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名言谚语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名言谚语论文范文参考

谈勤bai奋 1、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du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zhi弥补它的不足。dao——乔·雷诺兹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陶潜 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也会生锈。——老舍 4、科学的心灵,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懒汉。——华罗庚 5、勤奋是生命的灵魂。——狄更斯 6、人类为求取幸福,所不可避免的条件是勤奋。——列夫·托而斯太 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勤奋又谦虚的一代。——巴甫洛夫 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唯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谈惜时 1、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道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4、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5、一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孙中山 6、如果有什么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7、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谈礼貌 1、礼貌是快乐地做事情的方法。——爱默生 2、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贺拉斯 3、得饶人处且饶人。——曹雪芹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5、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穆尼尔·纳素夫 谈青春 1、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巴金 2、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切、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别从斯基 3、青年是一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4、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你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5、人人都有可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纪德 6、我顿时想起我那忘却的青春岁月……那时,我也是这样的孤独,但却充满着惬意,富有诗情。——海塞 7、充满灵魂的青春,是不会那么快消失的。——卡落莎 8、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清澈的,有时它会变得浑浊。

1.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2.奇迹多在厄运中诞生。——培根3.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深水中。—弗洛列斯坦4.对自己不满是任何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8.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9.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12.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华罗庚13.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谚语)14.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高明1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联)

名言警句谚语

1、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2、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3、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4、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5、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7、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8、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0、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11、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1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3、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14、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5、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法 巴尔扎克

16、无事不登三宝殿。

17、家有千金,不点双灯。

18、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19、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

20、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21、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2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3、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25、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26、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27、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28、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9、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30、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

3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2、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33、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34、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3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6、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37、钱是一块一块上万,麦是一颗一颗上石。

38、细水和流,吃穿不愁。

39、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40、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41、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42、爱衣常暖,爱食常饱。

43、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4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5、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6、一颗米粒九十九个工。

47、人投人,鸟投林。

48、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49、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50、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51、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52、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53、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54、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55、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56、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57、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9、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60、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61、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6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63、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64、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65、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66、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 泰戈尔

67、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68、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69、不怕慢,就怕站。

70、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7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73、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

74、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75、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76、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77、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7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79、糠菜半年粮。

80、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81、粗茶淡饭就是福。

8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86、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87、人微言轻。

88、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89、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9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9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92、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93、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94、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95、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9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9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9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99、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10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2、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03、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104、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不珍惜果实的人,不会真正爱花朵。

105、邻居好,赛金宝。

106、滴水凑成河,粒米凑成箩。

107、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10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孔子

109、人心齐,泰山移。

110、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111、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1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114、居家不能不俭,创业不能不勤。

115、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

116、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11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18、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119、有勤又有俭,生活甜又甜。

120、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121、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122、一星半星,凑两成斤。

123、人瘦脸皮黄,地瘦少打粮。

124、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谚语警句

1、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2、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

3、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4、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5、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6、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7、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古希腊】

8、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9、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0、三杯圣水:睡前一杯水,午夜一杯水,晨起一杯水。

11、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12、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13、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16、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17、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18、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19、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20、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21、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2、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23、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24、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德】

2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27、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28、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美】

29、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福尔斯特【英】

30、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31、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诗人歌德

32、喝茶不洗怀,阎王把命催。

33、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34、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35、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36、若要不生疾病、常带饥饿三分。

37、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8、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39、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

40、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41、饮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42、多吃水果多吃菜,防病健身心愉快。

43、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44、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45、学习要深钻细研,吃饭要细嚼慢咽。

46、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47、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48、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49、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50、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51、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英】

52、一日三两鱼,血流没问题。一日三两虾,血管不硬化。

53、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54、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55、萝卜上市、药铺关门。

56、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英】

5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8、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59、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60、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61、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62、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63、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64、少量之酒,健康之友;多量之酒,罪魁祸首。

65、饮食清淡,身体康健。

66、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67、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68、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69、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70、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英】

71、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72、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分饱),晚饭淡而少。

73、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74、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7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76、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77、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78、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79、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80、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81、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82、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83、多吃水果多吃菜,清理肠胃又补钙,降压降脂又抗癌。

84、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8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86、大鱼大肉,大烟大酒,体胖血稠,命不长久。

87、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88、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89、垃圾食品危害多,远离方能保健康。

9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1、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9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93、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94、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95、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俄语谚语论文参考文献

简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谚语,怎样分析俄语谚语及其汉译问题?

