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一、用户需求 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阶段需要对从出题、审题、选题、确定题目到最后论文评阅、答辩的全过程做跟踪管理,并需要填写审题表、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表格。为了规范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需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满足: ●质量标准: 满足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和性价比好的系统架构。 ●政策依据 1、业务处理流程遵循常熟理工学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规定等。 ●性能和技术要求: 1、应采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理念。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能很好适应将来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经过简单定制,能适应不同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要求; 2、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和数据处理; 3、采用图形化的友好人机界面,操作灵活方便;Web界面应具有良好的浏览器兼容性; 4、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较快的查询检索速度; 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具备检错、纠错和容错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6、系统应提供适当的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7、在今后需要时,系统可移植至Unix类操作系统。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1、系统基本架构采用客户浏览方式B/S方式,可以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 2、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Linux系统更佳); 3、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以上(MySQL更佳); 4、终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2003; 5、网络平台:局域网、广域网。 (一)系统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求实现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表格的在线填写、毕业设计文件的收集和保存、毕业设计成绩的汇总等目标。 1、构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并向其他系科和其他院校推广。 2、系统管理及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系统需求 按照高等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规范和文件,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单独为每个系建立一套系统,也可以在全校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供各系使用。 该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包括: 1、管理部门: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从主要是指校教务管理部门、系教务管理部门等。管理部门可通过该系统维护系统基本数据、审定相关教师的资格、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资格审定、进行毕业设计日程安排、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等。 2、服务对象:本系统中提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参与答辩的教师以及毕业设计学生。这些参与者是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人员,大量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 在系统设计方案中应提供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朴图、功能模块图等。 (三)系统需求细化 管理部门 1)教师管理:教师基本信息的维护、毕业设计指导资格审查、校外指导教师信息的维护等; 2)学生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毕业设计资格审查等; 3)机构管理:系科的增加、信息修改、变更等; 4)日程管理:毕业设计各阶段日程设定(可由校教务部门统一设定或者由各系自行设定); 5)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命题的征集、审核、发布;学生选题结果的确认、调配、公布;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和设计工作检查、毕业答辩资格审查;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设计文件的汇总和保存; 6)毕业设计工作公告和通知的发布; 7)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备份管理等。 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命题:命题审核表; 2)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 3)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填写; 4)毕业设计论文和设计文件的检查; 5)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的填写,是否同意提交答辩; 评审教师 1)论文审阅:评语和成绩的填写,是否同意提交答辩; 答辩小组 1)答辩过程的记录; 2)答辩小组打分和评语填写; 毕业设计学生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退选等; 2)填写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等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3)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和相关文件的电子稿; 以上各系统必须还具备下列功能: (1)用户交流平台:提供短信息平台在用户之间传输消息,提供讨论系统供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5)导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表格均能导出为PDF或者WORD文件以供打印存档。相关报表还可导出为Excel文件或者XML文件。 (四)技术细节要求 1、数据库支持要求 本项目可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若能使用MySQL数据库更佳。 2、系统安全性要求 在系统设计方案中应具有周全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和文件系统备份策略。 3、浏览器兼容性 可在各主流浏览器中正常运行,界面外观基本保持一致。 (五)软件系统管理及安全设计与实施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设计系统维护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角色的管理 (2)数据备份 (3)数据恢复 (4)数据字典管理 (5)数据一致性检查 (6)数据传输容错管理 (7)数据传输安全性管理 (六)软件设计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此招标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需求和功能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中标者必须针对提出的需求和优化方案,以及对用户的进一步详细需求调研,制定相应方案及详细的实施计划方案。 中标者根据本项目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中标者提供的方案应包括系统软件选型、对硬件设备的最低要求等。 中标者根据业务功能要求,提出系统软件具体性能指标要求。 中标者在设计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兼容性、开放性、安全性、网络化、可扩充性、可移植性。 中标者必须根据本文中描述的用户需求,在充分分析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已有系统、在建项目及将来预期建设系统的兼容性、一致性,充分考虑原有业务系统的移植和兼容性,保护前期投资。 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多种适应性、软件部署工作量、可维护性,以及业务调整或新需求时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技术描述文件必须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总体设计报告。 需求分析说明。 概要设计说明。 详细设计说明。 数据字典。 数据结构与流程。 (七)项目建设要求 1、进度要求 中标者的优化设计方案须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认证。 中标者应在充分理解本采购文件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项目详细实施进度计划。 中标者必须建立本项目各阶段时间表和考核点,以甘特图或计划表表示,用以控制本项目开发、实施、测试、运行等各阶段时间,以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如期完成。 项目实施时间计划: 2007年3月1日前软件系统交付;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30日期间系统试运行;2007年3月30日前验收结束,系统整体投入运行。 2、工程实施 整个项目的实施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开发、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几个阶段,针对定制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必须完成下述过程:用户需求项目的开发前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系统试运行;测试与验收;交付及维护。 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做到: (1)提供完整的业务系统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提供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进度说明书; (3)实施过程从严要求工件或组件的质量; (4)提供详细、全面的人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5)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供可靠的后期维护工作; (6)严格按照双方确定的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7)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 (8)项目实施中要引入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3、系统测试 (1)必须制定系统整体的测试方案与数据中心和测试数据系统进行联调测试,保证系统风格与界面统一,保证各系统联接正确,数据传送正常;抽检程序的内部编写情况无误。 (2)测试方案分单元测试、边缘测试、整体测试,应包括如下测试内容: a、测试方案。 b、参加测试人员及组织分工。 c、测试方法,包括模块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等。 d、测试内容,必须包括功能要求、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平台移植性、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等。 e、测试步骤及日程。 f、测试工具。 g、测试程序。 h、测试数据。 i、测试结果形式及文档。 j、测试的审核和结果认定方法。 k、测试结果的认定及处理(通过或不通过)。 任何测试必须使整个系统完整通过,不允许部分验收。如果15天内测试不通过,卫生局有权停止验收并拒收该系统。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标者应在遵循国家、行业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开发人员及软件用户的特点来制作软件文档。作为开发的辅助手段,文档应简单明了。 (八)系统交付 中标者须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分阶段提交相应文档。 系统交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交付内容: 中标者必须提供开发工具、开发软件的源程序(代码)、数据库结构说明、表间关系、相关图表、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其中: 系统和操作手册必须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 操作系统安装  系统生成  系统管理  软件维护  计算机操作手册  分布设计图 用户手册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 操作系统参考手册  用户参考手册  语言参考手册(所有语言)  系统应用手册  应用软件手册  网络和通讯手册  系统交付方法  系统交付日程表 中标者必须提供所开发软件的源程序、源代码(包括今后升级后的源程序、源代码),数据库结构图、表间关系、开发文档、安装程序(制成光盘)。软件版权归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所有。 (九)验收 1、验收组织 成立由系统开发项目验收小组、中标者以及其他人员(有关部门、技术顾问等)组成的验收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 2、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以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确认的软件需求、系统规范和程序规范为依据,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文档、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等方面全面组织验收。 系统实用性 项目验收最关键的指标,检查系统是否符合当前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业务流的整体性和数据流的一致性,并前瞻性提供未来业务接口。 系统稳定性 硬件环境的稳定性、软件运行异常处理和正常运行情况。 系统可维护性 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服务器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系统软件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据库备份、应用系统备份、远程备份、病毒防护、灾难事件处理与解决实施方案等。 系统文档 验收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准确、详细,主要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框架设计报告,数据库物理及逻辑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编码规范及技术选型报告,测试报告,系统部署和发布报告,系统方案,软件用户使用手册,系统维护方案和操作文档等。 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 程序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注释说明或代码文档是否详细全面;接口定义是否符合局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的要求。 系统灵活性 系统是否方便客户进行维护;系统是否在先进性的基础上具备未来升级和可扩充性;是否利于系统平台迁移和部署等。 系统可操作性 界面是否友好;是否实现傻瓜化操作和智能化数据检索功能。 系统安全性 是否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加密措施、相关认证、数据库安全防范。

