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幼儿的消费观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幼儿的消费观的论文题目

可以,如何 提供你?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市场特别是家庭消费市场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家庭消费出现“少儿中心化”趋势,即少年儿童(通常指从幼儿园至阶段即3-15岁年龄段)对家庭消费呈现愈来愈强的影响力。正确把握好少儿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开展营销活动。关键字:少儿 消费心理 食品营销引言: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和市场发展迅速,目前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已上升为第一位。随着国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儿童及家长对儿童饮食的关注重点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于现在是独子家庭,孩子便成了家中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生活日用品还是在其他消费品上,孩子成了影响父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少儿中心化”趋势对市场消费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生产儿童用品的企业,而是延伸到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乃至所有与生活消费相关的产业,甚至许多家庭在购买日常家庭用品时,父母也要仔细看看商品上的使用说明,如果其消费时需要限制儿童使用或对儿童健康不宜,多数家庭会放弃购买打算,某些产品格外畅销恐怕也与这种“儿童消费中心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少儿需求是给商家带来的市场效应可见一斑。要抓住父母的钱袋,先要抓住小孩的心。一、少儿的消费心理特征1.消费的依赖心理由于少年儿童的购买能力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购买商品时,往往缺少自己的主见,因此,他们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而且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大。他们只知道要这样购买商品,而不考虑为什么要如此购买。这时的老师、父母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在学习用品上通常老师的建议更具影响力,而在生活上,父母的建议显得更为重要。2.消费的模糊心理少年儿童年幼,没有太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不熟悉购物活动,缺乏选购能力,价值有效、胆怯,而内心却有着较强的购物欲望,尤其受到电视媒体的影响,或看到同伴拥有了某种物品,所表现出的欲望就更为强烈。因此,在购物时少年儿童在琳琅满目的货价前表现出犹豫不决、捉摸不定、左顾右盼等不稳定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影响的调节和支配。3. 消费的天真好奇心理少年儿童具有天真的心理特点,他们纯情、幼稚、有童话般的幻想色彩,因此,他们在购物时也就表现出天真好奇的消费心理。他们的需求标准往往是成人所难以理解的。如一些制作精美的高级糖果引发不了孩子们的食欲和兴趣,而那些制作简单的糖果却因为包装内附有各种不同的小玩具倍受他们青睐。4. 消费的直观心理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直观表象的形式,缺乏逻辑思维。他们只从商品的直观印象上而不注意商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比较商品的质量和性能等。5. 消费的可塑心理由于少年儿童处于认识事物的学习阶段,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他们的思维批判性尚没发展成熟对老师、书本知识和传播媒体上的观点往往深信不移。在消费心理上,通常表现为容易被那些动人的推销宣传所说服和左右。二、少儿市场需求分析夸克(中国)顾问市场研究公司对我们城市青少年消费的抽样调查,城市少年儿童人均每月生活消费高达897元,占家庭消费总支出超过30%;父母不仅在生活上对子女有求必应、关怀备至,在教育及培养少儿兴趣爱好方面的投入也是倾尽全力。二是少年儿童对成人(家庭)消费的带动作用。除少儿自身衣食住行需求外,一些家庭耐用品投向也间接由少儿需要产生,如多数家庭购买电脑往往包含着用于子女学习教育的因素。现代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已非常高,许多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少儿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出现全家围着小孩转的现象,少儿在家庭消费中的角色由过去的“影响者”更多变成了“发起者”、“参与者”,其兴趣偏好、消费心理也对家庭用品的购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合理,但其对“朝阳产业”的促动和为企业带来的商机是显而易见的。三、少儿食品市场的特点分析少儿食品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品消费,它有其自身的特点:1.购买决策者单一,消费心理、行为及购买习惯区别大。(1)孩子重包装,家长重营养少年儿童食品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少年儿童,但是家庭的父母亲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有时是决策者。在调查中,3~6岁的孩子零食购买决策80 %由家长决定,但6~14岁小孩70%自己决定购买,因此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就有两个:孩子和家长。这两者的消费心理差异性较大,图一、图二所示,孩子们认为“产品包装”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其他小朋友在吃”,由此可见儿童消费是一种典型的感性消费;而家长属于理性消费,他们则认为“产品是否有营养”是购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2)生活区或学校附近的杂货点是最常的购买地点从图三看出:消费者最常购买儿童食品的地点以“生活区/学校附近的杂货点”为主,累计占80%以上;超市、自选商场居第三位置,为17%。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产品信息,希望迅速得到实现,学校周围的杂货店便成为其最迅速的实现地点;对于没有购买决策权(能力)的儿童,回家以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即在生活区周围的杂货店得到满足;至于超市和自选商场,从数据分析来看,主要是在家长和孩子一起购物时的附带消费。2.少儿食品种类、规格单一,口味少,包装陈旧,因而留下很多的市场空白点此次研究中发现,目前在儿童食品市场有营养性食品、功能性食品等等,但产品种类和规格比较单一,产品口味选择较少,包装陈旧。以汽水市场为例,现在市场中产品大多数以水果类为主,口味以甜味为主;但在夸克公司进行的糖果、果冻类产品口味测试中,60%消费者不喜欢太甜,而是喜欢略带酸味,同时有些消费者希望产品中含钙、维生素、锌等营养成分。因而,市场的空白点还很多。四、食品促销策略(一)最大限度吸引孩子好奇心,最大程度让家长对营养和卫生放心由图一、图二中分析得出儿童消费心理是一种“感性消费”,孩子们认为产品包装最重要;而家长属于理性消费,他们认为“产品是否有营养”是购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结合两种不同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我们可以对产品开发做如下整合:1.对少儿来说产品包装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在产品的外观、包装设计和颜色图案等方面深下功夫,突出“新奇”,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例如将产品形状设计成各种动物或小孩的智力玩具,包装上采用卡通人物等等,争取最大限度吸引孩子的好奇心。2.对家长来说,产品是否具有营养最重要,所以在产品中要加入一些维生素、钙、锌等元素,同时加重产品营养的宣传,详细说明产品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同时,在产品包装上要显示出非常干净卫生。3.在产品口味上,不要纯甜,添加一点酸味,或者是添加一些水果原体(二)广告促销既迎合家长的理性消费,又不忽视少儿感性心理1.中国企业的广告存在“非左即右”的问题,儿童食品企业也是如此,要不就是简单的功能阐述,要不就是纯粹的精神诉求。广告主要是针对家长的,在针对家长的广告和促销方面,要依据家长“理性消费,非常关注产品营养性”的消费心理特点,在产品诉求方面,强调“有营养”,这一点在婴幼儿奶粉广告中应用较多。但有些广告不知所云,产品诉求模糊,一味强调孩子高兴,母亲自豪,因而无法打动消费者。因此,广告要善于抓住家长的消费心理,诉求点清晰明确,突出营养、卫生、高品质的产品形象。2.少儿的消费特点是“感性、从众”。对于新奇的,旁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只要好玩,就马上会传遍整个城市;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吃的,自己也要有;别的小朋友在谈论什么话题,自己也决不能落伍。浙江“农夫山泉”曾经推出的小瓶装“对对碰”,在包装上标上十二生肖及其对应性格等内容,在其经典的广告配合下,在广大的中小学校内收集、谈论农夫山泉“对对碰”已经成为当时的时尚。所以,在儿童食品广告和促销方面,厂家应牢牢地抓住儿童心理特点来进行策划,充分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新奇的特点,通过某些手段,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儿童业余生活的时尚话题、道具。(三)绿色消费,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由于少儿相比成人消费心理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更大的弹性,他们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承担起回报社会的责任,塑造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易于赢得社会对企业的认可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10、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1、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12、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3、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14、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15、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16、 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17、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8、 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19、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2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22、 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23、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24、 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27、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29、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31、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32、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33、 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34、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35、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3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38、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39、 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40、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41、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儿童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内容摘要:该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青少年的零用钱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追求个性,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在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参与竞争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质量和功能;二是要有吸引消费者的包装。