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相应的城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选取城市管理中很小的一部分———社区管理进行探析,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方面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特征的介绍,以及当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探析,从中揭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国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治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启示
究竟什么是城市治理呢?不同的学者观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类认为治理是一种统治方式,其手段是运用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第二类强调治理的过程特征。这种治理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它强调以“协调”为手段,而不是协调和控制。第三类认为城市治理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包括国家和公民、执法者和守法者、政府与可控性的关系。第四类则认为治理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为了应对政府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城市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治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它的实施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城市治理从宏观层面来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运作效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微观层次上来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对传统行政的批判和吸收基础之上,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要求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作出回应。[1]。在这个过程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积极与公众互动,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第二,新公共管理消除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管理的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私人部门,从而实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第三,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即倡导企业型的领导者,从而提高管理的绩效。第四,新公共管理认为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是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政府应当像企业界一样,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第五,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第六,新公共发挥管理重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功能,要求其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进步。
(二)特征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的公共管理不同,具有自身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
(1)公共性。这种公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其次,新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其他公共管理的主体会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因此,政府部门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者。最后,公共管理总离不开公共权力。公共管理的权共管理的过程具有公共性。力是公民及社会成员赋予的,其运用必须服从公共利益,否则将失去权力的合法性。
(2)公平性。新公共管理强调逐步以公平正义与管理效率并重,而不是像传统行政理论那样过分注重效率。
(3)合法性。合法性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遵循宪法和法律。
(4)效能性。效能目标的确定应该体现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5)适应性。任何一个公共管理系统都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彼此的相互竞争性,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6)回应性。回应性实际上强调的是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求公共管理的主体要积极加强对公民或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要求公众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来;同时要求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二、社区管理
(一)社区管理
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生活共同体,人们的生活要有序地进行和开展,必然要求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社区管理”。在我国,社区管理是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是指社区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工作和管理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以及改善社区办公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体制的问题,社区资源利用问题,社区建设资金没有保证,社区队伍素质不高,社区服务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有限,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社区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化现象突出。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宣传教育,办理居民相关的公共事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反应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实际工作中社区承担的却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社区居委会实际履行的职能很多都是与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对应设置的,其中包括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城管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等六大职能。
第二,社区建设工作投资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建设缺乏计划性,社区建设没有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因此缺乏自身发展的专项基金;二是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除了来自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外,社区在建设的过程中,经要自行筹集资金。
第三,社区服务工作弱化。当前社区服务工作还不够完善,除一部分大的社区社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外,许多社区存在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此外,在社区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混为一谈的现象。
三、新公共管理对于社区管理的启示
针对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管理理念,我们认为做好当前的社区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改革社区现行管理体制。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一要实现自己的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功能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功能。其二,在协助政府工作方面,政府应赋予社区足够的权力和提供相应的资源来处理问题,并且这个协助性工作不能是工作任务的转移。总之,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群体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时要增强广大居民的参与。
(2)健全社区考核和激励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社区管理应当确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既包括组织的目标又包括个人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要进行测量和评估。首先,要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主要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等等。与此同时,要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来,充分发挥民主。其次,可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应当给予提拔和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实现社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除了政府的拨款以外,应当吸引其企业、社会组织的资金,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
(4)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活动。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取向,社区居民作为顾客,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那么社区的管理者就应当给予居民的需求以回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在传统行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更好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特性。政府不能调节的问题尽量交给市场,对于市场无法调节的问题,政府也应当充分自身的作用来调节。在回应公众需求方面,政府要坚持顾客导向,公众也应当提升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度。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克服了政府传统管理的弱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对于我国的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意义重大。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借鉴和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伟,新公共管理理论评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2):19-23.
[2唐春丽,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9):119-122.
[3]邓智明,新公共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法制与管理,2002(11)6-9.
[4]张翼,新公共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8):5-7.
[5]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制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川.城市规划,2001,(09):13一20.