你好!问老师或者同学,学长/学姐要个模板,结合自己的再填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遗传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关乎生活的重要话题。本文从生物科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和基因重组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使得现代的生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码,解开生命的奥秘是基因破译的主要目的。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对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制作工作已由相关的制作单位完成,这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很高的商业价值。2013年的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小菜蛾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指出,将进一步与国内外人员合作交流,在小菜蛾基因组的研发完成后,将继续开展研究与抗药性和食性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为小菜蛾的有效防御、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生物模式经重要的动植物基因组将不断被揭露。细胞全能技术是一项快速纯合创造新品种的先进技术。21世纪后,生物的起源、原始细胞的产生和新生物的形式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人类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这对生物细胞全能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品种作物的选育具有指导性因素。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有: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高、不易被盗、便于携带等特点,容易和电脑配套使用,从而增强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已广泛用于胜负、军队、银行等地。但生物识别技术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20世纪以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已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动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对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推进了转基因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的商业化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学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品领域的开发对生物科学的运用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生物技术制药受到了相对高度的重视,为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2013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合作完成干细胞癌基因研究项目,这是继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88例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些列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找到了肝细胞癌发生的两条关键性途径,从而为日后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突破。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公众认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或科研组的科研项目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技术专家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多学科的培训,使得多学科科学的发展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而推进多领域的融合,促进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是科学应用研究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生物科学逐渐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由宏观逐步发展到微观的可操作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研究成果已遍布全世界,相信如此下去,将会赢得生物科学的巨大成果。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良性有利发展,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宜君,张淑萍,杨林等.民族高校生物科学类综合性、研究型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实验基地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8-22.