于是,人们开始看重品牌和包装。人们在购物时,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实物,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种概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个性。 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寻呼机、手机,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选择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一、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怎样的;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二、研究的方法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在南京市鼓楼、玄武两区的两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初一、初三、高二3个年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5人。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9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的简洁、中性、明了。 (3)问卷内容:问卷中11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包括消费的标准、场所、更换频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的看法;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2.访谈 由于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之后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从“消费”一词可以联想到什么; (2)不同购物场所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3)跟随流行时尚、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是否与展现自己的风格相矛盾; (4)更换衣物的原因是什么; (5)使用通讯产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数据并分析出原因,从而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研究的目的。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 青少年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过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情况可以了解青少年消费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零用钱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表1 调查青少年零用钱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零用钱来源 压岁钱 父母给的 其他长辈给的 40% 自己挣的 / 零用钱的数量 50元以下 50~100元 20% 37% 31% 100~200元 20% 19% 200元以上 零用钱用于 食品 20% 各种饰品 学习用品 63% 上网或娱乐 零用钱自主支配 能够 20% 多数能够 偶尔能够 不能够 零用钱的使用有计划 不坚持计划 / 无计划却有节制 无计划 从表1中可以看出,%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有%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青少年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表一还反映出%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而上网娱乐或许是e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可能这个数字会随着信息通道的越发快捷而有所上升。 对青少年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青少年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表2 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题 目 选 项 女 生 男 生 全 体 购买地点 专卖店 各种特色店 19% 百货商店 37% 一般小店 20% 选择标准 舒适 与众不同 / 名牌 无所谓 影响因素 朋友推荐 商品的吸引力 偶像的形象 / 自己的爱好 81% 更换频率 半年 63% 1年 1~2年 2年以上 20 (1)去哪里买。表2已经显示出,在女生中%的人选择百货商店,%的人选择专卖店,20%的人选择一般小店,%的人选择特色店。在男生中%的人选择专卖店,37%的人选择百货商店,%的人选择特色店,只有%的人选择一般小店。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主要在专卖店、百货商店、各种特色店购买衣物。据了解,专卖店的商品款式和色彩都走在流行的前列,做工精细且穿起来舒适大方,但价位较高。各专卖店在百货商店设有专柜,有部分商品由商店自组货源。这部分商品价格略低,但款式和色彩仍然追随时尚,仅仅是做工及面料选用稍逊于专卖店的商品。各种特色店的商品不讲究品牌,但是款式新疑,色彩明快,店堂内的布置更是吸引了众多青年人。从以上三类购物场所的商品特点以及青少年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这些购物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舒适、时尚,但同时也反映出青少年在购物时一般不会考虑价格因素。 (2)选择标准。设计调查选择标准这一题的目的是想了解青少年的购物行为是否与追求时尚、突出个性直接相关。从表二的统计结果看:女生中选择标准从多到少依次是舒适、无所谓、名牌;男生的选择标准依次是舒适、与众不同、无所谓、名牌。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选择标准有一些差异。通过整理访谈记录了解到,女生对于是否是名牌并不在乎,但他们对于“舒适”的理解包含了“穿出自己的风格”。用他们的话来说,买名牌就等同于买了相同的款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不一定能体现自己的风格。男生对于“舒适”的要求很高,因为不但便于运动,而且能体现活力。他们更加希望通过“与众不同”来展现自己的特色,来体会“酷”的感觉。对于“名牌”商品,他们看重了产品的好质量和舒适感。尽管男生和女生对于每个标准的理解不同,但是从他们的理解可以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希望与众不同,他们求新、求变。选择标准的调查结果与选择购物地点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的。由于青少年追求新颖和独特,他们才会去能满足需要的专卖店、百货商店以及各种特色店购买能展现他们风格的衣物。 (3)影响青少年选择衣物的因素。人们一般都认同在现今社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可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根据表二的数据:81%的人认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衣物的,%的人认为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的人十分相信朋友的推荐,只有%的人是受到偶像的影响而选择衣物的。据了解,大多数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形象只是很欣赏,很喜欢,但是不会去刻意模仿。他们认为适合某个明星的形象不一定就适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按别人的方式装扮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可见,他们对明星的崇拜是理智的,他们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用“有个性”来形容现在的青少年。这种个性体现在:一、他们对“酷”的理解虽然并不完全,但是他们至少意识到那是一种适合某个人的“酷”;二、他们所追求的“与众不同”不是模仿别人获得的,而是自己去创造搭配的,是适合自己并且能展现自己的一种“与众不同”;三、他们对于“酷”的追求是比较理智的,因为他们还是在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的。总之,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与众不同”的理解包含了以下三句话--“适合我”、“展现我”、“我就是我”。因此,青少年追求的“个性”并不能与另类、希奇古怪等同,他们的“个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自我。� (4)衣物的更换频率。青少年更换衣物是为了换掉“破的小的”,还是抛弃“过时的”?表二的数据显示:%的人每半年更换一次衣物,%的人每一年更换一次,%的人一般两年以后才更换一次,另有%的人1~2年更换一次。也就是说,%的人几乎是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季节就将它搁置一边了,这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更换时间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少年仍然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能将新的和旧的衣服搭配起来穿,能分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盲从。结合影响青少年的因素和衣物更换频率这两题来看,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存在的,青少年也无法抵挡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新款式、新色彩的诱惑。应该说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既有情感的一面,又有理智的一面。从情感上说,他们最容易表达追求时尚的愿望。从理智上说,他们欣赏时尚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他们追求时尚的同时能够抓住时尚变化的命脉,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 在调查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同时,开放式问题用来了解青少年对于中学生使用通讯产品持何种态度。尽管手机、寻呼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对于中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即使有父母承担所有费用,手机、寻呼机的意义已经超出“通讯产品”这个概念。那么它代表着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各占%,持中立态度的占%。持中立态度的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的需要不同;二是个人的支付能力不同。持肯定态度的人普遍认为有四个理由:一是作为科技产品或通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二是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三是使用手机、寻呼机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四是使用通讯产品联络方便、节省时间。