New Public Management : Contemporary Western trend of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start of the 1970s, the West has dominated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arly a century. and was regarded to be effective, even the best traditional or mainstream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bjected to a new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reasingly tough challenges, and the almost routine, rigid-tier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increasingly rapid changes 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intensive society and economic life, build on its two major theoretical basis -- Goodnow Wilson and the political-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two-layer management Huibaike no theory Law answered and solved the government faces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social welfare policy unsustainable, government agencies increasingly bloated, inefficient, the public lost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government failure" theory has begun to dominate.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NewPublic Management)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It is in this historical backdrop,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Management -- New Public Management (New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1980s, the Anglo-American two crops,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And 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hanges, Public management is not new to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ways of some degree of partial adjustment or simply to lower administrative costs and reduce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is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ettlement and denied.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1,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If the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Wilson. Goodnow political-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two-Weber-tier system on the support of their theory, new public while manage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priv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s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First,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from modern economics has many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e "rational" (the rational is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want to pay the smallest gain maximum benefits) of the premise is the basis f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rom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transaction cost which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market-oriented or customer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rvic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basis; from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was to define the performance goals,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basis. 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Secondl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from the private management methods to absorb nutrients. 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at many private secto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n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sector borrowing. 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私营部门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获取利润就必须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Such as the private sector,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flexibility in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not Weber said the rigid hierarchy; outputs and outcomes of the high degree of importan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output means profits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we must make profits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high-quality service, Meanwhil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costs), rather than just input and output weight; personnel management to achieve a flexible system of employment contracts and performance pay system, rather than by h
摘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相应的城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选取城市管理中很小的一部分———社区管理进行探析,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方面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特征的介绍,以及当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探析,从中揭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国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治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启示
究竟什么是城市治理呢?不同的学者观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类认为治理是一种统治方式,其手段是运用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第二类强调治理的过程特征。这种治理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它强调以“协调”为手段,而不是协调和控制。第三类认为城市治理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包括国家和公民、执法者和守法者、政府与可控性的关系。第四类则认为治理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为了应对政府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城市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治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它的实施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城市治理从宏观层面来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运作效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微观层次上来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对传统行政的批判和吸收基础之上,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要求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作出回应。[1]。在这个过程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积极与公众互动,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第二,新公共管理消除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管理的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私人部门,从而实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第三,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即倡导企业型的领导者,从而提高管理的绩效。第四,新公共管理认为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是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政府应当像企业界一样,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第五,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第六,新公共发挥管理重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功能,要求其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进步。
(二)特征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的公共管理不同,具有自身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
(1)公共性。这种公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其次,新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其他公共管理的主体会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因此,政府部门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者。最后,公共管理总离不开公共权力。公共管理的权共管理的过程具有公共性。力是公民及社会成员赋予的,其运用必须服从公共利益,否则将失去权力的合法性。
(2)公平性。新公共管理强调逐步以公平正义与管理效率并重,而不是像传统行政理论那样过分注重效率。
(3)合法性。合法性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遵循宪法和法律。
(4)效能性。效能目标的确定应该体现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5)适应性。任何一个公共管理系统都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彼此的相互竞争性,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6)回应性。回应性实际上强调的是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求公共管理的主体要积极加强对公民或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要求公众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来;同时要求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二、社区管理
(一)社区管理
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生活共同体,人们的生活要有序地进行和开展,必然要求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社区管理”。在我国,社区管理是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是指社区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工作和管理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以及改善社区办公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体制的问题,社区资源利用问题,社区建设资金没有保证,社区队伍素质不高,社区服务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有限,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社区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化现象突出。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宣传教育,办理居民相关的公共事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反应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实际工作中社区承担的却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社区居委会实际履行的职能很多都是与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对应设置的,其中包括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城管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等六大职能。
第二,社区建设工作投资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建设缺乏计划性,社区建设没有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因此缺乏自身发展的专项基金;二是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除了来自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外,社区在建设的过程中,经要自行筹集资金。
第三,社区服务工作弱化。当前社区服务工作还不够完善,除一部分大的社区社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外,许多社区存在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此外,在社区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混为一谈的现象。
三、新公共管理对于社区管理的启示
针对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管理理念,我们认为做好当前的社区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改革社区现行管理体制。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一要实现自己的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功能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功能。其二,在协助政府工作方面,政府应赋予社区足够的权力和提供相应的资源来处理问题,并且这个协助性工作不能是工作任务的转移。总之,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群体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时要增强广大居民的参与。
(2)健全社区考核和激励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社区管理应当确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既包括组织的目标又包括个人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要进行测量和评估。首先,要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主要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等等。与此同时,要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来,充分发挥民主。其次,可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应当给予提拔和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实现社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除了政府的拨款以外,应当吸引其企业、社会组织的资金,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
(4)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活动。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取向,社区居民作为顾客,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那么社区的管理者就应当给予居民的需求以回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在传统行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更好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特性。政府不能调节的问题尽量交给市场,对于市场无法调节的问题,政府也应当充分自身的作用来调节。在回应公众需求方面,政府要坚持顾客导向,公众也应当提升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度。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克服了政府传统管理的弱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对于我国的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意义重大。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借鉴和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伟,新公共管理理论评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2):19-23.
