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携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发布旗舰报告《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并尝试建立了“亚洲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指标 (AIFIE)”。根据AIFIE综合指标,得分较高的国家有新加坡、韩国、阿联酋、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中国、泰国、巴林和哈萨克斯坦等,中国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七。
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6 8:34:23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农村电子商务概述为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模式应运而生。农村产品及服务由原来的传统交易模式转变为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交易,而这种交易过程就被称为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模式既具有数字信息技术方便灵活的特点,又能够在密集的乡村建立连锁网点,能够有效降低农村生产运营成本、拓宽农村商业活动领域,使得农户成为农村电商平台中最大的获利者,同时各商家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可以说,农村电商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立足于农村服务并真正服务于“三农”,使“三农”服务落地扎根。(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形式农村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产品交易形式,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可以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进行交易,多形式多样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形式带动着农村地区各个服务领域飞速发展。1. 网上农贸市场。快速掌握信息是交易市场的关键,如今的网上农贸市场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能够将供求信息第一时间准确地传达给交易双方,市场的规模也不再受限于地理条件,农户可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迈进国际市场的大门。由于传统市场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农贸市场的实时动态和行情,农户错失了许多交易机会,而网上农贸市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交易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2. 特色旅游与特色经济。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拥有着大量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对当地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推广,可以不断提升地区知名度,使其影响力也随之增加。网络平台既能够清晰地规划出完整的旅游路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旅游效率,同时也能够将当地特色产品和商户信息呈现出来,通过对地区相关企业和特色产品的介绍,宣传推广当地企业的产品,无形之中为企业拓宽了销售的道路。3. 数字农家乐。农家乐作为农村地区最有特色的娱乐项目,也从传统纸质地图的形式转变为数字形式。如今,我们可以从电子地图上找到各个农家乐的地区分布情况。不仅如此,农家乐的基本情况,如农家乐周边风景、特色饮食和农家娱乐项目等特色均被采集到电子地图中。电子地图的出现帮助农家乐商户拓宽了客户渠道,提高了城乡之间的互动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 招商引资。为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将对农村部分地区进行规划与开发,而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为其建立起招商引资的桥梁,将农村开发区及其投资环境介绍给各投资者。一方面,意向投资者可以节省搜寻开发地信息的时间,更有效地掌握了投资信息;另一方面,招商信息的介绍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三)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金融业可以利用它们作为工具,实现以自身发展促民生普惠的目标,从而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便捷服务。有统计显示,农村电商消费主力人群较为年轻,该市场消费者的年龄主要在20~29岁之间,且该年龄段的人群占总数的32%。与城市网络使用人群相比,农村电商消费人群整体呈现年轻化的状态。其次,通过对农村电商消费者的需求特征的研究,发现农户对产品的需求有别于普通网购消费者。网购消费者会在电商消费中偏向于购买日常用品,而大部分农户会选择购买日常买不到的产品,可见帮助农户买到日常无法购买到的产品是电商为农户带来的最大价值。截至2019年,我国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已达4 400余个,这些市场不仅规模大且功能较为齐全。此外,国家农业农村部联合商业部关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为拓宽市场交易渠道,积极采取多形式多方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统计显示,2012—2019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万亿元。2019年,中国农产品期货、期权线上交易额高达40.88万亿元,同比2018年交易规模,大幅上涨。至2025年,我国将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这一重要进程也将成为我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使数字金融技术与农村生产经营体系相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数字农村电商发展进入新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数字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也不断出现。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行业,存在获得收益较少且回报周期慢的缺点,与城市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如何突破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加快提高其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在信息时代中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农村地区电商的发展仍然受到其特殊地理条件、环境以及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地区较偏远,其交通不便的弱点造成其运输成本过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无法达到组织生产经营的要求,导致其无缘与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农村地区缺少电商专业人才,已有电商专业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一)农村电商融资难,普惠金融推广困难正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提供融资,而农村电商主体总体而言具有资产薄弱且规模小的特点,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农村电商主体的实际盈利能力,对其经营情况也难以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估,而民间融资凭借其灵活方便、周转时间短的特点能够满足农户融资的需求。但仅仅依靠民间融资是远远无法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农村电商的发展急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因为发展环境和人文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互联网、智能电子产品等新技术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地区,尚未形成将智能产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电商专业人员的缺乏,数字支付等普惠金融技术无法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农村客户对产品使用的顾虑也间接阻碍了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工作。(二)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产品运输需要投入冷链保鲜物流设施,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足量的冷藏设备进行运输工作,所以农产品的保鲜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企业的信誉是进行长期交易的根本保证,而农产品的质量下滑给企业造成了信誉和收益的双重损失。此外,受环境限制,各中小电商与农户之间无法建立标准化的冷链物流平台,平台的缺失也使得农产品的线上交易更为困难。(三)农村电商人才缺失,缺乏激励机制一个新产业的出现需要优良的专业人才带领,才能够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持续向前发展。农村村级站点需要寻找电商运行人才作为长期负责人与专业运营商对接工作,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而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失正是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现有电商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尚有不足,设计方案、包装以及销售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有待提高。此外,专业培训的层次浅也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其次,电商企业缺少分享行业数据的动力,针对电商企业制定的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而电商扶贫的政策和社会的认可有助于激励机制的完善。三、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服务于农村电商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困难之一。