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寻呼机容易分散注意力;开销大、太奢侈;使用通讯产品是为了展现自己,无实际用途。从被调查者提供的各种理由来看,手机、寻呼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一种炫耀品。其一,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找到某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使用通讯产品无实际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其二,所谓使用手机、寻呼机是一种潮流且符合新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是展现自己,显示出“我有你没有”的特殊。而且,使用手机、寻呼机的费用很大,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奢侈品,特别是在使用的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由此容易引发由一种不平衡心理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总之,青少年的消费行为除了是为了满足生存与求知的需要外,还有就是为了满足得到尊重的需要。而在一般的家庭能满足子女的必要物质需要之后,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是青少年消费的一个动因。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如果您有一大笔钱,您想如何使用它?”设计这道题是想了解青少年最想把钱用于什么方面,目的是什么。从整理得到的数据来看,%的人要将这笔钱用于消费,其中%的人希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房子、车子、电脑等;剩下的%的人想周游世界或请人吃饭。%的人想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的人想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是酒吧茶社,还有的想炒股票、炒房产和买彩票。另外有%的人要将这笔钱存起来,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据了解,用于消费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心愿。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他人的人觉得有不少人还过着艰苦的生活,有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赚更多的钱既利己又利人,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把钱存起来的人感到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什么没办成钱已见底了,不如留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的人仍然是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没有考虑用钱做一些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与父母以及自己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人们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获得钱的这个结果而不管获得的途径。青少年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有时只能用社会现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所以他们只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也就追求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四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第二,追随时尚的步伐,但又反感千篇一律,在时尚流行中展现与众不同;第三,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四,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四、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理需要;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需要各种学习用品,包括书、学习机、文曲星、电脑以及各种补脑健脑饮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们需要各种体育用品、音像制品以及CD机、DVD,他们还要逛商店、上网吧、同学聚会、外出旅游;随着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他们大多重视个人仪表、追求外在和内在的美,所以他们对时尚、文艺作品、娱乐圈内的事都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然后才是实用,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 第二,追求个性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加强了,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他们的特殊性。因此 ,青少年不仅仅是追新逐异,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他们的个性,喜欢购买能反映其个性的商品。当然,单个商品是很难反映各类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的,因此青少年是在他们全部消费活动中来表现其个性的。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他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还必须有独创性,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三、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青少年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 为什么当前的青少年会产生以上所述的消费行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呢?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青少年力图在消费时保持这种“相似”以成为某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青少年不仅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的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因为你穿着入时或是有一样名牌的东西或是娱乐时出手大方而得到一个羡慕的眼神、得到一句羡慕的惊叹,这都可以视为一种“得到尊重”。于是这个“羡慕”的一系列动作和表情便成为正强化物,增强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出现频率。当然青少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他们要表达的这种需要仅仅是展现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赞赏。 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随着一曲《潇洒走一回》响遍大江南北,“潇洒”离人们越来越近。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它不仅指主体的仪表、体态的美,而且指主体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和高层次性;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不仅是一种短暂的美的举止、风貌,而且是一个过程,一种宏大的目标。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 二是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众所周知的阿希“三垂线实验”就表明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是造成从众现象的原因。试想,一个青少年面对大量的信息却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当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觉得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于是与其出错不如从众。特别是青少年一般以同学、朋友作为直接的有形的参照群体,又以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优秀运动员作为无形的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刺激了某种需要。所以,青少年总是站在社会流行的前列并承担着传播者的任务。 三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生命阶段、构成、投资意愿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但是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于是在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这是物质上过分满足纵容的结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了解了青少年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又了解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并且概括出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调查问卷题量少,调查对象只限于鼓楼区、玄武区的两所中学的42名学生,所以此次调查结果是否能反映当前青少年的整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特别是鼓楼、玄武两区的文化和经济水平都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文化氛围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是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编制问卷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背景信息。在分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时,关于父母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经济水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否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还缺乏足够的数据。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再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之,由于问卷设计得仓促,内容有些粗糙,还是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此次调查的结果。参考资料 1.罗子明著 《消费者心理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年8月版 2.喻国华 何同善 周雪晴主编 《消费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3.史有春编著 《消费者行为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4.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5.陈丹燕编著 《独生子女宣言》 海南出版公司 1998年7月版。 6.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 7.叶奕乾 孔克勤主编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8.周晓虹著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9.王银娥 《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10.《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消费观的论文题目