摘要: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本文首先分析了俄语谚语的形成与来源,对比了其它语言现象,接着从语法角度浅议了其句法结构,最后试论了俄语谚语的汉译问题。

关键词: 来源 民间创作 结构模式 汉译

一、俄语谚语的形成与来源

俄语谚语是在漫长的语言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各个时代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单位经屡次引用和反复加工,逐渐趋于稳定,凝结成谚语并流传下来。它们大部分源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最普遍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概括地反映了人们在探索客观世界奥秘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和思维成果。纵观俄语谚语的形成来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有些谚语源自俄罗斯民俗作品、英雄赞歌、童话、谜语。Мужик тонул—топор сулил,вытащили—топорища жаль.是说一个农夫掉到了河里,答应谁救他出来就给谁一把斧子,可是当把他救出来后,他连斧把也舍不得了。讽刺“过河就拆桥”的人。Услужливый дурак опаснее врага.(热心帮忙的傻瓜比敌人更危险;好心干坏事),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把梭鱼抛到河里;纵虎归山),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猫儿边听边吃,充耳不闻;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2.源自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的谚语。Незван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不请自来的客人比鞑靼人还坏)。这一谚语反映了俄罗斯历史上鞑靼人入侵这一史实。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远征到伏尔加河流域,击败俄罗斯诸公国后,建立金帐汗国,开始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才摆脱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而独立。俄罗斯人在鞑靼人的统治下生活了240年之久,受尽压迫和欺凌,所以十分痛恨鞑靼人。不受欢迎的客人突然到来,主人不得不接待,而心里又很不高兴,所以说Незван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

3.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谚语,而且不断产生、创作着新的谚语和俗语,这些大量产生于文艺作品中的谚语和俗语不断地丰富着民间谚语的宝库。尽管从来源上讲它们是个别作家独创的惊人妙语,但反映的却是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由于它们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广为传播,而慢慢转化为了谚语或俗语。

Счастливые часов не наблюдает.(幸福的人不看钟。)

Любви все возрасты покорны.(各种年龄的人都为爱情所左右。)

4.有些俄语谚语的形成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若缺乏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背景知识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的。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не ездят.如果我们不知道是самовар何物,不知道以Тула盛产самовар著称,我们就不能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这句谚语的字面意义为“不要带着茶炊去图拉”其中固定转义的关键是,原来图拉是俄罗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以生产茶炊闻名,根据这一地名的背景文化,我们推知谚语的意义就是“多此一举”。

二、谚语的界定

谚语是一种简洁、形象、有韵律的民间创作,概括了一代代人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经验。谚语鲜明而又深刻地描述了人类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周围世界的种种现象。从形式角度来说,谚语总是以句法完整的句子形式表现对世界的评价。俄语中пословица,поговорка,крылатое выражение,афоризм,изречение,фольклор,фразеологизм等称谓在表示相关概念时常常内在相互联系并交织在一起,这里有必要确定哪些语言现象属于我们的研究对象。下面来看一下相关词条的解释: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俗语: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固定语句,简练并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精辟、简洁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如:小题大做、朝三暮四。

熟语: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

格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

三、谚语的句法结构

谚语形式上是句子,谚语采用句子作为其表达形式,主要是因为谚语在其产生之初所表达的是特定的现实情景,并因此获得了句子所具有的表达与现实特定的关系的句法语义特征——述谓性特征。“谚语,是一种简短的民间格言,具有教益的内容,是民间的名句。”“格言”和“名句”是句子,至少是单句。

单句除具有一切语句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其它的重要语言特征,其中之一为述谓性基础或称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反映有形式结构与语言意义的句法模式,或指一个包含了最小、然而是最充足意义的抽象样板。这种模式是从无数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构成非扩展句产生的依据。这种模式可能由几个词的形式构成,也可能由一个词的形式构成。

俄语中具有句子形式的谚语,是否表现出俄语句子所有结构模式的特征呢?实际的情况看来并非如此。毕竟谚语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句子,理论上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应在于:首先,谚语是人们一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传承性;其次,谚语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对经验、自然、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因此具有知识性;再次,谚语的结构在时间的锤炼下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具有稳固性。

四、俄语谚语的学习及翻译

学习俄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谚语,并能够恰当地运用谚语。这样,在口语中就能使让人刮目相看,在书面语中则言简意赅,表达生动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由于一个民族的谚语往往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对于缺乏这方面背景知识的外国人和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于理解。俄汉两种语言又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表达方式上差别很大,这也给学生对俄语谚语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谚语的翻译工作在俄语谚语的学习和研究中也因此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俄语谚语的几种汉译方法:

1.从总体而言,全人类的思维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比俄汉谚语,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在字面意义、词语形象、修辞色彩和所述道理上都存在着共同之处。翻译这些在两种语言中文化感情色彩基本相同、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反映人类普遍生活经验的谚语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例如:

