得当,不允许有错误。所以,在提交或者是定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千万不要让导师去纠正这些小错误。3、保持好的态度。老师在拿到你的论文时,肯定就是要找问题的,无论谁的论文答辩,老师都会点出问题。这个时候,要点头微笑,多谢老师提出的意见等等。

没有。夏斌文,女,汉族,截止2023年2月仍为在读博士,没有去世,200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南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十余个班级的班主任,全面负责文学院党团工作和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曾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先后获得“优秀辅导员”,“先进党务工作着”等荣誉称号。积极进行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创新,先后主持学生工作相关科研项目三项,撰写论文4篇。

滁州学院学报属于什么期刊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本文原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六期。)孔子创立了“仁”的学说,并将“仁”的最基本含义确定为“爱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此的解释是:“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可见,仁爱的“仁”字本身就表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关系。对于“仁”的最基本内涵,孔子在总结前人及同时代思想家关于“仁”的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以“爱人”释“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所讲的爱人,不仅指爱自己的亲人,而且指爱所有的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说明了孔子“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质,因此,郭沫若把孔子的“仁道”称为“人的发现”[1]孟子把孔子的“仁爱”的范围作了进一步扩展,突破了人类的范围而达至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墨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兼爱”,“兼”字在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异也,又从持禾禾,兼持二禾。”一只手持两棵谷子,引申为总、全、兼顾之意。“兼爱”的基本含义是“兼相爱”,墨家明确主张:“兼爱天下之人。”(《墨子·天志中》)“仁爱”、“兼爱”都主张普遍地爱人,但“仁爱”说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而“兼爱”说则对人的道德理性和自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人只能在外在他律的约束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一、自律与他律的人性基础 (一)自律的人性基础 孔孟儒家的“仁爱”说及“仁爱”之自律性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的。孔子没有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只是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学而》)认为人的本性相近,具有可塑性,关键看后天的习染。但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民众受到礼仪教育、道德感化后,可能具备廉耻之心和自我约束、自觉行仁的能力,而外在的刑政约束只能使人暂时地免予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人为什么在德政、礼教之后具有廉耻之心?在孔子看来,因为人之本性中有乐于接受德政、礼教的善根,隐含着自觉行仁、为善的种子,人性是趋善的,所以“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未明言的人性趋善论被孟子发展为明确的人性善论。《孟子》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虽然孟子认为人性当中有人之喜怒哀乐之自然情感、饮食男女之自然欲望(这在孟子看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性),但他更强调人性是人之异于禽兽、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即道德属性、仁。张岱年说:“孟子所谓性者,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特殊性征。”[2]孟子宣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在此,孟子明确把恻隐之心即仁之端说成是人先天皆有的共同本性、本能、良知、良能,是人的本质规定,认为人先天的、内在于心的恻隐之心就是仁爱的人性基础,有了这一人性基础,仁爱就不是强制的、功利的和伪善的,而是道德主体出于本性、发自肺腑的道德自律、自觉、自为的爱,旨在成就道德自我之完善,并由此实现社会至善。 (二)他律的人性基础 尽管现存的墨家典籍中没有“性”或“人性”的概念和系统理论,但从墨家的伦理学说和政治主张中仍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有关人性的观点,正如徐复观所说:“墨家无人性论,但并不是没有此一问题。”[3]因此墨家的“兼爱”说及“兼爱”之他律性是有其人性基础的。《墨子》曰:“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墨子·节葬下》)“人情也,则曰男女”,(《墨子·辞过》)“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子之所以养也”,甚至说:“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子·七患》)对人的本能欲望、衣食之需予以高度肯定。墨家认为,人具有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这一自然本性本身无所谓善恶,恰如素丝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墨子·所染》)但这种“欲”的自然人性易受环境的浸染与引诱而膨胀,可能导致恶的行为后果,“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墨子·七患》)因此需要利用理性的“知”的力量对自然的“欲”加以合理的节制。《经上》曰:“为,穷知而悬于欲也。”(《墨子·经上》)意思是说“穷”于“知”而受“欲”的宰制就会出现错误的行为。“墨家似乎认为应该以‘知’制‘欲’,有‘性恶论’的倾向,但它并没有否定‘欲’,而是从更高的层面上肯定‘欲’的价值,因为制‘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欲’的完全落空。墨家认为,人的本性虽是‘欲利’(或称为‘爱利’)而‘恶害’的,但是,如果听任人的‘欲利’本性的无节制扩张必然会出现‘人对人象狼’的情景(‘若禽兽然’)。”