国内的消费观念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下面是我整理的消费观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

摘 要:在世界全球化的脚步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城市都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且不管是消费方式,还是生活观念都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体会到霸权文化的强势传播,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多样化的新媒体、新渠道和互联网的出现与融合,也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得以交流、传播。文化的深度融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认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越来越多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消费观念也就逐渐形成,并指引着人们生活中新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消费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一、消费观

在早期消费一词含有类似于“耗费、用光、摧毁”“暴殄天物”之类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贬义,主要是指过度使用,花费消耗的意思。到近代消费一词开始在经济学使用,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表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分配交换的概念。包括三种基本的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影响最深、历时最长的一种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的一种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至今,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先秦时期这种消费观念就已经存在,比如儒家就提倡这种消费观念,孔子就主张倡俭戒奢的思想,并以节俭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生坚持,提出“节用而爱人”“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种消费观念认为人们要知足常乐,重点强调知足和节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节制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良性互动。

国外的消费观念也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古希腊哲人德漠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十九世纪中叶,空想社会主义学家马布利认为社会应该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使人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

节俭消费观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而言节俭消费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甚至这种观念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负面作用。

2.奢侈消费观

在经济发展逐渐丰富之后,一种完全区别于节俭消费观的消费观念悄然出现,这种消费观念主张大量甚至没有节制的占有并消耗物质和财富,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这种消费观念被称为奢侈消费观,而且这种消费观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观的形成以及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管子最早提出这种奢侈消费观即“伤心者不可以致功”也就是说,要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也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失业严重、危机重重,并大力推行奢侈消费观,以改善消费和投资不足的状况,这些行为使得奢侈消费观得到空前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奢侈消费方式。奢侈消费消极作用远大于其积极作用,不能作为主流的消费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

3.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观是总结了节俭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不赞成一味的节约吝惜,也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的效用最大化,保证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这种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要求,同时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消费观念。