Близкий сосед лучше дальней родни.(远亲不如近邻。)

Добрая слова лежет,а дурная бежи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汉语词的组合搭配能力很强,如四字词组等,这些词组言简意赅、表现力强、节奏感美,汉语中这些四字词组常被看作成语,然而在俄语中这些与汉语含义相同的词的组合严格来说属于谚语,在广义的熟语范畴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不必严格拘泥于形式,俄语谚语汉译时可采用四字成语的形式,以求更准确地表达原谚语的意味。

Куй железо,пока горячо.(趁热打铁)

В чужой монастырь со своим уставом не ходят.(入乡随俗)

3.翻译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俄语谚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即翻译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汉民族色彩过浓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一般不宜用汉语惯用的形象去生搬硬套俄语。例如:

Ум хорошо,два лучш.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多智广)

У семи нянек и детя без глазу.(三个和尚没水吃;七个保姆,孩子没人管:人多不干活)

以上这些谚语的前一种翻译汉民族色彩太浓,应当避免,而后一种译法则更科学。

五、结语

通过学习和研究俄语谚语,我们不仅更深入地领会到了俄语语言的奥妙和精华,精练了修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俄语语言国情知识,扩展了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俄语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畅.浅议俄罗斯谚语的来源[J].黑龙江教育学报,2006,(3).

