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大有裨益。

1.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云彩和风》是大班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在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制作FLASH软件。结果我们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不再觉得陌生,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变化。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2.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

难点不难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进行过的常识活动有《京剧脸谱》、《小螃蟹的'奇遇》等。

以《小螃蟹的奇遇》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再生的资料,对动物再生能力有一个简单了解。当教师讲解许多动物可以再生时,幼儿显的特别感兴趣,他们纷纷提问:"老师,到底什么叫再生啊?""断了的东西怎么会长出来呢?"于是教师播放FLASH动画,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幼儿犹如身临其境,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孩子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3.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

乐于尝试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因此,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数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进行了《大熊山》、《春天的花》、《小树叶》、《连线游戏》等活动。

以《美丽的春天》为例,在大班《春天》主题活动里,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天》。目的是在孩子对春天里美丽景色的感知的前提下,利用春天里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进行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为了让活动更加富有情景,让较多的事物能在同一地点出现,以增加春天的气氛,突出多媒体能超越空间和时间存在的优势,我们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这样,既可以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进行多维度的游戏活动。

4.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

发挥想象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着《乐记》中有句名言:"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能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更不能体会京剧那不同于歌曲的独特的唱腔,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分组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有的幼儿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昆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的找到了京剧的脸谱,知道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静、末、丑几类,通过脸谱了解各自代表的角色;有的通过查找京剧中的道具了解相关动作程式代表的意义;还有的幼儿上网下载了有关的唱段,并通过练习能哼唱几句;就这样将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了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化教学研究氛围的营造,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目前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实践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待以解决的难题。

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正确实践应用存在理解偏差问题

本校很多教师将技术应用的重点放在了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并未真正体现辅助学生学习的目的。他们为了赶潮流或者只是单纯地为了追求效率而使用各种新型的媒体手段,简单地认为运用多媒体或课件辅助教学就是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认识上有偏差,不全面。“电灌”、“黑板搬家”、“信息轰炸”等问题时有出现,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

2.师生信息素养不高

本校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科教师还是难以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硬件,无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筛选及整合,技术不到位;而部分教师则出现盲目崇拜、滥用信息技术现象,一味追求新、多,而未思考到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在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技能及良好的自控能力。

3.缺乏“三段式”教学设计理念

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形式,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环节上的应用,比如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等,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课后的知识巩固与延伸,以致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

4.理论学习滞于形式

教师虽然在思想上对新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够理解和认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新的教学法的实施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比较,教学效果有可能会出现反差,必然会暂时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出于荣誉、利益等因素的考虑,有些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回到旧有的习惯和模式中,或对新方法、新模式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的模仿。

5.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应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

我们选择电教媒体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切合教学需要,使所选媒体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手段要服务于效果。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与传统优秀教学方法有机相结合,并适当的使用视频展台,对“拿来”的课件媒体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方可使用,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难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比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资料或微课资源”,不再仅仅依赖于教材,而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等)相配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并学会选择合适的网络交流工具如微信、平台聊天室等与同学、老师进行及时的在线无障碍沟通。“课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分析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授课方式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年轻教师主动给老教师进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技术进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教师达50%,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3)学校领导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总之,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促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

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科学地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深化家园合作,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

关键词 :