二、大学生消费观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的消费现状的一种反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最为消费的一大主体,在消费前后时的意识和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经济现状尤其是消费现状的一种集体反应,是大学生的对于消费的态度和和自身对于消费的观点的集合,以及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规范。大学生消费观作为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一部分它引导着引导大学生消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消费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消费现实的发展而随之发展,同时大学生消费观总体来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消费的资源不完全独立,其中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如果消费观念不合理,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己的发展,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关于需求层次的理论,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系统的论述了关于人类发展中的行为和需求的某种关系。单独人的人格发展所达到何种程度和境界是受动机中这些每一层次的需求和满足决定的,那种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多层次的、动态的需要是马斯洛认定的人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人类关于层次需求的理论,认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方面,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方面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自然地向高层次发展;如果想要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在马斯洛提出的层次性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较高层次需求的最基本要求。当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人类就要考虑在生理需求层次之上的安全需求了,对于安全感、自由、防御实力的欲望等是每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人都会产生的。社交需求是一种无法度量,不易察觉的需求,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生长区域、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信仰有关。关于消费者,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交需求。作为社会群体一份子的大学生们,为了能够获得社会的一种归属感,都尽力想要得到集体的关爱和注意。当今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体现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观来达到自己对尊重的需求。可以把大学生的这种由于对爱的需求和尊重而产生的行为当作是他们心理需求的表现。大学生要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并按要求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而且这也是一种需要的创造。对于那些竭尽所能让自己接近完美的人,都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活跃、充分、忘我,聚精会神的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些都是在自我实现。

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即是人类生产直接目的,也是人类生存生活最基本方式。消费在人类社会中,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为人类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生理需求。马克思主义还为消费理论进行多个角度解释:

(1)马克思认为历史应该存在于唯物主义之上,因为他发现人在人类生活的历史前提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是由于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在不断的提高。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自身。

(2)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严密逻辑分析为基础,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消费都存在不公平性,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均衡引起的生活资料分配不均。马克思认为,只有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控制生产能力,人的第一需要是劳动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人类的共产主义阶段,人类社会才能在分配上达到真正的正义,从而消费才是完整的正义。

(3)人在全面发展状态下的自由消费就是异化消费。当人与劳动,与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人自身以及与人相互异化,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异化劳动。工人与资本家处于人的劳动产品越多与自己拥有越少,劳动越多剥削越重的对立之中。在物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之后,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社会生产和分配都是依照人的需要来共同调节和进行的,消费在生产环节中满足人的需要并脱离了异己的本质,达到真真意义上的正义,这就是人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新征,夏佑新.从生活帐看毛泽东的消费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5-39.

[2]赵平镇.浅论适度消费[J].北方经贸,2004,(12):13-15.

[3]张丽娜.社会转型期和谐消费观的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刁志萍,.

[4]牛江红.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王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观政治论文

揪住钱的耳朵!注' 人们总是看见好的东西就想买,可是对于商品如何 和售后服务的知识还比较淡所以一定要慎重花钱,揪住钱的耳朵~

消费一直作为人类社会的主内容。消费观对消费什么,怎样消费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提 要]自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一些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渗透到了中国,这些观念造成了消费者过于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了精神生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简单的分析,旨在给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消费问题带来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与生产;适度消费;消费目的

[作者简介]朱倩倩(1991―),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南昌 330063)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定义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是指生产消费,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燃料、原材料等的使用和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的产品。而狭义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以及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会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问题有一个总的态度,这就是消费观。①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新的对消费相关问题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作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它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并把消费看成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辩证关系

1.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

(1)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人类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决定了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了对象。生产不仅仅只是生产出消费的对象,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消费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的,它是主动客观存在的,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人们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当满足了基本需求时,会提出更高的消费需要,从而会刺激着更高层次的生产发展。因此,消费会推动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产品的存在意义便是消费,只有消费了的产品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否则便会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

(2)消费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社会产品被生产出来后,社会成员会对这些产品进行分配,从而决定大家对其所占有的份额。因此,一定的消费会受社会分配关系所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将大大取决于分配制度。

消费也是分配的最终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最终都是要通过消费来实现的,如果我们只生产,不进行消费,又或者是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分配也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不去进行消费,就无法获知分配是否合理,所以分配的是否合理也要受到消费的检验。

(3)消费与交换的辩证关系

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要使其存在有意义,就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因此便会产生消费。由此可见,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便是交换。由于交换是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以生产与消费的规模会制约着交换的规模,同理也会控制交换速度的快慢,这就意味着生产、消费的规模越大,那么它的交换规模也就越大;消费的速度越快,那么交换的速度也就随之也会快。

2.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消费是人生存的物质基本基础

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必然会有欲望和需求,消费在本质上就是受人的欲望和需求推动的。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才会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才会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这样就促进了人的发展,这就说明了消费是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

(2)消费对人精神需求有促进作用

人类在不断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人的精神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想要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想要获得更加使人认可的主体地位,这一切的需求会促使人类的消费会偏向于选择更有利于精神发展的活动。在精神层面上的消费,会更利于发展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也更有利于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建设,都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运行,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代代相续,所以人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然而,地球母亲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她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这个自然界的消费活动超出了一定的界限,那么自然生态环境很有可能会受到我们行为的严重破坏。