[2唐春丽,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9):119-122.
[3]邓智明,新公共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法制与管理,2002(11)6-9.
[4]张翼,新公共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8):5-7.
[5]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制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川.城市规划,2001,(09):13一20.
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是论文的有力辅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2-213.
[5]章景萍.企业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崔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李浩:企业培训与企业创新.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8]陈良政黄俭: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晓彤: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罗伯特L马希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11]朱钧侃现代企业人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12]郁义鸿著.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79.
篇二:参考文献
[1]蔡防.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苦干认识误区.国际最济评论,2010 (6),81-94.
[2]奥尔淼.集体行动的`逻辑.上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14.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88-102.
[4]白菊红.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4.
[5]卞萤萤,韦丽军和杨徼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因素分析.千单区资源与环境,2009(2),78-83.
[6]朝前.村民自治中的非正式制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 (4),77-79.
[7]白晋湘.潮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并经济问题,2003(11),47-50.
[8]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求索,2006(9),1-5.
[9]陈宝胜.非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机制.行政论坛,2008 (2),45-47.
[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48-53.
[11]陈瑜琦,李秀彬和朱会义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一一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0(9),369-377.
[12]陈绪敖.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秦巴山区林权制度改箪探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1 1 (2),293-295,303.
[13]Anderson,J.E.,& Bandiera,0.Private enforcement and social efficienc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341-362.
[14]Brauw,A.D,Huang,J.,Zhang,L.X“ et aL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FPRl Discussion Paper 01189,2012(6),1-24.
[15]Barmtt,C.B.,Sherlund,S.M.,& Adesina,A.A.Shadow wages,aUocative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AgriculturalEconomics,2008(38),21--34.
[16]Biener,C.,& Eling,M,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insurance industry: a cross-frontier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12,221(2),454-468.
篇三:参考文献
[1]马斯洛着.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王朱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3),48-55.
[3]李怀袓.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 (10) : 176-179.
[5]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明亮.客户重复购买意向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24(1):110-115
[7]陈文波,黄丽华.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软科学,2006,20(3),1-4
[8]Berlyne,D.E.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Science,1966,153,25-33.
[9]Adams,A.,Nelson,R.R.& Todd,P.A.Perceived usefulness,ease of use,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MIS Quarterly,1992,16(2),227-247.
[10]Ajzen,I.& Fishbein,M.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behavior.Inc-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80.
[11]Deci,E.L.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1,18(1),105-115.
[12]Deci,E.L.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reinforcement,and inequity.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2(1),113-120.
[13]Anderson,R.E.Consumer Dissatisfaction: The effect of disconfirmedexpectancy on perceived product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3,10(1),38-44.