俄语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应用参考 俄语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应用 摘要 动物谚语是千百年来在语言中凝练和沉淀的精华,通过生动的形象,恰当的比喻,引起丰富的联想,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并能引出比字面意义更深刻的意思,同时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历史经验。 关键词 谚语;动物;形象;渊源 .com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世界各族人民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关于动物类的词汇,在谚语中更是发挥着积极而又有效的作用。动物从古至今,国内国外,都不曾离开过人类的生产、生活,通过它的自然本性,人们借以利用来描写社会状况,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有它们的身影。俄语谚语中动物词汇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加深刻。例如,“волк”(狼),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是一种残忍,贪婪和狡猾的动物,于是就有一系列代表这一形象的谚语。“Волчьим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ят”[1](狼的眼泪不可信),喻指不要轻信坏人的甜言蜜语或是可怜的话语。“Волка оятся в лес не хоит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申义为:要想收获些什么,必定要承担某种风险。与狼形象相对应的动物经常是羊(овечий овца),在俄罗斯文化中它是软弱、愚昧的化身。“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1](披着羊皮的狼),指阴险狡猾的伪君子。“Та не овца,что с волком пошла”(与狼为伍者,绝非善类),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俄语谚语众多,流传甚广,启迪和教育一代又一代人。从其来源看,比较复杂,不同方面,不同领域都有。 1 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是俄语中动物谚语的重要来源 俄罗斯民族大部分人信奉宗教,因此有很多谚语来自于《圣经》。“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指替罪羊。“Отелять овец от козлищ”[2]直译是区别绵羊和山羊,用来比喻区别有益的和有害的,分出好坏之意,使谚语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大量动物词汇的谚语还有来自寓言、喜剧、诗篇、小说的文学作品,比如,“слона не заметить”(睁眼不见大象),就出自寓言大师克雷洛夫的《好奇者》,指那些只注意细枝末节的小事而忽略重大的、本质东西的人。类似于汉语中的'“见树不见林”“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民间故事、童话传奇也是俄语动物谚语的丰富源泉。“по щучьему веленью”(按照梭鱼的吩咐),会出现奇迹,这一类是人民自己创造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民间艺术宝库。 2 按国别俄语中动物谚语可分为两大类 2.1 来自俄罗斯本国本土的动物谚语比如,“ёрная кошка проежала”译为感情破裂。在古代俄罗斯,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迷信的认为黑猫是不详之物,若遇到黑猫在人面前跑过去,很可能会有晦气的事情发生,或者会不顺心,或者能够惹起什么是非,尤其是在一对爱人或亲属之间本来感情很融洽,就因为“一只黑猫从他们中间跑过去了”,就会闹别扭,有矛盾。在俄罗斯民族传统中一直把母鸡看作是最愚蠢、最无用的动物。俄罗斯古老谚语中经常会出现关于“курица”(母鸡)这个词,“мокрая курица”[3](可怜虫),用来讽刺懦弱无能或没有气节的人;“слепая курица”(瞎母鸡),用来指责毫无见识,目光短浅的人;等等。 2.2 来自俄罗斯以外国家的动物谚语有些谚语源自希腊神话传说,例如,“Троянский конь”(特洛伊木马),也可翻译成木马计,是说对待敌人的东西,哪怕是敌人送来的“礼物”,也必须戒备警惕,以防阴谋诡计。也有些产生于欧洲,如“Ни рыа ,ни мясо”,这个谚语反映16世纪初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情况,直译是“非鱼非肉”,通常用以比喻那些没有明确肯定的个性和立场的人 ,偶尔也可以指某种不确定的食物,相似于汉语谚语“不三不四”“不伦不类”“非驴非马”之意。“Крокоиловыслёзы”(鳄鱼的眼泪),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国际性谚语,世界许多语言中都有,最早来自非洲,典出英国12世纪的文学著作。鳄鱼在吞食食物时,它那双蓝里带灰的眼睛里,还会挤出几滴假惺惺的眼泪,用以讽刺那些一面干着穷凶极恶的勾当,一面却假惺惺地装着慈悲为怀样子的人物。按其形象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猫哭耗子假慈悲”“老虎头上挂佛珠”。 3 从形式与意义的角度将俄语中动物谚语分成两类 3.1 俄语中动物谚语,在汉语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动物形象当然,这是从形式上来看。“С суконным рылом в калачный ря”(带着粗毛的拱嘴),不要拱到卖面包的摊子上,意指不要企图占据不适合自己的高位的那些人。类似于汉语中的谚语“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рыло”(拱嘴、鼻嘴),在俄语中多指猪的鼻子部分,猪在俄罗斯文化中指下流坯子,不讲文明的人,行为卑鄙的人。又如俄语谚语“Посаи свинью за стол ,она и ноги на стол”[4](让猪就席),它就会把腿也放在桌子上,喻指得寸进尺,忘乎所以,举止不文明的人。在汉语中虽然猪的形象并不是很好,也有肮脏、愚蠢、懒惰的象征意义,可是在现代汉语中猪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人们赋予了“金猪”特殊的意味。曾经非常流行这样一种说法,2007年是60年不遇的“金猪年”,因此只要在这一年中出生的孩子是最好的,无论健康、智力或是成年后的命运都会受到庇护,因此许多还没有宝宝的青年人都争相掐指算着时间,准备在最佳时间迎接宝宝的出生。而“癞蛤蟆”这一词正巧与俄语中“猪”的形象意义相同,因此俄谚语中猪的形象,在汉语中用蛤蟆来表达。 3.2 俄谚语中没有出现动物的踪迹,却在翻译汉谚语中找到了它的形象“Дальше ехать некуа”(悬崖勒马),没有地方可走了。“Из окна всего света не оглянешъ”(从窗户里看不到整个世界),喻指管中窥豹,坐井观天。汉谚语中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相应的俄语翻译是“Лучше позно, чем никога”(晚做总比不做好),这句话原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罗马人民的历史》中的一句格言:Potius sero quam nunquam。由于李维的著作对欧洲历史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这一格言为后世经常引用而逐渐成为一句通用的谚语。“Оним миром мазаны”(一路货色,一丘之貉),миро是基督教徒用的圣油,根据基督教的习惯,在举行某些宗教仪式时,参加的人都要涂上圣油。因此,这一个谚语最初表示“同一信仰的人”的意思,后来用于贬意,表示“具有相同缺点的人”。“貉”平时表现性情温顺,反映迟钝,但在捕捉小动物时,则反应灵敏,凶相毕露一种动物,在俄谚语中却没有出现。 动物谚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语言丰富的内涵,正确地理解俄语中动物谚语的形象色彩,有利于对语言的深入了解与应用,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芳来.俄汉谚语俗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现代俄汉双解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

有关英语谚语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种田不施肥,你它,它你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立了秋,麦不收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麦怕清明连夜雨。夏雨稻命,春雨麦病。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下雨烂谷箩。