现今社会,有许多人忽视这个自然社会存在与运行的规律,他们不顾资源的有限性,把自己的需要凌驾于其他事物的发展之上,这种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道德的。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启示

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不同的消费观就存在不同的消费方式,不同的消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质量,二者存在的差距会使人们产生攀比心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冲击,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主义也在充斥着我国的消费市场,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的虚幻世界,使得社会腐败现象滋生。

我们要从社会稳定这个基本点出发,转变消费模式,倡导健康且科学的消费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当然,转变消费模式的同时也要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2.提倡适度消费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消费的“度”便是应该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符合,也应该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要在不超越自己个人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支付能力各异,适度消费要求我们要在获得合理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再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缩小收入差距,公平分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两极分化也愈演愈烈。两极分化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否认,分配的不公平是促使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这势必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告诉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与制约作用直接而显著。所以,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提升消费需求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为提高消费水平,公平分配无疑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有效途径。

由于分配不合理,收入多的自然可以获得更好更高层次的消费,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居民占有的收入很少,他们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很难去获得精神方面的需求,会容易精神失衡,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宁。所以,要在各尽所能的基础上,按劳进行分配,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才有利于一切社会居民过着日益充裕的物质生活,当基本的物质生活有所保障时,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

消费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消费方式的正确性,消费行为的健康性,消费结构的合理性都取决于是否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消费的影响。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资源消耗快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厂家只重视眼前利益,许多居民只图眼前消费,从而忽视了可持续消费。所以,必须通过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消费的道路,才能促进消费与生产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从古至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消费,它成为了永恒不变的主题。不同的消费观就会有不同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当然,也存在不同的消费结构。所以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就要看是否拥有科学的消费观了。

所以,我们在面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适度消费。同时,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我们最大的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实行公平分配。也要坚持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看长远利益,促进消费与生产的进步。要构建系统而又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合理地引导居民进行消费,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经济与家庭经济的协调发展,才有利于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才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和谐。

注释:

①刘天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探究》,《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24期。

②陈都:《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探究.刘天童[J].商场现代化,2013,(24).

[2]程恩富,王中保.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3]董升.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科学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杨圣明.消费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N].光明日报,2009-08-18.

[5]艾伦・杜宁.多少算够一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幸,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

关于幼儿的论文题目

具体要求说一下吧,帮你搞定。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1、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12、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15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16、 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17、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2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23、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24、 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3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38、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39、 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40、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41、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建议:1、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2、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3、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型论文也要有一定理论分析。以上课题可以代做!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有:

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

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

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1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

21、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

23、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4、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5、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26、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

27、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28、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9、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30、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3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32、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33、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4、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情况研究

35、大班男女幼儿对幼儿教师形象认识的研究

36、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7、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38、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39、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

40、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41、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42、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

43、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情况研究

44、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4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46、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研究

47、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

48、低幼儿童对电视信息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启示

49、童心与儿童教育

50、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选的题目有很多,下面就学前教育的给些参考题目举例如下:

1、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研究

2、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

3、同伴违反规则背景下幼儿的行为反应及其动机研究

4、退缩型幼儿的个案研究

5、文化变迁下离异家庭儿童的个案研究

6、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策略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研究--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为

8、一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9、影响幼儿规则形成的因素研究

10、游戏教学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

11、幼儿教师对观察记录的运用现状研究

12、幼儿进餐拖延行为的个案研究

13、幼儿一日活动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4、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

15、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策略研究

16、幼儿园实习生教育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17、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中教师管理行为的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关于消费信贷的论文题目

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二、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w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xian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五、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在研究目的与意义的标题下首先应该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深远意义。而且可以从最近炒的比较热的“民生”概念入手,着力分析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或者说对于我们物价、房价等关系到衣食住行的一些东西的影响。在研究现状评述中要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现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自己再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或者几点小建议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只是进行逻辑上的分析,至于如何对于你这个论文题目的内容加以丰富就应该查找相应的专业书籍和文献了。

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个人银行政策法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经济管理方法油然而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管理类论文题目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2、论民族品牌在国际化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3、论大学生网络营销策略

4、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5、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6、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7、谈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8、对连锁经营模式的实证研究

9、论新形势下销售渠道的有效调整

10、对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思考

11、对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思考

12、谈谈心理因素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3、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14、“差异化策略”在中小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15、零售企业的品牌战略

16、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7、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18、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分析

20、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现状的思考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性发展问题的研究

2. 论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企业投资对策研究

4. 对消费信贷的再思考

5. 谈顾客忠诚度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

6. 优化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7. 谈我国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8. 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策略

9. 在网络经济中如何巧妙运用价格歧视

10. 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

11. 新时期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12. 新时期激励艺术研究

13.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4.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15. 企业社会责任新探讨

16. 关于商标保护的几点思考

17. 浅谈如何打造企业品牌

18. 小议品牌资产的保护

19. 品牌、诚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20.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21. 对发展﹡﹡省旅游经济的思考