[14]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篇四:参考文献
[1]黄林华,顾戛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监督[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10)
[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19)
[3]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4]常畅。论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中国科技产业。2004(09)
[5]秦文志。论树立服务理念和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J].行政论坛。2004(03)
[6]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05)
[7]尹素琴,黄辉。服务型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J].经济研究参考。2004(13)
[9]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10]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论坛。2003(05)
[11]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J].理论探讨。2003(05)
[1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04)
[13]何亚东,胡涛。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
[14]向荣,贾生华。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8)
[15]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06)
[16]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07)
[17]木坤坤。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郑州大学2014
[18]崔海燕。山东省沂源县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9]王宇博。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行为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4
是的,对于公共管理论文来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目的,内容,结论和建议。目的是描述论文的目标,包括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 内容是深入介绍公共管理的几个方面,比如政府的角色、职能和管理体系; 结论是总结议论文的结果,并对未来可能涉及的发展趋势进行解释; 建议是根据议论文的结果,提出可以改进公共管理的建议。
行政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赵格格。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2]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3]朱满良,高轩。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4) [4]甘黎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0(07) [5]甘黎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中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传承。2010(15) [6]李松林。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02) [7]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02) [8]蒋嵘涛,彭京京。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研究[J].求索。2009(10) [9]储岳峰。服务而非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10]金晶,王颖。委托代理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6) [11]潘劲稳。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涵及其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7(10) [12]任勇,李晓光。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07) [13]费玉春,李正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 [14]杨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3) [15]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6]刘熙瑞,井敏。服务型政府三种观点的澄清[J].人民论坛。2006(05) [17]许明星,刘兵荣。非典过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07) [18]何颖。加快政府转型塑公共服务型政府[J].技术与市场。2005(03) [19]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0]吴家庆,徐容雅。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几点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南博方.日本行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6]罗豪才.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0 [7]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8]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金鉴.行政学典范.台湾:台湾三民书局,1986 [1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的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姜明安,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4]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15]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16]王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构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9 [17]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18]王毅.城管行政执法体制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构想.城建监察,2006,4 [19]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43 [20]楼向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以义乌为个案.2008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亮。完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马光涛。西藏林芝地区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高敬伟。我国公务员培训市场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王璐。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09 [5]柴晓丽。公务员培训有效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王召征。新疆公务员培训市场化探索[D].新疆大学2009 [7]赵玲玲。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程倩倩。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9]李青青。职业生涯导向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10]赵永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0 [11]任莉星。我国县级政府公务员培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2]于森。陕西省公务员培训模式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3]龙国良。基于有限市场化模式的湘潭公务员培训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7 [14]陈婷婷。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5]张荣学。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工作探索[D].吉林大学2008 [16]卢韵玚。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7]张波。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8]刘雅静。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9]韦忠继。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0]何玉姗,刘广磊。加拿大人事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1(08)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2.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2017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年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开题帮你写。。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摘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相应的城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选取城市管理中很小的一部分———社区管理进行探析,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方面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特征的介绍,以及当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探析,从中揭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国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治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启示