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提高农村电商平台质量,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链各个环节需要及时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这就要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自身质量,为农业经营产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由于现有交易模式丰富多样,平台应支持商农两户之间运用B2B、C2C、B2C等模式进行交易,为两者搭建更坚固的桥梁。与此同时,平台应适当降低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槛,放宽资金限制,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户拥有商业机会。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更为薄弱,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在农村各乡、镇、村地区覆盖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通讯设备等手段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信息咨询队伍,使其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发展,帮助农民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同时使农民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二)积极拓宽金融供给渠道,推进农村电商市场化发展农村电商的稳步发展依靠资金链提供大力支持,目前农村地区互联网信贷方面还存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现象。农村电商企业的贷款需求量大,而面向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运用多样化的金融模式来扩大农村资金储备量。首先,金融机构应积极为农村电商提供健全的融资平台并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使其成为农村电商有力的后备军。其次,保险机构应针对农村电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数字保险业务,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分担。最后,应加快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网络体系发展,成熟的网络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存量资金的合理配置。(三)加强普惠金融的宣传推广,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受其环境的限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户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受度远远低于城市地区的居民。大多数农户对于互联网信贷、数字支付业务等新名词的了解和认识度依然处于零基础状态,甚至对于普惠金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持以怀疑的态度。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普惠金融的相关内容,定期定点地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政策的出台能够吸引农户积极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事业,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渠道加以辅佐。一方面,政府的引导可以使市场资金流向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有助于发展农村电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往往根据政府的偏向寻找潜力市场,而政府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电商这一举措将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农村电商产业。参考文献[1]王道发.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安保责任研究[J].中国法学,2019,(6):282-300.[2]曾亿武,万粒,郭红东.农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观察,2016,(3):82-93.[3]汤英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5):9-14.[4]郑称德,王倩,刘涴潇,倪亮亮,吴宜真.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6):90-102.[5]金虹,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5,(9):40-49.[6]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6):51-60.
如果是本科生论文的话,碳金融、绿色金融等内容,不建议不写了,我认为较为适合的是普惠金融和大数据金融(为什么说大数据金融呢,留个悬念后面解释)第一,普惠金融近些年写普惠金融的,不管是写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城市银行、小额信贷,其实无非都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金融扶贫比如研究一下一些城市银行、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的扶贫效应,比如通过实证或者评价体系,在普惠金融指标量化基础上,从可获得性、使用情况、经济增长等方面,研究普惠金融扶贫的有效性一个是农村惠普金融这个看似第一个相似,其实研究内容有所偏重。这一类研究可以从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出发研究,比如村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性,村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等等一个是普惠金融体系这个主要是针对银行、金融机构转型、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去研究
普惠金融的论文是要构建模型。模型可以帮助认识和理解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也可以帮助认识和理解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模型帮助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构建模型在论文中是重要的部分,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程度。
不好写。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计算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方面。覆盖广度主要通过电子账户数如互联网支付账号及其绑定的银行账户数)等来体现,使用深度依据实际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支付业务,信贷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和征信业务等,既用实际使用人数,也用人均交易笔数和人均交易金额来衡量,数字服务支持方面,便利性和成本是影响用户使用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在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时,首先将二级维度之下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可比的指标,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中间各层级相对其上一层级的权重大小,再利用变异系数法求最下层即各具体指标对其上一层的权重大小,最后,利用这些权重进行指数合成,形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发展指数。再通过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获得最后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6 8:34:23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农村电子商务概述为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模式应运而生。农村产品及服务由原来的传统交易模式转变为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交易,而这种交易过程就被称为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模式既具有数字信息技术方便灵活的特点,又能够在密集的乡村建立连锁网点,能够有效降低农村生产运营成本、拓宽农村商业活动领域,使得农户成为农村电商平台中最大的获利者,同时各商家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可以说,农村电商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立足于农村服务并真正服务于“三农”,使“三农”服务落地扎根。(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形式农村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产品交易形式,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可以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进行交易,多形式多样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形式带动着农村地区各个服务领域飞速发展。1. 网上农贸市场。快速掌握信息是交易市场的关键,如今的网上农贸市场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能够将供求信息第一时间准确地传达给交易双方,市场的规模也不再受限于地理条件,农户可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迈进国际市场的大门。由于传统市场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农贸市场的实时动态和行情,农户错失了许多交易机会,而网上农贸市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交易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2. 特色旅游与特色经济。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拥有着大量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对当地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推广,可以不断提升地区知名度,使其影响力也随之增加。