[4]墨家认为,要使得人的合理的自然欲望得以满足而不受损害,就应该人人“交相利”,在情感上就应该“兼相爱”。(《墨子·兼爱上》)但“兼相爱”如何从“应该”变成“事实”,在墨家看来,人类按其欲利本性不能实行“兼相爱”,人不具有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因此需要外在的他律作用,古代民始生未有刑政他律时,天下欲利、争利且不得节制而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就是明证。从人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出发,墨家对人的理性的信任仅限于工具理性,对儒家所推崇和信仰的道德理性的力量是极端怀疑的,认为人不可能出于道德理性而兼爱他人,只会从工具理性出发,在外在的威逼利诱的情况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即,兼爱的实现只能靠外在的他律。 二、“仁爱”的自律性与“兼爱”的他律性 (一)“仁爱”的自律性 从人性善或人性趋善出发,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仁爱”是道德主体出于本性、发自肺腑的道德自律、自觉、自为的爱,是道德主体人格完善的内在需求,而非出于外在的功利的考量和推动,也非宗教、政治法律的强迫。因此将施爱的动力和约束力归于人自己,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肯定人具有被道德感化、道德自律和自省能力。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在这里,见孺子将入于井自然而然产生的怵惕恻隐之心及由此引发的救孺子的道德行为没有掺入丝毫的个人利害的考量,是道德自律的结果,在道德动机上是纯善的。又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仁义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源、动力,而不是外在目的。《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强调君子在任何时候,即使在没有外在监督、约束的情况下也应该谨慎地自我反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通过道德自律最终成就“仁”。可见,儒家施行“仁爱”靠的是道德主体的自律、克己和内心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进行道德审判,使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成就道德自我。尽管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认为“礼”是成全“仁”的外在性、他律性道德规范;也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指出当政者的道德权威对于其他人居仁由义的他律作用。但孔孟儒家强调,人之所以能“仁爱”在于内在的人性趋善,人之所以要“仁爱”在于张扬人性,成就道德自我,“仁爱”的施行在于人具有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和道德自律能力。在孔孟儒家看来,外在的“礼”的规范和道德权威只是达至、成全“仁爱”与“仁政”的必要手段,仅靠外在的他律约束而施行“仁爱”是缺乏生命力的。因而孔孟儒家“仁爱”的自律性特征是毋庸置疑的。 (二)“兼爱”的他律性 与儒家不同,墨家从人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兼爱”并非人的内在精神需求,而是能使人更有效地满足物质欲求的权宜之计,是人出于外在的功利的考量或宗教、政治法律的强迫的结果。尽管墨子曾多次告诫墨家弟子“反之身”,要求加强道德自省、自律,墨子及众弟子在施行“兼爱”的过程中也确能经常自省、自律,但可以说墨子的“反之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墨子说:“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墨子·修身》)显而易见,墨子所谓的“反之身”并非像儒家那样是出于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和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有名利考量的。如果说儒家依靠人心中的道德法庭作为“仁爱”保证的话,那么,墨家用什么作为兼爱保证呢?墨家认为,兼爱的施行主要依靠外在的威逼利诱,需要他律即上天所欲、上者所命、名利诱惑。出于利己的动机,在外在的威逼利诱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以获得利己的效果。墨家对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墨者之法”等上者所命的权威性和他律之有效性是肯定的,认为它们能够通过赏善罚恶为“兼爱”的施行提供有效的外在支撑。但是墨家认为,这一外在支撑的力度尚显不足,特别是对上层统治阶级力不能及,其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尤其是罚恶不够,因而不能确保他们施行“兼爱”,墨家于是将“兼爱”的终极保证诉诸于天。墨家宣称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墨者之法”权威性之根源在于天,应“法天”(《墨子·法仪》)“上同于天”(《墨子·尚同上》)。并声称“兼爱”是天之所欲,“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墨子·法仪》)“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天博爱无私,天欲人“兼爱”,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墨家借助于上天来增强“兼爱”意志的权威性和强迫性实在是其无奈之举,体现了小生产者地位和思想的阶级、时代局限性。墨家除了借助于上天的权威,还借助于鬼神的力量来推行“兼爱”,宣称鬼神是赏善罚暴的,并且不分亲疏贵贱,“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墨子·明鬼下》)墨子借助天志和鬼神的权威诱使墨者及普通民众施行兼爱,更为了约束统治阶级,迫使他们“兼爱”大众。当然,“墨子可能实际上完全不相信‘天’、‘鬼’,他的‘天志’、‘明鬼’学说,只是一种‘神道设教’的手段。”[5]这一靠他律诱迫人实行“兼爱”之手段、策略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社会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必将对封建等级制构成严重威胁,因而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遭到他们的排斥。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十批判书[A].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1.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84.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75. [4]杨建兵.墨家人性论略[A].任守景,等编.墨子研究论丛:九[C].济南:齐鲁书社,2010:657-658. [5]童书业.先秦七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6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