去学校图书馆,找相关的论文来参考比如:万方、维普……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ability to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was studied, using sentences con­taining 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aspresented in classroom workbooks. One hundred twentychildren from first, third, fifth, and seventh grades wereasked to describe the meaning of each figurative word orphrase placed in context. Responses were scored on a four­point scale indic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hild used aliteral or figurative translation. Significant effects betweengrade levels and figurative conditions were found, indicatingthat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proceeds alonga developmental hierarchy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majority of third grade children were able to translate meta­phors and dual function words into figurative language suc­cessfully.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required a levelof comprehension that does not appear in most childrenuntil seventh grade, as suggested by Piaget.A recent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metaphor suggest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metaphor comprehension and Piaget's cognitive stagesof thought development (3). Piagetian theory suggeststhat children from seven to twelve years of age developa broad range of transformational skills that allows themto operate on reality, building a repertoire of symbolsand signs (8). This display of cognitive growth representsan enormous expansion of power and abstraction in thatit frees children from the literal aspects of their percep­tions.Inhelder and Piaget suggest that the capacity for poeticusage and the ability to operate on linguistic elementsmay be the last facet of language to develop (3). Theauthors' experiences in third grade classrooms, whileobservi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igurative speechas presented in reading workbooks, revealed a wide rangeof abilities in the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and proverbs at the concrete operations period of develop­ment. Some children had an immediate grasp of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erms, while others, regardless of theamount of explanation given, could not override theircognitive ties to the literal interpretation.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metaphoric speech occurs at an age beyond the preschoollevel (5). An early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children's ability to understand dual function words,terms that have a joint reference in language to both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ata (1). For example, suchwords as "cold" and "warm" denote thermal propertiesand can serve a dual function in describing psychologicalaspects of people.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se termsare an elementary instance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andinvestigated the order in which children's understandingof dual terms emerg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from three to seven are sensitive only to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while seven- to eight-year olds demonstrate thebeginn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the terms. The ability to state the dual function of theterms was clearly developed in the twelve-year-old group(for example, "hard things and hard people are bothunmanageable").Further work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make metaphoric links, to perceive relationshipsamong disparate phenomena (6). Children, ages three tonineteen, were asked to indicate their knowledge ofliteral meanings of word pairs and then project them ontosensory domains using metaphoric skills. In contrast toearlier find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cityfor metaphoric a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 modalitiesand adjectives was evident in young children.A recent investigation found a developmental trendtoward the comprehension of metaphors, though it con­cluded that not until the age of ten were children ableto demonstrate metaphoric understanding of dual func­tion words (12).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proverbs has been explainedby Piaget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think­ing (10). He proposed that children from nine to elevenyears of age use a simple projection of the proverb intosentences by process of immediate fusion. At this level,there is no analysis of detail in comprehending proverbs,but a general fusion of two propositions without analysisof their meanings. Piaget believed that this phenomenonprecede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that the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does not occur until theformal operations period.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specificallylooking at children's ability to translate classroom materialpresented in context. Context has been cited as an impor­

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vmax给我留言,问我这个谚语是否可以翻译成下面的句子。我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您的译文,我们中国人看得懂,但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如果您想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您就必须在译文的后面,额外增加一段注释,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再介绍一下诸葛亮,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谚语,您说麻烦不麻烦?!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个皮匠会比诸葛亮先生更聪明。)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谚语,都有对应的英语谚语,两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翻译。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谚语,就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个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也有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当我们谈论魔鬼的时候,他将会出现。)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对应的英语谚语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书,书名好象叫做《汉英谚语词典》(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从这种词典中,查出大多数中国谚语的对应英语谚语。现在国内是“英语热”,英语图书(包括英语词典)多如牛毛,我想这种词典应当不难找到。 一个中国谚语,只有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谚语时,我们才考虑自己翻译,不过这种情况好象并不多见。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谚语,我就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英语谚语,因此我把它翻译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个人愿意卖,另外一个人愿意买。)

汉语谚语名句翻译论文格式怎么写

据学术堂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有两大部分: (一)卷首部分包括内容如下:1.封面和封底:由学位办公室统一印刷,封面栏目要求打印.2.题目:应在25字以内,能简明,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3.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和第二页的内容和格式按统一规定(见式样1,式样2)打印,不编页码.4.中文摘 要(Abstract):在500字以内.摘 要是对学位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述.它应使人不阅读学位论文全文即可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和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论文摘 要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文的新见解和研究工作的创新点.5.关键词(Keyword):论文关键词一般3至8个,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标准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上排列,并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 要左下方.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7.目录:由论文的章节以及附录,参考文献等序号,提名和页码组成.8.附表与插图:附表要有表号,表题,插图要有图号,图题.如果学位论文的附表与插图太多,可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之后.(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正文,结论或建议,尾注,参考文献表.1.绪论或前言:通常作为第一章,是该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际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2.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对这部分内容和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分成若干章节表述.总体要求要实事求是,内容翔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3.结论和建议: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精华与总结.结论应该简练,完整,准确.着重阐述自己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以及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4.尾注:学位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了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上注释,统一为尾注.5.参考文献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着录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主要录入格式为:(1)专著专著是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