[2]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等.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16.

[3]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4]李朝晖,周峰,华春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5(5):66-68.

[5]叶辉,丁斐,王兆慧等.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85-11887.

格式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刚填过。课题简介就简单说一下你的课题是干嘛的,有什么作用。几句话就好了,然后设计(论文)要 求就说说你打算怎么做,应该做什么。

常熟理工学院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 ——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占地面积 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28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 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49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800多人。现有教职工1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高级职称699人,博士6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学校以 “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声学技术、应急管理及电商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2个。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 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 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3所高校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 “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就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 “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院校,需要根据生源地录取批次来看。常熟理工学院在江苏省和全国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院校。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材料补充:

1、学校师资规模:

学校有教职工128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60多人,博士41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6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余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2万余册。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600余人。

2、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在《吴中学刊》和《常熟高专学报》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一、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吗 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院校,该校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二、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8万余册,数据库31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1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0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47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90多人,博士4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9个。 学校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升本以来,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70多项,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 。拥有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师范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6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6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40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项,获批水产新品种2项,授权各类专利1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400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拓展和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合同1000多项,年度横向项目合同经费近5000万元;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5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0余个;注册成立苏州琴川智库。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共建行业学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1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电话 常熟理工学院有几个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招生办电话 常熟理工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常熟理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常熟理工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常熟理工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常熟理工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常熟理工学院分数线:501/502。

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现任校长姜建明、党委书记王培君。[2]校训是“立本求真、日新致远”。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有教职工1570人,下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0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

其中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学院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285万种,纸质期刊近1900种,数据库30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手册

毕业论文不合格是不能够正常毕业的,一般来说我们正常毕业等首要要求就是毕业论文合格并且顺利通过答辩,然后取得相应的学分,把学分修满。这样才能够正常毕业,缺一不可,而如果有一条没有达到的话,就会影响到正常毕业,一般会要求延迟毕业。所以毕业论文不合格不能够正常毕业。

第一步:拿者图书证或图书卡进入图书馆;第二步:找到一台可以下载论文的电脑;第三步:可能还要输入登录账户或密码等;第四步:从电脑上找到要下载的论文;第五步:把自己的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等插入UBS接口;第六步:选中论文,右键另存,保存在自己的U盘上;第七布:拔出自己的U盘;第八步:离开图书馆,回宿舍,把U盘插到自己的电脑上

好象压句 观点 研究对象 意义 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啊~! 这两天我也在写

没那么复杂,开题报告首先是介绍国内外相同或者相似研究的情况,然后呢说明它们的不足或者缺陷。然后呢,提出你的想法,只是想法,提出的想法可以复制粘贴你所引用的书上面的大量文字(电子书),,所以我写这个超快,主要是把时间花在论文格式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退稿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 ——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占地面积 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28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 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49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800多人。现有教职工1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高级职称699人,博士6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学校以 “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声学技术、应急管理及电商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2个。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 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 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3所高校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 “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就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 “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院校,需要根据生源地录取批次来看。常熟理工学院在江苏省和全国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院校。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材料补充:

1、学校师资规模:

学校有教职工128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60多人,博士41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6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余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2万余册。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600余人。

2、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在《吴中学刊》和《常熟高专学报》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等专业,建校64年。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200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图书馆资源