网络平台既能够清晰地规划出完整的旅游路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旅游效率,同时也能够将当地特色产品和商户信息呈现出来,通过对地区相关企业和特色产品的介绍,宣传推广当地企业的产品,无形之中为企业拓宽了销售的道路。3. 数字农家乐。农家乐作为农村地区最有特色的娱乐项目,也从传统纸质地图的形式转变为数字形式。如今,我们可以从电子地图上找到各个农家乐的地区分布情况。不仅如此,农家乐的基本情况,如农家乐周边风景、特色饮食和农家娱乐项目等特色均被采集到电子地图中。电子地图的出现帮助农家乐商户拓宽了客户渠道,提高了城乡之间的互动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 招商引资。为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将对农村部分地区进行规划与开发,而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为其建立起招商引资的桥梁,将农村开发区及其投资环境介绍给各投资者。一方面,意向投资者可以节省搜寻开发地信息的时间,更有效地掌握了投资信息;另一方面,招商信息的介绍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三)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金融业可以利用它们作为工具,实现以自身发展促民生普惠的目标,从而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便捷服务。有统计显示,农村电商消费主力人群较为年轻,该市场消费者的年龄主要在20~29岁之间,且该年龄段的人群占总数的32%。与城市网络使用人群相比,农村电商消费人群整体呈现年轻化的状态。其次,通过对农村电商消费者的需求特征的研究,发现农户对产品的需求有别于普通网购消费者。网购消费者会在电商消费中偏向于购买日常用品,而大部分农户会选择购买日常买不到的产品,可见帮助农户买到日常无法购买到的产品是电商为农户带来的最大价值。截至2019年,我国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已达4 400余个,这些市场不仅规模大且功能较为齐全。此外,国家农业农村部联合商业部关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为拓宽市场交易渠道,积极采取多形式多方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统计显示,2012—2019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万亿元。2019年,中国农产品期货、期权线上交易额高达40.88万亿元,同比2018年交易规模,大幅上涨。至2025年,我国将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这一重要进程也将成为我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使数字金融技术与农村生产经营体系相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数字农村电商发展进入新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数字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也不断出现。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行业,存在获得收益较少且回报周期慢的缺点,与城市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如何突破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加快提高其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在信息时代中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农村地区电商的发展仍然受到其特殊地理条件、环境以及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地区较偏远,其交通不便的弱点造成其运输成本过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无法达到组织生产经营的要求,导致其无缘与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农村地区缺少电商专业人才,已有电商专业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一)农村电商融资难,普惠金融推广困难正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提供融资,而农村电商主体总体而言具有资产薄弱且规模小的特点,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农村电商主体的实际盈利能力,对其经营情况也难以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估,而民间融资凭借其灵活方便、周转时间短的特点能够满足农户融资的需求。但仅仅依靠民间融资是远远无法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农村电商的发展急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因为发展环境和人文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互联网、智能电子产品等新技术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地区,尚未形成将智能产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电商专业人员的缺乏,数字支付等普惠金融技术无法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农村客户对产品使用的顾虑也间接阻碍了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工作。(二)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产品运输需要投入冷链保鲜物流设施,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足量的冷藏设备进行运输工作,所以农产品的保鲜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企业的信誉是进行长期交易的根本保证,而农产品的质量下滑给企业造成了信誉和收益的双重损失。此外,受环境限制,各中小电商与农户之间无法建立标准化的冷链物流平台,平台的缺失也使得农产品的线上交易更为困难。(三)农村电商人才缺失,缺乏激励机制一个新产业的出现需要优良的专业人才带领,才能够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持续向前发展。农村村级站点需要寻找电商运行人才作为长期负责人与专业运营商对接工作,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而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失正是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现有电商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尚有不足,设计方案、包装以及销售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有待提高。此外,专业培训的层次浅也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其次,电商企业缺少分享行业数据的动力,针对电商企业制定的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而电商扶贫的政策和社会的认可有助于激励机制的完善。三、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服务于农村电商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困难之一。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提高农村电商平台质量,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链各个环节需要及时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这就要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自身质量,为农业经营产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由于现有交易模式丰富多样,平台应支持商农两户之间运用B2B、C2C、B2C等模式进行交易,为两者搭建更坚固的桥梁。与此同时,平台应适当降低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槛,放宽资金限制,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户拥有商业机会。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更为薄弱,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在农村各乡、镇、村地区覆盖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通讯设备等手段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信息咨询队伍,使其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发展,帮助农民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同时使农民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二)积极拓宽金融供给渠道,推进农村电商市场化发展农村电商的稳步发展依靠资金链提供大力支持,目前农村地区互联网信贷方面还存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现象。农村电商企业的贷款需求量大,而面向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运用多样化的金融模式来扩大农村资金储备量。首先,金融机构应积极为农村电商提供健全的融资平台并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使其成为农村电商有力的后备军。其次,保险机构应针对农村电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数字保险业务,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分担。最后,应加快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网络体系发展,成熟的网络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存量资金的合理配置。(三)加强普惠金融的宣传推广,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受其环境的限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户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受度远远低于城市地区的居民。大多数农户对于互联网信贷、数字支付业务等新名词的了解和认识度依然处于零基础状态,甚至对于普惠金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持以怀疑的态度。