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标准格式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⑵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⑹正文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写论文的格式。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翻译方向的论文2010-09-15 20:31翻译是跨学科的,注定要采取多学科的视角研究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一、选题范围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3、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7、译者风格。8、翻译与美学。二、选题方法: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浏览资料,做笔记,把有关资料的名称、作者、出版信息及重要观点和内容等资料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缩小范围,形成初步的论文研究方向,然后在仔细浏览阅读这个研究方向资料,并作好相关笔记,为形成论文的观点打下基础,以确定初步的论文题目。三、选题资料来源:1、图书馆的藏书(有关翻译的图书在南区图书馆三楼、杂志包括现刊和过刊)。2、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3、图书馆所藏的《全国报刊索引》上面记载了每年各个报刊杂志中主要的和重要的文章,这里主要指其中的语言文字类及英语类中的有关翻译的文章索引。该索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哪里可以找到所需的资料。4、常见杂志:《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学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以及各综合性大学学报。2010-4-12 18:59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2楼1.关于幽默在翻译中的缺失2.关于广告、公示语的翻译3.关于儿童文学的翻译4.关于商品说明书的翻译文章来源:原文链接: 19:01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3楼1.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2. 谈英语幽默的翻译 3. 英语汉译技巧初探 4.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 5. 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6.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 8.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9. 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10.翻译技巧探索 11.商标词翻译 12.广告语言的翻译 13.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14.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5.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 16.浅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翻译 17.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 18.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 19.英语意义否定表现法及其汉译 20.浅谈新闻标题的翻译2010-4-12 19:02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4楼一些用于翻译方向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本文分析了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体系的现状,指出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关键词:英 英语论文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能反映选择该附录1提供了三个方向的部分参考选题,考生可从中选择,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并具有从事英语或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或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论文应在老师指下由论文,英语,下载,毕业论文英语论文网首页>国内英语考试>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题目论文作者:佚名论文属性:essay登出时间:2010-01-06编辑文档下载详细资料 更多附件5:外语系2004级翻译英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文档用文档搜索王!附件5:外语系2004级翻译英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以下是些英语论文,你可以参考下:)~~ 英语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类文章1001篇,里面有很多的:)~ 19:02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5楼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2010-4-12 19:04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6楼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体育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翻译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Translation中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及翻译 翻译Chinese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翻译Brand Translation商标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ng Method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中英数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Headlines and Slogans广告用语的直译和意译 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 Mark into English中文商标的英译 翻译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文化差异和翻译 翻译Charactec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Adventisement广告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翻译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Brand-Translation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The Study on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and its Translation 广告语的点及其翻译 翻译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翻译中颜色词的非对应 翻译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电影片名的翻译 翻译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slation动物俚语文化含义与翻译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Terms试论颜色词的翻译 翻译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oncerning the Perfec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老人与海》译文比较-谈影响文学翻译完美性的因素 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从功能派理论角度看广告翻译 翻译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 翻译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al Vision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 翻译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hift汉译英中的主位与话题 翻译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 翻译2010-4-12 19:05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7楼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论连词再英汉翻译中的显性和隐性存在 翻译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Idioms论习语的翻译 翻译Translation of Chinese Receip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okery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中餐菜谱的英译及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翻译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不可译现象在中英文化差异中的体现 翻译Extra-linguistic Context and Translation非语言语境与翻译 翻译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汉英习语对比与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from Cultural Perceptives从文化的角度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ranslation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翻译Impact of Culture Differences on Brand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翻译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文化语境和隐喻的翻译 翻译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译汉中词类的转换 翻译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A Study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浅谈商标的汉英翻译 翻译How To deal with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dioms translation习语翻译中文化词的处理 翻译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Color Words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to Chinese英语外来词汉化的基本途径 翻译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marks into English入乡随俗——论中文商标的英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汉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翻译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in the 21st in China21世纪中国的异化翻译 翻译The Transfer of Culture Image and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n Translating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转化 翻译Basic Strategy for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Target-language Oriented Strategy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以目的语言为取向的翻译策略 翻译2010-4-12 19:06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8楼Lexical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英汉翻译中的词义修辞格 翻译The Criteria of the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English计算机英语的翻译标准 翻译Comprehension: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理解: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the Brand Name商标名称的翻译 翻译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g English Slang into Chinese英语俚语汉译的技巧 翻译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文化差异和不可译性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Vocabulary Translation文化差异及词汇翻译 翻译The Application of Fuzziness in the Translation翻译中的模糊语现象 翻译Translator as Artist -Translator's Individ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译者作为一位艺术家--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电影名的翻译 翻译Translating the English Verbs into Chinese 英 语 动 词 的 汉 译 翻译Colour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颜色词及其翻译 翻译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in The Book of Songs诗经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Cultural Comparison and Idioms Translation文化对比与习语的翻译 翻译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社会文化背景和译者的选词——对简爱两种译本的比较 翻译The Effect That Non-linguistic Context Has on Translation非语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翻译Cultural Gap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翻译Words Trans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不同文化中词汇的翻译 翻译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 Translation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On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浅谈英文商标的汉译--意美、音美、形美 翻译Some of the Ways to Idiom Translation 习语翻译法 翻译Para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Version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副语言与文学翻译--对《红楼梦》译本的思考 翻译Methods of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Based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翻译Culture-gap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文化空缺词及其翻译 翻译Understanding-the Key to Translation理解是翻译的关键 翻译A Brief Talk about Two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浅谈隐喻翻译的两种方法 翻译A Glimpse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英语电影名翻译一瞥 翻译Social-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社会文化差异与译者的选词 翻译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翻译The Context in Relation to Translation语境与翻译 翻译Female and Translation女性与翻译 翻译Effects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ranslation中西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翻译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翻译Cultural Gaps and Translation Limitation文化差异与翻译局限 翻译The Approaches to Proverb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Context从文化语境谈谚语翻译 翻译Allusion Translation in Song Poems宋词典故的翻译 翻译Blind Spots in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英谚汉译中的盲点的探讨 翻译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广告翻译 翻译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Headline and English Headline as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论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与翻译 翻译On the Mistranslation of Idioms习语的误译 翻译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参考