22.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论文范文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好,同时对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感到不适应。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变成我们想象中的,为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呢?“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时的做法——改变自己的态度,走到山前。选择积极的行为也是我们适应生活的过程中一步。同样是面对复杂而繁多的课程,有些同学就会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课程作业。而有些同学却显得很慌乱,结果什么也做不好。往往,积极的行为需要积极的态度作为基础。(二)适应学习,学会自强在大学,适应学习首先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高中时期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很宽泛的东西,仅仅需要我们去应用理论去做题。但进入了大学,学习就变成了专业性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广泛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专业有很透彻的学习、思考和掌握。同时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途径有了自主的选择。而且我们还需要利用大学的平台,在社团、实践中运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考试主导。只有认识了大学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第二、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位置,摆脱中学的“光环”。进入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都是高考时在本省里面前1%的学生,我们都是中学里的出类拔萃的人,而在大学中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是适应学习的基础。而我在刚刚入学的时候没有完成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在学习生活中有些懒散,思想上有些浮漂。但是经过一个月的生活,我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不再是高中时期中的自己,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同学都一样的优秀,只有在大学中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低一点,脱离中学的“光环”,才能使我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第三、要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大学的班级不再像高中时有固定的教室和学习时间,大学的学习也更强调自学。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主动性,大学的学习是很难适应的。如果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很难在大学学习上立足。第四、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求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求职都要求我们有实践能力和经验。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而且进行实践后的反思,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经过我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的学习,我了解了我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这更加需要我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三)适应自由,学会管理进入了大学,我们拥有了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生活和自由的未来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去适应自由和管理自由。(1)时间管理“谁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胜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时间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取代的、无法失而复得的资源。从心理角度讲,时间管理行为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时间压力,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另外,有效的时间管理还发挥调节作用,降低了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程度。(2)目标管理“前进的方向比前进的速度更重要”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高中时我们的目标是掺杂一些被动因素的,而到了大学,没有人为我们制定目标,以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选择„„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选择,此时,目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我们制定好目标时,目标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去分析目标,完后去实施目标,最后还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目标。有了目标后就需要我们去行动,最后我们会体会到目标的力量。总之,一句话:目标+计划+实施=成功。(3)财务管理进入大学后,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管理时间、目标,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我们对财务管理都很陌生,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去适应、学习的地方。进行财务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如攀比消费等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第二、我们需要掌握理财技巧,比如学会积蓄、做好开支计划、把握消费时机、建立自己的记账本。我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形成了做好记账的习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记账的问题,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计划,更能提高我们的一些如管理方面的能力。我身边还有一些人喜欢反季和换季时购买衣物等生活品,我也渐渐加入了这一行列,这样可以使我们可以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网购同样也是一个减少多余消费的途径。在大学生活中的财务管理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对我们的未来更加有帮助。三、 总结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活,在正确的认识上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首要任务,适应大学生活则是我们把握这宝贵的大学四年的基础。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我们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完成转变,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范文二:适应大学生活经历高考,从高中毕业,又来到大学——这一路颠簸,如获新生。若说其中酸甜苦辣,唯独自己身在其中方能体会,只是这一个转变,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高中的教学方式虽然与小学初中相比略有不同,但依然逃不脱手把手教育的怪圈。就那样被老师领着,一步一步,走的认真踏实,却没有自己的性格。就这样,不免会抱怨种种的限制让我们失去了自由。如今,我抓住契机跳出了那一方天地,看到了更辽阔的乾坤,却又忽的迷茫起来——前路漫漫,我应该怎样前行。大学如同社会的缩影,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身在其中,方可知会其中裨益。 眼前的一切很新奇,我茫然无措,倍感压力。为了化解这股压力,我静下心来分析了当下的状况和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初到校园,感受到的是新环境中的自由因素。成为大学生后,明显感觉到了独立生活的重要性。没有父母的帮持,我们需要独自面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老师每天手把手的教导,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大学中不只有学习一事而已,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主动融入集体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说让人眼花缭乱,也至少使人应接不暇。大学的迷茫期,想必也是因此而生。我开始为自己寻求出路。沉静下来,静心思考,尽快适应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才是首要任务。想要适应,想要融入其中,便要先体悟出大学生活的特点,由此入手,改变自己的心境和习惯渐渐融入。1、释放压力、主动适应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之后,我努力重新寻找学习方法,并对学长学姐加以请教,收获颇丰。自此,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当天事当天毕,改变高中时对老师和作业的依赖,学会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同时,我努力适应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生活,使自己更加独立。学会独自处理一些问题,努力使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务必要摆脱对于父母家人的依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经过竞选成为了学生会的一分子。在大学生活中加入学生会这一笔浓墨重彩,使得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了。2、克服惰性、培养优良学风。进入大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我便努力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优良的学风,对于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甚至是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3、正确认识自己、立志高远,始于足下。使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也是适应大学生活重要的一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拥有高远的志向。将个人命运同中国的命运相联系,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心系祖国。在树立目标的同时,我要求自己变得更加实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而不是每天沉浸在幻想里。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由这几点入手,可以说我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经受挫折,学会自我改变,学会强健心智。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我都会鼓励自己继续下去。其中的痛苦自不必说,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感同身受。克服大学迷茫期期间,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冷静地分析“时局”,努力调动自身积极性,乐观地看待挑战,遵从老师的引导,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出色。凭借自身的努力,我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我相信自己可以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精彩。现在,我敢说,我已经成为一名合格而大学生。我可以独立生活、独立思考。我可以安排好学习和工作。我可以很好的与人相处,与人和谐、共同进步。我会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新闻,作为中国的一名公民,我愿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成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心理斗争是有的。很庆幸的是,正义的一方得胜了。经此历练,我已可以,挫而不折! 望采纳