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普惠金融的相关内容,定期定点地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政策的出台能够吸引农户积极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事业,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渠道加以辅佐。一方面,政府的引导可以使市场资金流向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有助于发展农村电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往往根据政府的偏向寻找潜力市场,而政府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电商这一举措将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农村电商产业。参考文献[1]王道发.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安保责任研究[J].中国法学,2019,(6):282-300.[2]曾亿武,万粒,郭红东.农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观察,2016,(3):82-93.[3]汤英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5):9-14.[4]郑称德,王倩,刘涴潇,倪亮亮,吴宜真.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6):90-102.[5]金虹,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5,(9):40-49.[6]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6):51-60.
不好写。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计算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方面。覆盖广度主要通过电子账户数如互联网支付账号及其绑定的银行账户数)等来体现,使用深度依据实际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支付业务,信贷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和征信业务等,既用实际使用人数,也用人均交易笔数和人均交易金额来衡量,数字服务支持方面,便利性和成本是影响用户使用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在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时,首先将二级维度之下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可比的指标,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中间各层级相对其上一层级的权重大小,再利用变异系数法求最下层即各具体指标对其上一层的权重大小,最后,利用这些权重进行指数合成,形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发展指数。再通过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获得最后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如何借助数字科技来提升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现阶段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 京东金融研究院日前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实践》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形成,有助于解决普惠金融“普”“惠”、服务质量和可持续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对促进中国金融的“草根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小微企业、农民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普惠金融业务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业务覆盖率低、单户收益率低、风险控制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数量多、规模小,在前期的客户信息收集阶段,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又难以实现精准的客户营销。同时,传统金融产品服务流程繁琐,使得普惠金融业务中单户收益率极低,不少机构在业务拓展上有心无力。 对此,白皮书认为,数字科技的运用不仅可以解决获客的难题,还可以通过信贷审批技术的优化、风控能力的提升,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提升单户的收益率。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认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的信贷逻辑,数字即信用的理念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降低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科技不仅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推动了行业生态的优化,为传统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提供了“破局”路径。 例如,在农村金融方面,“数字农贷”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信贷依靠抵押物的逻辑,还显著优化了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基于数字技术的全供应链金融方案可以显著提升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能力。引入了大数据精准营销、SaaS服务平台的科技众筹模式,大大提升了众筹的效率,未来还可以与AR/VR及区块链技术有机结合。 “现在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数字科技,更包括科技应用于金融和产业经营的方式、科技对市场空间的挖掘和行业生态的重塑,这是数字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必要前提。”白皮书中提到。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以新的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表示,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面临变局,各行各业必须作出的抉择,已经不是“要不要”数字化转型,而是“如何转型”。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将数字化转型提上了日程,金融科技公司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 白皮书认为,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和健全的网络体系,具备先天的获客优势。而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具备降低服务成本和优化风险控制的优势。因此,双方的多层次、深入合作有助于短时间内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不过,白皮书同时提示,数字普惠金融的次生风险也需要高度重视。其中,不仅包括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数据隐私保护风险,还面临技术性风险、平台风险等。数字金融带来的新型风险将与金融服务的固有风险交叉、叠加,加之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更新迭代较快,可能会形成多样化的金融风险。 对此,孟昭莉建议,除了法律、政策等监管框架的完善之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提高数据收集的范围、频率,减少监管盲区。运用信息收集、共享技术实现跨平台监管,使跨平台的数据互通透明化。合理利用远程技术加强金融从业人员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误判。全面综合征信评估系统、反欺诈系统、监控预警系统等数字金融风控体系信息,提前识别并打击个别风险,防止风险蔓延。
一、普惠金融是指以覆盖城乡居民消费为主要目标,以拓展客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改善金融服务质量,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金融服务模式。二、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和其他信息技术,从而改善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可用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解决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问题。三、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改善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提高支付效率,改善消费环境,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从而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四、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推出更多的支持城乡居民消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善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可用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从而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刘光溪:发展小金融 铸就大事业—云南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的重要意义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 主任 刘光溪 金融业发展如同缤彩纷呈的生物界一样,是一个分层有序的发展格局,以满足不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发达国家金融体系既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也有中型地方性金融机构,但更多的是数量上占优的小微金融组织。大型金融集团主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满足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需要。