教育的语言艺术浅论论文

【 摘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基本工具,对于课堂来说,教师的语言承载着大量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接收多少,主要看教师语言是否到位。课堂涵盖了语言艺术、学生心理、客观调控、主观引导等等需要教师注重的因素,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引导不当将会使知识学习变得乏味。语言艺术作为教学的一大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就教育的语言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 关键词 】教育;课堂;语言艺术

语言承载着教育者想要传达的大部分信息,能够在教学当中运用语言艺术对于教师课堂开展具有良好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具有效率。语言具有掀起人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学生知识等作用,它有着目前教育课堂难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的语气艺术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进入青春期,而青春期正好是叛逆心理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我国当前教育模式,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此时期,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如果没能够对课堂以及课下进行控制,就可能导致问题爆发,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语言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控语调。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特别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不能够一直趋于某一种平调。例如,有的学科偏于理性,如果教师不能够使课堂处于一种明快的氛围当中,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上课时候打瞌睡、开小差等。第二,区别学生。区别学生,在另一种角度上说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的语言不能够一直保持同一种,面对不同的学生,学生要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当教师面前是比较内向的学生时,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偏向于轻柔委婉;而如果是一些性子大大咧咧的男生,教师就可以直截了当。第三,把握时机。教师的语言应该要把握时机,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教师的话语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当教室处于一种比较热烈的氛围当中时,教师的语言就可以比较豪迈,当教室的氛围比较低沉时,教师就不再适合运用豪迈的语言,而应该倾向于鼓励性的话语。

二、语言的语句艺术

1.语言的严谨性。课堂须把握住语言的严谨性,历史上因语言错误或用词错误而造成的重大事件非常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对语言进行控制,特别要保证自身在进行概念性知识的讲解时不出错误。除了不能够将概念性知识解读错误以外,教师还要防止题外话,有的教师将课堂当成演讲,在课堂上针对某一个概念大肆发挥,结果一堂课下来全是与本节课无关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或者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一个并不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的口头禅反复重复,在课堂上就会显得语言不够严谨,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2.语言的感染性。提起语言的感染性,又要重复到前文所说的把控语调上,让语言具有感染性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控制自己的语调。这种语调控制除了要根据课堂氛围进行控制以外,还要根据讲的内容进行控制,例如教师在讲一节比较伤感的内容,就应该才用比较低沉的语调,而当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使人振奋时,就适合激昂语调。除了语调,自然还有语句,在语句上教师也要注意感染性,在各科学习中,大多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的例子,实际例子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在读文章时候,有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感人肺腑,一方面是作者文字的渗透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读者有着与作者相同的经历。在教学上也是如此,例如当教师在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将自己的情感适当渗透进去,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达到最终教学的目的。我国文学家巴金,他的语言没有过多的进行修饰刻画,但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其中,而巴金展现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率真的一面。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表达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令学生感同身受。3.语言的通俗性。语言是人的基本手段,既然是基本手段,那么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就不能够太过艰涩。而课堂语言又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工具,如果教师说的话学生无法听懂,那就达不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在斯大林的观点下,语言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经济生产与交流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以及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不可能离开语言的,因此语言就应该通俗易懂。我国近代将语言用的通俗易懂并且受人喜爱的赵树理,他的语言风格很贴近群众,为群众欢迎。高中教育也是如此,一个一堂课讲的都是艰涩语言的教师与一节课用通俗语言为学生讲课的教师比起来,后者必然会比前者更受欢迎。

三、结束语

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自己语言的语调以及语句进行控制。在语调上,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气氛采取不同的语调;在语句上,要保证语句的严谨、连贯、通俗和感染力,对语言的这两方面进行加强,以提高学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维勇.谈谈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J].政工导刊,2016,(02):40-41.