国内的消费观念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下面是我整理的消费观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

摘 要:在世界全球化的脚步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城市都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且不管是消费方式,还是生活观念都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体会到霸权文化的强势传播,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多样化的新媒体、新渠道和互联网的出现与融合,也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得以交流、传播。文化的深度融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认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越来越多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消费观念也就逐渐形成,并指引着人们生活中新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消费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一、消费观

在早期消费一词含有类似于“耗费、用光、摧毁”“暴殄天物”之类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贬义,主要是指过度使用,花费消耗的意思。到近代消费一词开始在经济学使用,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表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分配交换的概念。包括三种基本的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影响最深、历时最长的一种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的一种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至今,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先秦时期这种消费观念就已经存在,比如儒家就提倡这种消费观念,孔子就主张倡俭戒奢的思想,并以节俭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生坚持,提出“节用而爱人”“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种消费观念认为人们要知足常乐,重点强调知足和节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节制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良性互动。

国外的消费观念也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古希腊哲人德漠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十九世纪中叶,空想社会主义学家马布利认为社会应该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使人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

节俭消费观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而言节俭消费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甚至这种观念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负面作用。

2.奢侈消费观

在经济发展逐渐丰富之后,一种完全区别于节俭消费观的消费观念悄然出现,这种消费观念主张大量甚至没有节制的占有并消耗物质和财富,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这种消费观念被称为奢侈消费观,而且这种消费观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观的形成以及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管子最早提出这种奢侈消费观即“伤心者不可以致功”也就是说,要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也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失业严重、危机重重,并大力推行奢侈消费观,以改善消费和投资不足的状况,这些行为使得奢侈消费观得到空前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奢侈消费方式。奢侈消费消极作用远大于其积极作用,不能作为主流的消费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

3.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观是总结了节俭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不赞成一味的节约吝惜,也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的效用最大化,保证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这种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要求,同时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消费观念。

二、大学生消费观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的消费现状的一种反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最为消费的一大主体,在消费前后时的意识和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经济现状尤其是消费现状的一种集体反应,是大学生的对于消费的态度和和自身对于消费的观点的集合,以及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规范。大学生消费观作为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一部分它引导着引导大学生消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消费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消费现实的发展而随之发展,同时大学生消费观总体来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消费的资源不完全独立,其中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如果消费观念不合理,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己的发展,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关于需求层次的理论,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系统的论述了关于人类发展中的行为和需求的某种关系。单独人的人格发展所达到何种程度和境界是受动机中这些每一层次的需求和满足决定的,那种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多层次的、动态的需要是马斯洛认定的人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人类关于层次需求的理论,认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方面,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方面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自然地向高层次发展;如果想要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在马斯洛提出的层次性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较高层次需求的最基本要求。当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人类就要考虑在生理需求层次之上的安全需求了,对于安全感、自由、防御实力的欲望等是每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人都会产生的。社交需求是一种无法度量,不易察觉的需求,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生长区域、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信仰有关。关于消费者,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交需求。作为社会群体一份子的大学生们,为了能够获得社会的一种归属感,都尽力想要得到集体的关爱和注意。当今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体现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观来达到自己对尊重的需求。可以把大学生的这种由于对爱的需求和尊重而产生的行为当作是他们心理需求的表现。大学生要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并按要求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而且这也是一种需要的创造。对于那些竭尽所能让自己接近完美的人,都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活跃、充分、忘我,聚精会神的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些都是在自我实现。

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即是人类生产直接目的,也是人类生存生活最基本方式。消费在人类社会中,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为人类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生理需求。马克思主义还为消费理论进行多个角度解释:

(1)马克思认为历史应该存在于唯物主义之上,因为他发现人在人类生活的历史前提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是由于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在不断的提高。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自身。

(2)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严密逻辑分析为基础,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消费都存在不公平性,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均衡引起的生活资料分配不均。马克思认为,只有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控制生产能力,人的第一需要是劳动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人类的共产主义阶段,人类社会才能在分配上达到真正的正义,从而消费才是完整的正义。

(3)人在全面发展状态下的自由消费就是异化消费。当人与劳动,与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人自身以及与人相互异化,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异化劳动。工人与资本家处于人的劳动产品越多与自己拥有越少,劳动越多剥削越重的对立之中。在物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之后,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社会生产和分配都是依照人的需要来共同调节和进行的,消费在生产环节中满足人的需要并脱离了异己的本质,达到真真意义上的正义,这就是人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新征,夏佑新.从生活帐看毛泽东的消费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5-39.

[2]赵平镇.浅论适度消费[J].北方经贸,2004,(12):13-15.

[3]张丽娜.社会转型期和谐消费观的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刁志萍,.

[4]牛江红.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王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观政治论文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这个自己写会好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