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在州内从事经营活动,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小微金融组织主要对社区、农户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薄弱领域和落后地区的开发。这些金融体系如同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形成不同的自然分工,充分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成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这样一个有机统一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长期实践积累所形成的结果。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毫无疑问借鉴了这样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迅速地推动了资本积累与积聚,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工业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如果要想缩短工业化进程,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经验,可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攻效。中国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形成以国有大中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大金融体系,并没有改变大一统金融体制下金融资源上沉和上移的状况,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区域二元金融和城乡二元金融成为必然。金融是经济腾飞的引擎,中国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打破大金融体系一统天下的现状,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大力培育适合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小微金融,形成分层有序、分工互补的现代金融体系,既支持大项目大投资的建设,也支持三农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才能加速推进贫困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为此,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机构发展,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次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小微型金融机构,形成小金融大经济,小金融大产业,小金融大事业,小金融大发展和小金融大世界的发展格局。一、小微金融所蕴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国家高度重视小微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现有大金融体系导致经济薄弱领域和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空心化,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合作银行及私募股权基金等小微金融,促进当地经济开发与开放,成为这些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一)小微金融是一种内生性金融服务需求小微金融主要诞生在农村地区、落后地区以及其它金融服务薄弱领域。这些区域的货币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虽然较低,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金融剩余,为各种小微金融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这些区域普遍处于经济起飞的前期阶段和准备阶段,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才能加速资本与财富的积累。小微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根据市场需求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它的出现较好地弥补了这些区域大中金融普遍缺乏所留下的金融服务空白,主要体现出草根性、基层性和内生性的信用本质,是金融发展的原生态模式。(二)小微金融大多是一种关系型融资模式经济薄弱区域的客户零星分散或者规模较小,信用信息分散且流动相对滞后,总体资金需求量较大,但数量分散,需要大量小额、流动性较高的金融服务,这无疑加大了大中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在金融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大多数大中金融机构并不对这些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仅仅是象征性履行一定社会责任。小微金融作为一种诞生于当地、发展立足于当地的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所能承受的风险也较低,但具有机动灵活的经营特点,很容易与农户、中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基于信誉、血缘、地缘、友缘的关系型融资,主要是长期与当地借款人合作,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关系,从而能够准确判断这些客户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能力,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融资,有效地解决了经济金融薄弱区域信贷市场上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贷配给,成为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三)小微金融是金融市场化最彻底领域经济薄弱区域既是大中金融机构不愿意或者不可能提供的服务对象,更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鞭长莫及的地区。这些区域所诞生的小微金融机构以各种身份从事信用融资活动,不存在国家统一的监管限制,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或者根本不存在市场准入限制,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成立不同的金融组织,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资金成本借贷双方自主决定,融资模式和服务方式根据借贷双方需要自行设计,满足不同融资对象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小微金融经营活动真正体现了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即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市场原则,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化最直接、最彻底的区域。这些区域虽然普遍存在高利贷融资现象,产生了一定金融风险,但主要是信用资金极度匮乏所造成。只有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区域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小微金融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如同有机统一的生物系统,形成不同自然分工,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大金融主要为大项目、大投资和大企业服务,小微金融主要为经济薄弱区域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在大多数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其孵化早期融资主要依赖于小微金融机构如私募股权、互联互保、担保公司、互助性资金等提供金融支持。即使当小微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大多数主要从中小银行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这主要是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大中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符合其规模经营的特点,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并不一定获得较好收益。相反地,小微金融作为一种诞生于当地的内生性金融组织,长期与当地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企业孵化阶段和成长早期阶段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者,是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五)小微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主要载体中国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形成国有大金融的发展格局。这是两方面原因所造成,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是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上进行渐近式改革,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主要坚持了风险优先的监管原则,认为金融风险的出现主要来自民间、民营金融机构,从而严格限制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金融机构;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起飞的前期阶段,需要在较短时间里聚积一定的经济金融剩余,建立强大的民族大工业,这必然导致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结果,这种制度安排造成经济落后区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压抑,国家通过金融管制严格限制民间金融的发展。这种扭曲的制度安排导致地下金融、灰色金融普遍存在,满足经济薄弱区域的金融服务需求。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逐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认识,引导这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经营,建立各种类型的小微金融机构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小微金融因此成为普惠金融的主要载体,是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红利。