究竟什么是城市治理呢?不同的学者观点是不一样的。第一类认为治理是一种统治方式,其手段是运用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第二类强调治理的过程特征。这种治理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它强调以“协调”为手段,而不是协调和控制。第三类认为城市治理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包括国家和公民、执法者和守法者、政府与可控性的关系。第四类则认为治理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为了应对政府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城市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治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它的实施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城市治理从宏观层面来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运作效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微观层次上来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对于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对传统行政的批判和吸收基础之上,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要求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作出回应。[1]。在这个过程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积极与公众互动,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第二,新公共管理消除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管理的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私人部门,从而实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第三,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即倡导企业型的领导者,从而提高管理的绩效。第四,新公共管理认为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是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政府应当像企业界一样,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第五,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第六,新公共发挥管理重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功能,要求其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进步。
(二)特征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的公共管理不同,具有自身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
(1)公共性。这种公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其次,新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其他公共管理的主体会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因此,政府部门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者。最后,公共管理总离不开公共权力。公共管理的权共管理的过程具有公共性。力是公民及社会成员赋予的,其运用必须服从公共利益,否则将失去权力的合法性。
(2)公平性。新公共管理强调逐步以公平正义与管理效率并重,而不是像传统行政理论那样过分注重效率。
(3)合法性。合法性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遵循宪法和法律。
(4)效能性。效能目标的确定应该体现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5)适应性。任何一个公共管理系统都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彼此的相互竞争性,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6)回应性。回应性实际上强调的是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求公共管理的主体要积极加强对公民或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要求公众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来;同时要求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二、社区管理
(一)社区管理
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生活共同体,人们的生活要有序地进行和开展,必然要求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社区管理”。在我国,社区管理是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是指社区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工作和管理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以及改善社区办公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体制的问题,社区资源利用问题,社区建设资金没有保证,社区队伍素质不高,社区服务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有限,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社区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化现象突出。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宣传教育,办理居民相关的公共事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反应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实际工作中社区承担的却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社区居委会实际履行的职能很多都是与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对应设置的,其中包括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城管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等六大职能。
第二,社区建设工作投资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建设缺乏计划性,社区建设没有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因此缺乏自身发展的专项基金;二是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除了来自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外,社区在建设的过程中,经要自行筹集资金。
第三,社区服务工作弱化。当前社区服务工作还不够完善,除一部分大的社区社区工作开展的比较好外,许多社区存在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此外,在社区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混为一谈的现象。
三、新公共管理对于社区管理的启示
针对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管理理念,我们认为做好当前的社区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改革社区现行管理体制。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一要实现自己的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功能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功能。其二,在协助政府工作方面,政府应赋予社区足够的权力和提供相应的资源来处理问题,并且这个协助性工作不能是工作任务的转移。总之,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群体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时要增强广大居民的参与。
(2)健全社区考核和激励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社区管理应当确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既包括组织的目标又包括个人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要进行测量和评估。首先,要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主要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等等。与此同时,要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来,充分发挥民主。其次,可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应当给予提拔和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实现社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除了政府的拨款以外,应当吸引其企业、社会组织的资金,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
(4)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活动。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取向,社区居民作为顾客,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那么社区的管理者就应当给予居民的需求以回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在传统行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更好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特性。政府不能调节的问题尽量交给市场,对于市场无法调节的问题,政府也应当充分自身的作用来调节。在回应公众需求方面,政府要坚持顾客导向,公众也应当提升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度。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克服了政府传统管理的弱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对于我国的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意义重大。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借鉴和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伟,新公共管理理论评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2):19-23.
[2唐春丽,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9):119-122.
[3]邓智明,新公共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法制与管理,2002(11)6-9.
[4]张翼,新公共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8):5-7.
[5]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制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川.城市规划,2001,(09):13一20.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由数据主宰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共享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该时代中,公共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该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分析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反思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公共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改革方式
引言:
在公共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的使用不只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对各个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行使这个权利的时候是需要调配各种公共资源,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下,安排各种公共资源,保障各项资源的有效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基本前提,防止公共资源的滥用甚至其他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整个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资源的使用,有了更多透明化的监督过程,可以对这些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在未来,公共学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效,公共学科也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公共管理存在的弊端,和高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些找到的矛盾用人文学科的思想得以解决。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之中,各种数据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有效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将公共政策和现代数据结合,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关注公共学科的发展特点,探讨公共学科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准确度,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促进公共学科的改进。
一、大数据的实际内涵以及其发展概述
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部门研究者认为大数据是一种统计模式,是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记录和延续扩充的过程,而非人工设计的数据。不过,这类观点是以大数据统计为出发点,然而实际上大数据并不仅仅只是进行数据资源的整理和收集,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1]。
二、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驱动机制
大数据的发展给公共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大数据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大数据的深入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先入进行公共管理。在未来,要促进公共学科的发展,就需要依靠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帮助之下,深入挖掘公共管理的实质,帮助我们找到科学的管理项目,从而为公共决策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往在公共学科的时候还没有发挥大数据的价值,缺乏一定大数据的思想。发展是一个缓慢过程,在这个公共学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研究大数据的专业特征。利用公共学科的机制,回到数据的创新作用。总地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大数据的影响。
(一)巨大数据体量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到时候就意味着更多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发展不仅拥有着较大的体量,还意味着公共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公共管理需要依靠大数据技术,但是却要利用好,到时候做好分析的脚本研究。改善传统的思维,让我们用现代的思想为公共管理做出更多的分析。大数据在现代的应用是深远的,我们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大数据技术,更多的大数据手段找到公共学科的真正内涵。从而为到时候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这些基本的数据出发,让政府面临更多的公共决策类型,公共管理样本的采集为大数据做出了更多的支持。基础的公共管理样本可以成为数据的来源,也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做出深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公共决策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发挥学科的时代性特征,达到公共管理的具体目标[2]。
(二)多样化的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产生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不只是大数据的数量增加,更多的是数据的种类。公共学科要掌握更高的管理方法,就需要研究现在的数据种类,利用公共学科的深入特点找到管理的不同类型,从而实现较高的管理目标。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多种类型的时代,在过去的时代中不需要这样多的信息,也不会利用现在的存储资源。然而目前的公共管理,需要我们更多的存储空间是处于到时候去时代之中所面临的管理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类型也是十分广泛。在这些众多的种类中,我们面临多种形式的公共资源,必须要深入研究,采取适合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应对方法,促进我公共管理学科的深入发展,找到承载的.问题,找到学科的管理方向,从而丰富各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和存储方法[3]。
(三)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不仅意味着数据的多样化,但需要很多的载体承担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提高存储的空间,对目前的存储空间进行深入探索,不断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存在的空间数据。加强存储空间的创新。首先,现在都很多数据看似已经传出,然而却没有经过深入的加工,且没有一定的压缩功能,这些数据在存储的时候造成了较多的空间占用,空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无用的数据存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找到数据存储的内在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存储的有效性,并且加强数据之间的传递和流通。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大数据还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信息的关注还停留在过去阶段,这些数据本身价值不好发挥。数据在挖掘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融入现代大数据的技术,对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型态,帮助我们深入数据的内部,积极探索数据存储的类型,释放更多的空间[4]。
三、大数据驱动下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
我们目前所处的大数据时代依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大数据不断的以其庞大的数据体系和繁多的数据类型来影响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公共管理学科也应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和创新[5]。
(一)公共治理模式与大数据的结合公共学科的管理,需要深入考量学科的特点,对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托现代大数据的功能,扩大数据的包容性,加强信息的获取渠道探索。利用更多的公众信息平台引导热点话题,从而能够找到公共管理存在的弊端。在施行公共管理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大数据时代极大的扩张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此基础上,社会个体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平台来讨论热点话题,由于各类言论会在互联网中迅速蔓延,在舆论的压力下,公众的言论和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作出的公共决策。比如,政府可以对一些观点和言论进行审核,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思维分析[6]。
(二)重新认识公共管理决策在这项研究中,实证分析是提出比较四个案例的公众参与风险相关的决策。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均涉及政府决策者愿意与公共利益团体合作的废物管理冲突,但每一案例的公众参与程度和性质有所不同。与公众参与有关的冲突在所有四个案件中都出现。针对传统问题解决方法的不足,我们开发了一个更广泛的分析框架来解释这些冲突。冲突分析考虑对手关系的历史、权力分配、对解决冲突的态度、隐藏的议程、各种谈判策略以及对谈判协议的承诺(或缺乏承诺)。虽然这种方法是为了分析的目的而制定的,但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此类冲突也具有特定的相关性。冲突管理的概念,作为提高公众参与质量的一种方法。冲突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赋予公众权力;
(2)“良好”(公平)的解决办法;
(3)各方积极支持最终决定。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各个特点,公共管理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准确满足公众诉求公共管理决策和决策的一个明显方面基本上没有引起决策内容的注意。我们通过对预算削减和信息技术决策提出以下问题来检验决策内容的影响:内容如何影响决策所需的时间?内容如何影响参与者?内容如何影响所采用的决策标准?内容如何影响决策过程和繁文缛节中使用的信息质量?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和预算削减决策在重要方面有所不同。对于信息技术决策而言,成本效益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平均决策时间要长得多,决策通常被视为永久和稳定的。对于削减决策,成本效益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决策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被视为不稳定和多变的。令人惊讶的是,决策内容似乎并不影响参与者的数量。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前,群众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导致群众与政府之间存在隔阂。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的顺畅,政府能够实时了解到群众所反馈的一些信息,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整理和收集,从而使各项公共资源的配比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利益[7]。
四、结语
公共管理行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公权力的使用者应该谨慎运用每一项公共管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即使给出反馈和针对性的公共管理决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将不仅仅是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而是帮助政府更加理性的收集数据,在庞大的数据体量基础上对各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使公共管理对人们利益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博.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30—33.