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

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

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

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

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

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爱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思考【c】,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2】李蕊.在幼儿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67-68.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与教育领域,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加深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多媒体电脑和 网络技术 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巧妙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素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 完全按照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来说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 渠道 、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能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初中化学一些理论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结构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的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选择性地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光盘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成为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摸索 总结 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代替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相对之后的缺陷,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把微粒得到(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升高),体现氧化性(还原性),这些内容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我们手边现有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多媒体影像素材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则很容易通过在电脑上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就能很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的动感过程,其教学效果比老师的口头讲解显而易见要强的多。而教师也省去了口舌之苦。 二、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电脑软件或课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解释化学反应时,用flash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拆分为原子,然后再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理解,为学生在后续的章节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 农村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课程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 1、装置复杂、药品稀缺贵重的实验 实验室验证空气成分需用曲颈甑,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已不存在,这类实验可以用模拟实验来代替。 2、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比如温室效应实验、酸雨形成实验、饱和溶液配制实验等等。 3、错误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的实验 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气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氧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稀释浓硫酸将水往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倾倒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而不敢让学生进行这类错误操作。但把这些危害后果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将直观地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 4、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受到时间因素和课堂节奏的制约,一些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铁的生锈实验等模拟实验可摆脱这种时间上的限制而进入课堂。 四、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投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操作的演示实验除了前几排学生外,后面的学生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到氢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玻璃器皿盛稀硫酸和锌或稀硫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主体,使用它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工具运用得当与否,效果完全不一样。为了使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对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3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1999.11.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1999.5.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2.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猜你喜欢: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浅析论文 3.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与教育领域,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加深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多媒体电脑和 网络技术 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巧妙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素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 完全按照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来说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 渠道 、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能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初中化学一些理论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结构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的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选择性地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光盘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成为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摸索 总结 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代替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相对之后的缺陷,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把微粒得到(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升高),体现氧化性(还原性),这些内容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我们手边现有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多媒体影像素材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则很容易通过在电脑上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就能很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的动感过程,其教学效果比老师的口头讲解显而易见要强的多。而教师也省去了口舌之苦。 二、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电脑软件或课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解释化学反应时,用flash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拆分为原子,然后再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理解,为学生在后续的章节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 农村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课程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 1、装置复杂、药品稀缺贵重的实验 实验室验证空气成分需用曲颈甑,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已不存在,这类实验可以用模拟实验来代替。 2、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比如温室效应实验、酸雨形成实验、饱和溶液配制实验等等。 3、错误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的实验 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气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氧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稀释浓硫酸将水往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倾倒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而不敢让学生进行这类错误操作。但把这些危害后果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将直观地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 4、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受到时间因素和课堂节奏的制约,一些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铁的生锈实验等模拟实验可摆脱这种时间上的限制而进入课堂。 四、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投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操作的演示实验除了前几排学生外,后面的学生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到氢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玻璃器皿盛稀硫酸和锌或稀硫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主体,使用它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工具运用得当与否,效果完全不一样。为了使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对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3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1999.11.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1999.5.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2.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猜你喜欢: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浅析论文 3.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

[2]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5).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教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不断创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而且针对不同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浏览或者仔细重复地观看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学习时间零散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或教学平台去进行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实现移动学习及远程学习。学习资源情境化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而且资源库中能够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是指教师设计并决定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学生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而是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1]。这两种概念的结合中,教师主导的发挥是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这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应用,学生只有在亲身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究,才可以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

1)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性作用,能够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重难点等有足够的理解;

2)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生具备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的,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应该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逐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2]。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影响这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会达到的某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也更加有目的性。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对自己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说明,理解不同环节中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事实、原理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3]。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包含的主要是前两种知识类型,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这类知识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

微课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声音也需要与小学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增强画面的形象、生动性,声音也要尽量清晰,表达明确,注意对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示范,然后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

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4]。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以及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愈加重要,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5、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微课教学的适用性是比较广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奇澎.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4]李娜.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53.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

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科学地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深化家园合作,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

关键词 :

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

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

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

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

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

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爱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思考【c】,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2】李蕊.在幼儿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67-68.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教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不断创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而且针对不同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浏览或者仔细重复地观看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学习时间零散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或教学平台去进行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实现移动学习及远程学习。学习资源情境化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而且资源库中能够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是指教师设计并决定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学生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而是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1]。这两种概念的结合中,教师主导的发挥是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这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应用,学生只有在亲身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究,才可以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

1)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性作用,能够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重难点等有足够的理解;

2)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生具备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的,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应该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逐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2]。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影响这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会达到的某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也更加有目的性。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对自己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说明,理解不同环节中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事实、原理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3]。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包含的主要是前两种知识类型,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这类知识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

微课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声音也需要与小学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增强画面的形象、生动性,声音也要尽量清晰,表达明确,注意对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示范,然后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

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4]。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以及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愈加重要,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5、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微课教学的适用性是比较广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奇澎.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4]李娜.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5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