二、现阶段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意义重大小微金融具有大型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小微金融的发展。地方政府试点各类小微金融机构,并通过税收优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小微金融机构发展,主要是由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亟需小微金融提供服务。(一)发展小微金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生性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工业化半道爬坡的“十字路口”,发达地区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其它地区普遍进入了工业化前期阶段。这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国家为此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未来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既需要大金融推动大投资和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和大开放,更需要充分发挥小微金融的特点和特色,为经济薄弱区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促进这些地区的企业转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诞生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小微金融发展重要契机,主要是与现有大金融体系,共同形成一种分层有序的金融发展态势,合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二)发展小微金融是消除区域生产力不平衡关键环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加快推进阶段,并没有改变近百年来所形成的二元经济发展现状。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严重的区域生产力不平衡。如果不改变这种区域生产力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定落空,同时也会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中国要消除区域生产力不平衡,关键是如何加快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彻底改变二元经济和二元金融状况。这些区域的大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外来式的金融组织,主要是为当地信用资金外流提供便利化,加剧了这些区域贫困循环累积马态效应的形成,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要加快推进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各种内生性的小微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作用,形成一定资本积累的扩散效应,才能逐步改变落后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现状,缩短与发达地区生产力的差距。(三)发展小微金融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对大一统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这些全国性金融组织充分地发挥了资金积聚和资金调剂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农村经济金融剩余反哺城市、西部经济金融剩余反哺东部提供了便利条件,迅速地促进了这些区域的资本和财富的集中,在较短时间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样大金融体系主要为大中城市、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加剧了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信用资金的流出,进一步导致区域生产力不平衡发展。在商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国家强制要求大型金融机构为经济薄弱区域提供金融服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从制度安排上需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各种政策性或者商业性的小微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形成分工不同、相互补充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满足经济薄弱区域所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四)发展小微金融是实现金融改革红利的重点领域中国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横向层面,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成为金融资源主要供给者和实际控制者。这些部门通过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对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金融资源进行控制。这种金融制度安排不仅造成金融资源上移、上浮的发展现状,更为重要的是造成金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难以完全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满足贴近市场、贴近基层实体经济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导致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中国经济发展要想百尺竿头,需要对这种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推动金融发展的重心下沉、下移,主要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小微金融机构,实现供求在市场、定价在市场,调节在市场,让实体经济分享到金融体制改革红利所带来的实惠。(五)发展小微金融是县域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县域经济、三农经济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和三农经济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这些经济金融政策主要是在现有的大金融体系下进行安排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可持续的长效机制,难以真正解决经济薄弱区域面临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对于这些经济金融薄弱区域,关键在于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放权让利的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各类小微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适度竞争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经济、三农经济内生性的金融服务需求,解决县域正规金融高度压抑、民间金融高度脆弱的二元现状,破解县域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推动县域经济、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六)发展小微金融是强化普及金融可获得性和惠及民生及促进公平的重要动力中国改革已经步入河中咽喉的深水区,体制不畅机制不灵严重制约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对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种种约束。特别是在金融体制领域,其市场化程度远远低于实体经济,主要是延续了大一统高度集中、高度垄断的金融发展格局,金融业发展仍然没有突破姓国姓民、姓公姓私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人为制造了所谓的民间非法集资、非法借贷、非法合会等非正规金融现象。民间资金普遍走入地下、进入所谓的黑色和灰色领域经营。结果,经济薄弱区域不能与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一样公平获得所需要的金融发展资源,而民间资金不能享受真正国民待遇,存在种种歧视性政策,这与外资金融机构享受超国民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打破传统思想观念上的认识误区,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解决中国现阶段经济薄弱区域融资服务缺失,是惠及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手,是中国下一阶段推进体制改革最大的红利和动力。三、云南现阶段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小微金融云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普遍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也只是处于中游水平。云南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改变目前二元金融对二元经济形成的瓶颈制约。(一)云南刚进入工业化前期阶段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前期阶段,这是一个地区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截至2012年末,云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3531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16%、42.9%和41.1%,城镇化率为39.31%,经济货币化程度为1.79,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上述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表明云南开始迈入工业化起飞重要阶段,这是快速提升现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时期。金融是经济腾飞的引擎,云南现阶段发展需要大力发挥金融的功能与作用,特别是要培育各类小微金融组织,弥补现有大金融体系所留下的服务空白,推动经济薄弱区域的市场化水平,促进市场分工与交换,缩短向现代化社会迈入的进程。(二)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云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是沿边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5月,国家发布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国家提出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要考虑到云南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金融发展整体落后的区域。