[2]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
[3]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147—152.
[4]王琳.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能力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5]王陈程.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创新[J].山西青年,2019,(2):234.
[6]秦浩.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政策转型[J].中国共产党政干部论坛,2020,(2):62—65.
[7]张黎黎.大数据技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转型[J].中文信息,2019,(5):255.
可以的,公共管理毕业论文也可以以历史为基础去进行论文的一个撰写以及进行论文的一个文献引入的。在写这种论文的时候,可以以历史为基点去进行编写,并且在参考文献里面可以找一些历史相关的参考文献然后放进去。
然后在论文的内容里面就以那些历史的相关书籍为基础句进行编写。而且在编写的时候要注意查重率的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完全的复制粘贴,是要加上自己的理解,而且最好就是自己在看着相关的书籍的时候,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这样子敲进去。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也是可以写历史的。
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是论文的有力辅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2-213.
[5]章景萍.企业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崔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李浩:企业培训与企业创新.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8]陈良政黄俭: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晓彤: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罗伯特L马希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11]朱钧侃现代企业人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12]郁义鸿著.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79.
篇二:参考文献
[1]蔡防.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苦干认识误区.国际最济评论,2010 (6),81-94.
[2]奥尔淼.集体行动的`逻辑.上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14.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88-102.
[4]白菊红.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4.
[5]卞萤萤,韦丽军和杨徼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因素分析.千单区资源与环境,2009(2),78-83.
[6]朝前.村民自治中的非正式制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 (4),77-79.
[7]白晋湘.潮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并经济问题,2003(11),47-50.
[8]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求索,2006(9),1-5.
[9]陈宝胜.非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机制.行政论坛,2008 (2),45-47.
[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48-53.
[11]陈瑜琦,李秀彬和朱会义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一一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0(9),369-377.
[12]陈绪敖.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秦巴山区林权制度改箪探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1 1 (2),293-295,303.
[13]Anderson,J.E.,& Bandiera,0.Private enforcement and social efficienc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341-362.
[14]Brauw,A.D,Huang,J.,Zhang,L.X“ et aL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e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FPRl Discussion Paper 01189,2012(6),1-24.
[15]Barmtt,C.B.,Sherlund,S.M.,& Adesina,A.A.Shadow wages,aUocativeinefficiency,and labor supply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AgriculturalEconomics,2008(38),21--34.
[16]Biener,C.,& Eling,M,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insurance industry: a cross-frontier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12,221(2),454-468.
篇三:参考文献
[1]马斯洛着.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王朱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3),48-55.
[3]李怀袓.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 (10) : 176-179.
[5]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明亮.客户重复购买意向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24(1):110-115
[7]陈文波,黄丽华.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软科学,2006,20(3),1-4
[8]Berlyne,D.E.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Science,1966,153,25-33.
[9]Adams,A.,Nelson,R.R.& Todd,P.A.Perceived usefulness,ease of use,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MIS Quarterly,1992,16(2),227-247.
[10]Ajzen,I.& Fishbein,M.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behavior.Inc-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80.
[11]Deci,E.L.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1,18(1),105-115.
[12]Deci,E.L.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reinforcement,and inequity.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2(1),113-120.
[13]Anderson,R.E.Consumer Dissatisfaction: The effect of disconfirmedexpectancy on perceived product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3,10(1),38-44.
[14]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篇四:参考文献
[1]黄林华,顾戛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监督[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10)
[2]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19)
[3]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4]常畅。论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中国科技产业。2004(09)
[5]秦文志。论树立服务理念和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J].行政论坛。2004(03)
[6]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05)
[7]尹素琴,黄辉。服务型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J].经济研究参考。2004(13)
[9]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10]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论坛。2003(05)
[11]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J].理论探讨。2003(05)
[1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04)
[13]何亚东,胡涛。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
[14]向荣,贾生华。对代理理论的综述与反思[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8)
[15]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06)
[16]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07)
[17]木坤坤。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郑州大学2014
[18]崔海燕。山东省沂源县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9]王宇博。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行为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