[2]杨曼.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8):136.

作者:高佳睿 单位: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汉语言文学是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不断传承的,对发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汉语言文学中呈现的意境

在汉语言文学中,中国的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独有的重要文学,也是国际上的学者争相研究的文学对象。古诗之所以会如此受广大学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在韵律上朗朗上口,让读者新生喜爱,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经常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作者描绘的美景,感受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以及想要抒发的豪情壮志。

1.1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由于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也造就了这一门语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诗中,诗人为了使整首诗歌更具特色,往往会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气氛,这种氛围就是意境。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1.2意境烘托内心,并不断深化

在诗歌中运用意境,不仅是为了使整首诗歌的美感提升,同时也能够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具作者的情感,塑造出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就像是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以诗言志的说法,所以我国的很多大作家都是通过书写文章,来刻画出自己,表达自己的意志,就如杜甫、李白等古代诗人,或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报国无门,感叹世间的百态,又或是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豁达,开阔自己的仕途之路;犹如当代诗人鲁迅、朱自清等等,都是运用诗歌来描绘社会的一种现象,旨在敲醒当代的人们,反抗就社会的不公,追求公平、公正的生活。一些文章往往会通过意境而使内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使一些社会现象有所深化。在杜甫大诗人的《三吏三别》中,刻画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但是读者并不会因为人物的繁杂,而对整首诗产生陌生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物就是为了营造诗歌的氛围,让读者犹如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遇到这些人物,所以就不会特别陌生,反而会彰显这些人物的鲜明活泼的生命力,同时也烘托出作者对友情的珍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样,在郑燮大诗人的《石灰吟》中曾经写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营造了整首诗比较危机的氛围,但是正是在这种危机氛围的烘托之下,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被荣华富贵所诱,即使是死亡,也一定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在这人世之间,正是这样的意境,才深化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让读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往往源于日常的生活,并会不断的创新;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化作者的情感,使读者看作者所看,感受作者所感。

1.3构建意境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意境的重要性,然而,在构建意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就是“有境无意”,就是指整首诗虽然拥有一定的意境,拥有很高的美感,但是却是华而无实,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当中,只是简单的将现实中的实物描写的较为逼真,但是却没有侧面烘托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就是“有意无境”,在一些较为成功的诗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通过合理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就是俗话说的作品中既要有骨头,又要有肉,这样诗歌就会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载体,来帮助诗人像读者抒发自己的真切情感。如果一首诗只是有骨头,而没有肉,就会使整首诗有意无境,往往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较少,没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后盾,致使整首诗只是空洞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不会体会到作者的真切情感,还会使整首诗都太平淡无奇,黯然失色。

2.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

2.1掌握语言规律

汉语言文学旨在研究语言,所以,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文学修养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2.2用于理解文学

汉语言文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然而文学理解与文学阅读并不相同,文学理解是指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字,分析文字营造出的气氛,而文学阅读只是指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学习了一些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真谛,从而为了以后的文学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坚实的后盾。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就可以去分析一些未曾见过的文章,并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理解文学的方法。

2.3写作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的广泛领域,不仅包括理解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还包括写作与运用。在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之后,就会逐渐掌握文章结构,了解营造意境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达感情,这样就会在日后的写作当中,合理的运用语言,正确的组织文字。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独有特色,这就使学者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彰显文章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3结束语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一、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对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规,似乎停留在传统专业教学上,没有及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更没有考虑到市场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即社会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培养学生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是一个大问题。

2.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殊的专业特点,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或在中学任教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只是以一种广阔的文学背景而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不大。

3.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的只是对学生的知识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并不重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例如:学生奖学金的评定、预备党员的选取、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等基本数据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电脑技能、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

1.对学科层次性的科学性定位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国家重点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各种文学资料齐全,这类学校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还能够从事各行业中的文字工作,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科研与管理能力,这些都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关键。首先,可以对传统专业基础课进行优化。目前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专业基础课程重复设置,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精简,每门课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另外,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尽量避免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3.学生的评价机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每一名学生必须做出系统、公正、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将传统的试卷命题考试标准与能力的检测标准进行有机结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三、结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