云南要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竞争优势,需要大力发挥金融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为打造区域性国际交通大通道、物流大通道、信息大通道和资金结算大通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高原特色农业、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以及全面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主要是争取国家金融政策的优惠倾斜,既要吸引大中金融机构入住云南,更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设立各式各样的小微金融机构,与现有大金融体系形成有效补充,形成一定的金融聚集效应,推动产业与金融有效对接和融合,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服务需求,共同推进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培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三)云南长期形成二元金融发展状态需要大力发展小微金融金融与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云南经济社会虽然整体进入了经济起飞的发展阶段,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和二元金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2012年,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四州市的GDP、存款和贷款占全省的比重为51.26%、70%和74%。其中昆明市GDP、贷款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4.27%和59%。相比较之下,云南其它12个州市的存贷比低于65%,其中昭通、版纳、红河的存货比分别为52%、56%、57%,而昆明市的存贷比高达90%。对县级银行资源而言,特别是经济落后县份的存贷比长期维持在25%和40%之间。对于这些经济金融薄弱领域,只有加快发展小微金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经济发展现状。(四)云南近年来小微金融成功实践为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提供了经验为了改变二元金融对二元经济所形成的硬约束,云南近年来积极尝试发展各类小微金融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2年末,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484家,股权投资基金类企业174家,村镇银行36家,农村合作银行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超过100家。这些内生性的小微金融机构作为大型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主要为经济薄弱区域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实现了诞生于当地,服务于当地的发展要求。云南小微金融发展突破了传统国有金融一统天下的发展局面,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合理引导所谓的地下金融、灰色金融向阳光化和规范化经营的转变,进一步减轻民间金融风险对现有小微金融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二元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瓶颈制约,为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变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五)大力培育发展小微金融是云南深化金融市场导向改革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不仅在纵向层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金融,还在横断层面存在更加严重的金融垄断现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和贷款占全省比重超过70%。而令人吃惊的是,这几家大金融机构恰恰是县域一级最为主要的金融机构,它们在所谓的商业化和股份制改造的条件下,把资源向昆明地区及其它发达地区集中,农村信用社也存在较为普遍的脱农进城发展趋势。这无疑加剧了基层金融服务缺失,进一步加大了云南落后地区与经济相对发达之间的差距。云南县域一级普遍存在大金融体系一统天下的发展格局,如果不打破这种金融垄断现象,只会加剧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因此,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各种小微金融,逐步形成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主体,解决金融资源上沉、上移所导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错配,为云南推动地方金融、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市场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四、云南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的几点建议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两文件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小微金融机构,弥补大中金融所留下的金融服务空白,满足不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配置和引导作用,才能实现城乡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一)从思想上改变金融机构必须国营国有的经营观念金融风险的出现与所有制无关,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要逐步打破国有与民营的分别界限,消除所有制认识误区在金融领域的负面影响,合理地引导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各种小微金融机构,消除基层金融高度压抑状态。(二)破除政策法律方面的体制机制隐性障碍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要管理者,需要推动放权让利的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要消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玻璃门与弹簧门现象,完善金融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小微金融管理制度建设,为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三)赋予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调控权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金融调控权、监管权和发展权,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地方性金融管理部门,填补地方金融监管缺失,有效地对各种小微金融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与国家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形成分层有序的金融管理体系,共同推动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四)地方政府要优化小微金融发展环境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金融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小微金融机构运行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融资动态跟踪,确保小微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小微金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金融机构经营负担。制订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拓宽薄弱领域、薄弱地区的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贴。(五)大型金融机构要培育和发展小微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在内控制度建设、金融人才培训、信用资金风险控制等方面,对小微金融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推动小微金融机构规范化经营。与小微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因突发性流动性不足而面临的经营危机。利用资金支付结算网络,帮助小微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提供便利化服务。利用金融产品创新的经验,为小微金融机构提供业务指导,避免因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而导致新的金融风险。(六)大力培育小微型民营金融机构一是大力培育和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可能情况推动小贷公司能够享受到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待遇。二是充分利用不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点,鼓励民间资本主发起建立股权多样化的民营银行、民营保险等金融组织,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经营,力争成为全国民营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试点示范区域。三是大力发展资金互助社等小微型金融机构,尽可能引导向社区银行的方向转变,增加为“三农”经济服务的造血功能。四是引导典当等具有抵押融资功能的民营金融机构,探索其转换成为抵押银行的新路子,进一步发挥其抵押担保的融资功能。(七)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地区四权抵押试点,构建四权流转登记、评估、交易的流转市场,提升农村农户信用能力,加速农村地区资本的积累。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推进现代支付系统建设,形成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鼓励农户建立专业性小微信用合作社,提升农村地区货币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长期投资和资本积累。