截至2020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东南图书馆两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32个。两馆共有15个书刊阅览室,阅览位3550个;1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0个。两校区实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600多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

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应用技术教育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多科性本科学院。 参考百度百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万维

参考文献 [1] 王传顺. "星期五"所隐含的圣经原型[J]. 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9(5):44-46. [2] “一本男孩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J]. 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 2011(8):48. [3] 杜海霞, 王海燕.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解读[J]. 考试周刊, 2011(16):30-31. [4] 陈明安. 《鲁滨逊漂流记》,《白鲸》和《老人与海》中海洋的蕴涵和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5. [5] 段绍俊. 《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启迪[J]. 电影文学, 2010(7):119-120. [6] 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 2009(28):20-21. [7] 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3):95-98. [8] 杨丹. 《鲁滨逊漂流记》的自立精神与教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8(5):66. [9] 刘建军, 刘雪峰.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4):74-77.[10] 王琴, 徐剑. 《鲁滨逊漂流记》译本叙述话语的描写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28(1):108-111.[11] 杜苗苗. 《鲁滨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理想空间建构之比较[J]. 丝绸之路, 2011(22):94-95.[12] 冀桐, 吴丰瑜. 《鲁滨逊漂流记》与成人仪式[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2(2):64-69.[13] 蹇昌槐. 《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J]. 外国文学研究, 2003(6):46-51.[14] 牛红英. 《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乌托邦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 2007,29(5):84-89.[15] 牛红英, 薛丰艳. 《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自然状态理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118-121.[16] 许海萍, 龚金莲.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及物性分析[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11):393-394.[17] 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6(4):83-85.[18] 田芳. 《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的自然观[J].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10):53-54.[19] Li'An L. Revamping Canonical Novel:The Case of Robinson Crusoe[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1):25-48.[20] 杨槟. 北村与笛福小说的叙事策略比较[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30(8):10-12.[21] 朱彦. 从《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看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23(7):96-100.[22] 孙慧玲. 从经济人到政治人——格列佛对鲁滨逊的超越[D]. 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9.[23] 沈渭菊. 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新解读[J]. 当代小说(新诗文), 2008(5):47-49.[24] 许存勇. 从宗教的视角来解读鲁滨逊的成长[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11):624-625.[25] 许克琪. 笛福的文本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2):99-103.[26] 聂淼, 蔡圣勤. 电影《荒岛余生》中的互文性解读[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6):208-209.[27] 苑冰冰. 后殖民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D]. 山东大学世界史, 2008.[28] 孟宪丽. 基于后殖民视角下的鲁滨逊形象剖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198.[29] 王琴, 徐剑. 基于语料库的《鲁滨逊漂流记》译本翻译规范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4(4):48-51.[30] 周庭华, 魏文. 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J]. 长沙大学学报, 2005,19(6):109-110.[31] 仲冲, 高文惠. 经典的反话语:《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重写[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3):67-69, 72.[32] 郭爱莲. 境遇相近,结局不同——《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的对比研究[J]. 时代文学, 2010(7):88-89.[33] 韩瑞辉. 库切小说《敌手》中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4):38-42.[34] 张云霞. 鲁滨逊“自我”身份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77):24-25.[35] 杜曼•叶尔江.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J]. 甘肃高师学报, 2003,8(6):31-33.[36] 树沐. 难以掩盖的人类发展史-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别样解读[J]. 华章, 2011(6):45.[37] 杨瑶. 试论《蝇王》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移位"性叙述[J]. 新余高专学报, 2008,13(4):42-44.[38] 杨天地. 试论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J]. 时代文学, 2011(14):39-40.[39] 张玲. 探索与开拓——论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D]. 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3.[40] 郭爱莲. 相似的开端不同的结局--《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对比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5(1):115-116.[41] 崔维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对《鲁滨逊飘流记》的再解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3):46-49.[42] 许克琪. 英国荒岛文学两部代表作品的后殖民解读[D]. 东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6.[43] 王华.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海外英语, 2010(2):110-111.[44] 王华.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0(1):110-111.

给你推荐一本书,切库的《福》,这本书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颠覆,尤其是在对星期五的处理上,相信能给你不少灵感。

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校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校担任哲学教师至今。1997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7月起担任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常熟理工学院报》总编,社会科学部主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