1. 金融知识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哪些) 金融知识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哪些) 1.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哪些 1、成长之路 建行依据标准的业务流程以及简化的操作程序和多样的融资产品,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并且依据企业的信用等级提供授信额度,持续支持企业。 2、速贷通建行依据分析及预测企业首先还款来源的可靠度的前提下,满足小微企业客户快捷和便利的融资需求,来提供足够数额且有效的抵(质)担保而办理的信贷业务。 3、小额贷 小额贷针对的信贷业务客户是单户授信总额为5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下的小微企业。 4、信用贷 建行主要看的是企业的综合评价及主信用情况,资信好的小微企业发放小额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 扩展资料: 为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晋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至4月末,全市共有4家银行机构为6家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余额1.5亿元。 为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晋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至4月末,全市共有4家银行机构为6家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余额1.5亿元。 晋江农商银行联合人才办、人社局、金融局以及晋华集成电路公司推出“人才贷”产品,为优秀人才群体提供便捷融资申贷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及优秀创业团队来晋江发展创业。至4月末,共办理“人才贷”12笔,余额258万元。 2.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有哪些措施 由于小微企业既是就业的主要载体,又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泉,所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一直被列入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 要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回应市场期盼。当然,除了要求支持小微企业,在考察两家金融机构以及随后召开座谈会时,总理对金融业发展的各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内容包括金融调控要服从大局、深化金融改革、扩大直接融资、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支持金融创新等,这向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 3.金融机构如何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 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 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一,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三,创新贷款机制。 第四,创新担保与抵押方式。 第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 4. 国家对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手段包括: 1、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机制的引导作用,细化考核措施,将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单列信贷计划,层层推动落实。 2、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 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3、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搭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形成“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4、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建立起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服务网点。 5.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有哪些 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是,增强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产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勿以客小而不帮,勿以利小而不为,要懂得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积善成德的商道真言,动员更多的营业网点参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业务范围,加大创新力度,增强金融功能。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特点,不断开发特色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要全面提供开户、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动开办商业保理、金融租赁和定向信托等融资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要通过延时错时、“扫街”上门等方式,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6.什么是小微金融 一、中国小微金融60人论坛 “中国小微金融60人论坛”是致力于微型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非官方、非赢利性学术研究组织,论坛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夯实中国微型金融学术基础,探究微型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微型金融行业改革实践,为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二、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于2013年3月7日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涉及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通过阿里巴巴一个平台,将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物种多样化,为网商提供工具,支持网商面对消费者;通过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将为无数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资金、支付、担保等多种他们需要的服务,支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由彭蕾出任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公司运营 据媒体报道,阿里小贷资金来源于四大方面,一是旗下浙江、重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总计16亿元;二是面向银行融资;三是资产证券化;四是将面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放。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阐述过阿里未来发展的三大阶段: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 在2013年早期阿里巴巴集团架构调整成为25个事业群后,平台业务已基本确定。 而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成立意味着第二阶段的开始。在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信用等于财富”,而“开放、透明、责任、分享、互动”是核心价值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有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融资需求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双增加,为此,各路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推出各自服务模式。 商业保理业作为类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小微融资和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其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理解和认可,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加速发展。 卡得万利首创的商业保理模式做小微金融服务,符合小微企业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也体现了其专注、专业、批量、标准的服务理念。 专注:服务目标群定位为有POS机收银的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体;批量: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工审核操作的偏差和繁琐过程,降低服务成本,批量处理信息数据,批量提供服务;标准:将服务做成标准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就像一条工厂流水线,各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执行,形成标准服务。 7.小微金融的小微金融的特点 小微金融应有的两个特点: 一、是以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 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所以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高风险性,抵押品的不足使得小微企业金融在多数时候都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此外,小微企业较强的不确定性也是小贷的主要风险来源。 高收益性,除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溢价外,由于市场不开放,需求远大于供给,小贷的政策溢价是超额收益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